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校对)第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505

  刚刚发生的一幕,在这些幸存者心里如同噩梦一般。
  他们平时引以为傲的铁炮根本没有击发的机会,那些昨天还在一起谈笑的战友转瞬间就变成了冰凉的尸体,这是活着的铁炮手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闻过的。
  对面的明军简直就是地狱里的一群魔鬼,他们用的根本不是人间的武器,那是阎王爷的催命符。
  已经距前阵还有百步左右的后阵三千名铁炮手也都是呆愣原地,因为上峰的命令还没有下达,一时之间这三千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绝大多数铁炮手都是脸色苍白,眼神也是四处乱瞟,军心士气已是明显大沮。
  明军火器展现出来的威力,已经超过幕府军上下所有人的认知。
  先是震慑人心的火炮,直接将两翼长枪兵击溃,后有射距超远、准度极高、杀伤力惊人的火铳,在这两种火器的打击下,自己只能挨打,无法还手,这还怎么打?
  没等第一阵铁炮手那些幸存者跑多远,明军铳阵方向那种令人牙酸尖利喇叭声再次响起,紧接着爆响声连绵不绝,烟雾升腾中,一轮轮弹雨又一次向着近三百米距离外的幕府军第二阵铁炮手袭来。
  对于最大射程达到近四百米的米涅铳来讲,三百米的距离同样处在有效杀伤范围之内,站立不动的几个铁炮手方阵犹如人性靶标一般,射起来那种舒爽的感觉让明军铳手们越发热情高涨,阵型转换与换弹击发越发流畅,射击速度也明显加快,就连原本沉闷地铳声听上去也仿佛更加清脆悦耳。
  “炮手再射三轮后骑兵冲阵!
  骑兵冲阵后,中军向前掩杀,两翼策应!”
  眼见得明军左中右三路都已取得绝对优势,李定国放下望远镜后淡定地下令道。
  由于铳声太过密集,喇叭声已经无法穿透声幕,一名旗手听令后举起手中三角形的红旗,分别向两翼炮阵摇动数下,另一名旗手则是高擎一面黑色方形旗帜,冲着右翼后阵待命的骑兵挥动着,正在候命的骑兵游击兴奋的大吼一声,六百名披挂整齐的骑兵纷纷搬鞍认凳翻身上马。
  北海舰队本来是没有骑兵编制,所有军卒都是步卒,这六百名骑兵是从护卫朱慈烺的一千骑兵中分出来的。
  本来按照朱慈烺的意思,这一千骑兵都可以上阵冲杀,但张清源坚持留下一部分护卫太子安全,朱慈烺犟不过他,最终采取了这个折中的策略。
  接到命令的两翼炮手们,立即将炮口仰角太高,开始对同样踟蹰不前的幕府军第二阵长枪手进行轰击,右翼六百名骑兵上马后,在带队游击的号令下,结阵后催动坐骑向前慢跑,准备在距敌三百步左右时将马速提起后进行冲杀。
  “张卿,传令下去,命剩余马队由左翼突击!”
  在看到短短不到一刻钟时间里,官军便占据了全面优势,楼车上观阵的朱慈烺果断的下令,让护卫周边的四百骑加入道冲阵中去。
  张清源本待张口劝阻,但眼前的战局胜负已是十分明晰,既无远程火力威胁,又无近身可能的幕府军已经不可能对己方构成什么威胁,这时候要是不让剩余骑兵上阵立功,那自己可就是枉做好人了。
  于是他赶忙向太子施礼后下的楼车,对侍立在侧的护卫千总吩咐一声,那名正急的抓耳挠腮的千总随即接令后大声吆喝一句,四百名骑兵纷纷上马,在那名千总的带领下,向官军左翼驰去。
  在明军中路火铳大阵超远距离的轰杀下,毫无还手之力的幕府军第二阵铁炮手们重演了第一阵的悲剧,幸亏已经反应过来的颂平一郎果断下达撤退的命令,第二阵铁炮手才在损失千余人之后败退下来。
  不等幕府军首领们想出应对之策,在隆隆的炮声中,两翼的长枪手大阵再次被接连不断飞来的弹丸击垮,由于缺乏对明军这种立体式打击的认知,颂平一郎等幕府军主将如同失了智一般,一时之间根本想不出好的办法。
  无奈之下,脸上失去了血色的颂平一郎只能下令全军后撤,先与明军脱离后,重新组织好阵型,再安排如何退出战场。
  从明军开始炮击幕府军两翼长枪手,到中路犀利无比的火铳远距离轰杀,再到明军发动第二轮攻势,这一刻钟时间,对幕府军上下来说,宛如一场噩梦。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噩梦刚刚只是刚刚开始。
  在火铳和弹丸落地扬起的漫天硝烟后面,两支配备了全副铁甲和马铠的铁骑,正在隆隆炮声的遮掩下,分别从左右两翼向幕府军迅速靠近。
  从开始与明军接战到现在,在根本没有对明军造成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幕府军就已经损失了超过五千人,而明军却是无一伤亡。
  现在的战场虽然开阔平坦,但两军交战时,一方想要从容撤离却是非常之难,全军转向之间不能混乱,还要指定多少人马作为后阵掩护,稍有不慎,在对方的追击下就会成为一场大溃败。
  尤其是在这种一方惨败的局面下,三万多幕府军想要安然撤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
  这可是三万多人,还是在对方枪炮的猛烈轰击下。
  想想后世一个学校几千学生开运动会的场面吧,再没有任何干扰下,单单是入场就要花去不少时间,何况是数万人的战场上。
  当明军两翼铁骑突然从硝烟中钻出后,幕府军的大溃败已是再难阻止,幕府军主将、德川幕府若年寄颂平一郎甚至都没来得及切腹自尽,便被明军铁骑踏为肉泥。
  这场战事完结后的第三天,大明太子朱慈烺在大帐中接见了池田辉政等一干倒幕联盟首脑人物。
  随后经过数天休整准备,以九州岛剩余兵力以及俘虏组成的联军为先驱、七千明军为后队的大军开始向东进发,大军将渡过关门海峡,登陆日本本州后征伐日本全境。
  
第八百六十六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就在大明官军在九州岛取得大胜之时,在大明境内,一场围绕着传统儒学与心学的大讨论,正在整个士人阶层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从朱慈烺夏末离京,到现在深秋已至,在长达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包括不少中高级官员、名士大儒在内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纷纷或公开,或私下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时之间,向来冷清的皇明周报署衙,成了京城最热闹的所在,主编朱舜水以及副主编吴伟业、采编钱穆也成为天下士人所瞩目的焦点。
  这场大争论、大讨论的起因,就是在朱慈烺离京之后不久,皇明周报上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引发的。
  这篇题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是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由朱舜水和吴伟业、钱穆三人撰稿并反复修改数次后,刊登在当期皇明周报上的,署名为吴求真,取得是务必追求真理的意思。
  虽然作者的署名是笔名,但文章发表后不久,随着对其中内容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朱舜水等三人是幕后始作俑者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同时因为本期话题引发热议的缘故,也使得这一期报纸脱销,最后不得不加印八万份才算完事。
  不管是现在的大明,还是后世的中国,有些事情经手人太多,是根本保不住密的。
  朱由检早就预想这篇文章会引发争议,所以特意嘱咐朱舜水等人刊发文章时要用化名,但终究是架不住报社里人多嘴杂,最终这个消息还是被传的人尽皆知。
  没过几天,不少京畿地区的名士大儒便找上门来,口口声声要与三人辩经,以此来驳斥文章中的某些观点。
  随着报纸经各种渠道行销各地,大明各地无数文士读过文章后,纷纷或骑马、或乘船、或坐着马车向北京进发,誓要与朱舜水等人分辨明白不可。
  没过多久,京城里名士云集,各大酒楼客栈纷纷爆满,等到后来各地文人雅士越聚越多,京城里现有客栈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多的人居住,不少京城百姓便将屋舍腾出一间或几间出租出去,自家人挤到一起安歇,因此倒也赚了一小笔外财。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其开宗明义的主题便是否定千百年来儒学的权威地位,表达了任何事情只有通过无数次亲身实践,才能得出最正确结论的含义。
  文章写道,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客观事实,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就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真理具有客观性、永恒性和不变性。
  然而怎样才能对事实进行不断推敲呢?
  如何证明事实的客观性呢?
  怎样才能证明先贤的论断是真理呢?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顾名思义,它指的是,真理不在于发现或创造是就是真理,而是在于不断的用实践去证明和检验它的合理性,如果先贤们的某一观点和结论,可以不用实践就认定为真理的话,那这个观点和结论,就极有可能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所以不能将其定性为真理,不应该将其奉为皋臬。
  文章举例说道,神农氏尝百草方知各种药材之属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其本人数次误食若干毒性强烈之物,数次险些丧命,而正是因为其不惜身,才有了后世名医利用百草的各种药物属性治病救人之事。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黄芪补气固表、排毒利尿;大黄具有泻火解毒功效的同时,但因其性味寒凉,体弱阳虚者服之,则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更甚。
  神农氏并非生而知之者,天下药草无数,其并非看一眼便知其功效如何,适用于何种病症,其尝百草之行为,正是以身践行,正合文章主题。
  真理之所以永恒于世,正是经历过无数次反复而广泛的检验后才得以生存延续,所以,当今之世,盲目崇拜先贤、权威是不可取的。
  文章的结尾总结道: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尝试,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好事情,长此以往,真理不辩自明,只要真理越来越多,并未广大民众所认同和接受,整个社会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朱由检授意报社刊发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千百年来,已经变味的所谓儒家文明,对国人思想的束缚,让更多人跳出许多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勇敢的去创造和实践,使得发散性思维方式在日积月累后,成为社会的主流。
  朱由检越来越觉得,儒家文化发展到今天,更多是用来玩人的,它已经失去了学术的真正价值,变成了一种被当权者操纵的权术,这是对生产力发展的极度制约,必须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以,否则,人亡政息的悲剧会不断地在这片国土上演。
  在得到报社遭到无数传统文人围堵,朱舜水等人每天都要话费大量精力用于和所谓的大儒进行辩论的情况后,朱由检果断下旨,派遣一小队锦衣卫入驻报社,对所有登门造访的文人进行详细登记,不经允许,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出报社。
  如果有人想要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那就用写文章投稿的方式来进行,其文章一旦经过相应人员和程序的审核后,就会在皇明周报上予以刊登。
  为此,朱由检特地下令,从礼部抽调人手组成审核小组,对投稿进行审阅,只要某篇文章获得审核小组大多数成员认可,就可以即时刊发。
  考虑到朱舜水等人有些势单力孤,朱由检还特意命人,从江南一带搜罗了不少知名的阳明心学传人前来北京,然他们加入到与传统儒学辩论的过程之中,减轻吴伟业等人的压力。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要点,这一点与朱由检想要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最大的共通之处,也是他发起这场论战最大的底气所在。
  这场论战注定旷日持久,但最后的结果只有他有权利盖棺论定。
  
第八百六十七章
如意算盘
  朱由检心里非常清楚,想要通过一场后世所谓的“骂战”,从而一举推翻儒家那些糟粕文化在大明所占据的统治地位是绝无可能的。
  这场论战最终只能起到有限的引导作用,毕竟一种悠久文明的生命力是异常顽强的。
  经历无数代传承的东西已经根深叶茂,只有不断地祛除其病体,用更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崭新观念对其进行改造和替代,最后才可以达成目的。
  朱由检并没有彻底倾覆儒家文化的想法,儒家文化所具备的很多特质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
  但是,就如所有文明诞生之初,并不具备当下之形态一样,任何文明都需要经过实践去摸索和探寻,才会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与时俱进的文明才是最先进、最具活力的文明,这种先进文明的环境里,才会诞生最好的体制。
  儒家文明必须摒弃务虚不务实的缺点,保持和发扬“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更多吸收其他文明中的先进理念,促使华夏文明始终领先于世界。
  此次大论战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皇明周报,随着加入论战的士人越来越多,报纸的销量有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影响力也是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现在的报纸已经改为两天一期,工作量随之增加很多,发行量的剧增也使得报社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采编人员的增加也使得新闻的及时性和题材多样性更加灵活丰富,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皇明周报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媒体的雏形,也成为了引领大明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