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404

  当初这些人都是为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旗呐喊的一员,一旦真的较真起来,所有人都逃脱不了干系,要知道赫鲁晓夫在指定政策的时候,其他人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反对?没发现就是能力问题,发现了没反对就是道德问题。不管什么出现了问题,都是失职。
  这就一定会牵连到现在的苏联领导层,其实这本回忆录倒不是完全不能出版,但不能在苏联弱势的情况下出版。美国开国元勋全部都是奴隶主,手上的献血都不少。
  “希望你有办法和对方沟通,赫鲁晓夫的性格,已经给国家带来了很多麻烦。”勃列日涅夫点头认可道,这种非传统的政治家,在苏联的土壤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当然也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不少好处,但是放心,我会想办法的。”对待赫鲁晓夫的问题上,谢洛夫仍然坚持己见,这位第一书记虽然很别具一格,而且嘴巴强硬,但是确实把美国人忽悠的云山雾罩,搞不清楚苏联到底有多大的实力。这对于六十年代之前的苏联,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候硬碰硬苏联是绝对碰不过美国的。
  勃列日涅夫点点头,目送着这个总是穿着军大衣的总政委离开自己的办公室。不一会中央十几基里连科进来问道,“不知道他能不能办好,要知道赫鲁晓夫对年轻干部来讲,风评还算是不错。”
  “应该没问题,好了不要说这个问题了。”勃列日涅夫赶在基里连科再次说话直接作为终结,他知道自己的战友想要说什么。他是苏联的总书记,有着自己的判断力。
  这是赫鲁晓夫死后,谢洛夫第一次来到赫鲁晓夫的家中做客,除了谢尔盖赫鲁晓夫之外,还有赫鲁晓夫的孙子。随着赫鲁晓夫的退休,以及共青团式微,谢尔盖赫鲁晓夫渐渐脱离了苏联最高决策圈,很多消息来源已经不是很准确。
  两人商谈了良久,谢洛夫默然的对着谢尔盖赫鲁晓夫道,“这就是我这次来这里的目的。”
  “你不怕我留有原稿?然后找到外国出版商出版?”谢尔盖赫鲁晓夫笑着反问道。
  “你知道不知道,斯大林的女儿到底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在印度突然死亡?要知道他可没有病,身体一直都很好。”谢洛夫呵呵一笑,气定神闲同样很有自信的回答道。
  “你杀了她?”谢尔盖赫鲁晓夫脸上的笑容怜去,郑重的问道,“为什么?”
  “我说她叛国,你相信么?没有任何人会相信,谁能相信一个总书记的女儿会叛国,而且想要逃到美国去呢?”谢洛夫一阵轻笑,笑声戈然而止,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脸对脸道,“她要叛国固然是因为她爱慕虚荣,接受不了总书记死后的心理落差。但是这和赫鲁晓夫第一书记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在当时的环境下,因为害怕准备叛国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派人干掉了她,这是我的职责,我不能让任何人伤害苏联这个国家,任何人!哪怕她是我最为崇拜总书记的女儿,这个错误同样不能犯。”站起来身来的谢洛夫忽然回头道,“对待她是这样,对待所有人都是这样,底线就是底线,谁都不能触碰。如果谁出格了,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谢尔盖赫鲁晓夫很不愿意相信谢洛夫的话,但是对方没有必要承认杀了斯大林的女儿,因为这不是好事,更何况自己承认?“我愿意把这个把柄交到你手里,完全是因为第一书记对我的提拔,我也不愿意看你们家受到打压,有一天我们凌驾于美国之上,人民就会体会到我们的苦心,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有着大环境的促成。”
  “为什么不是现在?”谢尔盖赫鲁晓夫平静下来问出心中的问题。
  “第一强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第二强国是天然的靶子,这其中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历史已经证明,第一强国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找第二的麻烦。”谢洛夫摇摇头语重心长的道,“美国的开国国父都是奴隶主,现在有人批判他们么?有,但是造成不了影响,因为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满意,而我们的人民,因为我们不是世界第一,对我们还是有所不满,这就是差别,我们的参照物是美国,而美国没有参照物。”
  “在环境允许的时候,我们可以交给人民来判断。”谢尔盖赫鲁晓夫点点头道,“我绝不会联络外国出版商,等到环境允许的那一天。”
  “谢谢,你为我省略了不小的麻烦。”谢洛夫开口衷心感谢,这件事算是做成了。
  一九七六年本来在苏联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对苏联有利的消息,就是葡萄牙终于经过了几次反复后,葡萄牙共产党终于在军队的认可和选举的双重支持下,成为了葡萄牙的执政党。至于前任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则引起了民众自发的悼念,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悼念后,最终还是恢复了平静。
  苏联本国没有什么大事,所有事情都按照惯性发展,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柯西金还是继续保证着苏联的前进,如果说有什么地方不同,勃列日涅夫的歌颂文章明显的多了一些,对于苏联这也不奇怪,这毕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大的时代,转守为攻不仅仅在政府阶层,苏联的人民也知道,国家开始和美国针锋相对。
  “主席,中国今天的报纸,请你看一下。”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带着郑重的神色进来道,他的手里拿出一份中文报纸。
  余光瞄了一眼,谢洛夫的身体微不可察的哆嗦了一下,他懂中文,只不过故意装作不懂,一般看的中文报纸都有人用俄文注解,“好的,下去吧。”
  “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你的伟大,一些宵小会在你死后对你横加污蔑。但真正的爱国者心中,你永远是那个把中国从绝望的泥潭中拉出的伟人,他们绝不会忘记你……你是不朽的!”泪珠骤然滴落,很快抑制住的冲动低声道,“到了那边,你们两个不要吵了,你们都没有错,只不过两国国情不同。”
第796章
三年
  “全世界的无产者,团结起来!”良久之后,谢洛夫又变成了那个心狠手辣的肃反工作者,人总是要有些理想的,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说过,思想比武器更有威力,苏联绝不能给敌人武器,难道要给敌人思想?
  “一个思想动摇的国家并不可怕!”郑重的收起了这份报纸,生活还要继续,战斗也仍将继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谢洛夫总是觉得心中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这是为什么。
  苏联和美国的差距每缩小一点都是在创造历史,哪怕美国正在逐渐的自我调节成功,慢慢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但仍然能越来越清楚的感受到身后越来越近的呼吸声,这个呼吸声令他们寝食难安,汗毛乍起。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和自己这么接近过,苏联的威胁从来没有这么扎根在美国普通人的心中。
  这是当然的,苏联的盟国遍布五大洲,不论是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大洲,都有苏联的盟国存在,一九七六年年底,泰国国王出逃,曼谷守军被消灭,泰国共产党夺权成功。缅甸因为东西两边都已经变成亲苏国家,改变了外交政策,开始亲苏路线。
  智利,阿连德总统再次胜选,智利社会党已经取得对所有党派的压倒性优势。要知道后世的查韦斯执政绝对不算成功,玻利维亚完全是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竟然也能在竞选中连连获胜,这就能证明一个基本的道理,穷人天然就是渴望公平的。更何况阿连德总统明白工业的重要性,绝对不是把智利往资源输出国上面引,而是利用苏联的支持,建立了一个符合智利人口体积的工业规模。
  在安哥拉的内战中,安人运仍然占据了绝对优势,控制了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只是无法清缴靠近南非边界的安盟武装分子,虽然莫斯科希望得到全胜,现在的形势未免有些失望,但是安哥拉内战的长期化也只能给苏联造成微不足道的负担,毕竟有古巴在前面顶住,苏联所做的就是提供武器,更何况苏联也从广大的北部安全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源。
  东欧的情况总算还算是总体稳定,至于苏联国内,仍然力求在军事对抗上占据优势。涵盖陆海空的武器每天都在从生产线上走下。加上在共青城建立的坦克基地,苏联五大坦克基地一直处在生产当中,所以苏联不断的将T54坦克送给东欧、同时进行封存的情况下,苏联的坦克的数量还是达到了七万四千辆,国内T72坦克已经完全代替了半数老式的T54坦克,同时T80坦克也已经有四千辆进入现役。
  这是苏联自己的坦克数量,对于T72坦克,苏联并没有藏私,华约国家的换代在苏联开始的一年后开始,如果要算整个华约的坦克数量,整个华约国家的坦克数量已经逼近了九万五千辆,如果这种生产继续下去的话,在地面部队上,华约对北约的优势,很快就会从一九七六年的三比一、变成一九七九年变成了名义宣称上的四比一,实际上已经五比一。
  这并没有算苏联同样产量不低的步兵战车,因为账面上的坦克对比已经足够失衡,华约从来不公布体系下的四万五千辆步兵战车,数量没错,华约一直都是坦克比步兵战车多。
  苏联答应给予阿尔巴尼亚援助同样在一九七六年年底谈好,苏联的要求是阿尔巴尼亚扩军配合苏联对西欧的压力,事实上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霍查一直对南斯拉夫抱有警惕,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本身就不应该是两百万人口的国家应该拥有的,既然扩军有苏联的支持,霍查顺水推舟开始名义上配合苏联战略的扩军。
  在中东,三边形战略牢牢地固定住了美国的双柱战略,苏联和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仍然是对半开,但是在近东和东地中海,苏联完全占据了绝对优势。土耳其因为失去的土地太多,曾经出现过一年的饥荒。三年来土耳其的宗教化非常明显,不过苏联和土耳其并不接壤,这是库尔德社会主义共和国应该关心的事情,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找苏联,对不对?
  在经济建设上,贝阿铁路已经通车,苏联如果要往远东调兵,时间从原来的半年,缩短到了三个月。北水南调的工程难度更高,说不定还是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苏联和美国的实力仍然在缓慢的拉近,按照美国的计算,苏联的经济应该在美国的百分之八十四,当然如果比较钢铁、纺织、石油、煤炭这些和战争相关的工业。苏联已经超过了美国。这其实并不是多么难以理解的事情,本来的历史苏联也在这些指标上先后超越了美国,只不过在这个历史时空超越后领先的更多而已。
  在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服役和基辅级航空母舰的先后服役之后,苏联红海军成了真正的大洋舰队,同时第一艘光荣级巡洋舰刚刚下水,苏联红海军已经远远超过了帝俄时期的俄罗斯帝国海军,没人再敢说苏联的红海军实力不济,如果现在美国海军团消失的话,苏联红海军一天就能让英国皇家海军成为历史。
  苏联仍然在战略进攻当中,只不过还需要同时消化已经得到的成果,所以看起来不如前几年这么咄咄逼人,但只要苏联消化完目前的成果,实力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克里姆林宫中,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兼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默然不语,脸上闪过一撕愤怒之色,自从去年解除谢列平的职务之后,很长时间他都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绊脚石了。
  比起三年前勃列日涅夫的身体更差,这么说不是很准确,那个在一边趴着睡觉的国家安全总政委,似乎看起来精神头还不如他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
  去年在要解除谢列平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会议上,谢洛夫和乌斯季诺夫因为这件事进行过争辩,第二天谢洛夫没有上班,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月,再次上班的谢洛夫似乎已经淡忘了这件事,实际上从齐涅夫的调查中,谢洛夫似乎第二次中风。
  第二次中风?勃列日涅夫当然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当年在蒙古还是谢洛夫反应快救了自己,知道这件事的勃列日涅夫暗叹,没想到这位年龄最小的中央主席团委员,竟然成了另外一个科兹洛夫,虽然后者从来都承认自己有病。甚至连谢洛科夫长久调查发现的第一次中风病例都销毁了。
  因为两人都曾经两次中风,勃列日涅夫才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反正他已经完全在中央主席团建立了优势,就让谢洛夫和柯西金一样,到了年龄退休也就算了。有些老迈的勃列日涅夫有些忘记了,谢洛夫按照最早的退休标准,也要十年之后。
  “尤拉,谈谈中越战争的看法。”见到周围的中央主席团委员都争论不休,勃列日涅夫有些心烦意乱,老人都喜欢安静他也不例外。不得不叫醒睡的正香的总政委。
  缓慢的把眼镜摘下来,谢洛夫有些晕乎,不是他本人就喜欢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睡觉,完全是他这个没有度数的眼镜戴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晕晕乎乎的。
  直勾勾的看了所有人一眼,谢洛夫缓缓开口道,“抱歉,昨天工作到太晚。”
  勃列日涅夫点点头,暗道一声真能扯淡,你天天早早回家,绝不再卢比杨卡多呆一分钟,开口道,“我们都明白,尤拉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是这样的。”这话也没错,绝大部分的时间中总政委同志都很懒,但是一旦发生大事,也能见到开始连续工作视察很长时间。
  “当初我说有这种可能,没有人理我,现在已经没办法了,按照一九六二年的经验,中国很快就会减少就收的撤军。”等了一会谢洛夫缓缓开口道,“乌斯季诺夫同志是准备在蒙古边界组织演习?又不能真打,演习有什么用?五个月前,我说在蒙古进行核战演习,你们没一个相信我。”
  “我当然不能同意,你要动用真的核弹进行突击演习,可能会激化矛盾。”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摇头道,“你以为只有我自己反对么?这里就没有一个同意的。”
  你们要是同意了,我就反对!当初就知道自然有人反对,他才提议用核弹,反正只是打打嘴炮,当时每一个人都不认为中国会真打,怎么可能会同意用核弹威吓中国呢。
  “让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去金兰湾,我敢保证,这场战争没几天就结束了,我们的舰队赶不到金兰湾就会结束。”谢洛夫看着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道,“这是我们建立亚洲安全体系的好机会,总书记,这不是我们一直谋划的么?”
  这场战争很好,很是时候,要不美国人会真的接纳中国么?不接纳中国进入自己的体系,转移自己的产业,美国和苏联硬碰硬的拼工业、拼技术、没有几十年根本分不出胜负。
第797章
邀请阿明
  “葛罗米柯同志,相关的准备工作就交给你了。”勃列日涅夫点头,谢洛夫完全放弃了在越南问题上的纠缠,事实上帮助越南出头也确实不现实。现在应该是如何借用这个事情转化成为苏联有利的态势,所以与其纠缠这场战争谁比较有道理,不如建立苏联一直想要建立却从来没有组织起来的亚洲安全体系。
  如果说以前的时机不是很成熟,那么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整个世界的局势又是一变。全世界都能感受到苏联越发明显的战略优势,就算美国已经脱离了越南战争的创伤,但是短时间内完全恢复实力,也是不可能的。
  谁说不可能?拿着公文包慢慢离开克里姆林宫的谢洛夫洒然一笑,只要美国豁的出去,专心一意的做一个吸血鬼,很快就能就能显示出来庞大的实力,如果苏联没有看出来这种不正常的实力虚实,肯定会被吓到的。
  “不管是剪羊毛还是吸血,我看你能来几次。你总不能把小羊都宰了吧。”回到自己的轿车上,谢洛夫直接摘下了那副眼镜,影响他的视力。只有克里姆林宫拿着大堆文件的时候他才会装老眼昏花,平时都是我身体比谁都好的样子,可惜没有人相信,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晚上安德罗波夫的家中,谢洛夫和乌斯季诺夫都准时到来,其实一般情况下这里还应该有一个人,苏联外交部张葛罗米柯。只不过刚刚接到勃列日涅夫的任务,最近外交部长同志应该会比较忙,所以今天只有他们三个人。安德罗波夫是中央书记、中央联络部部长、连年前勃列日涅夫换掉谢米恰斯内的时候,安德罗波夫又兼任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乌斯季诺夫则在格列奇科元帅病逝之后,接任了国防部长,成为了地球上最强大军队的领导人,也因为乌斯季诺夫是军事工程师出身,所以军工企业的投入再一次扩大。华约面对北约的绝对地面优势,就是乌斯季诺夫一手建立起来的。
  在米格29和苏27服役之后,本来就在数量上比北约空军要大的华约空军,再次拉平了双方的质量对比,可以说建立了相对的空中优势,也就是质量不次于对手,但是其他型号的辅助战斗机数量更多。
  只不过米格29战斗机注定是为了华约庞大地面集群准备的战斗机,使命就是快速形成战斗力和地面部队协同作战,所以这款战斗机是为了华约量身打造的,只有苏联自己谁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别的国家要是购买,基本上也就是谁买谁坑。因为一般国家不可能和苏联一样组织起来这么庞大的集群,玩空中铁幕。
  最后就是谢洛夫,国家安全总政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中央主席团委员、世界上最强大情报部门的主人。
  三个人走到一起的原因也很简单,为了各自的利益。最高苏维埃主席谢列平已经被解职、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已经被架空,第聂伯罗黑帮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基里连科、契尔年科、谢尔比茨基、库纳耶夫、还有勃列日涅夫用来掌控政府部门的吉洪诺夫、按照现在的速度,吉洪诺夫应该很快就是中央主席团委员了。
  第聂伯罗黑帮前所未有的强大,让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格里申都有些心中踹踹,对方是一体的,全部听命于勃列日涅夫这个身兼总书记和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伟大领袖。所以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是为了自保,争取到了在谢列平下台之后,硕果仅存的共青团大佬。
  想起所有谢列平的下台,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都唏嘘不已,谢列平并不是以十分羞辱的方式离开的,也不是垂死抗争仍然被勃列日涅夫解职的。而是因为谢米恰斯内被解职、之后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的矛盾已经公开化。
  勃列日涅夫开始打击谢列平的权威,最后谢列平在一次会议上和勃列日涅夫吵了起来,主动提出把自己撤职,谢列平离开最高决策圈,是因为忍受不了勃列日涅夫的打压主动离开的,想起来这件事所有人都唏嘘不已。
  谢洛夫没想到谢列平还是和历史上一样性格激烈,见到无法抵抗勃列日涅夫的压力,直接甩手走人,这当然是勃列日涅夫很愿意看到的,于是自己兼任的最高苏维埃主席。
  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和谢洛夫走到一起,不是要和第聂伯罗黑帮决出胜负,从刚开始三人就没有这么做,他们三个人的目的就是保住现在自己各自的位置。不被勃列日涅夫用别人把自己换掉,没有更大的野心,至少现在没有。
  现在没有了共青团、也没有柯西金团体、中央主席团只有两群人,第聂伯罗黑帮和不是第聂伯罗黑帮的各部门实力派。实力派的几个人就是中央主席团直属三大部克格勃的谢洛夫、国防部长的乌斯季诺夫、外交部的葛罗米柯、加上安德罗波夫。以及没有明显立场的格里申、罗曼诺夫等人。
  如果只是自保的话,这是完全没问题的,三年前也就是赫鲁晓夫逝世的那年,勃列日涅夫再次病重,出院之后身体明显更加脆弱,这点就连美国都看出来了,一九七六年勃列日涅夫出现在《时代》上的形象就与之前的英俊、刚烈、与美国叫板不同,变成了一个垂垂老者。
  身患重病之后,医生就禁止他抽烟了。为了能缓解一下烟瘾,他就让周围的警卫员抽烟,以便自己能闻闻。更有甚者,在会见别国领导人时,他让翻译也点上一支烟,深吸一口,然后往自己脸上喷。不仅如此,因为患病而无法入眠的他,吃安眠药也上了瘾,不得不缠着医生想多来几片。
  而且就像是安德罗波夫在卫国战争时期,因为严酷的天气得了肾病一样,同样参加过的卫国战争的勃列日涅夫、他在卫国战争时期曾经负伤,造成强烈的脑震荡,从那时起,他说话就一直口齿不清,或许是为了掩饰这个问题,他经常念稿子,这几年勃列日涅夫念错稿子的事情开始出现,因为身体的老化,勃列日涅夫的旧伤开始复发了。
  为什么谢洛夫会知道这些事情,很简单,现在勃列日涅夫接触的女人,不是女儿和妻子,而是一个随时提供护理的女护士,女护士的名字叫妮娜,同样也是克格勃的人。
  现在最强大的已经不是勃列日涅夫本身,而是他早先培养的第聂伯罗黑帮,不过第聂伯罗黑帮之所以和他们这些实权派相安无事,是因为库纳耶夫、谢尔比茨基两人都是地方干部,一个远在哈萨克、一个在乌克兰。可能也正是为了维持平衡,勃列日涅夫才开始火速提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吉洪诺夫,让基里连科、契尔年科、吉洪诺夫来应对安德罗波夫、乌斯季诺夫和谢洛夫。
  “比起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事情,有很多事情让我们关注,这都比中国和越南之间撕扯更加重要。”谢洛夫还是苏联全球出击的主持者,还是苏联强硬派的旗帜。要不是他拉车强硬派的大旗,去年说不定被打压的就不是谢列平,而是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