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262

  眼角余光,沙赫特终于挪动了他那有如树桩的身躯,他在内阁成员们身上巡视了一轮,目光最终停在了雷德尔右边半个身位的位置,却没有和罗根眼神相交。
  “虽说之前的策略存在许多遗缺,但我们现在也只能尽力弥补!”
  沙赫特此言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确切地说,内阁成员们似乎没有人理解他所说的漏洞,现在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弥补。
  罗根依然目视前方,同时用低沉而有力的语调说:“对于试图用资本控制经济的做法,数年之前的德国就已经给予了现实的反驳!一个有胆量、有决心、有魄力与世界为敌的政府,为了打破枷锁是甘冒一切风险的,我们能够做到,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挪威人都有可能做到!今天做不到,明天,后天,后天的后天,总有一天会让他们找到机会!”
  沙赫特沉默了,以往这位金融奇才陷入长久的沉默时,不是深感绝望,就是在为打破绝望而抗争。
  “道理很简单,解决的办法同样简单!我们无法阻止这些国家的经济逐步恢复,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失去成为军事强国的动力!试想一下,一个负责为全欧洲织布的国家,怎么会有足够的力气拿起枪炮?一个只会生产汽车外壳部件的国家,怎么会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他们的飞机坦克?想清这些,下定决心,一切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罗根稍稍放缓了语速,他放低目光,从冯·牛赖特开始,慢慢扫过这里的每一张脸,直到雷德尔——唯独略过了沙赫特。
  沙赫特的面色有些灰白,眼神中既看不到绝望,也看不到为了打破绝望而产生的抗争。
第69章
谁在掌控世界
  “壮观,真是蔚为壮观!”
  在亨克尔航空有限公司位于吕贝克北郊的工厂里,罗根满怀感慨地望着眼前的飞机生产线。He-221,也即是从意大利比亚乔公司购入的P-108重型轰炸机技术在德国本土的量产型,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性能已经十分稳定,飞行速度也从原型机的427公里每小时提升到了460公里,尽管比容克斯公司自行研制、被罗根誉为“德意志空中堡垒”的Ju-490慢一些,载弹量和航程也略为逊色,但在制造成本却更为低廉,而成熟的技术使得这种大型的四发飞机从1941年秋天开始就大批量地离开生产线进入空军服役。正是得益于这种非常合格的过渡机型,使得德国空军在1941年末到1942年初这段“陆上僵持期”得以利用位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的机场对苏联腹地实施轰炸,尤其是对乌拉尔山区的持续轰炸迫使苏联政府将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向贝加尔湖迁移——除了延迟生产,还迫使苏军在远东部署更多的防御部队。
  规模不逊于克虏伯工厂五号坦克生产车间的飞机生产车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二十四架正在进行组装的He-221,而这还只是亨克尔公司三个重轰炸机生产工厂中的一个。按照满产水平计算,这些工厂一个月就能够制造出60架He-221,一年下来所生产的四发轰炸机若是编组成一个大机群,那气势是绝对的“铺天盖地”!
  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罗根发现恩斯特·亨克尔,亨克尔航空的缔造者,同时也是喷气式飞机的发明者(第一架涡轮喷气发动机飞机He-178于1939年8月27日试飞成功),情绪显得有些低落。想想资本家的本质,罗根将他拉到了一旁,面授机宜道:“您现在大可不必担心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按照我们和不列颠王国签署的协议,他们将重建自己的陆军、海军和空军,条件是主要武器必须从德国采购,这其中就包括重型轰炸机!此外,日本和美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从德国购进武器的途径,不论我们最终选择什么样的立场,军火订单一定是不会少的!”
  略微佝偻着背的老头儿连连点头:“副总理阁下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若是战争很快结束,我还盘算着如何将这些生产线转为民用呢!”
  “转民用?”罗根转头看了看那些已经安装了遥控机枪塔的轰炸机,“东方有句成语叫做‘暴殄天物’,虽然按照性价比,我们还是倾向于选择容克斯公司的490型,但H-221毕竟是意大利和德国航空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可以在德国空军担当辅助角色,在那些急需要远程轰炸机的国家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副总理阁下说得对!”老头儿又弱弱地问道:“听说……空军准备取消H-221D的生产计划?”
  D型即是在H-221机头位置安装105毫米炮的“飞行炮艇”,早在半年前,第一支试验中队就在苏格兰高地之战中进行了实战检验。因为有了意大利航空部门的技术作为基础,这些试验机表现十分稳定,而且在对手毫无制空权的情况下,它们在打击英军少量地面部队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根据战后统计的资料,约有220名英军官兵在这种“飞行炮艇”的攻击中阵亡或受伤,而H-221D的出勤总数只有120次,平均下来,每架飞机单次出击都能够收获1.83个战果,而自身的伤亡率为零!
  “这个我倒是听说了一些,但现在还没有最终的定论!”罗根继续安抚这位意义十分重要的军工企业家,在他手中不仅有He-111和He-221这两个大的生产项目,试验代号为He-280的喷气式战斗机与梅赛施密特公司的Me-262正为德国空军的“未来战斗机”进行激烈的竞争,而作为历史的后来者,罗根很清楚喷气式飞机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只要德国空军在这方面取得领先优势,其他国家仍采用螺旋桨技术的主力战斗力,不管是“零式”还是“野马”,统统都将成为浮云!
  一身黑色装扮的亨克尔紧紧跟随在罗根身旁,不多会儿,又怯怯地问:“以您的观点,我们和苏联的战争还会持续多久?”
  即便是拒绝给出答案,罗根的话语依然温和而礼貌的:“这个么……您恐怕得问问我们的总参谋长,毕竟宪法修正案是要求政府和军队避免职权混杂的,而且……这种事情很难说,真的很难说!”
  亨克尔立即知难而退,他紧接着又领着罗根一行人参观了位于这座工厂的He-115生产线。和军舰不同,水上飞机并不在水上制造,它们的整条生产线都位于陆上的生产车间,只是在完工后才会被运往港口。现如今,德国海军已经牢牢掌握住了北海的控制权,这种双发鱼雷机已经不需要按照设计初衷去执行“海上刺客”的危险任务,因此目前量产的主要是安装有机载雷达的侦察型号,正常情况下的年产量在60架左右,主要配备给波罗的海舰队和大西洋岸防部队,亦会有一小部分提供给在地中海区域部署的德国海军部队。
  “根据您的预计……280型试验机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投入实战?”在罗根的计划中,参观亨克尔的这座工厂除了看看He-221的生产情况,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要了解喷气式飞机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
  老头儿没敢用罗根刚才的语气进行“还击”,他为难地回答道:“试验机虽然已经成功试飞,但要投入实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毕竟目前一些零部件还完全不适合量产,我们正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替代品!其实……副总理阁下,我们的空军完全掌握着欧洲的天空,为什么要如此急切地追逐这样一种技术还不十分成熟的新式飞行器?”
  “我看到了它的巨大前景,它对于空军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作用!”罗根淡然一笑,与此同时,他没有从亨克尔的眼睛里看到任何的惊讶成分,亦没有商人看到利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贪婪。
  由于近来几天的天气不是很理想,加上相应的改进调试工作还没有完成,喷气式飞机的试验区并没有进行实际的飞行测试,亨克尔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也没有出于取悦副总理的考虑而特意组织一次试验飞行。因而当罗根看到He-280的两架试验机时,它们正静静停放在机库的中央,其中一架还被拆去了两台发动机。
  “这位就是我们的首席设计师冯·奥海因,我们的首席发动机工程师,也是目前这个项目的执行人!”
  亨克尔指着一位有些中年发福的男子向罗根介绍道。
  对于德国的新任副总理,这位穿着白色外套的中年男子显得非常平静,甚至有点儿不屑一顾的意味。
  在涡轮发动机的领域,冯·奥海因确实是一个足以被载入史册的天才!
  自讨无趣地聊了几句,罗根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眼前这两架传统的采用平直机翼、双发动机、低单翼和双垂尾设计的喷气式试验机上。就外观而言,它们与自己从前在历史图片、军事油画中所看到的德国喷气式战机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那架被拆去了发动机的试验机,机舱前部的机体也有几块是被打开的,正好可以看到内部的构造。罗根虽然不太懂飞机设计,但在担任空军兵器生产总监时毕竟看过不少飞机的图纸以及流水线上的实物,他一眼就看到了安装在机体前部的机关炮——按照惯例,这时候还不会在飞机上安装真正的武器,而是为了计算空间位置所使用的模型。于是,罗根问:“它的武器是三挺20毫米的机关炮?”
  对于这个问题,冯·奥海因的反应依然很是冷淡,或许一位真正的飞机设计师并不希望自己的设计成为杀人机器。
  亨克尔不慌不忙地往里面瞟了一眼,“是的,总理阁下!按照空军兵器生产部门的要求,我们预留了三挺MG151的位置,正常备弹是每挺200发,应该足够正常空战之需!”
  感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罗根转过头对空空军战斗机总监、新晋的空军中将阿道夫·加兰德说:“从机枪到机关炮是空战武器的一个重要升级,但机关炮并不是终点,也许……我们的军工部门能够在机载火箭弹的技术上予以更多的关注!”
  漂亮又帅气的小胡子点点头,“空战武器必须跟上飞行器的速度的发展,而且可以预见,双方空战的距离也会越拉越大!”
  空战的距离确实在不断的拉大,而在同一天,葡萄牙美丽海滨城市波尔图的机场上,一架涂着红白黑与黑兀鹫图案的容克-490与一架涂着美国国旗和国徽的B-17却仅仅相隔十数米。在这座规模算不上大的军民两用机场上,这两个庞然大物显得格外的惹眼,只是由于葡萄牙军方的严密封锁,现场才没有涌入好奇并且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代表两个国家空军战略轰炸能力的大型轰炸机在“挣抢风头”,德国新任外交部长冯·牛赖特率领的德国代表团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美国代表团亦在葡萄牙政府精心安排的海滨酒店内为了各自的利益暗自较劲,而这场外交部长级别的会谈最终将决定泛大西洋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
第70章
工业“俾斯麦”
  “虽然战争状态眼下还没有结束,但在座的诸位应该可以非常有预见性地看到……因为长期遭到我们轰炸而丧失了一半以上工业设备的苏联已经不足为虑,北极熊的那些小兄弟,那些加盟共和国,相当一部分都在酝酿着与民族主义相匹配的自由和独立!苏联的农民已经疲倦了,苏联的工人已经绝望了,苏联的人民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国民议会偌大的会议厅又一次成为了一个人的舞台,曾经,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来自奥地利的陆军下士,他用他的狂热打动了几乎所有人;如今,他的名字叫汉斯·罗根,一个出身平凡的伞兵军官,他用他的睿智和深邃打动了这里的老面孔与新面孔。
  “诚然,有消息说苏联正在筹备一次全面的进攻,他们意图将新生的德意志扼杀在襁褓之中,然而我相信,他们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么离谱!我们虽然失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将领,但是我们仍然拥有冯·克莱斯特、古德里安、冯·曼施坦因这样能力出众、威望颇高的将领,而且我相信,他们行事更为低调和踏实,思维更加稳重和活跃,我相信,我们会让苏联人在我们的战线前丢失最后的锐气,我相信,在夏季的灿烂阳光下,我们将像热流一样席卷东欧,碾碎列宁格勒!碾碎莫斯科!碾碎苏联人的一切希望!德意志必胜!”
  尽管在座之人只有一少部分是现役或退役军人,但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人、教授以及工人农民的代表,有相当一部分做出了热烈的响应,于是,“德意志必胜”的声音瞬时间充斥整个大厅。
  正如罗根所看到的,人们可以拒绝战争,但没有人会拒绝胜利!
  “在这里,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向诸位阐述一下战时工业和正常工业的区别:在战时体制下,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都在全力以赴地生产军工品以及军事相关的辅助品,只要我们每天能够比敌人多生产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箱子弹,那么赢得胜利的机会就会与日俱增。从1939年至今,我们的生产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情报部门的分析判断,目前我们平均每个月生产飞机1780架,我们的主要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苏联、美国、日本,分别是500架、1200架和800架;我们平均每个月制造坦克1360辆,苏联、美国和日本分别是600辆、850辆和300辆;我们平均每个月制造各型火炮2200门,苏联、美国和日本分别是1400门、2200门和1200门!可以看出我们在产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然而战时工业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资源消耗高度集中在钢铁、煤炭、硝石以及燃料方面,势必造成较大程度的额外损耗,并导致非战争工业设备和工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这些数据未必很准确,有些甚至只是非常初步的估算,但罗根从在座的国民议员们脸上看到了那种自豪和满足感,他语气一转:“想必大家都坐过马车和汽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碰到转弯情况,通常都需要提前对马匹或是方向盘进行操作,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转弯!现在,我们的国家工业就到了这个转弯口,再有几个月时间,最多半年,我们的战争就会结束——这绝不是轻敌,而是基于军事、工业等多方面综合作出的判断与决策!我们不会像法兰西帝国那样深陷俄国的战争泥潭,该是摆脱战争限制,让我们的工业重新腾飞的时候了!”
  生动的比喻并没有立即说服所有人,大厅里到处是交头接耳、私下交谈的情形。
  “工业和经济的转型,对于国家、对于企业、对于民众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诸位!你们知道我们在短短两年半的战争中有什么样的收获?我这里有份非常详实的统计:当前,我们实际占领和控制的区域面积是德国本土的3.7倍,在这些条件不尽相同的土地上,共有322座煤矿、279座铁矿、47座铜矿、21座锡矿、12座油田以及44处大型橡胶树种植园,直接或者间接为我们生产的工厂达到5293家,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手工作坊,可用劳动力保守估计达到7200万,比德国本土的全部劳动力还多出一倍!诸位!你们知道当年威廉二世皇帝陛下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就是资源,这些宝贵的、能够让德国工业实现跨越的资源,当初我们没有得到的,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还在等什么?”
  这时,台下的“托儿”适时地高喊道:“消化它,把它变成实力与财富!”
  罗根右臂直指前方,酷酷地说:“没错,消化它,就像消化美味、可口又营养的食物,让它们变成我们的能量,变成我们的肌肉!诸位,怎么才能更好地消化它?我想大家的答案会比我更加专业!”
  哄笑声迅速盖过了质疑。
  1941年2月12日,经政府内阁和国会审议通过,由德国总理亚马尔·沙赫特签署了名为《发展泛德意志大工业》的政府条令。条令规定,军备生产部门继续保留,但只负责统筹飞机、坦克、大炮、弹药等直接作战装备和物资,发动机、非战斗车辆等转为军民两用,允许并鼓励军工企业自主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和仪器配件,允许军工企业按照市场经营的方式为外国政府或组织研发并生产军备生产部门批准的军用产品,等等。这项政府条令中的具体18项条款一出台就被看作是德国经济和工业提前向和平发展时期转型的旗帜——这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在1919至1941年这22年间,德国政府有20年处在财政赤字的状态,其中16年是非常严重的赤字,而德国政府到1942年初时仍背负着数量惊人的债务,战争中前期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募集到资金和在本土发行的政府债券则构成了这些债务的主体!
  两天之后即是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苏联军队在东线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在被誉为“情人节之殇”的一系列小规模战斗中,德国军队显得触不及防,哪怕是在人数占优并且构筑有坚固阵地的区域,他们也很快丢失了阵地和大量的装备物资,这一结果直接导致漫长的战线上出现了四个较为明显的“突出部”。这些突出部大多是不利于装甲部队行军的森林和山岭,德军据险坚守才勉强保住了这些阵地!
  对德国民众来说,“情人节之殇”固然是令人失望的,但来自葡萄牙的消息极大地冲淡了人们的悲伤——经过持续多日的拉锯战,双方外交部长(美国国务卿就相当于外交部长)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波尔图声明》,共同宣布大西洋区域为非军事交战区,同时,德国政府将不以任何形式卷入到美国和日本正在太平洋区域发生的军事冲突;美国政府承认不列颠王国的合法地位,同意不列颠王国以分期归还的方式偿还欠款,并且按照还款进步陆续将所扣押的英国舰艇归还。
  除了摆明战争立场,德国政府还宣布执行“现款自运”的军火贸易原则,即对各交战国以及中立国采取对等原则,各国政府所购军火必须采取现款支付的方式自筹船只运输。这个原则看起来很公平、公正,然而综合考虑到各主要交战国的地理位置和海上运输能力,美国在这方面显然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此外,流传甚广的小道消息称,德美政府在此次会谈中还达成了若干秘密协议,内容是与德国保持领先优势的潜艇及坦克技术有关!
  在家中安静地度过了情人节,罗根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视察德国在南欧和北非、东非、中东地区的工业设施。这里的矿场、油田和工厂数量相当惊人,但各种原材料和初级工业产品的产量却低得有些离谱,就连德国最缺乏的战略物资——石油,也只达到了预计产量的三分之二,恰恰能够满足德国在军事方面的需要罢了!
  对于工业本身,罗根并不算内行,但是站在经济的角度分析,他发现当英军当初撤离时确实采取了一些破坏措施,但这并不至于让大部分工厂时隔大半年还没有恢复生产能力,而苏联轰炸机目前对中东油田的骚扰也已经微乎其微,真正的原因在于法本、联合钢铁这些“卡特尔”们在竭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德国的非洲占领区若是大量出产优质且低成本的工业原料,势必影响到这些大企业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本土的生产经营,因而在希特勒和勃劳希奇时期,这些在德国本土占据着行业垄断的大企业或以收购所有权、或以代替政府经营管理的方式迅速控制了这些矿场、油田和工业设施,从而迫使位于欧洲的工业企业继续以较高的价格从“卡特尔”手中购买工业原材料。克虏伯公司则属于“反面例证”,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军工产品的性价比,他们耗费巨资在非洲收购了若干铁矿场和冶金工厂,经过近一年的生产经营,目前已经能够满足自身三分之一的需求,从非洲运回的原材料已经应用到除了大口径火炮、坦克和潜艇特种钢铁之外的许多领域。
第71章
机械动力
  一说到德国的汽车工业,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以及梅赛德斯等等享誉世界的著名品牌。可以说,德国汽车是做工精细、经久耐用的代名词,是德国机械工业的象征之一。在德国军队征战欧洲的路途中,它们默默负担起了后勤运输的重任,为德军钢铁洪流的涌动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资保障!
  1942年2月27日,吕塞尔海姆,欧宝汽车公司生产车间。
  “尊敬的副总理,如您所见,36年型的6轮卡车是我们目前集中主要资源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的项目。1940年可谓是生产的巅峰时期,当时我们一个月能够向军队供应大约1100辆这种卡车,装备四到五个师,而去年一整年,尽管受到了局势的影响,我们也还是生产了8000多辆。根据国防部的新订单,我们今年的计划是生产10000辆,其中一半是传统型号,一半是加强了动力的改进型!”
  戴着金边眼镜的高个子中年人孜孜不倦地向罗根介绍着情况,然而这位运营总裁并不是欧宝创始人奥贝尔的后代,甚至跟奥贝尔家族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更让许多德国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这位总裁连同目前欧宝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美国人——早在1929年,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奥贝尔家族就将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股份出售给了美国通用公司,使得欧宝这个原本“土生土长”并且在德国廉价车市场独占鳌头的品牌成了美国通用在德国的子公司!
  即便如此,在1939年战争爆发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欧宝仍为德国军队生产了多达3.4万辆的各式车辆,其中绝大部分是卡车和由卡车改装的特殊用途车!
  “嗯,这些‘闪电卡车’的表现确实很不错!”
  罗根的语气有些低沉,整个人也显得有点儿漫不经心。结束了非洲和中东之行回到德国,这位副总理本想从自己的两位领导者弗里克总统和沙赫特总理那里得到进一步改革工业体制的支持,然而在明显损害大“卡特尔”们利益的问题上,这两位领导者的态度十分一致:谨慎,谨慎,再谨慎!在谈话中,弗里克更是非常直白地告诉罗根,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这些大企业家的政治捐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联合政府的位置并不十分稳固的情况下,一旦失去了这些掌握着工业和经济命脉的企业家支持,局势将会变得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出现无可挽回的新动荡。
  更让罗根感到气愤的是,那些消息灵通的大企业家显然听到了消息,竟有人往罗根的住所寄了一颗手榴弹,同时附信一封,告诫这位年轻的总理要安分守己。
  虽然由退伍伞兵组成的小型安保部队有能力保护好罗根和他的家人,但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是让罗根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他甚至想起了盖世太保横行的年代,那些无孔不入的秘密警察时常以类似的手段威胁、恐吓、打击国内的反战主义者和政见不一者。然而,现在的德国政府完全不同于希特勒的独裁时期,民主带来了相对的公平,却也使得政府在面对行业垄断企业缺乏真正强硬的手腕——《发展泛德意志大工业》条令在实际过程中也受到了这些工业寡头的诸多阻扰,以至于改革进程举步维艰。这一切虽是罗根有所预料的,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他对于大企业家们的反击显得很是无奈。
  警察当局的调查依然是不了了之,这也迫使罗根加快了以跳伞学校为名召集旧部的速度——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关键时刻,一支具有极高忠诚度和综合作战能力的精锐部队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尊敬的副总理,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4.5吨半履带式卡车也就是‘梅铁尔’的生产车间,这种卡车的制造成本虽然要比普通卡车高出一些,但是越野能力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非常强,这一点已经在此前的军方测试中得到了证明!目前国防部似乎还在慎重考虑,其实在我们看来,它们虽然不能替代半履带式装甲车在前线执行任务,在兵员物资输送和大炮拖曳方面的作用就要比普通的卡车强得多,这就是所谓的性价比!”
  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就像是个急于推销出手中商品的小贩,对自己的产品是赞口不绝。
  对于欧宝这家专营运输卡车的企业,罗根本来是十分看重的,并且打算力劝奥贝尔家族在政府支持下收回企业,然而这个高个子的美国人过于鸡婆的态度终于惹恼了他,他停住脚步,冷冷地问道:
  “诚然,这些卡车能否在环境恶劣的东欧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总裁阁下难道觉得德国军队会长时间地陷入东线战事?”
  这位常年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的美国人讲着一口流利的德语,他反应奇快地回答道:“不,当然不!我相信德国军队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打败苏联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样的,我对‘梅铁尔’的综合用途推崇至极,相信即便是在和平时期,它在寒带、热带乃至丛林都大有用途!”
  Sd-kf-z250和251型半履带式装甲车的综合作用固然十分突出,但是作为一款专为战场而设计的装甲运兵/运输车,它的成本远远高出普通的卡车,所消耗的大量生产资源和劳动力工时也制约了它们在产量上取得进一步突破——到目前为止,国防军装甲车辆的总拥有量还不足2万辆,除去从法国、比利时和英国等国家缴获的,德国自产的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只有1.5万辆,按照国防军440万地面部队和近300个师的编制,配置比例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机械化程度。在一线的步兵师甚至是装甲步兵师中,骡马车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
  看着眼前这个对自己毫无畏惧之意的美国人,罗根冷笑道:“你很聪明,也很狡猾!要说你对德国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机械流水线技术带到了德国,使得欧宝卡车产量与其他德国企业的总和相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