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62

  黑发士官有些哭笑不得:“你怎么不猜些好事情,比如说英国人把他们在上一场战争中使用过的小游民坦克重新搬上战场?好吧,如果碰到马蒂尔达,驾驶员先生,请记得绕到它们屁股后面再叫我开火!”
  金发士官顽皮地笑道:“放心好了。你难道忘了,我战争爆发前可是在柏林开出租车的!”
  柏林?柏林的出租车司机可讲秩序了!黑发士官在心里嘀咕着。
  夜幕下,远处的枪炮声从一个多小时前开始就没怎么停过,仔细听着,有些似乎就是几公里之外传来的。在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两辆三号坦克率先驶上公路,身材低矮的三型突击炮紧随其后,再接着便是乘坐摩托车、半履带式装甲车和卡车实施机动作战的装甲步兵(1940年还没有装甲掷弹兵这个称谓)——从第一辆坦克出发到最后一辆卡车驶离村镇,前前后后只持续了5、6分钟,机械化部队的敏捷性可见一斑。可惜的是,德国陆军虽然拥有目前欧洲最先进、最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但大多数步兵师却还在使用骡马作为交通运输工具,而当大半个欧洲的工业都在为帝国这部战争机器服务的时候,军队的整体机械化程度上不去,完全归咎于车辆缺乏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外形低矮的三号突击炮,内部舱室要比人们想象的宽敞。一辆早期的三号突击炮标准配置4名成员,即车长、炮手、装填手和驾驶员。炮手在驾驶员身后,车长在炮手左后,装填手在炮尾右侧,而战斗室四周可存放44发炮弹。由于这种突击炮的设计用途是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目标往往是敌人的普通防御阵地和混凝土工事,因为炮弹的标准配备是6发穿甲弹、28发榴弹和10发烟幕弹,但也可以根据作战目标的不同而调配比例。
  透过前部的观瞄口,黑发士官默默地看着不断被火光映成红色的树林、田野和云朵。马蒂尔达,真的会碰上马蒂尔达吗?得益于曼斯坦因计划,德军的西线战役可谓顺风顺水,但在巨大的胜利背后,盟军的一些武器装备还是让德军官兵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马蒂尔达”就是其中一种。阿拉斯血战,德军精锐的第7装甲师差点被打垮。随行的党卫军装甲部队更是被英军的步兵坦克冲得七零八落,若不是88毫米高射炮担当了战场奇兵,战局就此改变也未可知。因此德军的坦克手们被告知,当视线中出现英军的马蒂尔达或者法国的B-1坦克时,最好及时呼叫斯图卡的空中支援。在西线,也只有漫天呼啸的“黑色死神”能够克制这些厚皮的爬行怪物们!
  沉闷的气氛令人稍感压力,将脑袋探在舱口之外的车长,冷不丁用车内通讯器说道:“伙计们!这一战,很可能是我们在威尔士与英军装甲部队展开的第一次正面战斗!想想就令人兴奋啊!”
  “如果碰到马蒂尔达怎么办?”黑发士官忐忑地问。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车长,依然用他那刻板的腔调说:“嗯,如果那样的话,就像容根说的那样……狠狠地踢它们的屁股!接下来,我们也许还会在英国的其他地方碰到它们,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占据心理上的优势!”
  “好吧,希望它们的屁股够大!”黑发士官轻轻地叹了口气,他心里其实很清楚,博古馆里的“小游民”是不可能拖着笨重、庞大而脆弱的身躯出现在这片田野中的。可是,德军目前任何一个型号的坦克在与“马蒂尔达II”的正面对抗中都难以占到上风,夜间的坦克战,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
  白天的时候,德军除了构筑加的夫外围防御圈,还对城区及周边的每一条道路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测量,经过修正的作战地图被发放到了每个步兵连和装甲排。因此。德军的快速机械化部队可以放心大胆地实施公路机动,而他们越往北,枪炮声越是密集——前行了大约有20分钟,视线中的火光已经近在眼前了。
  快速行进的装甲部队并没有冒然冲入战场,而是派出轮式装甲车前去侦察,主力部队则放慢了推进速度。恰逢一群德军士兵和伤号狼狈不堪地从前面撤下来,他们带来的消息是:一队英军坦克和大股步兵自北而来,正猛攻位于前方村镇的第118步兵团1营指挥部。尽管奋力反击,并且利用新配发的“铁拳”打瘫了两辆英国坦克,但无奈对手人数和火力均占优势,德军这边伤亡惨重。阵地岌岌可危!
  在确定英军坦克均为厚皮重甲的马蒂尔达之后,德军指挥官立即将这个重要的情报传达到了每一辆战车和每一个步兵班,装甲步兵们两个星期之前才接触到在怀特岛首次投入实战并取得惊人成效的“铁拳”,对于这种单兵反坦克武器的使用还不太纯熟。
  “真的是马蒂尔达!”黑发士官倒吸了一口冷气,最不愿意碰到的对手挡在了前方,退是没有可能的,真的能踢到它们的屁股吗?心里没底!
  “伙计们,别太担心,敌人坦克数量并不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车长也不知是在安慰下属们,还是在给自己打气。不一会儿,作战命令传达下来了:两辆三号坦克和一部分装甲运兵车突进到村镇外围,掩护那里的德军步兵后撤,并顺势吸引英军坦克前来;两辆三号突击炮和其余士兵埋伏在公路旁边,若是英军紧随而来,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马蒂尔达,德军官兵们的忐忑和忧虑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至少德军统帅部已经下令装备部门尽快为三号和四号坦克配备长身管火炮,以此来提高穿甲能力——这样的改进虽然成效明显,但绝大多数德军参谋们此时并不知道,东面看似狂热却落后的敌人,反而拥有远比马蒂尔达更加可怕的战车,而且,随着大英帝国摇摇欲坠,他们更见坚信,德国人一旦空出手来,便会全力转向东面,朝着一统欧洲、图霸世界的勃勃雄心挺进!
第50章
威尔士,钢铁碰撞!
  站在纯粹的军事技术角度,飞翼机、巡航导弹、空对空和地对空导弹、巨鼠还有传说中的飞碟,二战德国的末世科技给人们留下了震撼、惊叹与扼腕,这些超越时代的产物若是能够实用化并且大量生产,战争胜负还未可知。
  除了这些略显飘渺的战争奇葩,德军在战争后期还有一大批堪称经典并且在战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先进武器,诸如G43半自动步枪、灵巧炸弹以及FG1221型夜视仪——世界上第一种红外线夜视仪,装备这种夜视仪的豹式坦克无疑是夜战中最犀利的攻击武器,并且在西线创造过一辆坦克击垮盟军一个坦克排的惊人战绩!
  不过在1940年的时候,德国的军事科技还只能说是“先进”而不是“超先进”,海陆空军的夜战模式仍拘于传统,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夜间战斗机。对于陆军的坦克部队而言,要在黑暗的环境中摸瞎打仗是不现实的,它们需要哪怕相当微弱的光线来判定对手的方位,也正因为夜战的特殊性,在西线发生的多场夜战中,数量占优势的未必能够赢得胜利。
  在加的夫东北方的一处田野中,等到两辆三号坦克以及向村镇推进的装甲步兵们已经基本就位,由Sdkfz型半履带式装甲车所搭载的80毫米重型迫击炮向村镇发射了两枚照明弹。
  炽烈的白色光芒瞬间刺破了黑暗的幕布,暗绿色的田野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两辆英军坦克已经冲进了依托村庄建立的德军营级指挥部,还有几辆在村庄东北方慢速运动。争夺这座村庄的战斗还未最终分出胜负,德军步兵们基本上是以班排规模就地进行防御;MG34机枪的索索声此起彼伏,炮弹或者手榴弹时不时在各处爆炸,数以百计的英军士兵是进攻一方,但似乎除了坦克提供的火力支援之外,他们自身的攻击力并不强……
  从公路右侧进入田野的三号坦克,几乎在照明弹亮起后的刹那就从600米外向英军坦克开火了,经历过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的磨砺,陆军老鸟们的射击相当精准。一发炮弹直接打中了马蒂尔达的车体,还有一发炮弹锵锵落在了它的履带旁边——对于这些厚皮怪物,车身和履带显然比炮塔更容易突破!
  接连两团爆炸的烈焰映红了附近的建筑,在惯性的作用下,那辆马蒂尔达仍在前进,过了好几秒,它才停住了。
  电光火石之间,两辆三号坦克再次开火,由42倍径50毫米坦克炮所发射的被帽穿甲弹呼啸而至,竟齐齐击中了英国坦克的车体!
  猛烈的爆炸更甚前一次!
  刺眼的白色光芒下,马蒂尔达的炮塔却仍在转动,片刻之后,炮口静止,紧接着突然迸射出鲜黄色的火焰!
  这样的场面,德国坦克手们在西线早已不止一次地见识过了,所以接连两次射击之后,他们的坦克就已经重新运动起来。尽管附近几辆马蒂尔达也在车不多时间开火,但这些炮弹呼啸着从战场中央飞过,大多数都远远落在了德国坦克的屁股后头。
  前行了十余米,两辆德军的三号坦克再次短停射击。在照明弹的指引下,他们的炮弹又准又狠,可50毫米穿甲弹依然对马蒂尔达的一身厚皮无可奈何。在接近500米的距离上,英国人的炮弹倒是有机会击穿德军坦克的车体装甲,可炮手们似乎忘记了带瞄准镜,竟没有一发炮弹落在德国坦克两米范围之内,更不要说直接击中——就在这样,战争期间发生在威尔士的第一场英德坦克战不期而至,却只是热闹有余、实效寥寥的战斗。
  不过,遭到英军奔袭的德军步兵们一看己方的坦克赶来,士气大振。几挺MG34机枪猛烈扫射着,密集的子弹将那些试图夺取德军阵地的英军步兵死死压制在村镇边缘进退不得!
  “撤退!撤退!”
  一辆轮式装甲车冒险冲到德军阵地附近,德国军官探出头,声嘶力竭地召唤那里的步兵们——他们的电台,可能从战斗一开始就丢失了,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
  虽然暂时在场面上有所扭转,可这些德国步兵战斗减员严重,手中的弹药也不足以支撑太久,更要命的是,如果这几辆英军坦克将注意力重新转会到自己身上,在“铁拳”用光、反坦克手雷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凭借步兵对抗坦克实在过于艰难!
  两辆三号坦克不断在外围游动,它们的火力很好地吸引了马蒂尔达的注意,趁着这个机会,德军步兵们主动让出了村镇,并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徐徐后撤。等到最后一批步兵已经撤入田野深处,三号坦克也一边开火一边倒车缓退。
  英军在全面占领村镇之后,却并不主动追击。
  “马蒂尔达……似乎一辆都没干掉呢!”隐藏在黑暗中的三型突击炮早已关闭了发动机,成员们得以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小声交谈。这略显失落的言语,来自于年轻的炮手弗兰克。
  “它们的弱点在后部,我说了要踢他们的屁股才有用!6辆……6发穿甲弹刚好够消灭它们!对吧!弗兰克!”常常以自己在柏林开过出租车来炫耀车技的容根下士,天性乐观、信心爆棚,有这样的同伴,倒不必担心整天生活在忧虑当中。
  “你当我是狙击手么?”弗朗克没好气地说。
  “嘿,弗兰克,你也不必妄自菲薄,狙击手是用枪,你是用炮,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孰优孰劣!”车长插话进来。
  “头儿,你说得太好了!”容根忙不迭地轻拍马匹。
  车长没有理会,而是爬出了舱口。此时在突击炮外面,一名骑着摩托车而来的传令兵刚刚抵达,他的宝马还在咕咕咕地响着。
  “少尉,奥梭上尉已经接管了这里的指挥,他命令你们快速迂回到镇子东面,等到我们从西南面发动进攻,你们伺机攻击英国坦克!注意防备北面,那里的破口还没有完全被堵上,仍可能有步兵进入!”
  坐在一辆装甲通讯车上的国防军少尉有些郁闷地说:“好的,我知道了!我们的无线电出了点小问题,应该很快就能修复!”
  “祝您好运,长官!”传令兵敬了个礼,骑着他的宝马离开了。
  少尉将两名突击炮车长和各步兵班士官召集起来简单布置了一下,“好吧,大家出发,到镇子东面去!”
  德军已经停止了施放照明弹,视线重新回归了黑暗的混沌。耳边的枪炮声听起来依然遥远,近处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凭借自身低矮的车体,两辆三型突击炮快速而隐蔽地行驶在田野之中——40公里的公路时速和24公里的越野时速拿到后世根本不值一提,但在英国人面前还是占有相当优势的。马蒂尔达I的12.8公里每小时,马蒂尔达II的24公里,他们的巡洋坦克时速虽然也能达到40公里,但对抗能力不足,碰到德国坦克往往难有招架之力。
  两辆三型突击炮从侧翼迂回之后,很快推进到了距离村镇附近的田野中——这时候,得到增援的德军坦克部队又一次从西南方发起了进攻。战场上,双方坦克的炮弹你来我往,爆炸的火光令视线忽明忽暗,并将一辆辆钢铁战车的身影从黑暗的角落给“揪”出来。
  “继续前进,我需要靠近到400米之内!”透过观测口观察战场情况的时候,车长的表情是那样的冷峻,从那双不大的眼睛中所迸射出来的犀利,往往在一些王牌狙击手或者战斗机飞行员那里也能找到。
  “没问题!”相对独立的驾驶舱里,金发下士手脚并用,令重达20多吨的钢铁战车时而左转、时而右转,时而飞快地向前奔驰,让对手的炮弹根本找不准落点。
  “往左边开!那辆该死的马蒂尔达刚刚转向了,它仍然侧面朝着我们……漂亮!我们的三号坦克打中它了!”车长稍稍雀跃了一下,但他很快发现炮弹爆炸的火光消失之后,那辆马蒂尔达却依然在缓慢地移动着,坦克炮随即又向自己这边发出了怒吼!
  “停下,容根!原地右转,看啊,弗兰克,那栋房子右边!”车长突然喊了起来。
  “我瞧见它了!迈克尔,装填穿甲弹!”黑发士官扯着嗓子喊道。
  “穿甲弹……装填完毕!”粗壮的装填手顺势拍了拍炮手的后背。
  黑发士官通过圆形轮盘对这辆三号坦克的75毫米炮进行了最后的微调,角炮口对准了那辆不慎露出“屁股”的战场女皇。
  轰!
  停在原地的三号突击炮就像是一只巨大的黑色蟾蜍,口中喷着火团、身子猛然向后一颤,周围的地面都震起了灰尘。
  砰!
  炮弹转瞬之间击中了300多米之外那辆“马蒂尔达II”型步兵坦克的车体后部,其发动机位置顿时腾起一大团火球,淡蓝色的根部在黑暗中无比妖艳!
  “漂亮,伙计们,现在轮到左边那辆了!”车长在通话器里喊道。
  黑发士官迅速转动轮盘,将炮口对准了第二辆马蒂尔达的前部车体。
  轰!
  紧随而至的另一辆三号突击炮抢先开火了。理论上,24倍径的75毫米炮和42倍径的50毫米炮对于500米距离的装甲穿透能力基本相当,不过在实战中,三号突击炮在使用被帽穿甲弹时往往能够较同样装备短管火炮的三号坦克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它们仍旧没有过从400米以外击穿马蒂尔达或者马蒂尔达II型坦克的记录——事实上,双方在西线的交手次数也屈指可数。
  “没打中?该死的!”
  德军炮手郁闷地嘟囔着,夜战环境下,肉眼的观测终究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两辆三号突击炮的射击都稍稍偏离了目标——而就在这个时候,令德军坦克手们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先前车体后部中弹起火的“马蒂尔达II”竟缓缓移动起来,可这绝非“诈尸”,其炮塔也在随之转动,并且很快将炮口朝向了三号突击炮这边,然后轰地开火了!
  “这就是双发动机的好处么?”德国坦克车长惊叹一声,马蒂尔达的一个特色,就是装有两台发动机——当一台发动机损毁或出现故障时,靠另一台发动机可以低速行驶,并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轰!
  炮弹精准地打中了“诈尸”的马蒂尔达,当它的发动机部位第二次腾起火焰的时候,这令人头疼的厚皮怪物终于彻底安静下来了。
  “真要命!我们迫切地需要一种更加厉害的火炮!”黑发士官气喘吁吁地说。尽管,胜利的天平已经渐渐倒向了他们。
第51章

  1940年9月14日,星期六,一场久违的大雨终于降临几近焦土的不列颠。按照往年的经验,其后的一个多月间,北海、英伦三岛连同比利时、荷兰和法国北部将以阴雨和大雾天气为主。
  连日来倍受煎熬的英国军民,似乎又重新看到了扭转颓势的希望,不过就在两天之前,德军登陆部队以国防军第4装甲师、党卫军“元首警卫旗队”旅(8月底正式从团升格为旅)的精锐坦克部队为主攻,国防军第10、第17和第21步兵师重兵投入,在陆军一级上将赫尔曼·霍特的指挥下一举攻克了英格兰南部大港南安普顿。在随后的夜战中,德军又以强大的装甲部队粉碎了英国第2军和第5军的反击,击毙击伤英军正规部队和二线民兵三万余人,极大地巩固了他们在英格兰南部的登陆场——德军工兵已经开始修复英军撤退前炸毁的南安普顿港码头设施,清除港湾中的水雷,爆破用于阻塞航道的沉船,一旦港口恢复运转,德军的后勤供应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布里斯托尔湾,德军空降和登陆部队占领加的夫已经有5天时间,尽管德国海军水面舰艇无力突破英国H舰队的封锁,但连日来,德军还是利用空运以及潜艇运输获得了扩充。英军在这一侧的进攻前后损失了近万正规军和大量二线民兵部队,见实在无法突破德军防御,便利用纽波特、郎达等城市掘壕以对,试图将德军困死在加的夫港,不过考虑到威尔士首府被德军占领时丰富的食品、燃料和弹药储备,加上德军登陆时自带的大批物资,要等他们弹尽粮绝,英国人自己都觉得缺乏信心!
  雨天的伦敦前所未有的干净,曾经浓烟滚滚的烟囱静静矗立在原地,由于德国空军和登陆部队的威胁,大部分工业已经转移到了苏格兰,街道上行人寥寥,除了决心包围首都的正规军和民兵,许多平民也提前向北部转移了。
  设在伦敦东区的英国三军联合作战司令部内,接替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的达德利·庞德,人们眼中总是昏昏欲睡的“应声虫”,以沉闷而缓慢的腔调宣布道:
  “诸位,内阁已经作出决定:王室成员、政府人员、将领家属还有高级技术人员开始向加拿大转移。将军们,你们的家属和私人物品肯定会得到优先照顾,这点不必担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