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404

  华约联合作战会议这次召开,是在苏联大胜土耳其的背景之下,和历次会议相比,都显得更加具有胜利的色彩,勃列日涅夫强撑着刚刚恢复的身体参加了这次会议,表示对苏联和整个华约的重视。
  “这次和以往历次会议不同的是,我们盟国的近东威胁已经不复存在,同时解放了罗马尼亚人民军、保加利亚人民军,加上希腊国防军的加入,可以说,我们现在面对整个北约的优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原来我们要面对南方和西方两个威胁,现在只有西方一个威胁,兵力更加容易集中,如果以现在的形势作为推理的话,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我们对北约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谢洛夫拿着教鞭指着欧洲地图道,“考虑到南斯拉夫的疑虑,这还是我把南斯拉夫人民军刨除在外的结论。”
  “所以利用这一个有利的时机,整个华约的武装力量重心要有所调整,驻扎在波兰的苏联北方集群将得到扩大,增加对西欧的军事压力。”谢洛夫简单的介绍了最近的形势,然后把目光放在了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大将身上,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是现在波兰军中唯一的大将军衔军人。
  “谢洛夫元帅,请理解波兰的为难之处,民间对苏军的增加,并不容易接受。”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大将谨慎的希望苏联重新考虑。
  “那就让他们接受,一旦冷战是我们取得胜利,不但是波兰人满意,民主德国会满意、捷克斯洛伐克会满意、匈牙利会满意、整个华约的国家都会满意,不满意的只有我们的敌人,现在西欧经济很差,正是我们协胜利余威更进一步的时候。”谢洛夫不为所动地说道。
第755章
T80坦克
  “我们对北约的优势,从来没有这么大过。这有赖于整个地理大环境的改善。南部战线的解放,必然带来一些有利的反应,我们的部署也要改变一下。”谢洛夫放下教鞭回到位置上坐下继续道,“当然了,因为压力的减小,适当的裁军也可以开始了。”
  谁都不愿意自己的领土上有这么多外国军队,这点谢洛夫可以理解,理解归理解他还是要这么做,军力向前部署给北约更大的压力,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为北约在南部的彻底失败,为了维持平衡,联邦德国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军,联邦德国的国防军本来有五十万左右的规模,根据我们的消息,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在扩充二十五万人,达到七十五万的规模,一旦完成民主德国的人民军,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意味深长的道,“我们是必须要给予回应的。”
  德国人民军并不弱小,有2380辆坦克,7620俩装甲车,2500门火炮;400架作战飞机,90架直升机;191艘舰艇。放在任何一个地区都不算弱小,但在欧洲对峙的前线就有些不够看了,德国人民军只有十七万人。
  “是的,我们面对联邦德国如果再次扩军,会让两国的军力更加失衡。”民主德国人民军第三集团军司令海因茨·汉德克少将点点头回答道。民主德国的军衔因为历史原因一线指挥官普遍都比较低,集团军司令级别的将领军衔也不高。不过中央委员级别不复杂具体工作的军人并不在此列。
  西德国防军人数四十九万,三个军团,十三个师。大部分轻武器来自于美制。火炮,武直都略多于东德,并依赖于北约防空体系。单纯就地面部队而言,西德处于防御姿态,但未必不敢迎战东德人民军,问题在于,苏联驻民主德国主力集群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民主德国除了在坦克数量差距比较大之外,火炮、武装直升机都不比联邦德国要少,最为失衡的地方是人力。联邦德国的人口远超民主德国,这还不提当初对民主德国的吸血。”谢洛夫看着周围的华约各国将领道,“民主德国是不可能扩军的,理由和捷克斯洛伐克不能扩军的理由一样,人口不足,一旦扩军会影响到正常的经济发展。”
  “长久以来,华约的大部分武装力量都在苏联身上,为此苏联背负了不小的压力,而在我们现在这种优势之下,适当的对驻军进行调整,商量一下我们都适当的兵力分配,兼顾军事和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这次联合军事会议的初衷。”谢洛夫说完话,等着这些各国的将领思考,苏联会适当的裁军意思意思,但不代表整个华约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有些国家要裁军,有些国家要扩军?”雅鲁泽尔斯基大将愣了一下问道,“这样算起来,我们只是对现在的主要方向进行调整,将原来不得不分兵放在巴尔干地区的精力收回来?集中兵力给予西方更大的压力。”
  “雅鲁泽尔斯基同志说的没错,就是这样的。”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点头,这就是这次华约联合军事会议的目的,裁撤一些还是用老式装备的部队,完成军备的更新。实际上华约在单纯面对欧洲的西部战线,力量不但没有减小,还以为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人民军的解脱而大大增加了。
  “目前整个盟国当中,只有波兰和罗马尼亚人口增长最快,所以苏联希望两国承担一定的责任,罗马尼亚人民军将会有一个师驻在苏维埃格勒东岸、同样保加利亚和希腊也是如此,和南方集群监视土耳其,彻底削弱这个威胁。所以西线就需要波兰承担更大的责任,波兰也有足够的人口来完成这件事。波兰应该扩军三万到五万人,也就是两个到三个师的兵力,缓解民主德国的压力,同时我们会从高加索调集五个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充实驻波兰的北方集群,预计到时候北方集群会有十七万左右的规模,维持联邦德国扩军之后的平衡。”
  苏联的建议所有人都点点头,民主德国还要抵挡北约的压力,扩军的国家只有两个、波兰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人民军规模维持不变,作为华约的战略预备队,希腊国防军防守住本国就是对苏联最大的帮助。
  剩下的国家每个国家裁军数千到两万不等,同时退役一些五十年代的装备,换上苏联经过这次战争检测后比较可靠的装备,退役下来的装备的送给中东国家。
  什么装备生产出来但是不满意的,看看苏联欧洲的军区和华约国家不装备,而边防军和中东国家使用,这种装备就是过渡性装备,T62坦克就是这样,米格二十五在叛变事情发生之后也是这样。军方对这些装备本身就不满意,只不过为了在更加可靠的装备服役之前要用,所以才让这些武器服役。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T62只是T54的深度改进型,并且在人机工程方面相比T54还倒退了。华约国家内部的分工及一体化程度远高于北约,北约也只是要求各成员国的弹药和关键通讯设备通用。而华约除了苏联外,其余国家研发武器装备的实力有限,尤其是重型武器基本都是仿制苏联的,东欧各国的人民军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苏军的二线辅助部队,对于二线辅助部队来说,T54就已经足够了。三是苏军其实对于T62并不满意,T62在苏军中只能算是过渡型装备,当时苏军寄予厚望的是T64和T72,这也就注定T62的产量不能跟T54和T72相比。
  这次为了表示诚意,苏联拿出来的是在进攻土耳其战争中大放异彩的T72,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四大坦克制造厂已经在全力运转,但是因为苏联的盟友已经很多,所以仍然供应不过来,这次会议之后,T72坦克会依次进入其他华约国家的军队当中。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乌斯季诺夫开始考察苏联的第五个坦克基地选址问题。苏联的四个坦克基地,两个在俄罗斯、一个在乌克兰、另外一个在中亚。第五个坦克基地的选择上,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认为,必须要在西伯利亚地区选择。
  “从西伯利亚选择的话,会出现一些成本问题,但是比起T80坦克的高昂计划成本,这已经不高了!”格列奇科元帅很淡然地说道,T80坦克的制造成本是四十万卢布,比T64坦克高了将近三倍。
  “在西伯利亚?那边很平静,尤拉说没有威胁。”乌斯季诺夫面露思索的考虑道。
  “只有他那种不是军人的总政委,才会认为一个四百八十万军队的国家没有威胁。”格列奇科元帅哼哼道,“远东的部署有些自大过头了,万一对方突袭西伯利亚铁路怎么办?”
  “四百八十万士兵?都部署到中苏边界上了?不过就是一百五十万士兵。”谢洛夫不慌不忙的纠正,然后语气一变继续说道,“西伯利亚克格勃红旗边防军加上红军也有六十多万人,坦克虽然落后一点,但至少收拾T54的仿制品没什么问题吧?数量更是整个中国的两倍、武装直升机、大口径火炮、空中力量乃至核武器、我们都比对方要多。我真不知道国防部那种恐惧感从哪里来的?”
  “可他们的士兵这么多,我们也应该防备一下。”格列奇科元帅换了一个口气道。
  “你也知道中国人多,所以我们就不能比较数量,比数量印度可以和中国比比,印度人一直摩拳擦掌准备收复东北部的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呢。”提到印度的时候谢洛夫没有理由的气势一弱,但是很快掩饰住了。印度军队到底有没有战斗力,想要蒙骗格列奇科元帅似乎不太可能。
  “然后我们就什么都不准备?”格列奇科元帅一副你小子是不是共谍的眼神问道。
  “当然不是,先期准备是必须的,从现在开始确实要有所防备,就像我在高加索的准备一样,在蒙古和远东、以及哈萨克地区准备军事物资、用五年时间一点一点的储备完成。”谢洛夫想了一下道,“准备时间拉长到五年,具体到每一个车皮上,不会有任何人发现的。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隐蔽,这种进攻性防御就不需要用增兵的手段完成。”
  “至于新的坦克制造基地,用来生产T80坦克的工厂,可以放在阿穆尔共青城。这种准备就足够了。”谢洛夫必须适当的妥协,不然格列奇科元帅现在真的要怀疑他是不是共谍了。
  阿穆尔共青城的坦克制造基地完成的时间,T80坦克也差不多定型了,可以直接在东西伯利亚投产,因为这个世界欧洲共谍比较多,T80坦克的成本已经下降了不少,从法国和意大利偷了不少技术的T80坦克可靠性比历史同期高出很多,不会总出故障。
第756章
贝林格来访
  “先压垮北约,说实话,当今欧亚大陆都在我们手里,我们能拖死北约。”谢洛夫喝了一口水,和格列奇科元帅交谈废了他不少唾沫。
  “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你也知道卫国战争的惨重伤亡,谁也不愿意重演。”乌斯季诺夫想了一下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中国士兵也不可能飞过来,以目前中国标准的大步兵军团作战,推进速度我们绝对可以反映的过来。”
  这种两面派的语气也真是够了,谢洛夫摇了摇头,按照这种思维还冷战什么玩意?幸亏苏联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还不蠢,不然苏联和中国早就被灯塔国一勺烩了。
  一九七五年俄历新年,勃列日涅夫为了安抚西欧,宣布为了表示缓和的诚意,真个华约武装力量将一共裁军三十万,裁军之后的华约体系武装力量为三百七十五万人,因为失去了土耳其和希腊,但同时联邦德国扩军,北约此时的士兵人数三百一十万人。这不并不是两个集团全部的对峙人数,苏联和美国只是各自有一部分军力在华约和北约的框架中,如果算上两国各自不归华约和北约指挥的军队,西欧的劣势更大。
  美国要支援欧洲必须要跨海而来,苏联因为地理优势,不归华约指挥的苏联军队也可以投入作战,可以说勃列日涅夫在宣布裁军的时候耍了一个小花招,裁的是华约下属的武装力量,华约裁军三十万,其中苏联裁撤了十八万人。并不是苏联裁军三十万。
  宣布裁军之后,加上联邦德国的紧急扩军,北约终于看起来不在这么劣势了。至于苏联军费再次升高,那绝不是因为对红海军和空军的投入增大,而是因为去年的土耳其战争的军费开支很大,苏联现在要休息,至于北约信不信,反正谢洛夫不信。
  至于名义上现在还在北约的土耳其,他可以和库尔德人玩泥巴去了,苏联每撤除一个城市,就把从土耳其手中缴获的装备送给库尔德人,也可以这么说,苏联撤出一个库尔德城市一个师,就会有一个库尔德共和国的一个师来填补。
  一直维护土耳其世俗化的军队,因为战败遭到了大手术,很多将领为此负责进入监狱,还有三十万战俘在苏联、希腊、叙利亚的手里。以后土耳其会不会宗教化还需要再看看。
  以后土耳其军队的对手就不是苏联了,而是新成立的库尔德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在苏维埃格勒东岸的华约军队,则是平衡土耳其军队规模优势的砝码,起到稳定近东军事平衡的作用,如果扩大到中东,西欧就会发现,和美国关系好不错的国家除了伊朗全都是战五渣,苏联的盟国全都是中东的传统军事强国、埃及、叙利亚、伊拉克、这三个国家就加起来有百万规模的陆军、九千多辆坦克、一点五万辆装甲车、两千四百架飞机、四万辆军用卡车,全部都是苏联提供的贷款。
  库尔德共和国的武器装备,暂时因为苏联产能不够没有替换,一旦苏联忙过了这段,苏制武器也会武装二十五万人规模的库尔德军队,这是苏联和奥贾兰、穆斯塔法商量好的。
  “最近南部非洲的情况怎么样了?让葡萄牙人和当地黑人缓解关系,不知道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谢洛夫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问道,“想要搞定葡萄牙,这些从殖民地归国的士兵绝对不能乱套,不然的话葡萄牙还会丢。一旦失去了军方的支持,我们还真的没办法救葡萄牙的同志,美国就等着葡萄牙军队不稳呢。”
  为了这个目的,苏联还专门和当地的独立武装商谈,让当地的武装先接手一部分政府职责,在葡萄牙殖民政府的指导下维持政府运转。这个过程持续了半年,同时当地的葡萄牙殖民军开始帮助早先的独立武装行驶政府军的职责。
  军民鱼水情、其乐融融对不对?如果不是克格勃已经为了这种无缝交接花了四千多万美元,倒还真是这样。苏联对葡萄牙殖民军,简直比炮党对战败回国的日军还好。希望葡萄牙殖民军别像日军那样记吃不记打。正确的估计截断欧亚大陆的苏联有多大影响力。
  不过话说回来,克格勃派出了这么多政治工作人员出去和葡萄牙士兵沟通,应该也不可能出现那种结果,至少苏联共产党也算是有思想,至于炮党?那本身就是一个买办集合体。
  “还是老样子,葡萄牙殖民军还剩下一半人,葡萄牙归侨已经回国三分之二,都是我们提供帮助的,临走的时候我们还送了不少路费。”齐涅夫一五一十地说道。
  “比起葡萄牙这个国家,这点钱花的很直。”话虽然这么说,谢洛夫还是有点心疼。要不是为了更有准备的争夺南非洲,他肯定不会充当这个冤大头。
  至于中东,暂时没有什么不利于苏联的发展,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哈菲兹阿萨德会不会扩张,传统上的大叙利亚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在几年前约旦政府军重创巴解组织之后,叙利亚和约旦的关系一直不睦,这点克格勃了如指掌。
  约旦和阿曼一直以英国作为靠山,不过现在开始同时和苏联、美国发展友好关系。这没什么,很务实的外交政策,如果说阿拉伯古典文化还在二十世纪存在在哪个国家,那么就应该是在约旦和阿曼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都比较低调。苏联也没有非要推翻他们的理由。
  除了外交上约旦和阿曼很老实之外,两国本身也没有什么倾向性,要是像沙特那样,迟早苏联都会找到机会教他做人。
  “热点地区还是那两个,南部非洲和东南亚,中东就在我们眼皮子地下,我们随时都能反应过来,尽快把泰国干掉,这样从印度开始一直到越南,我们就是彻底把美国实力赶下海了,为了尽快达成目的,可以参考希腊的模式,让他们特色。”谢洛夫想了一下,还是应该在东南亚尽快取得进展。
  “主席,让泰国保持市场经济么?”茨维贡愣了一下问道,“夺得政权之后再改造?”
  “这样我们容易插手!而且看看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反正泰国和我们又不接壤,影响不到我们国内。”谢洛夫叹了一口气道,“这都是为了尽快取得效果的妥协,我们要多在亚洲下一点功夫了,任何助力都不能永久的依靠,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如果他来应对的话,根本不用像是格列奇科元帅那样大惊小怪,只要未来信息交流顺畅了,知道了苏联真实情况的这些亚洲国家,自然而然会出现五卢布党。男女比例失调,房价高涨,生活压力增大、这个时候发现北方的苏联安稳的发展,现实的压力肯定比民族主义能让人低头,所以说怕什么?
  最差的情况下,谢洛夫还有办法,就后世的几千万光棍,谢洛夫只要放出消息苏联女人一直出生率比男人高,这些人还指不定会站在谁的一边,反正他也没有撒谎,斯拉夫民族确实一直是女人比男人出生率高,多出来的女人可不仅仅是老太天。
  莫斯科机场,这是一个寒冬腊月,可这并不耽误最高苏维埃主席谢列平以同志般的友情对意大利部长会议主席兼意大利共产党贝林格进行了拥抱,虽然两个大男人这么做有些恶心,但一想到勃列日涅夫之吻,谢洛夫认为这还算比较正常。
  在苏联去年十月意大利的选举中,天主教民主党不出意外的跪了。谁让意大利在世界经济危机中遭到了重创呢?从前年石油危机开始,到去年苏联进攻君士坦丁堡之前,意大利人给了天主教民主党一年的时间。比较不幸的是,英国有北海石油、德国有强大的工业和人口、法国有阿尔及利亚、意大利以上的东西都没有。
  自从陶里亚蒂去世之后,意大利共产党卷土重来,意大利虽然不是美国那种这么明显的两党制,但基本上也是共产党和天主教民主党的对垒,意大利共产党又不是没有执政过,要不是因为总书记病逝,还不一定执政多长时间。
  这种情况下,天主教民主党跪了,自然是意大利共产党上台,贝林格宣誓就职之后的第三天,苏联出兵五十万开始对土耳其的战争。
  意大利共产党对苏联的战争行为也进行了谴责,但是马上希腊加入华约,土耳其被肢解。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力量一对比,贝林格马上改变了口吻,表示意大利要走自己的中间路线,不能因为苏联和土耳其的争端,就说这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决战预演,同时意大利必须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让苏联知道西欧国家在想什么。
  “贝林格同志,好久不见了。”谢洛夫时间长不说意大利语,说话的时候有一些生涩。
第757章
听说英国有节操?
  “确实好久不见了,听说苏联进攻土耳其是你倡议的,冒险成功了,苏联现在一战吓住了整个世界,是不是很有成就感?”贝林格一语双关地说道。
  两人很早就认识,应该说都已经有了二十年的交情。当时的谢洛夫只是内务部的一个小上校,因为在国内犯了错误,被撵到意大利做大使。而贝林格也不是意大利的共产党总书记的,刚刚从世界青年联合会主席的位置上卸任回国,在米兰大区工作。
  只不过因为意大利传销事件,把意大利民众弄得血本无归,后来则是共产党上台。美国没好意思在英法德的眼皮子底下出兵干涉,才惊险万分的让意大利共产党执政。如果美国能预料到今天,说不定当时会狠下心来一场武装干涉,让意大利人体会到民主的真谛。
  “几年不见贝林格总书记说话,越来越有那种社会党人的口吻了。”谢洛夫的话同样意有所指,意大利一直高举欧洲共产主义的旗帜,和苏联在一些问题上进行辩论。结果现在怎么样呢?意大利本身无法摆脱经济危机,于是又过来求苏联帮忙。
  “是啊,总不能一切问题都用战争来解决。”贝林格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同样一切问题就可以用抗议解决么?”谢洛夫争锋相对的反问道,“社会党人只知道商量和妥协、估计再来一场世界大战,西欧的共产党还会和一战的时候那些前辈一样,成为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
  “你们不是很明白,共产主义的力量来源于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苏联的存在,你们轻而易举就会被边缘化,这和打压完全不是一回事,你们会弱小的根本不值得打压。这点阿连德总统比你们明白多了……”谢洛夫呵呵一笑没有过多纠缠道,“上车吧,你的目的不就是希望苏联帮助意大利渡过难关么?”
  智利社会党的支持率越来越高,很简单,每个国家都是穷人多的,虽然反对党越来越激烈的进行抗议,但是智利社会党的民调首次冲到百分之五十,其他反对党利用抗议聚集了自己的支持者,同样也把社会党的支持者聚集起来了,这种情况下社会党反而力量增长的比其他党派要快,目前苏联红海军绝不会离开智利港口。
  贝林格代表意大利对苏联访问,没有指望苏联重新把意大利拉回到十年前那种高增长的阶段,而是想办法平衡意大利的赤字,因为油价的上涨,本身就比英法德弱一些的意大利,加上本国本身市场有限,能想到的办法不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