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7

  威廉皇储是德皇长子,他与约阿希姆之间共有四位王子,即二王子艾特尔、三王子阿达尔伯特、四王子奥古斯图斯、五王子奥斯卡。这四位王子并未现身今天的宴会,倒不是他们个个深居简出,艾特尔和奥斯卡已选择在陆军发展,参加海军的军港节没有太大的意义。出于个人志向,奥古斯图斯没有遵从皇室传统走军队路线,他先后在伯恩大学和柏林大学获得政治学学士、硕士学位,目前正准备前往斯特拉斯堡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至于选择在德国海军发展的三王子阿达尔伯特,几周前刚刚登上远航的海军训练舰,此时大概已在地中海享受温暖阳光了。
  在众人的注目下,威廉二世夫妇来到大厅中央,从侍者那里接过酒杯。德国皇帝左手叉腰,右手高高举起香槟,以高亢的语调说道:“有幸在此与诸位共庆基尔军港节,我提议,让我们为了欧洲的共同繁荣和长久友谊,共饮此杯!”
  “为了友谊!”众人齐声呼应。
  “为了友谊!”夏树举杯向古斯塔夫示意,以瑞典的战略环境和传统国策,与德国成为敌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对德国来说,拉拢这个盛产铁砂的北欧强国有利无弊。
  古斯塔夫亦面带诚挚微笑:“为了友谊!”
第6章
伙伴
  宴会既已开始,和悦的舞曲催动着人们的跳舞情绪,古斯塔夫不失时机地邀请露易丝共舞。此时的瑞典不论国力还是财富远不及德国,但瑞典王子峻拔的身形、宽厚的肩膀以及轩昂的气质还是让现在的夏树非常羡慕。14岁的约阿希姆体格在同龄人中已算上乘,但与成年男性仍有明显差距的。出于一种微妙的自尊心理,夏树不太愿意同那些身材特别高挑的成年女性跳舞,可许多贵妇偏偏喜欢他这种声名显赫的天才少年。为了避免令自己不愉快的情况出现,夏树要么主动向年龄、身形相差不大的女性邀舞,要么悄悄溜到人们不容易注意到的角落里。在今天这种少女稀缺的场合,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在大厅侧边的大圆柱后面,夏树找到了两个非常熟悉的身影,他主动走上前去:“嘿,尼科拉斯,欧内斯特,你们在聊什么呢?新式战舰的设计?小心哦,这里可到处是耳朵!”
  对于德国王子的调侃,两位穿着黑色燕尾服的中年人显得有些惶恐。高个子的正是早晨在码头陪同约阿希姆的眼镜大叔,而矮个子脑袋秃得厉害,跟夏树印象里的前利物浦主教练贝尼特斯有得一拼,他磕磕巴巴地说:“啊!抱……抱……歉,王子……殿下,我们刚刚……刚刚只是在说一些……呃……传言……”
  眼镜大叔实在听不下去,插话道:“殿下,是关于英国新战列舰的传言。”
  因为舰艇设计的工作性质,船舶工程师们大部分是高智商、低情商的“资深宅”,夏树自己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很能体谅秃头大叔笨嘴笨舌的表现。他友善地笑了笑:“开个玩笑,欧内斯特,不必紧张。其实这个传言我也听说了,就我个人的想法,英国人是想通过建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战舰来扩大他们的海军优势,正如我们尝试用新型快艇来缩小海军实力的差距。”
  经过刚刚的一惊一乍,秃头大叔满脸通红,他放慢语速,以谦卑的语调说:“是啊,王子殿下,他们……确实有这样做的动力,但能否突破二十多年来的固有模式……现在还很难说。”
  “结果确实很难预料。”眼镜大叔附和道。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夏树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饱含深意。按照原有的历史,世界上第一艘无畏舰——英国“无畏”号是在1905年确定设计蓝图、1906年建造完成,而最初的酝酿与论证显然是1904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的。事实上,不仅是英国海军,美国、意大利乃至奥匈帝国的海军设计师都在战列舰统一主炮的理论方面投入精力,得到海军部大力支持的德国船舶设计师们也紧跟潮流,一流的舰艇设计也在布伦瑞克级和德意志级战列舰上得到了体现。
  知晓历史发展的潮流的夏树并没有立即给德国海军灌输超前思维,一是因为德国各大造船厂的现有船坞还不足以建造吨位更大的战列舰,对无畏舰建造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口径舰炮和大型蒸汽轮机等基础技术也尚未完全成熟,强行上马只会是拔苗助长,造出的新舰必然带有诸多“先天疾病”;二是因为每一级战舰的设计方案都必须通过德国海军技术委员会的严格评定,要让这些尽职尽责的委员接受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可不容易;第三个原因是海军列强对彼此的造舰动态十分关注,一旦某个国家在舰艇技术或设计上取得突破,其他国家势必迅速跟进,如若德国率先拿出设计完善的无畏舰方案,英美等国不仅省了带头吃螃蟹的麻烦,还能凭借更加雄厚的造船工业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显然出于职业习惯,三人的交谈终究还是不离本行。大功率内燃机和硬壳平底艇身的结合在“雷电”快艇上获得了成功,可它还远不能满足一个国家近海防御的需求,续航力更大、攻击力更强的双人快艇已初步完成了纸面设计,而为了扩大高速鱼雷快艇的作战范围,基尔大学的工程博士、受聘于多家船厂担当技术顾问的欧内斯特·卡尔斯,也即是夏树面前这位秃头大叔,提出了“鱼雷艇母舰”的概念,即以一艘体型较大的舰艇搭载若干小型鱼雷艇出海,在接近目标时放下鱼雷艇,待它们完成攻击后回收返航。
  在夏树看来,鱼雷艇母舰的作用相当于搭载飞机的航空母舰,只是飞机技术刚刚萌芽,距离航空兵主宰海战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海战依然属于舰艇争霸,而鱼雷艇母船的实战效能未必强大,但若能通过宣传手段迷惑对手,诱使对手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削弱他们发展主流舰艇的能量,也是一项相当不错的战略投资。
  不知不觉中,前两段舞曲已经结束。夏树忽见跟前两位工程师表情变得恭敬而紧张,转身一看,长兄威廉已笑盈盈地走到面前。这位帝国皇储面颊红润、呼吸稍重,想必是刚刚从舞圈里脱身出来。
  “我亲爱的兄弟,你的鱼雷艇队今天表现棒极了,我从没想到海上编队能够有如此整齐漂亮的队形,大开眼界!”
  面对长兄的夸奖,夏树熟练使出“斗转星移”:“能得到王兄赞誉,我深感荣幸,鱼雷艇试验大队能够有今天的出色表现,首先应归功于我身边的这两位——精通舰艇机械的威泽尔先生和船舶工程专家卡尔斯博士!是他们的设计让这些快艇能够在海上保持稳定的航向和航速,当然,艇员们的勤奋也是值得赞扬的。”
  “啊……威泽尔先生,卡尔斯博士,好久不见!”威廉皇储彬彬有礼地与两位船舶专家握手,然后彬彬有礼地“借”走约阿希姆王子。
  走到无人之处,皇储笑嘻嘻地说:“王弟的鱼雷艇队组建才几个月时间,素质已是一流,想必明天的演练定能大获成功。来日我统帅陆军,你执掌海军,共同开拓帝国疆域,那该是多么畅快的事情啊!”
  外貌相似之人性格未必相仿,夏树一贯坦诚对待同伴,威廉皇储则是公认的谨慎多疑,即便是对自己无甚威胁的胞弟,他也不止一次地抛出这类敏感话题。
  夏树深谙个中利害关系,他巧妙回答道:“我负责设计战舰,三王兄指挥舰队,王兄您全盘统筹,定能让帝国海军所向无敌!”
  “噢嗬嗬嗬!”皇储耸着肩笑了几声,“指挥舰队?阿达尔伯特可不是这块料!父皇和我都希望你能成为德国海军的毛奇元帅!”(毛奇是普鲁士军事家,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为与其侄儿小毛奇相区别,又称老毛奇)
  对于威廉皇储在自己面前直呼兄弟们的名字,夏树早就习以为常了。在他看来,一个在自己面前说别人坏话的人必然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坏话,而对于兄长们的优劣,他的一贯态度是不评价、不跟风,保持理性中立。
  “要我设计出世界一流的战舰还有几分信心,要成为主宰海战的指挥官,我现在可完全没有底,这个话题也许该放到十年后。”夏树笑着说。
  “哈哈!这话可不像是从皇家天才嘴里说出来的。”威廉皇储笑着拍拍胞弟的臂膀,“对自己要有信心!”
  夏树转头朝有英国海军官员的方向看去:“不是没有信心,而是我们的对手太过强大。”
  威廉皇储顺着夏树的目光看了看英国人,将德皇威廉二世私下里常说的话复述道:“现在他们确实很强大,但德意志帝国已在诸多方面超越英国,我们的海军势必像工业产能、海外贸易一样急追直上,然后通过一场海上的色当战役奠定德意志的海洋霸权!”
  谈及色当之役就不得不提在外交上运筹帷幄的俾斯麦与在军事上英明指挥的老毛奇,如今德国海军的崛起得益于提尔皮茨的出色组织,但在作战指挥上还缺纳尔逊式的一流帅才,夏树的内心深处虽有建立不世功勋的宏愿,但在接近统帅角色之前,他可不想过早承受高调所带来的种种负担与阻力,因而再次祭出“斗转星移”的招数:
  “国家的兴衰就像是海潮的涨落,或早或晚,我们必然成为第一流的海洋强国,但德意志好比血洗罗马军团的日耳曼武士,右手的重斧永远是他最擅长也是最有力的武器,左手的剑无论有多么锋利也只是辅助。”
  听了胞弟的比喻,威廉皇储静静地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将他那长臂猿似的手搭在夏树肩上:“约阿希姆,我的兄弟,你最让我欣赏的就是这种务实的大局观。在我的心目中,你永远是公海舰队最理想的指挥官,其他一切概不重要!”
  长兄的重托未必真心,但在这种情势下,夏树不得不飙一把演技——在皇储面前展现懵懂少年的诚挚感激,惟妙惟肖。
第7章
联合操演
  军港的清晨宁静、美丽而又生机勃勃,天边的绯红云霞仿佛是孩童初醒时的脸颊,桅杆上的一面面旗帜在海风吹拂下愉快舞动。停靠在相邻泊位的英德军舰上,水兵们已经开始了每天的必修课程——清洗甲板。从条令、口号乃至一些操作规程来看,这两支海军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严谨、刻板是融入德国人骨子里的民族性格,而在数百年的传承和积淀当中,英国海军官兵也形成了这样的优秀品格,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又有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毅力和决心。公平而论,这一时期的英国海军素质较德国人更甚一筹,而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的德意志海军已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其他列强国家,他们同样有理由感到满意和骄傲。
  早饭之后,列入操演阵容的舰艇都在做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考虑到访问舰艇的类型和性能,德国海军邀请了英、俄、荷三国舰艇参加此次联合操演,而比利时、瑞典、挪威、丹麦派来的访问舰由于航速太慢或者不适合炮术操演,被德国方面安排在了海上观演行列。
  在基尔港内,德国战列舰“凯撒·威廉大帝”号与造访的英国装甲巡洋舰“霍格”号泊位相隔二十多米,双方官兵近距离相处已有数日,表现不像初次见面时那样拘谨。看到德国水兵们将舷侧的防鱼雷网缓慢展开然后又收拢起来,站在“霍格”号舰桥上的英国军官用并不很流利的德语问:“嘿,伙计们,你们准备在海上锚泊?”
  这边的德国军官回答:“不”。
  英国军官紧接着问:“难道你们想在行驶途中展开这笨重的防雷网?”
  德国军官犹豫了一下,回答:“是的”。
  英国军官连连摇头:“希望这笨重的锁子甲不会卷进你们的螺旋桨,我们这边可有过惨痛教训,所以忠告是……最好不要在行驶时使用防雷网。”
  德国军官没再回答,而是看着他的水兵们将防雷网重新系好。三十多年前,鱼雷的发明为海战提供了新的具有非凡潜力的可怕武器,鱼雷技术的不断改进加上快速汽艇的出现,使传统舰艇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工程师们不断增强战舰的防雷能力,特制的防雷隔舱、额外的舷侧速射炮等等,可这并不能完全阻挡快速鱼雷艇的攻击,防雷网由此应运而生。
  典型的舰艇防雷网用若干撑杆将铁网置于离舰身十米左右处,铁网上部高出水面,下部至舰艇龙骨深度,铁网的宽度达到或超过舰体的四分之三,以保护弹药舱、锅炉舱等要害位置。英国的海军专家为这种防御装备的改善花费了很大的力气,而它们也在试验中证明了自己的有效性,尤其当停泊状态下的舰只受到敌方鱼雷艇的突然袭击时,防雷网能够有效保护昂贵的战舰,使之免于被廉价的鱼雷击沉。在这矛与盾的较量中,鱼雷设计师很快想出了在鱼雷上加装切割器的对策,而鱼雷网装上军舰后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和隐患,所以各国海军对防雷网的态度差别很大——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国海军十分重视防雷网的运用,法国人不用防雷网,俄国只在一部分舰只上装备,意大利在部分舰艇上短时间地采用过,美国人则认为防雷网作用不大,不予采用。
  鱼雷与鱼雷网这对尖矛利盾究竟哪方更胜一筹尚缺乏实战佐证,但在几个月前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本舰队在开战首日就以雷击舰偷袭了旅顺的俄国舰队,用鱼雷重创了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主力舰,从而掌握了海上主动权,此战也成为俄土巴统之战后又一次证明鱼雷价值的经典海战。
  “乔治,你们刚刚在聊什么?”
  听到长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霍格”号舰桥上的英国军官连忙180度转身:“早上好,希尔公爵,怀特将军。我刚才看到他们在检查防雷网,所以问问看他们是准备在港外锚泊还是行驶途中进行反鱼雷训练,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也可以提早进行准备。”
  “这样啊,乔治。看来你的观察非常仔细,值得表扬!”说话这位是个体型匀称的中年军官,年龄看起来在四十岁左右,穿着洁白的皇家海军制服,军衔佩饰显示他是一位准将。在他身旁,英国访问舰队指挥官希尔公爵同样身穿白色军服,戴着传统而华丽的大船长帽,加上金色的绶带和闪耀的勋章,仿佛是要一场阅兵式而非战斗操演。
  “您过奖了,这完全是我应该注意的。”军官挺直胸膛回答说。
  当希尔公爵和怀特准将往“凯撒·威廉大帝”号上看去的时候,德国水兵们已经系好了防雷网,高耸的烟囱里往外喷吐着不算浓密的黑烟,悦耳的船铃声提醒人们这艘战舰正准备升锚起航。
  “从德国人的答话判断,他们好像打算在航行途中使用防雷网,这也许是德国海军的一项新技巧。”军官从旁分析道。
  “精妙的技巧可以提升战术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支舰队的强弱。”希尔公爵的语气听起来有些不以为然。自从俄国海军在俄土战争中用鱼雷击沉多艘土耳其战舰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就逐步给它们的大型军舰配备了防雷网,像“霍格”号这样一艘体型大但防御力远不及战列舰的装甲巡洋舰也不例外。只不过在非战争时期,英国人觉得没必要将这套笨拙的“锁子甲”整天披在身上,所以“霍格”号舷侧能够看到加装撑杆的扣环,撑杆和防雷网则收拢储存在军舰的货舱里。有必要的话,训练有素的英国水兵能够在几个小时之内将整套防雷网安装起来,但不论希尔公爵还是怀特准将都没有做出这样“劳师动众”的决定。
  此时在基尔港东北方的卫港瓦布斯,德国海军高速鱼雷艇试验大队的官兵们齐聚码头,他们席地而坐,聚精会神而又满怀敬仰地聆听着己方指挥官约阿希姆王子作演习布置。
  “大家记住了,不论哪一队遭到拦截火力的覆盖,切莫慌手慌脚地大幅转向,一定要注意周围的同伴,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这毕竟是一次对抗操演,不必把结果看得太重,只需要按照我们平时训练的步骤来做就行。”
  说到这里,一名年轻的水兵举手问道:“长官殿下,我们可以集中攻击英国军舰吗?您看,反正橡皮头的鱼雷不会在他们的军舰上凿出窟窿,何不让我们好好挫一挫他们的锐气?”
  “首先,把长官和殿下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既是语法错误又让人感觉别扭,你们大可以称呼我‘队长’或者‘长官’,实在觉得别扭,叫我‘殿下’也行。”
  14岁的少年正处于变声阶段,讲话时难免出现破音,对此约阿希姆倒不觉得尴尬。他说话时始终面带微笑,好让这些出身平凡的海军官兵与自己交流时不至于有那么遥远的距离感。
  “好的,殿下!”年轻水兵爽快选择了第三选项,而这也让周围的水兵们露出善意的笑容。
  “好吧,我的身体里虽然有算不清几分之几的英国血统,对英国人的傲慢和自大也是非常厌恶的。在这样的场合,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不是坏事,第4小队一定会给他们好好上一课,其他小队就不必群起围攻英国军舰了,那样反而显得我们缺乏风度。别忘了,我们可是德国公海舰队的轻装骑士!”
  “轻装骑士”这个自封的称呼显然能够提升水兵们的荣誉感和服从性,这从他们齐刷刷的回答中便能够看出。
  “好了,各位,牢记我们的布置,尤其是前队放完鱼雷转向的时候,后队各艇一定要注意航向和航速,最后,担任突击任务的小队尽量从舰尾方向突破防御,明白了吗?”
  这些年龄普遍比约阿希姆大的德国水兵们爽朗答道:“明白了!”
  过了早茶时间,基尔港内终于响起阵阵汽笛声。迎着东升的旭日,德国海军的六艘万吨级战列舰以笔直的单纵队穿过航道。为首的“凯撒·腓特烈三世”号主桅悬挂皇帝旗标、后桅悬挂国旗和海军大臣旗,意味着德国皇帝和海军大臣等重要宾客皆已登上该舰,舰队司令旗悬挂于第二艘战列舰“维切尔斯巴赫”号的主桅之上,之后是“维丁”号、“凯撒·威廉大帝”号、“凯撒·巴巴罗萨”号和“大选帝侯”号。紧跟着六艘战列舰,二十多艘德国海军巡洋舰和大型鱼雷艇也鱼贯而出,接着来访的英国、荷兰、俄国、瑞典、挪威舰艇也驶过航道进入基尔湾。
  海面开阔了,参加演练及随行观演的舰艇逐渐排入预定阵位——德国皇帝搭乘的“凯撒·腓特烈三世”号在几艘小型巡洋舰和鱼雷艇的陪护下脱离大编队,其他外国访问舰则以略显零落的队形行驶于皇帝座舰后方。五艘德国战列舰继续保持海上单纵队,八艘德国鱼雷艇和四艘德国巡洋舰在战列舰队右侧护航,六艘德国鱼雷艇、四艘英国巡洋舰及俄国、荷兰巡洋舰在战列舰队左侧护航,形成了一支较为完备的海上作战编队。
第8章
炮术较量
  以十节航速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操练舰艇已将深绿色的海岸线远远抛在身后,眼前的碧海晴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在“凯撒·腓特烈三世”号的舰桥观测台上,德皇威廉二世迎风远眺。在他登基之前,德国海军只是一支近岸防守型舰队,16年过去了,这支海军已经位列世界第五。在波罗的海,德国舰队相比瑞典海军和沙俄波罗的海舰队优势明显,只是这片海域轻风徐浪、资源贫瘠,它已不能满足德意志的勃勃雄心。然而德国崛起的时间实在太晚,它已经错过了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最佳时机,迄今也只在非洲、南太平洋和远东获得一些不那么理想的海外领地,接下来想要获取更多更好的海外利益,势必要同传统列强展开激烈竞争乃至战场争锋!
  抵达预定海域之后,一组白色的浮动标靶出现在联合编队的左前方海面。“维切尔斯巴赫”号的桅杆上升起“一切就绪”的信号旗,“凯撒·腓特烈三世”号则以一面鲜艳的红色发令旗作为回应,为庆祝基尔军港节而举行的海上操演正式开始。
  看到“维切尔斯巴赫”号挂出战斗旗,参演舰艇纷纷以前主炮瞄准目标,但在接近至3000米距离之前,这支气势汹汹的操练舰队里只有动力轮机发出的隆隆轰响声。到了3000米,也即是10年前清日舰队展开炮战的距离,旗舰“维切尔斯巴赫”号率先发炮。它的双联装240毫米主炮同时开火,咚隆轰响尚在海面回荡,其余四艘战列舰也相继发出震耳咆哮。晴朗天气带来理想的视野,普通望远镜就足以让人们辨别远处海面的情形:装有触发引信的炮弹落水即轰起大团水花,有的瞬间吞噬浮靶,有的距离浮靶尚有三四十米,命中精度一目了然。
  单纯就舰炮口径而言,德国恺撒·腓特烈三世级和维切尔斯巴赫级使用的240毫米主炮在各国同期建造的主力舰中是最小的,故而英国人将它们视为“大型装甲舰”而不是“战列舰”。这倒不是因为德国人造不出质量合格的大口径舰炮,较恺撒·腓特烈三世级更早建造的勃兰登堡级装甲舰就装备了性能良好的280毫米舰炮,为清帝国建造的定远级铁甲舰更是安装了305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后膛炮。
  之所以在吨位更大的主力舰上安装口径更小的火炮,首要原因就是十年前的清日黄海大战,当时吨位和舰炮口径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凭借速射炮快速精准的射击赢得了胜利。在摸索中前行的德国海军格外重视这场海战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凭着一流的冶金技术,他们制造出了这个时代最大口径的速射炮,也即是克虏伯的40倍径240毫米炮,辅以新式供弹系统,其射速达到每分钟3-4发,是传统11英寸或12英寸舰炮的数倍。其次,北海的恶劣海况使得战舰在远距离射击时难以保证理想准度,真正的战斗往往发生在较近的距离,而240毫米舰炮配备的穿甲弹足以撕破这一时期绝大多数战列舰的装甲。
  在大约3000米的距离上,五艘德国战列舰的首轮射击十发直接命中一发,大多数炮弹落在浮靶周围,炮火精度基本令人满意。按照舰型次序,接下来轮到英国海军的两艘克雷西级装甲巡洋舰开火,它们的双联装234毫米前主炮威力并不比同行的德国战列舰逊色多少,加上相当数量的150毫米单装副炮,其前向火力在同时期的装甲巡洋舰当中堪比重量级拳手。英国人的炮弹出膛之后,参加操练的,远处观演的,不分国籍与身份,皆全神贯注地眺望海面。几秒之后,醒目的白色水柱从海面窜起,它们霍然处于浮靶纵链的中央,散布点看起来非常集中。待激起的水浪落下,已有一只浮靶不见踪影。
  对于两艘英国战舰的高精度射击,持不同心态观看操演的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在巨大的海洋利益驱使下,列强国家十分重视海军发展,只要是与海上战力有关的,队形、炮术、鱼雷、水雷等各方面无不勤加苦练,但时间和精力的同等投入未必能够获得同等收效。在这方面,英国海军是各国海军的楷模和佼佼者,他们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严谨、权威的海军操典,实战经验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列强。正因如此,人们对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总是心怀敬畏,而英国官兵在面对别国同行时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感。
  掺入无法量化的运气因素,两艘英国装甲巡洋舰的表现瞬间压过德国战列舰队。就在人们感慨英国海军的顶尖实力之时,参加海上操演的德国巡洋舰冷不丁给他们来了个“小惊喜”:两艘以德国公主之名命名的维多利亚·露易丝级二等巡洋舰(吨位和火力介于装甲巡洋舰与小型巡洋舰之间)首轮炮击居然也摧毁浮靶一只。考虑到它们使用210毫米口径的单装炮,舰艏方向只有一门主炮,命中率折算下来较英国人胜出一筹。可是,人们的视线俨然被英国军舰牢牢吸引住了,以致于忽略了德国海军在炮术方面所取得的飞速进步——凭借日渐成熟的训练标准、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顶尖的光学设备,德国海军迟早会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相较于战列舰、装甲巡洋舰和大型巡洋舰发炮时的磅礴声势,小型巡洋舰的射击要显得柔和许多。联合操演编队中的英国罗经级、德国瞪羚级以及沙皇俄国“珍珠”号、荷兰“弗莱沃兰”号巡洋舰皆采用4英寸口径主炮,3000米的射程虽未超过这种舰炮的极限射程,但简单的观瞄设备和小口径火炮的弹道特性使得它们在这个距离上的火力精准度差强人意。一阵徒有声势的炮击之后,浮靶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