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62

第3章
建营草案
  斯图登特将军的第二次手术基本成功,之所以用“基本”这个词,是因为手术过程和预期一样顺利,只是手术结束后他仍处于昏迷状态。最终结果如何,只能等到他醒来才能判定。
  6月4日,就在德军发布敦刻尔克战报的第二天,海峡对岸的白金汉宫发布了一条让世人惊叹的公告:在战争问题上,皇室和政府一致认为,大英帝国决不能向野蛮、凶残、暴虐、邪恶以及独裁的纳粹德国低头!战斗将继续下去,在欧陆、在英伦、在北非、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面对强大的第三帝国,英国人如历史那样展现出了传统海权国家的冷傲,不过各国媒体普遍认为,那些遗留在敦刻尔克的残兵败将再也无法成为抵抗纳粹入侵的生力军,即便是仓皇撤回的英军官兵,也把他们的武器连同勇气和意志都丢在了海峡对岸。若是德军大举入侵,不列颠的形势岌岌可危!
  不论最终的影响如何,敦克尔克之战终究尘埃落定,作为一名低阶的伞兵军官,罗根也放下了之前的忐忑,全心全意投入到模范空降营的建设当中。
  “将军,如果说一支空降部队的每一位士兵既能跳伞、又能机降,上能开飞机、下能开汽车,机枪、火炮样样拿手,您觉得现实吗?”
  在普希尔这位“代理师长”面前,罗根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装低调,因为他之前从史蒂芬伯格那里旁敲侧击地了解到,“汉斯·罗根”已经与普希尔共事了两年多时间,并且似乎颇受对方赏识。
  “不现实,也没必要!要想训练出那样的部队,至少要两三年时间!”普希尔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噢!”罗根有些小小的失望,他紧接着又将自己和史蒂芬伯格共同的疑虑阐述了一遍。
  “这点我已经考虑过了,对于一支新组建的部队而言,百分之百老兵肯定是最理想的,但前一阶段各团都损失了不少兵员,要抽调出一千多名士兵也是不可能的!”
  说罢,普希尔从桌上拿起一张用铅笔写了许多字还画了一些线条的文件纸递给罗根。
  “斯图登特将军先前也和我谈过这件事,我考虑了很久,个人建议是:模范空降营仍旧按照三个伞兵战斗连、一个机枪连、一个迫击炮连、一个重装连外加营部直属部队的常规模式构建,为了加强战斗力,可以将迫击炮连改成重装连。人员方面,三个伞兵连由第7伞兵师现役部队和伞兵预备部队按照老兵与新兵一比一搭配组建,班、排人员在标准编制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十;机枪连和重装连由第22步兵机降师现役部队为骨干组建,外加预备部队和其他志愿人员,班、排人员在标准编制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二十!”
  听了普希尔的建议,罗根也用不着掐着手指去计算人数,因为这张纸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了:
  伞兵连每连212人,7.92毫米机枪×12,50毫米迫击炮×2;
  机枪连220人,机枪×18,50毫米迫击炮×2,37毫米反坦克炮×2(40年的时候还没有装备锥膛炮这种昂贵但很轻便的东东);
  迫击炮连220人,7.92毫米机枪×12,50毫米迫击炮×2,80毫米迫击炮×4,37毫米反坦克炮×2;
  重装连220人,7.92毫米机枪×?50毫米迫击炮×?摩托车×?四轮装甲车×?坦克×?
  营部104人,摩托车×4、7.92毫米机枪×4、四轮装甲车×?(通讯车×?)
  这样算下来,全营正好达到1400人,是斯图登特最初方案的上限。
  对于普希尔将军的认真态度,罗根意外之余免不了献上几分敬佩,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被重装连的一堆问号吸引住了,很显然,这里有很多数字都是留待商榷的。
  “关于坦克和装甲车,我个人仍持谨慎态度,但鉴于我们在荷兰遭遇的窘境,斯图登特将军认为模范空降营必须拥有这一类重型装备,他说元首已经责成空军技术部门着手研发新的大型滑翔机!”普希尔这话说得温婉,听得出来,他还是不太看好伞兵与装甲车辆的结合。
  “说实话,将军,您考虑得比我们周全多了!”不善恭维的罗根,还是笨拙地送上了恭维的语句。对于这个时代德国空军的技术能力,他称不上了解,更不敢打包票,但他觉得既然领先世界的喷气式飞机都能研制,能够装载十吨货物的运输机总不至于无能为力吧!
  普希尔给自己点了一支烟,“汉斯,你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你的心智和品格在同龄人中都属于上乘的,而且有决心、够果断,只是做事不够大气,而且不善于表达自己。我早就说过,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让你到基层部队去磨砺一下。呵,命运就是这样,你抓住了,就成功了!好好干吧!”
  “冒牌罗根”摆出一副大受感动的表情,心想:看来这“汉斯·罗根”能力还行,人品也不错,上官们对他都很认可,就是不晓得家庭背景够不够强大,这个一会儿得好好问问史蒂芬伯格。
  “不管怎么说,我都会全力支持你和你的模范空降营,这也算是斯图登特将军一直努力的方向吧!”普希尔在那精致的玻璃烟灰缸上轻弹一下,“上午我跟冯·斯旁尼克将军通过电话,他对于最高统帅部的决定没有任何意见,只是在坦克兵和装甲车驾驶员方面,他现在也是无能为力的——成为机降师之后,原先的战斗车辆大都调拨出去了,只有一些后勤用的卡车和通讯车。在这方面,你自己也要多想想办法!”
  “嗯,其实我有个还不很成熟的想法想要向您请教!”罗根故意用很谦虚的措辞说:“您也知道,我和我的部队在敦刻尔克之战中与元首警卫旗队并肩作战过,他们拥有目前最精良的战斗车辆,所以我在想,能不能从他们部队借调这方面的人员和装备……”
  “党卫军?”普希尔的声音突然高了一度,而这也让罗根心里咯噔一下:没戏?
  普希尔却不急着表态,他一口接着一口抽烟,等烟头眼看着要烫到手指了,这才在烟灰缸里狠狠摁熄,“如果党卫军那边愿意提供人员和装备,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斯图登特将军终究是被元首警卫旗队的士兵打伤的——虽说调查判定为误伤,但就算将军同意,我们的军官和士兵也会有想法的!”
  有道是自古忠义难两全,罗根也知道,要想在这支命运曲折的部队站稳脚跟,同僚的尊敬和友军的支持都是相当重要的。普希尔的话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党卫军这个“外援”固然好,但出于内部团结的考虑,还是得稳着点!
  第二天一早,罗根就将自己熬了半个通宵写出来的方案送到了普希尔桌上。经过最后的细微调整,普希尔当天即以第7伞降师代理指挥官的名义向最高统帅部和空军司令部提交了这份“模范空降营组建方案”。
第4章
这样就能指挥一个团?
  “这是什么?”
  在一间陈设相当简单但光线很不错的办公室里,外面套着白大褂、里面穿着国防军制服的中年人,手里拿着一张像是给两岁孩童看图说话用的纸片,一本正经地向坐在对面的德国空军上尉提问。
  “黑色的猪!”上尉想都不想就答道。
  “这个呢?”
  “绿色的蜥蜴!”
  “这个?”
  “某种蔬菜……绿色的,呃,我一下子想不起名字来了!”罗根伸出右手想去搔头,但手指一碰到纱布就缩了回来:经过几天来的治疗,这厚厚的纱布虽然从五层减到了一层,但伤口也只是基本痊愈,既不能碰水,更不能用手去抓。
  这时候,坐在他对面的三名军医官保持着审问犯人般的警惕目光——对于头部受了重伤的官兵,出院之前需要经过一个名为“伤情鉴定”的重要环节。说白了,就是看看之前的伤有没有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果鉴定的结果比较糟糕,就有可能强制转入二线甚至直接退役。
  罗根的伤势其实并不严重,但军医官们考虑到他短时间内头部连续受伤,一致认为有必要进行这种传说中的“终极测试”。尽管佩戴着魅力+20的宝物,罗根还是敌不过这些固执的德国军医,只好就范。
  “broccoli(西兰花)!”对于家庭主妇而言,这个问题轻而易举,但一贯只负责吃饭和洗碗的罗根,绞尽脑汁才在军医们落笔之前说出了正确答案。
  之前那个军医官面无表情地举起最后一幅画。
  “玛蒂尔达,英军步兵坦克!装备2磅炮,装甲厚实,极难对付!”罗根用最快的速度给出了答案,不过受伤可能还真有些心理后遗症,他现在一见这玩意儿就有种四下寻找反坦克炮的冲动。
  “好,接下来是我的第一个问题!”戴着圆框眼镜的军医官捧着一本书说,“请说出两首巴赫的曲子!”
  这算是智力测试,还算是考验记忆力?罗根很是纳闷,在出国之前,他对于所有的高雅音乐都属于“聋子”级别的。知道贝多芬、巴赫、舒曼,完全是出于泡妞的龌龊想法。只可惜这段看似美妙的异国恋情也只持续了两个月时间,分手的原因么……据说是某方面不太协调。
  “《法国组曲》和《英国组曲》!”还有比这两个名字更容易记的么?罗根在心里鄙夷地想。
  “嗯,很好。第二个问题,德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是哪一位?”
  从对方的眼睛里,罗根明明看见了一丝狡诈,这问题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要论名望,腓特烈大帝无人可及;要论功绩,统一德意志的威廉一世皇帝算得上是德国的“秦始皇”;可要论最伟大的……
  罗根啪地站了起来,“当然是我们伟大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万岁!”
  好家伙,在场三个军医官连同一身军服的监督员也都跟着站起来,右手一举,“希特勒万岁!”
  接下来,这个戴眼镜的军医官又问了几个听着挺傻的历史问题,罗根来德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还是一一回答出来。在这之后,提问的换成了最后一位军医官,一个眉毛淡淡的、眼睛小小的、下巴尖尖的小老头儿。
  “叫她们进来吧!”
  门开之后,走进来两个“白衣天使”,一个又高又胖,一个又小又瘦。
  “请告诉我她们中谁更美丽?上尉先生!”这小老头眯着眼睛说。
  罗根瞧了瞧,两个都不是自己的“菜”。这高大魁梧的,五官还算标致,就是胳膊大腿忒粗了点,要是一语不合打起来,自己还未必能全身而退!这身材娇小的看着还算凹凸有致,却长着一脸的小雀斑,也许是因为忙碌而疏于打理,一头秀发竟如同杂草般枯黄。
  “德意志的女性都是美丽的,不论外表还是心灵!”罗根很官僚地答道,这一句,完全是从他那当过小领导的舅舅身上学到的。
  看得出来,包括当事人在内,所有人都很满意这个答案,唯独小老头不依不饶地追问道:“那如果让你在她们中选一个当妻子,你会选哪一位?”
  罗根的目光重新扫过这两位“天使”,那是那句话,“不是俺滴菜”。不过嘛,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在这种场合有了发挥的余地:
  “抱歉,我不会选择任何一位!”
  这个答案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尤其是两位护士都投来了幽怨的目光,只有小老头儿依然眯着眼问:“嗯?为什么?”
  “因为我要把我的生命献给国家,献给伟大的元首,只要战争一天不结束,我就不会考虑个人感情。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娶我的武器为妻,让我的勋章作为戒指,在所有战友的注目下完成者伟大的婚礼!如果有一天,战争以德国的胜利而结束,我也依然会坚守在边防线上,让任何一个敢于窥视我们领土的野心者不敢向前一步!一切为了胜利!”
  片刻的沉默之后,小小的房间里竟然响起了掌声。
  小老头满意地点了点头,“我个人认为,罗根上尉的能力足以指挥一个团!至少一个团!”
  “我同意!”
  “我也赞同!”
  军医官们含着泪在自己的本子上飞快地写着什么,留罗根坐在那里哭笑不得:我能不能指挥一个团,你们这群医生说了能算么?别看我现在还只是个营长,终有一天会让你们集体仰望的!
  菜鸟罗根并不晓得,资深的军医官们并非如他想象中那样只负责纯粹的医疗,事实上,他们的评价将记入军官们的个人档案,而遇到人事任免的时候,上级军官们也会将这些文字作为参考——据说在原版的历史中,斯图登特将军接受这种伤愈鉴定时在所有问题上都给出了近乎圆满的回答,尤其在审美趣味上得到了军医官们的高度赞同,所以他们给出的评价是“能力高到足够指挥一个军”。于是施图登特出院了,很快出任第11航空军军长——当然,在这之前他本来就是暂编空降军的军长!
第5章
谁是盟友谁是对手
  带着一份评价颇高的伤情鉴定,罗根出院了,跟史蒂芬伯格一道直接前往普希尔将军设在萨尔布吕肯的师部报到。
  现年48岁的普希尔,严谨而又不乏热情,罗根一归队,他立即将刚刚抵达的200多名伞兵预备部队交给他指挥,并把全师营级以上军官召集到大会议室里:
  “诸位,让我们热烈欢迎敦刻尔克的英雄、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汉斯·罗根上尉和他的副手伦特·史蒂芬伯格中尉!”
  敦刻尔克的英雄?听起来似乎比“勇敢的伞兵突击者”还要高一个档次,罗根心想。面对同僚们的掌声和羡慕,他使出了中国式的谢词:
  “感谢各位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能够有几天的成绩,首先要感谢斯图登特将军,让我们为他的早日康复献上祝福!其次,我要特别感谢普希尔将军,在进攻荷兰和比利时的作战行动中,他出色的指挥让我们载誉而归。在受到元首接见并得到褒奖时,我因我的伞兵身份为荣,更因我拥有你们这样优秀的战友而自豪!”
  虽然德国人并不习惯这样拐弯抹角的谦虚方式,但罗根还是赢得了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普希尔宣布说:“根据元首的指示,我们将组建一支全新的部队:模范空降营!在我们已经呈报上去的组件方案中,该营由汉斯·罗根上尉担任指挥官,副营长由22师指派一名军官,伦特·史蒂芬伯格中尉任第一军令官!”
  从军官们的反应来看,似乎已经知晓了这个情况。对于罗根,他们投来的目光是各式各样的:有羡慕,有佩服,也有冷眼相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