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262

  “布莱克,起立!”
  听到长官的呼唤,步枪手迅速爬了起来,顺带拍了拍衣襟的尘土。
  在友军同伴面前,琼斯竭力保持着一名军官应有的姿态,他很快发现对方也在尽力掩饰窘态。
  这些人中军衔最高的是一名中尉,他艰难地对琼斯说道:“昨晚空降来的德国佬太多了,我们根本应付不了!我想我们应该暂时先回到港口去,依托那里的工事阻挡德军进攻,等着大部队从内陆赶来!”
  琼斯同样无意进行自我介绍,他尴尬地应和说:“其实我也是这样考虑的,先前的战斗中,我们排干掉了至少三十个德国伞兵,但他们依然漫山遍野地扑了过来!”
  “我们也干掉了五十多个!”中尉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毫无自豪感可言,也许更让他觉得丢脸的是,自己的枪套空空如也,手里拎着一支刚才路过卡车时才拣起的步枪。
  虽然双方一拍即合,琼斯依然为难地说:“可是照眼下的情况来看,德国人恐怕是要在海岸登陆了,他们的舰炮火力很猛,又有俯冲轰炸机……”
  中尉咬咬牙,“总不能坐着等德国人来俘虏我们吧!”
  这话让琼斯觉得耳熟,先前飞过的那队斯图卡开始俯冲了,熟悉而刺耳的嘶鸣声正从北面传来——这个声音几乎和希特勒的咆哮一样令盟军官兵憎恶,现在希特勒死了,斯图卡却依然在大量生产。
  “前面也是敌人,后面也是敌人!”犹豫的中尉还打算从口袋里套根烟,跟着他一起来的士兵突然慌里慌张地说:“看啊,德国伞兵上来了!”
  从头顶上飞过的子弹,迫使两位典型的英国军官放下了他们仅存的优越感,务实地招呼着各自的手下往大海的方向走。
  洛西茅斯至少有坚固的防御设施,一群可怜虫心里想着。
第35章
坦克,坦克!
  海风凛冽的马里湾口,三艘悬挂德意志海军战旗的战列舰威风凌凌地排成战斗斜纵队,所有主炮整齐划一地指向港湾南岸。每隔两到三分钟,这些强悍的战列舰便会在震天动地的怒吼中朝陆上目标倾泻一轮炮火。炮弹所及之处,爆炸的烈焰吞噬一切,滚滚的浓烟直升百米高空,死神狂啸着掳走暴露在外的所有生命,只留下满目苍夷!
  在视距之外,两艘拥有庞大身躯的航空母舰正在多艘轻型舰艇的护卫下迎风行驶,尖利的舰首劈开海浪,敦厚的舰身在海面上留下了浓重的水痕。阵阵轰鸣声中,一架又一架挂载炸弹的“海-斯图卡”腾空而去,由轻盈灵巧的舰载战斗机掩护着扑向仍在进行顽固抵抗的英军目标!
  1941年,巨舰大炮的时代正悄然步入暮年,各国所建造的战列舰一艘比一艘强大,可这逆转不了历史的潮流,太平洋海域所酝酿的战争即将为航母时代的兴起拉开恢弘的幕布。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在这怒涛汹涌的海域,因战役行动而集结起来的德国炮击舰队以奇妙的组合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三艘战列舰中,沙恩霍斯特级姊妹舰堪称叱咤欧海的传奇,逆潮流而上的三联装280毫米炮已经成为它们特有的招牌;拥有10门14英寸主炮的“格拉夫·施佩伯爵”号是德国海军的新宠,也是英国海军永难磨灭的痛,其前身即是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贝尔法斯特之战为德军所俘获,经过近半年的后续改造和调试,它已经成为一艘英式风格、德式装备的新锐主力舰,综合作战性能和俾斯麦级相差无几。
  两艘重型航母“彼得·施特拉塞”号和“赫尔曼·戈林”号均以德国空军人物命名,前者是齐柏林级的二号舰,纯正德国血统,追求航速和防护,载机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后者是原属英国海军的光辉级航母“可畏”号,当初德军在贝尔法斯特俘获它时,其舾装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仅差通讯设备的安装和后期测试调整,德国海军的技术人员没怎么费力就让它顺利入役,只是舰载机的供应问题使它直到1941年初春才真正成为一艘战斗航母。
  除了五艘战力强大的主力舰,飘扬着德国海军旗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扫雷艇也在以各自的方式为登陆部队清扫道路,从格拉斯哥和爱丁堡附近机场起飞的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亦孜孜不倦地向英军工事倾泻弹药。在空前密集的火力打击下,位于马里湾南岸的洛西茅斯至巴基一段竟整个弥漫在浓黑的硝烟之中,跳跃的火光就像是厚重乌云中的异色闪电。刚开始时,英军的岸炮还能够向逼近海岸的德军舰艇尤其是那些拥有方形舰体的登陆舰射击,到了后面,战场上的炮火彻底变成了单方面的表演。
  炽烈的阳光下,第一艘德国登陆舰径直靠上了浅白色的海岸。
  昂起的舰艏缓缓放下,位于登陆舰后部的机关炮嘶吼着将成串的暗红色光点射向海滩一侧的英军火力点,而从那些混凝土工事中喷射出的弹雨也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一块,子弹撞在厚重的钢板上当当作响,仿佛在预示着这场抢滩登陆战的残酷性!
  “给我瞄准了往船舱里打!”
  坚固的机枪堡垒中,一名身材瘦小的英国军官面目狰狞地朝身旁的机枪手呐喊着,这挺维克斯式马克I型重机枪虽然还是上一场战争爆发前列装的武器,但近三十年的岁月并没有完全消磨掉它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在固定射击位置的情况下,水冷却的方式令它拥有比新式机枪更为出色的持续作战能力——据说在一场战斗中,10挺维克斯机枪在12小时内发射了100万发子弹,期间更换了100根枪管,使用了不尽其数的冷却水,但是没有出现一次卡壳!
  打光一条250发子弹的弹带之后,副机枪手迅速从一旁的弹药箱里取出备用弹带,机枪手熟练而敏捷地打开机匣,两人默契配合,在不到十秒钟的时间里就又让这挺机枪嘶吼起来。见此情形,原本准备开口催促的军官合上了嘴巴,可当他望向海滩的时候,两片厚厚的嘴唇却不由自主地分开了!
  先前所发射的子弹没有一发能够成功击穿厚重的登陆舰艏,当它放平之后,出现在船舱中的是一辆辆散发着黯淡金属光泽的钢铁战车,普通的机枪子弹对于它们如同瘙痒——阵阵淡色的青烟在船舱中悄然升起,这些拥有方形炮塔和车身的德国坦克隆隆地开动起来,越过充当登陆踏板的舰艏之后,它们毫不在意地行进于没过膝盖的海水中。松软的泥沙并没有陷住它们突刺状的履带,在大马力发动机的嘶鸣中,坦克缓慢而沉稳地向前推进,徐徐转动的炮塔主动搜寻着视线范围内的英军火力点,黑洞洞的炮口一颤、一停,片刻之后,一团烈焰在浓烟的团绕下喷涌而出!
  “噢,该死的!”
  顶部覆盖有厚厚一层沙土的机枪堡垒里,瘦弱的英国军官面露怯意。这些隐蔽的防御工事能够避开敌人舰炮轰击和飞机轰炸,伪装和运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坚厚的混凝土外墙能够抵御坦克炮的直接攻击,一旦敌人的坦克和步兵逼近到危险距离,他们能够找出十几种办法将这堡垒连同里面的人杀死!
  喘口气的功夫,又有几艘登陆舰在前方沙滩上靠岸了。这些外形丑陋的家伙并不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它们不仅体积有大有小、轮廓各有特色,甚至连舰艏挡板打开的方式也是差别很大的。英国人或许没有想到,这些原本设计用来横渡英吉利海峡并且在英国南部抢滩登陆的舰艇直到1941年初才被建造出来!
  大大小小的登陆舰在作战用途方面不尽相同,那些大的载有一到两辆坦克,小的有可能只搭载装甲战车甚至是清一色的步兵。好在第一批登陆的坦克和步兵已经将守军的大部分火力吸引过去,后续部队上岸时遇到的阻力大为减弱。戴着大耳沿钢盔的士兵迅速越过了浅水区,他们有些人紧紧跟在坦克和装甲车后面,就像是躲在母鸡屁股后面的小鸡仔,有些匍匐在起伏的沙丘后面架设机枪和迫击炮,逐步形成了对英军防御工事和露天堑壕的火力压制!
  “上帝啊,看!”
  看到一辆起初只是闷头前行的德军坦克在距离另一座堡垒还有数十米处突然用细长的“炮管”喷射出一条长长的火龙,英军机枪手和他的搭档吓坏了。经过了片刻的迟疑,在长官没有发出撤退命令的情况下,他们丢了机枪就往后跑,身形瘦小的军官这时候也完全懵了——被几百度高温的烈焰炙烤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和沿着海岸线建造的大部分永备工事一样,这座机枪堡垒后部有一条短小的通道,出去便是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在德军覆盖性火力的摧残下,这些在沙土地形上挖掘出来的堑壕已经不成形状,视线中可以看到不少穿着黄褐色军服的士兵在朝远离海岸的方向撤退。从这高处斜里往下看去,德军的爆破手已经推进到了矗立在沙滩尽头的土崖,落差达到两三米的有利地形在隆隆的爆炸声中逐渐化为乌有。不多会儿,喷着青烟的德军坦克开始顺着塌陷的土崖往上爬,尽管一些勇敢的英军士兵仍以各种武器从近处向它们开火,但他们所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反倒是那些手持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的德军步兵蜂拥而至。他们冷酷地清理着一座又一座的碉堡工事,此时才选择逃离的英军士兵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敌人从后射中,他们倒下时的无助与绝望映衬着这条正加速崩溃的防线……
  好不容易回到洛西茅斯的琼斯少尉,和他的新同伴一起被部署在了港区南面的阵地中。这里的工事早在半年前就开始构筑,经过不断的加固和改进,如今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混凝土或土石结构的碉堡,隐蔽的火炮和迫击炮战位,在用树杆加固的堑壕里,每隔一段距离就配置有一挺藏在射击位置后面的维克斯重机枪和布朗式轻机枪。若是时光回到上一场战争,这样的防御条件在弹药物资充沛的情况下也许能抵挡住两个德国师的进攻。
  先前空降的德军伞兵如期而至,他们的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徒劳地翻犁着英军阵地上的泥土,试探性的冲击立即遭到了英军密集火力的痛击。看着那些以各种痛苦姿势倒下的德军士兵,英军官兵的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然而这种虚假的表象很快就被无情地打破了——从沿岸防御阵地上撤下来的士兵带来了悲观和恐惧的气氛,英军慌乱地调整部署,试图依托着预先构筑的攻势抵挡德军登陆部队,但当德国坦克隆隆地驶来时,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处于对方的夹击之中,要么死战,要么投降,别无他路!
第36章
元帅光环
  正午的烈日将爱丁堡机场跑道上的每一颗沙砾都烘得发热,身穿夏季制服的德军官兵以齐整的军容、抖擞的精神列队迎候。汗珠顺着鬓角滑下,背部的衣服已经浸湿,战士们却依然在阳光下岿然不动,这样的意志品格,恰恰是一支无敌之师不可或缺的!
  清晰的轰鸣声中,一架拥有四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终于在一群梅塞斯密特战斗机护卫下出现在南方天际。它早早开始下降,整个过程中机头始终保持着上昂的姿态,强烈的气流掀起大片沙尘,而这灰黑色的巨鸟最终四平八稳地降落在了跑道尽头。
  红地毯直接铺到了机舱门下方,军官们忙不迭地搭好舷梯,列队的士兵高高挺起胸膛,带刺刀的毛瑟步枪紧握在手中。他们迎接的虽然不是这个国家最尊贵的首脑,也不是战功最为卓著的老帅,但他尚未过半的人生却已经成为超越“红男爵”的传奇,他的一切却成为万千德国军人效仿的楷模,他的成功之路被无数的青年孩童视为梦想……
  帝国空军总监、空军总参谋长、国家英雄……这些看似耀眼的名头统统成了昨日黄花,如今这个人只需要一顶金冠:帝国空军总司令!
  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罗根健步走到机舱门口。灿烂的阳光下,他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身上的白色军服无比炫目,领口的大十字勋章亦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隶属于德国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军官与士兵们正齐刷刷地看着自己,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崇敬,但这无上的荣耀只是奋斗的果实而非终点。眺望前方,天边是那样高、那样的远,视线的远端仍有供自己建功立业的空间,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抬手,却不是为了敬礼。勃劳希奇以三军统帅名义所颁布的第一条规范性军令,就是宣布在国防军内部永久地取消举手礼,个人崇拜将不再成为左右国家意志的致命因素。
  一边大气、从容地向官兵们挥手致意,一边稳步走下舷梯,罗根试着从人群中寻找那些久违了的面孔。也许,那个在怀特岛一起蹲过防空壕的老兄就在这队列之中;也许,那个在加的夫和自己聊过天的同僚就在这队列之中;也许,那个人只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又或许他们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
  夜深人静的时候,罗根偶尔也会陷入无尽的落寞之中。
  “尊敬的空军总司令阁下,欢迎您来到爱丁堡!”
  最先走上来敬礼和握手的是德国陆军上将恩斯特·布施,平心而论,这位曾因为晕船而受到同僚们调侃的陆军精英最近大半年的运气有些糟糕,加的夫战役的成功已经为他积累了可观的威望,可惜在这之后他所接手的任务都是“烫手山芋”:进攻苏格兰高地,第十四集团军损兵折将;在苏军入侵之初率部驰援奥尔什丁,结果被风头正劲的苏军装甲集群打了个头破血流。接连的失利让布施在最高统帅心中的地位大受影响,战事稍有好转,他便被调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的位置,转任新组建的E集团军群司令。这个集团军虽然辖有23个师,但一多半都是由预备部队扩编升格而来,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屈指可数。倒霉的布施只好尽心尽责地训练这些部署在法国和不列颠的后备部队,仅有的作战行动就是围剿威尔士山区和苏格兰中南部的“暴乱分子”——就算是这种以多打少的战斗,德军还是经常吃亏,为此布施可没少挨上面的批。
  身份上的巨大变化也让罗根有所保留,他紧紧握着布施的手:“将军不必这么生分,上一次我们在加的夫赢得了举国赞叹的胜利,这一次我们同样能够做到这一点!”
  布施微微颌首,情绪依然平静得像是一汪湖水。
  跟在布施后面的,是投入这第三次苏格兰高地战役的陆军指挥官们,包括第二十军、第四十三军和挪威山地军的三位军长以及下属的十余位师长。为了达到马里湾登陆作战的突然性,此前他们的部队并没有集结到格拉斯哥至爱丁堡一线,而是按照平常的部署分散在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登陆作战发起后,这些部队才会通过铁路线快速运往前线,而按照作战计划,15个陆军师将于两天后向苏格兰高地发起全面进攻——届时英国抵抗政府军很可能已经将主力向马里湾方向调动,苏格兰高地南部的兵力空虚有助于德军迅速夺取前沿据点!
  按照军衔和职务顺序,陆军将领之后便是参与此次战役的海军将领们。同样是出于迷惑英军的考虑,如今德国海军的第一战将冈瑟·吕特晏斯和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都留在了丹麦的哥本哈根港观赏风景,率领舰队支援马里湾登陆作战的是现年56岁的海军上将罗尔夫·卡尔斯,而负责协助陆军作战的则是海军中将冯·德拉皮埃尔,出于同样的考虑,划归他指挥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今天早些时候才从英格兰南部起航!
  与陆海军的准备情况一样,如今派驻不列颠的空军部队只有350多架作战飞机,但再有半天时间这个数字就会翻上两番。如今统领这些航空部队的是德国空军上将乌尔里希·格劳尔特,一位沉稳干练的空军老将,为人较为耿直,因而赫尔曼·戈林时期并不太受重用。
  若是按照交情深厚来选择酒类,罗根和大多数陆、海军将领只能喝点小米酒,和长期共事的空军将领们可以喝些红酒,而真正的烈酒非得在空降部队行列中才能找到共饮者。眼下斯图登特亲自指挥由第7伞兵师和第22机降师组成的第11航空军在马里湾方向实施大规模空降,而由第1空降师和空降教导师合编而成的第15航空军空降兵将军伯恩哈德·拉姆克统帅——这支部队目前在英国还只有一个军部和一个新组建的伞兵团,参与作战的空降兵将以空运和海运的方式从德国本土运来,计划动用的400余架容克-52现在还大都停留在东线的机场上!
  参战各部都还在调动途中,这就像是一场缺了香槟的宴席。在机场简单寒暄之后,一行人乘车前往荷里路德宫,这据说是英王乔治六世所呆过的最后一座王宫——在离开爱丁堡之后,这位落魄的国王先是在苏格兰高地的穷乡僻壤住了一阵子,然后搭乘英国海军的巡洋舰去了加拿大,寒冷的异乡虽然有条件优越的住所,却永远无法找到王宫的气息。
  “在一次共进晚餐的时候,我听卡纳里斯上将说……在离开爱丁堡的当天,乔治六世和他的王后在这座美丽宫殿的花园中相拥而泣,仆人们甚至担心他们会选择殉情,但很显然,他们缺乏这样做的勇气!”冯·德拉皮埃尔海军中将言语中不无惋惜之意,传闻不曾提及,威廉二世流亡荷兰之后又有多少叹息。
  格劳尔特空军上将接过话题说:“若是乔治六世选择了自我了结,对于英国民众来说应当是一件好事——那至少意味着他们的国家不用处于如今这种分裂状态!”
  “英国若是处于长久的分裂状态,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好事了!”挪威山地军军长、当年率领6000士兵奏响纳尔维克之歌的爱德华·迪特尔将军看来是个善于肢解猎物的好手,考虑到苏格兰高地极为恶劣的地形,精锐的山地部队也许能够再一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看着长廊外那些秀丽却又说不出名字的植物,罗根却在想着海军中将所提及的那个名字,卡纳里斯。在历史上,这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反犹太先锋,也有人把他看作是罪大恶极的叛国者,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光环一直延续到了数十年之后。
  现在希特勒死了,以军权为核心的民主政府取代了独裁体制,纳粹的影响力正在逐步萎缩。道义方面,卡纳里斯已经没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德国了——英德之间的争斗已经渐进尾声,苏德之间的厮杀又是由苏联率先挑起的。在这种情况下,罗根在意的是卡纳里斯神乎其神的谍报技术和他在任期间德国军事谍报局的惊人高效,可以说只要能够掌握并驾驭这种力量,任何野心之人都能够获得一飞冲天的助力!
  罗根既想要得到这种力量,又不想它为他人所用。
  “元帅?元帅?”格劳尔特拿捏得当的声音将罗根从自己的思索中唤回,不知不觉间,一行人已经走到了长廊的尽头,再往前就是一座华丽的大喷泉了。
  “嗯?”罗根尴尬地笑了笑,“抱歉,刚刚走神了!”
  “在想马里湾的战事还是我们接下来的仗?”格劳尔特善意地笑着说,“其实也不必太担心,军事决策委员会既然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托给您,也是对您能力的充分肯定啊!”
  “担心倒没什么,这些英军已经不成气候了!”罗根看了看众位将领,“只要苏联人不违反临时停战协定插手,我们应该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扳开这个绊脚石!”
  “那么……我们是真的要跟苏联人和平结束战争咯?”布施突然插话问。
  过了五、六秒,罗根才意味深长地答道:“真正的和平,只会在我们与苏联之间决出胜负后才会到来!”
第37章
得意·失意
  “洛斯茅斯、巴基、麦克达夫、弗雷泽堡——马里湾南岸的四座主要港口已经全部到手,英军果然破坏了残存的码头,做得干净利落,显然是早早做好充分准备的!幸好,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准备……把沉箱从基尔运到苏格兰可真不容易啊!”
  在荷里路德宫一间临时布置起来的作战室里,冯·德拉皮埃尔海军中将就着做工极其精致的沙盘向将领们简单介绍了北线登陆战的作战情况。和一年前的跨英吉利海峡登陆作战不同,这次登陆行动虽然距离德国本土更远,但由于实力上的巨大悬殊,德军在滩头站稳脚跟并不艰难。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苏格兰高地纵深站住脚跟!
  “相当精妙的设计!”罗根客套地恭维说,德国人擅长机械和施工,德国海军准备的所谓沉箱,和原本历史时空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使用的原理相近,只是在规格和形状上有所区别——因为要用经过改装的大型运输船从德国本土运至苏格兰北部,大小与重量都受到了限制,加上马里湾的地理和潮汐落差,这些沉箱需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施工程序方能够变成适合人员车辆通行的栈桥。
  “谢谢!”冯·德拉皮埃尔微笑着收下了这份赞誉,然后一板一眼地分析说:“从今天下午的航拍照片来看,英军在喀里多尼亚运河北段实施了一系列爆破,初步预计,我们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来修复和清理河道,而在今后的作战行动中,我们也必须高度提防英军的破坏·说实话,这种在山石中凿出的运河实在太脆弱了!”
  “依托公路和航运组织的后勤更为脆弱!”作为德军山地步兵的核心人物和精神代表,爱德华·迪特尔在山地作战方面有着充足的经验与发言权。眼下苏格兰高地的主要城镇虽然有公路相连,但它们依山而建、蜿蜒崎岖,英军只需小股部队就能够在一些险要路段伏击德军车队,而德军根本无法实时警戒每一段公路!
  冯·德拉皮埃尔既不反驳,也不应和,这位海军方面的全权代表继续指着沙盘说:“从明天凌晨开始,支援舰队将南下攻击阿伯丁,以协助第二批登陆部队在此登岸。从今天的侦察情况来看,英军并无在此坚守的打算,而我们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一座空城、废城!按照我们之前的预测,战役前一阶段我们将不得不在巩固登陆港口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在一天前还属于绝对机密的内容,对于在座的军、师级指挥官来说还算是新鲜可口,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和他们的部队都将于此休戚相关。作为此次战役的高级指挥官,罗根和恩斯特·布施、乌尔里希·格劳尔特等人可听得耳朵起茧了,虽然一个个耐着性子,思维或许早就出去神游了。
  托比亚斯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罗根转过头,碰到这位忠实的副官的目光便揣测到了他的用意,于是默不作声地起身、离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