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225

  日上三竿,隶属于苏军近卫第6坦克军的装甲兵们得到了就地组织防御的命令。经过不堪回首的清晨之战,这个精锐的坦克军已经损失了一百二十多辆战车,而他们在满编状态下拥有21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经此一战可说是元气大伤,但也不至于完全丧失战斗力。苏军坦克军团通常由3个坦克旅和1个机械化旅组成,除坦克自行火炮之外,还配备履带和轮式装甲车70-80辆,运输卡车200辆以上,挂带各型火炮150余门,作战人员在七千人以上,而精锐的近卫坦克军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得到接近满编的实际配置,纵然损失了一多半的战车,静态防御能力仍不容小觑。
  烈日下,苏军的机械化步兵奋力挥舞着工兵铲,从损毁坦克上撤离的装甲兵暂时加强到炮兵连队。依照以往的战场经验,苏军指挥官们将剩下的坦克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火力支撑点配置在防线上,一部分集中起来作为机动突击队使用。简单的战斗防线很快成形,在构筑工事的过程中,苏军官兵们也逐渐调整情绪,从先前的惶恐和失落中恢复过来,当前方道路扬起滚滚沙尘时,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但来者并非之前用出其不意强控战局的德国军队,而是落入包围的另外一支部队,第9机械化军所属第69和第70机械化旅。在上午的战斗中,这支距离特里布塞斯仅有15公里的机械化部队被德军牢牢牵制住,没能为友军坦克部队的恶战起到任何帮助作用。不过,这两个机械化旅现在来的正是时候,他们的步兵和火炮大大充实了第6近卫坦克军的防线——就算苏军航空兵在这片战场只能取得相对优势,一旦德军主力投入重兵进攻,他们也能够在这里坚守下来,为己方的外围部队调动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苏德军队在1950年的实力算不上史上最悬殊,但跟二战时期相比已经差了很远。除了海军仍是那样的不给力,苏联军队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拥有压倒性优势,哪怕前线航空部队受卢肯瓦尔德之战影响明显“南倾”,在短暂蒙受羞辱之后,苏联战机知耻而后勇地发起反击,德军喷气式战机搭配制导火箭弹固然可以创造以一敌多的战绩,却无法撼动苏军航空兵的统治地位。在苏军战斗机的有效威慑下,先前狂虐苏军装甲部队的德国轰炸机和直升机隐匿起来,地面部队也放缓了节奏,任由受到围困的苏军部队收拢残兵、调整部署,而不是一鼓作气地将其击垮、歼灭!
  明朗的阳光下,两架全身喷涂着灰棕条状迷彩的雅克-9在格赖夫斯瓦尔德以西的田野上空盘旋。这里距离海岸线不远,从数百米的空中往东北方就能够看见那抹迷人的深蓝色,只是在战场形势扑朔迷离的情况下,谁会有心情观赏美景?若非作战任务限制,这两名优秀的苏军战斗机飞行员恨不得身处战场之上,用机炮和机枪狠狠修理那些顽固不化的德国佬。
  带着单调的轰鸣声,两架雅克-9再一次飞过格赖夫斯瓦尔德通往罗斯托克的公路,在这条以高速公路标准修建的道路上,数以百计的车辆和徒步行军的士兵形成了一条壮观的战争洪流,他们正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赶往特里布塞斯,以解近卫第6坦克军和近卫第9机械化军之围。如果可能的话,再与德国北部的敌军展开一场决战。无需体验长途奔波之辛劳的苏军飞行员们环顾左右,德军喷气式战机的作战航程虽然有限,但狡猾的德国人利用高质量的道路提前部署了大量战时机场,一栋路边的简陋木屋里可能存放着供喷气式飞机使用的油料弹药,从后方机场起飞的Me-262在靠近战场的公路上降落,在接应人员的帮助下只需很短时间就能够加满燃料再次起飞,利用打了就跑的战术给苏军制造诸多麻烦。
  越过公路继续向西飞行,在即将超出战斗巡航范围时,苏军飞行员捕捉到了一队不易察觉的飞行物,它们周身涂有黄绿色的块状迷彩,贴近树林时几乎融于背景当中。两架雅克-9默契地转向目标,从身形上看,它们并不是令苏军飞行员头疼的Me-262,也不是令各国好奇并垂涎的神秘碟形飞行器,而是普通的双发螺旋桨飞机。虽然涂装有别于常见的苏军轰炸机和运输机,可它们尾翼上有醒目的白线红五星,体形也符合苏军大量装备的里苏诺夫Li-2运输机(仿制美国的C-47运输机,至1945年停战共生产了4863架,而在二战盟国援助苏联的物资清单上,还有大约710架C-47,在苏制运输机产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些仿美和美制运输机在苏军的空运和空降作战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就在起飞执行战斗任务之前,两名苏军飞行员被告知己方航空部队将出动运输机向被包围的地面部队空投弹药、药品等重要物资,条件允许的话还将在特里布塞斯地区实施起降,所以他们对前方的“Li-2”并没有敌意,甚至担心它们这样无护航地飞行可能遭到德军战斗机的偷袭。为了确认对方的身份,也顺带为它们护航一段路程,两架雅克-9优雅地飞了过去。双方相距不到千米时,飞行编队中的两架“Li-2”侧身转向,当它们以机首朝向自己时,苏军飞行员惊讶地看到它们机腹下方各自挂载了两枚加大号的火箭弹——光焰伴着黑烟闪现,带有四叶尾翼的火箭弹飞射而来,后面还连着一条长长的细线。近日已于德国空军有过交手经历的苏军飞行员们大惊失色,他们很清楚这是对方敢于和苏联空军叫板的战斗利器——只要在火箭弹靠近目标时按下起爆钮,一名经过短期训练的操作手就有很大几率干掉正使劲浑身解数进行空中翻滚的王牌飞行员。
  两架雅克-9仓促规避,除了两架发动攻击的“Li-2”,其余运输机迅速攀升,当它们飞到两百多米的高度时,身穿苏军制服的伞兵们开始跳伞。他们所使用的是传统的德制快速圆伞,其特点是降落速度快,能够抢在敌人防空武器作出反应之前抵达地面,缺点是荷载小,伞兵仅能够随身携带短枪和手榴弹,重装备需单独投放战场。
  在用制导火箭弹取得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的战绩之后,两架另类“Li-2”回到伞降区域,机内人员从舱门处将囊状容器推出,它们所挂的降落伞比伞兵的RZ圆伞大了将近一倍,并且在空中慢慢悠悠降下。等它们落到地面时,先前跳伞的伞兵们已经大致集结起来,他们迅速找到囊状容器,从中取出各自的战斗枪械和轻型迫击炮。这些武器型号齐备,适合一支百人规模的伞兵突击队发挥战斗威力,只是空降容器中的弹药数量并不多,每一名伞兵只分配到了标准基数的弹药,这使得他们能够较为轻松地离开空降场奔赴预定战位。
  从伪装成苏军的德国伞兵落地到苏军战机反扑而来,其间仅有短短二十分钟的空隙,就在这个转眼即逝的空当,两架Fi-282型直升机悄然飞抵伞兵部队的预定阵位。为了保证速度,它们每架只携带600公斤负荷,而这足以为伞兵带来多套X-7D有线制导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及配套弹药。作为第三帝国领先各国的军事发明之一,绰号“小红帽”的X-7是第一代制导反坦克导弹的唯一始祖,在反坦克技术领域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它的整套装备由制导火箭弹和控制装置组成,流线形弹体短而粗,鼻锥部为空心装药战斗部,内装炸药2.5公斤,配触发引信,最大穿甲厚度可达200毫米;弹上装有陀螺仪和双推力发动机,加速发动机提供初始动力,使弹体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速度;续航发动机为弹体提供持续稳定的推力,使之飞向千米之外的目标。起飞级装有电火帽点火药盒,续航级用的是带包覆层的单根药柱,靠起飞级的燃气点火。弹体两侧各有一翼,翼的后缘有襟翼,这样在弹体飞行中可产生每秒两转的转速,以保持飞行稳定性。翼梢装有线管,线管外有整流罩,线管上绕有漆包线以传递指令。在弹体飞行时,射手用目视跟踪导弹和敌坦克,通过操纵控制箱卜的两个操纵手柄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弹体航向,使发动机的尾部曳光处于瞄准线的上方。由于弹体飞行时慢慢旋转,当弹翼处于水平状态时,射手操纵高低手柄,给出高低修正指令;当弹翼处于垂直状态时,射手操纵方位手柄,给出方向修正指令,直到导弹命中目标。由于弹体飞行时旋转,所以两根0.18毫米的指令导线拧成一股,并放落在地上,其有效战斗射程达到1500米,远远超过了常规的单兵反坦克武器,而战斗全重也仅24公斤,适合步兵携带和战斗之用。
第77章
利爪血痕(3)
  夏日黄昏,某个平凡得往常难以引起路人注意的德国村庄外,隆隆轰鸣声由远及近,衬托出村庄内外的诡异寂静。村口岔路,沥青路面被炸出了好几个大坑,车辆只能绕开通行,岔路口周围的田地坑坑洼洼,像是刚刚被人有意翻犁过似的。岔口的简易木板指示牌上用白色油漆写着德文:“此去罗斯托克57公里”。
  村庄往东,一辆辆涂刷着灰棕迷彩的履带式战车正是机械噪音的来源,它们早早摆开正V形的战斗队形,呆在炮塔侧面和后部车身上的战斗步兵们用自己的眼睛弥补了坦克观察视角的不足,装载火炮的自行车辆则早已将炮口对准了村庄,只等伏击者现身,便能够用凶猛的炮火轰击他们的藏身之处,更远的公路上,运载步兵及弹药装备的车辆排成松散的一字长龙,大量警戒分队已然占据了道路周边的山丘与岔口,并用最高等级的警戒密切关注着树林、河渠、农田、山野。天空中,三两成群的战斗机和强击机行色匆匆地呼啸而过,对那些陷入苦战的地面部队提供支援。
  嗖!嗖嗖!嗖嗖嗖!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冷箭般的厉响破空而出,其声瞬间由稀转密。一枚枚火箭弹拖着明晰的尾烟从村庄上方飞过,场面蔚为壮观。遭到攻击的一方无从抵御也无从躲避,接踵而至的爆炸笼罩着村庄以东的公路地带。透过烈焰硝烟,只见那些灰棕色涂装的坦克发力向前,试图用自己横蛮的冲击力挑灭卑鄙的攻击者。一转眼功夫,它们便以无可阻挡之势冲出爆炸区域,还有一些勇敢的战斗步兵得以继续跟随己方坦克作战。战场经验教训使然,驾驶这些坦克的苏军坦克手们放弃了看似最直接的路线,驱使自己的战车离开正道进入开阔的田野,马力强劲的钢铁战车在泥土地上飞奔,履带扬起的泥块在空中划出和谐的弧线——这些坦克走过的痕迹构成了另一条美丽弧线,它们的车头连同炮口最终齐齐指向村庄:既然火箭弹来自村庄以西,只要攻占或摧毁村庄里的建筑,敌人必然原地遁形。
  咚!咚!雷鸣般的轰响压过战场上的一切喧嚣,在爆炸此起彼伏的区域边缘,几辆搭载152毫米重炮的苏军战车透过烟尘间隙开火了。威力巨大的炮弹准确落入村庄,木石结构的农舍瞬间倒塌,烟焰升腾、大地颤抖,彰显不败雄狮之威武气概!如此炮击犹如战鼓,催动战士们奋勇直前,突进的坦克群迅速越过灌溉农田的沟渠,飞速转动的履带转眼就能碾过村庄。随着距离不断迫近,坦克手们注意到了靠近村庄的田野里有许多土坑,从它们边缘浅浅的堆土来看,这些土坑既不大也不深,与子母航空炸弹造成的弹坑有些相似,可它们散布的面积和出现的位置实在可疑,苏军的坦克指挥车用无线电向各车下达了绕行命令。尽管在路途上显得舍近求远,出于安全考虑,苏军坦克手们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命令。久经战火考验的T-34/85坦克保持着较快的行进速度,一些车长探身在外,操着12.7毫米重机枪随时准备开火,战斗步兵们也紧握着手中的冲锋枪,以便在地鼠钻出土坑的第一时间抡锤重击。
  由于这些土坑几乎将村庄朝东一面包围,苏军坦克只能尽量绕开而无法完全避免。从一些土坑旁经过时,坦克手和战斗步兵好奇地观察着这些不像是手工挖掘的浅坑,它们距离散兵坑的规格还有明显的距离,基本上只能容纳成年人以蜷缩姿态侧躺其中,放眼望去数以百计的土坑中并不见一人踪影,而从这附近经过的坦克也没有一辆遭遇攻击或碾上地雷的。从情势上判断,插入这一区域的德军部队还没来得及构筑完备的作战工事,投入反击的苏军自行火炮正逐渐掌控局势,敌人的火箭弹攻击也趋于平息,说不定那些搭载火箭弹发射架的德军车辆已经在亡命狂奔了。
  沉闷的嗡鸣声从空中传来,十数架伊尔-2攻击机在四架战斗机的掩护下从东面飞来,然而它们回应的增援呼叫并非在此遭遇炮击的苏军部队,在苏军官兵们的仰望中,这些多数时间都难逢对手的战鹰径直从头顶上方飞过,远去的姿态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苏联空军无暇顾及这处战场,德国人可不打算拱手相让。就在一少半坦克越过村庄东面的岔路抵近村庄边缘时,戴着大耳沿迷彩钢盔的地鼠出洞了。为了这场蓄谋已久的伏击,他们显然做好了周密的部署,土坑之中的精心伪装可谓瞒天过海,即便从旁经过的苏军士兵也没有发现异常。随着战斗打响,德军士兵们纷纷揭开伪装投入战斗,从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外朝苏军坦克发射反坦克火箭弹,“铁拳”、“坦克杀手”乃至“巴祖卡”纷纷上阵,另一些士兵则以突击步枪和冲锋枪猎杀苏军坦克上的战斗步兵。密集的枪声、爆炸声以及各种火箭发射器的尖啸声汇聚成片,仅凭常人的听觉已是难以区分,而陷入战阵的苏军坦克虽然拥有坚厚的装甲,并且尽可能加强了薄弱部位,但它们就像是失足陷入蛇穴的武士,锋利的长剑无从发威,光亮的铠甲并不能保护身体的每一处部位免受毒蛇的尖牙和毒液侵蚀。只短短几分钟时间,意气风发的苏军坦克群就变成了一堆堆动弹不得的钢铁甚至熊熊燃烧的火球,为求生而离开坦克的乘员和随行的战斗步兵竟无人幸免于难!
  对于村庄外围发生的战斗,远处的苏军自行火炮群根本帮不上忙,步兵们还在为刚才的炮击收拾残局,状况恶化的交通致使他们对发生在坦克部队身上的屠戮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只能从望远镜中看着伏击得手的德军步兵们撤入村庄。在敌人接踵而至的突然炮击和伏击面前,苏军折损了三十多辆坦克及相当数量的运输车辆、作战兵员,可谓锋芒受挫,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他们向西推进的步伐。二十多分钟之后,一队坦克取代先前团灭的友军成为这一路纵队的锋线,几群战斗机和强击机也应召而来,对毗邻道路岔口的德国村庄实施轮番轰炸。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苏军坦克隆隆驶过村庄废墟,战斗警戒分队也随之部署开来,保护机械化部队的作战和运输车辆继续完成这段艰难异常的路程,然而他们没能顺利走出10公里,相似的一幕又出现在下一个岔路口,而这次德军设伏所依托的是一条灌溉农田的河渠,并且动用了多具有效射程较远的X-7D型制导反坦克火箭……
  苏军解围部队在途中走走停停、缓慢行进,处于包围圈中的苏军部队已经连续好几个小时蒙受德军的炮击袭扰。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中部,苏联空军占有优势,可德军喷气式战斗机的频频出击使得他们始终无法在包围圈上空撑起密不透风的保护伞,派来轰炸德军炮兵的苏军强击机屡遭德军旧式战斗机和地空火箭弹的袭击,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已被击落40多架,沉重的损失迫使苏军指挥部改派战斗机挂弹出动,而这样的空中打击并不足以遏制德军机动火力的战斗行动。在包围圈的外围,德军已悄然集结了三十多万重兵,除阻击、迟滞苏军支援部队的兵力外,约二十万进攻部队经过一个白天的养精蓄锐,对接下来的夜战已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随着夜幕的缓缓降临,战场局势正发生着难以逆转的变化。在东西方阵营大战乃至二战的许多战役中,苏军的夜战表现都要好于对手,数年来,他们的军官和士兵不论作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未退化,之所以在这里沦为夜战弱势一方,只因为他们双脚踩在德意志的领土之上!
  夜战开始后,德国武装以帝国近卫军的精锐坦克营为尖刀,攻击苏军防线相对薄弱的部位。党卫军式的勇猛攻势很快在苏军临时组建的防线上撕开了两个口子,步兵攻入苏军固守区域后一度遭到苏军坦克机动部队的反扑,沉重的伤亡并没有动摇德军将士的战斗决心,他们勇敢地以数量优势弥补质量劣势,凭借大量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毁伤苏军坦克,而随着战斗的进行,被围苏军的战斗力受油料弹药补给影响出现下降,摇摇欲坠的防线到处都是漏洞。为免全军覆没,被围苏军集中部分坦克部队向东突围,在特里布塞斯以东地区,他们距离援军只有十余公里,可就是这区区万余米成为红色帝国衰弱的转折点。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阻击战中,帝国近卫军的王牌坦克歼击营用装配红外夜视仪的三号突击炮和追猎者击败苏军精锐坦克部队,掩护己方步兵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夜战屠戮,令成百上千的苏军战士血洒异乡。
第78章
赌桌筹码
  披着清晨的朝阳,机身涂刷黑白红国旗色的容克-52飞抵荷兰海牙国际机场,落地之后,它在机场方面的指引下直接进入守备森严的机库。片刻之后,几辆车窗帘布紧闭的汽车驶离机库,一路扬尘地飞驰而去。
  尽管一度卷入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危险战争,荷兰这个国度自1945年以来还是获得了较好的恢复,因国际中立法签署地和国际法庭所在地闻名的海牙亦重现往日繁华。只是这一大清早,美丽的海滨城市还未完全从睡梦中苏醒,荷枪实弹的军人岗哨也给城区增加了肃穆气氛。近日连续在德国中西部城市奔波,来之前又辗转3个多小时汽车和1个半小时的飞行,年轻的德国总统疲态尽显,放下那些在飞机上已经仔细阅读过好几遍的文件,他利用这短暂的车程稍作小憩。很快的,车队抵达毗邻海牙市中心,径直驶入国际法庭所在的和平宫。在国际舞台上,所谓的战争公约和那些维护公约的国际组织往往只能对弱国起到干涉作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苏联入侵芬兰乃至德国发动战争,这些无不是对战争公约的践踏和对国际组织的藐视。如今林恩来到这里是要向国际法庭控诉苏联的武装入侵,在这个世界上,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控诉根本不可能让苏联改变进攻决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控诉毫无作用。事实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等国的重要代表已经在和平宫里恭候林恩及其随行人员到来了。
  从正门进入和平宫之后,林恩一行人挺直胸膛、步伐矫健,铿锵且复有节奏感的脚步声顺着走廊传向前方。由于德国外交人员事先已向国际法庭递交了表格和相关证明材料,林恩直接走了“绿色通道”——以国家首脑的身份在已经开庭的国际法庭上发言。对于两度发起世界大战的祸首,国际法庭的法官和旁听人员并没有表现出憎恶抵制的态度,反而有很多人抱着同情的心态看待德国遭受苏联入侵这一事件。在苏联拒绝派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由西方国家掌控的国家法庭裁定苏联出兵德国属于军事侵略基本没有悬念,只是在林恩发言自后,法庭还需要通过繁缛的程序才能够正式作出裁定。
  离开法庭,林恩仅带两名随行人员进入后厅。三人以身份排定行走时的位置:着黑色正装的林恩走在最前面,紧随其旁的高个子中年人穿着笔挺英武的德式将官服,走在最后面的年轻秘书拎着提箱式的黑色公文包。到了后厅,他们被安排先和美国总统特使会面,林恩向特使介绍了德国战事的进展情况,特使则带来了托马斯·杜威总统的问候与告诫:美国人敬佩德国军队应战苏联进攻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但德国凭借目前的军事力量无法长久抵挡苏联军队,而西方国家又没有做好和苏联交战的准备,为了保留欧洲大陆最实力同苏联抗衡军事力量,他们认为德国军队最好采取保全实力的做法,美国对此将尽力予以支持配合。
  林恩听懂了美国特使的暗示,只是元首、帝国将士乃至他本人都不愿意重回冰冷荒芜的极北之地,那很可能意味着他们此生无法再回到德国,而千千万万的德国人将再一次忍受苏联的军事占领,各方权衡都决定了这是别无选择的一场背水之战。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美国援助,林恩向托马斯·杜威的特使明确表达了德国军队誓死保卫本土的决心,并由随行的帝国将领——名义上担任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军队参谋长的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向美国特使递交了一份正式声明,称在民族存亡大义的感召下,帝国军队将逐步放弃丹麦和挪威的武装占领区归国参战,并将军事指挥权逐步移交给民主德国的战时统帅部。等到击退了苏军侵略,帝国军队还将接受民主德国的正式接收和改编,从而消除目前这种特殊形态对北欧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影响与困扰。
  对于北欧帝国的重磅声明,美国特使表面上显得很惊讶,但看得出来,他对于这种结果并不意外,并且紧跟着给林恩带来杜威总统的私人口讯:虽然美国国会短时间内很难通过大规模援助德国的方案,但他和军队高层的有识之士仍可以在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帮助德国军民抗击苏联的侵略,即以丹麦为特殊踏板向德国移交大量的军事物资。如果北欧帝国同意在一个月内让撤出挪威占领区,并将那里的工业及科研设施完好无损地移交给美军,这种特殊援助将在几天之内展开。
  尽管没能在德国军队派驻军事观察员,美国方面仍能够以常理判断德国的战争短板所在,如他们所料,德国军队在最近的几场重要军事行动中消耗了大量的弹药,事先储备以及北挪威工厂的生产远不足以应付这样的全面战争。形势若无变化,德国的武装力量将很快面临弹尽粮绝的窘境,届时德军将士再英勇无畏也无济于事。这,也是林恩亲自来到海牙的一大原因。
  在帝国复兴的道路上,北挪威的工业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伏笔,特别是在德国本土工业正面临战争摧残的情况下,它们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但若能换取德国本土保卫战的胜利,舍弃这些设施乃至让出帝国的一些技术机密也是值得的。在这一问题上,林恩先前已与元首达成共识,元首甚至提出以共享飞碟技术为代价换取美国的直接参战。在这位战略狂想家的计划中,德国应利用整个西方世界的战争力量来恢复、扩充自身军事实力,等到击败了苏联的进攻,德国的军事实力定然接近乃至超过巅峰水平,接下来反击苏联、夺取战略资源、重建工业体系,在国家复兴的快车道上高歌猛进,直至实现独步全球的梦想。二战结束的这五年来,帝国的尖端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改进飞碟技术,使之从碧空魅影升级成为一款真正具有战略攻击性的武器,但由于软硬件制约和技术本身的原因,这种设想不仅没能实现,早先制造的飞碟也由于试验和使用的消耗而不断减少,至今只剩下最后三架,昂贵而复杂的生产体系迟迟未能重建,这些都使得昔日令美苏强国胆战心惊的神秘武器失去了应有的锋芒。
  以移交占领区的控制权涉及大量德籍平民为由,莱因哈特对美国特使所说的一个月期限提出异议及建议,林恩亦旁敲侧击地试探了美国方面为获得飞碟技术所能够接受的价码。美国特使虽然无权作出正式的答复,但他对德美之间可能进行的最高级别军事合作表达了强烈的意愿,并认为这很可能是打开美国国会大门的金钥匙。
  美国特使需要一些时间向华盛顿请示,林恩随后分别同英法的非正式官方代表见了面。尽管德国军队在万德利茨打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歼灭战,此时又在北德围攻苏军的冒进部队,但外国的军政官员们没有人认为德国能够挫败苏联,德军的顽强抵抗只会招致苏联的全面进攻,一旦苏军将捷克和奥地利卷入战争,德军战线将很快崩溃,届时德国高官要么效仿希特勒在战败前自我了解,要么灰溜溜地流亡国外。无论如何,现在对德国投入的军事援助最终都将付之东流,甚至可能成为苏联日后清算报复的把柄。
  相比于二战中后期的严防死守,如今的灵活战术给德军以弱胜强带来了真正的希望,无奈西方盟军与苏军交手的战绩惨不忍睹,整个西方世界都充斥着恐苏情绪。如此背景之下,即便德军在特里布塞斯战役中赢得无尽荣誉,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西方国家的立场,林恩只能依靠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去争取西方国家尽可能多的援助,每每想到这里,年轻的追梦者心中便充满酸楚。
  在与每一个重要国家的特使、代表单独会谈之后,精疲力竭的林恩终于等来了好消息:特里布塞斯战役以德军胜利告一段落,苏军近卫30坦克旅、机械化第70旅、近卫第47坦克团、近卫第59坦克团等王牌部队遭到全歼或毁灭性打击。这些响亮的番号曾是西方盟军的噩梦所在,尤其1948年的乌克兰战役中,苏军近卫第49坦克团独立击溃美军王牌第7装甲师,对美国高层造成了不小的震动。苏军的这些精锐部队大多数还未换装T-54等新式装备,但他们的技术装备和火力配置依然远远超过眼下这支德国军队,特里布塞斯的荣耀证明了德军赢得万德利茨之战并非偶然,同时也掩盖了德军蒙受沉重损失进而实施战略大撤退的不利局面——五天之内,罗斯托克、马格德堡相继陷落,苏军逼近汉堡、布伦瑞克、卡塞尔等中部城市,距离德国的军事指挥中枢汉诺威也只有不足一百公里,战场形势对德国极其不利,但也正是在这五天的时间里,美英法等国相继同意向德国提供新的军事援助。各国的援助力度各不相同,而此举最大的政治意义是西方国家对德意志战刀与苏维埃利剑的拼斗不再是只观望、不下注,下注即意味着有了得失心,意味着在翻盘希望犹在的时候不断投入新的赌注。
第79章
战争秀场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厚重积云笼罩着德国南方名城慕尼黑。本是秋高气爽宜人时节,阵阵大风卷走落叶也带走了温润,走在街道上已有深秋的凉意。在这看似糟糕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德国人聚集在市中心的玛利亚广场,只为亲眼见证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虽然听不到狂热的呼喊,看不到亢奋的脸庞与笔直行礼的手臂,但在广场的四周,每一栋建筑物的外墙都挂着巨大的黑白红垂幅,每一个置身广场的人都抬着头、挺着胸,全然不见弱者的怯懦与卑微。随着《德意志高于一切》的旋律响起,一队军容威严的德国士兵护送着国旗,没有威逼也没有引导,人们自发和声唱着国歌,各种各样的声音犹如来自山谷、森林、田野的溪流,在这里汇聚成为滔滔江河,势不可挡地奔向大海。忘情之处,多少人眼眶发红、眼角湿润,多少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在万千德意志人的注视下,鲜艳的旗帜沿着高耸的旗杆缓缓上升,天空依然是那样的阴沉,北风仍旧是那样的无情,这群不屈的灵魂正从黑暗中苏醒,日耳曼最可贵的勇敢和坚韧已然回归!
  象征战斗决心的黑白红三色旗在旗杆顶端高傲地舒展开来,在这面旗帜下,德国政府、国会及战时统帅部的军政官员们与普通军民不分彼此、不分身份地站在一起,聆听国家首脑——总统雨果·霍斯特和总理威利·施托克的战斗宣言。自从德意志获得统一以来,每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爆发之时,国家领袖都要号召全体军民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阶层地并肩携手、勇战强敌。领袖在不断更换,政体在不断变化,每一张面孔、每一个声音都发出同样的召唤。
  战时迁都的简单仪式尚未结束,城市上空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但玛利亚广场乃至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并未出现混乱,人们遵从老弱妇孺优先、平民百姓优先的秩序进行疏散,军人和政府官员勇敢地留到了最后。与此同时,在慕尼黑东北方一百多公里的云层之上,数以百计的苏军轰炸机分组十多个机群汹涌来袭。由于广大公众的参与,德国军政机构迁往慕尼黑并举行公开集会的消息很难保密,决策者们也没打算保密,在地面部队竭尽全力拼出两场漂亮仗的情况下,他们正需要空军用一次出彩表现来推波助澜。在这些苏军轰炸机的前方,百余架德国战鹰已经摆好迎击阵型,如此规模的空战在欧战历史上并不出奇,真正令它载入史册的是德国人首开先河的“战场直播”——为了表明德国军民抗击苏联侵略的勇气与决心,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效果,德国方面通过电台广播实时对外直播这场空战,而且针对不同国家的频率安排了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以及拉丁语解说。
  和平时期,巴伐利亚的迷人风光总能够让造访者沉醉,而战争则让人变得冷酷,双方飞行员毫不犹豫地展开厮杀,他们绝不会分出哪怕百分之一的心思去考虑坠落的残骸会对这里的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在高高的云层之上,有着“德意志雄鹰”之称的帝国近卫军第1战斗机联队毫无保留地投入进攻,这些百里挑一的德国飞行员眼眸中闪现的冷峻与坚毅同一千多年前冲向罗马士兵的日耳曼武士何其神似。用光制导火箭弹之后,他们并不像以往那样潇洒地转身离开,而是继续迎头冲向苏军轰炸机群,面对敌人严密的防御火力,直冲到百米之内方才开火。以相向飞行的相对高速,从苏军轰炸机上射出的子弹能够轻易贯穿Me-262和“黑色幽灵”(在瑞典生产的升级型Me-262)那并不足够坚固的机体,多数德国飞行员们都凭借优异的操作技巧以及战机的出色机动性能顺利穿过敌阵,但还是有两架帝国战鹰遭到致命打击。大胆的冒险和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可观的收获,帝国第1战斗机联队的首次空中突击就击落了17架苏联飞机,还有几架苏军轰炸机的机体部位起火或冒出黑烟。
  “这是一次漂亮的骑兵式突击!”解说员按照事先拟定的措辞向全世界的听众播报说,“根据一线飞行员的联络报告,英勇的德国空军仅用了五分钟就击落击伤苏军轰炸机二十多架,遗憾的是,我们也损失了两架喷气式战斗机,但愿飞行员顺利跳伞,上帝保佑这些勇敢的日耳曼战士!”
  作为第二道空中拦截线,54架Bf-109和Fw190多是通过各种方式从国外收回的,有的运回德国时已经不具备飞行能力,经过德军机师们的努力才得以重返蓝天。这些传统的活塞战斗机虽然有过叱咤欧陆的显赫经历,但与1950年的苏联主力战斗机相比已有明显差距,好在德国人的机械天赋无与伦比,他们将声响、磁性鱼雷的作用原理搬到空战当中,给制导火箭弹装上了主动追踪目标的设备,虽然效果还远远比不上后世的空空导弹,用在苏军大机群出击时还是颇有效果的。刚刚进入机关炮的有效射程,这些统一从正面发动攻击的德国战鹰便向苏军轰炸机群发射火箭弹,各种可控或自主追踪目标的火箭弹在云层之上划出华丽的条横。
  “如果你见过一群剑鱼在海上疾驰,可以想象一下无数火箭弹整齐飞向目标的壮观场景。如果没有,那我只能遗憾的说,没有任何语言能够准确描绘这样的场面……在这场保卫祖国的神圣战斗中,我们的飞行员、我们的工程师以及我们的指挥官们真是伟大至极!无与伦比!啊哈……刚刚得到的报告显示,伟大的德国空军又干掉了二十多架苏联轰炸机,这些侵略者在德国的领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幸存下来的苏联飞行员将在德国的战俘营里呆到战争结束——按照国际公约,我们将公正地给予他们战俘待遇,这一点将由来自各个国家的国际观察员进行全程监督……比起那些在西伯利亚送命的战俘来说,这些家伙可要走运多了!”
  投射完火箭弹之后,德国的活塞战斗机群迅速分散。由于飞行速度不及护航的苏军雅克战斗机,这些日耳曼雄鹰将与对手展开殊死决斗。纵观二战全程,苏德空军的战损比例是德国占据明显优势,然而五年来德国空军止步不前,苏联空军则在西方盟军身上磨利了剑锋,此消彼长,架势老机型的德国飞行员已经很难在对手身上占到便宜。眼看着苏军的护航战斗机逐渐将德国的梅塞施密特和福克伍尔夫驱赶到外围,苏军轰炸机也开始降低高度从而寻找并攻击既定的地面目标,一贯打了就跑的德军喷气式战斗机从高空俯冲而下,它们快的就像是拉满弓射出的箭,用对手来不及做出反应的速度逼近。在恰当的距离、恰当的位置,3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发出愤怒的吼叫,连串的炮弹犹如宙斯的闪电,苏军轰炸机上的自卫机枪徒劳地嘶吼着,多数时候只能追望德军喷气式战机的影子……
  “‘德意志之鹰’不愧是我们最优秀的王牌战斗机部队,他们闪电般划过战场,再次击落多架苏军飞机,我们监听到的苏军通讯频道一片混乱。哦嗬,好吧,苏联的轰炸机群距离慕尼黑只有几分钟路程了,我甚至可以想象苏军轰炸机打开炸弹舱的模样,里面全是黑乎乎的炸弹……我们已经疏散了慕尼黑市民,但敌人的这次轰炸仍将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带来难以抚平的创伤……人类要是不再相互厮杀、相互争斗该有多好……我已经可以清楚听到窗外的轰鸣声了,庞大的苏军机群已经抵达慕尼黑,我们的抵抗仍在进行,地面防空火力正在射击,各种防空火炮和火箭,不断有敌机被击落……噢,上帝,听到远方的滚雷声了吗?那是苏联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大地在颤抖,我们的心也在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愤怒!熊熊怒火正在我的心中燃烧,在每一个日耳曼人心中燃烧!我们别无他求,只希望在废墟上重建我们的国家,保护她不受伤害,但敌人不愿让一个完整独立坚强的德意志阻碍他们独霸欧洲的计划,他们想要成为欧洲的主宰者……是的,十年之前,我们也犯下过这样的错误,我们认识到了这种错误,并努力进行弥补……噢,炸弹越来越近,所幸我们的广播室位于一个比较安全的防空掩体里,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我们的无线电天线可就很难说了。到现在为止,战斗已经进行了四十五分钟,我拿到了最新的战斗统计,德国空军损失了14架战斗机,飞行员的伤亡情况还不确定,而我们一共击落了76架敌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要知道我们的战斗机还不及敌人护航飞机的一半多,这真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了不起……”
第80章
美械助力
  弗赖堡的郊外矗立着一座苏军占领时期的军事堡垒,它的主体已是破败不堪,倒塌的围墙、折断的横木以及斑驳弹痕无不勾起故地重游者的回忆。20个月前,林恩带着嫡系部队离开上莱茵河谷辗转返回德国,在这里打响了归国后的第一仗,当时他和日耳曼勇士们就像是神兵天降,许多苏联士兵稀里糊涂地送了命;20个月后,林恩作为民主德国的政治首脑前来检阅新军,虽然不再身着戎装、披挂武器,千锤百炼的钢铁气质不减一分。
  黑白红的三色旗帜下,四千多名从一级预备部队转入现役的德国官兵显得精神饱满、斗志高昂。在总统主持的成军仪式上,他们被授予了“第6快速步兵旅”的番号。与传统德国部队不同,这是一支全员采用美制装备的作战单位,除了灰色的制服之外,他们从头盔到皮靴、从手枪到火炮都是美国货。事实上,在林恩的海牙之行圆满结束后的一个星期,驻扎在法国、比利时、荷兰的美国军队便遵照上级指令秘密开始向德国军队移交武器装备,十天时间已提供半自动和自动步枪三十余万支,勃朗宁轻重机枪两万多挺,各型火炮九千多门,各型车辆两万六千多辆。对于本土工业规模尚不及二战爆发前三分之一的德国来说,这是一批雪中送炭的宝贵援助!
  在军队高级将领的陪同下,林恩从昂首挺胸的士兵们面前走过,一张张青涩稚嫩的面孔看不到畏惧之色。尽管缺乏充足的军事训练,这些年轻的日耳曼人不乏父辈的勇猛与忠诚。武器在手,他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沙场,从苏联人手中拯救他们的祖国——柏林早已沦陷,从波兰进入德境的苏联军队已占领勃兰登堡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和萨克森,北翼部队逼近不莱梅和汉堡,中路兵团攻占布伦瑞克向汉诺威挺进,南翼部队已越过萨克森进入巴伐利亚。为了尽早拿下德国临时政权所在地慕尼黑,苏联强迫捷克和奥地利政府对德宣战,在捷克和奥地利边境雄踞多时的苏军部队遂拆毁边境栅栏攻入德国,从奥地利入境的苏军部队已推进到了距离慕尼黑市中心不足30公里的区域,每天都有炮弹落在玛利亚广场,政府部门只能转入地下掩体继续办公,数以万计的德国军民则不分昼夜地构筑和加固防御工事,誓要将慕尼黑变成德国的列宁格勒。
  鉴于第三帝国时期的黑暗独裁带来了沉重的教训,民主政体下的德国取消了新兵入伍的宣誓效忠环节,而为了提高将士们的忠诚度,也为了让新兵们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有奋勇直前的决心,林恩将马不停蹄地参加所有新部队的成军仪式,所以在每个地方安排的逗留时间很短,但当他看到前排士兵中有一名年轻列兵与镜中的自己有几分神似时,还是不由自主地停住脚步。
  “你叫什么名字?”
  这名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的列兵局促不安地回答:“尤顿……汉斯·尤顿,先生!”
  “能给我看看吗?”
  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林恩从列兵手中要过美制M1卡宾枪,以标准的检验动作进行校查。从枪械的各个零部件来看,这是一支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二手枪,好在保养不错,上了战场依然是可靠的帮手。
  列兵目瞪口呆地看着林恩摆弄卡宾枪,惊叹远远多过于讶异——这位年轻总统是抗击苏联占领时期的人民英雄,多次带领复兴党武装与苏军死战,可这毕竟不是常见的德式武器,上手就能熟练摆弄,如果不是事先有所准备的话,只能说这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领袖人物。
  将弹匣和枪机复位之后,林恩郑重其事地将枪交还给列兵:“尽管我个人更偏好毛瑟冲锋手枪——两支并用地发挥近战优势,但在正规军队的作战行动中,能够连发的卡宾枪更具威力。好好熟悉它、照顾它,战场上会获得回报的。”
  列兵连忙立正道:“是!先生!”
  林恩点点头,又朝左右两边的几名士兵看了看,自己刚刚的即兴之举已经给淳朴的士兵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甚至能让他们的精气神焕然一新,但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高低主要还是建立在各种综合因素之上。目前美国方面提供的武器已经足够装备二十个早期标准的美军步兵师,如果按部就班地组建20个步兵师,即便补充相当数量的老兵,这些步兵师与苏军正面交战必定是难堪重任的,而此次德军联合参谋部并没有采纳美国军事联络员提供的建制参考资料,他们如同精明的厨师,充分利用手边的材料烹制独具匠心的美味——4个精锐的主力突击师、12个防线守备师以及6个快速机动旅。这些快速部队之所以没有延续“摩托化”、“机步”或“装甲”称号,一方面是因为全面采用了美制装备,另一方面,大多数车辆都被改装成为武器载具,携带火箭炮、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等武器,利用本土作战的地利优势实施灵活多变的机动作战,尤其利用苏军各部之间的空隙进行大胆穿插。
  截然不同的装备特性与战术习惯使得美式和德式武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要适应并熟练运用它们需要时间,让新兵成长为合格士兵也需要时间,但战场形势已经容不得德军新兵们在后方接受训练了。由于前一阶段的大量损失,德国武装力量在前方的处境已经可以用“糟糕”来描述了。在汉堡东南的吕讷堡,德军第3集团军的防御阵地遭苏军突破,残部撤往汉堡,仅仅一日之后,苏军又攻占汉堡以北的诺德施泰特,切断了汉堡与基尔之间的陆上联系,德国海军不得已而放弃头号海军基地,汉堡随后也遭到苏军优势兵力进攻,巷战的发展对德军十分不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联合参谋部下令汉堡守军通过海路撤退,随着汉堡防御战的失利,德国北部最后一座港口不莱梅形势也变得岌岌可危,一旦失去了全部港口,德国接受西方援助的效率将大打折扣;在南方的纽伦堡,从卢肯瓦尔德撤退的德军第2集团军及第4集团军残部未能抵挡住苏军重装兵团的轮番猛攻,不但丢失了这座战略位置颇为重要的城市,还在战斗中损失了大量兵力和技术兵器,从北面保卫慕尼黑的军事力量急需得到补充,否则战时首都将很快陷入苏军包围;只有在德国中部,以汉诺威为中心进行机动作战的帝国精锐部队成功遏制了苏军攻势,使之无法对汉诺威展开进攻,但这也是在苏军战场中心向两翼分散的情况下取得的战果。对于整体实力处于明显劣势的德国军队而言,30余万装备良好的新兵是战略层面的关键力量,是扭转当前战局的最大希望所在。
  集结起来开赴战场之前,大多数德军新兵仅在美国军事教官的帮助下进行了两到四周的基础训练,战术素养十分薄弱。由于苏军空袭日益频繁,一些新组建的德军部队从德国西部的训练营辗转到前线要花费一个星期时间,相比于那些很快就上了战场的同伴,这些部队无疑是幸运的。士兵们夜间行军,白天在树林或伪装隐蔽网下训练,每多一个钟头的训练时间,他们在战场上生存下来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加一分。
  防守往往是锻炼新兵的理想方式,许多新组建的德军部队抵达前线后也确实成了指挥官手中的“救火队”,在千疮百孔的防线上四处堵漏。在不莱梅,5个使用美式装备的防线守备师填补到东郊和南郊防线,再加上从汉堡败退下来的部队以及由北欧守备部队匆匆组建的帝国第6远征兵团,近30万德军投入声势浩大的不莱梅保卫战。虽然兵员数量显得十分可观,但德军参加前一阶段战斗的许多部队已是人困马乏、伤兵满营,亟需进行休整补充,作战状态并不理想,而德军此举最大的意义在于吸引北翼苏军的主力部队,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5个步兵军加上方面军直属炮兵部队,40万重兵扑向不莱梅。在声势浩荡的不莱梅大战拉开序幕之时,德军已于汉诺威以北集结2个美械装备的主力突击师和3个快速机动旅,加上匆匆休整完毕的帝国第1、第2远征兵团,以16万精锐部队包抄不莱梅地区的苏军部队。两个快速机动旅配合帝国近卫军的装甲部队行动,一夜狂飙疾进,以奇兵之势进抵汉堡南郊。
  并沿途强袭苏军兵站、补给点和运输车辆,使苏军北翼兵团主力的后勤供给失去稳定保障。天亮之后,开始列装美式地空导弹的德军防空部队又以隐蔽部署的防空火力阻击苏军航空部队,使得德国北部的战场态势出现积极转变。
第81章
小刀难切大骨
  10月金秋,法国军队在印支半岛的表现依然疲软,得到苏联支持的北越武装已重新占领了越南的半壁江山,而在东亚地区,红色政权已统一国家或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为了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美国政府授意战败国日本秘密重建军队,但这些明里暗里的事件都比不上欧陆烽烟引人关注。德国,不莱梅,全世界的聚焦点,德国军队用出其不意的方式将汹汹而至的苏军部队包围。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德国军队重演特里布塞斯之战的辉煌胜利,苏联的国际威信将受到极大的动摇,西方国家的态度和立场可能出现关键性的转变,这对于处境艰难的德国军民以及患上了恐苏症的欧美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极其宝贵的契机。
  入夜,64架德军运输机低空进入萨克森东部和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西部地区。受限于整体工业水平困扰,苏军在机载雷达方面迟迟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夜间拦截能力依然十分薄弱,这些德国运输机非常顺利地把32支伞兵突击队送到了战线后方。尽管德国军队所配备的直升机因投入主要战场而无暇担负运输装备的任务,伞兵们获准启用各处秘密储备物资,并且得到了正规游击部队的配合,袭击、阻截苏军后援部队在他们眼里也早已是熟门熟路的活计。带着十足的信心,德国伞兵们大都按时抵达了预定作战地区,他们连夜布置雷阵和反坦克伏击圈,有些位置靠前的当晚就与苏军增援部队交上了火。按照以往经验,伞兵们可以凭借灵活多变的战术让敌人晕头转向、进退两难,但是这一次,德意志的空降精英们发现自己很难游刃有余地施展战斗技巧。为苏军装甲纵队打头的扫雷坦克模样丑陋,清扫地雷的效率却是一流,随同坦克行进的车辆居然搭载了防空探照灯,只要对手一出现,他们就会用炫目的光柱进行搜索,而苏军士兵简直就像是性格暴烈的马蜂,不论对手是从村庄、树林还是田野发动袭击,只要探照灯锁定目标的大致方位,他们便不顾一切地进行攻击,直至将袭击者消灭或是远远驱逐出危险范围。除此之外,德军伞兵们还遭到了苏军战机的攻击,夜间飞行的伊尔-2在地面部队的光焰指引下大量投掷子母弹,而且一架强击机所携带的子母弹就能够造成大面积的杀伤!
  深入敌后的第一批德国伞兵表现乏善可陈,赶在黎明之前,德军运输机又投下了第二批伞兵,重点破坏罗斯托克至汉堡和柏林至汉堡这两条交通主线。由于夜间空降的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天亮之前只有大约一半伞兵抵达了目标地域,他们对易北河支流上的三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发动袭击,这些早先遭到爆破的桥梁已被苏军修复,并且有苏军卫戍部队驻防。战斗中,德军伞兵们攻占了两座公路桥并成功实施了破坏,按照常理,在这两座桥得到修复之前,苏军车辆只能涉水渡河,行进效率将大打折扣,可是天亮之后,留在附近窥探情况的德军伞兵发现苏军只用了不到四十分钟即恢复了道路畅通,在这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便是苏军的机械化架桥车辆。不仅如此,苏军还用坦克、装甲车以及高射炮加强了这些桥梁的保护,并派出摩托化分队在周边展开搜索,使得德军伞兵突击队疲于藏身而无从发动二次袭击。
  明朗的阳光照耀大地,在德国北部的沃野上,两支数量惊人的苏军机械化部队正向汉堡和不莱梅疾进,不但是德国的伞兵部队难以迟滞他们的步伐,当苏军的重兵集团进入萨克森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后,营、团规模的德军快速部队也难以牵制住他们的进军势头——苏军官兵以善于吸取战场经验教训而闻名,经过前面两场战役的羞辱,他们遇到德军袭扰阻击部队时不再整队停止前进,而是专门分派出精锐战斗部队投入反击,余下部队强行推进,一旦出现坦克车辆阻塞道路,后续部队会毫不犹豫地动用爆破手段。凭借冷酷而果断的方式,苏军机械化兵团在德国腹地保证了每天150公里以上的行军速度,其装甲先锋抵达汉堡近郊的时间比德国人的预期提前了足足30个小时!
  不期而至的钢铁碰撞发生在德军对苏军波罗的海方面军主力形成包围之势的第二天中午,地点是汉堡以东、易北河北岸的格林德,它距离汉堡市中心只有20公里,紧靠从东方和东北方进入汉堡的道路汇合点,部署在这里的德军扼住了苏军部队进出汉堡的主要通道,而这也是“不莱梅包围圈”右翼最外侧的支点。在这之前的14个小时里,汉堡城内及外围的苏军部队三度进攻格林德,不论夜战还是昼战都被德军狠狠击退。赢得连胜的德国部队仅有一团又一营兵力,即德国陆军第29反坦克团和第102独立坦克营。虽然配以德国陆军的番号,前者是在帝国近卫军第29反坦克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者则是帝国大本营直属第2突击坦克营——帝国军队最精锐的坦克部队之一。这个营以16辆标准配置的黑豹坦克为核心力量,它们多数由帝国在阿根廷和西班牙建立的工厂生产,零部件自产率在60%左右,其余部件需借拖拉机名义从其他国家进口,整体战斗力与二战末期的黑豹型号相当,性能虽不足以对抗苏军新近列装的T-54主战坦克,凭借良好的步坦协同和灵活的战术运用而有不俗的表现;该营所配备的另外二十多辆战车均为经过改装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原有配置已无法威胁苏军坦克的三号坦克拆去主炮改以制导反坦克火箭弹为主要武器,四号坦克保留了长管75毫米炮,并在炮塔两侧加装了非制导火箭弹发射器。
  率先进入格林德的苏军坦克部队隶属于近卫红旗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坦克第3军,苏军进攻德国之初,该坦克军被列入总预备队,后调入波罗的海方面军作战,堪称最精锐的预备部队。双方交手之前,德军侦察部队已发现苏军坦克纵队踪迹,苏军指挥官亦从友军那里获知格林德有敌军劲旅驻守,打的其实都是有准备之仗。处于防御位置的德军部队以第29反坦克团在正面吸引对手注意力,第102独立坦克营利用地形实施迂回,苏军则以装甲侦察连在前探路,坦克团主力部队在后跟进。战斗的第一个回合,双方航空部队都没来得及插手,德军抢先开火,仅用十分钟时间便消灭了苏军装甲侦察连,并由第102独立坦克营的四号坦克边后撤边发射火箭弹,以此吸引苏军主力,覆盖伪装布的黑豹和三号坦克则在路旁隐蔽待机。如若后面的苏军坦克径直向前,必然在进攻途中遭到黑豹和三号坦克的侧翼伏击,但苏联人采取了更为稳妥的进攻方式,他们的坦克以楔形梯队交替掩护前进,并且得到了步兵的密切协同,同时派出分遣队在外围佯动策应。由此一来,埋伏在侧面的德军坦克虽然击毁了二十多辆苏军战车,迫于苏军步兵的果敢推进和后续部队的策应,它们主动撤出战斗重新集结。
  战斗第二个回合,苏军呼叫了战机支援,并且集结了更多的兵力投入进攻,格林德的德国军队已处于一比三的劣势,而且跨越易北河的桥梁也屡遭苏军战机攻击。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德军的战斗尖子们保持着沉着冷静的头脑,他们佯装后撤,半途给对手来了场漂亮的阻击战,以1辆黑豹和1辆四号坦克的代价击毁了9辆T-34/85坦克,由此将格林德之战投入夜间决斗。在第102坦克营,所有的黑豹坦克都装备了红外夜视仪,而苏军近卫第3坦克军的两大主力坦克团也有三分之一的车辆装备了夜视器材,还有多台车载大功率探照灯。德军官兵信心充沛地投入夜战,他们很快将苏军逐出格林德,第102独立坦克营乘胜追击,但对手的谨慎打法使得他们未能进一步扩大战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