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62

  看到周身涂成黑色、机身和机翼上喷着醒目铁十字徽标的“巨人”停落在跑道的最北侧,最自豪的莫过于置身于一条小水沟中的德国空军上校汉斯·罗根,没有他的努力,这种重型滑翔机要到8个月后才能在蓝天中展翅翱翔,但穷其一生也没有参加真正空降作战的机会!
  尽管目前只能投入三架刚刚完成调试的样机,但它们初上战场所带来的压倒性气势完全达到了先前的预想!
  好吧,让英国佬看看什么叫做天外飞仙!罗根心想,也幸好弗莱里希博士的“野心”够大,设计出的重型滑翔机最大载重量达到22吨——当前德军最先进的坦克莫过于D型PzKpfwIV坦克,这也是四号坦克的第一种量产型,战斗全重20吨,机舱里还能塞进一吨多的安全缓冲物。
  没错,滑翔机的机舱里装载的正是大名鼎鼎的IV号坦克,而不是仅仅装备机枪或机关炮、装甲薄弱的I型或者II型坦克。用罗根的话来说,那就是“一步到位”!
  在万众瞩目下,“黑龙”停稳之后却没有向四周喷射出骇人的火焰,亦没有出现变形金刚突变的场景,它是如此的安静,就像是一块天外飞来的陨石,落地之前已经损耗了所有的能量。
  死一般的沉寂!
  片刻之后,战场上的人们幡然醒悟,耳边又重新被枪炮声所充斥。那辆刚刚屠戮了数名德国伞兵的“维克斯6吨坦克”更是忙不迭地调转枪口向恰好停在自己射程内的“黑龙”猛烈开火。
  机枪子弹索索索地扫过去,在穿透机身蒙皮的时候发出轻微的噗噗声!
  滑翔机内部没有任何动静,绝大多数子弹射入后也没有再从另一侧穿出,方形的货柜机体就像是一个诡异的黑洞,将维克斯MK-E(A型)坦克喷射的密集枪弹吞噬了……
  受到英军火力压制的德军将士们,甚至罗根身旁这些官兵,兴奋的眼神渐渐发生了转变:忐忑、疑惑甚至是失落,难道刚刚的降落过于猛烈,以至于里面的同伴们都震晕震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连罗根脸上也显现出了几分焦急。
  维克斯MK-E双炮塔里的两挺机枪仍在嘶吼,直到它们250发子弹的弹带消耗殆尽方才暂时平息下来,但英国人的攻击并没有就此结束。似乎是嗅到了猎物的气味,一辆卡车轮廓但周身装配钢板的奇怪东西出现在另一个方向(由于大量装备丢失在法国,英军在1940年夏天利用各种各样的车辆改装成装甲车,使用的武器也千奇百怪),在它驾驶室后上部敞开位置摆放了一挺以粗大枪管为特色的刘易斯风冷机枪——一战时期的英国战斗机便以这种机枪为主要武器!
  老态龙钟的“刘易斯”不甘寂寞地开火了,子弹嗒嗒嗒地射向了滑翔机的机头位置,玻璃舱盖顿时碎片横飞,但破损的座位上并没有驾驶员的踪影!
  罗根突然听到一阵轻微的发动机声,那是巨兽的心跳么?
  尽管隔着至少500米的距离,他仍然相信自己是听到了那个声音。
  咻……轰!
  熟悉的声音传来,罗根下意识地低头。刚开始他以为那是改为平射状态的英军防空炮所发射的,但片刻之后,他目瞪口呆地看着一辆由卡车改装的英军装甲车出现在了机场边缘,它车厢放下了一块挡板,一团发射药的白烟还未消散,很显然,刚刚的炮弹就是里面那门小口径步兵炮所发射的!
  面对德军的威胁,英国人还真是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在罗根开始揣测另外两架“巨人”滑翔机迟迟未至的原因时,不远处那架失去了机头的“巨人”似乎有了新的动静,他赶紧举起望远镜。
  视线中,宽厚的坦克车体挡板最先出现在仍然冒着烟的机头破口处,紧接着才是IV型坦克那门又粗又短的24倍径75毫米火炮,几乎与之一同出现的是车体侧面(一般是左侧)那醒目的黑白铁十字徽标——德国军队独一无二的标志!
  这个场面,不禁让罗根想起了一个成语:浴火重生!
  坦克不是凤凰,但在这个战场上,它比凤凰更加神奇!
  车体还没完全离开机舱,敦厚的炮塔就已经缓缓转动起来。“巨人”的机门原本就处于机身前下部,且不管它之前是否卡住了,英国人刚刚那一炮倒是恰好给这辆全副武装的四号坦克开了门,现在该轮到德国坦克手们“报恩”了!
  维克斯6吨坦克上的机枪不知死活地嘶吼起来,但它们的作用无非是在四号坦克的坚厚装甲上留些浅浅的印迹!
  或许还在机舱里的时候,德军坦克手们就已经熟悉了这种机枪的节奏,炮口很快找准了目标,当浑厚的车体噶然停止前进,它几乎没有延迟喷射出一团火焰!
  尽管这些来自元首警卫旗队装甲营的小伙子们此前都没有真正的空降作战经验(此前空降部队顶多只有II号坦克),但经过一个星期的加强训练,他们显然已经克服了初登飞机的恐惧与晕眩:第一炮就打出了党卫军装甲部队的素质,打出了让英国人心惊胆战的气势,更打出了德意志腾飞的雄心!
  穿甲弹轻而易举地撕开了“维克斯6吨坦克”车体正面的13毫米厚的装甲,接踵而至的爆炸像是开罐头一样在它脆弱的车体上撕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大口子,一条粗壮的火舌从驾驶员舱盖处探出,而在巨大的爆炸冲击下,机枪塔的舱盖也被强行掀开,紧接着从后部发动机位置开始,整辆坦克都被夹杂着浓密黑烟的火焰所吞噬。
  最叫人不寒而栗的是,3名成员竟无一人逃生!
第17章
战术踏板
  一同攻击了“巨人”的两辆英军装甲车,迫不及待地重新开动起来:也不知驾驶员此举是想凭借自身的速度跟德国人的四号坦克周旋,还是干脆直接逃离现场。
  元首警卫旗队的小伙子们不但外形条件出众,经过了长期的严格训练,装备操作水平完全不下于精锐的国防军部队。第一发炮弹命中目标之后,坦克并没有立即移动,而是以车体前部的机枪(D型恢复了前射机枪)向正对面的那辆英军装甲卡车扫射。连贯的子弹准确地命中驾驶室侧面,虽然没能穿透钢板杀伤里面的人员,但心理上的影响还是让英国驾驶员犯了一个大错:调转车头以屁股朝向德国坦克。这下可省了德国坦克手推算移动距离,只需稍稍调整炮口,一炮轰过去,便让那辆倒霉的装甲车做了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动作:车尾在爆炸中高高扬起,车体在空中向左翻滚90度,在巨大惯性的作用下,侧面着地向前滑行了好几米,末了,车轮还在拼命地空转着!
  见如此情形,最后一辆车厢里装有步兵炮的英军卡车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心态,飞也似地向远离跑道的方向驶去,这倒是给了德军坦克手一次难得的移动靶射击训练的机会。第一炮打在了车头前方三米处,迫使这辆山寨装甲车扭动笨拙的身躯做了一个急转,第二炮,打在车尾靠左部,直接将对方的一个后轮炸瘫,失去了行动能力的装甲卡车成了一只被猫玩弄的小老鼠,德国坦克的最后一炮,终于让它华丽滴幻化为燃烧的火鸟!
  虽然对党卫军坦克手们在弹药方面的奢侈感到些许遗憾,罗根又恢复了之前的信心:在他的预计里,只要有一辆四号坦克成功降落,就能给整个战局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在75毫米坦克炮面前,机场上的英军碉堡便和坟堆无异。在这之后,空降部队再以坦克开道,浩浩荡荡地杀向纽波特港区,一路上肯定所向披靡!
  罗根再一次努力地向空中搜寻另外两架“巨人”的身影,终于,又一条“黑龙”出现在视线之中,而它降落的过程则要比自己的同伴更令人心惊肉跳:由于未能掌握好最佳落点,它直接冲出了跑道,并不十分平整的草地导致其机体失衡,右侧机翼触地并且硬生生地从根部折断,如此扬起的漫天尘土像是来了一场小规模的沙尘暴。所幸的是,机体及内部装运的货物基本完好,位于机舱后部的坦克手们也仅仅是受了点擦伤。在伞兵们的帮助下,第二辆全副装备的四号坦克很快加入到战斗中来。
  在这个时候,罗根才收到了后方发来的电报,说有一架“巨人”升空后因为牵引绳断裂而迫降在了法国,由于机体受损严重,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倒是机上运载的四号坦克没有大碍,乘员们也只是受了轻伤。
  如此“意外”完全在罗根的预料之中,毕竟按照常规做法,一款武器从离开试验场到投入实战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整,而这种代号为“巨人”的重型滑翔机加上转场才进行了三次飞行,仅有的调整就是对起落架的加固。在罗根的计划中,最坏的打算就是三架“巨人”无一成功降落到怀特岛,这样伞兵们就必须以血肉之躯强攻英军的火力点。考虑到英国空军对于近海区域的控制,在德国空军能够使用纽波特机场之前,从法国起飞的战斗机只能撑起脆弱的空中保护伞,而斯图卡这时候必须全力以赴掩护从法国港口出发的德国船队!
  漫长的战争史早已证明,不论是“大贝尔塔”、“福克DR-1”还是后来的“俾斯麦”、“多拉”、“Me262”,单凭有限的技术兵器根本无法改变战略形势,但在战术层面,它们绝对有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能力——在一望无际的纽波特机场上,两辆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德军四号坦克就像是冲入羊群的饿狼一般肆无忌惮地摧毁一座又一座英军碉堡和机枪火力点,对方的反坦克枪和步兵炮只能隔靴搔痒,而第一个让士兵用高射炮打坦克的英国指挥官,据说还在某所军校里对着厚厚的作战条令愁眉苦脸……
  经过前后近3个小时的激战,怀特岛上唯一的大型军用机场——纽波特机场终于落入德军之手。战斗中,伞降和机降而来的德军官兵们展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非凡的勇气,但最拉风的莫过于两辆隶属于元首警卫旗队的四号坦克。获准以元首之名参加战斗的坦克手们,一共击毁了英军坦克1辆、装甲车4辆、碉堡21座、机枪火力点与高炮阵地若干。在德军的强悍攻势面前,最终有127名英军官兵放弃了抵抗。
  在英军的机场指挥室里,伞兵们找到了一张兵力武器布置图,按照这张图纸所显,跑道下面分块安置了炸药,一旦引爆,机场即便落入敌人之手,短时间内也是无法使用的。
  罗根大汗,让伞兵们赶紧去拆除引爆装置,然而伞兵们在图纸所指的区域只找到一些刚刚开工的钻洞和少量管线,原来这个工程才刚刚开工。就工程量而言,就算设备齐整也非得有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得到这个消息,罗根更加庆幸自己的判断与坚持。行动方案递交统帅部军事会议研究的时候,因为得到了元首的支持,高级将领们没再耻笑它“异想天开”,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准备时间过于仓促,尤其是“巨人”只有三架样机、海军在法国北部筹集到的船只一次仅能运送小部分官兵,所以强烈建议行动推迟到8月底指挥,条件将会更加成熟——但罗根据理力争,最终促使这次行动如期开展!
  清理出跑道之后,第一批容克-52运输机在大批战斗机的掩护下飞临机场,“大妈”们虽然速度慢、火力弱,但粗壮的起落支架和坚固波纹铝蒙皮安全耐用,适合在野战机场粗暴着陆。随着第一位“大妈”安全降落,在跑道附近暂作休整的伞兵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外形怪异的货机眼下比三点式美女还更能鼓舞士气!
第18章
善意的挑衅
  率先着陆的Ju-52带来的却不是全副武装的伞兵,这些人身穿党卫军制服,手里拎着大大小小的工具箱,过去接应的士兵们则迅速从机身后部的货舱门里搬下长条形的木箱和20L的方形油箱。罗根能早在行动开始之前就作出这样的安排,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史蒂芬伯格,这位“武器小百科”预测坦克机降后将成为德军攻占机场的重要火力支撑,同时也是敌方枪炮关照的焦点,所以不但准备好了弹药燃料,还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维修技师前来——如今看来,弹药和燃料自是相当及时,倒是英军的防御力量没能发挥出太大作用,两辆坦克结束战斗时依然完好无损。不过,技师们倒不至于无所事事,德军伞兵们在战斗过程中夺取了3辆英军卡车,并且在仓库里找到了尚处于维修阶段的1辆装甲车,这些大都需要经过调修才嫩重新投入作战。
  后面降落的Ju-52,带来的可就是货真价实的战斗部队了!
  经过前一阶段闹哄哄的检阅事件,空军司令部终于老老实实地向模范空降营调配了充足的装备和弹药,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加强训练,重装连的官兵们已经适应了新的编配和战术,所以先头部队夺取机场之后,他们成为优先空运的对象。不一会儿,由二十多辆NZ350摩托车(不带挎斗)组成的侦察部队就在那种特有的嗡鸣声中向机场的四面八方驶去。剩下的士兵也手脚麻利地将MG-34及三角支架、50毫米迫击炮以及大量弹药从各自的机舱里搬运出来。
  与空军战斗部队一同抵达的,是一群穿着相当奇怪的家伙:他们身上是陆军的灰色制服,胸前却佩戴着空军的鹰徽,要么拎着工具箱,要么挎着冲锋枪,镇定自若的神情就像是身处本方机场。从伞兵们身前走过的时候,他们眼中的眼神也以淡漠居多!
  对于这支以“赫尔曼·戈林”之名命令的防空部队,罗根本身并无好感,他之所以要把该部绑上自己的战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避免“尖刀”行动遭遇的困局——就算戈胖子醒来,也不至于因为个人恩怨而让自己的直属部队也陷入死地吧!
  当然,这也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锐的作战部队。在波兰战役和入侵挪威的战斗中,他们派出了部分连队参战,等到西线战役时,则以主力出战并经过了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大战役磨砺。由于和元首警卫旗队等几支党卫军部队一样准备升格为更高一级的部队,这支部队目前的兵力远远超过了其名称所谓的“团”!
  “小格,去告诉他们的指挥官,务必在半个小时内让机场周围完好的高射炮重新运转起来,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反扑的!”
  对于戈林将军团官兵们的傲慢姿态,罗根很是不满,好歹自己从元首那里要来了参与行动的空军部队的直接指挥权。
  布伦·哈特曼过去传达了命令之后,那些慢条斯理的家伙终于开始列队集合,紧接着,一名少校跑步前来。
  “上校,戈林将军团1营营长迪特尔特·冯·肯萨尔前来报到!”
  “嗯!”
  罗根以正统军礼回应了对方的举手礼,然后不慌不忙地将这位轮身高和长相都不在自己之下的军官打量一遍:其人应该还不到30岁——在如今的德国军中,贵族出身仍旧要比普通布衣好混一些,但能以这样的年龄升到少校,要么是背景强大,要么是能力突出,两者至少要满足其一!
  这位冯·肯萨尔少校昂着头、中气十足地报告道:“我营共有两个连加入此次空降,目前已到位4个排又2个班,其余部队5分钟内可完成集结!”
  罗根朝那些列队的士兵们望了一眼,“少校,我这里有两点需要纠正一下。第一,你们是空运而不是空降;第二,这样的漂亮队伍非常有利于英国战斗机的扫射!”
  冯·肯萨尔少校傲气的眼神一下子失去了光泽,对于这样明显的两条,他无可反驳。
  罗根继续不冷不热地说道:“伞兵的职责是从天而降、与敌人的守军死战,为了夺取这座机场和周围的高射炮,我们损失了很多同伴。现在,少校,该是你们展现戈林将军团实力的时候了,请不要辱没了这个伟大的名字,更不要让我们小瞧!”
  对于这样挑衅似的言语,那双深绿色的眼眸中终于有了激烈的反应,少校胸脯一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上校,我们会用行动证明的!”
  说罢,他满脸不高兴地朝自己的下属们走去。
  对于这种直来直往的直脾气,罗根嘴角微微一笑,虽说戈林将军团的前身是警察部队,但经过数年来的更新换代,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合格的国防军人。原本的历史时空中,在1944年的意大利安其奥之战,这支部队用自己的优良表现获得了友军的认可!
  又一阵轰鸣声中,最先降落的两架Ju-52重新启动了。卸下兵员装备后,两位“大妈”看起来轻松很多,稳稳当当地升空、转向,然后头也不回地朝着海峡对岸飞去。
  罗根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场景,视线中,一队体型小得多的飞机与正渐远去的Ju-52“擦肩而过”,它们优雅地俯冲而下,给人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尤其是领头那架,在距离地面还有百多米时机首轻昂、速度缓降,最后轻盈平稳地降落在了刚刚空出的跑道上!
  黑色的螺旋桨还未完全停止转动,飞行员就已经打开机舱盖,敏捷地跳了出来。那潇洒的身姿让罗根好生羡慕,想来在国防军诸兵种中,没有人能够和这些家伙比帅气——开坦克看起来拉风,但乘员们常常是满身油污,而且还得经常满头大汗地维修设备!
  下了飞机,那名身材高挑的飞行员向旁边一名伞兵询问了一下,便直接朝罗根这边跑来,顺势显露自己轻盈优雅的运动体态!
  人未走近,那撮醒目的浓密唇胡表露了他的身份:阿道夫·加兰德,第26战斗机联队第3大队指挥官,空战王牌,同时也是年仅28岁的空军少校——在原本的历史时空里,两年之后他就成了德国空军当时最年轻的将军,而迪特里希·佩莱兹直到1944年才成为德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时年29岁零十个月!
第19章
王牌中的VIP
  “嘿,少校,你怎么亲自来了?”罗根乐呵呵地招呼道。
  加兰德少校一边走一边摘去手套(这么热戴手套也真是折腾),上来和罗根紧紧握手。话说这友情也是需要讲缘分的,例如罗根和戈林素未谋面就成了冤家,而在确定“堡垒行动”之前,这两位年轻的空军指挥官同样素不相识,罗根早先还是在某部纪录片中看到德国空军有这么位指挥能力出色的战将,恰好他所在的第26战斗机联队又在最后关头加入了“堡垒”作战行动。两人的偶遇发生在四天之前,里希特霍芬将军的指挥部,性格、资历甚至对雪茄的热爱都出奇的相似,两人一拍即合,迅速成为公私分明的好友!(维尔纳·莫尔德斯、约瑟夫·普利尔这些超级空战王牌也会有出场机会滴,王牌控们不用心急)
  “我们的总指挥官都亲临一线,我岂能缩在后方看热闹?”
  加兰德一如既往地发扬着自己的冷幽默,偏巧罗根私下里也一贯是这样的口吻。
  “哈哈,少校,我知道了,你莫不是想一人就打下20架英国轰炸机吧!”罗根笑得灿烂,却没有一丁点儿挑衅的意味。在行动开始之前,加兰德打赌说他的战斗机大队行动期间能够打下至少一百架英国飞机,赌注则是一箱(小木箱)巴西产的上等雪茄!
  “我宁愿整个大队打下两百架英国轰炸机!”加兰德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