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387

  “意大利人这是摆明了要跟我们捉迷藏么?”参谋官进言道,“要不要再给他们来几枚深弹?”
  少校出神地盯着归于平静的海面,过了好一会儿,他摇头道:“敌不动我不动!萨姆,低速巡航!赫尔,安排人员两班戒备!凯文,给蜂巢发报,目标未接受我舰劝告,欲潜水而行,但被我舰压制,深潜不动。”
  没过多久,担任特遣舰队旗舰的“芬尼亚”号发来复电,令“北蒂珀雷里”号继续盯梢,如意大利人蓄意挑衅,可采取必要的武力手段。
  约莫一小时二十分钟后,潜入深海的意大利潜艇又有了动静,它低速推进,缓慢转向——这种规避反潜舰艇的常用招数贯穿两次世界大战,但声呐技术的发展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停止,到了40年代末,被动声纳的探测距离和定位精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主动声纳的作用范围和抗干扰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作为新兴的工业和军事强国,新联合王国一方面不吝成本地壮大和激发自身科研能力,从而维持多个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与德国、美国在不同领域开展密切合作,集众家之所长,避免出现某个领域的技术短板。因此,新联合王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完全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而意大利海军的潜艇技术水平却仅仅处于准一流位置,两者之间在技术和意识上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的直观体现,便是“阿基米德”号指挥官自以为能够摆脱对方的监视,殊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北蒂珀雷里”号严密监控之下。
  这种猫和老鼠的对抗,考验的是技巧,比拼的是耐心。严格的训练、严密的组织、严谨的态度赋予了爱尔兰海军及其承袭者——新联合王国海军,非凡的战斗能力。即便“北蒂珀雷里”号长时间离队执行任务,“芬尼亚”号编队的其余护航舰艇也能够筑牢警戒保护圈,更何况拥有另外一艘主力航母的波斯湾派驻舰队已以轮调之名从巴林开来,不日便可跟特遣舰队会合于东地中海,届时特遣舰队的警戒防护将会更加的周全。
  及至午后,意大利潜艇终于按耐不住上浮至潜望镜深度。当他们的潜望镜伸出海面,“北蒂珀雷里”号正在数百米开外的海面上恭候,对方没有劈头盖脸地投射反潜火力,而是以国际通用的灯码讯号发出警告:请止步于此,否则,我舰有权将你击沉!
  看到这般生硬的警告,负责指挥“阿基米德”号的意大利海军军官帕斯奎尔上尉顿时怒火中烧,他同时也意识到依靠这艘服役十多年的“老潜艇”是难以甩掉这个盯梢的,所以他心一横,决定用鱼雷恫吓对方,就算不能让对方知难而退,也可以挽回一下意大利海军的颜面。
第138章
99条人命
  地中海东部海域,新联合王国海军猎潜舰“北蒂珀雷里”号右舷方向,两条白色的鱼雷航迹突然从海面底下“冒”了出来。此前为充分发挥声呐设备的功能,“北蒂珀雷里”号已将航速降至8节。面对意大利潜艇射出的鱼雷,它一面紧急转向,一面以开火拦截,但这两招未能奏效。眼看着白色航迹飞快逼近,“北蒂珀雷里”号上的新联合王国海军官兵还心存侥幸,觉得意大利人射出的应该是两枚演习用的鱼雷,毕竟他们一开始动用的也是演习用的火箭式深弹……
  转瞬过后,猛烈的爆炸吞没了“北蒂珀雷里”号的舰尾。一条普通鱼雷的威力对这艘不足千吨的猎潜舰来说已经够大了,何况它的舰尾甲板摆放着3枚装上了引信的筒式深弹,舰尾下部的反潜弹药库里还存放了18枚威力巨大的筒式深弹。正如战斗情节的一贯发展,随之而来的弹药殉爆几乎将“北蒂珀雷里”号的后半部分撕成了碎片,残存的舰体以倒插葱之势迅速倾斜,不出两分钟,高高翘起的舰艏便从水沫翻滚的海面消失了。
  威吓的举动造成谋杀的结果,“阿基米德”号的指挥官本该坦承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他却没有这份勇气和担当。事发之后,这艘意大利潜艇不但没有浮上海面救援落水者,反而悄悄地调头转向,试图以潜航的方式逃离这片海域。
  见己方舰艇爆炸沉没,在远处关注局面的新联合王国海军驱逐舰“康诺特”号飞快地赶到了出事现场,而“芬尼亚”编队也闻讯紧急调派了两艘舰艇和多架水上飞机前来,使海上救援工作在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宣告完成。在此期间,处于深度潜航状态的“阿基米德”号仅仅航行了6海里。
  救援工作一矣结束,“康诺特”号立即投入到搜寻追踪肇事者的行动中来。这条暴怒的“红龙”很快便在事发海域以北觅到了意大利潜艇的踪迹,铁铮铮的事实与血淋淋的惨象让它毫无保留地发起了攻击。火箭式深弹如雨点般落向海面,仅仅四轮攻击之后,声呐兵便通过被动式声呐捕捉到了深弹爆炸的响动,随后浮上海面的碎片和油迹也应证了声呐观测结果。
  尽管“康诺特”号上的新联合王国海军官兵恨不得将那艘制造惨剧的意大利潜艇炸成碎末,但是从大局出发,为了能够获得让意大利人无可否认的直接证据,他们暂时停止攻击,等待受损的意大利潜艇自行上浮。也不知是潜艇失控所致,还是意大利人抱定主意顽抗到底,那家伙居然一直下潜至百米多深的海底,久久不见动静。“康诺特”号遂将这一情况报告上级,至于接下来是继续攻击还是耐心蹲守,便交给那些掌控全局的大人物们定夺。
  在这个时代,新联合王国权力阶层的决策方式跟意大利王国绝然不同。“北蒂珀雷里”号被击沉后,没等最后一名幸存水兵被救援上来,新联合王国便以国防部名义发布紧急公告,通告本国舰艇在东地中海遭意大利潜艇攻击沉没一事,而后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利于新联合王国的阐述方式向国内外媒体介绍了事件前后经过,此时意大利王国的军政官员们对“阿基米德”号击沉一事还茫然无知,只有海军司令部的一小部分高级军官知道“阿基米德”号被派去执行了什么任务……一方对国际舆论的引导和掌控已是轻车熟路,另一方反应迟钝甚至不知所措,两相比较,高下立分!
  在浩瀚而空荡的东地中海,“康诺特”号与随后到来的猎潜舰“奥法莱”号一道徘徊于意大利潜艇所在海域。“北蒂珀雷里”号沉没后的第四个小时,两舰收到旗舰发来的明确指令,遂对静躺在海床上的意大利潜艇展开攻击。威力可观的筒式深水炸弹被一一投射出去,落在海底发生一阵又一阵猛烈爆炸。约莫十分钟后,破桌板、烂椅脚、瓶瓶罐罐等生活物件伴随着大量油污、碎片浮上海面,两舰暂停攻击,这时候被动式声呐已捕捉不到任何跟潜艇有关的踪迹,主动声纳的探测效果也很微茫。又过了十来分钟,海面上接连出现了三个穿着黑色潜水服的人,当“康诺特”号舰员将其捞起时,这三个家伙已是奄奄一息。待其恢复意识后,新联合王国海军官兵从他们口中得知“阿基米德”号已遭损毁,三人侥幸从鱼雷发射管潜出,艇上所余51人恐无一生还。
  及至夜幕降临,“康诺特”号和“奥法莱”号从海面上捞起大量的物件,经过辨认分析,基本确认意大利潜艇“阿基米德”号已被击沉于此。这样一来,新联合王国海军猎潜舰“北蒂珀雷里”号编员87人,阵亡48人,意大利海军潜艇“阿基米德”号编员54人,阵亡51人,双方阵亡人数加起来达到99人。
  99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殒没在了茫茫地中海深处,他们的死不但给许许多多的家庭带去了无尽的悲伤,亦使欧洲局势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北蒂珀雷里”号和“阿基米德”号的沉没造成的深远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认为这一事件足以跟“缅因”号的爆炸相提并论。
  航行至克里特岛附近海域的意大利重巡洋舰“戈里奇亚”号中断行程匆匆返航,随舰同行的阿拉伯王国王储本·阿卜杜拉一行又跟着回到了意大利。在他们看来,这一轰动全球的恶性事件不但不是坏事,还未意大利全面介入巴勒斯坦局势提供了便利,殊不知意大利人实力不强、胃口不小,乃是眼高手低的主。面对外部舆论的指责和抨击,罗马给出的答复既不高明也无诚意,似是而非甚至自相矛盾的辩解让他们成了失道寡助的一方。
  见国际舆论完全处于对新联合王国有利的局面,除德国等少数国家暂未表态之外,欧美各国政府均或明或暗地表明了自己的中立立场,一直苦等机会的奥匈帝国对意大利发难了。他们先是通过外交方式向意大利发出通牒,要求意大利海军立即撤除在奥特朗托海峡布设的封锁线,恢复过往船只的自由航行权。正疲于应付“北蒂珀雷里”号和“阿基米德”号事件的意大利政府,对奥匈帝国的外交通牒置之不理,这下正中了对手的下怀。奥匈帝国海军主力监督已在普拉军港集结完毕,待奥皇卡尔一世亲临检阅之后,便起锚开拔,直奔亚得里亚海南端的奥特朗托海峡而去。
  作为奥匈帝国的“外应”,新联合王国已在东地中海集结了一支以三艘战斗航母为核心、具有完备防空和反潜能力的作战舰队。在这其中,拥有斜角飞行甲板设计和蒸汽弹射系统的“芬尼亚”号战力毋庸置疑,刚从波斯湾开抵地中海的“托格斯特”号和参加过菲律宾海战的“圣帕特里克”号均属于技术成熟、设计优良的优胜者级航母。精良的武器必须在精良的兵士手里才能发挥作用,新联合王国海军的舰载机飞行员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严格而完备的育成体系使得他们成为了各国同行中的翘楚。
  当重振雄风的奥匈帝国海军主力舰队带着冲破枷锁的决心开赴奥特朗托海峡之时,一群英勇无畏且技艺高超的新联合王国海军飞行员也正进行着一次空前的壮举。此前“圣帕特里克”号为犹太人搭载战机运往战区,供本舰使用的舰载机只搭载了三十多架,因而战力并不完整,在新联合王国与奥匈帝国达成了联手对付意大利的军事协定之后,原属“圣帕特里克”号的舰载机飞行员驾驶着30架IR-44T新舰载战斗机和18架IK-43型舰载轰炸机从威尔士南部基地启程,经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抵达巴伐利亚的布伦塔尔空军基地,在这里中转加油后,穿过奥匈帝国抵达该国最南端的地拉那基地,短暂休整后踏上了3000公里航程的最后一段,48架飞机全部安全降落在了航行中的“圣帕特里克”号上。
  此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验证了新联合王国海军舰载机的机械可靠性,证明了新联合王国海军飞行员的卓越水平,更重要的是,新联合王国的掌权者通过德国对其开放布伦塔尔空军基地成功试探了德国高层和军方的立场——德国人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砸开了英国人的海上枷锁,突破了自身的地缘制约,当然不希望不列颠群岛上再出现一个过分强大的国家,哪怕它现阶段是自己的铁杆盟友,所以,新联合王国的掌权者必须清楚此次联奥抗意是否会触及德国人的心理警戒线,从而拿捏下一步行动的分寸。现在看来,德国高层和军方将领们确实对意大利人阴奉阳违的一贯做法非常窝火,他们若是直接出兵,干掉意大利人是分分钟的事情,但德国作为同盟国的军事领袖和国联“盟主”,对意动武在外交、政治乃至军事战略上都是得不偿失的。如今意大利和新联合王国闹出了99条人命的惨剧,而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又有积年累月的宿怨,三个国家来一场“窝里斗”,让意大利人吃点亏、长点记性,在德国人看来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等这场冲突进行了十天半月,他们再适时地出来斡旋调停,真是一石多鸟。
第139章
腹背是敌
  云端之上,空气稀薄,阳光炫目。伴随着强劲有力的引擎轰鸣声,分列两个航空编队的16架IK-43T型舰载轰炸机在大群IR-44T型舰载战斗机的严密掩护下自南向北飞行。这些机身和机翼喷涂着三叶草徽标的战鹰似乎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在飞过浪涛汹涌的奥特朗托海峡之前全程顺风,由此节省了不少时间跟燃料,而且在抵近意大利本土之后,居然没有遭意大利战机的阻截,可说是以最佳状态进入战斗……
  3年前参加过菲律宾大海战的希德莱斯·多伊如今已是新联合王国海军的一名资深士官,在由IK-43T组成的轰炸机编队中担当长机投弹手。三年来,新联合王国海军航空兵以舰载轰炸机搭配无线电制导炸弹的高空轰炸战术日益成熟,而在技术上,可靠的机械式瞄准器跟先进的雷达瞄具相结合,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天使飞翼”全面取代了绰号“独眼”的第一代无线电制导炸弹,再加上理论研究的深入,这种精确轰炸的实战效率已经变得更为惊人。
  在接近8000米的高空,希德莱斯·多伊透过光学瞄准器清楚地看到了意大利战舰,它们犹如做工精美的模型,在蓝色幕布上摆开战斗阵列,从舰艇烟囱里冒出的烟尘形成了一条条烟带,在舰队上空随风弥散。
  40年代末期的意大利海军,舰艇总吨位达到92.6万吨,规模仅次于德国、美国、日本,是个不折不扣的巨无霸。这一时期的意大利舰队,战斗核心是6艘现代化的战列舰和4艘战斗航母,另有6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49艘驱逐舰以及102艘潜艇。受益于发达的造船工业,意大利人的大多数舰艇都为本国建造,舰艇设计、建造质量以及维护保养皆属一流,而严谨科学的训练体系使得意大利海军官兵的技战术水平一直处于欧洲前列。
  跟意大利海军蓬勃向上的发展轨迹不同,奥匈帝国海军在费迪南大公遇袭身亡后便在走下坡路。二十年代,奥匈帝国的经济曾一度枯木逢春,奥匈海军不失时机地上马了四艘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级战列舰,但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和国内局势的动荡,这些强大战舰的施工进度一拖再拖,直到30年代中期才全部建成服役,而奥匈帝国第一艘也是目前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从敷设龙骨到完工服役耗费了近6年时间。长期困扰奥匈海军的兵员素质问题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这样一来,奥匈海军与意大利海军的差距不仅没能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了……
  由于为意大利舰队提供空中掩护的战斗机正被奥匈帝国航空部队牵制着,这一波从四百多公里外飞来的新联合王国海军舰载机非常顺利地突入了意大利人的“禁区”。在希德莱斯·多伊视野中,两艘传统直通式布局的意大利航母正迎风放飞舰载机,他迅速将其中一艘锁定为攻击目标——尽管它的外观轮廓跟自己的母舰“圣帕特里克”号几乎一模一样,多伊还是毫不犹豫地投下了炸弹,然后利用轰炸瞄准器持续校调它的飞行轨迹。
  这个时候,海面上的意大利舰艇已经意识到自己被死神盯上了,它们像是疯了一样对空开火,高炮炮弹爆炸产生的硝烟以及护航舰艇施放的烟幕能够干扰人们的正常视线,使得光学仪器难以发挥作用,却阻碍不了雷达瞄具。经过48秒的飞行,近700公斤重的“天使飞翼”带着巨大的动能砸落在了意大利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它接连贯穿顶层甲板和机库甲板,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于舰体内部爆炸。
  云端之上,炸声如雷,气流涌动。机舱里的多伊听不到来自海面的响动,但从瞄准器里看到的焰光以及随之产生的蘑菇状烟云让他确信自己一击即中,为新联合王国·奥匈帝国联军取得了漂亮的开门红!
  与此同时,两千公里外的利默里克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在“森林宫殿”的会客室里,一群意大利人正焦急等待着新联合王国国王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的接见,为首者是意大利王室成员、第三任奥斯塔公爵阿梅迪奥。这位眉宇间写满忧愁的中年人身穿意大利陆军元帅服,左胸佩戴着一枚金色的铁十字勋章和一枚红底金边的双剑勋章——前者是德意志帝国的大十字红鹰勋章,是他连续五年担任西方同盟国军事联席会议成员所获的褒奖;后者则是亚速尔战役纪念章,是他当年率领意大利军队参加亚速尔战役所得的荣誉。
  在这间会客室里,包括意大利王国派驻利默里克的外交大使佩特罗爵士在内,几乎每个人都显得忧心匆匆。就在一周之前,新联合王国海军的“北蒂珀雷里”号和意大利海军的“阿基米德”号在东地中海发生交火并双双沉没,这一擦枪走火的意外事端没有像意大利人期待的那样迅速平息,而是在深度发酵之后演变成一场战争的导火索!近日以来,新联合王国罕见地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奥匈帝国也借机发难,使得意大利王国面临着两强夹击的不利局面。更让意大利人欲哭无泪的是,主导世界秩序的德国人不但不强势调停,还居然一副幸灾乐祸的面孔,摆明是找机会清算意大利早前屡次违背国联决议,暗地里跟日本人勾结这笔旧账……
  跟意大利国内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不同,奥斯塔公爵多年担任意大利军方派驻西方同盟国最高军事机构的代表,跟欧美各国将领接触频繁,且多次参加联合演习,对欧洲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知道,以意大利王国目前的军事实力,单挑奥匈帝国不成问题,但加上一个新联合王国,情况可就不那么乐观了。
  在意大利人望眼欲穿的等待下,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的侍从官终于来到会客室,以宫廷礼节致意道:“尊贵的公爵殿下,还有大使阁下,您二位请随我来!”
  奥斯塔公爵转头扫了眼随行者,一脸无奈地点了点头。身形瘦高的佩特罗爵士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余下的人只好目送他们离开房间。
  “愿上帝保佑意大利!”
  一名常驻新联合王国的意大利武官在额前和胸口点了一遍十字。
  “感觉情况不太妙!”另一名资深的外交官小声嘀咕道,“真要打起来,我们未必会输,但……想赢他们真的很难啊!”
  “赢?”武官沉沉地叹了口气,一切尽在不言中。
  距此不远的国王办公室里,夏树与首相埃蒙·迪·华理拉肩并肩站在窗前,各怀心思地望着窗外。就在一刻钟前,新联合王国驻罗马大使馆发来密电,大使已向意大利首相递交了事前准备好的宣战书。无论意大利人接受与否,现实是两个国家此刻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了。
  待奥斯塔公爵和佩特罗大使走进办公室,窗前的两人转过身。
  夏树开口道:“抱歉,我的老朋友,民意所向,我们无能为力。”
  “什么?”奥斯塔公爵愣了一下,然后跟佩特罗大使四目相望,“难道说……我们两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了?”
  “希望这是一场极其短暂的战争,等我们睡一觉醒来便已回归和平。”夏树回答。
  震惊之余,佩特罗大使反问道:“可我们是同盟条约的缔约国啊!我们之间开战,是否意味着伟大而神圣的同盟国条约彻底成为历史了?”
  “看来大使先生并没有深入透彻地研究我们的同盟国条约。”首相埃蒙·迪·华理拉不急不慢地回应道,“事实上,我们两国爆发战争,既不会导致同盟国条约的终结,也不会触发任何第三国履行参战义务的条款。”
  佩特罗大使一时语塞,倒是奥斯塔公爵很不甘心地争辩道:“可是,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实质上已处于战争状态,贵国参战之后,意大利实际上是同时遭到了两个大国的攻击,按照同盟国条约的三大基本条款,所有缔约国都应协同作战!”
  夏树应道:“奥匈帝国确属大国行列,而新联合王国区区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一千多万人口,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中等国家。”
  诚然,除了拥有核武器这一点,新联合王国的任何一项数据都难以归入大国行列,但它的任何一项数据都能够划进强国行列。同盟国条约本就是针对英法俄所设,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拼杀,英国不复存在,法国沦落末流,只有俄国还保持着较强的军事实力,同盟国条约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所谓的三大基本条款仅仅是一些苍白无力的文字。
  奥斯塔公爵怅然若失地站在那里,不知是该继续谈下去,谈谈对方有关停战条件的口风,还是立即离开,等到双方在战场上分出高下再言停战。
  “宣战书已递交至贵国政府手里,基于核武器巨大而持续的破坏力,我们郑重允诺,战争中绝不动用核武器。”夏树一字一句地说。
  奥斯塔公爵深吸了一口气,毅然决然地伸出右手:“那么,再见了,陛下!愿我们都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夏树并不拒绝与之握手:“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再见的!”
  “看来陛下对这场战争早有准备,而且志在必得。”
  奥斯塔公爵点点头,然后别有意味地说道:“但愿战争结束之后,我们还能做朋友!”
第140章
哀兵之勇
  “亚历克斯,那句谚语怎么说来着?嗯,一个靠谱的盟友胜过战场上的千军万马!30多年前,我们在德国军队的帮助下逆转击败了强悍的俄国人,现在,我们借助新联合王国的力量来对抗强盛的意大利海军……我们的盟友一贯靠谱,而我们自己却是一贯的不靠谱,这是多么的让人无奈啊!”
  说话者是奥匈帝国舰队司令官欧根·胡德切克海军上将,他置身于奥匈帝国海军旗舰“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号上,与舰队参谋长亚历克斯·克莱因海军少将并肩而立。透过洁净的舷窗,他们向南眺望,那是奥特朗托海峡的方向,也是意大利主力舰队所在的方向。如若那个方向的海平面尽头出现烟尘与舰影,决定奥匈帝国命运的战斗便将拉开序幕。
  此时此刻,集结有“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号、“卡尔大公”号、“施瓦岑贝格亲王”号、“赫岑多夫伯爵”号、“特格霍夫”号、“欧根亲王”号等6艘战列舰及3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19艘驱逐舰、11艘猎潜舰的奥匈帝国主力舰队,正在亚得里亚海东南部的科托尔湾口严阵以待。这里距奥特朗托海峡约220公里,距对岸的巴里200公里,处于意大利海军航空兵和意大利空军陆基航空部队的攻击范围之内。从清晨到现在,意军战机已出动了七百多个架次,试图在双方舰队正面交战以前给予奥匈帝国海军以沉重打击,而奥匈帝国军队这边则已提前向塞尔维亚和黑山(它们在一战爆发前均为独立国家,一战时期被奥匈帝国占领,成为帝国直辖领地)调集部署了大批战斗机部队。在欧根·胡德切克海军上将的全权调度下,奥匈帝国海空军在科托尔湾口成功牵制住了意军航空部队,为新联合王国海军航空兵突袭意大利主力舰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克莱因海军少将较胡德切克年轻十岁,但也已经是年过半百之人,对很多事情看得比较透彻:“如果我们的行政部门有德国人一半的效率,经济工业不会丧失活力,政府财政不会日趋枯竭,社会矛盾也不会持续激化。除了糟糕至极的官僚作风,我们几乎所有的发展条件都优于意大利和爱尔兰,可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们跟不上意大利的发展脚步,更被爱尔兰人远远甩在了身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之所以要打这场仗,完全是被内政官员们的腐败无能所逼,而我们即便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为帝国赢得更多的土地和利益,积弊不除,有些问题还是迟早会爆发出来的!”
  胡德切克叹了口气:“这种牢骚,我们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前阵子水兵委员会还在为在役薪金和复原待遇问题各种闹腾,皇帝陛下巡视舰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士气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在下级军官和水兵们面前提起这些。”
  克莱因点头道:“我明白。”
  胡德切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金怀表看了看:“意军前一轮轰炸结束已经有四十分钟了。”
  “看来他们被新联合王国海军战机给炸懵了。”克莱因啧啧道,“要说霍亨索伦家族那位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真乃非凡之人,许多国家对战争冲突避之不及,他却让爱尔兰军队一次次投入到与己无关的战事当中,借此历练出一群百战精兵。他们的战斗力,恐怕是我们跟意大利人都远远不及的!”
  舰队司令官刚把怀表揣进口袋,通讯官便送来了一份密电。拿到电报,他和参谋长克莱因都只瞧了一眼,然后相互对视了几秒。
  “那位天才指挥官的想法,果然是常人猜不着、看不透的。”舰队司令官感叹说。
  克莱因道:“看来,接下来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跟意大利人斗上一斗了!”
  在没有向舰队参谋长征求意见的情况下,舰队司令官很果断地对通讯官吩咐说:“用灯码讯号通知科托尔基地,全体执行2-2方案!切记,执行2-2方案,千万不要弄错了!”
  在胡德切克下达战斗指令的过程中,克莱因一语不发,等到通讯官走后,他低声说道:“相较于我们的战斗机飞行员,轰炸机飞行员缺乏必要的实弹操练,而且我们一直缺少新式的轰炸机,对舰攻击的手段过于单一……”
  舰队司令官伸手拍了拍克莱因的肩膀:“我知道,亚历克斯,我们的海军困难重重,但以国内目前的状况,如果我们不能打赢这一场,并且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现来,那么海军的发展就更不容乐观了!”
  如今的奥匈帝国军队,像胡德切克这般意识清醒并且敬职敬业的中高级军官不在少数,若非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这个庞大而又腐朽的国家恐怕早已轰然倒下。在侵占阿尔巴尼亚之前,奥匈帝国的海岸线全部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这个位于地中海北部、总面积逾13万平方公里的大海湾通过奥特朗托海峡与外部相连。作为一个工农业并重的庞大国度,奥匈帝国的经济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贸易的繁盛与凋敝,而意大利的萨兰托半岛如门闩一般锲入奥特朗托海峡,使得意大利能够轻而易举地从海上禁锢奥匈帝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如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时的英国和德国,是地缘战略上的守卫与囚徒。守卫需要时刻提防囚徒越狱,囚徒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打破牢笼,尽管自1866年普奥战争以来,两国未在战场上正面交锋,但多次发生争端,数度剑拔弩张,险险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阵营激烈火拼,奥匈帝国趁势出兵占领阿尔巴尼亚,取得了对奥特朗拖海峡东岸土地的控制权,使得本国的海上战略处境得到了稍许的改观。此后为了进一步获得在地中海北岸的优良港口,奥匈帝国又将目光投向了希腊王国,小小的希腊不足以对抗奥匈军队,但沙俄军队的牵制和意大利政府的阻挠却使奥匈帝国的入侵计划一再推迟,直到战争打完也未能付诸实施。大战一矣结束,意大利便跟希腊签订了保险条约,并帮助希腊人在过境北部修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从而遏制了奥匈帝国向南扩张领土的野心,这一局面在往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未曾改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