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62

  在眼巴巴盼望得到好处的英国农民指引下,罗根和他的“英国宪兵队”很快来到了桑当巡逻队的驻地——其实也就是在警察局隔壁弄了栋两层楼的小房子。
  进门之前,罗根故技重施,让手下切断了他们与外界联络的电话线,然后便开始以第33宪兵队“比利·罗尔德上尉”的幌子大行忽悠之道了。
  “派尔·克利夫下士!”
  小个子的巡逻队长主动介绍了自己,尽管有过从军的经历,可他的机灵劲和警惕性显然还不及自己那名干瘦属下的一半。一根烟,两句客套话,他便将巡逻队的实力和盘托出:这支地方巡逻队由4名退役军人和16名二等预备兵组成,除去外出巡逻的3个两人自行车组,营房里还有14人。所有的武器甚至包括了可以放进博物馆的老式李·梅特福步枪和参加过上一场战争的李·恩菲尔德I型短步枪,没有手榴弹或者地雷,也没有轻机枪以上的重武器。
  至于驻扎在卡尔弗唐角的英国正规军,这位巡逻队长告诉罗根:那群家伙的实力强大到足以摆平方圆十里内的各种险情——他们不仅配备有多门防空炮,甚至还有轮式装甲车和大马力的卡车。至于那座靠近悬崖、顶部矗立着奇怪天线的建筑物,下士说他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功用,那支部队的军官偶尔会到镇上来买点酒,但绝口不提自己部队的番号和与之相关的事情。
  关于装甲车和卡车,罗根在行动发起之前就在德军侦察机提供的航拍照片发现了它们的踪迹,而这些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将是行动成败的一个关键点:卡尔弗唐角靠海一面是悬崖峭壁,不论船只、潜艇还是水上飞机都无法进行接应,而怀特岛上唯一的机场又位于北部的纽波特郊区,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就达到了20公里,并且还有数量不详的部队守卫,所以最好的接应点就是位于卡尔弗唐角北方不远处的本布里奇,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港口!
  见这巡逻队长毫无戒心,罗根也就收起了进门时的杀意。他故作神秘地告诉巡逻队长:根据可靠消息,有一名德国间谍以英国军官的身份潜伏在卡尔弗唐角驻地,目的就是伺机破坏那里的重要设备。自己此次带人前来,就是要抓捕这个德国间谍——但考虑到他可能煽动手下的英国士兵造成不必要的冲突,遂决定通过出其不意的方式进行抓捕!
  战争打到第二个年头,这样的情节对任何一个交战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在英国,各种关于德国间谍的传言甚至比寡妇门前的是非还多,英国军队也早已发布公告,要求本国军民提高警惕,尤其不要轻易向周围的人泄露有关军事或者政治方面的机密。
  可能是小镇的日子过得太清闲了,听完罗根的解释,克利夫下士很是积极地表示,自己愿意全力协助宪兵队的此次行动,而且等捉住了那德国间谍,还要亲自狠揍他一顿解解气!
  罗根嘴上是高度赞扬这位退役的英国陆军下士,心里却在冷笑:你周围可都是披着英国皮的德国佬呀!
  有了这位巡逻队长从旁协助,行动就要顺利许多了。看看时间,罗根让包括史蒂芬伯格在内的伤号们留在镇里休息,再留1个布朗式轻机枪组和5名步枪手——万一剩下的巡逻队士兵有所异动,还能顺势扑灭他们。
  这样一来,罗根能够带上的伞兵也就36人,不过即便人数再增加一倍,也不足以强攻一处拥有固定工事的阵地,为今之计也只有继续发扬自己的表演天赋。没准等到战争结束了,他在当足球教练的时候还能搞出几部以自己为原型的剧本,就此成为票房经典也说不定!
  由于找不到足够的代步工具,罗根一行人只好分出几个骑自行车,而英国农民和他的马车也继续受到征用:装运机枪、弹药以及“宪兵们”沉重的背包。一路上,罗根授意走在最后面的伞兵见电话线就剪。
  经过大半个小时的跋涉,他们抵达了传说中的卡尔弗唐角。
  天上依然看不到一点儿光线,古堡前的阵地上亮着几盏并不明亮的灯,这样即便相隔几十米,罗根也无法看清那座拥有奇怪天线的建筑。不过根据克利夫下士的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座处于半废弃状态的古堡,继承者虚有其名、口袋空空,又不愿意出售祖先留下的遗迹,只好每隔几年进行一次小范围的修缮。就这种情况来看,被军方征用也未必是什么坏事,要是在战斗中损毁了,政府即便不支付一笔战争赔偿,对于这可怜人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古堡周围的阵地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走动的人影,耳边也只有呼呼的海风声。按照克利夫下士提供的“情报”,这古堡外围仅有单线战壕和铁丝网,中间是一条能容纳卡车进出的沙土路。罗根心想,在绝大多数守军都在睡梦中的情况下,忽悠那仅有的值班人员并不是件难事,可难就难在附近还有高炮阵地:从古堡往北走大约500米就是这里主要的防空火力点,部署有大约一个高射炮连的兵力,往南走三、四百米还有一小处辅助阵地,虽然只有4、5门高射炮,但按照炮兵配置,估计也有30来个英国士兵。这样一来,一旦罗根他们在夺取古堡的过程中和对手发生交火,两个高炮阵地上的英国兵肯定会来支援。
  一想到那些平射状态下对付步兵如拾草芥的高射机枪,罗根头皮就有些发麻。
  对着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来的地形图,这位刚刚从菜鸟转正不久的指挥官研究了足足有5分钟,一边无奈地怀念着自己的得力干将史蒂芬伯格,一边咬牙做出了自己的部署:由格哈特·施尔梅中尉带领1个两人机枪组外加9名步枪手前往北面的高炮阵地附近埋伏,一旦枪声传来,立即冲进高炮阵地,迅速消灭那里的炮手;由小斯考布带5名步枪手前往南面的高炮阵地埋伏,同样在战斗开始后主动进攻;最后,3个机枪组和4名步枪手在古堡正面埋伏,自己亲率剩余的7名伞兵和这位尚且蒙在谷里的巡逻队长克利夫下士阔步走向古堡。
第21章
排排站,吃果果
  “站住!什么人?”
  罗根他们走到距离铁丝网区域还有几步路的时候,站岗的哨兵终于凭借有限的灯光发现了这些“不速之客”。
  “我是派尔·克利夫下士,桑顿地方巡逻队的队长!有重要事情找你们的指挥官!”在罗根的授意下,英国下士相当配合地回答说。
  哨兵瞧见了这些穿着军服的家伙,喊道:“站在那里别动,我这就通知去少校!”
  罗根和他的伞兵们自然是停住了脚步——此时若是就冒然进攻,那名哨兵开枪示警的几率相当高。
  “事情解决之后,我会向你们的长官如实汇报今天的经过!”罗根小声对克利夫说:“可以想象,没有哪位指挥官会放着你这样一个能干的手下不予重用!”
  “嘿嘿!我只是个退役的下士,能够做的也就这些!”这位巡逻队指挥官此时倒是很谦虚。
  “关键不在于事情的大小,而在于一个人面对突然情况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罗根这话看似褒扬,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嘲讽,也就在他们小声聊天的这段功夫,一个军官从古堡里面出来,一边走一边还在系军服上的纽扣。
  “小伙子们,打起精神来!”罗根说着也有意将自己的胸膛挺得更高,要知道宪兵通常都是很拽的。
  那名军官走到岗哨旁边就停住了脚步,隔着将近二十米的距离喊道:“你们是桑当地方巡逻队的?这时候来这里干嘛?”
  “有重要情况要向您报告!”刚刚得了夸奖,克利夫这回卯足了劲。
  “重要情况?你们派一个人过来!”这位英国军官看起来很挺谨慎。
  没有选择,罗根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当他军帽顶部那抹鲜艳的红色出现在灯光下,对面的这一官一兵都面露惊讶的神情。
  罗根瞧了瞧对方的军衔标识,却并非哨兵所说的“少校”,而是一名英国陆军中尉。
  “中尉,我要直接和你们的指挥官说话!”他傲慢地说。
  “你……呃,您不是桑顿地方巡逻队的?”那中尉军官显然也从军服和标识上认出了罗根的身份:陆军宪兵上尉!
  “不,我们抵达桑顿后,特意请这位克利夫下士领我们前来!好了,军情紧急,请立即叫你们的指挥官前来,我只和他说明具体情况!”罗根依然傲慢但不至于过分欠扁地说话。
  “呃……您稍等!我这就去报告!”
  中尉走到岗亭里拿起电话,显然是向古堡里面的人报告情况。片刻之后,他探出个头来对罗根说:“长官,您稍等,帕雷森少校马上就来!”
  帕雷森?罗根想了想,对于这个名字完全没有印象——若是德国派驻英国的间谍们再争气一些,自己也不至于如此两眼“摸瞎”吧!
  又过了一会儿,古堡那边走出来两个人,前面那个在扣纽扣,后面那个在系皮带,看来都是被活活叫醒的。
  罗根镇定自若的站在原地,直到对方走到自己跟前,才不慌不忙地敬了个礼,递上由德国情报部门伪造的证件和文书——由于在西线战役期间缴获了大量的英军文件,仿造这些东西轻而易举。
  “比利·罗尔德上尉,隶属于第33宪兵队,奉命前来搜捕一名德国间谍!”
  这位帕雷森少校是个看起来在50岁上下的老军官,很难说这样的“老姜”抗忽悠的能力是强还是弱,他们往往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对于符合常理的情况较少质疑,但他们的经验在一些关键时候可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喔,罗尔德上尉,33宪兵队,还有这个……嗯?长期潜伏的德国间谍?竟然有这样的事?”少校借着灯光看清了文件上的内容,一脸不可思议地问:“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
  “不知道,我们的情报员是在跟踪另一名德国间谍时看到他的,当时他们在接头,然后我们的情报员跟他跟到了这里。两天前,我们正式抓获了那名德国间谍,但他拒绝供认出同伴的姓名和身份。”
  罗根按照行动前就已经想好的措辞不仅不忙地叙述了情况,然后故意压低声音说:“少校,最近一段时间潜伏在英国的德国间谍异常活跃,我们担心他们会加紧窃取我们的情报并破坏重要设施,所以这才匆匆赶来!如果不是半路坏了车,我们本该在午夜之前抵达的!”
  “可是……”少校有些犹豫地说,“你们既然不知道他的身份,叫我怎么配合?”
  “这简单,我带来了那名情报员,只要您让所有的下属走出来排好队给他辨认,就一定能够找出那个间谍,而且……这样我们也不必接触那些机密的设备!大家都省事!”罗根说着有意看了眼少校身后的古堡,站在这个位置,他终于看到了那宛若一张大网的天线。
  “这……”少校想了想,“我得先向指挥部报告这一情况!”
  罗根早已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将一路上的明线都咔嚓掉了,如果这支部队还能通过埋藏在底下的暗线联系——那只能说是自己人品欠佳了。
  少校走进岗亭,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有无线电设备,通过电报联络既费时又有被敌人截获的风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接受这位年龄比自己小、军阶比自己低的“宪兵军官”的建议。
  “中尉,命令部队集合,到战壕外面列队!”
  听到这句话,罗根不禁心花怒放:只要这群傻瓜站到外面来,埋伏在后面的机枪就会像收麦子一样把他们干掉——枪声固然会暴露这次行动,但只要动作足够迅速,就能在英军支援部队来到之前将古堡里的关键设备运到数英里之外的本布里奇港去。按照计划,两艘小型的德国潜艇这时候应该已经在那附近海域潜伏了,只等收到接应信号,他们就会直接闯入这只能供小型船只停泊的袖珍港口,接走这次行动人员和装备。
  尽管一路上小插曲不断,但事情发展到现在,罗根还是对行动前景持乐观态度的。
第22章
欢迎来到英国屠宰场
  论名气,英国陆军远不及拥有光荣历史与传统的皇家海军,甚至不像空军那样也被冠以“皇家”头衔(一个原因是因为在17世纪中叶,当时还称为新模范军的英国陆军打败了国王的王党军,并将英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根据1689年签署的英国《权利法案》,陆军隶属于英国议会而不是英国皇室)。
  论实力,英国陆军一贯奉行“小而精锐”的策略,开疆辟土、炫耀武力的重任依旧交由强大的海军承担。不过在法国,二十万英国远征军的战斗素质和战场表现大多数时候都强过于数量十倍于己的法国友军。正因如此,当法国人屈服于德意志的铁蹄之时,从敦刻尔克撤回15万英国远征军被看作是抗衡德国入侵的最重要力量——虽然他们灰头土脸,武器也大都遗失在了海峡对岸,但他们依然是训练有素并且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军人,这方面是再多农民也抵不上的!
  站在英国人的土地上,穿着英国宪兵的全套制服,罗根掐着表看这群英国兵集合。3分22秒,最后一名士兵入列,放眼看去,虽然一张张面孔睡眼惺忪,军服也算不得齐整,但效率还是值得称赞的。罗根的模范空降营,进行这样的突然集合也需要花至少3分钟时间!
  整个过程中一直绷着脸的帕雷森少校转向罗根,口气有些冷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心情很不好:要是自己部队里真出了个德国间谍,而且是潜伏了很久的那种,作为指挥官肯定有无法推脱的责任!
  “罗尔德上尉,可以让你的情报员过来辨认了!”
  “少校,您部队里所有的人都在这里了?”罗根大致地数了数,这些英军官兵列成三排横队,每排大约是15个人,连同少校和他的副官、门口的哨兵,差不多是50号人,跟预想的也没有太大的出入。
  “除了不能离开岗位的,都在这里了!”少校板着他那张老脸说,“如果那个间谍不在这些人里面,我再叫人顶替他们的位置,让他们出来给您辨认!行吧?”
  所有人没办法一起到这里列队送死,罗根多少有些遗憾,他看似随意地问:“嗯,没问题。不过,里面还有几个人?”
  “4个!”少校不假思索地答道。
  “好吧,那先看看这些!”
  说罢,罗根朝自己仍呆在十多步之外的伞兵们招招手,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们保持队形来到罗根身旁。
  “梅莫特!”罗根朝领头的“宪兵下士”使了个眼神,小伙子心领神会,穿过哨卡的拦木,不慌不忙地从那些木桩般的英军官兵们面前走过,看似认真地打量每一张面孔。这样的安排,其实是在给埋伏在正面的伞兵们争取时间: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家伙身上时,携带机枪和步枪的德国伞兵就会借着夜幕的掩护从远处推进到离哨卡更近的地方——距离越近,射击当然是越精准的。
  眼看着“宪兵下士”转完了一圈,包括少校在内的英军官兵们,目光基本上都还集中在他身上。这时候,罗根给了身后的伞兵们一个眼神,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地从肩上卸下步枪。
  “少校,如果我们认出了这位间谍,你是希望我们当场揭露他,还是……秘密地进行逮捕!”罗根有意一边说着一边引着少校往旁边走,以便将最佳的射击位置让给身后的伞兵们。
  少校沉于思考,自由自主地跟着罗根往旁边走了好几步,“还是秘密逮捕吧!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不要让这件事被外人知晓,毕竟对军队的声誉有影响!”
  “您是个顾全大局的指挥官!可惜啊……”罗根瞟见“宪兵下士”已经走了回来,便以自己最拿手的姿势从枪套里拔出威伯利左轮,在少校还没完全反应过来之前,说了句“俺骚哩!”
  极近的距离,11.18毫米口径子弹击穿人体时溅射出大量的鲜血,罗根头一次尝到了那种腥涩的味道,他并不嗜血,但这种肆意摧残的快感让他几乎上瘾。
  枪声便是进攻的信号,埋伏在外围的伞兵们立即用布朗式轻机枪和步枪向列队的英军官兵开火,跟在罗根身后的伞兵也用手中的步枪近距离射击——首先被撂倒的就是老好人克利夫下士,也许至死之前他都还没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射杀少校之后,罗根也没有歇着,砰砰两枪就将岗哨门口的哨兵和少校的副官给直接撂倒了,而布朗式轻机枪的射速和持续射击能力虽然不及德军的MG-34强大,可罗根好歹在正面布置了三挺,一齐开火的时候仍能够编制出足够的密集弹雨,那些手无寸铁并且列队而站的英军官兵顿时倒下了一大半,剩下的仓皇乱窜,可在灯光的照映下依然无法逃过德军步枪手的“点名”。
  等到布朗式的30发弹匣打光,刺耳的枪声瞬时减弱了许多,但战壕后面的这片空地上已经看不到几个站着的人了,罗根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朝着一个仍在向古堡逃窜的身影连开两枪,第一枪打偏了,在旁边的地上激起一些泥屑,第二枪打中了那个倒霉蛋的屁股,他顿时摔倒在地上。
  罗根的第三枪又打偏了,距离稍远,菜鸟本质便又显露出来,他赶紧给这支左轮换子弹,不过等他将6颗子弹重新填满转轮的时候,伞兵们已经消除了最后的威胁,只剩下一些受伤者在地上挣扎着。由于防御一方毫无准备,进攻者仍然保持着以零伤亡的佳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