大时代1958(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404

  嘟嘟……回答谢洛夫的一阵忙音,拿着电话的总政委眉毛一抖,没有拿着电话的另外一只手攥紧又松开,如此往返几次才叹了一口气,“也就是你,找遍苏联有敢挂我电话的么?”
  “你的部下么?”穿着睡衣的伊丽莎白泰勒衣衫半解,若隐若现间能看见内在的诱惑,两只手一手拿着一只酒杯,递给了自己男人一杯道,“自由世界最大的敌人,现在正在征服埃及艳后呢?不会这么快就回去的……”
  “说实话,考虑到撒切尔夫人上台的可能,我还真不好意思把你自己扔在这里就归国。毕竟你也为我牺牲了很多,当然你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没少从我面前耍心眼。”谢洛夫指的是两人早期的合作中,对方总是要挟自己的事情。如果当时他下令干掉这个女人,今天也就没有狂风发动机和乔巴姆装甲了。
  “你是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的克格勃主席,我相信你早晚会赢的。”两只酒杯轻轻触碰在一起,伊丽莎白泰勒和谢洛夫分别一饮而尽,然后两人抱在一起。身上的障碍顺着肌肤滑落在地毯上,房间中的荷尔蒙气息越来越浓,化成令人脸红心跳的乐章。
  两人又不是第一次这样,因为即将要离别,所以都十分放得开,身材娇小的伊丽莎白泰勒,就像是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起伏不停,不停的索取。
  “再来一次,弄疼我,让我记住这种感觉。”被压在身下的女人捧着男人的脸加油道。
  伊丽莎白泰勒全身就像是刚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谢洛夫都怀疑对方会不会脱水身亡,但女人仍然不自知,任由比自己高大强壮很多的男人对自己进行撞击。她要留下这种感觉,以后要见面可就不容易了。只能没事去找赫本解决问题。
  一头牛怎么可能吧地耕坏?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谢洛夫是一个正常男人,他那玩意又不是从驴身上移植过来的,没有出鞘必见血那种神鬼莫测的能力。只要一个女人豁的出去,比如第二天肿的起来不来床的伊丽莎白泰勒,最终累没劲的还是他。
  整个回莫斯科的火车上,他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只有一个感觉,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空!不是哪里空,是身上所有的地方都空,上火车的时候有种身体轻飘飘的感觉。
  这倒是符合他给勃列日涅夫的印象,总政委日夜操劳,终于体力不支需要休息一下。本来路过保加利亚要去看看自己的秘书们,也因为临时的变故身体取消。
  迫在眉睫让谢洛夫关心的问题,就是已经近在眼前的伊朗革命,历史上苏联认为这是肢解美国双柱战略的天赐良机,立刻给予了支持。不过后来的发展证明伊朗和苏联的蜜月期只是很短一段时间内,霍梅尼是一个反苏同时反美的人,苏联没有利用到伊朗的革命。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苏联的纠结之处,巴列维王朝亲美苏联肯定不喜欢。但是从思想上苏联对和平教是深恶痛绝的,而霍梅尼就是宗教的代表人物。两个选择对苏联都没有好处,这才刚开始给予一定的支持,等到宗教革命烧到阿富汗的时候,断然出兵防止阿富汗因为内乱影响到苏联的中亚地区。
  这个问题就算是换做谢洛夫,也一样觉得了两难。怎么选择似乎都对苏联没什么好处。选择霍梅尼只是暂时得到好处,打击一下美国。但最终一样会打击到苏联。如果不是巴列维王朝亲美,他都没准支持巴列维干掉霍梅尼。
  霍梅尼致力于统合反对派,但除了奉行无神论者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特别强调国王政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避免提及可能会引致派系内讧的细节,特别是他所计划的教士统治,他认为许多伊朗人受到西方帝国主义政治宣传的影响而对此持有偏见。
  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谢洛夫起家的地方阿塞拜疆。必须说明的是,苏联的阿塞拜疆只是整个阿塞拜疆的一部分,南阿塞拜疆,指南阿塞拜疆人聚居区,包括伊朗的西阿塞拜疆省,东阿塞拜疆省和阿尔达比勒省三省。使用语言为阿塞拜疆语南部分支,即南阿塞拜疆语,南阿塞拜疆人和苏联的阿塞拜疆人属于同一民族,南阿塞拜疆与北阿塞拜疆统称为大阿塞拜疆,伊朗的阿塞拜疆人还要多余苏联的阿塞拜疆人。
  一个处理不好,这就是高加索的定时炸弹,比车臣人这种小问题要麻烦的多。
第810章
定下计划
  刚刚回到卢比杨卡的谢洛夫,首先也第一总局下达了命令,主要是应对南斯拉夫的问题,思考铁托死后的南斯拉夫政局,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问题儿童平静下来,回到应该有的正常轨道上来。
  这个正常的轨道就是加入华约和经互会,南斯拉夫想要继续平静的生活下去,就必须置身在苏联的保护之下,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铁托可能并不想这么做,没关系,这个绊脚石完全可以被时间击败,谢洛夫必然将会在时间的掩护下赢得胜利。
  至于是不是胜之不武,这有什么关系?斯大林不是说过,胜利者不受任何谴责么……
  “南斯拉夫的建立基础之一,就是对塞尔维亚人一定上的削弱,铁托想学俾斯麦玩平衡木,可别忘了俾斯麦死后的德国是什么命运。我们有现成的人可以动用,已经被解职的蓝科维奇和当初被清理的四万塞尔维亚共产党干部。现阶段我们首先要小心行动,铁托死后在正式开始计划,南斯拉夫周围的邻国都是华约国家,只要我们小心一点,成功率还是非常高的!”谢洛夫给第一总局制定出来了大概的活动框架,防止操作不当。
  “明白,主席,还是像往常一样,先埋钉子,等待时机的变化么?”第一总局局长点头,对外情报工作的干部,没有一个不对谢洛夫服气的,这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
  南斯拉夫的事情只是一个插曲,对于苏联来讲,南斯拉夫是东欧最后一个不太听话的国家,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和苏联的关系也算是维持大体的和睦。所以南斯拉夫只是一个孤立的国家,就算是爆炸对苏联来讲,也不一定会造成什么危害。
  最坏的结果,就是谢洛夫高举有限主权论的大棒,让乌斯季诺夫集结华约大军来一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相信几天之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和南斯拉夫被华约团团包围不同,中东的局势有些犬牙交错的感觉,谢洛夫构建的三边形战略,应对美国的双柱战略,只能说在军事力量上占据了优势,这种优势没有大到战争机器一旦开动,敌酋飞灰湮灭的地步。
  中东对苏联来讲,比一个单独的南斯拉夫要差很多。最让谢洛夫比较反感的事情,伊朗和阿富汗的事端很可能同时爆发,在同一时间同时面对两件事,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不是好事,德国都知道尽量避免两线作战,虽然一次都没有成功。
  “二十多年来,似乎我们第一次要正视南部的问题了。有伊朗的问题,也有阿富汗的问题,可以分开讨论,也是可以两个国家放在一起讨论,那么!”谢洛夫看了自己周围的特务头子们一眼,双手一摊道,“开始吧……”
  两旁的椅子上,有两个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重要总局的局长、以及克格勃主席团委员,如果会议中有一颗炸弹的话,整个苏联战略进攻当中最穷凶极恶的集团就整体报销了。
  伊朗局势不稳是众所周知的,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伊朗国内的游行比十年加起来都要多。至于阿富汗,一些省份的叛乱也足够令人担心,如果两国同时出现问题。那对于苏联来讲,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从高加索到中亚,苏联南部的边界压力会空前增大。
  这种情况下苏联不要说裁军,估计马上就会扩军了。事实上这种设想还不是最为恶劣的情况,要是中国在按耐不住寂寞,给苏联找找麻烦。十年的战略进攻成果都会丢失,苏联甚至可能被打回原形,被牵扯精力面对这些问题的苏联。一旦碰上马力全开出来拼命的美国,能不能顶住还事一个未知数。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苏联的无奈之处。出兵是下策,历史上苏联以阵亡一点五万的代价,干掉整个和平教世界赶来的武装分子八十万,同时造成了两百万的阿富汗普通人死亡。这种交换比比二十一世纪的美军都强上太多,可完全没用,最终还是不得不退出阿富汗。
  对待和平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杀自己,直到把最极端的那部分杀光。但是在没有外力支持的情况下,同样情况下都是极端的吧不极端的杀光。直接干涉不行,放任不管都要是不行的。
  “放任不管不符合我们肃反工作者的传统,直接干涉可能会把我们自己搭进去,这还是我们的邻国,我们必须想想办法有条件干涉。”谢洛夫最后总结道。
  伊朗国内的抗议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虔诚的伊朗教徒几乎完全动用了他们的“清真寺网络”,但对于有“超过一千五百万成年人”的伊朗来说,示威者仅属少数。示威者在每四十天都会示威哀悼早前丧生的示威者,而每次示威都会造成伤亡,直至温和的宗教领袖沙里亚特马达里呼吁示威者冷静和留在家里才得以平息。国王为了尝试讨好温和的教士以平息不满,他解雇了萨瓦克的领导人,并承诺会在下一年举行选举。
  虽然这场遍及伊朗的抗议浪潮已经比历史晚到了将近一年,可是给苏联带来的震动仍然是巨大的,苏联的视野不局限在伊朗一个国家,而是这场革命扩散的可能性。伊拉克、阿富汗都是伊朗的邻国,比起已经稳定运转了多年的伊拉克,阿富汗人民党刚刚上台,还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这就是苏联为何对主张强硬土改,铲除地方势力和部落的阿明怎么都看不顺眼的原因,苏联害怕阿明激发宗教势力的反扑,进而影响到苏联。
  “是有些难办,如果我们支持巴列维王朝的话,最终得力的可能还是美国人,巴列维那小子一直都是亲美的。我们没有理由支持他。”第一副主席博布科夫大将微微摇头道。
  “可是霍梅尼的宗教色彩太浓厚了,一旦影响到周边,很可能会把我们几十年来在中东的苦心经营完全摧毁,甚至影响到我们国家的高加索地区。”另外一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切布里科夫大将同样一筹莫展。
  虽然看起来像是选边站,可实际上站在那边对看不出来对苏联的好处。一时之间让这些久经考验的特务头子,也看不出来到底应该选择谁。
  “最让我意外的是,霍梅尼一直在巴黎,竟然还能遥控指挥伊朗的教徒,和平教真不是什么好东西,竟然敢对抗政府。”谢洛夫冷哼一声道,“我们国内的同志,这方面的压制一定不要放松,任何地区有宗教的声音出现,绝对不能心软。”
  “是……!”博布科夫大将、切布里科夫大将、齐涅夫大将、茨维贡大将同时保证道。
  谢洛夫捂着脑袋,他在所有国家都埋下过钉子,伊朗也并不例外。可是事到临头,不论是站在哪一方,对苏联的好处都不大,对苏联有好处对美国好处更大,对美国危害大的选择其实对苏联也构成危害,不愧是人类之癌,竟然出现了这么艰难的选择题。
  如果是军事干涉,同样有几个备选,第一条是全面入侵,这样苏联就等于直接解决霍乱的源头,最好的情况是把战场局限在伊朗。第二条就是部分入侵,复制斯大林当初的规划,占领整个伊朗北部的南阿塞拜疆地区。
  可问题是前者需要死很多的人,苏联一旦全面入侵,伊朗国内必然会一致对外的,民国炮党那种奇葩还是非常少见的,谢洛夫不相信苏联运气这么好能遇上。
  部分入侵除了会遭到伊朗的敌视之外,还有就是阿塞拜疆的人口问题。南阿塞拜疆不论是人口还是面积都比苏联的阿塞拜疆要大要多。苏联国内会突然多出近千万的人口,这些人还是和平教徒,苏联国内的阿塞拜疆人会成为少数,迅速被同化。
  占领南阿塞拜疆就是一步臭棋,一旦成功后悔的在后面,阿塞拜疆人会迅速成为人口自过千万的苏联第三大民族,仅次于乌克兰人。
  在谢洛夫独自沉默思考的时候,整个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打扰他的思考,不然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站在巴列维那边、站在霍梅尼那边、占领南阿塞拜疆,几个选择在谢洛夫的脑袋中接连不断的出现。最终这些选项全都消失不见,谢洛夫脑子里面出现了二十一世纪的叙利亚战争模式,打代理人战争,把整个伊朗变成一个绞肉机,让他们自己杀,直到互相决出胜负为止。
  “我们在伊朗培育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阿塞拜疆的聚集区对不对?”谢洛夫见到自己的部下们点点头道,“那就让这些力量合力保住阿塞拜疆的安宁,把我们和伊朗从地理上隔绝开,省的会炸到我们。”
  “在双方力量超不多的时候,来一场不太成功的暗杀,引爆伊朗的内战。让伊拉克和阿富汗做好准备,应对难民逃脱。让伊朗人自相残杀。”谢洛夫斩钉截铁道。
第811章
撒切尔夫人上台
  “在这之前,我们要尽可能的争取时间,伊拉克我倒是不太担心,现在的阿富汗政府根基还不是很深厚,所以工作重点是在阿富汗。”谢洛夫沉吟道,“我已经派了一个还不错的年轻人过去,应该问题不大。主要是军援的工作还要加快,提高现在阿富汗政府军的实力,才能让他们有能力抵御风险。”
  防止伊朗的内战扩散这个问题,如果操作好了,伊朗就是一个黑洞把中东附近的极端分子全部吸收进去,操作要是不好,那就会恰恰相反造成这些宗教分子的扩散。小心谨慎绝对没有错,应该有一个超级部门的样子。
  当初美国总统杜鲁门向苏联下达了最终通牒,请求苏联戎行必须在四六年五一劳动节之前撤离伊朗,不然后顾自傲。一些美国媒体乃至叫嚣三百枚原子弹炸平苏联。面临美国的核威胁,其时还没有原子弹苏联被逼做出退让。苏联军队全部撤离伊朗。在此之后,伊朗一直是美国的西亚盟友。
  “苏联得不到,也不能给美国,打烂了也不给你们,我看你们怎么办。”这不是商业竞争,不存在双赢的局面。特别是在苏联地理位置比美国更有优势的情况下。
  从表面上谢洛夫选择了一个两败俱伤的方案,但实际上单纯对苏联有利的方案几乎没有成功率,这样还不如让美国苏联两国谁也得不到。这样美国也更容易接受不会狗急跳墙,同时美苏还会联手遏制其他国家插手。
  这种很自私的潜规则一直存在,美国和苏联自然都想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一样不会允许其他国家趁着两国争斗从中渔利,上一个准备这么做的,已经把苏联引过去了。相信南非现在肯定不是很愿意只有自己倒霉,如果另外一个倒霉蛋出现,那些布尔人肯定会非常高兴。
  散会之后,一副身体被掏空样子的谢洛夫回到自己办公室,他还是有点没有休息过来。在火车上还谈不上休息,可惜,不是时候。还有门德列夫的事情。
  很多年之前,谢洛夫在印度的时候想出过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技能让印度BUFF加满全力和巴基斯坦一战,又能避免舆论上的劣势,至少很少有国家会过来阻止印度。唯一的后遗症就是,一旦暴露谢洛夫自杀谢天下都不一定挽回苏联的名誉损失。
  在伊朗国内风起云涌的时候,这件事还是要先放一放,要么不做,开始做就要做到最好。
  要是万一出现了纰漏,只有天才知道出现什么事情,收获越大风险越大在这里仍然存在。
  谢洛夫的家中,他和自己的妻子瓦莉娅正在看电视,他自己面前的烟灰缸里面已经不满烟头,电视里面正在一遍一遍的回放撒切尔夫人的胜选镜头。这个铁娘子的外号是苏联红星报起的,因为他曾经抨击苏联把大炮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怎么了?这个女人很麻烦?”不知道在第几遍回放的时候,瓦莉娅终于还是忍不住出声了,自己的丈夫对撒切尔夫人的关心有些太过了。她倒不认为谢洛夫和对方有些什么,自己丈夫的口味她还是有一定的了解,永远不变,就是喜欢年轻漂亮的。
  撒切尔夫人到时很有气质,也算是比较漂亮,不过这个年龄已经不构成威胁了。
  一个英国首相怎么和克格勃主席有关系?不得不说瓦莉娅这个脑洞还不是一般的大。
  “这个女人反苏,她会领导英国和苏联对抗。”谢洛夫站起来准备去倒烟灰缸,过了一会拿着空烟灰缸回来继续道,“女人做国家的领导人,一般都有些不可理喻。”要不是对手是戈地图,估计撒切尔夫人在历史上只能留下恶名了。不得不说在苏联解体之后,撒切尔夫人借着苏联的倒下洗清了自己不少恶名。
  不过这个女人也仅仅就能做到这些了,苏联解体菌食上最大的胜利者是美国,经济上最大的受益者是德国,英国的胜利仅限于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里面。
  “对抗?就这个女人,就英国?”瓦莉娅一脸惊讶,才开始头一次认真的注视电视里这个新上台的英国首相,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脸上找到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英国早就不是那个日不落帝国了,这点不说做克格勃主席的丈夫,就连她这个在教育部的妻子都知道,英国的军力已经萎缩到了用轻型航空母舰做主力舰的地步。英国皇家海军对付一般的国家还可以,但不是苏联红海军的对手,这种情况下怎么对抗?
  “增加军费么?我如果记得没错,英国目前的财政好像并不好吧?”瓦莉娅歪着头问道。
  “不是还可以砍福利和公众开始么,把产业外包专门经营金融业,降低了成本,而且金融业更加赚钱。”谢洛夫对着妻子呵呵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道,“如果人民不满,可以把不满的人民解决掉,当然暂时的阵痛那是不可避免的。”
  “真要按照你说的,人民还不闹翻天?”瓦莉娅有些不满的反问道,“自己被削弱的福利,难道英国人觉悟这么高,都兴高采烈的欢迎?”
  谢洛夫噗嗤一笑摇摇头,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目前互联网虽说已经出现,但是仅限于一个新领域,苏联也是借着控制论的推行开始试验的,欧美国家这方面的发展还要在苏联之后,至少十年内对传统媒体形不成威胁。话语权仍然在各大报纸的手里,制造出来一个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上涨的新闻有什么大不了的。
  要说有为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地方,就是英国换一个政党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把福利砍了。苏联只有一个共产党,没法把砍福利的黑锅甩出去,哪怕是到了苏联解体,也没有把巨额的福利开支砍掉,也不知道是认真负责,还是缺心眼。
  “这有什么奇怪的,撒切尔夫人又不是工党的党魁,她是保守党的党魁。”谢洛夫耸耸肩道,“她就算是成功了,也会把英国掏空,长远来看对苏联是好事。金融业对我们又没有什么杀伤力,脱离了最基础的工业根本活不了。”
  不要以为苏联集团就不存在金融业,只不过整个华约国家的金融业都在一个国家当中。那就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希腊。希腊一个国家的股市背后,是世界上百分之三十的工业在支持,就是东欧国家加上苏联。
  这种力量全部体现在希腊一个国家当中,所以说现在希腊的日子过的不要太好,华约这么多国家,只有希腊有股市存在。希腊一个国家负担了整个华约的金融业,可以说苏联想要把希腊提出华约,希腊都会把门砸开回来,表示自己是华约的一份子。
  因为有整个华约的支持,希腊几乎不存在被剪羊毛的风险,谁想要剪希腊的羊毛,华约十万坦克可不是用来阅兵的,希腊政府一定会动用国家力量进行干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