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387

  “目标起火了!”这句话几乎在同一时间从好几个人口中蹦出来,站在靠前位置上的威廉·马沙尔自然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远处海面上那抹鲜艳的亮色。接下来的几秒,指挥室内谁也没有说话,但当又一阵几乎同样明亮地光在远处海面上跃起时,终于又人忍不住喊道:“太棒了!又打中目标了!”
  一支烟的功夫,两艘德国战巡又以最快速度进行了数轮齐射,炮弹击中钢制舰体后引发的重量级爆炸不断转换成为照亮夜空的火球,而从射击观测室传来的报告也证实了目标中弹起火的状况,它的航速明显降低,先前那样的频繁转向规避已经不复存在。对于这样的报告,舰上的德国军官们都感到非常兴奋,乐观的情绪迅速蔓延,仿佛人们已经亲眼看到了“怀俄明”号正在下沉似的。
  然而,5钟、10钟,直到一刻钟之后,目测依然可以看到那艘美国战舰上炮火发射的橘色焰光。“德弗林格”号上的12英寸舰炮仍以两分钟三次的射速向它倾泻炮弹,随着射击诸元的校调和对方航速的减慢,基本每次齐射都有炮弹命中对方,爆炸后产生的火团不断升起又熄灭。
  “我们的对手比预想的还要顽强。”“德弗林格”号的指挥室里,威廉·马沙尔说这话时的口吻并没有沮丧的意思,恰相反,他平静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异样的自信。在冷静的审视整个战场之后,他转向安德瑞克上校:“知道蒙古骑兵是如何打败重甲骑兵的吗?”
  上校略微迟疑了一下,旋即神采飞扬地回答道:“我明白了,长官!”
  马沙尔点点头,然后指挥舰队调整航向,以超过26节的高航速兜向美英护航船队侧后方。
  在战场上时间意味着生死,德军通讯官以最快的速度将来自舰桥的命令传达下去,包括使用信号灯向僚舰传达。从下一轮炮击开始,德国舰队突然改变了目标,“德弗林格”号前后主炮显然对着不同的目标,“吕佐夫”号的炮击目标同样从英国战列舰转到了那些货船身上。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里,声势浩大的美英船队不断有船只被击中,爆炸声此起彼伏,海面上一时间乌烟四起,一些货船也顾不上旗舰命令开始四散奔逃,原本齐整有序的队形瞬时乱成一团,两艘美国驱逐舰试图上去阻截,但很快就被同盟国舰队的猛烈炮火打得抱头鼠窜。
  眼见船队突然间陷入绝境,斯塔克终于呆不住了,他连忙指挥“怀俄明”号调头缩小和德国舰队的距离,同时令全舰火力猛轰对方领头的战列巡洋舰“德弗林格”号,然而当他的炮弹重新逼近对方时,德国舰队突然一个转向,高速朝反方向驶去。
  雨越下越大,视线愈发的模糊,毫无征兆的,炮火构成突然从高点滑落到底谷,速度之快对人们的耳膜和心脏形成了不小冲击。幕布落下,四艘深色涂装的同盟国战舰最终消失在茫茫大海尽头,美英船员们深为恐惧的灾难与自己擦肩而过,一些人感到庆幸,另一些人却不得不在这糟糕的天气里自舔伤口。
  一阵短暂却很刺耳的吱呀声中,沉重的钢门被打开了,清新中仍带有苦酸味道的海风迅即灌入这压抑已久的船舱之内。面对依然汹涌的海浪,斯塔克将军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缓步走上露天舰桥,耳边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若没有先前发生的那一切,这些声音会让他心平气和,可如今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副不是灾难却甚过灾难的场面——货船有多艘不同程度受损,滚滚黑烟正从它们形状各异的在海风的作用下,这些烟尘混杂在雨点中间,在这片海面上形成了一大股异样的迷雾。德国人的奇特战术让他始终感到无所适从,但最让他感到不安的还不止这些,只要德国人拥有足够的胆量和魄力,他们完全可以安排一艘战巡牵制“怀俄明”号——德国战舰的坚厚装甲和慎密结构将让这艘老式无畏舰难以在短时间里占到便宜,而这时候余下的三艘战舰便可突入船队大开杀戒,它那射速和精度一流的舰炮简直将成为普通商船的梦魇。
  现在,摆在斯塔克面前是一大堆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受损船只中有几艘看起来已经难以凭借自身动力继续航行,而这片海域时常有德国潜艇出没,加上那四艘敌方战舰也可能趁着坏天气杀转回来。另一方面,伤员救治工作也得迅速开展,具体统计数字还没出来,可丰富的经验告诉斯塔克,经过这么一场战斗之后船队中出现的伤亡绝不是一个小数字。光“怀俄明”号就有好些坚守在诸如高炮之类得不到装甲防护地战位上的水兵为弹片所伤,战列舰上的医务力量足以让他们得到最及时的救治,但那些商船上的情况恐怕就不那么乐观了。
  参谋官很快将船队方位结合支援舰队的情况做了一番计算,其实不用看这些数字,斯塔克就已经想到了接下来的一个夜晚将是对整个船队的另一考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损最为严重的那艘货轮在海浪地颠簸下开始加速下沉,有几艘船上的火势看起来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另外几艘显然已经难以挽救了。这个时候,从那些即将倾覆或者被迫放弃的商船上转移人员成了护航的海军官兵以及船员们最重要地任务。看着水兵和船员们一边和海浪搏斗一边奋力转移那些即将被放弃的船只上的同伴,尤其是一些伤势较重地伤员只能通过摇晃的担架转移,斯塔克的心情十分沉重,但都说长年的海上生涯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斯塔克显然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此时他依然坚信自己和自己身边忠诚的战友们能够通过努力摆脱危机,而这样的信念对于整个船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186章
半渡而击(上)
  代号Z-0720的美英护航船队匆匆撤回弗洛里斯岛,经过清点,此次遇袭共损失8艘舰船,另有包括“怀俄明”号在内的5艘舰船受伤,阵亡者达到520人——有半数是运兵船“莱斯特”号上落水溺亡的美军伤兵。自亚速尔战役打开以来,美英方面伤亡过千的战斗比比皆是,一仗折损万余官兵的就有三次,所以单纯就损失而言,Z-0720遇袭战还不至于让美英阵营军心大乱,但它的战略影响绝不可小觑。此时亚速尔之战正处于相持阶段,双方既是在拼智谋胆识和勇气魄力,亦是在比拼综合国力与后勤供应。在大西洋前线,三十万美英军队、上百艘作战舰艇、两千多架军用飞机,即便没有新的军事行动,每天的消耗也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何况同盟国军队近期大幅增强了陆航兵力,使得美英方面的防空压力陡增,而同盟国舰队又在亚速尔东部海域的作战行动中给予美英海军航空兵覆灭性的重击,无论主动攻击还是谨慎防御,美英舰艇和飞机都得频繁出动。
  以美国的雄厚实力和英联邦国家的丰富资源,作战物资在生产供应环节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是要跨越半个大西洋运抵亚速尔群岛。为了攻占这个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的海上踏板,美英联军做了长足的准备,包括严密完备的海上护航体系,但Z-0720船队的遭遇表明常规护航兵力无法对抗一支由若干准主力舰组成的袭击舰队,美英联合作战指挥部在接获战报之后,迅速下令所有从北美开往亚速尔和从亚速尔返航北美的舰船、船队返回出发港,若是这种局面持续半个月,前线部队就会面临作战物资短缺的困境,如若持续五六个星期,这种短缺就会极大地影响军队士气,甚至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就在Z-0720船队遇袭当晚,美英联合作战指挥部做出了符合逻辑的战术调度:从集结部署在特塞尔岛海域的主力舰队抽调出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佐治亚”号和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安森”号,连同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3艘组成第4特别舰队全速赶往弗洛里斯岛。
  为了掩饰“佐治亚”号和“安森”号这两艘主力战舰抽离前线的重要调整,美英海军祭出了障眼法,他们用木板改变两艘巡洋舰的轮廓,让它们单独驻泊在新的锚地,意图误导同盟国方面的空中侦察,并准备让一艘英国驱逐舰使用“安森”号的无线电呼号在夜间出航巡弋。不过,这类招数同盟国海军在十几年前就曾用过,前一阶段又温故知新了一遍,美英联军用起来并不那么奏效,何况他们眼下的对手已经不是能力绰绰有余、智谋稍有不足的贝恩克上将,而是军事谋略领域的能工巧匠,眼界见识无人能及的天才统帅。
  就在第4特别舰队驶离特塞尔岛泊地的次日清晨,一架道尼尔Do-32型陆基远程侦察机掠过这片海域,利用高精度的航拍照相机拍摄了多组照片,随行技术人员直接在机舱里冲洗了部分胶片,并从放大的照片中发现了端倪,在返航途中便向指挥部拍发了一份密码电报。
  接到报告之后,同盟国亚速尔战区指挥部迅即令驻扎在圣米格尔岛的德国空军第54轰炸机联队派出6架Do-32远程侦察机和8架He-77远程侦察/鱼雷轰炸机对特塞尔以西海域展开扇形侦察,埋伏在特塞尔以南的同盟国第1特混编队亦在同一时间出动4架He-25舰载战斗/侦察机和6架He-60水上侦察机对特塞尔岛与弗洛里斯岛之间的预定海区实施侦察。
  如此严密的侦察网,短短两个小时后便“捕获”了猎物。一架Do-32在特塞尔岛西北方海域发现了高速航行中的美英联军第4特别舰队,从6000米高空拍摄的侦察照片可供技术人员准确无误地判断这支特别舰队的构成情况——价值非凡的侦察报告经由加密无线电码传递至战区指挥部,而后迅速转达给了以德国航母“施瓦本”号、“约阿希姆一世”号以及战列舰“巴登”号为核心的同盟国第1特混编队。
  尽管目标舰队的位置处在特塞尔岛和弗洛里斯岛陆基战机的有效作战半径之内,由马克斯·巴斯蒂安中将指挥的第1特混编队当即采取攻势。8架He-25、4架Me-50T、18架Ju-17T、6架Ar-33组成第一攻击梯队,经过约50分钟的飞行,找到了正在向西航行、未得到战斗机保护的美英舰队。这般天赐良机不容错失,同盟国舰载机群立马发动攻击,而且空袭模式一如往常:战斗机掩护策应,俯冲轰炸机正面突击,鱼雷轰炸机伺机偷袭。
  早在同盟国的远程侦察机出现之时,临时编组的第4特别舰队就拉响了防空警报,并向特塞尔的美英联合作战指挥部发报求援,怎奈敌人的舰载机群来得太快,现在只好独力应战。8艘舰艇仿照同盟国支援舰队硬抗美英战机强袭的防空阵型,主力舰居于中路,轻巡洋舰分列侧翼,重巡洋舰一前一后,各舰相互策应,协调机动。在这些美英舰艇上,多数舰员已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军官们的军事素养和心理素质也相当过硬,独缺了具有实用性的近炸引信技术,这导致双方的防空效率存在质的区别。
  遭到同盟国战机重点照顾的“佐治亚”号无疑是美国海军现役战列舰中设计最强大、技术最完备的,火力、防护、动力这三项主要指标都非常耀眼。以美国海军的模拟推演,北卡罗来纳级除对阵德国德意志级和英国大不列颠级是略占优势之外,面对任何国家的任何一款现役主力舰都具备压倒性的优势,这是令美国人非常骄傲的结果。亚速尔战役期间,“佐治亚”号和同级舰“北卡罗来纳”号东征西战,无论舰队炮战、对岸轰击还是奔袭迂回均有出色表现,要说美中不足,那便是防空作战不甚给力。圣米格尔海战前期,“佐治亚”号就曾被同盟国舰载机击伤,而在弗洛里斯海战期间,“北卡罗来纳”号也吃到了同样的苦头。再度面临同盟国战机的围攻,“佐治亚”号全体作战人员倾尽全力,近百门高炮一刻不停地喷吐火舌,爆焰硝烟布满天空,猛烈的防空火力很快取得战果,一架Ju-17T在俯冲过程中折翼,还有一架He-25在从右舷飞速掠过时被击落,但这没能吓退意志坚定的进攻者,德军俯冲轰炸机接踵而至,黑乎乎的航空炸弹好像长了眼睛,纷纷往这艘美国战列舰上猛砸,攻击最为密集的那两分钟,“佐治亚”号接连挨了四颗轻弹和一颗重弹,那枚250公斤重的航空穿甲弹虽然没有对它造成致命威胁,却切断了舰上的主要供电线路,导致相当数量的舰载武器在此次空袭后的半程变成传统的人工驱动模式,作战效率大受影响。
  “佐治亚”号对空火力稍减,最后几架Ju-17T鱼贯而下,将所有的炸弹都倾泻到了这艘惹眼的美国战列舰头上,50公斤一枚的轻型航空炸弹无法击穿它的水平甲板,却大量杀伤了防空战位上的舰员,把原本整洁威严的上层建筑炸得千疮百孔,落在前甲板和右舷近旁的重型航空炸弹则对舰体构成了实质性的破坏……
  历次海空大战,双方鱼雷机总是在扮演危险刺客的角色,这也使得双方水面舰艇的作战人员在任何时候都格外提防低空目标。在两艘美英主力舰及僚属舰艇的严密戒备下,6架Ar-33鱼雷轰炸机没能上演奇迹的一幕,所有的鱼雷均被避开。
  空袭临近结束,从弗洛里斯岛紧急起飞的陆基战斗机终于赶到,战场形势顿时颠倒过来:一旦同盟国方面的舰载战斗机无法阻挡两倍于己的“鹰隼”和“山鹰”,速度较慢、自卫能力偏弱的Ju-17T和Ar-33恐怕难逃一场屠杀。
  危局当前,同盟国的战斗机飞行员们毅然迎战对手。他们驾驶的He-25和Me-50T成功经受了实战的考验,操控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都非常出色,配合飞行员的技术发挥以及合理的战术部署,即便处于相对劣势,也能够跟美制“鹰隼”和英制“山鹰”周旋一二。恰在这个时候,从圣米格尔岛起飞的一队He-77抵达战场空域,它们的到来分散了美英战斗机的注意力,半数“鹰隼”转向新的目标,从而减轻了同盟国战机飞行员们的压力。
  作为双发构造的远程侦察/鱼雷轰炸机机,He-77相对舰载轰炸机的优势在于较强的自卫火力和较高的飞行升限。发现自己来的时机实在不妙,它们果断抛下机腹下的航空鱼雷,一边收拢编队,一边向上爬升,并在美军战斗机靠近时以机首、机尾的13毫米机枪和旋转炮塔内的7.92毫米双联装机枪进行防卫。面对“鹰隼”的凶猛攻击,He-77编队损失了一架轰炸机,并有三架不同程度受伤,它们最终爬升至云层之上,理智放弃了原先的攻击计划,调头返航圣米格尔岛,而这绝不意味着整个攻击行动宣告结束,一大波Ju-30战术轰炸机和Ju-28重型轰炸机正在福克G-51编队的保护下朝特塞尔岛袭去,从第2特混编队出发的舰载机群亦以低空飞行的方式前往弗洛里斯岛,此举将间接削弱美英陆基航空部队为这支特别舰队提供的保护伞,为第1特混编队绝杀目标创造理想条件。
第187章
半渡而击(中)
  若以兵员伤亡数字评判战役的惨烈程度,亚速尔之战还排不上二次大战的头名,同时期的科恩半岛战役才是真正的“绞肉机”,但要说一场战役对战争格局的影响作用,亚速尔之战应当是绝无仅有的。在这场持续了5个月又11天的海陆空立体战役中,两大阵营诸多名将轮番上阵,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盛名的战斗王牌。
  绰号“猎豹”的德国海军飞行员乔瑟夫·施彻拉姆少校便是一颗在硝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圣米格尔海战期间,他驾驶Ju-17T型舰载俯冲轰炸机出战6次,以67%的投弹命中率威震疆场,且被认为是击沉美国战列巡洋舰“星座”号的重要功臣;弗洛里斯海战,施彻拉姆出战3次,最显赫的战果便是击伤英国战列舰“君权”号,使得这艘战力强大的英国主力舰在英雄港的浮船坞中呆了4个月之久。凭借这些耀眼战绩,施彻拉姆先后获得一级铁十字和三等红鹰勋章嘉奖,并在27岁生日前夜晋升海军少校,成为同龄人当中的又一励志榜样。
  战争爆发时,施彻拉姆服役于大名鼎鼎的“齐柏林”号航空母舰,弗洛里斯之战结束后,受损的“齐柏林”号进入圣米格尔岛彭塔德尔加达港的浮船坞接受大修,所属舰载机部队暂时分拆补充到其他航母上,像施彻拉姆这样的王牌飞行员自然成为各舰争抢的对象,他和他所指挥的海军第87俯冲轰炸机中队最终客居同属齐柏林级的“施瓦本”号,顺理成章地随之参加对美英联军第4特别舰队的攻击行动。
  在第一波空袭中,“施瓦本”号出动了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各一个中队,等到出击部队从前方传来战报,编入第二波空袭的中队开始起飞,战意高昂的“猎豹”终于等来了往战绩簿上增添新荣的机会。这时候,天气由晴转阴,海面上刮起了阵阵强风,这给舰载机的起降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经验丰富的战场老鸟们毫无惧色,浅灰色涂装的战机一架接着一架飞离甲板。和往常一样,施彻拉姆驾驶着编号Z41的Ju-17T,与之搭档的是性格沉稳的飞行军士珀尔斯。战机的自封式油箱里加注了满额的600升燃料,去程载弹、返程空载的情况下,有效作战半径可达800公里。
  施彻拉姆执掌第87俯冲轰炸机中队已有9个月,对这个中队的每一名飞行员都非常了解,并让他们充分领会自己的战术思维。按照德国海军的常规编制,舰载俯冲轰炸机中队配备15-16架Ju-17T,这一数字在战时可能因为战斗损失或作战需要而出现较大的浮动。从“齐柏林”号转至“施瓦本”号时,第87俯冲轰炸机中队尚余战机11架,后根据飞行员的实有人数补充了3架。执行作战任务时,若准备时间充裕且战术安排相符,整个俯冲轰炸机中队有可能全员出战,但此次作战讲究的是快速灵活,施彻拉姆奉命挑选10架俯冲轰炸机加入第二波空袭编队,其余战机编入后备部队待命。
  通过早前的侦察情报和第一波出击机群传回的战报,参战飞行员们对攻击目标有着非常清楚的了解,年轻的施彻拉姆少校也老练地向僚属成员们做了战前的具体1部署,只是由于敌方陆基战斗机的出现,作战前景并不那么乐观。置身于多机型组成的飞行编队当中,许多轰炸机飞行员不住地向己方护航战斗机投去目光,因为自己的生死跟它们的战场表现休戚相关。
  情况没有新的变化,施彻拉姆在飞行过程中没有使用无线电通讯——当前的通讯方式有无线电通话和无线电码两种,每架Ju-17T搭载的电台兼备这两种通讯功能。直接通话的优势在于效率,但极易被敌人监听,无线电码的特点与之截然相反,是传递机密内容的首选。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盟国第1特混编队所派出的第二波机群离战场越来越近,在此期间,各方情报和战报通过无线电码穿梭往来,通讯耳机里不断传出滴滴答答的声响,但即便是担任中队指挥官职务的施彻拉姆,所掌握的仅仅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几组密码编码,除了母舰的战术指令之外,他们无法解译任何电码讯息,也就不能及时了解友军空袭特塞尔和弗洛里斯的进展情况。
  一阵聒噪的杂音之后,耳机里传出清晰的声音:“第二临时飞行编队全体注意!前方800米高度发现敌方战斗机,敌舰队应该就在前面了,各轰炸机中队进入云层隐蔽行踪,我是阿尔弗雷德·宾格尔,祝大家好运!”
  在这片海域,云层高度已不足千米,它们确实可以用来规避敌方战斗机的攻击,但对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来说却是弊大于利,Ju-17T的精确轰炸源于鱼鹰捕猎般的大角度俯冲飞行,失去了这一克敌法宝,它们便与传统的轻型轰炸机基本无异。
  施彻拉姆显然预见到了这种状况并且想好了对策,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通讯器:“第87中队,执行三号方案。”
  此前为了保持飞行编队的完整性和方向性,所有战机都在云层下方飞行。经过中队长们的临战调度,只有部分战斗机继续留在中低空,余下的战机悉数进入云层。
  云层较薄的层积云,顶部高度通常不超过2500米,而笼罩在交战海域上空的则是厚厚的雨层云,其顶部往往在6000米以上。施彻拉姆和他的中队很快克服了视线糟糕和气流颠簸的影响爬升至4000米高度,这里抬头不见阳光、低头不见海面,别说是展开攻击,连目标的方位都判断不了。
  施彻拉姆并不着急,他通过无线电叮嘱僚属飞行员们保持航向和飞行高度,其余一概不说,而随着双方战斗机在低空展开交锋,通讯频道便充斥着各种声音。又过了大约十分钟,他看到下方云层开始出现异样的电闪雷鸣,知道敌方战舰在进行防空射击——这意味着自己的攻击目标有极大的可能就在下方海面。
  “第87中队,三号方案第二阶段开始,探路者出发。”
  耳机里旋即传来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探路者收到,即刻启程!”
  厚厚的云层当中,一架编号Z-42的俯冲轰炸机调整尾翼,机头下压,转眼便脱离了它所在的小编队。在下穿云层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快,等到即将穿出云层时,速度计上的读数已经提高了460公里每小时,这是它在平飞状态下望尘莫及的速度。
  飞行高度降低到千米左右的时候,飞行员的视野已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在那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舰艇航行留下的白色尾迹几乎跟翻滚的海浪融为一体,但从受伤舰艇上冒出的滚滚黑烟和防空炮火的闪烁焰光都清楚无比的指明了出它们的方位。穿出云层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一边调整飞行方向和俯冲角度,一边通过无线电报告:“探路者发现目标!探路者发现目标!目标处于环形防御队形中央,前舰受损严重,后舰适合攻击!重复,目标处于环形防御队形中央……”
  没等这名德军飞行员说完,一阵颇为猛烈的爆炸声如海啸般袭来。此前美英舰艇已通过雷达探测到同盟国机群的逼近,正苦于炮手观测不到敌机的准确位置,终于发现一架敌机钻出云层现身眼前,大大小小的高射炮都往它这里招呼,要是将这些高炮弹换上近炸引信,没准它已经被撕成碎片了。
  探路者冒死探路,在高空蓄势待发的施彻拉姆却没有接收到报告——这时候美英舰艇的无线电干扰已经奏效,同盟国战机虽有备用通讯频道,却不能保证在切换通讯频率的过程中遗漏某些重要信息,而且敌舰队只消几分钟时间就能以同样的方式阻塞备用频率,使得干扰范围内的同盟国战机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
  尽管没能在第一时间从探路者那里得到回音,凭着经验和直觉判断,施彻拉姆少校认为目标就在云层下方,切换备用通讯频率与僚属战机取得联系之后,他时令其余战机以螺旋下降的方式在此逗留,五分钟内若无新的指令,全体抛掉炸弹调头返航。
  施彻拉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担心云层下方有大批的美英战斗机在等待猎物上门,以Ju-17T的机动能力,一旦被“山鹰”这样的对手盯上而又没有己方战机解围,成功逃脱的几率是相当渺茫的,而在结束通话之后,他放下襟翼,摆正升降舵和方向舵,节流阀控制杆后拉到底,关闭冷却空气进气口,将战机调整到适合高速俯冲的状态,前推操纵杆,成为第二个脱离编队的探路者。
  在加速俯冲状态下,这架编号Z-42的Ju-17T很快从4000米降低到了千米高度,偏巧就在这时,前一个探路者将电台转至备用频率并且报告了探察情况。趁着通讯还能奏效,施彻拉姆少校在简略观察海面情况之后果断向僚属战机下令:“三号方案第三阶段开始,全员攻击居后的敌方主力舰舰,一击即走,重复,一击即走!”
第188章
半渡而击(下)
  一如旧时空叱咤风云的“斯图卡”,Ju-17及其舰载型号Ju-17T有着鲜明的优缺点,俯冲状态下,它们快若闪电,令对手猝不及防,而在平飞状态下,它们慢如大雁,是敌方战斗机飞行员喜爱的小点心,连普通高炮都能对其产生较大的威胁。施彻拉姆少校驾驶Ju-17T钻出云层之后,为了观察战场形势、指挥僚属战机,他在800米高度中止俯冲,改为45度角的大半径螺旋下降。等到他完成作战调度,飞机的飞行高度降至570米,飞行时速减为440公里,这样的飞行数据已不适合进行75度角的绝杀式断崖俯冲,摆在这位德国海军王牌面前的选择有两个:要么拉起飞机来一个漂亮的高台跳水,要么直接发动攻击,以低于60度的俯冲角进行投弹。
  不管施彻拉姆少校作何选择,来自美英舰艇的防空炮火已将他包裹其中,爆炸产生的气浪使得这架俯冲轰炸机俨然成了大浪中的一叶扁舟,看起来随时有被狂浪吞没的危险。施彻拉姆毫不迟疑地前推操纵杆,同时通过脚步踏板控制方向舵,利用Ju-17T极佳的低速稳定性进行小半径的螺旋下降,强劲的离心力将他紧紧按在座位右侧,高度计的读数加速减少,速度计的读数则缓慢降至400公里。在海平面大约200米的高度,施彻拉姆用一连串精准到位的控制动作改出螺旋,经过一小段平飞,他开始斜向上拉升——匀速移动中的Ju-17T无疑是战舰防空火炮的绝佳标靶,所以仅仅十数秒后,这架编号Z-42突然改变飞行姿态,从现有高度降至贴海飞行,如此一来,试图将其绞杀的敌方舰炮基本处于平射角度。就在这时候,德国海军第87俯冲轰炸机中队的其余战机从厚厚的云层中钻了出来,等待它们的既不是凶恶的美英战斗机,也不是暴戾的防空炮火,而是从容辨认敌舰、顺势调整矛头的作战良机。
  在俯瞰战场的视角当中,英国人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是非常容易辨认的目标,它那修长的舰型宛如一柄轮廓较为饱满的长匕首,三座三联装主炮塔的配置是有别于美、德、意、奥等国现役主力舰的醒目特征。
  受到云层的影响,这队Ju-17T的俯冲轨迹并不像往常那样齐整,结果有两架是从目标战舰的正前方俯冲下来,有两架是从它的右舷前方发起攻击,还有四架是从它的右舷后方切入,战舰上的炮手们匆匆调转炮口,依照各自的判断对付一个方向的敌机,在没有得到统一调配的情况下,对右舷前方的空中防御出奇的薄弱,从那个方向发动空袭的两架Ju-17T在千米高度做出调整后,完全是以直线俯冲降低至400米高度投弹,然而很可惜,两枚重型穿甲弹都是擦着舰舷落海,四枚轻型高爆弹也只有一枚直接命中,挨炸的“安森”号当即升起滚滚狼烟,但一颗5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能对一艘满载排水量接近五万吨的主力舰造成多大的伤害?
  在其余两个方向,六架俯冲轰炸机无一被击落,可受到猛烈防空炮火以及中途调整方向的不利影响,它们的投弹命中率差强人意,未能有效扩大战果。
  眼看第87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就要苍白收场,施彻拉姆少校再度施展高超的飞行技艺,趁着敌人注意力转移的短暂间隙,他驾机爬升至800米高度,然后进入60度角俯冲——对于俯冲轰炸机而言,俯冲轰炸的角度越小,瞄准所需的提前量越大,保持轰炸精度的难度也越大,而这对于训练命中率高达65%、作战飞行屡有斩获的王牌飞行员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少校从逆风方向切入,利用“佐治亚”号和“安森”号上升起的黑烟作为掩护,穿透敌方防空火力的阻截,以纯手动方式在200米高度进行投弹,机腹下方挂载的航空穿甲弹不偏不倚地击中了英国战巡后甲板!
  战机拉起之后,飞行军士珀尔斯大声说道:“炸弹命中目标了,长官,看样子我们给了它重重一击!爆炸位置在舰尾和后主炮之间,基本处于轮机舱上方。”
  在脱离危险区域之前,施彻拉姆少校专注驾驶,并没有分心其他。直到战机顺利钻入云层,他才试着通过无线电联络僚属战机,但备用通讯频率也受到了干扰,这意味着他们只能按照事先约定的路线各自返航。若途中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就得各自发挥、自行应对了。
  确信自己和整个中队处于暂时的通讯失联状态,少校放弃了尝试,他对自己的搭档说:“可惜我们的俯冲高度太低了,投弹时的速度才420公里每小时,没能给炸弹注入足够的冲击力,它可能只击穿了敌舰的上层甲板,未必能够炸穿保护动力系统的装甲盒。”
  “那真是太可惜了。”珀尔斯应道,“这是一次多么好的机会啊!”
  少校显然没有沉浸在惋惜当中,他接着向自己的搭档询问:“刚才你有没有看到我们这边的战斗机或者鱼雷轰炸机?”
  珀尔斯思忆片刻:“应该没有。”
  “这么说来,可能只有我们中队找到并攻击了敌舰队?”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珀尔斯答道,“但也许其他人只是还在搜寻敌踪,毕竟天气状况很不理想。”
  施彻拉姆少校兀自摇头,敌舰队的防空炮火如此猛烈,只要是在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循着炮火声势就能轻松找到目标,除非是在途中遭到了敌方的战机的阻截。
  与此同时,坐镇圣米格尔岛指挥作战的夏树也在考虑相同的问题。美英海军第4特别舰队现在的位置恰好处于特塞尔岛与弗洛里斯岛之间,从两地机场起飞的陆基战斗机只消半个小时飞抵舰队上空。相较于舰载飞机,陆基战机基本不受起降距离的限制,可以装备更强劲的发动机和更强大的空战武器,这就意味着同级别的舰载战斗机对阵陆基战斗机时很难占到便宜。从圣米格尔岛派出陆基轰炸机空袭特塞尔,从第二特混舰队出动舰载机轰炸弗洛里斯,这招双拳出击固然能够牵制敌方陆基航空兵,减轻第一特混舰队的攻击阻力,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料定,尤其是针对弗洛里斯岛的空袭,两艘同盟者级航母共搭载120架战机,若奇袭大获成功,便可使驻扎该岛的美英战机短时间内无瑕顾及第4特别舰队,如果敌人有所防备甚至识破对手的奇袭计策,这一拳不但绵软,还将受到敌人的反制。
  不久,轰炸特塞尔岛的这一路传来捷报,由626架战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梯队成功突破敌方防空圈,对特塞尔岛东部、南部、中部的三座大型空军基地和十余处野战机场进行了猛烈轰炸,初步统计战果是在空中击落击伤敌机43架,在地面毁伤敌机200余架,破坏了大量的航空设施,沉重打击了驻特塞尔岛的美英陆基航空部队——结合此前半个月的多次轰炸行动,估计美英军队在特塞尔岛的航空战力已从顶峰水平下降了至少三分之一。
  另一个好消息是由579架战机组成的第二攻击梯队正在圣米格尔岛上空编队,这个庞大飞行集群囊括9个福克G-51战斗机中队、4个Me-50截击机中队、17个Ju-30战术轰炸机中队以及6个Ju-28重型轰炸机中队,能够像巨大的碾盘一样无情摧残特塞尔岛的美英防空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夏树终于等来了两支特混舰队的战报,前方战况如同一出跌宕曲折的精彩好戏,第二特混舰队派出的第一波舰载机群虽在抵近弗洛里斯岛后才被发现,但当时正好有三十多架美英战斗机在机场上空盘桓集结,空袭对岛上的两座主要机场造成了一些破坏,但战术意义非常有限,第二波舰载机群更是在距离弗洛里斯岛还有二十分钟航程的地方遭遇美英机群的阻击,结果落于完败。受此影响,第一特混舰队的两波攻击先扬后抑,在开局不错的情况下未能趁势奠定胜局,第二波空袭机群的战损率接近40%,所取得的战果仅仅是击伤英国战巡,由于舰队指挥官巴斯蒂安中将认为此时已不宜再派出第三波舰载机群,这成了一场规模颇大、损失颇大但却没有击沉哪怕一艘美英舰艇的作战行动。
  尽管没能重现一周之前的“神迹”,夏树仍对既得的战果感到满意。敌方特别舰队的两艘主力舰双双受创,即便抵达弗洛里斯岛,也无法参与针对同盟国袭击舰编队的作战行动了,这势必导致美英海军进一步从主力舰队抽调兵力,从而陷入一步被动、步步被动的尴尬处境。于是,他电令第1、第2特混舰队脱离战斗回撤至指定位置,然后将幕僚团队留在彭塔德尔加达,轻装简从地登上了爱尔兰轻巡洋舰“奥仙”号,前往圣米格尔岛南部锚泊地与等候在那里的“马肯森”号编队会合,这支由一艘战列巡洋舰、三艘重巡洋舰、五艘轻巡洋舰、十四艘驱逐舰组成的快速编队旋即启程向西,以24节航速御浪而行,慨然奔赴预定作战海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