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262

  半秒之后,惊魂未定的佩莱特才半摔半躲的撤到坦克炮塔里面。
  “没事吧!长官!”
  黑洞洞的车体内部,炮手关切地问道,他刚才虽然没有出去,但子弹打到炮塔外部的声音却都听得真切。
  佩莱特大口喘着粗气,一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复杂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让他的思维出现瞬间的短路。两秒之后,他才面无表情的说:“差点挂了!”
  “也许只是一发流弹!”炮手将眼睛紧紧贴在瞄准镜上,手里不断调整着视距和角度,“敌人的坦克还没上来!”
  啪……
  又一声枪响传来,这一次坐在突击炮内部的佩莱特听得并不那么清脆,却意识到这绝非普通流弹那么简单——分明是有人在从某个位置向这里射击,这么说来,他肯定发现了这辆突击炮!
  “该死的,要是被那辆苏军坦克提前发现了我们,我们可就完了!”佩莱特咬紧牙关,“愿上帝保佑!”
  “要启动发动机吗?”驾驶员很是紧张地问。
  “不!现在还不需要!”佩莱特回答道。
  沉默充斥着冰冷的空间,而突击炮外面,MG34机枪嘎嘎嘎地射击时发出的声音是那样的清晰可辨!
  街口那边依然喧嚣,就在MG34开火后不到十秒,第一辆苏军坦克隆隆地从前方驶过,绝对速度虽然不快,但由于前面的街口也就四、五米宽,它一下子就开了过去,并没有发现这辆隐藏在暗处的突击炮。
  “穿甲弹装填!”佩莱特低沉地下令道。
  哐啷一声,沉重的炮弹被塞入炮膛。
  前方的街口、第二、第三辆苏军坦克同样毫不停留地驶过,也许守卫前方阵地的德军已经溃退了,也许他们已经用尽了手中的反坦克武器,佩莱特无法揣测到结果,他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个庞大而缓慢的黑影出现……几秒之后,一个处于大约3米高度的炮管出现在了街口,紧接着那个拥有宽大身躯和鞋盒状炮塔的大家伙也出现了!
  “启动!”佩莱特大喊道,“全速前进!”
  尽管不确定冷枪的威胁是否已经被排除了,佩莱特仍然钻出舱口,朝着旁边的德军步兵们喊道:“用你们的机枪掩护我们!别让敌人靠上来!”
  步兵们显得还有些茫然无措,片刻之后,先前那名军官才端着冲锋枪沿着墙角跟了过来,佩莱特这时候已经全然顾不上这些了,一眨眼的功夫,突击炮就已经冲出了藏身的拗口,巨大的苏军坦克才刚刚驶过,从尾部排气孔排出的白烟近在眼前。
  “右转!”佩莱特不顾一切地喊道,尽管左边还有许多苏军步兵和装甲车。
  在驾驶员敏捷的操纵下,突击炮很快完成了调整,炮口指向那辆苏军坦克的时候,佩莱特觉得它顶多只有十米的距离——如此之近,若是炮弹没有穿透装甲就发生爆炸,或是直接被弹了回来,甚至会击伤自己。
  佩莱特别无选择。
  ※※※
  奥尔什丁城区中央的街角,凯特上尉只从自己的炮塔里探出小半个脑袋,左手轻轻放在喉部的通讯器位置。视线中,成片成片的苏军士兵倒下了,但在某种奇妙力量的驱使下,更多手持步枪的苏军士兵奋力向前奔跑,步枪前端那明晃晃的步枪时不时反射着照明弹的光辉,这样的场景在1914年不止一次的出现过,他们是野蛮还是勇敢,而作为他们的对手,德国军队是先进还是残酷?
  凯特已经顾不得去想这些问题了,当德军机枪手们不得不暂停射击去更换那过热的枪管时,德军阵地上的火力一下子减弱了不少,而苏军也趁着这个不断拉近自己与德军阵地的距离。
  “战士们,为了德意志!”
  激烈的炮火掩盖了那些隐藏在废墟中的德国坦克启动的声音,当它们推倒那里残存的墙垣隆隆向前推进时,苏军显然吃惊不已,他们的前锋部队距离德军阵地已经不足50米,一辆辆中型和轻型坦克已经变成了燃烧的火堆,而突然出现的德国坦克竟像是突然跳到自己眼前的怪物!在这个距离上,苏军士兵甚至能够看清楚德国四号坦克上那黑洞洞的机枪口和飞速滚动的履带!
  压低炮口,不用多做瞄准,也不用停车射击,行进在最前方的2辆四号F2型坦克在几秒之内先后射出了它们的75毫米炮弹,与此同时,位于车体前部的机枪也哒哒的开火了,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它们那赤红的火舌让每一个苏军士兵感到恐慌。
  在突前的四号坦克后面,仅存的几辆德国装甲车从废墟状态的街道中开出,装配有小型护盾的MG34机枪疯狂地嘶吼着,在那种特有的机枪声中,一些苏军士兵竟然调头撤退了——这在之前的进攻中可不多见。
  当最前面那辆四号F2型坦克携战术反击的气势越过街口追杀那些进攻失败的苏军士兵时,一个躬着腰的家伙突然从旁边的废墟里跳了出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了几步,猛地朝着德军坦克甩出了一枚瓶罐状的物体。尽管其人立马被后面一辆四号坦克上的机枪打成了筛子,但前面的德国坦克砰地燃烧起来——这可是正宗的莫洛托夫鸡尾酒!
  以汽油机为动力来源的德国坦克哪里承受得住如此形式的攻击,继续前行了几米,四号坦克停住了,炮塔和车上的舱盖不约而同地打开了,穿着黑色制服的德军坦克兵无可奈何地跳了出来,但没跑几步就被前方射来的子弹干倒了两个。
  尽管遭到了残酷的打击,但是果断投入战术反击的德军部队并没有就此放弃,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军步兵们离开阵地尾随坦克和装甲车行进,一转眼的时间,最前面的几辆坦克便已越过百米的距离冲入苏军阵中,这下苏军官兵们可彻底慌了,情急之下有人拿起步枪就朝坦克射击,但几克重的子弹岂能对拥有厚装甲的德国中型坦克构成威胁?还有人用手枪、军刀、手榴弹、刺刀、工兵铲,总之各式各样的武器都用上了,然而德国坦克根本不吃它们的这一套,钢铁猛兽们也不降低速度,方向也不怎么改,就像一笔锋利无比的利剑一样斜斜的刺穿了苏军队列。当履带碾过那些活人或者死人的尸体时,惨叫与骨骼被压碎的声音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胆寒!
  仅存的几辆三号坦克装甲虽然不厚,但对于苏军步兵来说仍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它们紧紧跟在前面几辆坦克后面,斜正面装甲上两排备用履带此时看起来就像是犀牛的锐角,但凡有敢于挡路者将无一例外的被开膛破肚。
  在行进的过程中,德军的四号坦克还发现了在对方步兵后面有几门还在进行射击准备的反坦克炮,那显然是苏军趁德军注意力集中在冲锋步兵们身上时所悄悄弄来的,短停射击之后,四号坦克的车长们还觉得不放心,接着转过身全速朝那几门大炮冲去。那些苏军炮兵刚刚被突如其来的炮击炸死炸伤多人,一抬头又看见两辆灰色的钢铁猛兽正迅速逼近,士气立即陷于崩溃!
  眼看着战术反击已经收到了成效,德军停止推进开始就地巩固先前丢失的阵地,可是很快的,几辆橄榄绿色的T-34隆隆地出现在了大约百米之外的街口,在照明弹的余辉下,它们那带有实用倾角的车身显得那样特别,面对使用长身管75毫米炮的德军四号坦克,它们在巷战中势均力敌……
  ※※※
  天渐渐亮了,经过了一整夜的鏖战,苏军终于攻陷了华沙和奥尔什丁,唯独东普鲁士的坚固要塞群仍牢牢掌握在德军手中,为了进攻这些堡垒,苏军已经付出了十余万官兵的性命。
  明媚的阳光下,在位于波兰西部距离德国边境还有好几十公里的田野中,一支以橄榄绿色为主色调的部队正以战斗队形平稳地推进。走在最前面的,是苏联陆军目前装备数量最多的BT-7型坦克,尽管这种以1门45毫米炮为主要武器的坦克有着火力偏弱、装甲过薄等缺陷,但在最初突破德军“东墙”并且快速向纵深突进的战斗中,它们仍然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能。由于苏联空军牢牢掌握着制空权,尤其是规模庞大的轰炸机那惊人的震慑作用,这些略显单薄的坦克仍能以每天数十公里的速度在波兰低地狂飙急进,并将许多来不及撤离的德军部队分割包围——除了东普鲁士、华沙和奥尔什丁这三处德军凭借坚固的工事或是建筑物密集的城区进行了较为成功的防守之外,其他地方的德军部队非溃即降,按照苏军公布的数字,战争的头一个星期即有超过10万名德军官兵放下了武器!
  除了BT-7型坦克,这支装甲部队中还能见到BT-5、BT-6和一些T-28坦克,它们同样是战事爆发时苏军装甲部队的重要成员,而在坦克集群的中后部,一队T-34刻意低调地行进着,车上还搭载了不少随同坦克部队攻击前进的步兵。到1941年春,这种成功的中型坦克已经有一千多辆装备苏军部队,而且经过了最初的实战检验,苏军指挥官们愈发意识到这种坦克较己方此前任何一款坦克都拥有无与伦比的综合性能。不过,它们在苏军装甲集群中的定位似乎还有些模糊,在进攻华沙和奥尔什丁的战斗中,上百辆T-34作为火力支援坦克使用,直到缓慢突进的重型坦克在德军反坦克炮火和步兵的拼死抵御下损失惨重时,它们才仓促上阵,最终凭借数量上的明显优势奠定了胜局。
  紧随坦克部队前进的,是数十辆各种型号的装甲车和卡车载满穿着黄色作战服的苏军步兵,这样的“机械化”距离真正的机械化作战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相较于上一次大战时期纯步兵作战模式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进步了。许多装甲车和卡车后面都拖曳着各种口径的火炮,其中尤以76.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最多——战争初期尚缺乏足够重炮的苏军步兵在很多时候都要仰仗这些性能普通的火炮。不过在庞大的苏军坦克部队保护下,他们基本上还没有遭遇过强劲的挑战!
  这是自4月1日苏军发动进攻以来的第8天,在之前一个星期的作战行动中,苏军凭借进攻的突然性和兵力的巨大优势,充分发挥出了大集群部队的强大攻击力,虽然德军的顽强抵御一度让苏军的进攻陷于迟滞,但考虑到2年前德军花费了41天时间才占领波兰,而如今苏军只用了五分之一的时间占领原属波兰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对手可要比1939年时的波兰军队强大得多,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这些苏军士兵仿佛已经习惯了在空军的支援下大摇大摆地进攻,以至于当他们遭遇小股德军部队并顺利将其击退时,指挥官并未高度警觉起来,简单的报告同样没有引起上级指挥部门的重视。
  作战距离的延伸显然影响到了苏联空军的行动效率,尤其是进入了德国战斗机的防御空域之后,苏军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损失便直线上升,以至于当苏军持续向德国边境方向推进时,非但不能得到己方空军一如既往的支持,反而时不时被突然来袭的德军轰炸机猛轰一通!
  呼啸而来的大口径炮弹,如雨点般砸落在苏军行军队列中,这一毫无征兆的打击顿时令这支苏军部队损失惨重,由于缺乏心理和战术上的防备,他们当下损失了不少车辆和人员。
  在军官们的指挥下,这支苏军部队好不容易后撤到敌方火炮射程之外,然而就在这时,成百上千的德军士兵在坦克支援下从突然从公路另一侧发动进攻,战场形势立即向着不利于苏军的方向发展,而且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BT坦克和少量重型坦克根本不是德军装甲部队的对手。在铿锵的履带声中,那些装备有75毫米坦克炮的家伙不断开火,一辆又一辆涂有红色五星标志的坦克和装甲车被打成火球!
  危急时刻,苏军反坦克部队临时布设阵地,利用37毫米、45毫米以及57毫米这几种口径不同的反坦克炮从稍远的距离上开火了。对于装甲并不像KV系列那么厚实的德军坦克,苏军炮手们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不过让他们迅速陷入绝望的是,一群拥有笨拙的大鸥身形的德军斯图卡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空,精准的俯冲轰炸迅速摧垮了临时构建起来的反坦克阵地,等到苏军炮手们重新回过身来的时候,对方的坦克和装甲车已经迅速推进到了眼前……
第67章
战略轰炸
  1941年4月12日,德国东北部,安克拉姆空军基地。
  一轮残阳缓缓消失在地平线上,东面的天际像是染上了鲜血的幕布,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色泽。在刚刚过去的3天时间里,超过400万将士在德国东部边境线靠波兰一侧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十余万人在大大小小的残酷战斗中失去了性命,近四十万人不同程度的负伤,如此惨烈的战斗不禁让人想起了上一次战争的“凡尔登绞肉机”,而惊人的伤亡报告也给交战双方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心理影响:
  在苏联,进攻的号角依然高奏,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热情高涨地应召入伍,苏军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工人们每天不辞辛劳地加班加点,为前线生产车辆飞机和弹药物资,而且由于从日本政府那里获得了中立的承诺,他们得以从远东地区抽调大批部队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前线!
  在德国,由于华沙和奥尔什丁的陷落,德军自1939年夏末以来头一次尝到了大部队成建制遭到歼灭的自卫,唯一能够让柏林的高官们聊以自慰的是,最终向苏军投降的德国军人还不到一万人,这也意味着有超过4万名将士在残酷的城市争夺战中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速战速决的愿望破灭之后,帝国统帅部决定提前半年征召1941年秋季兵源,5个新的装甲师和32个步兵师正处于组建当中,空军和海军也扩增了新的部队,而德国民众对军队的作战能力信心虽然还很充足,可是战事的发展让他们第一次意识到苏军的强大攻击力,畏惧和担忧的情绪正与德国宣传机器的引导背道而驰——所幸的是,德国空军顽强地在国境线上抵挡住了苏军的空中攻势,不论是昼间小规模快速轰炸还是夜间的大机群空袭,苏军必须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才能将有限的炸弹扔到德国本土,而且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猛烈轰炸的柏林只是一个“魔术师的障眼法”,真正的柏林在晚上总是平静地隐藏在没有多少防空部队保护的黑暗当中!此外,由于德军在新的防线上采取了积极的地面防御策略,苏军的地面攻势也遭到了有效的遏制。德军不断以装甲部队为箭头发起局部反击,苏军被击毁击伤的坦克数量陡增,士气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这让我想起了一本幻想小说中的故事,日本以不宣而战的方式偷袭了美国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为了鼓舞岌岌可危的民心士气,美国人用航空母舰搭载远程轰炸机驶向日本,最终轰炸了守卫森严的东京!”
  安克拉姆空军基地南侧的一座小山丘上,只穿了一件单薄外套的罗根,以一种非常坦然的语气对刚刚获得本土防空总指挥官一职的里希特霍芬述说着另一个时空的经典战例。在罗根看来,尽管战争的形势较原本的历史主线发生了很大的偏移,但相比于面目全非的欧洲战场,相对平静的太平洋区域却依旧是暗流汹涌,日本政府依旧垂涎着物产丰富的英国殖民地,美国海军虽然从太平洋抽调了不少兵力布防于东海岸,可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利益上的冲突使得美日之间终究难免一战,眼下的问题只是在于它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爆发。
  “我实在很好奇,作战部长阁下看过许多我闻所未闻的书籍,可是追寻起来又毫无踪迹……这一本,想必也是遗失了吧!”里希特霍芬话里不乏纠结的成分,每每胃口被勾起来之后又得不到满足,这样的心情深闺怨妇们可是最有体会的。不过,航空兵将军的心情显然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孔上充满了憧憬——尽管第8航空军在罗马尼亚战场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在向元首当面陈述战况之后,这位尽职尽责的指挥官迎来了自己军事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机。所谓的本土防空总指挥,统辖着除了各航空队直接兵力之外的防空力量,这有些类似于英国当初的海岸防卫司令部,拥有自己的机构和直辖兵力。名义上,里希特霍芬麾下拥有11个战斗机联队,包括第1、2、3夜间战斗机联队,还拥有16个高射炮团、12个探照灯营的调动权,不过许多战斗机联队都是先前在波兰被苏军打残退回本土休整的,战斗力只相当于正常情况下的不到一半,真正承担着德国本土昼间空中防御重任的,依然是第4航空队以及第2、第3航空队新近抽调来的战斗机部队!
  “咳咳!您权且将这些当作我个人的臆想吧!”罗根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最后一抹残阳渐渐消散在天幕之中,前方的空军基地却反而变得愈发热闹,沉闷的轰鸣声一阵接着一种,在漫长跑道的尽头,一架架拥有庞大身躯和四台发动机的飞行器正陆续启动,它们的油箱中已经装满了足以让它们飞行3000多公里的燃料,弹舱中则装载着经过谨慎计算的高爆弹和燃烧弹——既要对敌人造成足够的心理震慑,又不至于让这些远程轰炸机执行完任务后无法返回本方机场!
  “汉斯!”里希特霍芬忽然以他很少使用的亲切口吻直呼罗根的名字,他转过头看着远方,“从前的时候,我一直不理解你为什么会坚持研发和生产笨重且昂贵的远程轰炸机,现在看来,你的预见性远远超过了常人!有时候我忍不住在想,你是否可以准确地预见未来?”
  “噢?”罗根有些诧异地看了看站在自己身旁的航空兵将军,里希特霍芬家族的光环给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但出色的指挥才华却和那位大名鼎鼎的空战英雄处于截然不同的层面。
  “每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仿佛都具有这种预见能力!可惜啊,我用尽全力,却怎么也看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里希特霍芬感慨地看着远方,原来,他并不是在质疑罗根的思维和“来历”。
  “这只是基于一种判断,综合各方面信息以及个人直觉做出的判断!”罗根有意掩饰地说,“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们需要从这里起飞轰炸遥远的莫斯科,但我总觉得德国空军应该具备一定的远程轰炸能力,因为关键目标并非都处于1000公里以内!”
  “呵,是啊,一千公里!”里希特霍芬挤出一丝苦笑,在德国空军,他和米尔西、乌德特一样,都是俯冲轰炸机的坚定支持者,在他们的努力下,就连Ju-88这样的双发中程轰炸机都具备了俯冲轰炸能力——在很多时候,这种能力都是有助于德军作战的,但站在长远的角度,它却并非那样完美!
  一阵凉风吹来,随意地拂动着两位空军将领的衣领和下摆。不多会儿,第一架灰绿涂装、机尾喷涂着白色铁十字徽标的四发轰炸机在经过了漫长的滑行之后飞离地面,相比于以往人们熟悉的德国轰炸机,它们不仅机身和机翼更为庞大,防御武器也明显更多一些——机鼻位置的透明座舱上安装有前射的大口径机枪,机体背部一前一后配备有两座可旋转的机枪塔,位于驾驶舱后上方的尤为显眼,双联装的20毫米机关炮在1941年时算得上最犀利的空战武器,而在机身和机体下部,一根根看着如同棍棒的管状物体也都是威力不俗的机炮。得益于德国成熟的航空工业,这些远程轰炸机的油箱均具有自动封口的功能,而挡风玻璃也是具备基本防弹能力的钢化产品!
  “在我的设想中,100架这样的飞机数次轰炸就能够夷平一处相当于城市的工业区,如果有1000架,不出半年就能够让苏联的工业水平倒退!”罗根并没有说出后面一句话,在诸多空军前辈的阻挠下,目前整个德国空军只能凑出49架适合远程轰炸的四发飞机,其中21架是由Ju-90大型运输机改装而来Ju-90-C1,20架是同样作为民用飞机生产的Fw-200-C2,还有8架是从意大利引进的P-108预生产型——也就是说,只有这些意大利货才是原原本本作为轰炸机设计和生产的!
  现代化的空军基地拥有两条宽敞的大型跑道和两条辅助跑道,26架四发轰炸机没费多少时间就依次起飞并在空中编组成队,另外23架轰炸机则从附近的赖格夫斯机场起飞。尽管这些大型飞机都装备了用于高空飞行的加压设备,但是为了尽量避免飞行途中的风险,它们出发后将在波罗的海上空飞行一段距离,然后从苏军防空力量相对薄弱的立陶宛插入,向东飞行大约1200公里即能够飞抵莫斯科,然后再直接越过白俄罗斯和波兰返回德国,整个航程约为3400公里,而经过改装后的Fw-200可以搭载1000公斤炸弹飞行3600公里,Ju-90可以搭载3000公斤炸弹飞行超过5000公里——就理论性能而言,后者无疑更具备成为一款战略轰炸机的基础,可惜的是,它高昂的成本曾经让德国空军的决策者们望而却步,而意大利的比亚乔P-108亦是因为昂贵的造价和复杂的工艺而制约了大规模的生产。
  沉寂、安详的夜空中漂浮着大片大片的云,一轮明朗的圆月悬挂在云层上方,银色的光透过偶尔的缝隙照耀着灰茫茫的田野。遥远的天际,一种非自然界的机械声音逐渐明显,拥有巨型机翼和四个大型发动机的金属飞行器让这世间的一切生物相形见拙,整个空气中都只有那沉闷的轰鸣声,巨大的黑影在连绵起伏的云面上飞速移动,带过的强大气流在掀起了一道道“云浪”……
  苏俄建国之初的首都,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彼得格勒而非莫斯科,但1918年的迁都恰恰是因为德军进攻而造成的威胁。经过了国内战争和经济建设,1941年的莫斯科已经成为庞大的“苏俄帝国”政治经济和工业中心,小到手表、大到车床,从轴承加工到小汽车生产,纺织加工,各种军用和民用的机械化产品极大地推动了苏俄的经济与军事发展。
  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但主导进攻的苏联军队却成功将战线推进到了远离本土和腹地的波兰西部,以德国空军的技战术特点,即便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境内的目标也极少受到攻击,整个莫斯科虽然到处是轰鸣的机器和忙碌的身影,可气氛确实积极而愉快的——夜深了,一些担负着发动机制造、轴承加工以及枪炮生产重任的工厂依然是灯火通明的,工人们轮流加班加点,用自己的汗水为这场决定欧洲乃至世界格局战争贡献力量。
  突然间,凄厉的空袭警报声打破了虚伪的平静,城市被惊醒了,上百万市民被惊醒了。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为了不引起德国外交官员和情报人员的注意,苏联直到进攻开始的那一天也没有在莫斯科等腹地城市进行动员。战争开始之后,虽然构筑防空掩体的工作也按照预定计划展开,但是短短十几天时间,浩大的工程才仅仅是开了一个头,防空演练更是一次都没有开展过,以至于当德国轰炸机出现在莫斯科上空时,居民们除了自己的居所之外竟无处可藏!
  尽管对首都遭到德军轰炸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苏军还是在莫斯科周边构筑起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庞大的防空系统——空袭警报发出后不久,大功率探照灯的光柱开始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搜寻目标,而市区周边以及负责保卫重要设施的防空部队也及时进入了战斗状态,一部分从附近机场起飞的战斗机紧急升空,行动效率之高不禁让人刮目相看,然而,决定一场夜间防空战成功与否,终究还是要看这些防御手段的实际效果!
  在起飞拦截的苏军战斗机搜寻到目标之前,第一颗航空炸弹就已经呼啸着从高空落下,密集的火炮这才开始反击始,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地动山摇的爆炸声开始摧残着原本欣欣向荣的城市,刺眼的火光中,一片又一片整齐划一的集体式建筑物由于强大的冲击而摇晃、坍塌,碎裂的玻璃如雪片一般四处飘零,莫斯科人在窗帘后面被这从未见到过的场景震撼了!
  黑乎乎落下的炸弹,并非每一颗都会引来振聋发聩的爆炸,落到城区西面的一些就只是燃烧、剧烈地燃烧,那里拥有莫斯科最繁华的街区和许多政府办公大楼,尽管初春的空气较为潮湿,风力也较冬天时收敛了很多,但是冲天的烈焰还是迅速沿着密集的建筑物蔓延开来,以至于耳边充斥着人们的哭喊声、惊叫声,许多人还来不及离开居所就已经被大火所围困,城区上空很快出现了一条条卷动的火龙,配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让虔诚的教徒们以为自己正在遭受一场可怕的天罚!
  呜呜呜……
  爆炸声还未远去,一辆辆消防车勇敢地冲向了火势最大的建筑物,不少市民已经自发地加入到灭火的行列,另一些人则拖家带口试图逃往相对安全的开阔地带。视线中,一条条纤细的水龙正在和自己的死对头作战,不少从城外开来的军人也开始帮助居民们撤离。城区周围的高射炮声渐渐减弱了,探照灯的巨大关注还在徒劳地搜索着,噩梦一般的空袭看起来就这样告一段乱,然而由于飞行速度上的差距,德国轰炸机并不是一股脑出现在莫斯科并进行投弹轰炸的!就在前面一个波次的空袭结束后大约二十分钟时间,第二群德国轰炸机也飞抵了这座被浓烟和大火标明了方位的城市。这些轰炸机数量尽管不多,载弹量也比前面一群更小一些,但是在没有遭到强烈抵抗的情况下,导航员们得以不慌不忙地瞄准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在数千米的高空中,利用瞄准具也只能大致辨认出街区的轮廓,根本无法判断哪里是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哪些是真正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区,一颗颗高爆炸弹和燃烧弹无差别地落下,如死神的重锤一般砸向了人们的灵魂深处——死亡成了这一晚莫斯科的主题,炸弹和大火吞噬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四溢的浓烟令许多躲在家中的居民陷入了绝境,在一些街区,踩踏同样夺走了许多人的性命!
  区区数十架德国远程轰炸机的长途奔袭,心里震慑远远超过了其直接造成的破坏,而腹部遭到利刃突刺的北极熊怒了,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各座机场上紧急起飞的战斗机如同蝗虫一般在空中愤怒地搜寻目标,大量的防空部队风声鹤唳地攻击了一些并不真正存在的目标,但由于缺乏像德军雷达一样的精密探测设备,苏军的这种疯狂攻击显得茫然无效,除了两架由于技术故障而坠落的德国轰炸机,他们整晚的忙碌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收获。
第68章
刺头
  1941年的4月16日,对于罗根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由于一天前组织了对苏俄首都莫斯科的第二次成功夜袭,万千军民颇受鼓舞,德国元首亦大赏有功之臣,参与行动的飞行员均获得了铁十字勋章的嘉奖,而一手策划和主导了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远程奔袭,罗根终于得到了原本在几个星期之前就应该给予自己的奖励——“航空兵将军”。
  在德国国防军的军衔体系中,兵种将军又被称为二级上将,是普通将领成长为高级将领的重要标志。相比于将帅云集的陆军军官团,德国空军真正够得上级别的高级将领并不多,戈林和施佩勒死后,就只剩下凯塞林、米尔希这两位空军元帅以及四名空军上将、六名兵种将军。其实就资历而言,罗根仍然排在这十二个人之后,但这一次除了军衔上获得晋升,他同时还被任命为新一任的空军总参谋长,而不论是戈林执掌空军的时代还是如今元首亲自担任空军总司令,总参谋长都是战略和战术部署的实际策划者与执行者——罗根此前在作战部实际上已经履行起了这个职务的大部分工作,但这一次才算是真正的名至实归!
  一同获得晋升的还包括十余名在本土防空作战中有突出贡献的空军高级军官,作为其中的翘楚,罗根却没有时间来庆祝一番。由于奔袭莫斯科等于是刺痛了苏军的最敏感部位,在数量上仍然占据优势的苏联空军开始以昼夜轮番攻击的方式轰炸德国位于东北部的前线机场,试图以此来摧毁德国的远程轰炸机和前沿基地。为此,双方的上万架作战飞机在德国边境线附近展开了极其激烈的空中厮杀,而新任的德国空军总参谋长也乘坐着他的指挥专列不断往返于各航空军的指挥部和机场之间,视察各部作战损失情况,根据战局的实际进展配属预备部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