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262

  “咳咳!英国佬肯定注意到我们的存在了,时间无多,威尔,你带着4连立即向伯肯黑德方向侦察前进,占领铁路沿线的每一座火车站,只要能找到一辆可用的火车头,你就立下大功了!”施尔梅吩咐道。这切斯特的火车站虽然是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但英军败退之前将车头全部开走,没办法挪动的也直接焚毁,甚至连一些客运车厢也没有放过,而这也让德国军官们感慨不已:英国人现在缺啥都不缺汽油!
  “遵命!”身材魁梧的伞兵军官敬了个礼,谨慎地朝四周围看了看,一猫腰朝自己部队的集结区域跑去。
  施尔梅抓过作战地图,对着身旁的另一名中尉连长说:“道尔,你带2连在火车站周围布设防御阵地,并且派出爆破分队沿着铁路线埋设炸弹,敌人的援军可能利用火车赶来。不管他们人数有多少,你和你的士兵都要尽可能地阻击他们,我们的轰炸机会让他们吃到苦头,恩克上尉的营……应该是在中午12点之前实施空降!”
  “明白了!”敬礼之后,又高又瘦的军官飞快地离开了。尽管德军在英格兰开辟了多达49处野战机场,修复了5处大型机场,并且在作战部长汉斯·罗根的调遣下集中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空中运输力量,但斯图登特将军的第11空降军3个半师近5万人依然得分六个批次进行空降,中午12点空降第二个批次,然后下午4点、晚上8点再空降两批,剩余部队将作为预备队,在次日中午之前前往战况最激烈或是最紧急的区域实施空降!
  “卡尔,你的连作为预备队留在切斯特城内,注意利用建筑物和英军留下的工事组织防御!其他人,等英军空袭结束全员向伯肯黑德方向推进!”
  施尔梅刚刚发号完他的施令,原本在城镇上空盘旋的英国轰炸机突然头也不回地朝北飞去,有一架还没来得及投弹的竟匆匆将机翼下面挂载的炸弹直接扔到了空旷的田野中。南面天际,一排黑点正在迅速放大,军官们从望远镜中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帝国空军引以为豪的战鹰来了,而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竟闻风丧胆地逃跑了!(零散的轰炸机看到对方战斗机不跑才怪)
  梅赛施密特战斗机赶走了孱弱的英国轰炸机群,切斯特城内又重新恢复了生机,在火车站附近集结的第4重装连所属车辆和空降兵们立即沿着铁路线向东进发。由于切斯特与伯肯黑德之间是相对平台的区域,20多公里长的铁路线上只有两座不起眼的小铁路桥,因而德国空军并没有利用伞降突击去强行占领它们。(为了支援陆军进攻,在伯明翰一线就必须这样做了)
  在先头部队出发大约一刻钟之后,由第5重装连、第6机枪连和第1伞兵连组成的大部队也沿着铁路线离开了切斯特。“巨人”的出现固然使得德国空军具有了划时代的战车空降能力,但是伞兵部队在空降后仍然以步行为主,更令人无奈的是,空降而来的三号和四号坦克作战范围仅限于车载油料所能支撑的行程——公路在150到200公里,野外也就100公里左右!
  所幸的是,德军空降部队执行的并非大范围穿插任务,仅仅前行了7公里,模范空降营之第4重装连就在坦克炮和迫击炮的支援下向一座名为阿普顿的铁路小站发起了进攻。盘踞在那里试图组织防御的英国民兵多达四百余人,但他们手中能够称得上“重武器”的就是十几支美国黑帮酷爱的汤普森冲锋枪,结果战斗只持续了不到十分钟,溃散着逃回克罗顿镇的英国民兵们成了德军步枪手最好的猎物,他们一耸一耸的屁股可比火鸡更加惹眼!
  击溃英军民兵之后,德军伞兵们搜索了火车站及旁边的修理库。在那里,他们像是看到天外飞仙一样对待一辆样式古旧的黑色火车头。人类社会刚刚迈入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还在使用燃煤锅炉动力的火车,然而在工业相当发达的英国,使用内燃机的火车头已经盛行并且逐渐普及——燃煤锅炉为动力的火车头虽然还不至于销声匿迹,但被德军找出来的这辆不论是车内还是车外都锈迹斑斑,更要命的是,用来操纵车头的扳手闸柄只剩下寥寥几根。先前那群英国民兵没有将其炸毁,十之八九也是看它实在没什么修复的可能。
  不过这一次,英国人显然是打错了算盘。自从组建开始,由汉斯·罗根一手打造的模范伞兵营就注定是一支多才多艺的部队,这里既有射术精准的狙击高手,又有善于驾驶各种车辆甚至飞机轮船的多面手,爆破、枪械、操炮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在花样颇多的训练课程中,仿佛每一个士兵的潜在能力都被充分挖掘出来。当然了,这样做也是有代价的:模范空降营的训练教官比普通的伞兵营多出两倍,每个月仅训练消耗的弹药、油料和其他物资就是普通步兵营的三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支部队是用耗费大量财力物力“锤炼”出来的!
  在将具备维修技术的伞兵挑选出来组成一个特别修理队,再留下两个MG34机枪组提供警戒,第4重装连继续沿着铁路线向伯肯黑德方向推进,而等施尔梅亲自率领的模范空降营主力抵达阿普顿火车站之后,又有2个曾在铁路线上干过技术活和4个当过机车工人的德国士兵加入这支修理对。一群人捣鼓许久,竟让这破损到可以当废铁卖的火车头恢复了部分动力。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英国和德国的火车头基本原理虽然相通,可技术标准还是有相当区别的。
  从火车站附近的仓库里找来煤炭,又给锅炉灌了水,几个肌肉型伞兵挽起袖子当起了司炉工。接下来,他们有些折腾地先将火车头开到切斯特去找了几节平板车厢,顺带从修理库找了些维修工具和新的零部件,再追着大部队而去。行驶途中,这列外形上“酷”到令人炫目的火车还遭到了两架“雄鹿”的攻击,行驶在铁路线上的火车只能保持直线运动,糟糕的车况使得德军伞兵化身的机车司机想要利用加速减速来进行规避也无能为力,绝望之中,英国轰炸机却将炸弹投到了距离铁路线还有至少五、六米的田野中,菜鸟飞行员们一再盘旋,可他们的7.7毫米机枪仍没能对车头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其实自从进入11月份之后,英国皇家空军就面临着双重的“失血过多”:一方面,由于德国空军对英国军工企业的轰炸和战斗损失,“喷火”和“飓风”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损失数量;另一方面,残酷的战斗使得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们大量阵亡或是被俘,短短几个月时间,新征募的飞行员根本不可能达到老鸟级别,指望匆匆上阵的菜鸟能有大作为是完全不现实的!
第20章
船台上的巨兽
  “11点还差5分!”
  铁路线一侧的小山坳后面,伏在地上的施尔梅上尉略显焦急地又一次抬手看表,前方不到4公里就是的一座开放式的货场,占地有好几平方公里,里面堆着不少用帆布遮盖或是直接暴露在外的木箱子,但已经看不到一个人影。阻碍德国空降部队沿着铁路线继续向东推进的并不是这座货场,而是布设在那后面的英军炮兵阵地——从炮弹落下的频度和威力来看,那里至少有一个野战炮连,主要使用6磅野炮(57毫米口径)。普通火炮并不能阻挡德军坦克的冲击,但视线中已经有两辆起火燃烧的德军装甲车遭到遗弃,周围的田野中散布着三十多具戴着短沿伞兵盔、穿灰色作战服的尸体。
  这些,都是英军快速炮击获得的战果!
  得不到步兵的支持,模范空降营的坦克手们悻悻地撤了下来。早在加的夫周边的作战行动中,他们就已经亲眼见识过英军燃烧弹和简易喷火器对装甲车辆的可怕杀伤力,谁知道那座工厂后面有没有埋伏大量手持英国版莫洛托夫鸡尾酒的英国步兵呢?
  就地面作战的惯用战术而言,从两翼迂回是最基本的选择,二十分钟之前,施尔梅也确实派出了由摩托车和战斗桶车组成的机动部队绕向英军阵地侧后,但他们被英军埋伏在田野中的机枪和反坦克步枪给狠狠顶了回来。
  从军十载的施尔梅也不含糊,直接用无线电请求了空中支援。当他第11次看表的时候,天边终于传来了期盼已久的嗡鸣声。
  自南而来的飞机分为上下两队:上面4架是提供掩护的BF-109战斗机,下面6架是有着“空中突击炮”、“黑色死神”等多个绰号的Ju-87轰炸机。考虑到加的夫到切斯特的直线距离约160公里,德国空军作战指挥部的效率还是非常不错的!
  见到空中支援出现,施尔梅手下的士兵们向空中发射了红色信号弹,并用红底圆圈的万字军旗、红色发烟剂以及无线电为己方飞机指引轰炸目标指引。只见10架德国飞机齐刷刷地开始向更高的空域爬升——战斗机抢占高度是为了防备敌人攻击,轰炸机的爬升则是为了获得更为精准的俯冲轰炸效果。
  听着斯图卡发出的尖啸,施尔梅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在震撼大地的爆炸中,好几根黑色的烟柱接连从货场后方腾起。这些俯冲轰炸机三架为一队,两次攻击间隔只有4分钟,近乎垂直落下的炸弹对于战壕掩体中的目标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紧凑的压迫式攻击让幸存的英军士兵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趁着己方飞机还没有返航,伞兵上尉赶紧大手一挥:进攻!
  为了适应空降而进行了些许改装的三号和四号坦克,碾着坚实的铁轨陆基迅速向前开进,在冷冰冰的地面上趴了许久的德国伞兵们也一个个端着枪、猫着腰跟在坦克后面,两辆桶车和两辆半履带式装甲车以飙车的速度在空旷的田野中飞速开进,它们避开了那些由英国炮兵制造的弹坑开抵货场的前方,然后由桶车上的士兵持机枪警戒,半履带式装甲车里的伞兵调整好随车携带的80毫米重型迫击炮,直接从敞开的车厢向英军阵地开火了。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无怨无仇的凑热闹,那咚咚的声响像是雷动的战鼓,接踵而至的爆炸声则是对之前猛烈轰炸的总结性陈词。
  一种兵器不足以改变一场战争的结果,却可以左右一场战斗的进程。经过斯图卡的压迫和迫击炮的蹂躏,英军阵地上的火炮完全不见了先前的威风,而等到德军坦克出现在阵地侧翼时,只能远远望见英军士兵们的大屁股!
  就作战效果而言,围歼>击溃>击退,放跑了大部分英军士兵,施尔梅上尉有那么一些失望,但越过这座货场继续向北,偌大的伯肯黑德已经遥遥在望了。紧接着,被德国伞兵们临时命名为“柏林特快”的老旧火车从后方开了上来——英军或许压根没有料到德国人能够获得火车,一路上并未大肆破坏铁轨,而这辆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火车虽然不能够冲锋陷阵,四节平板车厢却可以搭载整整两连伞兵。德军官兵们笑容满面地挤在车厢上,远远看去竟让人以为穿梭时空来到了印度。
  若是天空中出现了英国飞机,这些人就必须在两分钟之内离开车厢四散隐蔽,可即便如此,12时许,800多名德军空降兵和他们的战斗车辆以出乎英军意料的速度推进到了伯肯黑德南面的艾宾顿区,这甚至比德国空军作战部预计的时间还提早了一个小时!
  卸下伞兵之后,“柏林特快”利用伯肯黑德外围的铁路枢纽完成了“换向”,空车返回切斯特而去。按照计划,这时候第7伞兵师的一个营应该已经在先前空降的部队协助下降落到了切斯特附近。
  对于沿着铁路线快速推进而来的德军模范伞兵营所部,部署在伯肯黑德周边的12个英军高射炮连和6个临时组建的高射机枪连可就彻底郁闷了——如果德国人胆敢在伯肯黑德和利物浦附近实施空降,这些高射炮和机枪定会让大部分德国伞兵在空中直接报销,可是为了加强火力的密度,这些防空武器都集中布置在四向的若干阵地上,根本无法组织德军伞兵的地面突击!
  在未遭遇英军大规模阻击的情况下,以摩托车和武装桶车代步的德军侦察兵迅速向城区实施了渗透性侦察。尔后,施尔梅上尉组织第1伞兵连与第5重装连向风景优美的布拉泽顿公园发起了快速而果决的进攻,在此布设阵地的英国第441国民高射炮连拥有22门美制高射炮和7挺大口径机枪,但刚看到德国坦克的身影,戴着钢盔、穿着平民服装的英国炮手们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丢下他们原本可以有所作为的高射炮逃之夭夭。
  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仍没能打出一场理想的围歼战,施尔梅本该郁闷不已,但是从英国人手里缴获的武器一扫所有的不快,那些安装在可移动支架上的美制高射炮系76.2毫米的M1918虽然是上一场战争时期的技术兵器,但胜在操作简便、弹药充足。将就地俘获的几名英军炮手组织起来进行讲解,模范空降营的多面手们很快掌握了这些火炮的基本要领,在拥有炮兵经验的军官指挥下,他们重新布置了炮位,从而将这座美丽的公园变成了既能防空、又能够抵御地面进攻的开放式阵地。
  如果只是单纯的防守,大半个模范空降营连同这些缴获的装备完全有能力坚持到后续部队赶来,但施尔梅和他的前任伦特·史蒂芬伯格上尉最大的不同就是果敢,他将能够操纵这些美制高射炮和机枪的士兵们抽调出来,临时编组成5个防御排,其中4个排各负责公园一面,第5个排担当预备队,剩下的500多名士兵和全部的战斗车辆则攥成了一个大拳头,在他的亲自指挥下继续向北突进——5公里之外便是坎贝尔·莱德船厂,在那里诞生的英国战舰数不胜数,复仇级战列舰“拉米利斯”号、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还有大名鼎鼎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此外还有诸如利安德级巡洋舰“阿基里斯”号、卡里登级巡洋舰“卡里登”号等等轻型战斗舰艇。此前新锐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也是在这座造船厂建造,当德国人开始登陆英国的时候,它已经处于舾装阶段,按计划将在41年春天完工,但随着利物浦沦为德国空军狂轰滥炸的焦点,近在咫尺的伯肯黑德亦难逃厄运。为了避免这艘战舰陷入还未完工就被炸坏的窘境,英国人连夜将其转移,最终停泊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港进行后期装配。这样一番折腾,工期自是向后延迟了!
  不管有没有安装动力系统,已经下水的战舰还能够想方设法进行转移,但那些仍然停留在船台上的舰只就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躲避敌人的空袭了。在德军近日来的航拍照片上,能够辨认出的就有两艘狄多级轻型防空巡洋舰(第二批中的“亚尔古水手”号和第三批中的“卡律布迪斯”号)、3艘不明型号的驱逐舰和4艘小型辅助舰艇。正是为了尽可能保护这些战舰,伯肯黑德的防空炮兵和对岸的利物浦防空部队构成了一个圆形防空区域,港口和造船厂位于这个区域的中央地带,任何试图迫近投弹的德国轰炸机都会遭到顽强的反击。此外,为了防止德国舰艇和船只从海上侵入,皇家海军最近两个月还在利物浦湾布设了水雷阵,只有海军舰只才知道其中的安全通道所在。
  尽管从加的夫飞来支援作战的德国战机还未靠近造船区就被英军高炮阵地上发射的密集炮火所驱散,但光荣的德国伞兵们仍勇敢地穿行于陌生的城区。到了下午2点,在炮塔右下角喷涂有空军鹰徽的四号坦克已经推进到了距离造船区只有一步之遥的街区,为数不多的英军正规军与二线民兵、造船工人以船厂的围墙和外侧的建筑物为依托构筑了街垒式的防线,但真正阻挡德军进攻脚步的并不是他们顽强的意志,而是那几门从仓库里直接拖来的4英寸(102毫米)舰炮,临时充当炮手的技术工人虽然很不专业,但在几百米的距离上,他们的炮弹又狠又快,竟然将德军的一辆三号坦克直接干翻在地!
  巷战陷入了暂时的僵持,施尔梅上尉爬上了一栋三层楼建筑的楼顶,在此远眺,恰可以看见临海两座船台上光秃秃的黑色船体,它们有两层楼高,长约150米,在普通建筑和车辆面前就是庞然巨兽,然而如果德国人早来一些,还能够在这里看见体型近乎两倍于此的在建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
第21章
战争难以承受之狂热
  位于英格兰中部的伯明翰,在英国是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加工地区以及不列颠的制造业中心,这里有发达的黑色冶金、有色冶金、机床、飞机、化学、军工产业,城区上空几乎一年到头都笼罩在烟云当中,不过这无助于干扰德国空军的轰炸。自10月底以来,除去大约一半的雨天,剩下的日子里德军轰炸机群频频光顾此地,而英国皇家空军也竭力保护这颗跳动的“心脏”,短短两个月时间,双方围绕伯明翰展开了十余场激烈空战,其中规模超过百架的就有五次,以至于在城区周围的田野中散布着许多的飞机残骸,而德国空军损失于此的作战飞机数量也仅次于利物浦!
  1940年12月21日,距离圣诞节还有四天之时,盘踞英格兰南部的德军登陆部队突然发起了猛烈进攻,看似坚固的英军前沿阵地很快就被突破,德军主力绕开了工事如林的伦敦防御圈,装甲部队在英格兰的公路和田野中狂飙疾进,战至下午4时许,从加的夫出发的“元首警卫旗队”旅先头侦察营就出现在了伯明翰西南部的小镇卡希尔外围,而那里距离伯明翰市区仅有33公里!
  “上帝啊,德国人的推进速度太快了!他们难道从不担心油料耗尽?”
  教堂的钟楼上,英国陆军上校乔治·马克西紧握着望远镜,视线中,几辆德国装甲车正徘徊在射程之外的小树林边缘,虽然大集群的德军装甲部队还未出现,可他那戴着黑色皮手套的手竟已经在微微颤抖了。
  从实力上看,“皇家爱尔兰团”不逊于德国国防军最好的机械化步兵团,且驻守此地已有四个星期,围绕城镇构筑的阵地基本完备,他们还拥有一个独立炮兵营的火力支援,可是对于阻挡住德军装甲集群冲击这回事,马克西上校完全没有信心——这些大体在北爱尔兰征募的士兵,对于保卫英格兰的某一座城市也不会有多么伟大的决心!
  “从加的夫或者布里斯托到这里差不多都是120公里,以德军坦克的行程,差不多是该停下来加油了!或许……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发动一次反击?”金发碧眼的高个子军官佩带着英国陆军少校的军衔标识,他颧骨很高,眼神凌厉,给人一种斗勇好狠的感觉。
  “洛尔,果敢的进攻必须建立在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上,如果我们的装甲部队离开城镇在旷野中穿行,那么天黑之前,我保证,最多还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和装甲车能够开动!德国的斯图卡就像死神的乌鸦一般占据着天空,我们必须在这里坚守,天黑之后才会有反击的机会!”上校望远镜不离眼地说道。
  “可那时候德国人就已经给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重新加满油料和弹药了!”少校的口吻显得很是焦虑。
  “权衡利弊,洛尔!”上校语重心长地告诫道。
  “是,长官!”年轻而帅气的少校极不情愿地回答。
  几分钟之后,上校终于放下了他举得有些酸的手臂,转过头问自己的副手:“你猜它们会不会一头扎进我们的雷场?”
  “不会!”少校的回答铁一般冷。
  气氛有些尴尬,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马克西上校顿了顿,“是啊,德国人并不傻,至于胜负究竟如何,今晚自会揭晓!走吧!让我们喝一杯热咖啡,顺便等等那些德国佬!”
  少校并不说话,但等马克西转过身时,他的嘴角挤出了一丝鄙夷。
  一杯热咖啡还没喝完,阵地上的警戒哨就发出警告:西南方发现大量德军坦克!
  马克西匆匆离开自己的指挥部想去看个究竟,然而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很不合时宜地响起了。同样是西南方,天空中出现了数量惊人的黑点,只过了几分钟,德军战机的铁翼就出现在了英国人的头顶:17架梅赛施密特单发和双发战斗机,15架斯图卡,12架Ju-88,嘈杂的轰鸣声令人耳晕目眩,黑乎乎的炸弹带着叫人心惊肉跳的怪叫着砸落下来。
  咚!咚!咚!
  这就像是有人故意在耳边擂动战鼓,附近的玻璃纷纷破裂,地面的轻颤通过骨骼和经络传递到了心脏,让一些可怜虫时刻感觉到自己可能要陷入心脏骤停的绝境。
  置身于黑乎乎的防空掩体中,马克西上校面如死灰,此时此刻,蹲在他身旁的少校似乎在暗中嘲笑这个思想刻板的老头儿。早在5月份的西线战役中,德军的装甲部队就展现出了以往战争中闻所未闻的力量和速度,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两位装甲英才的部队更是接连创造了战场行军的推进速度——前者的三个装甲师一天之内攻击前进了80公里,后者在冲向海岸时更是在23个小时内挺进了令人咂舌的100公里!
  记录的创造就是用来给后人打破的,在敦刻尔克战役结束后的“红色方案”中,面对毫无斗志的法国军队,德军装甲部队向西部和南部快速推进有如一场赛跑,只可惜法国人的屈膝投降让人们瞬间将注意力转向了这历史性的胜利,很少有人关注克莱斯特麾下最快的装甲师一天之内究竟跑了多少公里。
  10个小时,120公里,这并不是坦克战场行军的理论极限,尤其是对于“元首警卫旗队”旅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而言,伤愈归队的迪特里希让所有人都回到了狂热的作战状态,每个人都想走在时间前头。不惜代价的进攻很快换来了回报,他们只花了一个小时就攻破了由两个英军步兵团固守的莱德伯里防线,在加的夫与伯明翰中间的铁路枢纽伍斯特,党卫军的四号坦克又一次与老对手“马蒂尔达II”相遇了。这一次,作为德国武装力量中最先换装IV-F2的部队,“元首警卫旗队”旅尝到了新理念带来的甜头:43倍径的75毫米长身管炮在使用穿甲弹的情况下破甲能力得到了成倍的提升,这些真正的坦克杀手在400米距离上敲开了马蒂尔达的正面装甲,但并非所有的英国步兵坦克都是被四号坦克击毁——勇敢突击的党卫军步兵不但打垮了英国步兵,还利用射程仅仅50米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干掉了一个排的“马蒂尔达II”。至于超常的伤亡,党卫军的军官们素来不在意!
  德国空军的轰炸才刚刚结束,第一辆宽履带的四号坦克就已经突入了英军的雷场,狂热的精神并不会让这些钢铁杀器进入无敌状态,打头的坦克接二连三地被反坦克地雷炸断了履带,但党卫军的坦克集群并没有就此撤退。以指挥坦克领头,它们开始向两侧迂回,经过不断的尝试,在付出了20余辆坦克的代价之后,后续坦克终于摸到了雷场边缘,大批轮式装甲战斗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快速跟进。这时候,刚刚补充完燃料的三号突击炮营也投入了战斗。这一大群“狂热者”全然不顾英军阵地上颇为猛烈的反坦克炮火,以“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架势勇猛突击,半个小时之内跨过战场、碾入英军战壕。
  顶着皇家头衔的爱尔兰步兵们哪里挡得住这样的进攻,许多人扔下武器就往镇里跑,跑不过的干脆举手投降。
  突变的战场形势让马克西上校别无选择,4辆“马蒂尔达II”、2辆“马蒂尔达I”和9辆II型巡洋坦克仓促驶入战场,它们虽然还可以依托建筑物避开德军的一部分炮火,但在面对面的钢铁碰撞中,孱弱的火力和畏首畏尾的战术还是吃了大亏。率先突入城镇的党卫军坦克大开杀戒,5分钟之内射杀英军步兵百余人,顺带干掉了两辆装甲较薄的巡洋坦克,但自身也有几辆被英军坦克和反坦克炮击毁。
  紧接着,外形低矮的A型三号突击炮气势汹汹地冲进城区,激烈的巷战中,战术编号为030的那辆表现格外神勇,15分钟内打爆英军巡洋坦克3辆,近距离击毁“马蒂尔达II”一辆,而它的车长正是日后鼎鼎大名的米歇尔·魏特曼!(历史上,这位老虎之王在“元首警卫旗队”开三号突击炮的时候就干掉了20多辆苏军坦克,尤其在乌曼会战中,28分钟内击毁7辆T-26。若是一直呆在三号突击炮营,这丫想必也会成为德军最出色的三号突击炮杀手!)
  卡希尔的迅速陷落,令试图利用伯明翰庞大而复杂的城区进行重点防御的英军指挥官们感到心惊胆战,而一旦这座工业重镇和铁路中枢被德军占领,那么德军装甲部队完全能够利用自身的速度优势向英格兰的任何一处目标实施快速突袭。从伯明翰到利物浦和伯肯黑德,按照铁路里程计算恰恰也是120公里!
  随着德军大规模地面进攻和纵深空降的进行,英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终于面临最终的抉择:要么放弃南部,全力退守苏格兰;要么投入战略预备队,在英格兰和德军决死一战。此时此刻,许多人都在自问:如果我是英国的决策者,该做出何种选择?
第22章
战狙
  充斥着各种枪炮声的街道上,一小队头戴短沿伞兵盔的德军士兵正沿着两栋建筑物的夹角小心翼翼地向造船厂的围墙推进。在这7个人中,领头的大个子端着MP-38冲锋枪,紧跟着在他后面的步枪手枪托抵肩、枪口略微朝下,摆出了一副标准的射击前进姿势,再往后的一名士兵,手持绰号“棒槌”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其发射杆已经打开,随时可以轰击50米范围内的目标。队伍后面4名士兵身材各异,从前到后依次使用冲锋枪、毛瑟98K、“铁拳”和毛瑟98K,一个紧跟着一个,等待着突击的最佳时机!
  就在他们后侧的一栋房屋的楼顶上,两名同样戴着短沿钢盔的德军机枪手像是两支灰色的大青蛙,射手脸庞轻搁在枪托上,眼睛透过准心扫视前方街口,只要发现任何窗口有影子晃动或是枪械开火,他便会以一个短射精准地进行压制。供弹手面前放着一个方形的弹药箱,兼而负责观察周围的情况,年轻的面孔写满了战斗的紧张。
  街面上的突击小队仍在缓慢地向前推进,在试图拐过屋角的时候,对面一扇破损的窗口后面突然火光闪动,暗红色的子弹飞逝而来,瞬间在墙角激起一小团碎屑。
  索索索!
  MG-34欢快地发出“撕裂布条的声音”,连串的子弹从那扇窗户左侧横扫而过,暗色的子弹窜入房间后便不见了踪影。在这种熟悉声音鼓励下,突击小队领头的大个子用极其敏捷的动作绕过屋角,旁边是一扇紧闭的大门,他也不开枪,直接用宽厚的肩膀猛地一撞,连人带门冲进房间里去了!
  端着步枪的伞兵紧跟着绕过屋角,他的动作同样敏捷,但敌人的反应同样不慢,斜对面二楼的一扇窗户里突然射出了成串的子弹,打字机一般声音的嘎哒声异常清晰。惯性作用下,德军步枪手斜里横飞出去,重重摔倒在地上,手脚无助地抽搐着。
  索索索索索索!
  屋顶上的MG-34立即用一个长射予以还击,不到200米的距离上,大串子弹在窗户周围扑扑地激起好些碎屑,可就在这时候,视线之中更高处的阁楼上突然迸射出了猛烈而持续的子弹,与之一同出现的是布朗式轻机枪久违的声音。凭借不到2米的高度差,英国人的扫射在德军机枪组栖身的屋顶上扫过,两只倒霉的青蛙当场中标。紧接着,英军机枪又转向街面,突击小队中的第一名“棒槌神兵”已经进入房间,居于其后的冲锋枪手正在跑动,眼看着这家伙性命堪忧,电光火石之间,“啪”的一声枪响从另一座建筑物的屋顶传来,子弹不偏不倚地射入了布朗式轻机枪所在的阁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