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262

  德国人的俯冲轰炸机扬长而去,从北爱尔兰其他机场以及对岸的苏格兰起飞的英国战斗机方才赶到贝尔法斯特,经过了惨烈的前线反击战,它们的数量和气势进一步受到削弱,尤其当英军飞行员们获悉他们付出巨大牺牲攻击的却是德军布设的假阵地、假目标时,心态之纠结无以为复。在燃烧的港口上空,他们与仍然滞留在港口上空的德国战斗机开展了一场激烈有余、意义不大的空战,油料无多的德国飞行员们并未纠缠,击落两架“飓风”后便迅速逃离肇事现场。
  人人有道是德军的BF-109“短脚”,殊不知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脚更短:正常作战情况下,“喷火”航程仅有760公里,从起飞到降落的滞空时间一个小时出头;“飓风”航程740公里,滞空时间1小时20分钟左右;相比之下,反倒是性能并不怎么出色的美制P40以其近2000公里的航程笑傲疆场(当然了,它的重量也要比英德战斗机多出将近半吨)。
  在续航力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喷火”和“飓风”率先撤离战场,它们一部分在贝尔法斯特西郊的备用机场上降落,一部分返回各自机场,只留下15架全部喷涂了皇家空军战术涂装的P-40和6架稍后起飞的“喷火”继续在空中巡弋。
  与兵力上捉襟见肘的英国皇家空军相比,经过生产调整之后,德国空军在过去的2个月时间里总共获得了2700架崭新的作战飞机,同期损失还不到500架。一增一减,德军作战飞机总量在1月份已经达到了8倍优势,主力战斗机也对英军构成了绝对压制。十多分钟之后,庞大的德国机群再次出现在港口东面,突袭效果已然达成,从威尔士和英格兰北部机场起飞的德国轰炸机也加入了攻击。
  放眼望去,300多架各型作战飞机如洪水猛兽般无可阻挡地袭来,置身于机舱中的每一名英国飞行员,连同地面上的高炮指挥官与炮手们,眼神中莫不透着一股惊恐的绝望……
第35章
鹰从天降
  一架不论外观还是内在都显得普普通通的Ju-52,在一支拥有百余架作战飞机的庞大机群中毫不起眼,而它冷冰冰的机舱里分两排坐着10名全副武装的伞兵,多出来的位置放着四个形状各异的包囊,上面各系着一个比普通降落伞稍大一些的降落伞包。
  直接指挥这支伞兵小队的,是23岁的沃尔夫冈·冯·布吕歇尔伯爵——名头听起来很大,但在皇权已经没落的德国,这仅仅是世袭贵族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作为大名鼎鼎的布吕歇尔家族的一员,身材伟岸、面容刚毅的伯爵先生17岁就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他早先作为第14骑兵团的普通一员服役,直到4年后才晋升陆军少尉,1938年又调动到第12反坦克营任职。和许多年轻贵族一样,这位伯爵也梦想着有一天成为“红男爵”式的空战英豪,所以在战争爆发的那年春天,他申请调动到第132战斗机联队服役,但报告没有得到批准。战争爆发后,伯爵再度申请加入空军,这次他的愿望虽然得以实现,却和最初的目标发生了小小的偏转:在施腾达尔伞兵学校,冯·布吕歇尔伯爵成了一名合格的伞兵指挥官。结业后,他被分配到了第7伞兵师第1伞兵团担任排长。
  在西线战役中,布吕歇尔排奉命空降荷兰,目标是多德勒支市和附近的公路大桥。落地后,这些伞兵立即遭到占绝对优势的荷兰守军的反击,在攻入市区之后,他们又陷入到激烈的巷战中。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伯爵先生以手榴弹向一座荷军的大型坚固支撑点进攻,硬是将守军赶了出来。但此时他所在的连作战形势极不为利,连长阵亡,全连被打散成若干孤立小组,人员大部伤亡或被俘。唯独布吕歇尔排在房屋内苦苦支撑到营主力赶到——因为这场出色的战斗,布吕歇尔获授骑士十字勋章并得到晋升!
  在怀特岛战役之初,伯爵的部队刚刚补充了大量的新兵,因而并未投入一线作战,而是在法国训练到了1940年的10月。此后,随着第1空降师宣布组建,伯爵又奉命转往该师任职,并且干起了“老本行”:指挥一支反坦克伞兵排。
  透过“容克大婶”的舷窗,年轻的伯爵目光如炬地扫视着空中编队飞行的德国战机,近处是外形一致的三发运输机,稍远一些的空域是负责提供护航的BF-110重型战斗机,而在机群的正前方,隐约能够看到一些黑点,那是以几乎与容克-52相同慢速向贝尔法斯特飞行中的第三波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它们将为伞兵们扫清最后的障碍!
  虽然在英国的中北部,强大的德国空军也能获得优势的制空权,冷傲的布吕歇尔伯爵却紧绷着一张脸。人们谈及布吕歇尔,想到的必然是普鲁士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优秀将领格哈德·冯·布吕歇尔元帅,他率普鲁士军队与战神级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厮杀数年,并在反法联军两次击败拿破仑的战役中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滑铁卢战役就是他率领普鲁士军队先于法国援军抵达战场,帮助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荷联军大败法军),成为普鲁士乃至全欧洲的英雄。不过自从这位作战勇猛、性格古怪的“前进元帅”之后,布吕歇尔家族虽然每代必从军,却再没有出现过杰出人物,反倒是先后两艘用“布吕歇尔”命名的德国巡洋舰都惨遭不幸:德皇威廉二世时期,大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多格尔沙洲之战中被英军击沉,成了公海舰队在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主要战舰;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希佩尔级重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挪威战役期间被挪威军队击沉,又成了这场战争中第一艘沉没的德国大型舰艇!
  种种不幸,似乎都在预示着这个家族的沉沦(在历史上的克里特之战中,这个家族一口气损失了三位伯爵,分别是24岁的中尉沃尔夫冈·冯·布吕歇尔伯爵、19岁的代理下士雷贝切特·冯·布吕歇尔伯爵和17岁的列兵汉斯·约阿希姆·冯·布吕歇尔伯爵,真是很让人无语)。
  见长官不说话,机上的另外9名伞兵一路上要么闭目养神、要么细心地一再检查自己的装备。好在从安格尔西岛到贝尔法斯特距离并不远,满载货物的容克大婶经过了30分钟的飞行之后,也即将进入喧嚣的战场!
  听到远处隐隐传来的炮声,年轻的伯爵终于从石化状态中“活”了过来,他抓起机舱壁上的电话,与前机舱里的飞行员们沟通了一下,然后霍然起身,中气十足地说道:“准备!”
  9张年轻的面孔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一多半的人将开伞用的环挂打开,准备随时挂在机舱靠右手的那条金属线,而坐在机舱最尾部的两名伞兵则最后一遍检查了那四个包囊与降落伞——前面的伞兵从右侧机舱门跳出之后,这些包囊便会通过左侧的舱门投下。
  来自机舱外的爆炸声愈发清晰,飞机也随着气流的冲击而猛烈摇晃起来,布吕歇尔家族的年轻伯爵依然稳若泰山地站立在关闭的机舱门口,从他的角度,正好可以透过右侧的舷窗看着浩瀚的大海:突然间,一抹深褐色取代了大片的深蓝色,几秒之后,机舱内响起了一个与汽车喇叭类似的声音,伯爵扭头一看,那盏绿色的机舱灯已霍然亮起!
  “挂环!”他一边大声喊着,一边将自己降落伞包上的环扣挂在金属线上,那环扣连接着降落伞的开关,会让降落伞在伞兵离开飞机的5秒钟之后打开!
  机舱外远远近近爆炸声虽然没个停,但仔细辨听,却与德国运输机群在荷兰进行空降时遭遇的抵抗相差无几。视线中,偶尔几团黑烟在友邻飞机的侧下方绽放,而那些刚刚完成了轰炸的Ju-87恰好从机群附近反向飞过,正是它们的猛烈轰炸将贝尔法斯特的防空火力直接降了一个档次。
  汽车喇叭声再一次响起之时,伯爵在另一名伞兵的帮助下打开了舱门,冰冷且夹杂着硝烟味的空气一下子灌了进来,靠近舱门的伞兵不由得倒退了一步。
  训练有素的运输机驾驶员们在算好跳伞时机后才会发出跳伞指令,这个时间往往很短:按照德国空军的作战条例,伞兵们和盛装武器的容器应该在9到10秒之内全部投出,如果没投完,飞机不得不盘旋一次“把没丢光的丢出去”。
  按照德国伞兵的作战惯例,乘机的指挥官率先跳出机舱。在更换了新的降落伞后,隶属于德军第1空降师第1伞兵团的伞兵们更换了跳伞姿势,漂亮的鱼跃变成了稳妥的头上脚下,相比之下,那些在第7伞降师服役的德国伞兵仍然在使用他们传统的跳伞方式。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高度和风造成的心理压力,降落伞打开之后,年轻的伯爵迫不及待地观察下方的情形。在起飞之前,他们就已经得知自己的部队要在贝尔法斯特港东北部的大片农田中降落,时值冬季,那里既没有农作物、也看不到草垛,只有稀稀拉拉的野草、纵横交错的田埂以及散布其间的“丘吉尔芦笋”。德军滑翔机指挥官们最喜欢这种略微坚硬并且十分平坦的地形,只可惜在怀特岛、加的夫以及英格兰北部的一系列空降作战之后,德国空军的滑翔机所剩无多,考虑到此次贝尔法斯特空降的作战区域不大,故而决定以全伞兵阵容投入作战!
  大片灰褐色的农田果然就在自己的皮靴下方,那里的高射炮阵地已经遍布弹坑,只有为数不多的防空炮和机枪还在开火。见到雪花般纷纷扬扬降落下来的德国伞兵,好些英国士兵在他们的阵地和田埂间奔跑,有的人拿着步枪正在对空射击,有的人像是要前往那些哑火的阵地寻找武器。在稍远一些的港区,浓烈的大火在楼房和仓库区蔓延,轻拂的海风并没有立即吹散滚滚黑烟,它们就像是一座座异形的帝国大厦,以惊人的高度和体型静静矗立着……
  伯爵仰头向上,运输机群的集中空投使得他根本无法分辨出哪些降落伞下是自己的下属。此时此刻,空中绽放的伞花呈现出了好几种截然不同的颜色:白色的降落伞是传统的RZ1快速伞和用来降落装备的大伞,粉色的挂着医疗设备,而绿色和棕色的降落伞则是新的RZ40慢速伞——如此安排绝不是为了丰富空中的色彩感,而是为了让伞兵落地后不容易被远处的敌人发现,地面作战的时候还能将降落伞拿来做迷彩伪装网!
  从不到200米的高度跳下,半分钟之内伞兵们就可以落地。距离地面还有十几米的时候,年轻的伯爵就已经注意到不远处田埂上有两个手持步枪的英国士兵,前面一个德国伞兵刚刚落地,就遭到他们近距离的射击,而且一轮枪之后倒霉的伞兵还在抽搐,两个家伙竟又用手中的李·恩菲尔德补了两枪!
  伯爵怒了,落地之后,他也不解开降落伞包,直接从腰间的枪套里拔出鲁格08——尽管作出这个动作十分吃力,却赶在了那两个英国兵向自己射击之前开火了,而且一口气打光了弹匣里的8发子弹:每人四发,十分公平!
第36章
伯爵的战斗
  干掉了距离最近的两个英国士兵,沃尔夫冈·冯·布吕歇尔伯爵总算得到一点时间来解开身上的降落伞包了。他一边熟练地打开环扣,一边警惕地向周围张望。几秒之后,两名自己排里的伞兵以稍显狼狈的姿势落在了十几米开外,他正欲招呼这两个家伙快点解开降落伞、寻找一同空降下来的装备,突然瞟见北面不足百米的田野中藏着四名英国士兵,他们蹲在一条田埂后面,手里端着步枪,正不断向降落中的德国伞兵开火!
  伯爵赶忙从弹袋里取出手枪的弹匣换上,这鲁格08以做工精致而闻名,但70米的射程并不适合野战。虽然降落在身边的德国伞兵越来越多,这位曾长期在陆军服役并且有过丰富地面作战经验的年轻中尉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大声喊道:“注意!拿起武器,向北面的敌人攻击!”
  刚刚空降而来,有些人一下子不辨南北,但更多伞兵解开降落伞包后迅速拿出随身携带的毛瑟98K和MP38冲锋枪发起短促的冲锋,一旦取得射击角度便毫不犹豫地开火了。清脆的枪声霎时间充斥耳边,那四个英国兵压根来不及逃跑或者抵抗,一会儿功夫就全部挂点了!
  近处的威胁解除了,但在步枪射程之内,更多的英军士兵正从他们藏身的掩体中围拢过来,试图乘德军伞兵们立足未稳之际发动攻击。伯爵不落人后,从先前那名被英军士兵打死的德国伞兵身上解下毛瑟步枪,子弹上膛之后,稍作瞄准便朝远处一个土黄色的身影开火了。不过第一枪似乎没有拿稳,子弹明显有些发飘,那里距离尚有300多米的身影赶紧下蹲,而周围的托尼盔仍正在阳光下醒目地晃动着!
  啪啪的脆响声中,英国士兵们的子弹也咻咻地射来。伯爵猫着腰往前跑了十几步,以标准的步兵姿势趴与伞兵们趴倒在田埂后面。在将步枪架在田埂上之后,稳定性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朝着一个小跑前进中的英国步兵瞄准、射击!
  啪!
  枪托轻推肩膀,左眼始终紧闭,右眼视线中,准星之下的那个身影当即非自然地倒下了。伯爵快速拉动枪栓,熟练地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随着投入射击的德国伞兵越来越多,那些英国士兵已经无法继续前进了,他们原地或蹲或卧,隔着几块方形的农田和德军对射起来。而在打光了内置弹匣里的5发子弹之后,伯爵扔下步枪,回首看了看后续降落的伞兵们,并且努力地搜寻着那些熟悉的声音。突然间,白色的降落伞以及帆布色的包囊映入眼帘。
  “卡尔,埃贝尔,跟我来!”
  两名正用步枪打得起劲的伞兵只好悻悻地从田埂旁边挪开,跟着自己的指挥官以猫儿的姿态摸向南面——在那个方向上,英军步兵的推进同样遭到了德军伞兵的阻击,一挺MG34的存在,竟将二十多名英国兵死死压在原地。这个时候,英国人一定很想念己方的坦克部队,哪怕是最古老的“小游民”,在如此战况之下也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守卫贝尔法斯特的英军部队并非没有坦克和装甲车,但在此前半个小时,任何暴露在阵地和公路附近的车辆都遭到了德军斯图卡的格外关照,而藏在仓库和隐蔽处的装甲车虽然被紧急派往德军的空降区域,可是漫天飞舞的德国战机哪里会放过积累战功的大好机会:不仅斯图卡呼啸着发动攻击,就连BF-110型战斗机的飞行员们也频频俯冲而下,以20毫米机关炮和7.92毫米猛烈扫射那些快速移动的车辆,枪炮声和爆炸声充斥耳际,一辆又一辆英军战车在遭到攻击后失去动力甚至变成燃烧的大火球!
  一路上又收拢了两名排里的士兵,沃尔夫冈·冯·布吕歇尔伯爵像是收集积木的孩童一般焦急地把四件贴着部队番号的包囊凑到了一起。在古代,尊贵的伯爵大概是不用亲自干活的,可在这里,年轻的中尉军官亲手打开包囊并从里面取出沉重且沾有不少润滑油的装备。炮管、炮架、炮轮还有简单的光学测距设备,这群伞兵像是变魔术一般飞快地将四个包囊里面的零部件拼凑成了一门75毫米口径的火炮,这便是德国空军特有的LG40——克虏伯公司于1939年研制成功、1940年批量投产的无后坐力炮!由于采用了大量轻合金,此炮战斗全重145公斤,仅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体重。虽然重量减下来了,但它们的射程和威力却不小,尤其在使用破甲弹的时候,能够轻而易举地干掉英军大多数型号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等伞兵们从不远处拖来了装有炮弹的降落包,伯爵亲自调整了炮口,顺势回身对炮尾直线上的伞兵们喊道:“闪开!快闪开!”
  由于德军无后座力炮的特殊作用方式,炮尾喷焰异乎寻常的长,在空降兵作战条例中,其后方50-100米被列为危险区域,弹药和人员都不允许留在该处。此外,该炮发射时噪音非常大,会严重损伤炮手的听力,条例同样做出规定:LG40在射击时,炮手要戴耳塞或尽量捂住耳朵!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约束,但在这个时代,能够随同伞兵一起伞降的大口径火炮可是相当稀罕的。等到炮尾后方的德军伞兵们都远远挪开了,伯爵下令开火!
  经过了400多米的飞行,炮弹一头扎入好些英军步兵藏身的田埂,轰然一声巨响中,那些倒霉蛋以各种奇怪的姿势飞跃出去。刚刚还在呱噪的布朗式轻机枪也哑了火,目睹如此情景,英国士兵们像是受惊的麻雀一般呆住了。已经集结起两百多人的德军伞兵们趁势向南发起冲锋——朝着港口再走上6公里就能够抵达英军的贝尔法斯特机场!
  伞兵们的冲锋势不可挡,年轻的布吕歇尔伯爵也指挥他的炮组连连开火。在近距离炮击的情况下,这种采用平射模式的无后坐力炮精度完全不逊于坦克炮,结果除了有一发炮弹稍稍打偏之外,这门LG40每一次怒吼都要端掉英军的一个火力点,而6.8公里的最大射程足以支持亢奋的伞兵们突破英军步兵的阻拦冲进机场外围的阵地!
  见视线中已经没有了价值较大的目标,伯爵果断命令自己的炮手们拖着这门无后坐力炮向机场前进——为了减轻重量,工程师们选用了战斗机的轮胎,两名士兵就能拉着LG40飞快地移动!
  当空降在机场外围的德国伞兵们迅猛投入反击时,直接在机场区域空降的三个德军伞兵连却在英军优势兵力的攻击下举步维艰。两辆驾驶室和车厢都安装有钢板的英军山寨版装甲车一面沿着机场跑道缓缓行驶,一面以车厢里的两挺水冷重机枪不断扫射退守跑道另一侧的德军伞兵们,许多英国步兵也依托跑道周围残存的机库和炮兵阵地与德军伞兵展开对射!
  经过了之前的一系列作战,英军技术部门显然已经了解到了德国人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只在50米左右的距离内有效,并将这一特点告知了基层官兵和民兵部队。只要始终保持200米左右的距离,英军装甲车和重机枪便能够发挥火力上优势,而先前被炸的机场油库仍在往外冒着滚滚浓烟,在海风的作用下,这反而成了英国人赖以自保的掩护!几架BF-109两度俯冲下来,却由于视线受阻而无法采取支援行动,结果反倒是被英军残存的高射炮火力打伤了一架!
  攻击受阻,滞留在跑道附近的德军伤兵们只能无助地挣扎着、哀嚎着,残酷而激烈的战斗中谁也顾不上谁。几分钟之后,二十余架Ju-52运输机按照计划飞抵机场上空,将第二批德国空降部队洒向了这座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英军机场!
  霎时间,英军高射炮和相当一部分机枪、步枪又将火力转向了空中,看着暗红色的子弹和带有曳光弹的子弹串不断飞向空中,被压制在机场各个角落里的德军伞兵们应该感到庆幸:人世间最无助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吊在降落伞下眼睁睁看着敌人拼命向自己开火!
  面对如今的困局,德国伞兵们肯定会想起“巨人们”。这些气势磅礴的空中怪兽总是能够将强悍的三号和四号坦克送到交战最激烈的前线,只要它们一出现,敌人的士兵往往不战而怯,而在它们的坦克炮面前,那些利用仓库或是堡垒构建的火力点根本不堪一击。伞兵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跟着空降坦克突击、突击、再突击!
  不过,且不说“巨人”的产量远远跟不上消耗,贝尔法恩斯特港区密集的建筑和周边田野中令人厌烦的“丘吉尔芦笋”都对滑翔机的行动构成了致命的威胁,所以就算德国空军强行投入DFS230突击滑翔机和Me321重型滑翔机,过于惨重的伤亡也将得不偿失!
  不出人们所料,第二批空降下来的德国伞兵们,许多还没有落地就已经阵亡,那些带伤落地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更多的人直接暴露在英军的枪口之下,若不是外围突进的德军伞兵及时赶到,贝尔法斯特机场之战恐怕会成为不列颠战役收官阶段最悲惨的一场仗!
第37章
机场·港口
  贝尔法斯特机场之战的惨烈程度,从一开始就深深震慑着空降而来的德国伞兵们。即便是自认为拥有钢铁意志的冯·布吕歇尔伯爵,在带着他的士兵和无后坐力炮赶到机场之后,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半天没有言语。此时此刻,环绕机场的警戒铁丝网所剩无多,航空炸弹、从各个方向射来的炮弹、伞兵的手榴弹等等武器共同造成了破坏;英军构筑的防御阵地上到处是破碎的肢体、血迹斑斑的残骸与高射炮扭曲的零部件,炮位附近还散落着许多空弹药箱和弹壳,这充分说明了英军炮手们是经过了顽强抵抗才被干掉的;而越靠近跑道,穿着浅灰色伞兵作战服的遗体越多,勇敢的德国伞兵们大都是遭到子弹的直击而身亡的,有些连降落伞包都还没来得及解开……
  空气中弥漫的焦臭味令人作呕,神情麻木的德军伞兵或是靠在墙角疲惫地抽着烟,或是草草处理同伴与敌人的尸体,时不时有几发炮弹从港湾中射来然后落在跑道附近的田野中,手枪和冲锋枪的声音也偶尔从一些仓库和地下掩体中传出——除去残余士兵的零星抵抗,固守机场的英军多数已经撤往港口方向,先前游弋在港湾中的英国炮舰要么被德军俯冲轰炸机击沉,要么自行撤出港湾,如今还在对机场进行炮击的,就只剩下几艘搁浅于近处的英国战舰。
  “一班,将火炮架设在那里,对,利用英国佬留下的掩体!凯弗尔,带你的机枪组加强防御!二班、三班,带好装备和弹药跟我来!”
  伯爵表情严峻地带着他的一个炮组穿过东侧的机场跑道,就之前在攻击机场的时候,排里的第二门LG40炮组也收拢装备加入了战斗。按照第1空降师的编制标准,每个伞兵营配备一个重迫击炮连,该连除辖有三个装备50毫米迫击炮的常规排之外,还额外增加了一个配备3门75毫米或者2门105毫米LG40的特炮排。实际上,由于生产数量还相当有限,这些排目前大都只配备了两门75毫米或者1门105毫米的无后坐力炮,其余人均携带普通的伞兵装备作战!
  机场和港口的几座油库仍在燃烧,乌烟遮天蔽日。冯·布吕歇尔伯爵最终在一处距离港湾不到2公里的英军阵地上驻扎下来,火炮掩体中还残留着破损的八联装乒乓炮,满地滚落的炮弹外壳被火焰熏得乌黑,有一些却令人惊奇地没有发生殉爆。等着炮手们将火炮推进炮位并在周围用沙包加固防御的时候,伯爵用他的高倍望远镜观察港湾中的情况:
  经过了战火的熏染,昔日美丽的港湾也弥漫着缕缕烟丝。在海风的吹拂下,水面泛着鱼鳞般的波纹,一艘艘体型庞大的战舰正如同沉睡的巨兽般静静躺在码头旁,它拥有流畅的线条和雄武的身躯,高耸的舰桥和敦实的炮塔已经成型,但在装甲钢板敷设完成之前,它看起来就像是个金属的骷髅兵。
  在码头北侧的大型船坞中,还能够找到一艘有着小巧精致舰桥和宽大飞行甲板的在建航母——按照原定计划,它本该在3个月前完工,但在德军登陆部队占领整个英格兰、空军猛烈轰炸北部军工设施,以及越来越严密的海上封锁,都大大延迟了它的工程进度。事实上,本该在1940年底和1941年初完成建造的英国战舰中,百分之九十都无法按期完工!
  环视整个港湾,在外港北侧靠近海岸的水面上还能够看到另一艘身躯庞大的舰艇。在德国空军发起猛烈空袭之时,它和停泊于贝尔法斯特港的另外几艘巡洋舰、驱逐舰试图快速离开港口。尽管成功避过了德军俯冲轰炸机的前面两次攻击,但幸运女神并没有一直眷顾它,行至港外便遭到早已潜伏在那里的德国潜艇袭击,结果右舷前部吃到了一枚鱼雷——旧伤尚未痊愈,新伤接踵而至,经过两次现代化改装的老战列舰顿时航速锐减,它还没来得及逃亡北方海域,第三批德军轰炸机群就气势汹汹地赶来。
  德国空军显然对作战步骤进行了精确的规划,这批轰炸机中,Ju-87大都挂载了重磅穿甲弹,其中20多架一上来就围着受伤的英国战列舰发起了攻击。在投下了十多枚近失弹之后,终于有一枚砸中了甲板舯部,猛烈的爆炸瞬间端掉了半个烟囱和舰载侦察机的机库,战列舰的航速进一步下降到了可怜的4节;紧接着,又一枚穿甲弹击中三号炮塔,日德兰时期水面舰艇上部防御是一贯的薄弱,炸弹成功击穿炮塔顶部装甲并在其内部发生爆炸,已经提升到炮塔内的炮弹和发射药包亦被引爆,整座炮塔就如同火柴盒子一般被炸烂。这还不算,剧烈的爆炸顺势横扫了两层下部舱室,将里面的人员设备悉数干掉,若不是英国人在伊丽莎白女王级诸舰的第二次现代化改装中于弹药库顶部敷设了102毫米厚的装甲,甚至连底层弹药库都难保!
  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孤寂的战列舰落寞地搁浅在了海岸边,舰上的大火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滚滚浓烟让它变成一座面前浮动的烽火台。残存的三座主炮塔无力地指向港外,15英寸重炮对于岸上的目标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可不知是炮射系统出了故障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艘战列舰自搁浅之后就显得异常安静,甚至连右舷副炮也没有投入对机场战斗的支援!
  轻微的嗡鸣声悄然从北面传来,伞兵们立即警惕起来。距离前面一批德国战机结束轰炸还不到半个小时,港口上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架BF-110在盘旋警戒。尽管最近两个月,英国皇家空军的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但德国空军的双发远程战斗机表现依旧差强人意,失望的空军司令部已经开始让技术部门着手将它们改造成远程侦察机和夜间战斗机,两者均在无线电设备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加强——前者是通讯设备,后者是侦测定位设备。就技术角度来看,侦察机的改装要简单得多,但夜间战斗机的战略意义却是非比寻常的!
  正如德国伞兵们所不愿意看到的那样,分成若干梯队的英军战机很快出现在了贝尔法斯特上空。除了熟悉的“喷火”和“飓风”,英国皇家空军再次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拼凑出了一群形态各异的轰炸机:机身特别长的单发轰炸机“战争式”、有着“飞行锅柄”之称的双发的“汉普顿”、新投产的四发轰炸机“兰开斯特”,还有一些双翼单发的老旧轰炸机远远跟在后辈们屁股后头,浩浩荡荡的看上去还有些气势,但这也仅仅是“看上去”!
  贝尔法斯特机场的防空体系已经被德国空军破坏殆尽,伞兵们只好进入英军遗留下的阵地和掩体躲避空袭。这时候,第1空降师使用的绿色和棕色降落伞就成了德军士兵们中间的抢手货了,它们铺展开来面积之大,可以轻而易举地为一门无后坐力炮提供伪装掩护。
  地面上的德军官兵们忙不迭地做着防空袭准备,靠近港区方向,先期投入进攻的伞兵部队也暂时停止了推进,而在天空中,驾驶BF-110战斗机的德国飞行员们勇敢地整队拦截,但凶猛的正面火力无法弥补机动性上的巨大缺失,它们很快被英国战斗机冲得七零八落,长长的呜咽声中,白色的降落伞一朵朵绽放,侥幸的还能够降落到德军控制区,至于落向港区中部和港湾的,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战斗机打开了通路,紧随而至的英国轰炸机开始肆无忌惮地低飞投弹了。然而,前期过于沉重的损失令皇家空军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缺血现象”,幸存的老鸟们几乎都在德国人的战俘营中呆着,如今驾驶战机实施低空轰炸的,除了航校的教官之外,大都是只拥有两三次实战经验的新手,加上他们手中的轰炸机要么是重新启用的预备机,要么是刚刚出厂、只经过初步调试的新机,尤其是圣诞节前后才正式列装部队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投入实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技术故障。故而从地面上看去,英国机群乱糟糟的作战姿态仿佛是在偷袭德国本土而非翱翔于自己的领空,炸弹缺乏精度地砸向跑道和机场残存的建筑,而随着德军机群出现在东面天际,许多英国轰炸机更是非常随意地抛下炸弹便匆匆调头返航——再强大的国家,再彪悍的军队,到了山穷水尽、精锐尽失的地步也只能发挥出二、三流的水准!
  “集合!3团2营1连的,跟我来!”
  英军机群的轰鸣声还萦绕耳边,德国伞兵军官就已经在用尖锐的哨子召唤着自己的士兵们了!年轻的伯爵好奇地转过身,只见友邻部队的一名大个子连长正如挺拔的峻松般立于跑道旁边,身背步枪、挎着冲锋枪和扛着机枪与迫击炮的伞兵们在听到命令后,在班排长的带领下迅速从暂时栖身之所小跑而来。几分钟功夫,一支120余人的队伍就结束休整做好了战斗准备——伞兵连的标准配置在190人左右,眼前的人数意味着有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员伤亡或是伞降过程中失散未归。对于陆军而言,这样的损失比例已经可以考虑撤离战场了,但对于伞兵这个特殊的兵种来说,即使面临更加糟糕的情况也必须坚持作战!
  在相对开阔的机场上“阅兵”无异于自取灭亡,因而在各排报告了人数之后,大个子连长简单合计了一下,迅即带着他的连队向港区方向前进。脚步声还未远去,耳边又听到其他连队的军官在召集自己的士兵:
  “3团1营1连集合!”
  “2团3营1连集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