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387

  贝蒂定睛看了看这张青春洋溢的脸庞,尽管觉得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这名炮手很识趣地自报家门:“塞西尔·怀特,曾在‘狮’号和‘爱尔兰’号担任炮手,长官!”
  贝蒂旋即与之握手,而后自嘲道:“真抱歉,两次都没能带领你品尝胜利的滋味。”
  “这次一定可以。”炮手咧开嘴,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贝蒂微微一笑,笑得很浅,却给人非常灿烂的感觉。
  “是的,这一次我们一定可以!”
  到这时为止,杰克逊爵士的旗舰“铁公爵”号是整个英国舰队唯一一艘遭到攻击并且受损的主力舰,尽管伤势并不致命,在舰员们的努力下,它完全可以参加后续战斗,但德国飞机投下的那颗炸弹还是在舰上官兵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大半支舰队的密集炮火居然挡不住几架德国飞机,拥有超一流防护的战舰竟被两百多磅的炸弹击穿了三层甲板。若是接下来的战斗仍以这样的模式进行,英国舰队岂有胜算?
  高级军官们当然知道这颗炸弹给军心士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在“铁公爵”号伤势受到控制之后,立即以灯光信号向其他舰艇发出“火灾已灭,本舰无恙”的通报,舰长莱维森少将也通过舰内广播向全体舰员宣布了危机已经解除的消息,但纸肯定包不住火,那些参与损管抢修的舰员们都看到了爆炸现场那触目惊心的景象,四十多人的伤亡可谓损失不小,而且如此猛烈的爆炸很可能会对舰上的动力系统、武器设备甚至舰体结构造成他们尚未发现的破坏,思维警觉的人莫不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时间稍纵即逝,身处舰桥的杰克逊爵士频繁看表,他初次领命出征,俨然没有贝蒂那样的从容心态。随着舰队所属舰艇全部穿过海峡驶抵战位,他的战斗部署已趋完整,只差在附近活动的潜艇填补最后的阵位。
  “穆尔那边还没有新的发现?第11驱逐舰队的战斗警戒命令是否执行到位?”
  通讯官还没答杰克逊的话,参谋长马登便从旁建议说:“长官,这个时候我们最好还是少拍发电报,免得引起德国人的警惕。”
  这个建议很有道理,杰克逊只得接受,但没过一会儿,他又不安地问老将爱德华:“要是德国舰队看到我们这样严阵以待,会不会主动撤退?”
  爱德华想了想:“任谁在赌桌上连赢三把,再下注时也会胆大许多。吃过蜂蜜的熊,宁可被蜜蜂叮咬也要掏蜂窝。很简单的道理,只要他们会来,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主动撤退的。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第87章
命运之谑
  夜已深,风不止,冰冷的海水翻滚着、涌动着,漆黑的海面能见度非常低,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舷号为E-15的英国潜艇孤独而顽强地航行在法罗群岛西北海域。自从10月底驶离位于苏格兰西部的克莱德海军基地以来,这艘800吨级的新潜艇已航行了2000多海里,它先是驶入北大西洋,四处寻觅德国袭击舰的踪迹,然后折返回到爱尔兰北部海域,小心翼翼地盯着海面,再之后又收到了要求它立即赶来法罗群岛的紧急指令。就这样,它留在海图上的航迹就像只无头苍蝇,而漫长的航程让丹尼·金斯顿上尉手下的艇员吃了不少苦头。纵是如此,全艇25名海军官兵也没有一人叫苦喊屈,有的人就算身体抱恙,也还是咬牙坚持在岗位上。
  国家危难,匹夫有责。正因为英国海军已经到了不能再输的地步,官兵们终于摈弃了以往的侥幸心态,他们渐渐意识到,海战的胜负并不只掌握在旗舰司令塔里的人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艘舰艇都有可能对战争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处于浮航状态的E-15在风浪中颠簸着、摇摆着,它虽是目前英国海军最新最大的攻击潜艇,却不能摆脱潜艇的固有限制。艇员们根本无法在没有支撑物的情况下站稳,而即便身强力壮的海员也会因此感到不适。
  眩晕的恶感袭来,身处潜艇指挥塔顶部的金斯顿上尉双手扶着栏杆,弯下腰大口大口喘气。稍事休息之后,沉重的脑袋才觉得清醒一些。就在这时,跟他一起值守的士官拍了拍他的肩膀,以手指向左舷前方。金斯顿上尉定睛一看,最多两百码外,海面上赫然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船影。
  “不知道是我们的舰艇还是德国人的。”士官压低声音说。
  海风在耳边呼呼作响,加上海浪拍击艇身的声音,金斯顿上尉直到这时也没有听到舰船航行应有的声响。他拿起望远镜瞧了瞧,却还比不上肉眼直接观察的效果。
  “准备用灯光信号确认对方身份,全体进入战斗位置,舰炮随时开火!”金斯顿果断下令。
  就性能而言,E-15所属的E-9级潜艇堪称这个时代最好的攻击潜艇,它们采用维克斯型柴油发动机,采用双轴推进,水面最高航速15节,水下最高航速9节,装备76毫米口径的甲板炮一门,艇艏鱼雷发射管2具,舷侧鱼雷发射管2具,艉部鱼雷发射管1具,配载450毫米鱼雷10枚,具有全方位的鱼雷攻击能力。
  根据1911-1913年度计划,E-9级建造了10艘,而在战争爆发后,英国海军又根据1914年度计划追加建造了38艘。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造任务,除了维克斯造船公司和查泰姆造船公司这两大军用潜艇建造商,英国政府还动员了许多民用造船厂参与建造。按照当时的乐观估计,这批潜艇将在1916年初全部建成服役,然而到了1914年11月,战时开工建造的E-9级潜艇尚无一艘完工,在役的E-9至E-16均为战前开工所建。
  艇员们就位之后,通讯兵遂以信号灯向左舷的船影发出特殊编码的灯光讯号,这也是各国海军在战场上识别敌我的惯用方式。当灯光闪动的时候,艇上的每一个人都在紧张而焦急地等待着,毕竟双方的距离如此接近,对方若真是一艘德国战舰,横冲过来一下就能够把E-15给撞沉了。
  讯号发出之后,海面重归黑暗,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那个朦胧的船影却没有做出应答。从本方舰队下午的无线电通讯中,金斯顿上尉和他的艇员们已经得知了德国舰载机攻击本方舰队的消息,那意味着德国舰队肯定就在法罗群岛附近。
  等待的时间已经超过了金斯顿上尉的心理底线,他很清楚,全体艇员的安危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他绝不能拿大家的生命冒险。于是心一横,向在甲板上严阵以待的炮手们下令开火。
  单单一门76毫米炮的焰光远不足以照亮海面,炮弹激起的水柱跟那黑色的船影一样朦胧,根本无法确定弹着点偏离目标多远。退膛的炮弹壳落在潜艇甲板上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当炮手们装填炮弹的时候,金斯顿上尉通过传声筒向鱼雷室发出了朝左舷发射鱼雷的指令。
  一枚定深为4米的鱼雷随即从潜艇左舷发射出去,说时迟那时快,左舷方向的海面上突然闪过一道亮光,这是舰用探照灯射出的光柱,尽管没有直接的杀伤力,却比一般的炮火更加危险。潜艇甲板上的炮手们连忙将炮口指向光源,飞快地发射的第二发炮弹。转眼之间,黑暗中又出现了几道光柱,它们就像是一群饥肠辘辘的家伙拿着筷子在火锅里面搜寻美味的肉丸子,以极快的速度来回游移,光柱很快落在了E-15身上,并顺势发现了鱼雷留在海面上的白色痕迹……
  “鱼雷!右舷发现鱼雷!”
  深沉的夜幕下,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在桅杆上悬挂着圣乔治十字旗的驱逐舰上响起,甲板炮位上的水兵们纷纷操纵各自的武器转动起来,试图在最短时间内以枪炮火力截击那些鱼雷,然而他们很快发觉为时已晚——鱼雷在被发现时距离就已经很近了。目睹这一切的水兵们无不惶恐到了极点,他们虽然深知战争和死亡总是牵扯在一起,国家和人民都希望他们能够誓死捍卫国家,但在面临死神威胁地这一刻,人类内心深处的脆弱还是在顷刻间迸发出来。
  “左满舵!左满舵!”
  舰桥上,指挥官拼命撕扯着嗓子,舵盘在大副手中飞速的转动着,战舰的急速转向也令甲板开始微微倾斜,就在这时。舰上的炮声疏散的响起,飞射出去地炮弹很快在附近海面上激起或大或小的水柱,可是仓促之下轻重火炮的弹着点距离水中的鱼雷还有好一段距离,炮弹掀起的浪花也无助于改变它们的航迹。即便如此,水兵们最担心的事情却并未发生,舰长的转向命令非常及时,这艘驱逐舰的反应速度也足够灵敏,那条骇人的鱼雷锵锵从舰首前方穿过。看着由气泡形成的白色航迹如此之近,舰桥上那些神经脆弱的人几乎惊得瘫倒过去。
  在军官们的叫喊声中,操控探照灯的水兵迅即将光柱锁定在攻击者身上,那是一艘形如黑鲨的潜艇。其实就外观轮廓而言,德国潜艇如同一把又长又窄的单刃军刀,英国和法国潜艇更接近于雪茄造型,浮在海面的英国潜艇跟德国U艇不难区分:德国人要么在前后甲板各装一门甲板炮,要么只在前甲板装一门,而英国的E-9级将唯一的甲板炮装在艇指挥塔后方;德国U艇的艇指挥塔像是椭圆形的沙丁鱼罐头,英国潜艇的艇指挥塔习惯于采用阶梯式的构造,即下半部分宽,上半部分窄。
  这些外型上的显著区别,在战后的学者专家乃至军事爱好者口中可以如数家珍,但在战争进行时,交战双方的普通官兵对敌人的装备不可能有这么确切的了解,而且战场上的光线、视角也都可能造成视觉上的偏差。在遭到E-15鱼雷攻击的这艘英国驱逐舰上,当时没有一个人对那艘潜艇的身份明确提出质疑。事实上,这场悲剧从嘹望员低头擦鼻涕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没能看清对方发出的灯光信号,所以想等对方发第二遍,而舰桥里的值守军官正和他的同僚吸烟解乏,舷侧炮位上的一些炮手看到了信号灯,却无法解读内容。阴差阳错的巧合,短短两三分钟的迟疑,几个看似不起眼的偶然因素酿成了这场有着深远影响的灾祸……
  很快,隶属于英国第11驱逐舰队的驱逐舰“莱山德”号向旗舰发去无线电报:在斯特莱默岛西北方70海里处遭遇德国潜艇,正与之交火。
  金斯特上尉指挥的E-15也向海军部及本土舰队旗舰发报,但由于方位测算的偏差,它报告的战斗地点与“莱山德”号标注的方位相差了近二十海里,使得本土舰队的指挥官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莱山德”号和E-15在法罗群岛西北方分别遭遇了德国舰队的前哨舰艇,按照常理推算,德国主力舰队应在法罗群岛西北方约100海里的位置。
  到这时为止,杰克逊爵士和他的主力舰队已在原地苦等了十几个小时,德国舰队的无线电静默以及持续的风浪让他们迟迟无法找到德国舰队的踪迹,紧张忐忑的情绪渐渐被深重的焦虑所取代。杰克逊开始担心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的天气,只要风浪减弱,德国人的舰载机就会一波接着一波袭来,无数致命的航空炸弹从天而降,把英国的主力战舰一艘接着一艘击伤、击沉,等到英国本土舰队元气大伤、士气崩溃的时候,德国舰队再浩浩荡荡地开来,用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彻底捻灭英国海军的希望……
  要么出击,要么撤退,杰克逊爵士赫然站在了自己给自己画的十字路口。
  法罗群岛西北方的海面上,意识到对方只是一艘火力并不凶悍的轻型战舰,金斯顿上尉决定以水面交战的方式将其击沉。他一边指挥艇员们以甲板炮轰击目标,一边令潜艇左转,片刻之后,两条从艇艏鱼雷发射管射出的鱼雷以接近40节的航速飞驰而去,而在这个时候,“莱山德”号的指挥官马尔文·约翰森少校指挥自己的战舰朝对手猛冲过去,准备用锋利的舰艏直接劈开那条黑鱼的肚皮。
第88章
决斗的时刻
  天明时分,海面上风浪不减,而从后半夜开始下的滂沱大雨也未有停止的趋势,这让率领英国本土舰队扑了个空的杰克逊爵士心底稍感安慰。
  前夜,由于在敌我识别时出现了一个致命的低级失误,一艘英国潜艇和一艘英国驱逐舰在法罗群岛西北方海域上演了一出自相残杀的悲剧。驱逐舰“莱山德”号被E-15发射的鱼雷击沉,约翰森少校以下百多名官兵不幸丧生,E-15也被“莱山德”号的机关炮火力击伤,暂时失去了下潜能力。当英国本土舰队带着强击德国主力舰队的坚定决心浩浩荡荡杀到这片海域时,看到的只是满目狼藉的海面以及惴惴不安的E-15号,潜艇甲板上排满了从水中打捞起来的友舰阵亡舰员……
  得知事件真相的刹那,杰克逊爵士只能仰天长叹。这时的他就像是个自以为抓住了翻盘机会,毫不迟疑地压下了赌注,可拈起最后一张牌却发现情况不妙的赌徒,于是心惊肉跳,懊恼不已,但事已至此,他没有反悔的机会,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想方设法摆脱危机,再考虑是否有真正的翻盘机会。
  然而,风浪和大雨并没有如英国人期待的那样捆缚住德国海军航空兵的翼翅。天亮后不久,十数架灰色涂装的舰载机出现在北方天际。它们当中既有外观轻巧的单翼机,也有线条粗壮的双翼机,有的挂载了圆滚滚的航空炸弹,有的装备着雪茄状的航空鱼雷。
  胡伯特-D型战斗侦察机已是沙场老将,胡伯特-E3型舰载轰炸机前日一亮相就给英国舰队来了个下马威,而胡伯特-E5型双座双翼鱼雷机则是首次参加实战。在英舰官兵的注视下,这些灰色的贼鸥穿过声势浩大、貌似密集的阻截火力,它们轻而易举第逼近英国舰队,从低空投下一条条浑圆漆黑的鱼雷。体态修长的G-4型18英寸航空鱼雷落下时弹头保持一定的向下角度,犹如一个个动作优雅的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只溅起少许的水花,而在入水之后,它们身体中潜藏的能量便被激发出来,迅速以40节的航速向着海面上的目标疾驰而去。
  这种全重约700公斤、装药145公斤的航空鱼雷,在威力上较德国潜艇用的常规G-2型鱼雷小了将近四分之一,但正常情况下,其威力足以秒杀一艘普通驱逐舰,撕破巡洋舰的水线装甲,甚至有机会重创战列舰!
  几架胡伯特-E5来去如风,投下鱼雷后便扬长而去,同行的胡伯特-D型战斗侦察机和胡伯特-E3型舰载轰炸机从中高空俯冲下来,用机枪和炸弹扰乱英舰官兵的注意力。尽管英国人意识到在海面下疾驰的鱼雷才是他们最大的威胁,但要用枪炮阻击鱼雷,难度非同一般,何况德国飞行员艺高人胆大,有几架胡伯特-D型居然飞到比桅杆稍高的高度,以后座机枪扫射英国战舰上的舰员。
  片刻过后,只听得海面上传来轰然一声巨响,一艘英国装甲巡洋舰舷侧爆起一团巨大的水柱,白色水花的最高处远远超过桅杆顶点。
  紧接着,第二个爆炸声再度响彻云霄,被鱼雷击中的依然是刚刚那艘装甲巡洋舰。尽管拥有上万吨的排水量,区区4到6英寸厚度的装甲根本抵挡不住鱼雷的冲击。在第二次爆炸发生之后,虽然舰体内部没有立即引起连环爆炸,却已经接近乎支离破碎了。至于舰上数百名舰员,有的在鱼雷爆炸时就已经送命,有的稍稍侥幸一点,但在战舰迅速倾斜之时,等待他们的也将是残酷的考验……
  三个小时之内,这样的爆炸声在海面上先后响起了七次,且只有一次是航行途中的鱼雷遭英舰炮火引爆。原本阵容齐整的英国舰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一艘普通无畏舰受损,一艘装甲巡洋舰沉没,一艘驱逐舰殉爆,还有两艘水上飞机母舰被踢出了战斗序列。最令英国人胆战心惊的还不止于此,有一枚鱼雷几乎是擦着旗舰“铁公爵”号舷侧而过的,若不是以厘米计算的偏差,杰克逊爵士恐怕要在大战到来之前更换他的旗舰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渐渐的,德国舰载机群的出击间隔从最一开始的50分钟缩减到了30分钟,这意味着德国舰队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英国舰队不惜代价地派出了全部的水上飞机,前一天无所收获的英国飞行员终于在海面上发现了德国舰队的踪迹,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是,摆开战斗阵型的德国舰队正气势汹汹地直奔杰克逊指挥的英国本土舰队而来!
  “北方海面望见敌舰队……两万八千码!”
  当旗舰的射击指挥官报出测距数字时,识渊博、才智过人的舰队指挥官杰克逊爵士以一种默然的眼神眺望远海,乌云笼罩的大海上已能望见那醒目的烟柱。
  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对种种事物总有不同见解的幕僚军官们识趣地闭上了他们的嘴巴。他们一个个站在可以眺望到前方海面的位置,或是表现出绅士般的沉稳,或是面带焦虑,抑或是踌躇满志的。
  “二万六千码!”
  这意味着敌方舰队已经进入了英国超无畏舰13点5英寸主炮的极限射程。
  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时间继续流逝着,双方的距离逐渐拉近到了二万五千码,越来越接近日德兰海战中双方战巡编队的交火距离了。
  此时天气依然不佳,但只要借助高倍望远镜,英国海军军官们仍能窥见德国舰队的庞大阵容,何况那些冒死前去侦察的水上飞机已经带回了有关德国舰队的第一手情报:主力无畏舰10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大型鱼雷艇)19艘。
  英国飞行员却没有观察到德国战巡的踪迹,也没能报告敌方航空母舰的方位——仅仅一轮侦察,英国舰队派出的9架水上飞机只有3架顺利返航,其余要么因为恶劣天气迷航,要么是被德国舰载机击落。
  “德国舰队改变航向,它们向右转舵了,距离两万三千码!”
  战斗一触即发,旗舰射击指挥官的声音也越来越激动。就在这时,杰克逊下令各舰集中炮火,先打敌方首舰。
  负责传令的参谋官先是一怔,过了足足一秒方才对着传声筒喊道:“传令各舰……瞄准敌方首舰!”
  大约过了10秒,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人们明显感觉到脚下一震,弥漫的硝烟一时间阻隔了人们的视线,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现在,除了主炮塔里的炮手和那些负责组织主炮射击的军官们,其他人都在密切关注着远处的海面,期待着敌舰被击中的情景出现。日德兰海战留给人们的记忆,除了德国战舰出色的防御,还有德国水兵们精准的射术,相比之下,英军官兵们的炮术似乎就很难配得上皇家海军的声威了。
  压力有时候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时候却会变成强大的动力。英国舰员们承受着空前的心理重压,他们卯足了劲要和对方狠狠干上一仗,哪怕敌人看起来更加强大,他们也无所畏惧。
  德国舰队迟迟没有开火,英国舰队的炮手们更加迫切的往炮膛里装填炮弹,军官们忙着进行观测——尽管他们旧得不到来自空中的校射引导,但在这样的距离上,凭借光学仪器似乎就已经足够了。
  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铁公爵”号的第二轮齐射,与第一轮齐射仅仅相隔了45秒,达到了13点5英寸主炮的最高训练水准。
  在日德兰海战中,德国舰队虽然也是在多轮炮击之后才有第一发炮弹命中目标,但他们早早完成了对敌舰的跨射;在第二次弗兰德斯海战中,德国舰队的远程炮击给英国舰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后来又在夜战中用猛烈的炮火摧毁了搁浅的英国超无畏舰“阿贾克斯”号。
  就在光学测距仪测定双方距离为22000码,亦即20000米出头时,德国舰队终于开火了。
  最先发出怒吼的,是德国无畏舰编队的领舰“大选帝侯”号。
  这一次,德国人没有再将他们的旗舰排在第一位,甚至连第二位也不是。完成护送登陆舰队任务的“边境总督”号紧跟在“大选帝侯”号之后,紧接着才是舍尔的旗舰“国王”号。后面是实力与国王级相近的凯撒级无畏舰“凯撒”号和“路易波特摄政王”号,再往后是早期建造的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无畏舰——“威斯特伐利亚”、“拿骚”、“莱茵兰”、“赫尔戈兰”、“图林根”。
  十艘德国无畏舰威风凛凛,气势磅礴。
  德国战舰上的军官和炮手们并不是神,他们的第一轮齐射声势浩大,可也没有一发命中目标,但从炮弹落点来看,他们的全舰统一射击指挥系统技术含量显然高出一筹,而且和英国舰队的攻击选择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射击依然采用了敌方同顺序舰一比一对射。这样的战术,如果己方战舰的数量多于对方,没有对应敌舰的战舰集中攻击最后一艘敌舰,击沉或重伤敌舰后可以转移火力攻击新的对应敌舰。
  在平行队列交战中,每一艘舰受制于位置的影响,其主炮组的射界只能覆盖对方队列中相同或相近的位置,所以以捉对撕杀在近现代海战中最为常见。射击开始之后,双方的每一艘主力舰均以交替射击的方式不断调整弹着点,并在炮火指挥官的指挥下修正射击诸元,直到出现跨射或命中为止,才会转入主炮齐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