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62

  计划的实施时间,初步定于9月7日至10日之间。天气,仍然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9章
我为技术狂
  连带算上“海神之怒”作战行动军令官,罗根一人身兼四职,但并不意味着他要整天奔波于不同的办公室——在帝国空军部,作战与后勤生产部门虽然分属两栋大楼,可也就是一前一后、相隔甚近。由于各项职务中,空军副参谋长级别最高,罗根的办公室安置在作战部所在大楼的第4层,挂出的铭牌上写着“帝国空军副参谋长、帝国空军兵器生产副总监、帝国空降兵技术副总监”,整整齐齐三行,在这栋大楼里恐怕没有谁拥有更长的头衔了!
  头衔越多,职务工资也越多,罗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工资竟然涨了一倍,当然了,由于吃穿住行都不用花钱,工资多寡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不过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罗根还是会感慨一下:NND,原来副师级干部也这么爽啊!
  头衔越多,却也意味着工作越多。除了空军参谋部的重要会议需要列席,还必须不断对“海神之怒”进行完善和修改——自从元首拍板之后,这份作战方案的细节就成为空军重要将领和高级参谋们日夜琢磨的对象,以至于罗根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基本上是免不了要花半个小时与前来发出“挑战”的同僚们进行辩论:
  “同志们,俯冲轰炸机的1000磅穿甲弹是完全可以干掉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滴,技术报告昨天刚刚出来,喏!瞧瞧!”
  “这位前辈,您放心,只要经过训练和演习,10架亨克尔111实施纵向鱼雷攻击时发生空中碰撞的几率很低很低!”
  “航程?大哥,您的问题提得太到位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很担心的一点。您放心,这一点我已经在想方设法改进了,您忘啦?俺们可是空军的兵器生产副总监捏!”
  当初戈林用他那肥胖而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这些技术类职务的时候,大概是没有想到罗根这样的“战场莽夫”会在如此岗位上如鱼得水,又或者,他不想让凯塞林一个人抢走空军所有的风头?
  罗根不知道答案,继续一门心思地将自己很长时间以来的想法付诸实践。
  空降兵那边,由于斯图登特这位技术总监暂时还在医院养着,罗根少了上司约束,得以更加放开手脚地大干特干:这第11航空军是如期组建了,第7伞降师和第22机降师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部队,两位师长相处起来也轻松得多,真正让罗根操心的,恰恰是德国空降兵的装备。
  众所周知,德国伞兵使用的是速降伞,在强调机动力的同时,也失去了相应的载荷能力,伞兵们空降时必须与主要武器分离,只随身携带手枪和一两颗手榴弹,在风力等因素作用下,他们落地后往往要花上非常宝贵的时间来寻找自己的武器——在伍顿港外围,延森中尉和他的部队就是受到了这样的困扰。所幸,罗根在穿越之前就是个跳伞爱好者,对于后世的降落伞说不上精研,但至少熟悉它们的作用原理和大致规格,上任之后,便立即让技术人员着手研发更适合现代化伞降的大型伞。
  空降兵的枪械武器方面,由克虏伯制造的“铁拳”已经具备了量产能力,并在怀特岛之战中大放异彩,但最终的胜利并没有掩盖它们的不足——即用即抛固然方便,持续作战以及后勤补给却颇显不足,而就罗根所知,历史上的“坦克杀手”和“巴祖卡”都是成功范例,因而他特意将克虏伯军火的相关技术人员召集起来进行商讨,并最终以技术订单的形式直接向克虏伯发出了采购通知:在新型武器获得试验通过之前,继续生产“铁拳”,9月底之前要求至少供应5000具。
  当然,罗根的雄心还不止于降落伞和单兵反坦克武器。毛瑟步枪、MP38冲锋枪和MG34轻机枪的搭配也是国防军的标准配置,但在激烈的巷战中,伞兵班仍旧缺乏一种介于步枪和冲锋枪之间的半自动武器,以加强阵地战中的火力密度。考虑到目前德国各枪械工厂的研发力量各有千秋,新的枪械竞标通知发到了包括毛瑟、埃尔马和瓦尔特在内的多家公司,并标明了首批订单数量将在2万支以上。
  忙着处理公务之余,罗根不忘古人留下的“联横合纵”,找了一个安静的周末,他秘密邀请了空军副司令米尔希去柏林远郊进行了一次露营。此举于私,无非是想试探一下戈林方面的反应,若是能弄清楚对方的态度,将来行事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和防范性;于公,是因为米尔希掌握着德国空军的财政大权,空降兵技术兵器的投入虽说随着战争爆发而增长了不少,但由于罗根准备上马的这些项目无一不是耗费惊人的,尤其是罗根考虑已久的一项,甚至比生产重型滑翔机的项目还要费钱!
  罗根与自己的老上司米尔希之间谈了些什么,除非两人透露,否则不会有第三人获知,但重要的是,罗根的空降兵技术部门很快就获得了一笔额外的经费,用于一个高度机密的空降战车研发项目——除了以现有的四号坦克和三型突击炮为原型改装成更适合空降的战车之外,这个项目最大的计划是于1941年春天之前研制出一款战斗全重为35-40吨、装备长身管75毫米炮的“空降战车”,火力和防御全面超越四号坦克,速度和可靠性亦是罗根所强调的。当然,造价和工时也要越低越好——也许正因为罗根列出了这么些“奇怪”的要求,不仅克虏伯、莱茵金属、戴姆勒-奔驰、亨舍尔军火商派来的技术代表目瞪口呆,就连空军这边的参谋和专家也大感意外:就算35吨的坦克能够造出来,德国空军有那么大的滑翔机吗?
  给梅赛施密特公司的100架“巨人”订单早已下达,预计在9月中旬之前能够造出30架,在空军的许多军官眼中,如此庞大的滑翔机已经达到了技术极限,再大,不但找不到相应的牵引机,现有金属架构也无法支撑那么沉重的机翼!
  罗根耸耸肩,以斯图登特将空降兵技术总监部门暂时全权委托给自己为由,很是独裁地拒绝了下属们的劝谏,以至于不久之后,凯塞林还专门就这件事找过自己。
  罗根自有罗根式的搪塞办法,他当然不能告诉凯塞林德国在进攻苏联时会遇到更加强悍的T-34和斯大林系列——那是德国陆军需要关心的事情,空军冒然横插一脚,肯定会惹得那些资历够老、功勋够大、脾气够牛的陆军将帅们生气,后果嘛,恐怕也会非常的眼中。
  既然无法直接干预陆军的兵器演进,罗根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德军像历史上一样拿着三号、四号去对付苏联人的中型和重型坦克,等他们恍然大悟再让重型坦克项目紧急上马,宝贵的时间可就拉下了一大截!就算空降部队没有装备大量的新型坦克,技术上的积累和生产线的配置也能够让陆军大大受益——罗根并不是要贴陆军元帅们的屁股,对于整个德国有好处的事情,对他亦不是坏事!
  末了,罗根还挂着个空军兵器生产副总监的头衔,因而也有幸成为传奇人物恩斯特·乌德特的直接下属。这位富有性格的空军将领在一战中击落了惊人的62架敌机,而战争结束时他才22岁!
  直到1940年,乌德特仍保持着在世者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记录,一年后才被德意志空军的雏鹰们超越。
  俗语所云的英雄惜英雄,在罗根与乌德特初次见面时并没有发生效应,面对最高统帅部指派来的副总监,空军一级上将只是冷冷地说“好啊,作战部终于肯派个人过来瞧瞧飞机生产数量为什么上不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罗根并不知道乌德特的冷淡态度起于什么原因,也没有知情者能够透露这点,直到在9月1日的空军高层例会上,凯塞林当面质问8月份战斗机产量为什么只有少得可怜的201架——甚至赶不上德国空军在不列颠的损失时,罗根终于从乌德特那张气得瑟瑟发抖的脸庞上看出了原由。
  吞并奥地利、捷克,占领波兰和法国大量领土,控制荷兰、丹麦、比利时和挪威,德国拥有大半个欧洲的土地超过2亿人口,普通金属、煤炭、人力资源和机器数量并不缺乏,可一个月两百架战斗机的产量还不到英国同期的一半,何故?
  散会之后,罗根当即回到空军后勤部门查阅资料,后世的国际金融专业也涉及了初级的会计、统计和经济学,复杂的成本控制在这里缺乏实际意义,但罗根至少懂得标准生产和流水线的意义。根据技术军官的介绍,罗根得知目前梅赛施密特109系列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梅赛施密特公司和费舍勒公司(许可生产),而这些战斗机的产量多少又依赖于戴姆勒-奔驰提供DB601液冷发动机的数量(前期型号也有使用容克斯公司Jumo210发动机的,性能略差),至于提供无线电的西门子公司和提供螺旋桨等其他零部件的供应商,基本能够做到供大于求。
  看起来,战斗机产量上不去的最大原因在于戴姆勒-奔驰公司,但罗根经过了解,发现该公司的所有生产线都已满负荷运转——但他们的产品不仅要供给BF-109和BF-110,也是He-111D型轰炸机的动力来源,同时还在为德国陆军生产车辆和坦克发动机。
  翻阅完这些资料,罗根只觉得两个字:“混乱”。看来,德国军工的生产效率远没有被发挥出来,否则以远远超过苏俄的钢铁产量和机器数量,怎么会连飞机产量也比不上呢?
  好吧,老乌同学,既然有缘,就让我来帮你一把吧!罗根心里这么想着,殊不知若不是自己的出现,可怜的乌德特竟会在抑郁中选择自杀——历史上的1941年的11月17日。当时德国的战争形势还远没有达到令人绝望的程度,客观地说,其实德军彻底击败苏俄的机会有,而且还不小!
第10章
记住,熟能生巧
  原本的原本,罗根很喜欢大海,可自从有了在怀特岛的经历之后,他对大海的感触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如果海权控制在敌人手中,对于在沿海或是岛屿作战的地面部队而言,那绝对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位于波罗的海东南部的波莫尔湾,一直被看作是德国北方的度假胜地,这里冬暖夏凉,常年风平浪静,附近又有沃尔斯加特和斯德丁两大港口,交通亦十分便捷。在战争时期(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由于英国海军对北海的封锁,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艇时常进入波罗的海进行训练演戏,而它们在波莫尔湾出现的频率几乎不亚于另一处重要港湾——但泽湾。
  1940年9月2日,星期一。
  碧波荡漾的海湾中,缓慢行驶着德国海军现役舰艇中最大的两艘——“俾斯麦”号和“格耐森瑙”号。前者被看作是德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战舰,也是目前整个欧洲数一数二的重型战列舰,8天之前刚刚服役(8月24日),舰体上下从设备到武器都是崭新的;后者是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第二艘,以航速见长,舰炮口径不大,但火力精准而凶猛,其姊妹舰“沙恩霍斯特”号在挪威战役中受伤,需至10月底方能复出。
  在两艘德国战列舰周围,十余艘驱逐舰和大型鱼雷艇(德国的这种舰艇可以看作是小型驱逐舰)布置成警戒队形,舰上的火炮一门门斜斜地指向天空,仿佛已经预知到了“敌人”会从空中来袭一般。
  阳光下,一群银灰色的小点很快出现在东南方的天际,空气中也传来了令人躁动的嗡鸣声。
  在远离德国舰队的海面上,几艘白色的游艇连同上面的太阳伞、靠背椅和圆形茶几都显得与战争气氛格格不入,所幸,甲板上所见不是穿浴袍或是泳装的男女游客们。或站或坐、使用望远镜远观的,皆是德国海空军的将领和军官。
  “将军,我很好奇……若是俾斯麦号现在突然出现在泰晤士河口附近,英国人会不会疯掉?”
  戴着一副墨镜,罗根终于找到了一点儿现代感——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但也是一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甚至没有电视的年代。在欧洲,墨镜虽然十多年前就开始流行,但价格昂贵,可选用的款式少也较为传统。
  身旁的海军少将有着挺拔的身形和阳光的外貌,深色的眼眸给人以神秘和睿智之感——赫尔默特·海耶,曾被誉为德国海军最富有创造力的新生代军官,长时间在海军参谋部供职,深受雷德尔、古泽等人欣赏。为了积累战争经验,他在新服役的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上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舰长,但这艘新锐战舰在挪威战役中与英勇的英国驱逐舰“萤火虫”号相撞,主装甲带部分损毁、被迫送回船厂大修,之后海耶重新回到海军参谋部任副参谋长,在怀特岛战役中负责海军参战部队的统筹调配,与罗根有过一段愉快的合作经历,并与之一同获得了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嗯,英国会疯掉,但我们的林德曼上校也会疯掉!要知道,泰晤士河口附近如今已经遍布水雷,‘俾斯麦’号装甲虽强,可要连续吃上几颗水雷……”海耶摇了摇头,言下之意不难揣摩。
  “也是!它终究刚刚入役,官兵们的磨合还很不熟练吧!”说着,罗根将目光重新转向那艘海上巨兽,自从开工建造的那一天起,“俾斯麦”号就被当成了德国海军复兴的标志,不论是下水还是服役,元首都会带着三军高官们亲临仪式现场,足见其重视程度。正因如此,罗根一提出以“俾斯麦”号作为“海神之怒”计划的诱饵,立即遭到了以雷德尔为首的全体海军将领强烈反对,即便是今天这样的空弹演练,也差点被海军高层以影响士气为由拒绝。
  那些来自东南方——作战时也将从这一方向出现的德国机群,细看之下分为两批,正提升高度优势的那批,拥有独特的海鸥状体型,而它们也是德国航空兵在波兰和西线战役期间最大的亮点;在海面上低空飞行的那批,既有使用双发动机的中型飞机,也有使用单发动机的轻型飞机,当它们准备向舰队发动“攻击”的时候,游艇上的人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它们肚皮下浑圆的、头部涂成白色的鱼雷。
  两拨机群逐渐迫近,战列舰上的高射炮也砰砰乓乓地嘶吼起来,整个舰队的航速也在明显加快。在海军兵器技术方面属于“文盲”的罗根,之前几天已经大量恶补了海军常识,并特意找海耶了解研究了一下英德两国海军的防空情况:双联装的105毫米和37毫米防空炮是目前德国海军大型战舰的标准装备,其射速尚可,射程和精度较高,但没有雷达火控和近炸引信技术;英国海军的战列舰上多采用127或者152毫米炮搭配砰砰炮,火力强度略高于同级的德国战列舰。此外,两国大型水面舰艇上均装备有大量的20毫米机关炮和大口径机枪作为近距离防御之用。
  由于使用的是空包弹,德国战舰上硝烟缠绕,却不见有亮点飞射,斯图卡从空中俯冲而下,投掷的也是又轻又软的训练弹,紧接着,由30多架He-115和Ar-95组成的海军鱼雷机编队也进行了鱼雷投射,在没有真正防空火力阻碍的情况下,弹头注水的鱼雷有将近三分之一成功击中了水面上的德国舰只。
  完成投弹任务后,进攻方扬长而去,海面上的德国舰队也停止了咆哮。推演数据很快送到了在游艇上翘首以盼的海空军将领们手中:“俾斯麦”号被2条鱼雷和5枚炸弹命中,判定为“中度受伤”;“格耐森瑙”号吃了1条鱼雷和6枚炸弹,判定为“重伤”;其余诸舰折损较多,有3艘驱逐舰和2艘鱼雷艇“沉没”。
  演算结果中,参加攻击的俯冲轰炸机损失大约五分之二,鱼雷机的损失接近一半,这样的数据以罗根的眼光来看,似乎有“照顾”海军水面舰队之嫌,毕竟在历史上英军围歼俾斯麦之战中,德国舰员全力以赴也没能击落几架老迈的箭鱼!
  演习并未就此结束,紧接着,30余架喷涂着空军标志的He-111中型轰炸机挂载鱼雷而来,一个中队的BF-109和同等数量的BF-110也挂载50公斤炸弹进行了角度有限的俯冲轰炸(历史上确有这样的改装)。显而易见,空军飞行员在攻击海面目标时笨拙而迟钝,他们的命中率也比海军同行们低了不少——尽管如此,“猛烈”的轰炸还是让“俾斯麦”号从“中度受损”变成了“重创”,如果是实战的话,能否坚持回到港口还是个未知数,“格耐森瑙”号不幸“沉没”。当然了,海军将领们也有安慰自己的理由:两艘大型战舰如果一开始就处于全速航行状态,轰炸机的命中率会比计算数字低得多!
  来自空中的最后一波攻击机群,是由挂载鱼雷的空军轰炸机Ju-88、海军的水上鱼雷轰炸机Do-22以及斯图卡组成的混杂大编队,50余架海空军飞机进行的所谓“联合攻击”阵型较乱,攻击中甚至有几架差点发生碰撞事故,投下的炸弹和鱼雷也较前面两批有所下降。
  演习结束了,尽管所有的海军舰艇实际上都安然无恙地继续飘着,整个过程中,只有“俾斯麦”号的两个新手被炮弹壳砸伤了脚,演习用的鱼雷甚至不会在这些战舰坚厚的船体上留下印迹,但由海空军技术军官共同完成的推演结果却让海军的将领们不太高兴,也许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意识到单纯的巨舰大炮时代迟早要被这些飞机取代,耗费巨资建造的战列舰在相对小巧、廉价的飞机面前就像是笼中的困兽;也许,他们只是不待见那些苍蝇般萦绕耳边的轰炸机侵犯心目中的“国王”,演习永远只是演习,真正的战斗拼的还是勇气和运气。
  在罗根看来,这一切已经无关紧要了——演习的结果并不作为评判海军或者空军作战能力的指标,而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不论天气好坏,空军和海军航空部队的飞行员们都将继续进行重复而枯燥的演练,直到他们熟练地掌握空中配合和攻击战术,并将自己的命中率提高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小鬼子喜欢在出战前喊“帝国存亡在此一战”,这样的口号固然令每一个熟知历史的人厌恶万分,但看着夕阳下陆续返航的战机,罗根忽然发现整个国家乃至这场战争的命运都已经跟“海神之怒”紧密联系起来。
  胜,一战而荣,大肆跨海登陆英国,两线作战的阴影至此彻底消除。
  败,战局僵持,海狮计划困难重重,两线作战的阴霾重新笼罩头顶。
第11章
火红烈马
  末夏的风,温热中已经能够窥见秋的味道。
  在宁静的东普鲁士。丰收后的田野呈现出自然宜人的景象:辽阔的草场上,各种颜色的骏马三两成群地吃草或是相互追逐,偶尔能够看到牧马人在轻快地扬着鞭子;流淌的小溪不像是工业城市周围的水渠,远远望去就像是大地晶莹透彻的血脉;郁郁葱葱的树林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那些特别高大的,没准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了呢!
  林荫路上,一辆深灰色的梅赛德斯飞快地行驶着。看着周围的美景,罗根怎么也想不到,在原本历史时空的1945年,这里竟会沦为人间地狱。
  东普鲁士,日耳曼人的传统领土,也是德意志帝国的粮仓和马场。只要德国不输掉这场战争,肥沃的土地便不会被垂涎已久的邻居瓜分,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日耳曼居民也不会被残忍地驱逐,踏上漫长而艰辛的迁徙之路。
  所幸的是,历史已经在敦刻尔克的岔路口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只是它究竟会走向何方,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从斯坦丁到柯尼斯堡建有高速公路,驱车而来也就三个多小时。身兼三个副总监职务的罗根,最近一直忙于处理各种繁杂公务,身心俱惫。见各参战部队的训练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便决定放自己半天假,“顺道”去看看自己从未谋面的“未婚妻”——听耶舒恩内克的意思,明显对自己舍弃德国玫瑰而追求法国茉莉与英国百合的行为感到不解。黑白照片上的露西并没有惊世的美貌,五官端正,牙齿整齐,笑容也还算有亲和力。那,会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么?
  是自己的菜,直接收编;实在看不过去,也该早点说清楚,免得耽误了姑娘。
  抱着这样的心态,罗根几乎是走马观花地视察完德军的机场——在1940年夏秋之际,整个欧洲的视线几乎都集中在了英吉利海峡两岸,加之德意两国几个月前方才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帝国的东部边境格外安静,而且在统帅部的关照下,驻扎在东普鲁士边境附近的德国空军被严令不得越过边界,航拍侦察行动也暂时地停止了,真可谓是“东线无战事”!
  离开了机场,罗根便直接让司机照着露西的寄信地址找来。
  拉风的军牌轿车最终拐入了距离柯尼斯堡城区约有10公里的一处庄园,车刚停稳,一个约莫十六七岁、骑着一匹白色骏马的金发少年纵马而来,用他那青涩未脱的嗓音高声道:
  “嘿,汉斯,好久不见!哇,你都当了上校啦?”
  听口气,这少年跟“自己”应该是很熟的。可罗根那里有与他相关的记忆?只好笑着说:
  “好久不见,你都长这么大了!露西呢?”
  “在马棚照顾她的小宝贝呢!走,我带你去!”金发少年笑呵呵地伸出手,示意罗根坐上他的马背。
  从前的罗根会不会骑马不得而知,但我们这位罗根是完全不会的。他从车上下来,有些迟疑地看着这匹比他还高出两个头的成年骏马,“两个人不会压坏了它吧!”
  少年笑道:“嘿,那你也太小瞧我的‘摩尔特大将军’了!上来吧!”
  架不住对方盛意邀请加轻微的挑衅,罗根只好硬着头皮爬上了他的马背。这少年可丝毫没有意识到空军上校的窘态,手拉缰绳、双腿一夹马腹,健壮的四蹄动物便飞奔而去。
  为了免于从高高的马背上摔下来,罗根无奈地抱着少年的腰,不想对方毫不留情面地嘲笑道:“嘿,汉斯,多久没骑马了,怎么跟个城里人似的!”
  “呃……是有很长时间了!”罗根开始怨恨自己的馊主意了,老老实实呆在办公室不好么?非要来这里挑战大自然,遭罪了吧!后面没准还有更厉害的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