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87

  在两艘驳船的引导下,悬挂黑白红三色旗的德国战列舰“阿尔萨斯”号稳稳靠上码头。名义上,它此行是参加英德两国海军在炮术领域的传统交流,但谁都看得出来,德国人中断这项交流已有三年,如今又主动提出恢复,目的就是为了一睹无畏号的尊荣——自从在英王乔治五世42岁生日的庆祝巡游活动中轰动性亮相以来,全重炮配置的英国“无畏”号迅速成为各国海军关注的焦点。依照日俄对马海战的经验,这种新式战列舰的海战威力远远超出了以往采用两级主炮配置的传统战列舰,被普遍认为是海军发展的革命性创举。英国本土舰队的母港,同时也是无畏号的驻泊港,朴茨茅斯,迅速成为各国海军心驰神往的耶路撒冷,吸引了各国外交官员和海军访问团前来“朝圣”。以至于有人开玩笑地说,现在的朴茨茅斯,随便一间咖啡馆都能揪出半打军事间谍来。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外围观望和暗中探察,德国的军事决策者终于放下了高高端起的架子,向英国海军发去了恢复炮术交流的建议,且明确提出,上一次交流是英国军舰造访德国,此次应当是德国军舰造访英国。
  英国海军不急不缓地给出了肯定答复,但他们邀请德国军舰访问的是多弗尔军港,且安排双方舰艇在多弗尔海峡附近举行炮术操演。德国方面遂委派公海舰队司令海因里希亲王出面协商,经由这位在国外颇得人缘的德国亲王多方奔走,英国海军勉强同意将交流港改为朴茨茅斯。接下来,德国海军很谨慎地选择了“阿尔萨斯”号这样一艘不太新也不太久、不太强也不太弱的战舰,载着六百多名舰员和近百名海军官员、参谋、工程师组成的专业观察团驶抵英国。
  此时的夏树,仍以海军中尉军衔担任“阿尔萨斯”号参谋官。
  “五座双联装主炮,三座中轴布置,两座舯部并排向前……三脚桅,射击指挥室,岛式舰桥……舰体长约160米,舰宽约25米,长宽比6.4比1……没有炮塔式副炮,没有炮廓式副炮,小口径单装副炮全部露天外置……外观大气简练,实际性能未可知。”
  在“阿尔萨斯”号舰桥指挥室的防弹观察窗后面,时任德国公海舰队参谋长的弗里德里希·冯·英格诺尔海军中将如自言自语般呢喃着,而他的副手,年轻俊朗的哈恩。海德林克上尉,忠实地将其记录下来。
  相隔不到五百米的泊位上,灰色涂装的无畏号战列舰就静静停泊在那里。3年前的对马海战震惊世界,也让各国海军界看到了一场战舰革命的必然。3年来,围绕新型战舰的争论不曾停息,当人们意识到英国海军又一次走在了技术革新的最前列时,争论便有了现实的参考,而英国人近乎密不透风的保密措施也着实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有朝一日真相就这样无遮无掩地摆在眼前,心中难免会有强烈的震撼感官。
  瞠目之余,有人在记忆中搜出重要内容,随之嗟叹起来:“诸位,想想约阿希姆王子殿下一年前制作的设想模型,是不是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真难想象,殿下当时是如何获得英国人视为绝对机密的精确数据的?”
  这话若从别人口中说出,夏树多半将其当做恭维而无视之,但威廉·古德萨就要另当别论了。他是德国海军最好的枪炮构造和弹道学专家,生性耿直、勤恳敬业,曾当众就夏树提出的新战列舰方案提出质疑。在理解并接受新的设计概念之后,他坦荡荡地转为夏树的忠实支持者。正是在古德萨等一干舰艇工程师的努力下,德国的首型无畏舰于1906年12月定案,首舰于次年2月3日在威廉港的皇家造船厂铺设龙骨,建造代号为“ErsatzBayern”,它的绝大部分技术细节都忠于夏树提出的总体设计。
  作为这间指挥室里军衔最低的军官,夏树很知趣地站在角落里,而古德萨的赞誉一出,他难以避免地成为全场视线的焦点。面对众人的目光,他停下手中接近完成的素描草图,谦逊地把这份荣誉献给那些奋战在谍报领域的无名英雄们。在后世那些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电影中,盟军情报人员总是以身手敏捷、胆识过人的正面形象示人,相较之下,德国的间谍们一个个愚钝无能,尤其那些身穿黑风衣、残酷却笨拙的“盖世太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实上,德国间谍机构虽然没能取得过影响战略格局的胜利,但他们也不尽是碌碌无为之辈。
  德国的军事情报活动最早应追溯至1740年,随着王国的巩固和扩大,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出于军事需要而建立了第一个情报组织,得益于日耳曼人的严谨敬业和出色的组织才能,这个情报组织发展很快,并在历次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劳。一开始,德国情报组织并不是专职部门,比如1866年中,情报部门还肩负政治和宣传工作,而且规模相当小,情报人员只有几十个人。到了19世纪中叶,威廉一世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辅佐下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并带领他的国家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在此期间德国的情报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威廉一世任用了一位具有特殊才能的情报组织负责人威廉·施蒂贝尔,这个名字在后来的间谍史上经常被反复提起,间谍界誉其为“半个上帝”。德国逐渐在英、法、俄等敌对国和边境地区布下了密集的间谍网,犹如触角伸入这些国家的各个领域,洞悉其各方面情况,这期间最具说服力的一个例子便是当时德军绘制的法国地图比法国自己绘制的还要精确详细!
  德国海军的另一位舰艇设计大师,埃里希·道森,同样是夏树的铁杆支持者,他很有倾向性地说:“那些大炮应该是12英寸口径的吧!看看,诸位,它的炮塔布置使全舰10门主炮最多只有8门能用于攻击同一目标,相比之下,主炮塔全中轴布置的设计是多么地明智!我相信,全主炮齐射很快将成为各国主力舰的发展潮流。”
  在德国皇室和海军决策者的支持下,夏树的无畏舰设计最终得以付诸实施,但并非每个人都对此心悦诚服。在投票表决设计方案时,一些海军高级官员选择了弃权,而在海军设计部门,不少“六炮塔设计”的支持者也对主炮塔全中轴配置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德国海军的总体力量短时间内不可能赶超英国,一旦两国开战,不论小规模海战还是舰队大决战,德国的主力舰势必面临以少打多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朝四面八方开火”的六炮塔比起“向同侧齐射”的四炮塔更具实用性。
  道森刚刚的话显然就针对这些固执的少数派。
  在场众人中,当即有人脸色显得很不自然。
  “好吧,客观来说,舰艇设计的优劣需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得出结论。比如说,在日俄海战之前,许多人都对俄国的博罗季诺级战舰赞不绝口,觉得它是多么的强大,结果呢?”这语气婉转,内容却不含糊的反驳来自海军工程师弗里茨。沃尔德曼,他是德国海军舰艇装甲方面的一流专家,也是海军总设计师布鲁克纳的好友。
  按理来说,一艘总吨位大致固定的战舰,火力设备与防御设施是一对矛盾的存在,增加火力配置就势必要削减装甲重量,反之亦然。依照理论计算值,四座三联装炮塔的重量较同口径的六座双联装炮塔要轻,但沃尔德曼却是六角炮塔设计的支持者,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双联装炮塔设计成熟、攻防均衡,三联装炮塔尚属新事物,是否存在防御上的致命软肋还很难说。为求稳妥,不应在一级新战舰尝试全重炮设计和蒸汽轮机动力的同时,再冒险配备从未使用过的三联装炮塔。
  在夏树看来,一些德国海军设计师们之所以对三联装炮塔持抗拒态度,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走在技术前列的英国人还未拿出成功的、可以借鉴的范例来。事实上,同时期的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设计师对大口径主炮三联装化的研究已经进入实际阶段,而且主炮口径均为12英寸,炮塔重量和结构复杂度均超过了德国新战舰预定装备的11英寸主炮。历史证明,他们最终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如果一支海军只知道追逐潮流、模仿改进,不能够创造潮流、引领时代,就算它能够凭借人力物力堆砌起庞大的规模,也难以真正迈入一流行列。”
  听到道森的这句话,夏树顿感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就在无畏号下水后不久,英国开始建造他们的第一级战列巡洋舰,无敌级。过了几个月,英国海军又开工建造了第二级无畏战列舰柏勒罗丰级。吸取了无畏号的建造经验,这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更具攻击性,待它们完工服役之时,英国皇家海军将以这些划时代的新型战舰组建傲视诸列强的顶尖海战力量。获此情报,德国海军的决策者们如坐针毡,帝国海军办公厅明确要求海军设计部门在1907年中期以前完成德国第一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工作。由于英国海军严密封锁了有关新战舰的一切消息,德国工程师们无法获知进一步的参数信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势下,他们拿出了加强版的大型巡洋舰设计,也即是历史上的“布吕歇尔”号。
  为免德国海军再走历史弯路,夏树主动向提尔皮茨请缨,由自己负责德国新型快速战舰的设计工作。在1907年最热的两个月,他暂别“阿尔萨斯”号前往基尔的海军技术委员会,带领一个由12名船舶工程师和多名技术绘图人员组成的设计团队日夜赶工。经过近六十个昼夜的努力,装配四座双联装280毫米炮和新型蒸汽轮机的德国战巡设计出炉。它标准排水量1.6万吨,满载1.86万吨,吨位和体型均小于英国无敌级,堪称袖珍版的战列巡洋舰。因为计划安装冲动式蒸汽轮机,节省出的空间和重量用以增强防御,夏树设计的“布吕歇尔”号生存能力仍优于它与生俱来的对手,无敌级。
  尽管在有限的条件下拿出了令自己满意的设计,而且方案也最终获得了帝国高层的认可,但从沙恩霍斯特级装甲舰、拿骚级战列舰到如今的布吕歇尔号战列巡洋舰,夏树煞费苦心地为德国海军修补舰艇设计方面的漏洞和缺陷,本应由专业设计师们承担的工作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他迈向舰队指挥官的步伐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拖累,而且一个人的思维难免出现纰漏,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德国海军工程师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以更高的眼界和更具魄力的思维投身舰艇设计工作。
第76章
为你写歌
  “阿尔萨斯”号战列舰抵达朴茨茅斯的当天,先期抵达英国协调炮术交流事宜的海因里希亲王也来到朴茨茅斯,他登上战舰并给自己的海军同僚们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次日上午,英国海军将派出“无畏”号战列舰与“阿尔萨斯”号进行海上炮击操演。
  从不愿接纳德国战舰进入朴茨茅斯,到以最新式的战舰展开炮术交流,海因里希亲王在军事外交领域的交际能力似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相比之下,无论是出身外交官之家的首相伯恩哈特·冯·比洛,还是以俾斯麦门生自居的弗里德里希·冯·荷尔斯坦因,都应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羞愧。
  身为德皇威廉二世的胞弟,海因里希亲王展现给旁人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宽容随和。他时常面带笑容,说话非常风趣,而且乐于倾听旁人的表述。他已在德国海军服役了27年,对海上生活了如指掌,且熟知现代海战的技术发挥和战术运用,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舰队司令官。值得一提的是,他既不像自己的兄长那样好斗,也不支持德国海军力量过度扩张,他觉得英德两国应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不是激烈的军备竞赛。这样的性格和观念使海因里希亲王在多数场合都是一个受欢迎和尊重的人物,甚至是在愈渐憎恶德国人的英国公众面前,他也能收获到诚挚的敬意。在德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近战对立之时,定然有人在心里想着:为什么登上德国皇位的不是他?
  且不论霍亨索伦家族的同胞兄弟谁更适合成为帝国的主宰者,绝大多数人只效忠于既定的事实,尤其是那些在上帝面前宣过誓的军人。
  从封闭的指挥室走到敞开的舰桥,海因里希亲王望着英国人的无畏号对同僚们说:“它很漂亮,很气派,更重要的是,我们很早就通过约阿希姆王子的战舰模型对它有了提前的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我们的全重炮战舰,这将向世人宣告:德国海军是与英国海军一样优秀的海上力量,它有能力保护国家和国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在德国无畏舰设计定型之时,海因里希亲王的倾向性意见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此刻他旧事重提,再次发挥了一锤定音的效果——海军工程师们偏执的技术争论戛然而止。人们很清楚,同时得到了德皇、海军首脑和海因里希亲王的支持,约阿希姆王子在海军设计领域的权威将是无可动摇的,哪怕他还只是一个不满18岁的年轻人。
  亲王紧接着转过身,示意身穿尉官军服的夏树到自己跟前来:“约亨,待会儿洗个澡,换上皇室礼服,英王今晚邀请我们前往温莎城堡赴宴,这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家族大聚会。”
  夏树答道:“好的,明白了。”
  轻描淡写的两句对话,内容足以让旁人羡慕到骨子里。
  当然了,外人看到的往往只是王族光鲜亮丽的一面。为了参加这场皇家晚宴,夏树跟着海因里希亲王坐了4个半小时的马车,一路颠簸劳顿,天色渐黑时才抵达距离朴茨茅斯50多英里的温莎镇。
  坐落于此的温莎城堡是英国王室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行宫之一,不过,此时的英国王室还不姓“温莎”,它属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顾名思义,这个英国王朝与德国王室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而到了一战后期,由于大量英国军人在与德国军队的战斗中阵亡,英国民众对德国的憎恨心态空前强烈。为了表明立场,英国王室于1917年颁布诏令,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嗣的私人姓氏改为温莎,自此才进入了后世闻名的“温莎王朝”。
  在有英国王室主要成员、显赫贵族以及许多欧洲王族参加的高级宴会上,德国的海因里希亲王和约阿希姆王子并不算太特殊的客人,而无论英德矛盾看起来有多么的激烈糟糕,只要战争一日未爆发,这些王公贵族们终究属于欧洲的王室大家庭,他们充其量是耻笑鄙夷德国亲友的狂妄自大,绝对犯不着在高端场合冷眼相对或者怒目相视。
  出面迎接德国亲王和王子的是英国海军部的高级官员路易斯·亚历山大·蒙巴顿,第一代米尔福德黑文侯爵。非常特别的是,此人出身德意志王族,确切的说,是德意志的一个小邦国:巴腾堡。不过,当蒙巴顿加入英国皇家海军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未宣告成立,所以这柄不存在向德国皇帝效忠的矛盾。如若历史轨迹不变,亚历山大·蒙巴顿将在几年后成为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这是英国皇家海军及海军本部由职业军人担任的最高职务——地位仅次于海军大臣。同样的,要是历史的发展遵从原有的线路,他的儿子路易斯。蒙巴顿,将成为英国历史上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军政人物。
  外型上,亚历山大。路易斯有着多数德国王族共有的魁梧身材,他的上唇胡形与威廉二世有些相似,下颚挂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刚开始的时候,他对海因里希和夏树亲切地说了句德语,但是接下来的谈话,他所用的每一个词句都是英语。他们所谈的核心内容无非是缓和英德对立形势的重要意义,以及达成减慢造舰速度的协议的可行性,这让夏树想起历史上的英德海军协议,第三帝国元首用来稳住英国人的幌子。在第二帝国时期,两国海军也进行过类似的尝试,提尔皮茨希望英德海军主力舰的数量保持3:2,而英国人只能接受低于5:3的比例,且要求相互监督海军建造,结果会谈自然是不欢而散,双方继续以追加海军预算的方式进行可怕的造舰竞赛。
  随着无畏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这场关系到国家地位乃至国际格局的竞赛已经由不得列强们置身事外,无畏舰的高昂造价意味着一场可怕的烧钱比赛。在往后的数十年间,各国海军将不遗余力地打造更强更快更具威慑力的战舰,军费倍增,国家和民众都将为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欧洲国家当中也只有英国和德国有能力持续这样的竞赛,而在大洋彼岸,美国的工业和经济虽然具备竞争实力,但孤立政策极大地制约了它的军备发展,在受到战争威胁之前,它更乐于坐山观虎斗,而不是直接卷入这场危险竞赛。
  以协议方式与英国人缓解军备竞赛矛盾看来是难有成效,夏树将目光瞟向宴会厅中央,自信从容的乔治王储和他那雍容华贵的王储妃无疑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在意外成为英国的王位继承人之前,乔治在皇家海军服役多年,言行举止、性格气质都符合老资格海军人员的角色,成为王储之后,他依然以刚毅、顽强以及海军特有的诙谐形象示人,并积极推动和促进皇家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随着见识和阅历的增长,夏树在这种场合所能够辨认出的面孔也越来越多。这些王室贵族有的在军政界担任了重要职务,有的隐逸乡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而在英国本土舰队任职的希尔公爵也毫不意外地出现在了视线当中。然后,一个无比熟悉而亲切的身影也映入眼帘,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让夏树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伊丽莎白女子学院南草坪的惊世一跳,他与夏洛特相互坦诚了对彼此的好感,从而由青涩懵懂走进了微妙的情感世界。尽管两人还没正式确立恋爱关系,“伯爵夫人事件”的影响也还未完全消除,但在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之后,两人交往和相处充满了幸福甜蜜的味道。
  这一次来英国,夏树肩负着机要的军事任务,故不便于在与夏洛特的书信中透露,何况朴茨茅斯距离伦敦有好几个小时车程,抽空前去泡妞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得知自己有机会出席在温莎城堡举行的王室宴会之后,夏树觉得自己有可能会在这里遇见夏洛特,现在预感成真,不远处,她正带着腼腆笑容与一名年轻英俊的英国皇家海军上尉交谈。
  任何一个胸怀宽阔的人都不会因为妒火中烧而恼怒失态,夏树轻吸了一口气,以彬彬有礼的姿态走了过去。
  看到夏树的刹那,夏洛特显得非常吃惊,但见自己的男友脸上的笑容依然如春日艳阳般温暖,她也即放下介怀,从含苞欲放的腼腆转变成为情真意切的笑靥。
  “嘿,迷人的英国女士,是这皎洁的月光把您送到我面前来的么?”夏树笑着说。
  站在夏洛特面前的年轻上尉大概觉得这样的问候有轻浮之意,正欲驳斥,却听夏洛特毫无愠意的回答说:“那么英俊的德国先生,是清爽的秋风把您吹到这里来的吧!”
  一问一答尽显默契。
  “这次是临时接到的军事访问任务,也许只在英国逗留两天。”夏树主动解释说。
  夏洛特俏皮地眨眨眼睛:“坐上父亲的马车之前,我并不知道有这样一场宴会。”
  两人全然将旁边这位仁兄当成空气,但这心高气傲的家伙并不识趣,他昂着下巴、挺着胸膛转向夏树,以一副傲慢语气说道:“噢,没想到希尔小姐还认识德国人,而且是一位勇敢好斗的德国海军军官。”
  看来这家伙并没有认出自己,夏树心想,但在欧洲的上流圈子里,约阿希姆的大名应该是无人不晓的。不过,能够获邀出席英国王室宴会,对方显然是有身份的人,为免夏洛特尴尬,夏树大度地自报家门:“德国海军中尉约阿希姆·冯·普鲁士。”
  听到约阿希姆之名,这位英国海军上尉的嚣张气焰果然衰减,他瞪大眼睛看着夏树:“原来您就是德国海军的舰艇设计天才,普鲁士王子约阿希姆殿下。”
  “正是在下。”夏树不慌不忙地伸出右手,对方不敢拒绝。握手之后,他终于知趣地借故走开。
  初入爱河的小情侣相视一笑,眼中饱含爱意。
  “看来,你父亲非常希望你能找个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当伴侣,在这样的宴会上,前途远大的青年军官比比皆是。”夏树语气并无半点恼怒,而是有些调侃的意味。
  夏洛特轻叹了口气,这说明她确实受到了来自父辈的压力,但随后的话证明她依然是那个才思敏捷、活泼伶俐的姑娘:“嗯哼,面对各方面条件都不差的竞争对手,你会不会觉得压力很大?”
  “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夏树回答说,“爱着独一无二的你。”
  夏洛特微翘嘴角,俏皮地眨着眼睛:“爱这个单词说起来是很简单,可怎么证明呢?”
  不少恋爱中的女孩都热衷于给男孩们出难题,之前的单独约会中,夏树也曾经受过类似的考验。此时环顾四周,他迅速选定了解答方式,遂道:“且看我这样证明。”
  言罢,他端着香槟酒杯,大步流星地走向钢琴,身穿白色礼服的钢琴师正用白色的烤漆钢琴弹奏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
  夏树将酒杯放在琴面上,微笑着对钢琴师说:“抱歉,能否借用一下钢琴?”
  这位艺术范十足的钢琴师虽感意外,但既然是宾客提出的要求,他还是中断了弹奏,起身站在一旁。
  夏树一边自行活动手指,一边从容优雅地在琴凳上坐下,并迅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对应的曲谱和歌词,修长的指尖开始在琴键上“翩翩起舞”,饱满的声线也伴随着美妙的乐曲吟唱起来:
  喔……
  在这宁静的月光下
  我用歌曲为你绘出一幅图画
  它是人间的天堂
  它是梦中的仙境
  在这里
  轻风吹动皎洁的云
  徐浪拍打蜿蜒的岸
  翠绿的山上
  有篝火
  有欢歌
  有舞蹈
  有笑容
  无与伦比的美妙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陪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