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404

  “会不会是出现了什么情况,联系北约方面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没有。”五角大楼果断下达了命令,如果不是希腊退出了北约军事指挥体系,五角大楼马上就会知道土耳其出事了,因为苏联的电子干扰只是覆盖了土耳其,距离土耳其不远的希腊国防军简直能用肉眼看到伊斯坦布尔的烈焰。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直到两个小时之后,五角大楼收到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东西,土耳其全国浓烟滚滚,几乎在所有方向都受到了攻击,苏联坦克从四面八方冲进土耳其。新启动的间谍卫星拍摄下来了照片,在照片上土耳其各大城市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为什么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这也是进攻我们美国,我们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国防部长施莱辛格面色狰狞的咆哮道。
  “部长,直到现在整个土耳其的通讯都是中断的,我们根本联络不到土耳其人。”拿着照片的技术军官一副耻辱的样子道,“我们无法从土耳其得到一点消息,这令人难堪。”
  “电子干扰?”国防部长施莱辛格怅然的自语道,“苏联人的电子战这么厉害?真令人惊讶,我要去白宫,你们联络希腊,让希腊履行对北约的义务,阻止苏联人。”
  美国本土和北约总部在确定了消息之后一下子炸窝了,冷战对抗已经接近了三十年,他们从来没有觉得战争是如此的迫近,苏联竟然真的敢对一个北约国家大动干戈。而且一出手竟然毫不留情的全面进攻,难道他们就不怕第三次世界大战么?
  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边界地区,苏联驻罗马尼亚集团军群的七万多名苏联士兵已经到达指定位置,经过了六个小时的急行军,他们利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公路铁路,和两国总书记的全力配合下,到达了保加利亚南部,前方二十多公里就是边界,也就是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
  苏联人比较熟悉另外一个名字,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罗马尼亚集团军司令伊万诺夫上将,正在拿着望远镜观察前方动静,在他的身后,装甲运兵车,自行火炮和牵引式火炮,形成了一个长达十几公里浩浩荡荡的壮观景象。因为罗马尼亚集团军的苏联军队还没有到齐,就连他本人也是刚刚到达这里。
  保加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马拉科夫上将就在这里,他为苏联驻罗马尼亚集团军群,也是南方集团军准备了燃料和食物,这种准备早在半年前已经完毕,以谢洛夫和马拉科夫的私交,保加利亚在这方面的准备是不打折扣的。
  “谢谢你,马拉科夫将军,你帮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伊万诺夫上将感谢道,在南下的路程中谢洛夫每隔一个小时就发电一次催促,这种焦急的态度让伊万诺夫上将十分厌烦,但他可以理解,作为军人他完全明白这次苏联的突袭有多大风险。
  “没关系,还有一个师的部队在路上,没有关系吧,你们可以休息一下。”马拉科夫很理解一夜急行军之后的疲惫,苏联红军是全机械化军队,但就算是坐车,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颠簸也很累了。
  “没关系,我们现在休息半个小时就好了,命令士兵们吃饭,保加利亚同志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食物,半个小时之后我们正是进攻君士坦丁堡。”伊万诺夫上将大声的命令道,对于保加利亚没什么不熟悉的,再早的苏联南方集群辖地本身就包括保加利亚,只不过匈牙利出事了之后,抽掉了保加利亚的驻军前往匈牙利,再加上保加利亚一直表现不错,所以苏联和保加利亚签订了条约撤离驻军。
  齐奥塞斯库一直希望罗马尼亚获得同等的待遇,不过苏联一直都不松口,这次为了让罗马尼亚全力支持苏联的行动,谢洛夫在征得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同意之后,保证苏联如果成功打下君士坦丁堡,就从罗马尼亚撤军。
  “司令,总政委谢洛夫大将来电,询问我们是不是到达指定地点,什么时候可以进攻,多长时间可以拿下这里。”两人闲聊的过程中,一个通讯兵过来报告道。
  伊万诺夫上将朝着马拉科夫将军耸耸肩表示无奈,干脆的命令道,“告诉谢洛夫大将,南方集群随时准备进攻,至于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会着自己的计划。”
  同样在天亮刚蒙蒙亮的时候,在敖萨德的各大机场中,一架架苏联军用运输机像是阅兵一样整齐的排列着,尾翼上的苏联国旗喷漆表明着他们的身份,背着伞包的苏联空降兵面色严肃,但是十分有纪律性的登上飞机,整个过程没人有一句废话,默默地按照命令行事。
  一些巨型运输机当中,伞兵专用的战车已经装卸完毕,半人马系统和巨型伞包已经布置好,短短时间所有机场都一尘不染,苏联伞兵的外号叫做红色蒲公英,这次他们将在土耳其盛开。一架接着一架的伊尔系列运输机在跑到上加速、离地、起飞、然后渐渐地消失在蓝天中,所有地勤人员立正敬礼,目送着这只世界上唯一可以和重装部队抗衡的伞兵部队出征。
第726章
强攻君士坦丁堡
  啪!点燃一根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口,谢洛夫一副陶醉的模样,到了目前为止,他都不能确认战争算不算正式开始,苏联的很多部队还没有参战。土耳其空军是已经全灭还是有漏网之鱼,还要等到白天的战斗才知道。
  “开会讨论,征询盟友意见,提出抗议,威胁战争,这几个步骤下来,仍然可以给我一定的时间。就算是你们来了,就等着过来给土耳其人收尸吧。呵呵……”谢洛夫拿起电话看着时间命令道,“现在隐蔽目的已经毫无意义,我们已经踏出了历史的重要一步,现在是莫斯科时间六点半,白天的战斗将决定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历史选择了我们,面对命运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今天双手染血,将换来未来我们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和平之下,同志们,现在我宣布苏维埃格勒第二部分目标,攻克君士坦丁堡。”
  “战斗吧,苏维埃的军人不畏惧死亡。”谢洛夫的命令下发到各军区和集团军,随后是各师以及各团,白天的战斗才能发挥苏联最大的力量,真正的战争只能说刚刚开始。
  在心中谢洛夫不得不把这场战争和历史上的苏联入侵阿富汗作为对比,当然是阿富汗战争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第一周,在这个阶段中,东西两路在坎大哈会师。一周内,苏军基本完成对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既然苏联出动十万二线部队都可以占领一个和土耳其领土差不多的国家,没理由五十万苏联军队会啃不下来土耳其的。以自己十几年来的准备,绝对比苏联临时决定进攻阿富汗充分。高加索地区的苏联军队,是仅次于西方集群的重要方向,理应比历史上苏军在阿富汗干的更好。
  “这是战争,苏联已经准备好了世界大战了么?美国和自由世界绝不会任由苏联为所欲为,这是霸权主义,如果现在苏联收手的话还来得及,不然必然将遭到毁灭。”:美国驻苏联大使态度强硬,希望莫斯科注意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葛罗米柯仿佛机器人一样的表情没有一丝变化,既然美国现在还能抗议,说不定事情还有的谈,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有的谈的,葛罗米柯明白自己的角色,就是争取时间。他只要拖上一段时间,等待苏联完成目的,谁也改变不了这个既定事实。
  葛罗米柯保持着一动不动的样子,听完了美国大使的抗议,实际上没有听进去任何一点。实际上苏联驻美国的大使多勃雷宁,也和他一样,正在接受美国政府的召见。和上次的古巴导弹危机一样,苏联又把外交部卖了,只不过这次没有把葛罗米柯一起卖了,算是比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克制了一些。
  虽然这令多勃雷宁非常难堪,但比起君士坦丁堡,小小的难堪不再苏联中央主席团的考虑范围之内,到了今天葛罗米柯还记得当初表决的场面,实际上在勃列日涅夫表态之前,谢列平、谢列斯特他们的赞成刚刚到达一半,柯西金他们则不会赞成。最后勃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严地说:“我决定,干掉他!”
  “尊敬的大使先生,这件事我本人是不知情的,是军方和强力部门的意见,我和你一样,也是刚刚知道。”葛罗米柯慢吞吞的用自己机器人一样的嗓音道“对此我感到很抱歉。”
  “外交部长先生,你觉得我是一个很好骗的人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讥讽的小道。
  “现在我对这件事也不是很清楚,现在我需要去克里姆林宫了解一下,相信,你也不会反对吧,毕竟这涉及到全世界的安危。”葛罗米柯这句话说到了对方的心里,世界大战可不是开玩笑的,美国大使瞬间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体会到了十二年前多勃雷宁的感觉。
  直到目前为止,苏联进攻土耳其的消息仍然局限在政府和军方的层面上,没有泄漏到民间。但是迟早会泄露的,只是不知道这其中保密的时间有十二个小时,还是一天。
  平静的黑海似乎没有被夜晚中的战争所打扰,还是一如往常,只是平时坐满了民众的海岸线被告知这几天要清理干净才能开放,但实际上在白天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这种理由根本无法让民众相信,黑海沿岸是苏联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人们很快就发现了蛛丝马迹。
  天空中庞大的运输机群,和海岸线上的履带印记,让一些思维活跃的人推测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们马上就被讨厌的克格勃警告,不许传播谣言。
  黑海就这么大,天空中的情况不可能让民众完全不知道,在白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苏联第一次投入了航空兵师,隶属于敖萨德军区空军第五集团军的航空师气势汹汹的飞跃黑海,在他们身后则是安12运输机运载的近卫第九十八空降师,从外高加索的另外空降部队,也会在其后赶到。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大规模的空降,二百架安12运输机运送了将近三万苏联空降军以及他们需要的伞兵战车。
  “嘿白匪军是一群黑乌鸦,想把我们踏在脚底下。从英国沿海到西伯利亚,嘿世界上红军最强大。红军的战士们,把刺刀擦亮,要紧紧握住手中枪。我们都应当越战越顽强,和敌人决死在疆场。决死在疆场。可怜的中国人,不幸的印度人、满怀希望地看着我们的联盟、从英国沿海到西伯利亚、嘿世界上红军最强大。”
  苏联南方集群随军的歌舞团,列队整齐用高昂的音乐为从身边走过的士兵送行。很多走过的战士,表面上虽说没什么表示,但是在袖子下紧紧握住的双拳。
  “直属炮兵师,火力覆盖,我们一次冲锋就把这座城市拿下来,就当这是华盛顿,摧毁,摧毁!”伊万诺夫上将对着电话大喊道,“没有人可以在地面上挡住伟大的红军。”
  “祖国万岁!开炮。”一声令下,密集的炮弹飞上天空,整个炮兵阵地,都被一股黑烟笼罩,大地仿佛也在跟着颤抖。多管火箭炮营也在开火,点火,一枚枚的火箭弹,从发射管里面出来,尾部的气流,将整个车体覆盖,以至于后发射的火箭弹,根本就看不到点火,只能够看到在白烟之中,火箭弹刺破烟雾,向前飞去!
  在火力覆盖的同事,南方集群直属轰炸机在天空中苏联轰炸机也几乎同时出现,君士坦丁堡就在下面,一颗颗机腹的重型炸弹不断的坠落,这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地毯式轰炸。确保土耳其的阵地上都能被照顾到。
  落下的重型炸弹在地面上爆炸,刚开始看出来什么,但马上巨大的白烟笼罩了土耳其的防线上,这是属于云爆弹的粉末,炸药在发生爆轰反应时全靠自身来提供氧,云爆弹爆炸时则是充分利用爆炸区内大气中的氧气,所以等质量的云爆弹装药要比炸药释放的能量高得多,而且还能在作用范围内形成一个缺氧区域使人窒息而死。
  雾爆轰对目标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靠爆轰产生的超压和温度场效应,以及高温、高压爆轰产物的冲刷作用。由于云雾爆轰会消耗周围的氧气,在作用范围内能形成一个缺氧区域,使生物窒息而死。产生的爆炸冲击波能破坏大面积军事目标。爆轰波在墙壁之间反射叠加,超压值远高于开阔空间,所以云爆弹的杀伤作用在密闭空间内效果更大。
  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右岸,苏联空军第五集团军也在进行同样的轰炸,战斗机甚至冒险下降高度,对地面上的土耳其士兵进行机枪扫射,这本来是违反作战准则的。不过苏联空军的飞行员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他们要为了马上到来的空降扫清障碍。
  “马上将到达土耳其海岸,通知后面的同志,准备好空降,时间快到了。”驾驶员对着旁边的副驾驶说道,“我们的红色蒲公英,将会在土耳其盛开,祖国万岁……”
  “同志们,我有幸与你们并肩作战,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战争,让我们教教北约的废物,们如何打仗吧。”一个三十多岁的空降军上尉进行最后的鼓动,在他说话的同事,空降兵的后面,运输机的舱门已经缓缓打开。
  带好防毒面具,上尉首先走到舱门的前方,他要看着这些空降兵跳伞。“空降兵、未来祖国、乌拉……”在局里君士坦丁堡东部不远的野外,苏联空军的运输机群中,一朵又一朵巨大伞花在空中盛开,苏联针对君士坦丁堡的大规模空降开始了。伞兵缓缓降落的同时,后面的运输机群毫不停留,舱门大开,一辆辆的伞兵战车从运输机上滑落。
第727章
冲进去!
  至于地面上,地面上没有人因为这种大场面喝彩,在云爆弹的轰炸下,地面上除了死人就是快死的人,已经快被死神收走的土耳其士兵没有力气喝彩。
  “谢洛夫大将,君士坦丁堡空降成功,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时间不长,君士坦丁堡空降成功的消息就被送到了谢洛夫这里,同事也被送到埃尔温的总指挥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此时战争开始十二个小时。三万苏联空降军空降君士坦丁堡东岸,红色蒲公英在土耳其盛开。
  “很好,今天的夜晚来临之前,我要像莫斯科汇报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消息。”谢洛夫压抑着自己的兴奋,为了这一天他准备了多少年了?哪怕他没有上过军校,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经过十几年的修正计划,也该开花结果了,他不兴奋,这是他应得的。
  所有人道的、不人道的武器,只要他听说过的已经全部都用上了,为了这个计划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准备,在东西两线都储备了足够支撑一个月高强度作战的物资。十几年如一日的准备一件事,就是为了利用这次的机会,打通苏联的南方出海口。
  这种碾压一般的神速进展,证明谢洛夫的准备没有白费,事到临头他不但没有一点惊讶,相反有一种本该如此的想法,事情就应该这么发展,苏联一旦出手就应该轻而易举的让土耳其人摆出各种姿势,不要说一个区区的土耳其,就是北约上来一样被撵下海。
  东线截至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万苏军越过边界,外高加索军区五分之四的部队已经进入土耳其作战,西线的君士坦丁堡则是苏联南方集群和苏联三万空降军东西两面保卫君士坦丁堡。北线的土耳其海岸,两个师的苏联海军步兵登录,配合水陆两栖坦克部队,再向内陆推进,而南部的阿萨德在开疆拓土的诱惑下,全力咬住土耳其的主力部队,配合苏联完成战略任务。
  “勃列日涅夫同志、谢列平同志、柯西金同志、我们的空降兵部队已经在君士坦丁堡城外成功空降,君士坦丁堡已经被包围了。”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再三确认之后,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克里姆林宫,他知道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都在焦急的等待。
  勃列日涅夫一怔,心中升起了惊涛骇浪,强行让自己保持镇静道,“知道了,攻克君士坦丁堡意义重大,绝不能有半分的轻敌,告诉前线的同志们,到时候我会亲自为他们颁发勋章,我们会等待着同志们胜利的消息,这个胜利属于全体苏联人民。”
  “人民等待着你们胜利的消息,我们尊重传统,同样拥有真理,君士坦丁堡意义重大,我确信,伟大的红军是战无不胜的,希望格列奇科同志下一次来的时候,会带来胜利的消息。”中央书记苏斯洛夫推了一下自己的眼镜,平淡地说道,“这次的大胜是注定的,同时也在侧面证明了国防部历次演习当中宣称的推进速度。现在我们则需要考虑如何顶住美国人的压力,确定这场胜利。”
  只要君士坦丁堡被攻克,肯定是要并入苏联的,不并入苏联的难道送给希腊么?至于在美国的压力下撤军,谁敢下达这个命令?勃列日涅夫不敢、谢列平不敢、甚至最为温和的柯西金都不敢,谁下达了这个命令,就等这被对手换下去吧。这座城市的意义,足够用参战的五十万士兵生命去换。
  “难道美国人还准备让我们撤军,明白的说,就是再来一次古巴导弹危机,我们也不可能撤军,现在主动权在我们手上,现在不是十二年前了,就算是核战争,他们也不可能占据上风,我不信那些美国大财团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要和我们同归于尽。”谢列平细长的眼镜闪烁着危险的光芒道,“这次尤拉已经摆出了拼命的架势,一旦我们承受不住压力。什么事情都能发生,南方战区的核武器都在他手里,什么后果大家可以想想……”
  “舒里克,没人要撤军,就算是美国要核战争,我也会以核战争为对应。”勃列日涅夫看着自己的对头,明白这时候不是互相斗气的时候,命令道,“随时准备对抗美国,驻民主德国的西方集群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防止北约的攻击。安德罗波夫同志,通告民主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和阿尔巴尼亚、希望他们做好自己本土的防御,对了,还有铁托,总归是我们的兄弟国家,同样还有中国……”
  “南斯拉夫和中国么?他们一直和我们关系不好,会不会反过来谴责我们。”安德罗波夫犹豫了一下道“如果我们同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谴责我们,这会让我们很难堪。”
  “该通知还是要通知的,毕竟我们是兄弟国家。”勃列日涅夫叹了一口气道,“我们又不能当做这两个国家是空气,不论他们怎么想的,我们都要做出这个动作。”
  天亮之后战争更加剧烈,苏联空军在土耳其上空横冲直撞,清理任何有威胁的目标。一直没有动静的苏联黑海舰队也正式参战,大型登陆舰把苏联士兵运送到土耳其已经被占领的海岸线登录,比起刚开始的水陆两栖坦克,这次登陆的是真正的敖萨德军区摩托化步兵师。
  “轰!”一辆t-72坦克,猛烈地开火,随着炮弹飞过,对面的一个机枪工事就飞上了天。坦克的履带,碾压过港口的黑土地,继续前进。“轰!”又是一炮,一个个的阵地,都被坦克掀飞。在坦克后面,伴随着的步兵,一同前进。
  “哒哒哒,哒哒哒。”跟随在坦克后面的步兵,手里的突击步枪步枪猛烈地开火,无数火舌交织,摩托化步兵师的加入让焦灼的战斗变得简单,水陆两栖坦克毕竟不可能代替主站坦克的全部职责,碾压效果再次出现,土耳其北部各大港口纷纷失守。
  “轰!轰!”震天动地!苏维埃的大炮兵主义,在二战时期就让德国人瑟瑟发抖!而现在,速射的榴弹炮,向着对面的阵地,倾泻下了死亡之雨!
  “效果不错!”君士坦丁堡市区之外,南方集群司令伊万诺夫上将放下望远镜,显然对这次的协同炮火覆盖非常满意,就连他这个大炮兵的中毒者,都对望远镜中好像月球表面的土耳其阵地挑不出来毛病。
  “坦克部队为先导,装甲运兵车在后方,冲进君士坦丁堡,解除祖国身上的枷锁。”伊万诺夫上将大喊道,“人民在热切的等待胜利的消息,我们一次攻击就拿下这座城市。”
  坦克的履带向前挺进,身后则是庞大的装甲车,南方集群在伊万诺夫上将的指挥下,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各坦克师的主战坦克齐头并进,上空则是上百架武装直升机,大城市是不适合大纵深突击的,这点伊万诺夫当然知道,但同样他也知道,南方集群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现在君士坦丁堡就在自己的眼前,拿不下来,他自己都不会饶了自己。
  不是谁都有这个机会,他这种集团军司令苏联只少有二十个,命运让攻占君士坦丁堡的任务落到了自己的手里,他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绝对不会……
  “乌拉……”君士坦丁堡东岸,成功降落的苏联三万空降兵大喊着,全力冲向君士坦丁堡,所有人身上都带着那种狂热的态度,他们和俄罗斯帝国的前辈自然是不同的,但是対与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他们和前辈也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俄罗斯文化的起源。
  战争开始十四个小时,十一万苏联红军从东西两面开始对君士坦丁堡进行总攻,漫山遍野的乌拉中,在成为抵抗的土耳其军队就像是面对一个无坚不摧的钢铁怪物,进行着垂死挣扎,他们勇敢的进行抵抗。
  天空中的武装直升机、地面上的坦克协同作战,像是一个不断迫近的钢铁城墙,不管这些土耳其士兵承认还是不承认,他们心中都升起了一种无力感,像是暴风雨中的小船,随时都可能在下一个浪花中消失不见,永远沉眠在海底。
  半个小时之后,东西两线的君士坦丁堡市区外阵地已经全部被苏联军队控制,炮兵部队再次前进,整个君士坦丁堡市区都已经在苏联炮兵的射程范围之内。
  忽然间,惊天动地的急速射开始,苏联南方集群直属炮兵部队再次开火,进行最后一次火力覆盖,这次火力覆盖完毕的同时,下属的坦克师开足马力冲进了市区。
  双方从战线进入市区的时候开始,战争的强度陡然提高,市区的建筑物确实限制了苏联军队的一部分战斗力,但是在武装直升机的支援下,他们仍在控制着局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