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262

  为了节省自带弹药,尽可能延长作战储备,德军还将一些从英军手中缴获的武器配置在了阵地上,布朗式轻机枪、英制维克斯·马克重机枪甚至是一些博伊斯13.9毫米反坦克步枪——对付马蒂尔达不行,但用来打击英军的普通装甲车是绰绰有余的,至于成群结队的步兵,那绝对是可怕的贯穿性大杀器!
  除了武器弹药和衣物毛毯,德军官兵们还从加的夫各处仓库里找到了大量的食品,来自加拿大的沙丁鱼罐头、来自澳大利亚的羊肉罐头还有来自其他一些殖民地的水果罐头,各种各样的罐头极大地丰富了德军官兵的伙食!
  在德军战壕中,相隔大约三、四百米就有一处连级指挥所,它们面积不大,仅能容纳四、五个人,上部用木头和泥土加盖了厚厚一层,还配置有观察孔和潜望镜。见两位将军前来视察,军官们赶忙戴起军帽、整齐着装。
  “昨晚还好吧?”作为加的夫作战行动总指挥官,林德曼关切地询问了一线阵地的情况。
  一名个子普通、面相老成的陆军中尉答道:“还是老样子,将军!英国人在前面配置了很多枪手,并时不时用小口径迫击炮或者山炮轰上一炮!昨晚……我们的一处前哨遭到偷袭,两名士兵阵亡!”
  林德曼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如果英国人支持保持这种程度的骚扰战,那倒没什么可担心的。可是,他们会眼睁睁看着这样一柄尖利的匕首插在自己背部而无动于衷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罗根走到战壕潜望镜那边,这东西要比潜艇上的潜望镜简单多了,但原理和效果是不差的。此时阵地前方静悄悄的,湿润的草地像是噙满了水的海绵,一踩上去就能够挤出大量的水分来;灌木丛生机勃勃,可一想到它的后面很可能藏着英军的狙击枪,那抹深绿就显得十分诡异。
  “河流……这几天涨水了吧!”罗根以非陆军专业人士的口吻问道。
  “至少涨高了半米,但英国人的枪手无数不在,我们没办法实际测量一下!”中尉转过身来答道。
  林德曼的观察时间要比罗根还长一点,这位陆军中将评价道:“地形对防守方有利,但英国人终究比我们更熟悉这里,所以还是要加强戒备!中尉,阵地前面还有多少地雷?”
  宽不到两米的河畔两侧,草地上均有不少边缘焦黑的坑,那是英军在之前的进攻中踩踏的地雷。由于从一开始就抱定要打防御战,德军利用登陆船队运来了十万颗地雷,这数量听起来相当惊人,但分配到50多公里的漫长防线上,算下来密度也就很有限了。
  “呃……将军,恐怕只剩下不到一百枚了!”中尉连长有些为难地答道。
  “嗯,派人去军需官那里领200枚,晚上布设下去!我有种奇怪的预感,英军这两天会有大行动!”林德曼毫不避讳地说。
  在罗根的意识里,直觉是一个很玄妙的概念,归究起来,它应该是个人经验、战场判断以及一些主观因素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最近两天,罗根自己的睡眠倒是比先前几天安稳了许多,雨天对于双方的行动都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总体来说,德军还是稍稍占了一些便宜:在英格兰南部,德军登陆部队正以每天6000至10000人的速度扩充兵力,只等天气重新放晴,他们就将重新发动攻势,自南向北将英格兰截成两段——康沃尔半岛西南部将与他们的首都防御圈完全隔开;在构筑起南北走向的防御阵地后,德军将集结2个装甲师和7个步兵师的兵力扫荡康沃尔半岛,并在英国本土建立起一系列的战地机场,进而将德国空军的控制范围向北推进,同时以加的夫为出发点向东推进,彻底孤立英军的大伦敦防御圈!
  按照修正后的“海狮”作战计划,德军这一阶段将奉行稳扎稳打的原则,虽然耗费的时间会稍稍长一些,但对于参战兵力有限的德军登陆部队而言,将风险降到最低是比较划算的——在即将到来的寒冬,德军将专心于不列颠之战,而其陆战主力所要做的就是巩固40年前期在西线取得的胜利成果,同时按照新的作战要求进行休整和整编。
  大半个上午,罗根跟着林德曼巡视了加的夫东面的各处主要阵地,防御情况基本上是令人满意的,但陆军中将还是细致地指出了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等到一行人准备返回指挥部吃午饭的时候,警报从一系列前哨阵地发出:英军大股部队逼近!
  德军防线立即进入临战状态,雾气略有消散,但视线仍不超过1000米。就在这时候,熟悉的嗡鸣声突然从阵地北面传来,仍在战壕中的罗根纳闷地仰起头,突然间,一架模样丑陋的双翼飞机破雾而出,机翼下的环形徽标格外显眼!
  “海象?该死!”
  看着那架飞行高度还不到100米的水上飞机,罗根暗道一声不好,这种飞机可是英国水面舰艇的标准舰载侦察机,它的出现,恐怕也意味着英国人的H舰队又抵近布里斯托尔湾了!
  尽管在最近几天,从布雷斯特启航的6艘德国潜艇抵达布里斯托尔湾,大幅加强了这里的海上防御。可是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潜艇也很难发现海面上的目标!
  “传令,各阵地加倍提防敌人重炮轰击!”罗根赶忙让参谋官向各部发出警告。
  几分钟之后,英国人的大口径炮弹果然如期而至,但可能是由于距离实在太远的关系,它们的落点这一次仍然没能找准德军战壕区,有一些远远跨过河流落在了英军那边,有一些只是砸在了港区边缘的居民区,但即便只有一小部分炮弹落在了德军阵地附近,惊天动地的爆炸所带来的强烈冲击,还是让每一个藏身于战壕和防炮击掩体中的德军官兵感到深深的震撼!
  罗根掐着表计算,英国舰队在20分钟内进行了24轮齐射,密集的爆点竟与前次几乎无异,可是潜艇部队的报告不是说在爱尔兰海东南部不重创了一艘英国战列舰么?难道说,英国人又从其他地方抽调了一艘战列舰?
  炮击来自于14、15或是16英寸舰炮,罗根可没有那个本事辨认出来,他的疑惑也无人解答。远距离的重炮轰击临近结束,英军地面部队又开始从阵地前方炮击了——火炮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舰炮,但炮弹造成的破坏可比海军重炮逊色多了,若是它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摧毁堑壕,那么拥有大量重炮的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也不至于在西线泥泞的田野中对峙三年多时间!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英军地面炮火竟持续了一个小时,以至于错过饭点的罗根,肚子开始咕咕作响。熬着熬着,炮声终于彻底停止了,耳膜还没有适应过来,便听到战壕中有人在用德语大声喊着:“英国佬上来啦!”
  离开防炮击掩体,罗根和林德曼走去最近的连级指挥所,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道,好些士兵们都戴着防毒面具,但自从登陆加的夫以来,阵地上还没有发现过英军使用毒气的迹象——战前倒是有情报显示,英军为抗击德国登陆储备了大量的芥子气,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投入实战。
  潜望镜中,由于炮击造成的硝烟,视线之模糊,甚至连百米开外的灌木丛也难以辨认了,耳边隐约传来稀里哗啦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有无数双皮靴在泥水中踩过,战壕中的德军官兵们开始拉动枪栓,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由自主地热血沸腾起来。
第54章
血·火·风笛
  “长官,您先回指挥部去吧!我继续留在这里观察一下,看看英国人搞什么花样!”罗根向林德曼建议道。
  面子很重要,但必须分清场合。林德曼没有犹豫,点头道:“那你自己多小心,雷克,你留在这里配合罗根将军指挥部队吧!”
  于是,除了长相酷似阿汤哥的冯·肯萨尔少校,跟来视察前线的陆军参谋们,一个个飞快地跟着BOSS离开了这危险的前线。
  罗根心里也没有多想,反正自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他没少冲在战斗第一线,如今官衔虽然升了好几级,但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并没有丢掉。
  在军官们的指挥下,战壕中的德军官兵们已经纷纷进入了射击位置。放眼望去,戴着短沿伞兵头盔的空降兵与戴着大耳沿钢盔的陆军士兵们混杂在一起,不分彼此。
  随着敌军步兵的身影出现在了那条小河流对岸,德军阵地上的轻重机枪率先开火。好几种不同的机枪齐齐发出嘶吼,就像是演奏团里林林总总的乐器配合,编制出了一曲饱满丰厚的协奏曲。
  暗红色的子弹和白色的曳光弹在阵地前方构成了密不透风的火力网,许多穿着黄色卡其布军服的身影还没渡过小河就已经被击倒,紧接着,德军阵地后方的步兵炮和迫击炮也纷纷开火,大大小小的炮弹呼啸着从阵地上方飞过,在那原本绿油油、水汪汪的草地上轰起大块的草皮、大团的泥浆还有血淋淋的肢体……
  即便是参加过多场残酷战斗的罗根,在面对这种单调而残酷的杀戮时,终于也忍不住将目光从潜望镜上挪开。深深的战壕中,士兵们必须站在事先挖出的台阶或者用空弹药箱垒砌的台子上,才能用手中的木器向阵地前方开火,还有一些士兵扛着弹药箱来来往往,从机枪战位旁边替换下空弹药箱,而每一挺机枪旁边都有一到两名士兵负责供弹,他们从弹药箱里取出成串的子弹——德军的MG34使用金属弹链,马克沁和维克斯·马克使用的是布质弹带,至于布朗式轻机枪,供弹手们就得快速往空弹匣里面装填弹药了!
  “英国人难道不觉得这样的进攻只是在白白耗费士兵的生命吗?”罗根自己都觉得有些纳闷了。
  冯·肯萨尔少校并没有因为持续的杀戮而显得于心不忍,他睿智地回答道:“这就是战争啊,长官!如果是我们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只要还有赢得胜利的希望,也会不断地发起冲锋!我想,1916年的时候双方之所以会在凡尔登损失几十万兵力,就是出于这个道理吧!”
  在欧战历史上,“凡尔登绞肉机”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罗根曾参观过那里的遗址,面积不大的一片要塞区,却令54万法军和43万德军将士洒下热血,近百万人,即便排成密集队列站在一起,也足以将整个凡尔登填满……
  罗根正想说些什么,指挥所里的电话响了,一直站在旁边的中尉连长接起电话:“是,长官,我是保罗,什么?预备队?好的,明白了!”
  挂下电话,他对自己的副手喊道:“快,安卡,带3排到南面阵地上去!”
  “怎么了?”罗根虽然是战役的副总指挥官,但此时只是视察至此,并没有嵌入到战地指挥系统中,何况,他授命统筹海空军部队,陆军仍然直接归由林德曼将军指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德国陆军在整个国防军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中尉有问必答地说:“将军,南面的3-11阵地在英军炮击中被轰垮了一段,营部命令我们把预备队增派过去!”
  “噢!”罗根朝南面看了一眼,只见一队全副武装的陆军士兵沿着战壕飞奔而去,却看不到那处阵地的实际情况。
  “没关系的,将军,我们在附近还有机动坦克,英国人别想这么轻易地突破防线!”冯·肯萨尔少校反过来安慰道。
  “呵!这我知道!”罗根转会到潜望镜那边,这时候,英军步兵已经越过了河流,但他们越是靠近德国阵地,遭到的阻击越是强烈。不过在河流的对岸,英军的机枪也上来了,机枪手们依托灌木、土丘或是弹坑与德军对射,来自对岸的子弹咻咻地叫着,德军战壕中,医护兵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呃,那些……是什么部队的?”罗根突然从视线中发现了一些并没有戴托姆头盔的军人,他们穿着土黄色军服,头上却包着偌大的粽子,远远的看不清肤色,但和一般的英国本土军或二线民兵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冯·肯萨尔少校过去瞧了瞧,“嘶……应该是殖民军,非洲或是印度殖民军!可……这里是英国本土!他们似乎从未出现在英国本土!”
  “印度阿三?”罗根不由得摸了摸下巴,在自己的那个时空里,阿三在电子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武器国产化方面搞出了不少糗事,还有高尖端的火箭,走路不稳就学着跑,除了宇宙第一强国,嘴皮子最硬的大概非他们莫属了!
  少校仔细观察了好一会人,“嗯,从肤色上看,应该是黄种人!可能是印度锡克族军队,据说他们能征善战,而且长期效忠大英帝国……将军,有殖民地就是比没有好,您看,本土危机的时候,他们还能从世界各地的联邦国家和殖民地抽调大批军队!”
  罗根没有接着这名年轻军官的话往下说,而是琢磨着英国人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把印度殖民军调来,按说意大利已经在非洲展开了攻势,英国在非洲的驻军本来就不多,面对声势浩大的意大利远征军,从东南亚抽调的殖民军应该就近派往东非和北非才对。这么说来,英国人难道是打算放弃非洲而全力保卫本土?
  “将军,将军!您看,南面那面旗帜,那是加拿大部队!”
  “哦?联邦国家的军队也都来齐了?”罗根凑到潜望镜前看了看,可惜得很,这位刚刚获得晋升的空军少将对于旗帜可没什么研究,对于加拿大,他所认识的就只是枫叶旗,战场上那面红底金徽的战旗,看起来倒有点像西班牙国旗。
  “这说明英国人仍然决意保卫本土,不是么?”酷似“阿汤哥”的冯·肯萨尔少校皱着他的眉头说。
  “那未必!”罗根突然灵光一闪,“如果不列颠既有英国本土军又有殖民军,当大撤退来临之时,他们会先撤退哪些?”
  冯·肯萨尔少校愣了愣,“当然是本土军!您是说……英国人打算撤退了?”
  罗根摇摇头,“那可能只是他们最后的打算,现在不列颠之战还未分出胜负,他们放手一搏也是合乎情理的!不过……我个人很好奇,大英帝国数百年来从世界各地搜刮的惊人财富,还有多少是没来得及转运走的!”
  “不计其数!”冯·肯萨尔少校说,“加的夫国家博物馆和加的夫大教堂就有不少,可惜我们没来得及抢运一些就被英国人自己的舰炮轰成废墟了!”
  对于那两座小型“宝库”,罗根也有小小的遗憾:若是北上的英国H舰队晚到一天,他应该能抽调一些士兵去把里面珍贵的文物搬运走一些吧!
  德军阵地上的机枪仍在孜孜不倦地嘶吼着,不论是英国本土军、联邦国家军队还是殖民军,在子弹面前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尽管英军的步兵炮打得很准也很狠,但投入进攻的部队仍没能从德军阵地上撕开突破口,经过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胶着战斗,在德军没有投入机动坦克力量的情况下,英军主动撤退了。
  视线回到阵地前方,草地已经不是之前那片绿油油、水汪汪的草地,它已经变成了一块坑坑洼洼的烂泥塘,好几百具穿着卡其布军服的尸体以各种各样的姿势留在了河流两岸,鲜血混杂着泥水呈现出一种令人恶心的酱紫色,军帽、水壶还有枪械满地都是,一些伤员还在无助地挣扎、抽搐和呻吟着。
  罗根带着冯·肯萨尔少校缓慢行走在德军战壕中,激烈的战斗同样给德军官兵们造成了一些伤亡,一部分掩体遭到了英军炮火的直击,破碎的钢盔、沾血的布条还有一些模糊的碎肉看着就触目惊心,耳边沉重的喘息与痛苦的哀嚎更是让人心情沉重。
  在一处有炮队镜的掩体中,罗根驻足向外观望,身穿白色“马褂”、臂缠红十字布套的英军救护兵们也出现在了战场上,他们用担架抬走了那些身负重伤的伤员们,肩扛人背地将一些轻伤员撤下去。德军阵地上,经历了苦战的官兵们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这个悲凉的场面。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射杀救护人员和伤兵是不被允许的;站在战略角度,多一个伤兵,敌人就必须多花人力和物资去照顾。
  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风笛声。
  听着这个声音,罗根突然想起了《勇敢的心》,电影中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便是那风一般悠扬且带着浓郁忧伤气息的苏格兰风笛。激战过后,它听起来更加飘渺和幽怨,就像是战死者的灵魂在哀伤地哭泣。
第55章
长剑出鞘
  斜风细雨中,一支拥有五十余艘舰船的庞大船团正以12节航速平稳行驶在冰岛以南的海面上。最近一段时间,德国人的潜艇大都集中到了北海、英吉利海峡和凯尔特海这三处区域,为德军的登陆行动提供掩护和支持,前一阶段危机四伏的北大西洋上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时期,接连两个星期,单周被击沉的商船数量都只有4艘,相对于英国庞大的海上商船队而言,这样的损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随着距离英国本土越来越近,这支运输船队的戒备反而愈发紧张。领航巡洋舰弹射了海象式水上飞机进行夜间巡逻,12艘驱逐舰也在船队四周摆开反潜阵列。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些驱逐舰中,有一半都是带有典型美式风格的“平甲板型”——英美两国在九月初签订了《驱逐舰换基地协议》,这些超龄服役的驱逐舰本该在加装了声纳和反潜炸弹发射器之后参加护航作战,但由于英国本土舰队在英吉利海峡一战中近乎覆灭,如今用来保护不列颠海岸线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数量严重不足,甚至无法及时调遣足够的驱逐舰和扫雷舰用于突破德军的布里斯托尔湾阻塞线!
  除了向本土调遣轻型作战舰艇之外,这支大型船团还运载了英国本土守军急需的作战武器:60辆由加拿大兵工厂改装的车载反坦克炮(6磅即57毫米口径)、130门美军现役和库存的1918式155毫米口径榴弹炮、40门美军刚刚开始列装的M2型105毫米口径榴弹炮、20万支普林菲尔德步枪、200台艾利森V-1710-19航空发动机以及大量的枪炮弹药。
  毫无疑问,这些武器装备的抵达将大大加强英国本土的防御力量,当然了,战争时期的军火之昂贵令人咂舌,按照美国“现购自运”的原则,英国政府的黄金储备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流入美国政府的国库和军火商的腰包!
  眼看着距离苏格兰海岸还有4个小时航程,船队警报声大作,水兵和船员们纷纷将警惕的目光投向海面,然而这一次,袭击者不再是那些冷酷的海底杀手,德国海军的两艘大型战舰——“格耐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在挪威海域藏匿了足足4天之后,突然以30节的航速冲出丹麦海峡,它们的迅猛动作就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猎豹,而英国人的船团顿时变成了可怜的羚羊群。尽管在护航舰艇中仍有“复仇”号这样的“史前巨兽”,但德国舰队狡猾地避开了英国舰艇的正面防御,利用超远射程的舰炮对船团尾部展开了迅猛的炮击,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战斗中,英国人损失驱逐舰1艘、大型运输船3艘、另有5艘运输船不同程度受损。赶在天亮之前,两艘德国战舰全速脱离战斗,向着浩瀚的大西洋深处驶去。
  指挥这支德国远洋袭击编队的,正是德国海军最出色的舰队指挥官京特·吕特晏斯中将(虽然历史上跟俾斯麦号一起战沉属于点儿背的情况,但此人的海战指挥能力在挪威战役旗舰击沉光荣号航母一战和后期率领沙恩霍斯特姊妹舰出击大西洋的作战行动中还是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除了我们的海诺·冯·芬肯施泰因之外,可以看作二战德国海军最好的舰队指挥官,哇咔咔!)。
  自从袖珍战列舰“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被击沉以来,英国海军的海上航线终于又一次面对德国水面舰艇的挑战,但这一次,包括“胡德”号、“反击”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在内的一大批名舰已经无法再出现在海上围剿作战的行列之中,皇家海军甚至无法拼凑一支航速与火力都可以和德国双舰匹敌的舰队前去追击。
  1940年9月27日,星期五,阴。
  在6架BF-109E战斗机的全程护送下,一架Ju-52运输机缓缓降落在了南安普顿机场上,步兵上将恩斯特·布施成为德国国防军第一位在战争期间登上不列颠本土的高级将领(突然想起了杯具的鲁道夫·赫斯)。这位集团军指挥官的到来当然不是为了观光旅游或者为士兵们打气,德军第16集团军指挥部已经先期抵达,并在南安普顿设立了司令部,直接指挥在英格兰南部登陆的20余万德军部队——如果算上在加的夫登陆的第36步兵师所部,总兵力已经达到了22万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