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404

  放下电话,长长地叹了口气,南部非洲距离苏联本土有些远,苏联的力量是无法辐射到那里的,苏联对南部非洲的争夺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直到戈地图的时代才占据了上风,然而马上就被戈地图给卖了。不能再那里耗费太长的时间,不然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谢洛夫才让葡萄牙殖民军缓慢的撤离,给苏联充分的时间熟悉情况。
  现在的安哥拉、莫桑比克不仅仅只有苏联人在那里,还有一批穿着苏联军服的古巴人,和一起人一起熟悉当地的环境,同时也在制定针对南非的作战计划。一旦南非动手,相信绝对不会像是历史上那样被打个措手不及。
  安哥拉内战之所以有一段时间苏联支持的一方特别危险,那是因为刚果金在北方组织了联军和南非一起行动,南北夹击苏联支持的安人运。现在有利的地方在于,刚果金已经被苏丹出兵摧毁了,现在自己就在内战当中,不会成为美国的北方基地。
  南部的南非暂时没有解决办法,如果打起来还要看谁的外援过硬,这点上是可以动动脑筋的,提前准备是必须的,问题是武器从哪来?谢洛夫盯着天花板,脑海中在急速的运转,“库尔德社会主义共和国?土耳其四十万军队的武器弹药!”
  新成立的库尔德社会主义共和国,目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阿拉伯国家承认,库尔德军队有大约二十五万人,目前使用着美制装备。完全可以剥离出来几万士兵的装备用来支援安哥拉,“博布科夫同志,你去一趟库尔德共和国,我们有事情要和奥贾兰总书记谈一谈。”
  博布科夫是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作为两个第一副主席之,他还是中央委员,主管克格勃的对外工作,完全可以代替克格勃表明态度,两个特务头子的沟通很直接,不需要先谈理想、后谈现实,谈的都是很直接血型的国际局势。
  “确实应该提早准备,南非这种被孤立的政权,一旦美国人伸出橄榄枝,说不定会给我们造成相当大的麻烦。”博布科夫将军很认真的点头道。从这点上来说提早准备毫无问题,就算判断错误,大不了就当援助安哥拉人,反正这些武器都是美国人的,苏联不会损失什么。
  “我要能干掉南非,我早就动手了,我们红海军负担不起。美国海军到时负担的起,但是他们陆军不行,说实话,只要南非不和我们作对,我愿意和他们和平共处。”谢洛夫一脑袋浆糊,完全是南非的地理位置救了他的命,如果南非是苏联的邻国,肯定不敢像是现在这么跳。
  南非在这个年代被称为非洲的超级大国,南半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最大的矿产交易中心、最大的贸易中心、最大的工业中心。澳大利亚全国加在一起,似乎也不是南非的对手,因为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农业国加原材料来源地。
  南非的工业产品、轻工业产品快速崛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几乎可以倾销整个非洲大陆,这根种族隔离完全无关,完全是地理优势,除非出现一个黑人国家也是工业国。苏联和美国完全没有价格优势,黑人必须要买南非的产品。
  二战之后,南非真正的赚到了整个非洲,并且在南半球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嘛,关于非洲是谁的这个问题,美国和苏联心中有着自己的考量,非洲如果自己的国家抢不过对方,变成了美国或者是苏联的,那是自己的实力问题,过程中让英法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也有,但是南非想要起来绝对不可能。
  操作的手段就是民主、自由!美国和苏联曾经分别扛起一杆大旗,对着英法的殖民地进行拆解,英法在这上面吃了巨亏,不过在对待南非的问题上,英法和美苏的立场一致,民主、自由、必须让人口多数的黑人掌权,同时必须让南非人口自由流动。
  不过暂时没什么用,让美苏跨海去收拾南非,目前两国都没有这个能力。就冷战时期看所有国家都不顺眼的南非,还真的没人拿他能怎么样。
  博布科夫第一副主席走了,开始和库尔德人商量军援的问题,谢洛夫还在想怎么解决南非,说实话就那个地理位置就是最天然的保护,从心里来说,只要南非不主动惹苏联,谢洛夫根本不会对这个国家怎么样,除非美国彻底不行了。
  很快博布科夫就有了回信,库尔德人愿意付出一部分军备交给苏联。这是非常正常的,没有苏联五十万大军进攻土耳其,库尔德人自己的国家只能放在梦里想想。而且库尔德社会主义共和国单独面对土耳其还是有些心虚,最大的支持者是苏联。对于最大的靠山,库尔德人没有理由不照办。
  再原来属于土耳其的港口,库尔德人开始将原来属于土耳其军队的武器装备装船。这些船将前往安哥拉,以送给葡萄牙归国侨民物资的名义启程。苏联已经这么做好几个月了,这个理由不会受到怀疑。
  很快,卢比杨卡受到哈瓦那的回应,如果新生的独立国家被地区强权压迫,那么古巴会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责任,组建国际主义纵队,反对这种侵略举动,其实就是同意了苏联让古巴干涉安哥拉内战建议。
第765章
又是长期计划
  冷战中苏联的几个打手,全部都不是东欧国家。因为欧洲的对峙直接决定着胜负,苏联从来没有从东欧国家抽取兵力的想法,最多就是组建军事顾问团来作战。
  朝鲜辅助苏联在中东维持军事存在,越南负责在东南亚攻城略地,而距离美国本土最近的古巴,主要以非洲和拉丁美洲作为战场,输出革命扩充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是苏联在战略进攻过程中的头号打手。
  通常情况下古巴都做得很不错,甚至比苏联预计中的要好。卡斯特罗兄弟本身只是要争取本国的民族解放,却最终变成了比苏联还要进取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苏联的盟友全部都是古巴这样的国家,相信冷战并不是另外的可能。
  “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谢洛夫似乎从这张电报上看到了几十年后卡斯特罗白发苍苍的样子,还有古巴共产党大会上卡斯特罗兄弟高唱国际歌的场景。他们兄弟已经最后通过革命上台的领袖,未来的古巴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
  对手是美国还有南非、如果不是当初苏丹偷袭刚果金,其实形势远远比现在要恶劣的多。安哥拉内战,其实算是一个非洲版的世界大战,周围很多国家都有不同的参与,以本国的立场来选择支持一方,其实美国还不是最为难缠的对手。
  最难缠的对手,是南非,这个非洲的超级大国。作为苏联前列的领导,谢洛夫现在也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以苏联的辐射能力,已经差不多到了极限。应不应该和南非这个地头蛇国家扛上,其实是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
  阿富汗战争的军费开支,不过是苏联解体之前其中一个战场,同样的战场至少还存在其他三个,东南亚的越南、南部非洲的安哥拉、和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单独的军费开支比不上阿富汗,加起来则远远超过。其中直到苏联解体,苏联都没有完全啃下来安哥拉。同时因为苏联自己变色,经过二十多年扶持的安哥拉政府,和后来的俄罗斯中断了联系。
  安哥拉差不多是苏联力量辐射的极限,而对手南非,远远不是冷战之后那个废柴。二战刚刚结束的十年间,南非可以说除了美苏之外谁都不虚。英法受到重创、日德变成一片废墟,同时期拆掉英法殖民地的除了美苏,还有这个非洲的地头蛇,甚至从实际的控制上,南非并不比印度的领土要小,八十万平方公里的纳米比亚只是南非的一个省,靠近南非的邻国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南非的控制,在七十年代之前南非影响的非洲国家为数不少。
  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有南非的利益,津巴布韦的白人政权最大支持者就是南非。面对这么一个对手,谢洛夫必须好好谋划一下。怎么做才能不陷入泥潭。这是克格勃的边防军参谋部和第一总局每天都在研究的事情。
  “主席,马库斯沃尔夫同志的电报。”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进来送进来一份电报。
  “拿过来!”说话间谢洛夫熟练地打开密码本,这么多年他已经能够自己破译加密电报了,这种工作已经做了二十年,就算是天天看也明白个七七八八。
  整个主席办公室房门紧闭,窗帘都被拉上,忙活了半天自语道,“原来在乌尔姆,北约的化学武器原来储藏在那里。我就知道,西德境内不光只有核弹。”
  乌尔姆是联邦德国的一个重要工业区,事实上德国的工业区都在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这边在第二帝国时期只是农业区,这也是联邦德国恢复的更快的原因,从人口素质和资源上,本来就比民主德国更有优势,更不要说美国比苏联要富裕。从国家体制上,美国对富人很有吸引力,苏联只对穷人有吸引力等等。
  谢洛夫一点都不怀疑,一旦美国开出优越的条件,苏联的高端人才不会比当初从民主德国跑到联邦德国的知识分子更有节操。对于知识分子阶层来说,他们肯定不愿意和一群工人和种地的平等,而是对选择去做人上人。
  化学武器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北约,其实只是防患于未然的备用品,说不定战争开始都不会投入使用,放在乌尔姆只是多做一些准备。但是这件事既然被谢洛夫知道了……
  “似乎印度一架化学工厂爆炸,好像死了好几万人。”很有诱惑力的想法,不过这张牌现在不能动用,现在就算是这批化学武器炸了,苏联也利用不上,北约只是处在军事劣势,远远不到双重劣势甚至山穷水尽的时候。一定要到了这么一个时候,苏联集团的优势全世界都看得到了,媒体不断的洗脑也无法让北约国家民众相信的时候,出了大新闻才能让这些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民众惊醒,政府原来一直在欺骗他们。
  这就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炸了之后迟缓反应,给民众造成的影响一样。不是谢洛夫瞧不起对面,切尔诺贝利炸了,最为艰难的时候至少有准备打时刻准备打核战的十万红军干冲上去用命防止灾害扩大。福岛的情况远远没有切尔诺贝利爆炸恶劣,却因为美日两军不敢行动,硬生生拖成了重大事故。
  同样的事情如果在对面发生,这么有人权的军队,应该把人员撤离后就什么都不做了吧?从思想上来说,还是苏联红军更加可靠一些。
  把电报销毁后,谢洛夫开始给马库斯沃尔夫回信,“沃尔夫同志,情报非常重要。相信这种情报并非是一个普通的特工能够提供的,我希望在接收到的第一时间开始,在更换一次联络密码情报,不要问为什么,如果有困难的话,克格勃愿意提供资金。”
  谢洛夫已经猜出来这份极具分量的电报是谁提供的,斯塔西王牌间谍京特·纪尧姆上尉。同时也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秘书。他知道这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后来暴露了。而斯塔西当年撒网到联邦德国的近万名间谍,还有多少像是京特·纪尧姆这样的人,哪怕就是冷战结束了都没有人知道。
  德国人从间谍人员的选拔上,甚至比克格勃更加严格,控制力更是无处不在。斯塔西的间谍除非是被查出来,否则绝不会出现因为对使命的怀疑主动投奔西方。这点连克格勃都比不上,但是德国在情报作战中一直有一点在不断吃亏,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冷战,不断跌到在同一个坑中。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德国人对自己的技术太自信的缘故,德国的情报人员兢兢业业完成任务的时候,在联络密码上德国的情报部门一直都认为绝对无懈可击,现实总是在不断打德国人的脸,他们每次认为自己的密码绝对不可能被破译的时候,通常都是对手已经对德国的行动了如指掌的时候。
  京特·纪尧姆这个斯塔西暴露的最大间谍,就是因为民主德国的密码再次被破译,所以从谢洛夫认识了马库斯沃尔夫开始,斯塔西的情报联络密码就在不但更换,早应该在一年前落网的京特·纪尧姆这次带回来了重量级情报就是明证。
  接到了谢洛夫的回信,整个斯塔西再次开始启动新密码库,可以说在这方面克格勃比斯塔西要强一些,马库斯沃尔夫还是比较尊重莫斯科的意见。
  处在柏林的斯塔西再一次开始调整,莫斯科的卢比杨卡也同样在策划一个任务。这是一个长期潜伏任务,准备用来执行的人员,克格勃同样准备和斯塔西联手,两个情报组织分别派出一个行动队,尝试进入美国柯达集团的总部。
  “主席,一个商业集团,我随便安排一些人进去就行了。根本不用你亲自关注。”第一副主席切布里科夫大将轻松地说道。博布科夫、齐涅夫、茨维贡都纷纷点头,一个做胶卷的公司,还用费这么大的劲专门研究么?
  “这不是要从柯达偷技术,而是一个长期潜伏计划。可能耗时十年才能见到效果,而且我需要的间谍,要商业和军事能力都具备。”谢洛夫左手托着脑袋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让四个克格勃的首脑都脸色一变,脑海里第一个想法就是主席认真了。
  一旦涉及到长期计划准备,克格勃的首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准备的进攻土耳其计划,谢洛夫用十几年的准备,凑足了足够几十万大军随时进攻的军事物资,等到土耳其自己露出破绽,苏联瞬间启动计划废掉了这个近东强国。
  实际上这批军事物资还没用完,完全可以在支持一次对伊朗的作战。所以一听到长期准备,所有人瞬间就严肃起来,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老大对一个私人公司这么上心。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希望各部门拿出效率,迅速找出来执行人选。”谢洛夫眼皮一翻道,“这件事很重要,非常重要,我不希望其中出现一点差错,执行人选要绝对忠于祖国。”
第766章
核反应堆
  “主席,能不能说一下具体的任务?我好从相关的专业调人。”茨维贡想了一下,觉得这个长期潜伏计划非常模糊,他有些摸不清方向。
  “什么任务,等到下达任务的时候就知道了。现在的问题是先潜伏,找和柯达公司业务相关的专业就行了。越重要的事情越不能着急,也许几年内我们都不会联系他们,明白?明白了就去准备。”谢洛夫歪着脑袋,慢吞吞地说道。从他的样子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这个问题最好不要问第二遍,“我要和切布里科夫大将说一点事情,同志们可以散会了。”
  一般人的认为当中,柯达公司就是一个卖交卷的,绝不知道柯达公司总部的地下室有一个核反应堆,就像不知道三星最开始卖咸鱼干、诺基亚是一个军火公司一样。很多公司的历史上曾经做过相当多的选择,但是要说在自己的总部地下室安装一个核反应堆,除了柯达公司还真没有人敢这么做。
  自去年开始,柯达就在自己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一个地下室内金屋藏娇了。该反应堆内曾装载着3.5磅的军用核弹级浓缩铀,也就是说,柯达曾经拥有发动核打击的原料。反应堆被安装在柯达总部大楼的一个有着两英尺厚混泥土墙的地下室内。
  在罗切斯特,甚至整个纽约州内,包括政府、警方或是消防部门中的任何一方都对它一无所知。只有少数的涉案工程师和联邦雇员才对此事有所了解。但是很不幸,这件事被一个在后世爱看野史的键盘政治家看到了。
  更加不幸的是,在苏联醒来二十年后,这个键盘政治家开始在苏联某个臭名昭著的部门,可以有了操作这件事的能力。如果不是马库斯沃尔夫发来一封电报,谢洛夫根本想不起来这件事,人不可能记住自己所有看到过的东西,但是却可以通过另外一件事触发相似的记忆。
  现在谢洛夫想起来了,开始盘算其中的利弊,这个反应堆有点小,不一定能达到爆炸的地步,但是想要造成泄露,弄出一片核污染区,似乎也不是太难办到。炸了美国政府精心看管的核电站这种事,谢洛夫也就是想想,真的这么做了美国人会和苏联拼命的,可要是一个私人公司的违章建筑,他还真的不怕去拆了。
  所以这个计划从现在就要开始,自己在苏联这边配合一下,帮助潜伏的同志尽快升职。这种公司看重的无非就是利益,如果有进入苏联市场的机会,类似于百事可乐那样,就资本家的节操,他还真的没多高看。
  柯达公司那个核反应堆,肯定和切尔诺贝利没法比,但是第一这座反应堆是秘密的,纽约州内,包括政府、警方或是消防部门中的任何一方都对它一无所知。不像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明面上,这种隐藏的核反应堆,一定会多争取一些时间。这是肯定的,说不定刚开始消防人员赶到地点,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
  “你们自己找死,可不要怪敌人的下手太黑。”谢洛夫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是一个阴谋家了,可偏偏他还认为自己从事着伟大的事情。不知道一旦发生核泄漏,美国政府会不会像是苏联一样,冒着核辐射的风险疏散群众。只要被蒙在鼓里的当地政府应对不当,纽约啊,那的人口密度可比切尔诺贝利附近的城市大多了。
  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库,美国柯达公司的核反应堆,到了应该搞事的时候,他都要做文章,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想看看美国人是不是不怕死。
  “主席,什么事情让我去做。”切布里科夫大将单独留在了这里,有些好奇的问道。这关年轻的主席,基本上对于克格勃就是决定所有大事,日常维护工作从来不管,让其他副主席自由发挥,一旦开始指导工作,就说明某个事情谢洛夫看得特别重要。切布里科夫大将认为,现在就是这个阶段。
  “给你一年时间,储备足够多对中国了解的人才,有些工作我们早就应该做了。”面对着切布里科夫大将的谢洛夫说道,“大环境要变了,中国不再是那个铜墙铁壁,我们无法伸手的国家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明白,交给我!”切布里科夫大将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他其实不明白什么叫大环境变了,谢洛夫说的很隐晦,但是对于主席的判断,他一直都十分认可。
  “嗯,去准备吧,我们可以回去了。”谢洛夫认真地说道,既然开放,没理由不对华约国家开放,只要放开了口子,克格勃不伸手就是失职。在责任面前,感情应该让步……
  这个决策想要做出来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开放后的中国从最底层做起,很长时间内相关的人才都在流失,尤其是军工企业的人才,所以才有一段时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说法横行,如果水准相差太远,觉悟不一定能顶住物质的诱惑。
  可美国的专业和苏联体系的军工企业完全是两个体系,那些天之骄子去美国看大门、还不如来苏联继续做自己的专业,这和谢洛夫无关,只要开放这个过程必须经历,想要走的人不来苏联也会去美国,那还不如来苏联。
  如果知道未来,还能走到这么高的位置,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就比如现在苏联国内的铀矿已经全部关闭,用来制造核弹的铀矿全部由朝鲜供应,很简单,朝鲜欠苏联的钱,就要拿矿产供应苏联的军工,这么算下来,好像还比苏联自己采矿的时候便宜不少。
  桌子上的电话响个不停,打断了谢洛夫内心的犹豫,接起来电话就听到,勃列日涅夫的声音,“尤拉,晚上来我家吃点饭。”
  “好!”谢洛夫干脆的答应下来,脑海中思考着勃列日涅夫有什么事情。最后也没什么结果,反正去了就知道了。勃列日涅夫自从做了总书记后,还保留了一套公寓。
  “尤拉,我建成一个亚洲安全体系,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的利益,你觉得这有多大的把握?”吃完饭后,勃列日涅夫以商量的口吻谈了一下这个问题。苏联的亚洲领土一直都是脆弱的部分,他觉得做好防备应该没有问题。
  “朝鲜是墙头草,暂时是不会加入的,印尼加入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我们的红海军照着美国海军的实力也差一截,印度一直都是不结盟的领袖,基本上不会加入这个体系内,同意加入的只有四个国家,新生的库尔德共和国、叙利亚、伊拉克、都是一些西亚国家。没有东亚国家或者东南亚国家的加入,这个体系很容易尴尬。”谢洛夫有一说一的道,“但是这个方案不错,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足够的力量?”勃列日涅夫更进一步的问道,这不是他第一次谈要建立亚洲安全体系,早在六年前他就已经倡议过。就像是谢洛夫说的那样,没几个国家响应,确实是比较尴尬。
  “至少要等到泰国变色,剩下缅甸一个国家很容易做出选择。泰国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总书记同志的计划是否能够实施。”谢洛夫想了一下,越南是肯定愿意加入的。这毫无疑问,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尴尬了。
  “不知道葡萄牙军队撤退之后,南部非洲会不会出现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在中东稳定一下现有的盟友,主要在东南亚和南部非洲进行攻击。目前我们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了。搞定了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再谈一下一步的进攻。”
  勃列日涅夫点点头,苏联的进攻确实有些太长了,早先的东南亚战场其实并不在他的考当中,勃列日涅夫心中中东和南部非洲比东南亚重要得多。要不是忽然觉得越南军队挺能打,他根本不会理东南亚。但总政委一直对东南亚很感兴趣,帮助苏联开辟了一个战略进攻方向。把勃列日涅夫策划的双线作战,变成了现在的三线作战。
  “爸爸,还有谢洛夫叔叔。”两人闲聊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很精神的男人领着勃列日涅夫的女儿推门进来,正好看见勃列日涅夫和谢洛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