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87

  此般问候仅仅是出于客套,因为夏树第一眼看到“抱病”修养了好几个月的海因里希亲王时,他脸上并没有夏树担心的那种憔悴,更不至于出现一夜愁白头的夸张状况,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依然是那般翩翩优雅的君子风度,简短的头发和瘦长的脸庞显现出职业军人的干练气质。硬朗笔挺的站姿,中气饱满的面色,夏树立即意识到这“病”不在体,而在心。
  亲王果然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他接受了夏树和夏洛特的致礼,然后说:“感谢你们这么远跑来看我,又不巧碰上大雪天气,外面一定冷极了,赶紧坐下吧!”
  在炉火旺盛的壁炉前落座,夏树顿时感觉暖和了许多,喝下热腾腾的香茗,寒意便已基本驱散。
  “希尔小姐,你和约亨的事情我是不久前才知道的。说起来,我与希尔公爵及罗伯特·希尔将军相识也有很多年了,他们都是正直的军人,给我的印象很好,你的母亲我也见过两次,是位温良贤淑、举止得体的夫人。”
  夏洛特温婉善意地说:“整个英国对您的印象都很好,报纸称您是德国最有风度的人。”
  海因里希亲王非常礼貌地道了谢,然后说:“你们历经波折走到一起,勇气和决心让我十分钦佩,我真心祝福你们,也希望你们最终能够消除所有人的成见,让全世界为你们伟大的爱情送上祝福。”
  “谢谢您,尊贵的亲王殿下。”夏洛特答道。
  夏树的回答则是“任重道远,坚定前行。”
  说完这些,海因里希沉默了一会让,他没有避讳夏洛特的在场,坦然对夏树说:“我已向皇帝陛下递交了辞呈。”
  “啊?”夏树瞪大眼睛看着这位海军亲王。
  “我自认为已经不能胜任舰队司令的职务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情很是黯淡。
  对于海因里希亲王的这个决定,夏树固然感到十分吃惊,但事情的发展其实早有迹象。它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所做出的无奈抉择——在德国海军的发展大方向上,海因里希亲王一直跟自己的兄长以及德国海军的实际掌权者提尔皮茨意见相左,后两者热衷于同英国展开海军竞赛,进而挑战英国经营三百年的海上霸权,海因里希亲王则主张与英国保持良性的合作关系,一再修改的海军法案和不计后果的造舰潮让他深为忧虑。
  在夏树的心目中,海因里希亲王是一个才思敏捷、个性稳重、勤勉敬业的人,是皇室成员之中唯一让他真正钦佩的人。因为高贵的皇室血统,他也许并不是公海舰队指挥官的最优选择,但他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大多数海军官兵的尊重。不仅如此,他精通海军业务,早期曾在多次军事演习和外交访问中展现出良好的指挥能力,在国际上的声誉名望也远远好过于生性好斗的德皇威廉二世。
  “如果失去了您这样一位舰队指挥官,对德国海军将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恳请您慎重考虑……”
  亲王摆摆手:“不必劝我了,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这……真是太令人遗憾了……”
  夏树话已出口,却觉得措辞有些不当,好在失意的海因里希亲王并没有失去以往的不羁,紧密的血缘关系也让他在夏树面前格外地亲切、宽和。
  “没什么可遗憾的,历史替德国选择了一条激进冒险的道路,它可能遭遇挫折,也可能实现飞跃。之所以做出现在的选择,是因为我个人的性格实在不适合那条道路。”海因里希亲王的语气很是坦然,眼底的忧虑却瞒不过夏树。
  站在夏树的角度看,海因里希亲王的想法可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它其实是解决德国当前战略困境的一种方法,若能够付诸执行,就算不能避免与法俄之间的战争,也能够大大推延战争的爆发,或是为德国赢得更为有利的战争形势。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可行性,事实上,德国此时的内部环境并不适合怀柔策略。一方面,日耳曼民族的尚武精神绵延千年,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也是建立在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基础之上,统治阶级和民众阶层热衷于军事冒险,另一方面,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但也由此形成了“卡特尔化”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容克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工业家为代表的各大利益集团势均力敌,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谋求海外扩张既是利益集团实现再发展的必然渠道,又迎合了民众的泛德意志情绪和崛起心理。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促动下,德国的军事扩张已是无人能够遏制,一位亲王的辞呈好比挡在车轮前的螳螂,根本无济于事,在强大的民意舆论下,就连桀骜的威廉二世也不得不为自己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中表现出的“软弱”而自责……
  “能否容我说一句话?”坐在一旁的夏洛特突然开口。
  亲王以淡定而宽和的目光看着她。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但许多人把保卫国家跟击败敌人混为一谈。有战争就会有军人和平民的死伤,家园难免受到战火的肆虐,所以,我觉得避免战争才是军人保卫国家的第一选择。”夏洛特从容不迫地说着,末了,她别有深意地看着夏树。
  夏树顿时陷入了不曾料到的尴尬境地。
  海因里希亲王却替他解了围。
  “你说的很对,希尔小姐,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够有你这样的想法和觉悟,战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是,正因为大多数人不理解这个道理,或者说,他们更看重利益得失而不是他人的生命,国家才会轻率的卷入战争。清日、英布、美西、日俄,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战火从未真正平息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仅有我们一个国家为了和平忍让退缩,不仅无法避免战争,还会让自己国家陷入致命的危险境地。我做出辞去职务的决定,既是对德国的军政外交策略感到失望,也是对其他欧洲大国的抉择感到失望。”
  夏洛特颇感意外地看着海因里希亲王,她不甘心地问道:“抱歉,亲王殿下,我不是很理解您刚刚所讲的道理。我们很多人都觉得是德国强硬扩张的立场威胁到了和平局势,如果德国做出让步,其他国家又怎么会有理由反过来进攻德国呢?”
  亲王非常从容地回答说:“恕我直言,希尔小姐,政治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普通平民乃至军人的理解。简单回答你的问题:德国与法国最大的矛盾冲突在于阿尔萨斯和洛林,要平息法国的敌意,就只能将上述两地交还法国,此举势必引来德国民众的愤慨,造成国内局势动荡,甚至可能引发政变或者革命。与此同时,法军进占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边境的战略态势转向有利于法国一方,德国民众将失去安全感,恐惧与羞辱将制造新的敌意,德国对法国的敌意,战争隐患依然没有消除。”
  夏洛特终于沉默下来,但是看得出,她还在努力消化海因里希亲王这些话中蕴含的逻辑和哲理,试着从中找出破绽和矛盾之处。
  夏树满腔感慨地:“我理解您的苦心,亲王殿下,我何尝不希望国家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向前发展,可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就是这样,每当国家之间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定要通过激烈的方式角逐胜负,由胜利者决定发展的格局和方式。既然必须分出高下,我的设想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赢得胜利,让竞争者承认我们的优势地位,接受有利于我们的发展格局,而不是用残酷的战争夷平他们的家园,或者让我们的家园沦为战争废墟。”
  “你的想法有你的道理。”亲王以一种不肯定也不否定的立场回答说,“对或错只能等待历史做出评判,而且,对的道理未必会有对的结果,只有造物主能够决定一切。”
  “所以我们只能祈祷。”夏树转头看着夏洛特,希望与海因里希亲王这番无预谋的交谈能够解开她的心结,至少是纠结最重的那个环扣。
  夏洛特此时已经回到了平时的她,当男人们谈论军政事务的时候,她要么静静地走开,要么静静地呆在一旁聆听。
  海因里希亲王沉沉叹道:“愿上帝庇佑德意志。”
  数周之后,当人们忙于准备圣诞节的时候,帝国海军办公厅接连发布了一份由德皇签署的人事命令:以海因里希亲王健康状况欠佳无法履行职责为由解除其公海舰队司令官职务,同时晋升其为德国海军元帅,调任海军总监察长。
  这样一份负责纪律监督的轻松差事,对不愿参与军备竞赛,不愿目睹惨烈厮杀,却又不愿就此离开海军的人而言,这或许是最理想、最体面的解决方式。
第109章
旧时代的终结
  1910年5月的第一个周末,德国皇室在柏林皇宫为威廉皇储举办28周岁生日宴会,五百余位来自德意志各邦的王室成员、军政高官以及外国王公贵族、官员使节受邀出席,夏树也携夏洛特从布洛姆堡赶来。此时距离两人从塞特福德私奔归来已经过去了10个月,自皇家卫队进驻王子领地、军事谍报局采取反间措施以来,他们的生活便平静下来,英国官方也令人意外地保持着沉默。尽管如此,夏树始终没有放松警惕,此番前来柏林,随行卫兵依然多过于任何一位王室显要,而且不论在任何场合,这对年轻情侣都刻意保持着低调。
  在这皇室重地,安全问题无需多虑,周围又多是熟悉面孔,夏树同夏洛特跳了几支舞,又与王公贵族们交谈许久,不知不觉已至深夜。就在这时,欢快悠扬的音乐声戛然而止,只见德皇威廉二世突然面色凝重地站在大厅中央,以深沉的腔调向众人宣布:英王爱德华七世辞世!
  对德国人而言,这其实算不上噩耗。作为德皇威廉二世的舅父,爱德华七世并没有给予外甥及外甥统治的国家足够的宽容忍让,反而促使自己的国家与法国、俄国联手遏制德国,而且他对威廉二世的评价并不高,甚至在一些私下场合表露过轻蔑之意。
  爱德华七世驾崩之后,乔治王储将无可争议地登上了英国王位。
  在许多德国人看来,这同样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消息。这位英国王储曾长期服役于皇家海军,深知海权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因而支持英国海军不惜血本地同德国展开造舰竞赛。
  纵是如此,威廉二世及全场宾客皆低头默哀,宴会也即提前结束。
  身为普鲁士王子,夏树在柏林皇宫仍有自己的专属房间。宴会散场之后,他们回到房间准备休息,未及更衣,皇家侍从官便前来通知夏树,皇帝请他到书房去一趟。
  “我很快就回来。”夏树在夏洛特额头上轻轻一吻。
  听到爱德华七世辞世的消息之后,夏洛特同其他在场的英国人一样,情绪低落、寡言沉默,但也未及泪涕涟涟的沉痛伤悲。
  出门之后,夏树问侍从官:“是单独召见么?”
  侍从官不便多答,只是说:“皇储殿下和首相阁下正在陛下的办公室。”
  在无形气氛的催促下,两人很快来到皇帝办公室。除了皇储威廉和现任帝国首相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在场的还有陆军首脑小毛奇、海军首脑提尔皮茨以及外交部国务秘书基伦德,这些人可说是帝国高层圈子的核心实权人物。
  能与他们同列,夏树理应感到荣幸。
  解开了衣领第一颗纽扣的德皇威廉二世,示意夏树在最后一张空沙发上落座。
  “旧的时代结束了。”皇帝以如释重负的口吻说道,“从现在开始,我们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属于德意志的新时代。”
  威廉二世憎恶爱德华七世,这在德国高层早已是人所皆知的事情,他甚至曾在一次招待有300多位宾客的宴席上将英国国王称为“魔王”,差点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事实上,爱德华七世偏爱法国事物,同他母后偏爱德国事物一样历久不变。当德国以蒸蒸日上的国力为后盾,制定了一项野心勃勃的海军计划,英国人顿感如坐针毡,意图用他们一贯奉行的大陆均衡策略制约德国,法国是最理想的拉拢对象,可英法之间的旧愁新恨让政治外交家们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用他的魅力铺平了道路——1903年,他不顾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将会遭到冷遇的忠告径往巴黎。到达时,法国民众面带愠色,默不作声,有人还奚落性地叫喊了几声“布尔人万岁”和“法绍达法绍达万岁”(苏丹地名,位于白尼罗河左岸,现名科多克,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在此引起冲突事件),但爱德华七世毫不介意,他继续从马车上向群众点头微笑。在法国,他抛头露面4天,在万森检阅了军队,在隆尚观看了赛马,参加了歌剧院的特别演出盛会,出席了爱丽舍宫的国宴和外交部的午餐会。他在剧院幕间休息时间同观众打成一片,并在休息室里向一个著名的女演员用法语表示祝贺,大献殷勤,使冷漠的气氛化为笑脸相迎。他所到之处都发表演说,讲得谦和有礼,机智圆通。他谈论着对法国人,对他们的“光荣传统”,对他们的“美丽城市”的情谊和仰慕。他表白说,很多愉快的记忆加深了他这些方面眷恋之情,而他对这次访问的“由衷喜悦”。他对旧嫌的“欣然冰释,不复介怀”,对法英的彼此繁荣、唇齿相依的深信不疑,以及对两国的友好在他的心目中“常居首要地位”的信心,也无不增强了他的这种眷恋之情。在这样的努力下,当爱德华七世离开巴黎时,群众大呼“吾王万岁”。不出一年,英法签署协约,摒弃前嫌共同对抗德国。
  英法既成协约,威廉二世感觉受到了背叛和嘲弄,因而怒不可遏。另一方面,他又对爱德华七世在巴黎受到的热情欢迎妒忌不已。喜欢他人吹嘘拍马、迎合奉承的德国皇帝时常出访外国,他非常热衷于在众人的纵情欢呼声中进入外国首都,可是,他最向往的巴黎却始终可望不可即。他去过世界的许多国家,在耶路撒冷,为了让他骑马入城,人们甚至砍削了老城门。然而巴黎,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都市,无一处是柏林可及的地方,他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他想看到巴黎人的顺从,他想获得法国的荣誉勋章,他曾两次让法国知道自己的这个心愿,但邀请从不见来。他可以到阿尔萨斯发表演说,颂扬1870年的胜利;他可以率领游行队伍穿过洛林的梅斯;但是巴黎,始终那样遥远……
  “即将登上英国王位的人,乔治,我的表弟,跟已故英王是截然不同的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打心里瞧不起其他国家,也不屑于其他国家为伍,在他眼里,英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对我们来说,跟他打交道虽不轻松,但至少要公平一些。”德皇很有把握地分析一番,接着,他对重臣们说:
  “首相的意见是暂时放缓海军建设,以换取英国在我们与法国发生冲突时的中立。”
  这个建议的提出者,霍尔维格,去年才接替比洛出任首相职务。颇得德皇信任的比洛之所以辞去首相职务,恰恰是因为同提尔皮茨在海军建设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比洛要求海军放缓建设速度,初衷是因为德国政府为维持海军建造速度而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刺字,但由于威廉二世坚决支持海军扩张,原本支持比洛的陆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在最后时刻选择了沉默,导致比洛愤而辞职。时任内务国务秘书的霍尔维格也参与了那场激烈的交锋,他态度上倾向于支持比洛,但与比洛不同,他的性格更为谨慎。当皇帝抛出话题的这个引子时,他非常谨慎地观察着在场之人的反应,首先是海军国务秘书提尔皮茨,然后威廉皇储和小毛奇,最后才是夏树和基伦德,这种顺序显然不是依据个人职务和地位高低来定,而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发言权。
  只见提尔皮茨神情冷淡地说:“我们的要求是一旦法德开战,无论哪一方是侵略者,英国都不能介入。如果英国人答应,我们可以将主力舰的替换时间延长一倍,海军法案的总体规模也可以进行缩减,但如果得不到英国的肯定保证,我们就必须保持目前的海军建设速度,直到我们与英法协约一样强大!”
  末了,他又补充说:“英法协约事实上就是一个进攻性的同盟。”
  霍尔维格连忙解释说:“让英国保持中立是我们的第一步策略,达成之后,我们再寻找机会分裂他们的协约,然后是法国和俄国的盟约,最终孤立法国。只是,现在的问题在于英国人要求我们先裁减海军造舰计划,放缓主力舰的建造,再谈政治和解。”
  提尔皮茨立即接过话:“如果我们照办,还没有跟英国人达成协议,就必须承受船厂工人大量失业带来的压力,那时候,英国人在谈判桌上多拖一个月,我们在战略上的损失就多一分。失去了谈判最重要的砝码,我们只能接受英国人的任何要求。皇帝陛下,我们决不能掉入这样的陷阱。”
  见威廉二世皱起了眉头,霍尔维格连忙表示:“我们当然不能接受英国方面的无理要求,但要打破现在的僵局,我们还是应该拿出适当的诚意,以获得英国方面的信任。”
  “我们当然有足够的诚意,英国人却从未信任过国家,这是民族性格使然。”提尔皮茨从容不迫地反驳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将主力舰的建造速度提高到每年4艘,当年补建4艘,这样的做法虽然保持了他们的舰队优势,但用不了几年,国库的压力就会让他们寝食难安。政客们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千方百计想要拖慢我们的速度,好缓解他们的压力。就这一点来说,他们应该比我们更渴望签署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海军协定。在这场较量中,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能决定主力舰数量的最终比例,只有我们的海军足够制约英国的本土舰队,我们才能从英国人那里获得真正的尊重。”
  提尔皮茨的分析有理有据,无需拿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已经让霍尔维格落于下风。这时候,德皇打断了他们的争论,他转向夏树:“我们的海军天才对此有什么看法?”
  夏树刚刚还在想,英德若能达成谅解协定,德国的战略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即便德国军队仍需要同时面对法军和俄军的夹击,没有英国的海上封锁和政治影响,德军取胜的机会还是会大大增强。等到德国掌控了欧陆局势,同英国角逐海权又将容易得多。可是,霍尔维格毕竟不是俾斯麦,他有想法、有野心,却不具备俾斯麦那样的声望和手腕。
  “假如我是即将成为英国国王的乔治殿下……”夏树看了看众人,每个人都对这个假设很感兴趣,当然了,提尔皮茨和霍尔维格尤为在意普鲁士王子即将说的话。
  “与德国达成政治和解意味着抛弃现在的协约盟友,法国和俄国,除非德国给出的条件十分优厚,否则我不会考虑这样的选择。”
  夏树的话避开了海军建设速度放缓与否的敏感焦点,听起来模棱两可,实则还是在支持提尔皮茨。毕竟以原有的历史轨迹来看,英国人终究还是把德国这个新兴的欧洲工业强国视为头号竞争者和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威廉二世张了张嘴,很显然,他将海军领域的王室天才召来不是分析政治问题,而是希望从海军技术和战术角度分析现状,找出破题的路径。
  对于皇帝的用意,夏树并非没有揣摩,但与海因里希亲王交谈之后,他对国家的战略抉择有了新的感悟。就历史探讨历史,20世纪三十年代,英法首脑的绥靖不能不说是谋求和平谅解的主动作为,但面对真正的野心家,绥靖政策成了蒙蔽自我的愚蠢之举,英法错过了军备建设的最佳时机,所以才会在二战爆发之初一败涂地。
  “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协定可以带来长久的和平,国家的利益冲突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就算我们跟英国约定主力舰的数量比例,就算我们相互尊重、彼此妥协,能否化解巴尔干地区的国际纠纷?能否解决摩洛哥的既有问题?现实的利益摆在这里,单纯依靠政治谈判解决不了问题,实力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理。”
  “殿下说得没错,实力才是真理!”提尔皮茨高声应赞道。
  “我觉得与其把胜利的希望希望寄托在英国人保持中立这件事上,不如一心一意整军备战,用我们坚硬的拳头和锋利的剑去打破敌对者的包围圈。”
  在威廉皇储说话之后,谈话的形势已经完全偏向一边。尽管忧郁的小毛奇始终没有表态,德皇威廉二世精神振奋地表示:“我们无需向任何人低头!”
  相距皇帝办公室很远的房间里,夏洛特·希尔静静矗立在窗前,她无从猜测自己的心上人在德皇那里谈些什么,但随着爱德华七世驾崩,英国将迎来新的君主,它的国家策略不可避免地进行一些调整,受此影响,欧洲的形势和格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未来的日子是和平繁荣、阳光遍地,还是战火烽烟、阴云蔽日,谁又能预料得到?
第110章
新舰
  “外观上,新战列舰与在建的凯撒级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度,在海上距离上,敌人几乎无法将它们区别开来,而内部结构的通用部分也有百分之七十,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承建船厂重新定制部件所花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出现了技术性设计失误的概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