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225

  长着稀疏植被的雪地里,头戴寒带作战钢盔的军官正鼓动自己的士兵以相对隐蔽的姿态快速行军。由于兵力有限,防御部队基本部署在一线的纵深体系里,远离湖滨的大后方仅有少量的警戒部队,而已经带领他们赢得一系列胜利的指挥团队对苏军可能发动的空降作战心有防备,用于机动的士兵们从战术支点出发,最多四十分钟就能抵达经过工事加固并储存了战斗弹药的村庄。按照预想,五十名士兵轻装抵达村庄后应抵达敌人四百名伞兵两个小时的进攻,为大部队的反应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河谷上空盘旋的敌机不时地发出俯冲的呜咽声,让人听了一阵心悸,亚尔曼低着头、弯着腰,没命地跟着前面的同伴奔跑。他是一名机枪手,幸运的是,在这场跟时间进行的竞赛中,他无需扛着空重就达11公斤的MG42,他的副手亦不需要拎着沉重的弹药箱奔跑,他们和迫击炮战斗组的士兵基本都是两手空空,夹在一群步枪兵中间埋头前行,除非真有一架苏军战机冲下来投弹或用机枪扫射,谁也不敢稍稍减慢速度。
  白色的头盔、白色的披风,良好的雪地装束使得这群近乎“裸奔”的自由战士在大白天穿过缺乏有效遮蔽物的雪地安全抵达了村庄,这里平时仅有一个班的士兵把守,若是正巧有一大群苏军伞兵被风吹到这里,他们将轻而易举地消灭守军并夺取这里的武器弹药。值得庆幸的是,苏军指挥官“明智”地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开阔地带作为空降场,从那里赶到这座村庄不仅需要跨过两公里多的距离,还要先解决掉拥有装甲车辆的战斗巡逻部队,突破村庄守军完全不成比例的机枪和轻迫击炮火力阻拦。当然了,如果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抢先攻占这些村庄,他们将会看到美丽的胜利女神在前方向他们招手,遭到两面夹击的自由兵团则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10章
悄然没落
  第三次更换烫得冒烟的枪管时,亚尔曼·戈伯尔的内心完全被人类潜意识中的嗜血本能掌控,对教义的虔诚、对生命的敬重都被抛开了,那些因为杀戮而产生的恐惧与忏悔亦不知所踪。作为一名“三零后”,这个刚满17岁的日耳曼人在五个月前才加入德意志自由团,凭着健康的体魄与灵敏的反应而成为一线战斗人员,然后跟着同伴们在德国西南部的山林中与苏联人周旋了两个多月,参加过几次战斗,成为机枪手也有一阵子,可像今天这样杀人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在这座名为卡莫特的奥地利村庄,六十名自由战士凭借预设工事连续打退了数百名苏军伞兵部队的猛烈进攻,此时村庄西南两面的雪地里横七竖八地躺了数十具阵亡者的遗骸,这些职业军人的鲜血正在冰冷而陌生的冻土上凝固——世间最悲惨壮烈的事情莫过于此。
  手脚麻利地换好枪管,亚尔曼很机械的后拉枪机、盯紧准星,也就这么一转眼的功夫,那些前赴后继的苏军伞兵放弃了直接攻入村庄的企图,原先来势汹汹的白色身影正缓缓撤回河岸,有两挺捷格加廖夫转盘机枪还在三百米开外提供火力掩护。亚尔曼稍稍调整枪口,瞄准其中一条火舌开火,那火舌应声消失了。
  进攻一方的火力渐渐归于平息,防御方这边无需士官们呼喊号令,士兵们很自觉地停火了。亚尔曼有些失神地松开紧握枪柄的手,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人生第一场真正激烈的战斗就这样过去了,个人表现好坏暂且不说,己方没有失败,自己也没有挂彩,这不就是老兵们口中的“好运气”么?
  战斗还没结束就对自己的运气下结论显然是不明智的,来自头顶的轰鸣声陡然增加。伴随着“敌机空袭”的喊声响起,亚尔曼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又重新聚满运动能量,他和同在一处的伙伴们飞快地离开房间撤往露天挖设的深堑壕,除非很不幸地被炸弹直接命中,空袭时躲在这里比留在民房里的生存概率可要大得多。
  在无需担心敌方战斗机拦截的情况下,黑鸦般的苏军强击机肆无忌惮地在河谷东侧俯冲、投弹、扫射,飞行员们看来已经得到了地面伞兵反馈的消息,他们一遍遍对河谷附近的奥地利村庄进行攻击,不断有房屋在航空炸弹的巨大冲击下倒塌毁坏,夹杂着冰雪的黑色泥沙高高溅起,场面充满了震撼力。亚尔曼蜷缩在防空堑壕底部,闭着眼睛默诵圣经段落,虔诚祈求上天能够宽恕他这世俗之人犯下的罪孽,信仰的力量帮助他挺过了难熬的空袭阶段,等到一度模糊的听觉重新变得清晰起来时,他睁开眼睛,尔后紧跟着同伴们离开防空壕返回战斗位置,义无反顾!
  啪!
  孤零零的一声枪响令每一条稍有放松的神经重新紧绷起来,有经验的士兵都说,战场上的冷枪往往比凶猛的炮火还要致命。那些神出鬼没的狙击手一旦开火,双方阵地总有一边要出现伤亡。刚刚离开防空壕的亚尔曼扑倒在地,还好,生理感官迅速作出了“自己没有中弹”的判断,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命运的眷顾,环顾四周,亚尔曼看到了几具仰面朝天的尸体,它们属于自由兵团,一群意志坚定但绝非无敌的战士。
  “别傻呆在这里当靶子,快到机枪位置上去!”
  士官的声音把发愣中的亚尔曼惊醒,他毫不犹豫地爬起来冲向石质结构的房屋,自己的机枪连同弹药都留在了朝河那面的房间里——宁丢武器不失人,这是自由兵团作战最主要的准则之一。
  又一声冷枪响起,亚尔曼已经离开了将自己置于死亡边缘的危险地带,架起机枪的同时,他隐约瞧见几具苏军尸体前有淡到几乎难以辨别的硝烟飘散,猛然间,连串的子弹伴伴随着清脆的咯咯声从村庄这边直奔而去,亚尔曼盯住的区域霎时间白的、黑色、红的横飞乱溅……
  早先的时候,亚尔曼曾因自己没被选为狙击手而感到懊恼,然而目睹这一场面,他忽然庆幸自己还有阵地可以依赖,虽然这种依赖在老兵们看来简直幼稚至极。
  在接下来的一刻钟时间里,退守河岸的苏军伞兵们没再对这个村庄发动攻击,但周围的激烈枪声说明他们并没有放弃对战场主动权的争夺。亚尔曼很小心地抽了一支烟,刚才用提醒帮他摆脱险境的士官又出现了,他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凯斯猎手”的代号,而这些不露真名的家伙一直是亚尔曼这些自由团成员非常好奇的对象,他们拥有出色的战斗素质,在恰当时候做出恰当判断的战场能力更是让人惊讶,语态、气质还有各种表现都显示出他们有过的不凡经历,然而不论心情有多么愉悦,或是在安全的情况下饮酒放松,他们也不愿意透露和真实身份有关的一切信息。即便如此,与这些只有代号的家伙混编之后,自由团部队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这些人也用他们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充分的自信赢得了身边同伴的信赖与尊敬。
  “亚尔曼、费特,带上机枪弹药跟我来!”“凯斯猎手”心平气和地发出召唤。
  亚尔曼连忙打上保险、打开枪机,将原本处于待发状态的弹链卸下,他的搭档迅速将弹链塞回铁皮弹盒里,并从一旁拎起另一个备用的弹盒,两人匆匆追着“凯斯猎手”的身影离开阵地,留下两名突击步枪手继续坚守这处依托厚墙构筑的防御阵地。
  拐过屋角,亚尔曼听到一阵轰鸣声,两辆吉普车、一辆轮式钢板战车以及数十名步兵刚刚从北面进入村庄,防守村庄的部队也抽出近一半的兵力加入其中,一场小规模的战术反击已成雏形。这些装配无后坐力炮的重型吉普车司空见惯,它们拥有出色的机动力,能够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关键时刻还能用来对付敌方坦克,而钢板战车则是自由兵团利用缴获的苏军车辆改装而成的“土装甲车”,外形丑陋别扭,简陋的防御结构不足以抵御任何口径的火炮直射,很难想象在1949年的战场上还会出现这样的武器装备,然而当它们需要面对的不是苏军坦克而是仅有轻型武器的苏军伞兵时,成为英雄的机会跃然眼前!
  趁着苏军空袭间隙,只有代号的士官们忙碌地清点人员、传达命令,而一脸胡渣的“凯斯猎手”也向自己所属的机枪兵和步枪手叮嘱道:“跟着大部队前进,遇上空袭要迅速隐蔽,但千万别睡着了,跟进大部队!”
  这里的战斗,节奏转换速度远远超出了亚尔曼的预计,他还来不及细细消化长官的指令,以重型吉普车和钢板战车为核心的反击部队就出发了,这支部队几乎是以钢板战车的最高速度为限,很快从村庄右侧突入河畔区域。恰当的位置、恰当的时机,他们恰好将试图避开村庄向北推进的苏军伞兵部队一分为二——两百多人的先遣部队后路被截,大约相同数量的后续官兵及更多正在集结中的苏军伞兵被阻挡在了河岸上流区域,激烈的战斗旋即爆发!
  ※※※
  咻咻飞来的子弹迫使柳德米拉以一个饿狼扑食的姿势趴倒在地,迅速调整状态之后,他连续扣动扳机,SKS半自动步枪发出嗒嗒嗒脆响,然而狡猾的敌人可没有站着挨打,视线中除了那辆丑陋的铁皮车很是突兀地在雪地里移动,参战的敌方士兵们都选择了稳健的战斗姿态,他们利用地形架起该死的MG42机枪,这种使用弹链供弹的自动化武器在火力的持续性方面至今仍是无可匹敌。两辆装有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呆在机枪射程之外频频开火,还有不明数量的迫击炮在隐蔽位置抛射弹药……
  “坚持战斗,决不后退!”
  战场的对决往往是意志的对撞,军官的呼喊连同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嘶吼孜孜不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伞兵们的处境正在恶化。按照预定计划,第二批空降伞兵最快也要在两个小时之后抵达,而眼前敌人又是如此难缠。柳德米拉环顾四周,辨不清同伴之中已有几人阵亡、几人受伤。就在这时,“咚”的一声闷响从雪丘后方传来,一枚迫击炮弹就呼啸而下,准确地落在了这群苏军伞兵的战斗位置。近距离的爆炸令柳德米拉耳朵发鸣,抬头之时,只那辆铁皮战车又逼近了数十米,由于苏军制式反坦克火箭筒的有效射程过短,它得以有恃无恐地喷吐着致命的火舌。
  几秒之后,第二枚迫击炮弹落在灌木丛中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耳朵发懵的柳德米拉已经无法通过声音来判断形势,眨眼间的迟疑差点要了他的命:一串机枪子弹从身旁扫过,肩押骨位置顿时火辣辣的疼!
  “撤退!撤退!该死的!撤退!”
  有人疯了一般狂喊起来,而这个场面再一次向人们证明: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军人,在极端境况下依然可能失去理智!
  在机枪子弹的追逐下,柳德米拉只得跟着同伴们往南撤退,他们途经一架滑翔机,虽然主体完好、双翼健在,取空弹药后已经不能对空降士兵们提供任何助力。
  “这一脚踢到钉子了!”柳德米拉心中苦叹。
第11章
看家本领
  在以一敌十的数量劣势下作战,单兵素质和武器装备又无突出优势,林恩的自由兵团从一开始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无减。为了让这五千部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用,林恩和他的幕僚团队已经在战术方面做出了尽可能精巧的部署,以至于当最后一支预备队也顶上去之后,他们的战线绷紧到了一个临界点,一旦帕登山麓、博登湖畔以及抗空降战场任何一处突然出现恶化,他们将无计可施,只能做出撤退的痛苦决定。
  还好,凭着帝国近卫军官兵出众的战斗技巧,加上德意志自由团和外部志愿者的顽强意志,守军战线熬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冬日的夜幕早早到来,林恩迅速从战斗召回那些分散作战的夜战兵,让他们抓紧时间进餐休整、补充体能,为接下来的夜间反击做最后的准备。
  一切部署妥当,林恩离开指挥所,下山来到位于布雷根茨东面的林地。这里是夜战兵的预定集结点,配备夜视仪的武器及相应的弹药早在战斗开始前就已存放于此。经过了大战末期的炼狱级考验,战后三年亦参加了多次作战行动,夜战兵在帝国近卫军部队里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一直是林恩非常器重和信任的作战力量,所以他直到午后才舍得将这支部队派往前线增援。鏖战可几个小时,官兵们看起来不免灰头土脸,但一个个都精神抖擞,一些受了轻伤的经过包扎处理也回到了战斗队列。
  “长官!夜战突击队现已集结329人、夜战装具84套,请您检阅!”
  站在林恩面前正声报告的是一位老“吸血鬼”,霍斯特·布克中校,比林恩早两期进入“吸血鬼”夜战突击队训练班,很早就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嘉奖,后来因伤修养了两个月,重新归队时柏林战役已经接近尾声,最终跟随部队到了北欧的“避难所”基地,逐渐成为了帝国夜战部队的骨干力量。
  面对苏军的轮番猛攻,前线战斗的激烈程度毋庸置疑,出击时的371人撤下来时仍余近九成兵力,考虑到还有部分人员没能及时返回,这样的损失算是非常轻的。林恩扫视一圈,昔日的战斗经历使他对这里的每一个夜战兵都有特殊的亲切感。他很清楚,帝国大本营的精兵路线打造出了一支非常精锐的近卫军,而夜战部队的训练又比普通近卫军更为严格,面前的每一个战士都堪称精锐中的精锐,他们有着改变战局的能力,代价是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和以往的自己一样,这些年轻的夜战兵们的眼神是坚定的,看不到分毫的畏惧和怯懦,这种坚定而绝然的神态让林恩既踏实又感慨。在盟军的秘密协助下,帝国大本营重返欧洲大陆的节奏正在加速,超过四千名军人和大量情报人员通过法国和意大利进入德国奥地利区域,这其中大部分的战斗人员都归入林恩麾下,而林恩并没有一股脑将这些精锐力量集中在上莱茵河谷与苏联人正面交手,而是广泛利用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复杂地形袭扰、牵制苏军兵力。利用苏军重兵南下之机,林恩把超过三分之一的军力化整为零潜入德国本土,配合当地情报人员和各编遣战队为大部队的后续行动打下坚实基础。当年,这些国防军和党卫军官兵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前往寒冷偏僻的北欧,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单调辛劳的训练;今日,他们是战场上最犀利的突击武器,用鲜血和生命为帝国的重生铺垫基石。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憧憬许诺,在布克中校的陪同下,林恩与这些即将深入敌方战线的勇士们一一握手,并把简单而诚挚的祝福赠予这些将士。三年半以来,隐匿北欧的帝国势力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改进军事装备,然而受到资源和工业的限制,帝国近卫军没能全面换装最新最好的武器,夜战部队的装备与二战末期大同小异,所以看到士兵们携带的红外夜视仪、突击步枪、长柄手榴弹以及反坦克火箭筒,林恩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出战之前莫不是这般踌躇满志。还好,苏联人在赢得二战胜利后很快卷入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冲撞,盟军的轰炸使得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防空武器的改进革新上,制成了以喷气式战斗机为代表的新锐航空装备,陆军除了IS-3重型坦克列入战斗序列、SKS半自动步枪批量装备之外,与二战后期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也使得帝国军队在对阵宿敌时不至于太过吃力。
  与三百多名士兵一一握手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林恩只是象征性地走了一圈,把更多时间留给夜战兵们吃饭休息。停了大半天的雪又开始下了,稀稀落落就像是春日里飞舞的柳絮,天色全黑,不借助灯光连数米之外的东西也无法辨别,这正是夜战突击的理想条件。有德国军队作为样板,美英盟国和苏联军队这几年也在夜战技术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并各自研发列装了红外线夜视设备。仗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美国在这方面走得最快,但从北欧战事的情况来看,此时的美国军队装备水平上去了,一线官兵的精神状态和战斗技巧还难称一流,苏联人则恰好相反。
  天黑之后,苏联航空兵对战场的影响锐减为零,但苏军的进攻没有就此停止,他们占有绝对优势的炮兵仍在猛轰帕登山麓一线的守军阵地,越过博登湖增援湖畔战线的部队也在继续增加,而在第二波空降部队抵达河谷南部之后,苏军伞兵们以较大的伤亡攻占了两座靠近河流的奥地利村庄,以它们为支点实施防御,战场形势照直发展下去,次日林恩部队的处境必然更加被动。晚上8点,林恩的夜战部队从驻地出发向帕登山麓推进,11时许,夜间突击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和大股部队的正面攻击不同,三百多名夜战兵越过战线进入敌方区域之后,战场上没有明显的声光变化,这就像是烹煮一锅浓汤,撒入盐和香料之后,汤色依旧,味道却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烹煮越久,汤水越浓,待到开锅便是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这一晚,林恩静静坐在树下,过去那些亲身经历的战斗画面在脑海中映放。即便相隔十几公里并且中断联系,他仍能看到自己的夜战兵在苏军防线后方展开战斗的场面,看到这些暗夜猎手们在游刃有余地攻击苏军指挥部,破坏苏军的弹药补给、炮兵阵地,让经过一天战斗身心兼惫的苏军官兵们疲于应付,让他们的后续进攻无法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没有尼古丁和咖啡因提神,林恩就这样坐到了天亮,蓦然回神,一滴清泪已划过脸庞。
  又一个艰苦卓绝的战斗之日到来了,苏军仍在帕登山麓和博登湖畔投入进攻,但他们用于支援战斗的炮火明显减弱了,在博登湖上运送兵员的船只也较前一天少了很多,唯独苏军战斗机和强击机不顾天气影响密集投入,用机枪和炸弹一遍遍清扫守军阵地,第三个梯次的空降部队亦如期而至,通过伞降和机降抵达河谷中南部的苏军部队已经超过四千人,除去数百名落到瑞士境内而无法参战的,其余人员对阵不足一千五百名自由兵团士兵,付出巨大伤亡的同时始终无法夺取主动权。战至晌午,投入重兵的苏军装甲部队从帕登山西侧杀出一条血路,二十余辆坦克和一营步兵成功同跨湖登陆的友军会合,但战场形势没有因此而发生太大的变化,林恩调遣山地突击车补防,并令反坦克部队投入最后一批制导反坦克火箭,稳稳将苏军部队继续压制在面积有限的湖畔区域内。到了半下午,风雪增大,苏军战机不得不暂停出击,林恩从后方调回七百士兵,协同湖畔守卫部队投入反击,两股反击部队一直推进到了距离湖岸不足两百米处,用迫击炮和手榴弹对固守湖岸的苏军登陆部队给予了大量杀。就这样,自由兵团的战士们用超过五百人的损失赢得了多一天的时间,夜晚来临,那些渗入苏军后方的夜战兵从白天藏身的山林、地窖出来继续“大闹天宫”。这一次,苏军弹药库发生的爆炸震动了方圆数十公里的地面,升腾而起的炫目光亮大大鼓舞了疲累到了极点的守军官兵。趁着士气可用,林恩果断集结兵力对湖畔之敌实施战术反击,竟一举击垮了跨湖登陆的苏军残部,致使大批苏军官兵或因溺而死、或在向帕登山麓突围途中遭到歼灭,成功突围者不足千人——与缴械投降者大致相当。这不仅沉重打击了苏军官兵的信心士气,更把苏军指挥官的部署搅得稀烂。
  通常情况下,夜战兵随身携带的弹药只能应付几场中等强度的突袭作战,即便战场缴获情况非常理想,也只能在敌后坚持作战数日。在林恩的部署中,这些夜战兵将不再返回奥地利境内的上莱茵河谷区域,而是直接往德国腹地挺进,从而避开苏军战线封锁,回到真正的主场,在那里继续发挥他们无可匹敌的夜战优势。
第12章
超级“钉子户”
  半个多月前,当人们以为无畏无惧的德意志自由兵团将在萨尔茨堡来一出“固若金汤”时,林恩只留给苏联人一座空城,带着数千精锐在苏军控制的德国南部地区辗转四百多公里,在苏联人眼皮底下闹了个天翻地覆,最后又回到了奥地利境内;这一次,当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由兵团将继续他们神出鬼没的游击作战时,林恩却集中兵力在上莱茵河谷给了苏军狠狠一榔头。经过了九天的厮杀,空前惨烈的攻防战以苏军的偃旗息鼓暂告一段落,自由兵团对外宣布击毙苏军官兵2.61万人,击毁苏军战车932辆,击落苏军战机33架,击沉苏军舰船97艘,俘获苏军战斗人员2906人,并缴获大量装备物资。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媒体刊登了比绍夫斯霍芬-萨尔茨堡隘道之战结束后所拍摄的照片,堆满山谷的尸骸和车辆装备让人们一方面惊叹战争之血腥,另一方面又对自由兵团的战果感到敬佩。毕竟东西方阵营的停战是建立在盟国战事极其不利的基础上,不仅是英法这些欧洲国家,就连相隔一个大洋的美国人也对苏联军队的强悍心怀畏惧,当政者唯恐苏联军事实力恢复并进一步增强后将会出现红旗插遍世界的可怕场景。在这种大背景下,德意志自由兵团已经不只是一群武装反抗苏军占领的战士了,他们更是打破苏军不败神话的奇迹创造者,是停战时期继续牵制和打击苏军的重要力量。于是,人们选择性地“遗忘”了自由兵团与第三帝国以及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的紧密联系,开始一边倒地支持这支武装——碍于停战协定的约束,西方各国政府不便于直接出面,各种民间组织也是以半公开的方式募集援助。相比于苏联入侵芬兰时期效率低下的国际支援,西方世界此次援助有了较大的改观,各种物资在港口装船后直接运抵意大利,再经陆路运输送到意大利东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最后辗转抵达自由兵团手中,这个过程快的不到一个月,慢的也就五六给星期。
  大量物资源源不断运入奥地利,来自北欧的帝国军队也一批批加入自由兵团的战斗序列。这些战士有些是在1945年追随元首前往避难所基地的,有些是后期从南美和西欧征兆并加以训练的,而数量最多的莫过于帝国与苏联短暂“蜜月期”由苏联释放的德国战俘,他们的总人数达到惊人的三十九万,比帝国控制区之前的军民总量还多,而且本来就有一定的军事素质。得到这笔宝贵的人力资源后,帝国大本营依循“十万国防军”的扩张模式,将帝国近卫军的老兵和这些重归行伍的德国军人混合编制,使得扩充后的帝国军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战斗水准。
  麾下的人马枪炮不断增加,林恩经营“上莱茵河谷堡垒”的底气愈发充足。歇战一周,苏军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少了大规模空降作战,却加大了从河谷西面山区的兵力投入,铺天盖地的轰炸机大有将河谷夷为荒地的架势。这一战,林恩以万名士兵对阵苏军两面强攻的十余万人马,将防御作战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稳固的阵地防御,灵巧的渗透袭扰,战术支点的取舍之间无不彰显出绝妙的指挥艺术。在苏军猛攻河谷的第五天,位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符腾堡地区爆发了武装起义,抵抗者袭击车站、炸毁铁路,使得苏军战场北线的运输补给陷入停滞,在阿尔卑斯山麓活动的帝国部队和自由兵团也倾力出击,对奥地利境内的苏军山地部队进行了强有力的袭扰。在这场飙血的角力中,拥有钢铁意志力的抵抗者笑到了最后,客场作战的苏联军队又一次败给了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对手,兵员损失高达三万多人,军心士气所遭受的打击和国际政治形势的被动都让远在莫斯科的掌权集团怒不可遏,他们不仅委派天赋出众的功勋战将华西列夫斯基挂帅指挥,还将多支顶着“近卫军”荣誉的主力部队调来参战,航空兵部队更是不分昼夜地轰炸上莱茵河谷地区,瑞士因领土目标遭到误炸而提出的成堆抗议被直接无视……
  苏联高层对第三次进攻寄予厚望,林恩同样在为这场关键性的决斗集结力量,他令从意大利借道的增援部队星夜兼程,作战总兵力迅速突破万人,以防空和反坦克制导火箭弹为核心的技术兵器每天都在增加,河谷地带的防御体系亦在不停地加固当中。在这期间,出于对苏联政府的极度愤慨,瑞士政府的现实态度在中立的旗帜下发生了转变,他们接纳了从德国南部撤来的抵抗部队,名义上是将这些非法入境的武装分子扣押,却在背地里将他们秘密运送到了上莱茵河谷,这批近两千人的作战力量对林恩来说堪称火线增援,但在世人眼里,以不到两万名“半正规”的抵抗战士抗击苏军大兵团的强硬攻势,怎么看都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役。
  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林恩绞尽脑汁并且使出了浑身解数,许多常人不敢想象的办法也被他用了进来。大战还未开始,他主动出招,令编遣战队袭击位于上莱茵河谷一百多公里外的因斯布鲁克苏军战备机场,劫持两架伊尔-4型双发轰炸机,驾驶它们飞抵列支敦士登境内投弹轰炸,并故意令其中一架在其境内坠毁,机上留有袭击机场时击毙的苏军飞行人员和对河谷目标实施无差别轰炸的作战指令,这一事件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西方盟国也假装摆出了威胁姿态,使得苏联高层不得不加强双方边界的军事力量;同时,潜伏在德国境内的编遣战队对号称全民选举产生的德国合法政府实施“斩首行动”,接连击杀了包括副总理和三位部长在内的多名傀儡政府首脑,又在德国治安部队内部制造混乱,迫使苏军在德国全境实施紧急戒严,加派兵力驻守桥梁和交通枢纽。
  接踵而至的各种事件不仅令苏联高层分心,集结进攻的苏军部队也人心惶惶,不利于战事的流言在悄然传播。即便如此,第三次大规模进攻还是如期展开,多种渠道拼凑而来的炮艇在博登湖面形成了群蚁围攻的壮观场面,大小火炮的持续轰击弥补了寒冬时节航空兵活动受限的局促,数以百计的坦克战车不计代价地猛攻帕登山西麓通道,还有前赴后继进攻守军阵地的步兵们,这简直是三十多年前的“凡尔登绞肉机”以另类方式的重演!
  战火无情,林恩的士兵也不是真正的钢筋铁骨,在苏军最初两天的疯狂进攻下,部队的伤亡数字疾速攀升,预备队一批批增派上去,伤员一批批运送下来,可用的机动部队很快见底,人力修筑加固的工事也抵不住对手重炮强攻的消耗。渐渐的,守军撤出了博登湖畔的一线和二线阵地,放弃了帕登山北麓的前沿工事,东部山区的防御部队节节后退,帕登山西麓阵地被苏军攻克,多路进攻的苏军部队拿下了一个又一个战术支撑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会合,而且对于守军部队惯用的夜间反击,他们也利用多种战术取得了遏制效果,以巨大伤亡为代价的强推战术一步步压缩着自由兵团的阵线,从帕登山西麓突入的苏军坦克开始试探布雷根茨的要塞防线……
  后路早已预留,面对极其不利的战局,林恩和他的士兵们却还在咬牙坚持着,这种坚持换来的是每日千余名援兵的抵达和对手斗志的节节消耗。在河谷战场最重要的战术支点——布雷根茨,近两千名将士用血肉之躯阻挡住了苏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牢牢保护着帕登山中部防线的侧翼,被击毁在湖畔地域的苏军坦克堆积出了一座令人震撼的钢铁坟场;在河谷区域的东部屏障——800米海拔的戈特尔山和1200米海拔斯查乌纳山,千余名自由战士令二十倍于己的苏军部队每天的前进速度只能用百米来横梁;在河谷东南部的拉特诺瑟山,三百名帝国山地兵以惊人的勇气对抗上万苏军士兵,两度夜袭得手,使得对方数日以来不进反退。就这样,看起来无可挽回的局势在守军官兵众志成城的坚守下挺过了一日又一日,并且守到了转机出现的那一刻:前期潜入德境的夜战突击队以及帝国编遣战队和情报人员找到并成功袭击了苏军作战指挥部,虽然对这处指挥部的占领仅持续了四十分钟,但利用缴获电台和密码本发出的干扰指令使得苏军前线部队一片混乱。趁着苏军指挥系统暂时瘫痪,林恩以新近增援到位的帝国军队投入反击,这一次,已经晋升为帝国近卫军中将的老伙伴洛文·布伦斯率领整营夜战兵加入,在与盟军的战斗中发展壮大的夜战部队不负众望,协同己方守军将苏军逐出河谷,而战线恢复到攻击开始前的状态显然是苏联人最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第13章
全民暴走
  汉堡港,清晨,雪花纷飞。手持盾棍的当地警察和战斗武装的苏军士兵在议会广场布下严密的警戒阵势,他们面朝的港口方向隐隐传来高亢的口号声。议会大楼的前厅里,西装革履之人莫不忧心忡忡,为数不多的几名苏联军官个个携带配枪,他们脸上莫不参杂着十分复杂的神色。
  “主权独立、拒绝占领、苏联撤军!”
  “不能有尊严地活,就在战斗中死!”
  “捍卫德意志,捍卫生存权!”
  ……
  从港口方向传来的口号声渐渐清晰起来,在烈风的鼓舞下显得雄浑、激荡充满力量。议会广场最外围的警察开始彼此探量,他们中有的是亲苏分子,有的是非日耳曼人,但更多是脱下德国军装的军人,要让他们对自己伸张诉求的同胞付诸武力,恐怕没有几个人真能够下得去手。可是,荷枪实弹的苏联士兵就站在他们身后,说白了就是用枪口顶着他们去阻挡声势浩荡的游行者。自从第三帝国政权崩塌以来,示威重新成为德国民众表明立场、争取权利的手段,仅1947年这一年,全德各地大小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就达到两万多场次,数量之高、密度之大令人咋舌。送走了手段相对温和的西方盟军,迎来了以彪悍著称的苏联人,德国民众一度放弃了这种特色,他们大致分为两个群体,一群人以极端武力的手段抵抗苏军占领,另一群人则以沉寂应对苏军的坦克刺刀,后者在六千万德国人中占据了大多数。不过,只要一个民族还未真正沉沦,勇士们的抗争迟早会将它唤醒,震惊世界的上莱茵河谷之战就是这样一面醒目的旗帜。随着德意志的自由战士们用血肉之躯一次次抵挡住了苏军所向披靡的攻势,越来越多的德国人鼓足勇气来改变当下的悲观宿命,在巴伐利亚、符腾堡地区爆发的起义进一步为这场势在必行的民族运动升温。
  “德意志属于德意志人!”
  风雪中,无数的声音汇集成为澎湃的浪潮,沿着街道席卷而至。议会广场上,只有苏联军官在对自己的士兵发号施令,拿着低廉薪酬维持治安的警察们像是木雕一般站在原地,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光芒几乎找不到任何凶残、决绝的成分。在他们前方,宛若海潮的黑色正缓缓逼近,数以万计的人——不分老幼、不分职业、不分贵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举着鲜艳的德意志三色旗走在街道上,他们昂着头颅、挺着胸膛,哪怕下一秒就会中弹死去,这一刻,他们无畏无惧!
  “汉堡市民们注意了!议会广场及周边街道全面戒严,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否则后果自负!”
  议会广场周围的广播喇叭里响起了一个说德语的声音,毫无情感,纯粹是通牒和警告。
  黑色的人潮对此完全不予理会,他们继续向议会广场前进,距离拉近之后,一张张或年轻或老迈、或青涩或朴实的面孔出现在戒备者眼前,他们没有整齐划一的服装,毛子、裤子、鞋子都是各式各样,有些本该在工厂里上班,有些本该在学校里听课,还有些是海员、商贩甚至政府的小职员,他们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来到这里,为的可不光是证明自己的勇气。
  “汉堡市民们注意了,请你们停止集会、立即解散,否则将被视为危险分子,我们有开枪的权力!”
  广播喇叭里的声音语意比空气更加寒冷,议会广场上,警察后面的苏军士兵已经在步枪上装了刺刀,部署在高点和要道的机枪也调整待命。
  “汉堡市民们注意,你们距离危险分子只有一步之遥,继续前进我们将格杀勿论!”
  从广播喇叭中传出的警告字字冰冷,广场上,一名苏联军官从旁边的士兵手里要过冲锋枪,拉下枪栓当空扫射,哒哒哒的枪声听起来格外让人心寒。
  手持棍盾的警察们依然如雕塑一般,而逼近到了手榴弹投掷范围的游行队伍终于缓缓停住了。就在苏联人为德国民众的“悬崖勒马”而略松一口气时,游行人群中竖起了一个大喇叭,里面随之传出悦耳的女声:“根据国际停战协议,苏联军队应于1948年12月31日前全面撤离德国,现在时1949年1月27日,留在德国境内的苏联军人不减反增;依照和平协定,苏联军队驻扎时期应维持德国大选秩序,保证德国新一届政府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举成立,可我们的选票都被肆意抛弃了,就连瞎子也不会选一群连没有信仰、没有骨气的家伙当国家领袖,所谓的选举根本就是骗局!苏联士兵你们听好了,德国人不欢迎你们,请你们离开德国!现在是善意的警告,如果你们继续执迷不悟,六千万德国人民将把你们丢回俄国去!”
  议会广场这边的喇叭立即不甘示弱:“我们有一亿五千万人口,一亿五千万勇敢而勤劳的苏联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