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404

  女人,你想象力还真是丰富!一个星期前米高扬和自己谈过一次话,明显是说自己有可能升职,虽然他不知道要升到哪里去。谢洛夫一副肝疼的样子道,“等下个月第一书记退休,我就把索尔仁尼琴那个王八蛋干掉,真是气死我了。”
  “哦?”瓦莉娅从旁边听了自己丈夫把事情说清楚之后,歪着头想了一下道,“嗯,要是按照你这么说,这个老头子还是杀了好,是不是被关在古拉格出现什么心理疾病了,非要和你们克格勃作对?他这么做对国家是完全没有好处的!”
  “我怎么知道,这个家伙就不能好好享受一下现在平静的生活,非要找我们的麻烦。那两片药过来,我胃疼……”谢洛夫咬着牙示意道,过了一会看着瓦莉娅拿过来的药片,用一种心好累的口气道,“我的女皇,自己家不用配合我演习了,把胃药拿来!”
  “哦!”看着女人手忙脚乱的样子,谢洛夫都气乐了,这个毛妹有时候真的让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时间临近八月份,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即将召开,这次会议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这是赫鲁晓夫主持的最后一次会议,在会议结束之后赫鲁晓夫就会宣布退休。从七月末开始,整个莫斯科的安全等级又提高了几个台阶。
  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上百个共产党、社会党、工人党都接到了莫斯科的邀请,来参加这次的苏联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在参加会议的同时,也将见证着赫鲁晓夫的退休。整个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都成了红色的海洋,苏联为了这次的会议,准备了很长时间。主要街道上都张灯节操,整个首都都被打扫的一尘不染,在八月份这个莫斯科最舒适的季节中,召开了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会议还没有开始,各国的记者已经云集莫斯科,这次全体会议还没开始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丝毫不比五月份的法国抗议浪潮逊色。
第609章
勃列日涅夫时代
  整个大会在肃穆的气氛中举行,赫鲁晓夫、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谢列平、马祖洛夫、波利杨斯基、谢列斯特、等中央主席团委员正襟寝坐。他们背后的列宁像和十六面苏联以及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国旗,让整个会场显得十分庄重。
  在下方则是赶来的苏联中央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先进工作者、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各部门的部长、以及应邀而来的其他国家共产党代表、包括法国、意大利、印尼等在各国举足轻重的共产党总书记。
  这是赫鲁晓夫最后一次以苏联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的身份召开大会,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等待的人们,这种不舍得情绪不能说是完全放下,但赫鲁晓夫也深知自己这么大的岁数,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没了,退休是一定要退的。
  大会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宣布开始,瞬间雷鸣般的掌声在会场内响起。甚至压下了已经站在主席台上赫鲁晓夫的麦克风声音。就算有很多人都对赫鲁晓夫的领导有保留意见,但面对马上要退休的最高领导人,他们仍然给与了最大的支持。
  赫鲁晓夫双手做出一个按住的收拾,等待掌声停止之后,戴上了眼镜拿着演讲稿开始了作为苏联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的最后一次讲话,“苏联人民在一九一八年举行这个伟大的革命,正如革命导师列宁多次指出的,开始了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历史上发生过各种的革命。但是,过去的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够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比拟。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个革命证明:没有了地主和资产阶级,人民完全能够有计划地建设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同时又证明:没有了帝国主义的压迫,世界各民族完全能够和睦共处。”
  “苏联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因为苏联是一个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是一个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一个以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有的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国家,是一个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真正反对民族压迫和援助被压迫民族解放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有本国全体人民的热烈支持,同时有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支持。这两种支持所达到的程度,是各国的历史所从来没有过的。”
  苏联的面貌在五十年间完全改变了。在革命以前,俄国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曾经是比较落后的。现在苏联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等强大的工业国家。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苏联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规模远远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喷气式客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洲际弹道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和第二个人造卫星。开辟了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新纪元。所有这些,不但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对此感到不高兴的,只是一些反动派。
  “正如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所说,坚冰已经被打破、道路已经被开通、而路线早已经指明。”说到这的时候,整个会场出现了雷鸣一般的掌声,“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广泛的世界各地,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在东南亚,当地的人民正在英勇的拿出武器进行着坚决的斗争,在中东、南美、被压迫在底层的人们觉醒了思想,开始争取一个作为人的基本需求,这是生活的需求、是个人的需求、同时也会是社会的需求。而欧洲的同志们,则通过和平的手段争取到了人民的权益,不管以什么手段做到了这一点,我本人都坚信一件事。”
  说到这里,赫鲁晓夫停止了念搞,用有些颤抖的手缓缓摘下了眼镜,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此时的身板前所未有的挺直,神色是那么的赤诚、目光是这么的炽热。这种表现让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都在等待着,想知道赫鲁晓夫想要说什么。
  “我坚信,资本主义必将要被埋葬,最后的胜利者,必然是我们。也许我看不到这一天,但这一天必然要到来,不管某些国家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历史会证明,我们要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人类的未来必然将属于我们!”赫鲁晓夫在最后一次主持大会的时候,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经典名言,这句话比十年前更加具有分量。
  所有中央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包括下面的谢洛夫、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谢米恰斯内、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立陶宛第二书记哈拉佐夫、石油工业部部长季库诺夫、塔斯社社长梅夏采夫、阿塞拜疆第一书记科切马索夫、苏联广播电台主席戈留诺夫、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托尔斯基科夫在内的所有人全体起立鼓掌,没有用口号,而是用无声的行动表达对赫鲁晓夫的支持。
  “看看那些人!”契尔年科也同时站起来,用隐蔽的动作捅了捅身边的谢尔比茨基。
  “嗯?”谢尔比茨基看了契尔年科一眼,然后目光略过了契尔年科,看向了谢洛夫那一群人,在谢尔比茨基的周围,苏联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巴甫洛夫、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诺维科夫,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吉洪诺夫,还有安全干部克格勃副主席齐涅夫、克格勃副主席茨维贡、白俄罗斯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
  就在这个时候,谢洛夫经过提醒也看到了谢尔比茨基,两人互相点点头。两群人比其他中央委员坐下的时间慢了一步,但也不会显得太过于唐突。
  看起来实力很强大,这是谢洛夫和谢尔比茨基坐下之后的想法。如果从中央委员人多势众的方面考虑,谢列平这些朋友几乎是苏联现阶段最大的团体。而谢尔比茨基,还要面对自己的对手谢列斯特,波德戈尔内虽然已经下台,但谢列斯特一样是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但实际上这种考虑肯定不对,勃列日涅夫当了多年的地方干部,只要时候到了,想要找到听从自己主张的干部,根本就是想要多少有就有多少,只不过现在那些干部还在蛰伏。
  赫鲁晓夫没有看到下面的情况,他还在继续做自己的报告,“我们应该拥有坚定的信念,用意志来克服面临的困难,直到最后的胜利。”
  在赫鲁晓夫发言完毕之后,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走到主席台前面,比起赫鲁晓夫激情澎湃的讲话,这位苏联名义上的元首说话很温和,谈到了苏联出现的一些错误和问题,但语气绝对谈不上激烈,同时表明自己的年龄已经过大,不再适合担任最高职务,应该从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上下来,做一些次要的工作,把主要的工作让给更加精力充沛的领导干部。
  严格意义上米高扬并不是退休,而是卸任最高苏维埃主席的职务,和中央主席团委员的地位,他还可以继续工作,只不过以后不会在最高舞台上进行亮相了。
  “我提议由勃列日涅夫同志担任第一书记、而柯西金同志则担任部长会议主席、谢列平同志担任第二书记,下面请同志们进行投票,对三位同志的任命进行表决。同时因为我和米高扬同志留下的空缺,推荐中央书记、中央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同志、以及国家安全总政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洛夫同志,进入中央主席团工作,领导各自领域的工作。”赫鲁晓夫说完话之后,和米高扬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不要把票投给我!投反对票……”谢洛夫低声对着旁边的叶戈雷切夫几个人说道。
  “为什么,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叶戈雷切夫也同样压低着声音,但他的声音却是充满了疑问,觉得谢洛夫是不是已经疯了,中央主席团委员那就表明他已经在地位上,和所有拉平了,结果谢洛夫不想上去?开什么玩笑。
  “听我的就对了!”谢洛夫没有多说话,赫鲁晓夫现在还是第一书记,基本上只要他提议,这件事是跑不了的,反正能确定上去,他没有必要追求百分之百的赞成票。
  最终,所有赫鲁晓夫的提议全部得到通过,谢洛夫担任中央主席团委员的反对票最多,但实际上都是叶戈雷切夫他们几个投的。谢洛夫同样进入了中央主席团当中。
  从这次会议开始,苏联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当然目前的勃列日涅夫只是一个弱势的第一书记,在投票结束之后,勃列日涅夫一如既往的温和,表示一定要彻底贯彻集体领导,把所有能力都用在发展苏联的身上。
第610章
政策调整
  苏联的新的领导层已经确立,这是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谢列平的政权体系。这次的大会结束之后,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大会结束之后各国记者纷纷把消息传了出去。
  随后很多国家肯定会对苏联的新任领导层开始评估,看看这个苏联的新的领导层会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是缓和还是对抗?对于很多国家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不管怎么样,很多赫鲁晓夫时代的政策肯定会有所变化,毕竟每个人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接过了赫鲁晓夫第一书记位置上的勃列日涅夫,会做出什么决策,还都不好说。
  关于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问题,是由勃列日涅夫本人制定的,对于苏联共产党来说,处理前最高领导人的退休事宜是件非常新奇的事。事实上,在整个苏联目前的历史当中,只有赫鲁晓夫一个人有过退休的经历,无论是在他之前的列宁和斯大林,还苏共历任领导人都履行了与岗位共存亡的伟大职业情操。那如何制定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就成了一件完全的新鲜事,在这之前谁都没有经验。
  对于勃列日涅夫也是如此,因为这个时空赫鲁晓夫不是被政变下台,而是多执政了四年后自己退休,那这件事就更加的复杂,历史上勃列日涅夫亲自为前任落实了待遇标准:有一辆轿车,一套郊外小别墅,还有一笔不错的特殊养老金。但那是建立在赫鲁晓夫被政变的前提下,而赫鲁晓夫完成了交班,那这个物质标准看起来没有问题,那其他标准呢,比如政治标准呢。
  这就是谢洛夫第一次参加苏联中央主席团会议的时候,留下的第一个印象,物质上的退休待遇好说,那政治上的呢?赫鲁晓夫随时能回到克里姆林宫?对着现任的苏联领导人提出建议?那肯定是不行的,勃列日涅夫脾气在好,也不会容忍这件事的发生。更何况比他脾气硬的人比比皆是。
  在赫鲁晓夫退休之后的第一件事,新的中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仍然在讨论这个前任领导人,此时距离赫鲁晓夫召开的大会过了三天的时间。确切的说,其实昨天大会才刚刚闭幕。
  现在整个世界中对赫鲁晓夫退休的举动都是盛赞,尤其是法国,要知道法国的抗议风波才刚刚过去不到三个月,苏联国内当然也是如此,但对于在座的人来说,这肯定是要过去的,从本质上来说,除了赫鲁晓夫自己,包括谢洛夫在内,还都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斯大林份子。虽然克格勃在前几年一直都在抓捕斯大林份子,但这和他们同样是斯大林份子不耽误。
  “我们还是要让赫鲁晓夫同志忙起来,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谢洛夫终于还是在自己第一次参加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开口了,“在以前赫鲁晓夫同志看到的东西都是宏观的,以他的职务也看不到具体的细微生活,而退休之后他可以看到人们生活当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其实这种问题很多,一个人在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而这些事情赫鲁晓夫同志以前都没有遇到过。”
  毕竟赫鲁晓夫已经不是第一书记了,如果谢洛夫还把赫鲁晓夫称为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心中就算不说,肯定也会不高兴的。所以谢洛夫称赫鲁晓夫为同志,就像讨论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
  “谢洛夫同志,其实可以更加具体一点。”勃列日涅夫想了一下很感兴趣的问道,“用生活的琐事冲淡赫鲁晓夫同志生活的平静?”
  “不,我认为可以照顾一下赫鲁晓夫同志的政治情绪,比如一些遗留下来的毛病。”谢洛夫想了一下道,“其实这不难事实,赫鲁晓夫在退休之前是第一书记,一下子成为一个领取养老金的老人,肯定会不适应的。相信赫鲁晓夫指导工作的想法还存在。”
  按照历史记载,赫鲁晓夫退休之后会下意识的抓住一切机会重温他的领袖生涯。他经常走到附近农场的地里,对农民们可怜的收成表示出一个领导人式的忧心忡忡,渴望提出他高瞻远瞩的农业建议。他甚至用望远镜监视地里干活的农民,每当有负责人出现时,他就急忙赶过去提出他的意见。但赫鲁晓夫很快发现,这些小领导们完全不把前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当一回事,这让他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
  其实这件事不难解决,赫鲁晓夫退休之后肯定不会经常接触到更高级别的干部,但基层干部肯定会接触到,谢洛夫的意思是让基层干部对这位前任领导人给予尊重。有些工作的事情可以听从一下赫鲁晓夫的建议,毕竟赫鲁晓夫的建议根本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都点点头,这种建议是可以被接受的,同时每年的胜利日阅兵、五一游行和十月革命阅兵式,也可以把赫鲁晓夫请回来站在红场上,表示这是对前任领导人的尊重,一些退休的老干部也可以去看望赫鲁晓夫,聊聊天。
  “但这一切必须在克格勃的监控之下,我们都一直在执行他的政策,但实际上我们从中明白,有很多政策是缺乏考虑的,一些问题必须得到修正!”勃列日涅夫先是听取了柯西金和谢列平的意见,然后拿出了意见,算是把赫鲁晓夫的退休生活规划完毕。
  “尤拉,不谈谈这方面的意见么?”勃列日涅夫似乎颇为大度的问了谢洛夫有什么意见,要知道谢洛夫从来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进入中央主席团才七十二小时,这个时间还要算上从提名开始到现在。
  “我只是一个安全干部,说实话进入中央主席团根本不知道做什么,中央决议我会听从,只需要做出决定之后让我执行就行了,一些超出了安全范畴的问题,我不能表态。”谢洛夫十分谦虚的面对这个第聂伯罗黑帮的老大,难道我还不知道这幅谦虚样子是暂时的么?
  “毕竟我们还是要贯彻党内民主,哪怕就是安全干部,也可以对别的领域提出建议,我们考虑考虑之后,可以研究后在做决定嘛。”勃列日涅夫温和的说了一句,然后开始征求别人的意见,苏斯洛夫、柯西金、谢列平、安德罗波夫这些人。每个人的意见勃列日涅夫都在征求,在刚刚成为第一书记的时候,他显示了温和的态度。
  其实赫鲁晓夫的问题仍然存在,只不过印度和苏丹的成功变色,冲淡了苏联国内因为赫鲁晓夫的剧烈变动而带来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谢列平其实都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但因为外部环境解决了一部分的压力,才当做没有看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首要实行的政策就是,在不使苏联社会发生大的波动、人心稳定的前提下,尽快地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具体政策进行调整和纠偏。
  现在赫鲁晓夫已经退休,那么这些新任的领导层,首先要把赫鲁晓夫的改革纠正一部分。首先,重新恢复按地区生产特征建立统一的党组织与领导机关,取消赫鲁晓夫时期以生产原则为基础分别成立的工业党组织与农业党组织。
  把一个州分成了两个党中央组织,这样在进行各管一摊的同时,也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情况,勃列日涅夫在征求了其他人同意之后,定下了改革的办法,把两个党组织合并。在中央主席团获得了通过。
  其次,在加强企业经营独立性与经济刺激方面实行改革,改革计划体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靠下达大量指令性指标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丧失了独立性。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利润基本上全部上缴,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靠国家财政的无偿拨款。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经济改革时,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样,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相当一部分是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长期贷款。
  在赫鲁晓夫之后,新的领导层首先开始对这几年出现的问题开始调整。早在他们没有到达现在的位置上时候,就已经开始讨论过这些问题。所以在交流之后都很快的通过了决议。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的舆论阵地上的事情。”最终一直没有说话的苏斯洛夫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开口了,很严肃地说道,“这几年来,国内的舆论和文化环境,出现了非常令人不满的地方,我可以接受一定的调整,但显然不是现在这样,这种明里暗里一直对国家和中央冷嘲热讽甚至污蔑的情况,必须要得到纠正。”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索尔仁尼琴的事情我会亲自去做,至于其他方面,随后我会递交报告给书记处,以及苏斯洛夫同志。”谢洛夫面色严肃的保证道,这个态度很让苏斯洛夫认可。
第611章
进攻和缓和
  苏联的知识分子阶层,在赫鲁晓夫放松文化管制之后,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太愉快的变化。显然这种程度的反弹,已经让苏联的思想领域权威苏斯洛夫不满了很长时间。平心而论,这种变化不是赫鲁晓夫想要的。他缓和了文化钳制的,思想文化、艺术科技迅速复苏,但赫鲁晓夫在执政后期又强调文学和艺术的党性,严厉批评给现实抹黑的作品,强化了书报检查制度。他主张与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但仍坚持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
  要让谢洛夫来看,那显然是希望改正斯大林时期那种太严格的社会环境。但随后发生那种不愉快的变化,赫鲁晓夫也一样看到了。于是就出现了解冻文化界,同时不断给予文化界那些所谓文化人不断警告。在缓和的同时,仍然和美国在各种领域上较量。
  好歹赫鲁晓夫还知道自己有些地方过火了,至于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从来就没觉得自己的改革危险,最后在一片欢声笑语当中被打出GG,还一副懵比的样子。
  对于此时的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来讲,那就是把效果还不错的改革继续深入下去,把效果不怎么样的改革马上停止,对苏联的国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国内的政治结构上,合并被分开的两个党组织,经济方面则是柯西金继续深化改革,发挥苏联的内部潜力。苏斯洛夫希望文化界停止对国家明里暗里的嘲讽,谢列平则希望建立起来公平的法治环境,还有正常运转的监督体系。
  在赫鲁晓夫刚下台的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面,整个克里姆林宫的会议上,苏联的新任领导层就是这么度过的。真理报不断发文,刊登新任领导层的举措,同时目前还在一直宣传赫鲁晓夫退休的意义,以及他对新任领导层的期望。
  此时的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处在最少的时代,除了勃列日涅夫和中央书记基里连科,谢列平和谢洛夫、柯西金和马祖洛夫、波利杨斯基的政府干部之外,只有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谢列斯特、还有中央书记苏斯洛夫、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一共十个人。其实一般情况下谢列斯特都在基辅办公,除非大事否则不会来莫斯科,实际上此时的中央主席团一共是九个人。
  在用了几天时间,把苏联的国内情况梳理完毕之后,下一个问题开始浮现,那就是国际环境的问题,如果按照苏联本身的计算方法,苏联的经济已经开始逼近美国的七成。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到底如何应对美国领导的北约,是缓和还是进攻,这就是一个问题。
  “从春季攻势开始之后,美国的反战浪潮已经到达了顶点,加上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丧失,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美国会想办法撤出越南的泥潭,同时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国内经济!”谢洛夫把几封电报的复印件,每人一份交到了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的手里,“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首先美国的不会马上就撤退,因为他们还不像放弃南越,而是在等待南越的政府军、或者说是伪军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再撤退。”
  “这能说明什么呢?”中央书记基里连科神色轻松的问道,“现在谈的是我们的国外政策,还是希洛夫同志你的眼中只有美军?再者这件事应该由国防部的同志来谈吧?”
  “我的意思是,美国人虚了。他们的国内已经出现了问题。”谢洛夫已经接到了剑桥五杰的情报,知道英国的动作,一旦英国觉得自己的金融资本积累完成,肯定会对美国的美元下手,上演一场爸爸回来了的好戏。
  “安德烈,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从克格勃的情报中,来提取有用的信息,这样更加合适的制定我们对美国人的对策。”勃列日涅夫用并不激烈的言辞,批评了自己的战友,然后道,“我们应该多听取别的同志的意见,在情报和国际局势的分析这种领域中,谢洛夫同志是我们苏联的权威,我们应该给与尊重。”
  “权威谈不上,只是有一些想法。”谢洛夫虽然一直打着安全专家的牌子招摇撞骗,但在这个场合还是必须表现出来一定的谦虚。他知道其实勃列日涅夫其实对克格勃的情况一清二楚,克格勃虽然从谢列平、谢米恰斯内一直到他牢牢地掌控在共青团干部的手中,但一些高层干部和勃列日涅夫的关系很好。比如克格勃副主席齐涅夫、克格勃副主席茨维贡、白俄罗斯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这些人都出生在乌克兰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有这种消息渠道的勃列日涅夫,除了对谢洛夫本人亲自操作的事情不太了解之外,对其他通过克格勃主席团下达的命令和工作,都很了解。毕竟谢洛夫也无法在克格勃一手遮天,哪怕他知道谁是勃列日涅夫的人,也必须给予尊重。
  就拿齐涅夫来说,这个人早在进入安全机关工作的时候,谢洛夫才是一个小小的加盟共和国内务部部长,齐涅夫做局长的时候,几乎和谢洛夫进入内务部是同一时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谢洛夫都属于是后来居上。
  “那我就来谈论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如果同志们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随时提出。”勃列日涅夫想了一下道,“战后独立的亚、非、拉等前殖民地国家也已经成长起来了,而这些已经成长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反对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这是我们可以操作的地方,目前的舆论环境对我们苏联是非常有利的,苏联必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做出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使命和任务,而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我和在座的同志们,不能回避这个作用,不知道同志们同意不同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