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404

  “苏丹人民军进展顺利,正面作战刚果金的部队根本不是人民军对手,告诉苏丹人民军在攻克金沙萨之后,绝对不要停留,撤离刚果金这个国家,让他们自相残杀。”谢洛夫嘴角微微扯出一丝笑容。
  他根本就不在乎刚果金会变成什么样,就算是变成地狱也不比亲美政府为西方工业提供优质矿石更差,打烂了这个国家又怎么样?反正苏联本土什么都有不心疼,西欧国家可什么都没有,离开了这个基地,这次经济危机可能延长个一年半载也说不定。
  苏联根本没准备一次性扶持起来亲苏政府,这样很容易陷进游击战。确保这个国家不被欧美利用就是苏联最大的胜利。至于第二封电报?
  “女皇陛下,你不能手段柔和一点么?你又不在克格勃工作。”谢洛夫喃喃自语,波罗的海三国一直都有分离势力,因为手段不激烈只是对莫斯科冷嘲热潮一下,所以一直以来让那帮走钢丝的成功了,现在瓦莉娅做苏联教育部部长之后,首先对波罗的海三国开刀。要取消当地的本土语言教育。
  两个月前拉脱维亚一场足球赛中,苏联和对方的国家队比赛,当地民众全体为苏联足球队喝倒彩,这件事被妻子上任后抓住,准备拿这三个加盟国立威了。
  自己不支持她支持谁呢?谢洛夫直接给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当地克格勃发电。他现在还不能回去,看到越南的改造计划书他才能回国,步子大了扯到蛋的事情太多了,苏联就吃多亏。
第711章
快进快出
  北越和南越的经济完全不一样,北方被美国空军轰炸多年,而且一直主动进攻南越,其实受到的损失比南越还更大一点,两者的经济其实是分离的,现在既然北越赢了,那主导越南的必须是苏联的体系,对南越部分进行改造是必须的。
  统一后的越南,其实遇到的问题,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苏联都遇到过,那就是极度缺少时间,需要在几年内完成消灭文盲、设立工厂、设计经济体系开始五年计划,同时要防止外国干涉,苏联是第一个遇到这种困难的国家。那个时候苏联只能靠自己,苏联成立之后,不管其他国家承认不承认,他们付出的代价其实比苏联要小。苏联的存在对他们天然就是保护,可以省下很多资金。
  越南此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一方面他们要弥合南方和北方的心结,首先要把经济统一起来,一方面苏联比历史上要求的更多,让越南发挥国际作用,首先替苏联把泰国摆平。
  谢洛夫不希望看到步子大了扯到蛋的事情在越南再来一遍,这耽误他的计划,所以把计划委员会的学者叫到河内,越南的改造计划一定要慎重,不然有可能像是历史上那样失败。
  “现在半个东南亚已经在我们手中,只有英美驻军还没有撤离的马来西亚算是稳固,在摆平中南半岛,这样也可以对印尼进行牵制,一家独大总是不好的。”谢洛夫穿着一身东南亚的汗衫,这个月份要是还军大衣、黑皮靴会出人命的。
  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委员对南越的改造计划,倾向于慢慢解决,早先越南人自己的计划很可能会失控,对河内的反对意见,苏联专家表示,“我们在这方面有着充足的经验,要知道中国的一五计划也是我们制定的,效果非常好。难道你们也担心我们隔着中国吞并你们?”
  “我理解越南中央的焦急心里,但是你们对待的是半个国家,如果失控改造变成刮地皮就麻烦了,这不只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还是国际问题。你们失败了出了问题,让我们苏联的脸往哪放?还有就是华裔是麻烦的问题,要小心从事。苏联正在进行其他方向的进攻战略,如果你们和中国的关系处理不好。我们没空援助你们。”本着丑话说在前头的坦诚态度,谢洛夫把话说在明处。
  相信越共也不会认为苏联会因为越南和中国翻脸,谢洛夫还准备把宝贵的军力放在土耳其呢,实在不行他宁可进攻阿富汗,做出一副老子很忙的样子,把对越南的承诺推出去。
  “还是直接一点好,省的我还没说什么,越南人先把自己感动了,以为我们会支援他们。”谢洛夫理解未来的炸弹问题,比如南海,甚至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越南的角度上思考这个问题,但没用,这不值得苏联进来冒险,有这个功夫苏联完全有能力在全世界的海洋中画一片领地出来。
  他在越南不务正业的同时,苏丹人民军的进攻也到了第二阶段,刚果金的卢蒙巴拥护者宣布不在听从金沙萨这个傀儡政府的号令,对刚果金政府军和苏丹人民军的战斗持观望态度,实际上则开始和长驱直入的苏丹人民军进行接触。
  卢蒙巴派有理由这么做,毕竟苏丹社会主义联盟是自称卢蒙巴的学生。卢蒙巴派虽说不相信苏丹的自称,但接触也是必要的,从现在的战争进展来看,苏丹人民军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苏丹的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人面前只是鱼腩,在黑人面前则化身成了猛虎。
  苏丹人民军在进入刚果金之后,和刚果金政府军大战四次,每一次都把对方打的丢盔卸甲,目前苏丹人民军累计阵亡不到一千人,可想而知一个正常的黑人军队多么不靠谱。首先纪律性就是一个大问题,现代战争不是单打独守,黑人最有优势的身体素质又不能挡子弹。
  四次大战过后,接下来的战斗像无法遏制的雪崩一样,刚果金政府军全线大溃败。刚果金的士兵扔掉了所有的重炮、机关枪等支援武器,爬上卡车向南疾驰,车上的人挤得连个小孩子都不能挤上去了,甚至携带步枪的人也寥寥无几。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把那可怕的敌人甩掉几英里。
  “白瞎了美国人的空中援助,简直就像是喂狗一样。”代替齐涅夫主持非洲事情的伊戈尔中将微微摇头,实际上从前天开始,美国空军的支援已经停止了。不知道是暂时中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再也没有一架运输机飞往金沙萨。
  也许是对正面战场的黑人军队绝望了,也许是准备扶持别的统治者,或者准备利用游击战让苏联无法占领刚果金,总之,美国本土的军事支援断了。伊戈尔中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刚刚得到国内的消息,苏联空军也准备停止空中运输作为回应。其中有没有利益交换他不知道,摆在他面前的目标只有一个,刚果首都金沙萨。
  在苏丹人民军军中的苏联军事顾问团已经全部撤离,在最后一场战役中,伊戈尔选择抽身,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这么重要的一场战役,从国际舆论上来讲,苏联是不应该干涉的,同时早先的战争也给了他一定的信心。
  最后一场战役战胜,就会砸碎刚果金十几年来的政治结构,这个政治结构是亲美的,砸碎了对苏联没有坏处,在坏也坏不过从前。在这之前,刚果金也摆出了决一死战的姿态。
  几十万难民背着包袱,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向刚果河拥去。狭窄的浮桥由于挤满了车辆和人流而摇摇晃晃,其通过速度极其缓慢。不断有人被挤下浮桥而掉在江水中,凄凉的叫喊声在黑夜中显得毛骨悚然。
  这片报道在美国刊登的同时,蒙博托集中了七万政府军在首都金沙萨等待,表示要和侵略者共存亡,这点伊戈尔中将是绝对不信的,以他几个月来对非洲的了解,这个大陆能和首都共存亡的国家还没有出现。他断定蒙博托一定会跑路。
  整个金沙萨已经空空如也,正常人都不会呆在一座随时陷落的城市。苏丹军事委员会下达进攻命令,瞬间四百门大炮发出怒吼,苏联模式的军队都很重视炮兵,苏丹人民军也传承了苏联红军的大炮兵主义,在非洲这块地方,这种炮击已经算是最高烈度的战争。
  一枚枚炮弹带着苏丹人民军的烈焰在刚果首都金沙萨爆炸,在最后一轮炮击的时候,T54坦克的履带已经缓缓启动,冲进了金沙萨市内。苏丹人民军遇到了激烈的抵抗,但是马上他们就觉得其中的诡异。
  很快层层上报到了喀土穆,到了苏丹军事委员会的手中。金沙萨出现白人面孔。伊戈尔中将十分惊讶,他不知道里面是雇佣军还是某些国家的援军。如果是援军的话,最可能被怀疑的国家,就是白人统治的南非。
  “不对,现在插手已经太晚了,我们已经占尽了优势。而且南非的白人政权帮助刚果金,其实更加表明我们说刚果金是傀儡政权的宣传,再者既然我们早先没有发现,就说明进入金沙萨的白人肯定不多,继续进攻不会出现问题,规模不大的白人士兵不会改变蒙博托的命运。”伊戈尔中将把种种思考说出来,表明对继续进攻的支持。
  塞拉姆等苏丹的掌权者点头,都已经搀和进了战争,在最后一个堡垒没有被攻克之前撤离,就是一场不完全的胜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如此,很快前线的苏丹人民军接到命令继续进攻,金沙萨的战火继续。
  七月末,苏丹人民军进入完全占领了金沙萨,和伊戈尔中将估计的一样,蒙博托并没有和金沙萨共存亡,而是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就逃离,带着自己的财富跑到了法国。整个苏丹和刚果金的战争持续时间两个月,苏丹阵亡人数两千三百人,这让经历过卫国战争的伊戈尔中将很矛盾,非洲的战争强度是在是太低了。
  战斗结束不到一个星期,苏丹立刻把金沙萨移交给卢蒙巴派的手中,同时把缴获的武器送给这个派别,苏丹人民军一刻不停留的撤退。因为短短的几天,刚果金已经出现无政府的苗头,苏丹如果非要占领刚果,肯定会陷入游击战当中。
  对于苏联来讲,两国的正规战已经结束,剩下的时间里莫斯科要换一个扶持对象,刚果金的内战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我必须回国了,这次的行动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在河内火车站准备上车的谢洛夫让叶格罗夫在这里主持工作,苏联已经说服了越南同意苏联的改造计划,越南、柬埔寨、老挝的解放军也在组建中,他要回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第712章
提高效率
  横跨中国,在伊尔库茨克登机莫斯科机场降落后,没来得及感谢苏航不杀之恩,心急火燎的谢洛夫直接赶往卢比杨卡,哪怕心中焦急,他也要做出从容不迫的样子。
  真正回到了自己的地方,谢洛夫反而不急了。他就是这样的人,在过程中总是安定不下来,一遍一遍的重复谋划推演,事到临头反而乐于听天由命。
  “还特么要绝食,好啊。我是不会阻拦的,我保证那帮混蛋的事情不会有任何人知道,不信就试试。”谢洛夫刚刚坐下就喊道,“哪那么多臭毛病,既然他们不怕死,那我怕什么?”
  所有在场的高级安全干部全部正襟寝坐,面无表情的听从调遣。从苗头刚刚出现的时候,他们就断定自己的老大一定会尽快回来的。
  “事情还没有开始,主席。”第一副主席博布科夫轻声咳嗽了一下道,“是有一批学者正在抵制教育部的改革,威胁如果教育部不改变计划,他们就会绝食抗议。但目前还没有开始。”
  “就那群酒囊饭袋,还想绝食。要不要我给他们提供场地?先准备好一千副手铐,把所有联名抗议的学者全给我弄到莫斯科来,我要看着他们绝食。他们要么饿死自己,要么去康复所接受治疗,我比较喜欢他们选择前者。”谢洛夫转头看向谢尔瓦诺夫命令道,“去教育部把关于波罗的海三国学校俄语教育的文件拿过来,马上复印下发给三国内务部。”
  “主席,如果那些人真的准备绝食抗议,我们怎么办?”齐涅夫很犹豫,他害怕担责任。
  “那我就会真的看着他们饿死。一个不留的饿死。联署上的学者有七八百人,这些人当中有几个敢把自己饿死的。在饥饿面前人人平等,因为饥饿出现的惨剧多了,我看还是人吃人的可能性大一些。”
  半个小时之后文件送到了卢比杨卡,谢洛夫签署之后立刻下发,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先把自己从越南定下来的工作交接下去,最后拿着从越南考察的条件去找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主要是越南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的预估数据。
  近两年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苏联也因为气候问题受到了影响。从前年开始,因连续两次受异常气候影响,苏联农业严重歉收,为了免受冷战对手美国的要挟,苏联巧妙地秘密购入了美国近三成的小麦收成,并因此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价格急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一百二十五年新高。
  所以谢洛夫去越南倒不是完全去做接盘侠了,他真的有重要的事情。东南亚国家的耕地是苏联急切需要的,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帝俄时期几十万人口加上一亿灰色牲口。苏联要负担几个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压低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同时兼顾不能出现排队。
  “越南同意对我们出口大米,可以缓解一下我们的粮食短缺,从口味上来讲,我们的人民普遍不吃大米,需求量很少。但可以用来喂牲口。但就算是如此,粮食缺口还是存在,前年我们的粮食一下子暴跌了四千万吨,苏丹都无法弥补这个不足,在不在产量地区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前年的大歉收再来一次,供应部门压力会很大。”在柯西金面前谢洛夫知无不言,苏联的农业问题除了他这个部长会议主席之外,最了解的就是谢洛夫这个特务头子。
  从勃列日涅夫接班之后,苏联每年在农业上的投入拨款都在增加,到了现在已经累计有六七百亿卢布,按照这个比例,每过三四年,农业上的投入就够一年的军费。这些钱是白搭水漂的,以现在苏联的物价水准,全国每个人每吃一斤肉,国家都要背负其中饲料粮、转运时间和分配的费用。永远在赔钱,根本不会盈利。
  “辛苦了,尤拉,气候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幸亏供应部门的努力,要是换一般国家,早就出现大问题了。”柯西金也是看到了东南亚的耕地,才开始支持勃列日涅夫的进攻战略的。
  苏联干旱地区的耕地占四成,几个主要农业区的降雨量都很少。因此干旱一直是苏联农业的主要劲敌,但苏联当局对此却无能为力。目前苏联的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随着气候的好坏,粮食生产大幅度波动,而且是丰年少,歉年多。一旦赶上气候异常的年份,动不动就几千万吨的减产。
  “这也是没有办法,谁叫我们生活在这种纬度呢。”把从越南的调查报告给了柯西金,他急急忙忙的处理下一个事情,把这些琐事都处理完,才能轻松的去做正事。
  那就是申请移民苏联的人群,从心里面谢洛夫当然不希望外国人在苏联过多出现,但他也知道苏联的很多国企,在运转效率上没有私企强大,苏联的各大国企书记不能指着工人的鼻子说你总是磨洋工给我滚,私企就可以开除掉这些人。
  申请移民苏联的欧美人并不多,一方面现在双方的敌对的,很多人不信苏联现在的发展,一方面克格勃也非常抵制大规模引进移民,这会增加他们监控社会的难度。从经济危机开始,到现在总共只有七千多人。这些人通常本身拥有不错的文凭,也曾经有卓越的管理经验和工作经历,但是他们的公司和工厂在金融危机中倒闭,才来到苏联碰碰运气。
  从肃反工作者的角度上,这些移民并不可信。谢洛夫他们这些人对人有着属于肃反工作者群体自己的独特认识,人生经历是克格勃非常重视的一块,这也有历史缘由。可以追溯到苏联刚刚成立的时候。
  当初契卡大开杀戒收拾白俄也有理论支撑,比如一个比较衣食无忧的鞋匠,他原来是一个鞋匠,后来因为战争失去了所有,理论上变成了一个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理论上应该是契卡保护的对象,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他原来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虽然身份是无产阶级,但思想上还是小资产阶级思想,这种人一旦有机会还是愿意回到以前的生活。
  这个鞋匠是斯大林的父亲,当初斯大林说,“可见这个鞋匠的地位虽然已经是无产阶级的地位,但他的意识还不是无产阶级的意识,而是彻头彻尾的小资产阶级意识。换句话说,这个鞋匠的小资产阶级地位已经消失,再也不存在了,然而他的小资产阶级意识还没有消失,他的意识落后于他的实际地位……他打算积些钱,再开自己的鞋铺。”
  斯大林一生都认为自己父亲羞耻,这也是内务部当年秉承斯大林的意思干掉乌克兰富农阶层的主要原因。作为契卡的继承者,克格勃对这种本身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万分不信任,谢洛夫可以理解,他都在这个部门工作了快二十年,很了解这种思想。
  但是苏联确实需要这些人,回到莫斯科的第一天,他将会对这些人进行一下鉴别,用了一个上午搞定了教育部和粮食问题,没有在卢比杨卡,他在克格勃的俱乐部见到了这些原来在欧美的私企管理者。这些管理者有五六百人,他们成功过,但现在都是失败者。
  “我叫谢洛夫,你们国家口中的秘密警察头子,我必须反驳一下,那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职责,而且远远谈不上重要。”这是来到这里的谢洛夫第一局开场白,“自我介绍就不必了,我不能确定你们会留在苏联多长时间,一旦欧美经济好转,你们这些人可能还会回去,像是你们这些成功过的人,天生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你们来到苏联只是人民中的一员,可能心里有些接受不了,但是没办法,目前的欧美在经济危机当中,没有这么个机会让你们施展,所以你们暂时来到苏联碰碰运气。”
  谢洛夫深吸一口气点点头道,“其实这样很好,我已经做好了好聚好散的准备。平心而论,我对你们也是不放心的,但是我知道这么做对国家有好处,所以给你们几年的时间在苏联恢复信心,等你们想要离开的时候,我绝不阻拦。安排你们进入的企业,其中你们的工资根据你们创造的利润而定,如果你们选择定居在苏联,那这笔钱我就不会给你们,因为这会造成苏联出现富裕阶层,如果你们到时候选择离开,这笔钱我不会扣住,就当送给你们回国拼搏的资金,不知道你们愿意不愿意。”
  回答谢洛夫的是一阵掌声,这些人也没想到一个秘密警察头子竟然还比较人性化。
  “苏联和欧美国情不同。你们在苏联的生活只要不挑战克格勃的底线,也许仔细生活后你们会发现,你们会在某些方面享受到更大的自由,这需要你们自己去了解,记住,不要对我们的制度进行攻击,剩下的就没什么了。”随后他和一些管理者私下谈了谈,一批不是很重要但是关乎于生活水平的工厂会聘用他们做管理者,这点谢洛夫已经和各厂的第二书记打过招呼了。
第713章
入侵塞浦路斯
  这是他回到莫斯科的第一天,迅速把事情处理完毕便坐车回到了家中,和接下来的事情相比,这些粮食、教育、移民的问题只能说是琐事。属于国家安全的一个部分,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是大战略,那需要动用军方的力量。
  “又给你添麻烦了,最后还是要依靠你帮我。”在两人的卧室中,身无片缕的瓦莉娅休息了一下就这么坐起来,长长的金发顺着高耸的胸脯垂落。丈夫刚刚刚回到莫斯科就对自己推行的方案表现巨大的支持,这让她十分感动。
  “你是我妻子,我不帮你帮谁呢?哪有妻子对丈夫说添麻烦的?”谢洛夫十分轻松的笑着,还伸手指在女人的高耸上戳了戳,另一只手把烟按灭道,“不管你要做什么,只要我能帮助你,我都会帮你的。你为我生下了这么多孩子,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嘴巴像是抹了蜜一样,我知道你为什么回来,我害怕你参与进去,而且中央主席团在发动战争这个选择上,可能不会这么容易同意。”瓦莉娅轻启朱唇抱着男人道,“这不是代理人战争,而且作为邻国,国家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这关系到战略,达达尼尔海峡一直被封锁。我们永远不能说彻底改变了大环境。好了你就不要担心了,到时候看我的。”把被子重新为妻子盖上,女人的姿态虽然相当养眼,但总这么看着也不好,一会又硬了怎么办。
  希腊是军政府,而目前则是世界经济危机,军政府和经济危机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以前的先例已经太多了,无非就是发动作战行动提升民族士气,赢了还好说,要是输了么。希腊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后来的阿根廷军政府同样被撒切尔收拾的抱头鼠窜。
  因为前一段时间美国和苏联在南部非洲激烈对抗,空军运输机不断从达达尼尔海峡飞跃,让其他国家心中踹踹不安,尤其是临近的希腊和土耳其。本来历史上希腊人发动的军事政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生。但是随着苏丹和刚果金战争胜负已定,苏丹人民军的撤军,世界的紧张情况过去了。
  在河内的最后一天,塞浦路斯发生了军事政变。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在希族军官指挥下突然炮轰总统府,马卡里奥斯总统护送一队参观总统府的学生离开后,自己乘出租车逃到塞浦路斯南部的帕福斯,那里有英国空军基地。随后,他乘上一架英国飞机前往纽约,向联合国控诉希腊军政府的暴行。与此同时,政变军人扶植赞同希塞两国合并的尼科斯·桑普森就任临时总统。
  他登上火车直到伊尔库茨克,在莫斯科机场下飞机一共用了两天多时间,用了一天时间处理那些琐事,而现在相信土耳其的军方应该已经制定好了作战计划,送到了土耳其总统手里。没有任何一个战争是一个人就能发动的,斯大林也需要说服其他委员同意,更不要说是土耳其人,用几天时间评估拟定计划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一声令下就开战,这才不正常。
  第二天,谢洛夫离开别墅,先去了一趟卢比杨卡,把已经落了一层灰的作战计划拿出来吹了吹,放在公文包当中,让司机把自己送到克里姆林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