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262


第92章
进攻狂潮
  1942年3月22日凌晨3时整,超过6.4万门火炮在相差不到十秒的时间内齐致地发出了怒吼,霎时间地动摇山。每小时80余万发炮弹的攻击速率将形成来自浩瀚星海的陨石雨,它们带着巨大的摧毁能量坠落到了东经30度线以东的苏军控制区域,冲天烈焰和滚滚浓烟将数千平方公里的前线地带变成了可怕的炼狱,“月球表面”迅速取代了原本沟壑纵横、堡垒遍布的地形。随着炮击的持续,一座又一座古老的村镇消失了,一片又一片刚刚绽放春芽的树林消失了,只剩下一个飞沙走石、热浪滔天、人畜不留的世界……
  都说战争是技术的强力催化剂,与上一次战略反击相隔不到半年,这一次德军不但集结了空前规模的炮兵,其炮群的构成和威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随着西线战事的彻底结束,德军得以放心从英国本土和法国西海岸的要塞阵地拆走大口径火炮,并组织英、法本国的军工厂加班加点生产与之相匹配的弹药。此外,克虏伯等德国本土军火商研发制造的一批新式火炮也首次投入作战,这其中除了曾被列入头号机密的800毫米口径超级列车炮“多拉”之外,还有改进型的280毫米K5“古斯塔夫”列车炮、新投入使用的210毫米K41列车炮、最新量产型105毫米FH40型榴弹炮以及最新式的210毫米五管火箭炮,这些新武器投入使用的时间都不长,但无一例外地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其出色的性能已经得到了专家和将领们的高度评价。
  在距离前线800多公里的柏林,当座钟敲响三声,罗根心平气和地转头望向窗外。尽管视线无法摆脱客观限制看到战场的硝烟,但他的心却能够听到来自遥远战场的隆隆炮声。作为一个对未来有着宏观预见性的“预言师”,他深知兵器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次德军在东线的炮火准备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极有可能成为日德兰式的历史绝唱,要知道随着技术发展,火炮造价将与射程、精度同步增长,加之长射程、大威力的新型武器挤占了战术空间,火炮装备数量将不再是动辄成千上万。
  时间静静地流逝着,为了健康而狠下决心戒烟的年轻男人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瓷杯,清冷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目光转回到面前的茶几,上面摆着一盘做工颇为精致的国际象棋,从盘面的战局来看,白棋占据着绝对优势,黑棋只有苟延残喘之气而无反攻之机。
  “嗯,输了!输了!这才一年不到,副总理的棋艺进步了许多!”
  坐在罗根对面的年轻人穿着一套笔挺而整洁的空军将官制服,穗纹的肩章上点缀着两颗菱状将星。一年的时间说短不短,取得进步的又何止棋艺?要知道在整整一年之前,这个满怀憧憬的旧贵族青年才刚刚获得空军准将军衔,动荡的局势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机会,从赫尔曼·戈林将军团到柏林地区防空指挥部,他尽情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并且在政局变换的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现如今,他已经成为德国空军历史上第三年轻的中将,并且担负起了整个德国东部的防空事务——相当于军团级指挥官。
  罗根轻啜了一口茶:“漫漫旅途,没事的时候就会跟同僚们切磋几招,但总的来说还是输多胜少!”
  “大事既定,小事无妨!”年轻的空军中将罗格·冯·德切斯特神情淡定地重新摆好棋子,“休息,或是再来一局?”
  罗根瞧了瞧置于斜对面的座钟,这才3点一刻,结合预定进攻计划和弹药准备情况,重点地域的炮火准备将持续4个小时,而即便在普通地段,猛烈的炮击也将持续到天明时分。在炮火准备阶段,战局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的。
  “再来一局吧!不论胜负,下完就去休息!”罗根说。
  冯·德切斯特自是没有异议,紧接着又笑道:“能在副总理官邸借宿半宿也是在下莫大的荣幸啊!”
  “彼此彼此!”罗根淡然摆出第一步棋,虽无羽扇纶巾,却也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因为是晴朗的好天气,6点未到,东线的天空就已明亮。隆隆的炮声仍不绝于耳,在空前沉闷的轰鸣声中,由3600多架战斗机和2900余架轰炸机组成的第一波空袭梯队以铺天盖地之势飞越战线。在这由人造飞行器形成的“死亡乌云”面前,临时升空迎击的苏军战机显得势单力孤。不多会儿,距离战线两百公里以内的数十处苏军机场就都笼罩在烈焰与弹片交织的火网之中,冲天浓烟即便在好几十公里之外也能够望见,湛蓝色的天空中很快就只剩下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作战飞机,制空权易主的速度之快,竟令人有种目不暇接之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苏军兵败如山倒——德军进攻前的大规模调动虽然在短短两天内即宣告完成,但苏军高层的警惕性显然远胜于和平时期,而德国空军一天前的侦察也证实苏军对前线部署的调整,许多机场都只保留用于执行侦察警戒任务的少量飞机,驻扎在兵营的人员车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的,大量的战术伪装网甚至造成了地形地貌的变幻,这些应急的准备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德军空前猛烈的炮击与空袭!
  清晨7时许,在战线的一些地段,德军停止了大规模炮击,坦克、装甲车以及步兵则开始向目标地域运动。这时,2400余架斯图卡分成数百个攻击小队出现在了战场上空,它们全然无惧于苏军地面部队孱弱的防空火力,尖啸着从高空俯冲而下,把250公斤到1000公斤不等的航空炸弹精准地投向目标,异常猛烈的爆炸交相呼应,升腾的烈焰浓烟此起彼伏,大地受到了强烈震撼,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仿佛这里的世界面临山崩地裂,人们逃无可逃、陷入绝境。
  上午8时许,在奢侈地消耗了300多万发炮弹之后,德军全面停止了炮击,转而进入地面攻坚阶段。在1100多公里宽的战场正面,Ju-87、Ju-88、He-111以及挂载炸弹出击的BF-109、Fw190漫天飞舞,紧紧压制着苏军一线阵地的反击火力,并有效隔绝了苏军前线与后方的交通联系;数以百万计的德军官兵在上万辆各型坦克、突击炮以及自行火炮的支援下以海啸之势扑向苏军防线,利用兵种之间如火纯青的默契配合不断冲击和撕裂苏军的防御体系。
  经过数月来的休整和补充,苏军作战部队的总兵力已经恢复到了400万人以上,但即便全部投入一线防御,也无法在横贯东欧的上千公里防线上做到滴水不漏。在一些地势开阔、缺乏天然屏障的区域,德军进攻部队很快突破了苏军外围雷场、反坦克堑壕以及前沿阵地,并在苏军纵深阵地与守军展开激烈搏杀——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道理在交战双方技战术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并不完全适用,美国制造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枪用来对付泛太平洋区域的对手或许绰绰有余,对付德军四号坦克的后期型号和新式五号坦克时本来就力不从心,更何况德军坦克还得到了己方空军以及步兵的紧密支援,至于苏联自行生产的反坦克武器,受到技术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在战场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美国货好多少。苏军官兵们并不缺乏勇气、意志以及前赴后继的精神,但他们付诸鲜血乃至生命换取的不过是德军进攻速度的稍稍放缓,而且处处堵漏处处漏,在德军全面并且猛烈的进攻下,苏军战线不断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风雨飘扬中的航船在剧烈颠簸中随时可能倾覆……
  在这个就连空气都充满躁动的上午,笼罩在柏林上空的气氛似乎格外压抑。总统威廉·弗里克、国防部长雷德尔以及诸多军政要员据说都寸步不离地呆在自己的办公室,并且对电话铃声和敲门声十分敏感,副总理罗根则选择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设立在柏林西郊的防空指挥部,和自己的老朋友冯·德切斯特将军呆在一起。除了下棋,两人基本上什么也不做——部署在德国东部以及丹麦、波兰、保加利亚等地的雷达一刻不停地严密监视着东线的天空,然而正如德军总参谋部预料的那样,苏联空军自知实力不济,并没有选择飞蛾扑火式的远程奔袭,而是从战斗伊始就选择了保存实力。
  到了下午两点,前线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苏军千疮百孔的防线出现了三个较大的突破口,其一位于白俄罗斯东北部临近俄罗斯边界的奥尔沙,由第2装甲集群撕开的防线宽达20公里,除了固守此地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六十余万苏军将士,对德军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420公里之外的莫斯科;其二位于白俄罗斯东南部的戈梅利附近,15公里宽的突破口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拥有一个装甲军、一个摩托化军和两个步兵军的第9集团军既可以利用该缺口迂回攻击苏军白俄罗斯方面军侧后,又可以南下攻击固守乌克兰北部的苏军涅瓦茨河方面军;其三就是不久之前德军发起试探性进攻的乌克兰南部,德军第4集团军凭借迅猛而果决的进攻突破了苏军新防线,并利用速度优势包围了数万来不及撤退的苏军官兵,之后曼施坦因的部队分兵两路,一路猛扑克里米亚半岛,更为强大的一路则马不停蹄地攻向苏俄腹地!
第93章
黑锅总得有人背
  在东线,德军3月22日当天的进攻完全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而根据总统威廉·弗里克的授意,当晚9点,国家广播电台以公开广播的形式向全国公布了当天的主要战况,初步估计了德军摧毁敌军战机、坦克、火炮以及击毙俘获兵员的数字。在播报了这些鼓舞人心的讯息之后,国家广播电台不加评论地公布了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延迟或取消出兵的消息,但就在当晚,一些关于欧洲各国共同抵制沙赫特“经济一体化”政策的评论还是在上流社会不胫而走,根据讯息传播的规律,这些高层的非正式观点很快就会在民间传播开来。
  国内和国际局势突变,原计划按照“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路线进行友好访问的德国总理沙赫特终于也坐不住了,他当晚便提前结束了葡萄牙之行,搭乘“俾斯麦”号战舰离开里斯本——抛下部分航速较慢的舰艇,仅有6艘护航舰艇的快速编队以26节航速驶向本土,若是保持这一航速不变,他们将在大约35个小时后抵达德国西北部港口!
  “总理先生倒是毫不担心近期深入北海和东大西洋活动的苏联潜艇!”得知这一消息时,罗根正在国防部长办公室和雷德尔下棋,同样是国际象棋,在海军元帅的精湛棋艺面前,罗根难逃屡战屡败的命运。
  在这个问题上,资深的海军领袖显得胸有成竹:“以‘俾斯麦’号的防御,就算同时遭到两艘苏联潜艇袭击也足以保证沙赫特总理的安全,何况苏联在北方以及芬兰湾的军港大部分才刚刚解除封冻,我估计目前在北海和大西洋活动的苏联潜艇加起来还不超过10艘!”
  罗根有些无趣笑了笑,全世界都知道海军是红色帝国最弱的一环,尽管英国丘吉尔政权在失败前向自己的临时盟友输送了一批重要的武器设备和技术,这其中就包括有攻击潜艇,但受到船舶工业以及战略位置的限制,在与德国的战争中,苏联海军所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小,自从1941年4月1日以来,其潜艇部队击沉的德国舰船只有27艘,总吨位还不到5万吨,而且没有一艘是吨位超过2000吨的作战舰艇。纵然如此,若是有心,仍能够假借苏联之力或仅仅是名头来导演一场灾难大片——只可惜雷德尔是个谨慎的中立派,他不愿意为任何人肝脑涂地,即便是当年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也不例外!
  雷德尔不动声色地将罗根所执黑棋将死,然后语态平静地说:“如若沙赫特总理此行出现任何意外,德国海军都将为此背上永远无法磨灭的屈辱,因此,海军将士们是不会坐视任何意外出现的!据我所知,海军司令部已经向驻守西欧和本土的部队发出了沿途护航和警戒命令,海军航空兵也将全力以赴!”
  这话让罗根心里有些不爽,他心里虽然有所谋划,但眼下也只好老老实实地坐着下棋。正巧又输一局后,雷德尔的副官敲门进来报告说:“长官,K编队已顺利穿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黑海,并将在后天凌晨发起克里米亚登陆战!Q编队炮击舰队也已抵达塔林近海,炮击和轰炸将从天亮后开始实施!”
  以往国防部的副官、参谋官是以陆军军官为主,随着雷德尔入主国防部,在这里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军蓝”,这位副官也不例外。
  雷德尔一边收拾棋盘,一边很淡定地回了一句:“知道了!”
  在罗根看来,淡定的心态源于个人自信以及对事务的深刻认知,千里迢迢奔赴黑海的K编队算是德国海军的一步“奇招”,这支舰队虽然没有战列舰、巡洋舰或是航空母舰,甚至没有超过8英寸的舰炮提供火力支援,但德军的常规战略使得苏军在克里米亚半岛以陆上防御为主,尤其是在德军41年秋季攻势之后,苏军更加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陆防体系的巩固上,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外,半岛南部的海岸防御大都依托古老的工事和岸炮,应付单纯的海上攻势尚可,但抵御德国空军重磅炸弹攻击的能力就差强人意了!
  至于深入波罗的海作战的德国“Q舰队”,算得上是德国本土舰队的精华所载。比“俾斯麦”号更为新锐的“提尔皮茨”号担当旗舰,两艘经过改装的前英国海军战列舰尽管航速偏慢,但火力和防御都十分强悍,又被德军官兵们笑称为“超级炮舰”,其近岸攻击和压制能力可见一斑。海军航空兵方面,除了在大西洋海域活动的“格拉夫·齐柏林”和“彼得·施特拉塞”号、在地中海活动的“赫尔曼·戈林”号,德国海军其余战斗航母和护航航母均集结于此,而且还将得到驻扎在芬兰南部的德国空军、海军陆基飞机的支援。按照计划,K编队首先用强大的舰炮火力给几个月前夺回塔林并重新修筑了岸防工事的苏联守军一通狠揍,天亮后再以优势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接下来出场的将是德国海军引以为豪的第1、第2海军陆战师和第7装甲陆战旅,隶属于第11航空军的两个伞兵团也将参战。就投入的兵力来说,这将是有史以来德国海军主导的登陆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而考虑到海军此次投入实战的新装备、试验装备多达二十余种,此战远非德国海军的终极目标!
  等到房间里重新剩下两个人,罗根借着下棋的机会解释说:“其实……沙赫特总理提出的欧洲经济一体化是历史大势之所趋,只不过现在提出来还为时过早,遭到盟友及中立国家的抵制不足为奇!在我看来,这一设想至少要到欧洲战事结束后十到二十年内才有实现的机会,毕竟……我们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了过多的侵略性!”
  “侵略性?”雷德尔的语气带有些许轻蔑之意,看来他对这个字眼并不反感,或许还有些骄傲。在棋盘上,他照例祭出了开局求稳、在对峙中细心寻找对方破绽的套路,十几步下来,就已经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在棋盘上对罗根形成步步进逼之势。
  “除了对苏联是自卫反击,其余的战事都是以我们的主动进攻开始,这自然很容易被理解为侵略性!不是么?”注意力并不在棋盘上的罗根,用一个轻巧的追问挑起了话题。只听雷德尔顺势反驳道:“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性,这是基于生存空间而产生的客观规律!如若不抢先进攻,我们将无法避免的遭到进攻——也许波兰1940年就会越过边境攻击我们,法国和英国也是如此,最终我们打败了他们,避免像遭到苏联进攻一样经受重挫!再说了,我们在扩张民族生存空间的过程中,也将给欧洲带来长久的和平!”
  这看似有理有据的论调非但驳倒罗根,相反的,年轻的副总理微微一笑:“部长阁下的话让我想起了帝国元首,想起了他和他关于千年帝国的宏伟设想!只是我想,若是德国成为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公敌,‘千年帝国’又能够维持多少年、熬过几代人呢?”
  雷德尔的右手连同手中的棋子突然停在了空中,民主时代并没有言论禁锢,何况独裁时代留下的思维定势对这个国家的民众还有很大的影响,抛开独裁带来的白色气氛,德国自1933年以来迅速崛起,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一系列漂亮的胜利,这一切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只是,这话在雷德尔听起来不免有些别扭,甚至还有那么几分讽刺意味。他的目光离开棋盘放在了罗根脸上,异样地看了看这个名义上比自己高半级的年轻人,凝眉冷言道:“‘千年帝国’是日耳曼人共同的梦想,但是总理阁下,难道我们非要在内争外斗并存的进程中才能实现它?我想我们的战士宁可与强敌作战,也不愿意再将枪口对准自己人!”
  这话狠狠将了罗根一军,年轻的副总理还没来得及反驳,雷德尔便道:“好了,副总理阁下,今天的棋就下到这里吧!我倍感身心疲倦,就像这个国家一样!”
  罗根悻悻地起身:“那么我就告辞了,部长阁下,很抱歉打扰了您一个晚上!”
  雷德尔很形式地和罗根握了手,然后走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后面,等罗根走到了门口正准备开门,他远远地说:“副总理阁下,请原谅我对政治的无知!我之所以同意签署进攻命令,完全是处于国家利益和战略形势的考虑,并没有个人情感和政治倾向混杂其中!作为国防部长,我的使命就是率领国防军诸兵种以及预备部队来对抗任何威胁德国的力量,哪怕要和所有国家为敌,我也不会有丝毫畏惧!”
  罗根半转过身,反问道:“以部长阁下的认知,德国已经拥有抗衡全世界的力量了?”
  对于这个问题,雷德尔没有回答。
  次日上午,国民议会紧急会议在议长汉克·迪尔瓦约的主持下召开,总统威廉·弗里克出席并进行了会前演说,他向国民议员们简单介绍了国防军全线进攻的决策考虑和进展情况。自从全面攻势发起以来,德军在不到30个小时的时间里彻底摧垮了苏军的边界防线,在拉脱维亚北部,在白俄罗斯东北部和东部,在乌克兰北部和南部,迅速突进的德军装甲部队成功将数十万苏军部队分割包围,行动最快的第2装甲军已经挺进到了距离出发地有120多公里的战线,而德军控制战区的总体新增面积达到了近6万平方公里!这样的战绩是自从1939年战争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而且从苏军的准备情况来看,这还算不上一场出其不意的突然进攻!
  仅仅一天多的时间,战场的局势就已经初步明朗化,在迪尔瓦约的巧妙带动下,国民议员们以190票对27票通过了旨在尽快结束对苏作战的议案,这也意味着由总统批准、国防部签署的进攻命令已经获得了国民议会的认可和支持。紧接着,内阁副总理汉斯·罗根向国民议员陈述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和罗马尼亚的照会——“欧洲经济一体化令欧洲各国害怕遭受经济侵略”,在这个有力的噱头下,罗根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预测了三国延迟参加或退出东线战事可能造成的后果,悲观的论断使得国民议员们对这项不久之前还得到众人赞成的方案有了新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罗根还列举了沙赫特在多项国内经济决策上的“激进”手腕。毫无疑问,这些早有争议的决策确实损害了许多中小企业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经过刻意渲染,这些弊端被人为放大了,甚至达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
  “看看刚刚签署的《亚速尔宣言》,诸位,千万不要被字面语言所蒙蔽!按照这项协议,我们的国有资本将源源不断地流往大西洋对岸,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资金源,成为壮大美国军事工业的动力,欧洲的财力将在短短数十年内枯竭,我们将失去固有的活力,届时难道整个欧洲都要搬迁到北美去吗?”罗根手中挥舞着《亚速尔宣言》的文件,其实按照沙赫特的真正用意,战后的欧洲将进入一段相对平缓的经济恢复期,资金大量输往美国既能够避免欧洲出现通货膨胀,又能够趁着美日交战的机会侵蚀和占领美国资本市场,进而扩大欧洲资本在美国实业界的占有率,最终达到逐步扭转欧洲与北美长期以来此衰彼兴的局面,然而这种经济战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其中又可能因为国家策略调整而出现未知变数,所以短期之内是很难看到明显效果的,对于德国的普通民众和中小资本亦没有明显的益处!
  “不能让欧洲的财力陷入枯竭!欧洲才是我们的家园!”事先约定好的“托儿”们在议员席上高声呼喊。
  “若是继续执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策略,我们将失去昔日盟友的支持,我们将被迫从训练、装备并不充分的预备部队中增调五十万人前往东线,我们将被迫从原本供应给普通民众的物资中挤出一大部分供应前线,我们将孤立无援,即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没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罗根极尽所能地鼓动者国民议员们的情绪,只为击败政治路途上最大的竞争对手。
  “托儿”适时地起来高呼道:“总统先生,我们要求重组内阁!”
  威廉·弗里克面无表情地坐在位置上,看起来似乎很是哀伤和无奈,但真正掌控这一切的,恰恰是他这位已经风烛残年的老者。
  “在军事上,我们完全可以独立击败苏联,因为我们拥有欧洲最强大、最精锐的部队,但是一个孤立无助的人,哪怕他剑术再高,也不可能登基加冕成为国王!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支持者和追随者,需要众人敬仰而不是一味惧怕、抵触的环境!”罗根环视众人,他看到了群情亢奋的议员们,亦看到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的雷德尔,国防部长受邀出席国民议会,但很显然,这里并没有他说话的机会——国防军总参谋部才是这部精密战争机器的发动机,这也是他当初之所以反对军事体制改革的原因,只不过由维宪派发起的这次改革来势凶猛,即便是总理沙赫特都没能扭转,更不用说破天荒担任国防部长的海军统帅了!
  狂热的声潮持续许久,当威廉·弗里克带着坚定的表情站起来时,议会大厅里很快变得鸦雀无声,人们知道,关键性的时刻到来了。
  “鉴于国防军将全部精力投入东线作战,而德国在政治局势上又突然陷入孤立,不稳定的环境很可能再一次毁掉即将到手的胜利,我郑重提请国民议会,解散现政府内阁,组建战时内阁!”
  弗里克一字一句地说完,议会大厅内顿时一片哗然——之前有人喊着解散内阁,那毕竟只是少数人的言论。要知道新内阁组建不过三个多月,而且在沙赫特的领导下,在内政治理方面成效斐然,在外交方面也成功与西线最大的潜在对手美国和解,就贡献和过失而言,沙赫特这届内阁似乎并没有达到非解散不可的地步。
  “安静!安静!”议长汉克·迪尔瓦约大声安抚着这两百多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国民议员们,宪政时代的首届国民议会一改往常政客、军人居多的局面,企业家代表、科研人员代表以及市民代表占到了近三分之二,正因如此,许多议案都是在经过激烈讨论后方才得以出台的,因而这届议会也被人们称为“最能够代表国民意志的议会”。
  等到会场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现年61岁的迪尔瓦约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说:“根据宪法规定,经由德国现任总统弗里克提议,现就是否解散政府内阁、组建战时内阁进行讨论和投票!”
  “我反对!”民主党的主要骨干之一、普鲁士州内政部长萨特·维尔茨义愤填膺地站了起来,所幸这不是充满暴力的独裁时代,他要面对的也只是冷厉的目光而不是致命的子弹。
  “即便内阁总理真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国民议会也应该给予他一个辩解的机会,何况沙赫特总理的决策是对是错,我们现在并不能得出结论!就这样宣布解散内阁,我认为是对宪法的亵渎,是对民主权力的亵渎!”
  由沙赫特一手创立的民主党不乏精兵强将,随之起身呼应的是巴伐利亚州总理斯特里德·埃森:“我也反对,坚决反对!在沙赫特总理因公务离开本土的时候投票解散内阁,这简直是荒谬可笑的!诸位,请看清这所谓提案的阴谋本质,无耻的阴谋!”
  “放肆!你说总统的提案是阴谋,这是对总统的大不敬,是对德意志的大不敬!你们说总理不在国内就不得解散内阁,宪法哪一章哪一款有这样的规定?若是总理失踪了,滞留在外长期不归,难道政府就要停止运转吗?”
  厉声发出质问的是普鲁士州总理保尔·普拉法,此人既不是维宪党人也不是民主党员,而是一位以自由身份参选的政治家。当初维宪党和民主党双方都竭尽全力争夺普鲁士州总理这一重要位置,普拉法是双方最终妥协的结果,但沙赫特当初或许没有料到,老辣的弗里克早就为自己铺好了路——普拉法在希特勒时代担任过普鲁士州文化教育部长,那时候威廉·弗里克正是普鲁士州的内政部长!
  普拉法这几拳着实厉害,不仅维尔茨和埃森哑口无言,其他准备造势的民主党成员也被打得措手不及,要知道议会大厅里占多数的还是那些没有明确政治立场的无党派代表,当政要代表之间的直接交锋以普鲁士州总理的胜出而暂告一段落时,气氛的导向已经转向了对沙赫特非常不利的一面。
  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中,罗根并没有看着说话的那几个人,而是紧盯着雷德尔,若是国防部长在这个时候表态反对解散内阁,那么结果将是难以预料的。因此,当他看到雷德尔做出伸手整理衣领这个动作时,他抢先站了起来:
  “诸位,我们的国民赋予了我们管理国家的权力,我们就必须对我们的每一个决定负责!现在,由于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退出,我们东线的右翼出现了巨大的兵力空缺,这些必须由我们的战士们用生命填补;西班牙暂缓向我们提供物资,为了确保前线的供应,我们必须从国民餐桌上拿走一部分粮食;还有民心和士气受到的难以估计的影响,这一切难道不该有人站出来负责吗?我,汉斯·罗根,愿意代表内阁向国民议会递交辞呈!”
  这是决定性的一击。
第94章
人生的十字路口
  明媚的阳光下,一架机身涂装略显朴旧的“容克-52”三发运输机平稳地飞行在蓝天白云之间。喧闹吵杂的机舱里显得十分宽敞,一个只系了安全索的机组成员守在舱门处,后面的座舱分散地坐着五个配了全套伞降装备的年轻人,他们无一例外地穿着灰色的伞兵作战服,但都没有领章、肩章以及部队标识。
  接到来自驾驶舱的通知,机组成员一手握着舱门把柄,朝坐在靠近舱门处那个留唇胡的帅气青年喊道:
  “长官!飞行高度480米,风速约15公里每小时,适合跳伞!”
  “好!”
  青年戴上防风眼镜,朝机组成员竖起大拇指——机组成员旋即拉开位于机舱中前部的舱门,凛冽的风卷着清新无比的空气灌入机舱。只见年轻人稳稳起身迅速来到舱门口,另外4人也不慌不忙地依次向舱门位置挪动。
  “长官,祝好运!”
  这是罗根跳出机舱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他没有回答,而是轻巧一跃,在飞翔中寻找那熟悉的失重感。尽管经过改良的R-z41大型降落伞与早期的R-z1型快速圆伞在结构和运作原理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但德军伞兵们在离开机舱时还是习惯于采用鱼跃姿势——直到降落伞完全打开并产生作用之前,他们可以很好地观察地面上的一切。
  在春风的吹拂下,此时的大地呈现出的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青绿色。蜿蜒的溪流反射着阳光,犹如一条嵌满宝石的腰带;浅褐色的屋顶就像是分布在林间小路旁的蘑菇。至于那星星点点的白色或者棕色,则是东普鲁士被称为“帝国牧场”的原因——肥沃的土地不仅滋润了农作物,亦养育了大片茂盛的草场,大量的牛羊保证了普通民众与军队的肉品供给,健硕的骡马则是德国军队至今仍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
  几秒之后,伴随着绳索摩擦与伞布疾速张开的呼啦声,下落中的人体立即改变了姿态。视线上移,远方的翠绿依然充满了生命力,地平线的尽头隐隐有着一条黑褐色的粗线,那便是闻名于世的柯尼斯堡要塞区。依托坚固而完备的防御体系,德军在形势最为危急的1941年顶住了苏军一波又一波猛烈攻势,牵制并杀伤了大批苏军部队,并为德军后期的战略反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桥头堡!
  由于伞形更大,R-z41完全张开时带来的升力与使用R-z1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在平缓降落的过程中,罗根享受着无拘无束的惬意以及登高跳远的开阔,陶冶着浸泡在轻浮和功利中的性情,净化着因为争权夺利而堕入阴暗的心绪。又一次离开了众人羡慕的位置,又一次沦为“失意者”,他还不能完全做到超然处之,但两天前还是参加了内阁新总理保尔·普拉法的宣誓就职仪式——由前普鲁士州总理组建的战时内阁标秉“民主、团结、自由”,在总统威廉·弗里克和国民议会的支持下,这届临时内阁将以击败苏联侵略者为首要任务,兼顾战时的国内秩序以及战争结束后的重建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