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262

  “美国人就是这样充实他们国库的!”凯特尔非常不屑地插了一句。
  坐在凯特尔旁边的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接着说:“我觉得,我们的计划既不能放得太宽泛,又要有一定的远见!空军打造战略轰炸机部队的计划就完全可以在6个月内实现!整合德国以及各占领区的资源,6个月内足以制造出上千架大型轰炸机,每次5000吨炸弹,两个月就能够把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这些苏军工业城市变成废墟!此外,拥有了这些能够实施跨洋飞行的远程轰炸机,我们完全可以对美国来一次极具威慑力的‘友好访问’,让他们彻底放弃对英国流亡政府的军事和政治支持!至于说逃亡加拿大的英国政府和军队,我们就算要打,也只需要派出舰队和为数不多的陆战部队!”
  这一刻,罗根总算意识到德国军人的政治思维是多么的幼稚。以美国现有的工业实力,整个欧洲加在一起也无法超越,何况在以战争方式获得的土地上,人们并不会真心诚意地投入到生产中来。如果说德国战略轰炸力量的所谓友好访问一时间会给美国人造成很大的震动,用不了多久,美国政府就会将这种恐惧转换为投票,接下来,一支足够强大的空中力量就会重新使得美国本土变成大洋彼岸的超级堡垒!
  “别忘了,苏格兰高地和冰岛还在盟军手中,我们还没有真正走出大西洋这个圈子!”受邀而来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突然出声了,相比于其他将领的“深谋远虑”,他的着眼点显然更为切合实际。
  “诸位!”阿道夫·希特勒端起手中的矿泉水,嘴角挂着那极度自信的笑容,“让我们记住这个地方,5年之后的今天,我希望在座各位都能够重新聚集到这里,回味我们在1941年5月4日对未来的种种揣测与展望,看看我们中谁对于时间最具洞察力!”
  对于元首的提议,众将领无不言好。罗根不由自主地看了看四周,餐桌放置于一座翠绿的大草坪上,碎石子铺成的小路一直通往那座三层楼高的哥特式洋房,这草坪的最外围种植了成圈齐腰高的灌木。在这晴朗的好天气里,确实没有比这更适合家庭式聚餐的好地方了,然而这并非一个真正齐心协力的大家庭,一旦出现动荡的局面,有几个人会因为今天的约定而对潜在竞争者手下留情?
  (第六卷《狂傲,怒剑横空耀欧陆》完)
第七卷
淬炼,大浪滔天我独航
  他的活,令这个垂暮的帝国迅速崛起,军力空前强大;他的活,令这个庞大的帝国陷入泥潭,前路一片茫然。生与死之间,德意志悄然迎来了自己的新纪元,而我们的主角又该何去何从?
第1章
皮瓦城下,百万会战
  凌晨4时许,世界被一天中最为浓重的黑暗所笼罩,人们看不到哪怕一点儿自然界的光。清凉的风吹拂着原属德国东普鲁士的原野,枝叶在轻轻摩挲着,初夏时节茁壮成长的青草依然如波浪一般起伏,然而残酷的战争注定了人们无暇去欣赏这一切,夜空中忽然传来了机械的嗡鸣声,但还不等它们大到足以吵醒战壕中疲倦不堪的士兵们,拥有极高亮度的光源出现在田野中,一根根巨大的光柱彼此交错、在天幕中来回搜寻。就在大部分人弄清这一切之前,刺耳的炮声开始激烈地响起,不计其数的暗色光点以极快的速度自上而下飞行,最终在高空中绽放出绚烂的烟花。田野沸腾了,夜沸腾了,即便是那些最沉得住气的老兵,紧闭的双眼睫毛也在微微颤抖着。
  这片沸腾之地位于奥德河与皮瓦城之间,三天过去了,长不足30公里、宽仅有10公里的狭长型地带困守着近6万名苏军官兵。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变成了苏军的防御工事,纵横交错的堑壕就像是一张偌大的蜘蛛网,宽的足以阻挡坦克前行,窄的仅仅能够容纳一人侧身通过。在攻守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苏联第2突击集团军和第70集团军残部能够坚守下来,不禁令人想起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德军部队在华沙和奥尔什丁孤军奋战的壮举。由于这些部队完全与后方隔断,双方采用了相同的应急措施——夜间空运。
  持续不断的炮声中,一架又一架的飞机在巨大的呜咽声中坠落下来,夜空中,它们带火飞行的场面是那样的奇异和壮烈。尽管超过600门高射炮组成的火力网是空前强大的,可是苏军航空兵的运输机飞行员们仍然以大无畏的勇气来到这里。每一吨空投物资的背后,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战火的喧嚣一直持续到了天明时分,由于德军炮兵密集而猛烈的炮轰,苏军控制的狭长地带看上去就像是一块不毛之地,除了那些在堑壕和掩体中苟延残喘的人们,这里几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甚至就连残存的几棵树木也只剩下了焦黑的躯干。不过,苏军的坚守并非毫无意义的,往东约20公里即是德军突击部队的重要战术支撑点皮瓦城,经过连日来的苦战,新编组的苏联西北方面军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15机械化军先头部队已经在野战中击退了德军第47摩托化军,其先头部队推进到了皮瓦城郊,这也意味着苏军在止住了“劳动节大溃退”之后又向着解救被围部队迈出了一大步!
  这看似近在咫尺的最后一步,却将成为苏德战争中最精彩的大会战之一。
  “截至今天凌晨,渡河各部均已进入了预定位置:左翼,以第56装甲军、第47摩托化军和‘大德意志’装甲师组成暂编第6装甲群,加上围困苏军部队的第18集团军,吸引当面苏军的进攻;中路,以已经渡河的第4、第9集团军和第1、第4装甲集群组成强大的突击部队,一旦左翼的战斗达到牵制苏军主力的目的,我们将直插苏军腹地的托伦,如果顺利的话,我们能够通过这致命一击歼灭至少50万苏军部队!右翼,第6、第11集团军和新组建的第5装甲集群将在战斗打响后迅速向弗洛茨瓦夫推进,攻占那里并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会合。这支部队预计需要两到三天的休整时间——等到苏军将主力投向北方战场,横扫波兰南部,收复斯洛伐克全部失地”!
  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作战会议上,总参谋长凯特尔脸上的自信在告诉人们,他对自己一手安排的这些部署十分满意。如今的局面固然得益于曼斯坦因的“钓鱼计划”,但一个小小的装甲军长、暂编装甲集群代理指挥官,只能从设计层面提出思路,真正将它变成现实的,还得靠真正握有军事指挥权的人。
  “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我们一共损失了462架作战飞机和431名飞行员,而苏联人付出了三倍于此的代价,他们的空中反击已经惨遭失败。经过昨天的调整,我们已经重新将空军一线部队部署到了前线各机场,我们能够保证作战区域的制空权和重点战区的地面支援!”末了,新任空军总监、空军总参谋长当仁不让地说:“4100架作战飞机,德国空军此前从未在任何一次行动中集结和投入如此庞大的航空兵力,而令人高兴的是,每月1800架新式飞机的产量将让我们在今后的作战行动中拥有越来越强大的空军!”
  目前拥有空前实力的还包括德国海军,俾斯麦级二号舰“提尔皮茨”号已经低调服役了近三个月时间,官兵们正在北海进行磨合训练,与之同行的还有从英国缴获并且进行了改装的“威尔士亲王”号,而且随着齐柏林级二号舰“彼得·施特拉塞”号的完工以及从英国缴获的另一艘大型战舰——重型航母“可畏”号正式完成了改建工作,德国海军的一线阵容已经囊括了4艘战列舰、2艘快速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和3艘航空母舰。
  老练沉稳的雷德尔不紧不慢地报告说:“海军主力舰队继续在波罗的海南部集结,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在补充弹药和补给后已经重新回到了东普鲁士海域,我们将竭力破坏苏军在波罗的海中部的海上补给线,并在战役发起时对苏军控制的港口进行炮击和轰炸,以增加苏军的作战压力!此外,我们的潜艇已经深入到解冻的芬兰湾,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我们共在那里击沉了9艘苏联船只,总吨位接近1.2万吨!”
  长于讲演的元首,并不总会在作战会议室里进行冗长的讲演,而他今天的情绪看起来着实不错,竟然放过了这群可怜的高级将领和他们的耳朵。
  “诸位,请记住我的话: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不是消灭几十万苏联军队,这个庞大的国度拥有一台可怕的人力压路机,只要战争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持续下去,苏联军队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后方开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以往那样闪电般的出击,在短时间内奠定胜局!我相信,莫斯科会是这场战争的终点,只要我们占领了那里——甚至只是逼近那里,不满斯大林统治的人就会将这个侩子手赶下台,苏联也将随之陷入崩溃境地!”
  地图上的几十公分,在现实中确实漫长的两千多公里。阿道夫·希特勒大度地将手指向了远离战场的莫斯科,而他此时大概没有想过,斯大林在整个苏联的位置,和他在德国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强权统治将国家从低迷的境地推向高潮,但巨大的功劳并不能抵过所有负面影响,反对者从来就没有真正放弃过!
  统帅部命令一经下达,一份份经过密封处理的军事指令便以最快的速度空运到了前线机场,再由通讯部门的军官们小心翼翼地进行整理和分派,一些文件用侦察机或者战斗机送往那些距离前线机场较近的部队,剩下的则需要由通讯兵们开车或是骑摩托车送往各部队的指挥部。这种传统的通讯方式固然可以避免无线电被敌人截获并破译的情况,但是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除了效率较低之外,一些潜伏在德军控制区的苏军战斗人员亦是防不胜防的威胁。在德军战线左翼,第30步兵师就没有在战斗开始前收到他们的作战指令,所幸的是,这支部队的任务是继续从他们的位置向包围圈中的苏军施加压力——为了避免“鱼饵”过早放弃抵抗而失去引诱作用,最近这两天各部主要以远程炮火进行覆盖性打击,每天的步兵进攻虽然会突破苏军的一两道防线,但苏军总是会在夜间组织反击并将它们夺回。
  对于这场反反复复的“游戏”,最先感到厌倦的依然是处于不利局面的苏联人。5月7日凌晨,苏军投入4千多门火炮向位于皮瓦城外的德军阵地进行了整整1个小时的猛烈轰击,这时天仍未亮,在没有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苏军以800多辆坦克和大批步兵发起了全面进攻。黑色的人潮使得皮瓦城看起来就像是汹涌波涛中的一叶小舟,由于炮击和进攻的间隙之短,德军官兵刚刚顺着交通壕从后方隐蔽场所回到一线阵地,苏军进攻部队就已经推进到了射程之内,大规模布设的雷场只是稍稍迟缓了苏军步伐,经过四十分钟激战,德军即放弃外围的一、二线阵地撤退至与皮瓦城平行的主力阵地。在这里,72门经过伪装和保护的88毫米炮、46辆隐蔽待机的四号F2型坦克以及大量的反坦克装备早已准备就绪,而一天前刚刚抵达的152毫米重型榴弹炮团也已经在后方阵地上完成了部署。
  一场惨烈的屠杀,苏军损失了三分之二的进攻部队,然而同伴的鲜血非但没有吓跑后面的北极熊,反而令他们狂性大发——此时在以皮瓦城为圆心、方圆50公里的区域之内,已经集结起了40万德军和超过60万苏军部队,一场重量级的拳赛,就此开锣!
第2章
战场
  日出必有日落,当又一个前路难料的夜晚行将来临之时,位于皮瓦城下的德军阵地上,官兵们正抓紧苏军进攻的间隙进餐和休整。战壕前后随处可见焦黑的弹坑,战壕边缘和底部滚落了无数黄澄澄的弹壳,尤其是那些炸了又垒、垒了又炸的机枪火力点,持续射击留下的子弹壳,和泥土混杂在一起竟积了厚厚的一层。
  战壕前方的散兵坑里只剩下几名负责警戒的士兵,那里摆放着不少棒槌状的“铁拳”,这种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的早期型号由于战场更换弹头的不便,常常被士兵们当做一次性武器来使用,而改进型的“铁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了对付苏军那些骇人的重型坦克,德军试验性地制造出一批空心装药的弹头,战场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不过,区区50米左右的射击距离依然是这种单兵武器的一大缺憾,在苏军汹涌的进攻集群面前,许多士兵在开火之后难逃苏军随行步兵的反击!
  经过了一天的苦战,似乎连牛肉汤格外香浓的气息也难以调动起人们的兴致。战壕中,士兵们或全副武装,或仅仅摘去了钢盔,以面包就着菜汤埋头苦吃,由于退去的苏军暂时还没有采取武力行动,耳边只有人们喝汤时发出的索噜声——直到背着小包的传令官出现在各条战壕中,这种难得的平静才被打破。
  “二排全员补充到一排阵地上,三排进入二排阵地!”
  由于阵地前方潜伏着不少苏军的狙击手,军官们都颇为谨慎地向下属们传达命令。在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战壕中的钢盔开始涌动,紧接着,一队队衣装齐整的士兵通过交通壕进入到一线阵地,不少眼见的士兵一眼就看了出来:“是党卫军!”
  狂热而不惜代价的进攻有时是鲁莽的代名词,杀死敌人的投降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违背了作为军人的准则,往往被看作是野蛮、嗜血的表现。尽管名声并不太好,但面对共同的敌人,国防军和党卫军在同一条战壕中并无本质的区别。
  刚刚让出战斗位置的国防军士兵们,用各种复杂的眼神看着这些精神抖擞、装备精锐的党卫军士兵成为自己的战斗同伴。在来自党卫队高层的政治影响力之下,这支拥有坚定信仰的部队获得了比一般国防军部队更为优越的待遇,最好的装备、充足的补给甚至是从国防军挖来的优秀军官——随着战争的深入,一些从陆军补充的士兵在未更换身份的情况下直接在党卫军部队服役,这也从技术层面进一步缩小了国防军和党卫军的差别。
  即便是在战斗的最前沿,隶属于“大德意志”装甲师的步兵们也依然保持着他们的高昂士气,他们熟练且有条不紊地部署着自己的防御,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配置既考虑到了苏军强大的炮火压制,又能够应付对方较为密集的攻击队形。不多会儿,传令兵们私下里带来了一个消息:党卫军的坦克正在后方集结,他们的四号坦克和三型突击炮数量多得令人咋舌!
  按照正常理解,这应该是一个能够鼓舞士气的好消息,但是国防军士兵们的反应却有些冷淡——从技术角度来看,以步兵对付坦克只是防御战和意外遭遇战时的“偶发情况”,己方坦克才是和敌人坦克战斗的中坚力量。可惜的是,在苏军进入波兰的第一个星期,德军输掉了大部分的坦克战,被寄予厚望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在苏军的重型坦克面前就像是个挥舞棍子的孩童,碰到快速机动的T-34中型坦克时,德军装甲部队即便获得略微优势也难有作为。在许多战斗中,真正解救德军步兵的反而是防空部队的88毫米炮。鉴于几乎无处不在的苏军坦克集群,德国军官们在率部坚守一处阵地前必然要询问能否获得88毫米炮的火力支持,如若获得否定的答案,那么这场防御战会被看得非常悲观,指挥官们必须非常精巧地布设反坦克阵地,并且鼓励士兵们发挥出超人的勇气!
  由于战役的发起已经经过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德军在皮瓦城的阵地部署了大量的88毫米炮,甚至还获得了一批新式75毫米步兵反坦克炮。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天里,苏军的两次大规模进攻均以惨败告终,德军阵地前能够辨认的坦克残骸就达到了500辆之巨。除了KV系列重型坦克较为顽固之外,苏军阵中的BT快速坦克、T-26等轻型坦克在德军炮火的精准打击下,就像是鱼子酱罐头一样不堪一击。战斗中,甚至连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也发挥了比德军坦克更大的作用,一贯表现出色的梅塞施密特-109机群击退了占据数量优势的苏军航空兵,斯图卡的俯冲轰炸摧毁了不少苏军重型坦克,少量BF-110经过改装后专门用于对地攻击,它们的航空机枪、机炮和挂载的小型炸弹也给了苏军步兵颇为可观的杀伤!
  纵览古今,天黑并不总意味着战斗的结束,事实上,苏德双方的指挥官们都颇为热衷于借助夜幕掩护发起行动。平静持续了不到一个半小时,部署在后方的苏军重炮再度发出怒吼。尽管白天的时候德军轰炸机突袭了一些苏军炮兵阵地,但在对方较为严密的防备下,战果非常有限——不过,德军官兵们应该为一件事情感到高兴,那就是苏军的车载火箭炮仍处于试验阶段,屈指可数的几辆样车还不足以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崇尚火力至上的苏联军队,在1941年时拥有大量各种型号的火炮,其中一部分由于年代较为久远而威力有限,但更多的是在30年代末的扩军行动中制造出来的,其总体性能凌驾于对炮兵建设有所忽略的德军之上(元首青睐的远程重炮除外),因而德军在历次作战行动中还鲜有直接以炮火反击进行成功压制的先例。
  苏军炮火凶猛袭来,德军一线阵地上的官兵们照例沿着交通壕撤往预备阵地和专门的防炮击掩体,这种在上一场战争中就演练得十分纯熟的战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士兵们在炮击中的伤亡,而滞留在前沿阵地进行警戒观察的士兵往往需要祈求上天的垂青。随着火炮和火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枚大口径炮弹能够直接杀死数十米甚至百米范围内的生命,坚固的堡垒虽然能够极大地吸收震荡和冲击,但在炮弹落点较近或者是遭到直射的情况下,内部人员仍然面临着致命的威胁!
  尽管此前两次大规模炮击已经消耗了海量的弹药,而后方交通又受到了德国空军的袭扰,苏军这次炮火准备的时间仍然超过了一个小时。猛烈的炮火不断捶打着地面,隔着好几公里也依然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昔日战争之王的愤怒!黑暗的天幕早已在炮火的映衬下变成烧红的锅底,防御一方的官兵们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新近补充上来的新兵尤其对这种状况感到惊恐,持续的炮击过后,漫长战线上总会有那么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家伙陷入崩溃境地,而更多的人则在炮击中悄无声息地死去:他们有些是不幸被炮弹或弹片击中,有些是在剧烈的冲击中内脏破裂而暴毙。相比之下,那些被炮火掀起的泥土所掩埋的人就要幸运得多,当军官们吹着尖锐的口哨催促士兵们返回一线阵地时,便会有无数的人抖擞着头上和身上的尘土爬起来,抓起武器便跟着人群往交通壕的另一端跑。在照明弹的照耀下,无数的钢盔如同河流一般汇聚到了正面防御的第一线!
  苏军的炮火还在向德军纵深延伸,但受到火炮射程的限制,它们还无法侵袭德军炮兵和装甲部队的集结区域——为了避免在炮火交射中吃亏,德军炮兵一贯将阵地布设在纵深地带,其射程正好能够在本方一线阵地前进行火力拦截。
  “各排严守阵地,反坦克小组进入伏击点!”
  在军官们的大声提醒下,MG-34机枪手们开始抢修被炮火摧毁的掩体,步枪手们也没闲着。他们无视那些升起、落下的照明弹所带来的奇异光线,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铲将落在战壕底部的泥沙铲起来加固到战壕的外沿部位——枪弹无眼,多一寸保护,存活下来的几率便会增加一分。
  志在必得的苏军进攻部队并没有留给德军太多的准备时间,听到战壕中响起了机枪声,不用军官们多说,戴着大耳沿钢盔的德军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回到各自的射击位置。无数的照明弹已经将黑夜变成了白天,投入进攻的苏军坦克正从它们同伴的遗骸旁驶过,行进中的射击似乎只能壮大声势罢了。部署在炮垒中的德军88毫米炮已经开始远距离“点名”,咚咚的炮声过后,迅即有对应的苏军坦克变成一堆新的篝火。从战壕看去,原先那些散兵坑都已经成为反坦克小组的阵地,以“铁拳”的士兵们紧紧伏在坑底,无需多看,坦克履带发出的声音自会告诉他们目标的距离……
第3章
城里城外
  惨烈的皮瓦战役,一打就是整整四天,巴掌大的城区几乎全部毁于苏军的远程重炮,总是如此,集中了近30万人马的苏军饶是没能攻下这个关键的战术据点。
  四天时间说起来不长,但偏偏有许多事情发生在这四天里:遭到德军重重围困的苏军投降,从中路出击的德军装甲部队攻占托伦,以及苏军南线部队主动从斯洛伐克撤离——按照原定计划需要十天到半个月完成的三大目标,竟然在短短四天全部实现了。这,不仅仅是克里姆林宫的悲哀,同样令德军统帅部一片惊讶。
  6万被围苏军在尝试突围无望、援军迟迟不到的情况下选择投降本来无可厚非,但要知道苏军每夜都组织大量运输机甚至是轰炸机进行空投,除了无法将重伤员撤走之外,苏军被围部队至少是衣食无忧,弹药储备也还没有到弹尽粮绝的地步。为了引诱苏军主力,德军还刻意减低了进攻力度,可千算万算,偏偏没料到这支苏军部队的正牌指挥官卡耶洛夫中将在一次炮击中身亡,顶替他指挥部队的安德烈少将现年59岁,而15年前他就已经晋升陆军少将了。大好前程在残酷的政治运动中糟蹋了,此人对莫斯科的统治者心怀不满,好在性格谨慎并没有到处宣扬,终究躲过了令人震惊的“大清洗”——此君本来就满腹牢骚,自是不去理会莫斯科一日三通的坚守电令,趁着德军再次大造声势地发起进攻,他让副官扯起一面白旗,无条件地投降了!
  在中路,由装甲名将克莱斯特直接指挥的德军装甲集群在狂奔205公里后猛攻托伦,当初苏军为了攻占这座要塞城市调动了上千门重炮,整整半个月的激战中,共有近8万苏军将士命陨于此,德军撤退时,留给苏军的是一座废墟,苏军看重这里的交通位置,在这里建立了一座综合补给基地,然而防御工事还没来得及完整地建立起来,德军就跨过奥德河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为了避免十数万吨军用物资落入德军之手,苏军自行纵火焚烧了托伦城,大火熄灭之后,德军兵不血刃地进占此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铺平了道路!
  在战线南翼,古德里安所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算是目前德军六个装甲集群中实力最弱的一支,但在这位装甲兵总监的带领下,他们先后在野战中击败了苏军第10机械化军和第5机械化军,其先头部队于5月12日攻占了克拉科夫近郊的一座小镇,并击退了反击而来的一支苏军装甲部队。由于克拉科夫是波兰南部通往斯洛伐克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苏军南线的主要补给站,一旦被德军攻克,侵入斯洛伐克的三十余万苏军官兵将面临着后路被截的窘况——尽管古德里安所部随后遵照统帅部的安排暂时停止了向东推进的步伐,但两个集团军的苏军主力部队还是迅速撤出了斯洛伐克。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退守波西米亚的德军部队非常轻松地收复了大片失地,在苏军庇护下刚刚建立起来的斯洛伐克政权随之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也许是胜利来得太快、太轻易的关系,德军统帅部很快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向各部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刚刚在会战中赢得胜利的曼斯坦因集群和第18集团军立即向当面的苏军部队发动反击,中路部队坚定地向奥尔什丁推进,力争在5月20日之前和从柯尼斯堡要塞区出击的德军部队会合,南翼部队尽速攻占克拉科夫,进而向波兰和乌克兰边境地区推进,驻扎罗马尼亚的南线部队暂缓进攻,争取将苏军南方集群牵制在乌克兰和罗马尼亚边境地区,以利于南翼部队包抄后路、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为了达到全面反击之作战目的,德国统帅部毫不犹豫地向前线增派了20个师——而德军总预备队不过32个师。好在德军在1941年处于军事鼎盛时期,除了陆续抽调回本土的部队之外,在英国还保留着21个师近30万人的庞大兵力,此外还有大约60万新兵和预备兵正在接受训练,根据预备等级的不同,这些部队将在四到八个星期之后编入作战部队。
  对于统帅部的进攻决定,罗根本着对苏军的穿越性了解并不赞成,虽然他同样认为稳扎稳打的战术不适合解决这两个欧陆强国之间的纷争,但是在他的观念里,进攻必须是有充分准备的。包括此前古德里安的反击计划、曼斯坦因的“钓鱼行动”都属于这一范畴,尤其是后者,在理论层面近乎完美。这一个星期下来,苏军的总体损失已经超过了40万人,两个集团军成建制地被歼灭,就战略意义而言,它堪比德军登陆不列颠的那一周!
  本着个人判断,罗根向元首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阿道夫·希特勒并不是个能够被轻易劝服的人,到手的胜利已经令这个一战时期的传令兵有些忘乎所以了,在芬兰丑态百出的苏军本来就被看作是外强中干,而精锐的德国军队一直都是所向无敌的。于是乎,他客气地斥责了这位年轻却缺乏冒险和进取精神的空军总监,并直接下令空军从部署在英国的7个作战联队中抽调3个、从法国的3个联队抽调2个、从挪威的2个联队中抽调1个,全部投入这场即将到来的“决定性”战役当中!
  若是就事论事、以理服人,罗根不会抗拒,但是希特勒言语中摆明了就是冲着自己年轻、好摆布而来,这令罗根心中很是不快。回到临时住所细细思索,他意识到自己在元首心目中所处的位置十分尴尬——帝国独裁者将空军总司令职位据为己有并非等着某些年轻有为之徒积累足够的阅历和声望,而是由于戈林之死对其他空军将领抱有极大的不信任。在现有的空军高官中,凯塞林“一枝独秀”,按理说由这位空军元帅来执掌大局是再合适不过了,可他仍然被死死压制在东线空军司令的位置上,即便是这个职务,似乎也是在别无更好人选的情况下才予以任命的。
  整夜难以入眠的罗根,脑海中不断蹦出历史时空中关于战争后期的片段,德军官兵浴血奋战依然难以抵挡苏军的钢铁洪流,一座座美丽的德国城市在盟军的千机轰炸中变成了废墟,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由于帝国高层的决策失误所致?
  天,终究还是亮了。尽管有不少将领陆续对操之过急的反击提出异议,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遭到了痛斥,以至于到了最后,元首干脆离开波茨坦前往东部战线视察——其行踪一如既往的神秘,根据知情者透露,元首的专列一直行驶到了奥德河畔,也就是目前德国铁路线所能到达的最东端。
  两天之后,德军按照既定计划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击。然而全面进攻的第一天,德军的进展并不顺利,加足燃料的曼斯坦因装甲集群原本是要追着苏军部队的屁股猛揍,没想到苏军轮换上来的第2机械化军并不是软柿子,他们以百余辆重型坦克发起了反冲锋,而德军的“开罐利器”88毫米炮只有一部分跟上了先头部队,若不是德国空军调动了东线一半以上的俯冲轰炸机前来支援,德军在这一侧的进攻甚至有可能被完全遏制住!
  在战线中路,克莱斯特指挥的装甲部队实力虽然雄厚,却也在托伦城以东约40公里处遭到了苏军的顽强阻击。这里不但部署有苏军前一阶段撤下来休整的主力装甲部队,步兵们也以各种反坦克武器“伺候”着。战斗中,此前相对默默无闻的苏军57毫米ZIS-2型反坦克炮大放异彩,出色的弹道性能使得这些尚不具备自行能力的火炮以较远的射击距离击毁了许多德军坦克和装甲车。其中一场围绕卡其林地的战斗,苏军炮手们仅凭4门这种火炮就击垮了德军一整个坦克营发起的进攻,而在这之前,由于战场长时间处于苏军进攻、德军防守的态势,这些火炮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对付德军堡垒等固定火力点的,故而从未引起德军的重视!
  漫长的战线上,德军也只有由第2、第5装甲集群合并一处后主导的进攻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油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古德里安亲帅主力向东推进了80公里,傍晚时分便抵达了克拉科夫城东,3个小时候,这座波兰南部重镇完全为德军所包围。固守于此的苏军第11集团军所部意图顽抗,但在德国空军猛烈的夜间空袭中,大量毫无防备的官兵阵亡,城市也沦为一片火海。次日清晨,德军以60辆坦克和大批步兵发起了一次无炮火准备的攻击,4个小时后便将德意志战旗插上了克拉科夫城的制高点!
第4章
犬与猫
  “听说此番元首巡视前线,专列在行驶途中两度遭遇苏军战机,幸而未遭到攻击!只是……元首想必会对空军没能完全掌控战场有些失望吧!”
  餐桌上,“金发恶魔”海德里希姿态优雅地切着鲜嫩的牛排,一刀下去,五分熟的肉便会有血汁溢出。
  盖世太保头目口中的“听说”,基本上可以当做官方消息来看待的。元首此次视察前线有些突然,却也符合其多疑的性格,而且随行人员仅限于最高统帅部的一干高级人员,就连希姆莱也留在了后方。风景幽雅的波茨坦依然沐浴在舒服的阳光下,少了元首带来的肃穆,就连气氛似乎也变得愈发轻松和自在了。
  “空军从上到下没有哪个人是不想掌控战场的,可我们的作战飞机总数只有七千架,尚且不到苏联人的一半!”罗根轻描淡写地说着,这些重要的军事信息虽然不在秘密警察的关注范围之内,但想必海德里希有一百种途径可以获得。更重要的是,这些情况从一开始就向元首清清楚楚地汇报过,并没有掩饰和欺瞒——在罗根的观念里,哀兵能胜、骄兵易败,这个道理在哪里都是通用的!
  “的确,空军的奋斗有目共睹,我们需要的是时间!用不了多久,这种局面就会彻底改观!”海德里希空出右手,端起斟了小半红酒的高脚杯,“为了空军的胜利,为了德意志!”
  “为了德意志!”罗根欣然端起了酒杯,而以往不论是私下还是公开场合,党棍们总是言必称“为了元首的健康”。
  放下酒杯之后,海德里希拿起餐巾沾了沾嘴巴,继续优雅地切他的牛排,同时有意无意地透露说:“最近有不少人对元首的决策不满,他们好像很害怕和苏联人决斗。可是在击剑比赛中,当你注视对手的双眼时,不论对方是多么高明的选手,你也不能有丝毫的畏惧,否则……对方很可能抓住你片刻的犹豫一击致命!”
  这个浅显的道理罗根当然是懂得,可是打仗和单对单的比赛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但话又说回来,和一个精通情报作业的人讨论战略似乎有些对牛弹琴的感觉,他干脆顺口恭维道:
  “听说阁下的击剑技术仍然是德国数一数二的,这真是令人敬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