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他说话的声音不大,这两名军官听了都煞是吃惊。目光深邃的军官连忙说:“啊?没搞错吧!走,看看去!”
士官连忙侧身让路,虽然不是专业人士,长相稍显年轻英俊的军官仍跟着同伴进入了舰上的雷达室。
在这样一艘标准排水量接近万吨的英国轻巡洋舰上,相对完备的雷达设施是它凌驾于同级别德国舰艇之上的优势。穿过布满各种仪器线路的舱室,两位军官以及那名技术士官来到其中一台与普通雷达相似但仪表符号有所区别的设备前,偏偏这个时候,它的屏幕就像是一潭死水,根根竖线自左向右平行移过。
士官跟过来一看:“咦?刚刚还有探测讯号的,怎么就没有了?长官,我刚刚抄录了接收到的波段,您看……560兆赫,也就是56厘米的脉冲雷达,这是我们所知的德国海军雷达的常用波段,而我们和美国军队早就采用厘米波段了!”
“德国人?现在可是1946年!”目光深邃的军官以质疑的口吻提醒道。
士官一脸尴尬地说:“我知道,长官,但我刚才再三确认了计量数据,应该不会有错!”
“总不可能是沉没在大西洋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又浮上来了吧!”长相年轻帅气一些的军官从旁调侃道,紧接着,他又用认真一些的方式揣测:“可能是法国或者哪个国家新研发的雷达装备,限于技术,这时候还在使用精度较差的雷达也不足为奇。”
有了这样的启发,技术士官也揣测说:“会不会是苏联人?听说他们的海军建设严重滞后,从德国人手里缴获的技术装备和资料图纸都当成宝贝,还有那些被掳到苏联去的德国专家。”
目光深邃的军官没有说话,两眼依然紧盯着面前的设备。也就在这时候,仪器屏幕上的波纹有了变化,众人皆安静下来。
第164章
错与对
经过一番专业且细致的检算,目光深邃的军官报出了一个让旁人愕然的结果:“9厘米脉冲雷达,与我们海上巡逻机装备的雷达波段相符合。”
士官当即一脸尴尬,他很努力地算了算,按照当前的仪器数据来看,结果确实是9厘米——在战争期间,英美研发装备的厘米波雷达被认为是性能最好的,德国人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这种技术,但当时的形势已经不容许他们大规模仿制并投入运用,这一点也让英美军方感到庆幸,要知道厘米波雷达的探测精度将让德国的夜间战斗机效率获得显著提升,在海军舰艇方面的应用也是行之有效的。
“看来是我们自己的巡航飞机。”帅气一些的这名军官顺水推舟地道出了判断,然而他紧接着就自己提出了质疑:“哎?我们的巡逻机怎么会飞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这里距离苏格兰都还有一千多海里呢!”
目光深邃的军官皱起了眉头:“准确的说,是一千三百海里!反算雷达波源的距离和方位!”
领到指令,技术士官连忙利用仪器上所显示的各种数据进行计量演算,这种半自动、半手工的方式在计算机出现之前是非常普遍的,藉由既定的公式套入数据,他没花多少时间就给出了初步的结论:“10海里之内,应该是在我们的正前方!”
目光深邃的军官并不重复演算,他一听这数字连忙朝舰桥外面走出。沿着舷梯上到舰桥二层,他从执勤的同僚那里借来望远镜,照着正前方扫了几眼,视线中连海鸟的影子都没有,哪有什么巡逻机。至于海面上,超过5公里的距离仅以六倍望远镜是很难观察到细微处。
待到样貌帅气的同伴走上舰桥,目光深邃者对他说:“约翰,我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他的同伴虽也习惯性地皱起了眉头,却有意安抚道:“可是罗伯特,战争结束快一年了!”
前者满怀哀愁的说:“旧的战争确实结束了,可谁能说新的战争遥不可及呢?”
后者无语反驳,纠结片刻,反问:“去向舰长报告?”
前者看了看私交甚密的同伴,艰难作出决定:“是的,现在就去!”
与此同时,在已经归属于法国人的“欧罗巴”号上,代表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前来办理交接手续的两位官员,高瘦如戴高乐的达蒂耶和粗胖如丘吉尔的瓦尔莫拉,穿着他们笔挺的黑色燕尾服、打着整齐的领结站在甲板建筑的上层,从敞开的露台上居高临下望着那些在前甲板上光着屁股晒太阳的美国大兵,用格调别致的法语窃窃私语,他们全然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在逼近,反而对美国、苏联以及英国这三个最强国家之间所产生的纷争幸灾乐祸。
“听说他们驱使德军战俘在由大海延伸到阿尔卑斯山的漫长区域构筑了极为复杂的防御体系,并且命名为‘杜鲁门防线’,虽然劳动力是免费的,相当一部分建筑原材料也是不用花钱的,但是安置在防线中的大量武器可不便宜,火炮、机枪、地雷还有各种辅助设备,就规模来看,它的造价恐怕相当于两条马奇诺防线!”粗胖之人很是鄙夷地说。
瘦高个接着说道:“反正美国佬就像是一夜暴富的暴发户,国库充盈、有钱没处使,他们不会介意这点花费。我们?权当这是替法国将边境防线前移了几百公里,有这几百公里的缓冲,即便杜鲁门防线被苏军攻破,苏联后方的工业设施也该被英美的轰炸机群炸平了!再说了,他们如此惧怕苏军的地面进攻,可苏联人还有力气发动全面攻势吗?别看他们在战争后期气势汹汹,甚至以一场空前凶悍的柏林战役浇灭了欧洲战火,但美国人终究还是低估了德国在战争期间给苏联造成的损失和创伤。可以说,苏联盛年一代的男性大部分都战死了,他们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国民的年龄和性别构成——就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法国一样。”
粗胖但并不矮的法国官员点头称道:“是啊,柏林战役是个绝对漂亮的政治旗帜,在阿登反击战的衬托下,许多美国将领都对击败纳粹德国的红色军团心怀恐惧,你记得之前在纽约,在那个周六的私人晚宴上,美国陆军的卡特将军怎么说?苏联军队就像是陆上的北欧海盗,随时可以刮起一场席卷西欧的维京风暴,西方盟军只能再度寄希望于英吉利海峡,用一段可能比六年还要漫长的时间来击败这个值得敬畏的对手。注意,是‘值得敬畏’的对手,这说明美国人根本没有在陆上击败苏联的信心,英国军队就更不用说了。”
瘦高个突然间就变得沮丧起来:“那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苏联人在占领区的强硬手腕是不逊于纳粹德国的!”
粗胖个子却笑了:“正如您刚才所说,苏联人根本没有全面进攻的能力,何况他们新上台的掌权者据说是个倾向于改变苏联长期孤立境地、与西方世界加强交流合作的明智之人,现在的问题在于双方都揪着对方的敏感部位不放——美国人的原子弹失窃,苏联人的领袖遇刺,大家都觉得是对方在使坏,真正的情况呢?”
两人独自站在这里聊了许久,直到穿着蓝上衣、白裤子的法国船员匆匆前来:“先生们,船长请你们到驾驶舱去一趟!英国海军那边发了讯号过来,想要我们调整航向绕开这一海域。”
“绕开这一海域?我们难道偏离了正常航线?”瘦高个子问。
如今在这艘巨型邮轮上,多数船员仍是这大半年来负责操控维护它的美国船员,法国人只相应带来了三十多名船员逐步熟悉情况,而眼前这位法国船员就是其中之一,他回答说:“没有,我们完全处于正常航线上,但英国海军那边没有解释,船长正试着和他们进行沟通。”
“英国人在搞什么鬼?”瘦高个很是不满的嘀咕着,他与同伴对了个眼神,“走吧!到驾驶舱看看去!”
等到这两位法国政府官员抵达巨型邮轮设施齐备程度并不十分理想的驾驶舱时,法国船长和美国领航员正在激烈争论着,由于对彼此的语言并不十分精通,他们的这种争论多少有些鸡同鸭讲的感觉。
“先生们!先生们!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了吗?”粗胖的法国官员嚷嚷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提法引用自近期美国报刊上炙手可热的字眼,好事的美国新闻界以目前美苏争执、英国添乱的格局为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说战争将在年内爆发的,有说苏联将发生内变进而回归民主世界的,也有说红色革命将席卷全球的,这其中战争的话题无疑是最吸引人眼球的。美国拥有原子弹、世界第一的海空军和雄厚的国力,苏联拥有地理资源优势、世界第一的陆军以及坚韧的民族性格,这就如同两大绝顶高手的对决,不论谁胜谁败,都将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拼斗。
法国船长和多次引导这艘巨轮往来于欧美之间的美国领航员——大致相当于军舰航海官的角色,面面相觑并且立即停止了争论,法国船长旋即对两位政府官员汇报说:“英国巡洋舰接连发来讯号,说前方海域出现了不安全的状况,不论我们是否改变航线,他们都将绕过这片海域,后面的航程又将回归原定的航线。马特森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听从英国军舰的建议,但我个人坚决不同意,临时脱离航道对于这样一艘五万吨级的邮轮是很冒险的,虽然没有冰山,但我们并不确定附近海域是否存在暗礁。也许以往船只都能安全通过,但这艘船的吃水可不是普通舰船能够比拟的。”
听了船长的阐述,瘦高个质疑道:“什么叫做不安全状况?”
法国船长撇嘴耸肩,表示自己也觉得很莫名其妙。
“既然这样的话……”瘦高个的话才说了一半,由美国方面安排的大副就很不礼貌地喊叫起来,众人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艘英国轻巡洋舰已经开始调整航向了,舰艏右侧的白色水浪明显加宽,舰尾则恰恰相反。
“这群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的英国佬!”瘦高个愤愤然地骂道,虽然战争期间英法同属盟国阵营,自由法国的领导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寄居在英国,可是英国在法国投降后“防范未然”地攻击了法国舰队,给后者造成了重创,这笔账始终让法国人耿耿于怀,战争结束后,戴高乐政府奉行的也是相对独立的自主战略,并不像是英美那样保持亲密距离。
粗胖的官员站在旁边低声说:“我们是向巴黎发报请示还是……”
“一来一回,这艘英国巡洋舰恐怕都无影无踪了!真见鬼!”瘦高个官员恨恨地望着海面上那艘英国军舰,他万分纠结地考虑了一下,与自己的同僚商量道:“跟着英国巡洋舰走吧!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这里这么多人都可以作证是英国佬要求我们改变航向的,至少最大的责任不该由我们来背。”
粗胖的官员咬了咬牙,艰难地点下了头……
第165章
海底双鲨
“一号目标……方位二七,估测距离一万一。二号目标……方位三九,估测距离一万五。长官!”
XXI级潜艇U-A22号的指挥舱里,戴着耳机的士官长坐在一台类似无线电的设备前,仅以面前各种仪表的读数推断海上目标的方位。这在世纪末已是稀松平常的作战方式,但如今仍处于四十年代,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中,各国潜艇皆采用目视指引攻击的方式,因而潜艇在发起攻击时必须处于潜望镜深度。德国人尽管输掉了这场战争,但站在纯粹的技术角度,他们凭借独特的科技思路和研发体系成就了一大批令人称奇的战争武器,这XXI级潜艇便堪称现代潜艇发展的开拓者——它改进了德军以往潜艇的电池容量,约有VIIC型的3倍,这大大增加了它的水下航程,缩短了所需要浮出水面的时间。简单来说,XXI级以通气管充电5小时,就能拥有水下以5节速度连续潜航2到3天而不用重新充电的能力;XXI级远比VIIC型安静,潜航时较不易被发现;XXI级的舰体设计简单流畅,提高潜航速度和减少潜航阻力使它较难被加以追踪后摧毁。此外,XXI级的舰内空间与设备也比以往来的更大更好,大型的舰体搭载了多组蓄电池后仍有空间,因而搭载了冷冻设备以及对以往德国潜艇显得过分奢侈的淋浴间,它还安装了特别的液压鱼雷系统,能让装配鱼雷时间变得很短(20分钟里发射18枚鱼雷),新型鱼雷射速更快、航程更远。XXI级同时还有更先进的声纳系统,可以瞄准发射鱼雷时不需要借由潜望镜来加以瞄准,增加其隐蔽性。XXI级潜艇可存23枚鱼雷或17枚鱼雷加12枚水雷,它艇首有6座鱼雷发射管;以往U艇配置的甲板炮和多门高射炮则缩减为一门可折叠收纳的20毫米高射炮。
省去了以往攻击前围着潜望镜打转的步骤,出海数日渐渐蓄起络腮胡子的潜艇指挥官一手抱于胸前、一手托着下巴,这一次他的头发梳理得光洁整齐,一双深褐色眼眸透着猎豹般的冷酷与锐利。略作思考,他下令道:“主电动马达满负荷运作,增至水下极速!航向右转10度!声纳保持跟踪,全艇人员戒备!”
命令随即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到这艘潜航排水量达2100吨的潜艇各舱室,就吨位和体型而言,XXI级也就相当于日美海军在战争时期所谓的“舰队潜艇”,也就是主力的攻击性潜艇,但它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并非胡乱杂揉在一起,而是集合了德意志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验之精粹。在盟国首脑共同参加的波茨坦会议上,因为战争结束而被俘获的德国潜艇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馍馍。在大部分德国潜艇都直接报废或就地凿沉的情况下,盟国将保留下来的8艘XXI级潜艇瓜分研究,美国两艘、英国一艘、法国一艘、苏联四艘——但西方盟国认为苏联通过未经公开的途径获得了更多的XXI级用于加强本国海军实力,并且很快开始了仿制建造。
在这片相对平静的海域,形如黑鲨的U-A22以一种流畅的方式完成了转向,而它在水下全速行驶的速度达到了超乎常人想象的程度:17节!
与此同时,海面上的两艘舰船,巨型跨洋邮轮和战斗轻巡洋舰都称得上是冲刺好手,即便没有使出全力,它们仍能够轻松达到20节以上的航速,若是一场公平的速度竞赛,它们很容易将水下的潜伏者抛在身后,然而当双方以遭遇的方式暂时同处这片海域时,速度的相对差距便不足以成为它们避开攻击的理由,何况舰船上的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预料到危险会如此迅速地逼近而来……
相隔五分钟后,潜艇上负责高级声纳的士官长报出了新的数字:“一号目标……方位一六,估测距离八千;二号目标……方位二二,估测距离一万。长官!”
此时此刻,指挥舱内几乎每一双耳朵都在倾听这些数字,虽然没有直接掌控指挥权,他们却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了解局势的演变以及战斗时机的远近。
新式鱼雷在45节航速下的有效攻击距离是6000米,比传统的G7鱼雷增大了将近一倍,留在水面上的航迹也更小,堪称最尖锐的海上暗器。蓄了络腮胡子的潜艇指挥官转头看了看武器指挥官在白色塑料板上涂改的战斗示意图——在以往的战斗潜艇上,他本该与艇长配合着使用潜望镜,并计算出合适的攻击角度,而在XXI级潜艇上,潜望镜的设置并没有被取消,但经过多次模拟演练,人们发现武器指挥官最合适的位置应该是在声纳兵旁边,结合测算的数据以简单线条勾勒出实时状况图,辅助艇长以空间想象判定潜艇下一步动向。
“再右转10度!艇艏鱼雷装填,随时准备发射!”
这一声预备攻击指令的下达,使得潜艇里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热血沸腾起来。这是他们近一年来首次投入真正的攻击行动,也是第三帝国战败以来寻求崛起的又一次重要努力,艇员们自然不希望把戏给演砸了。
艇长缓步向前,将右手搭在声纳兵的肩膀上——随着技术的进步,他成了攻击到来时整艘潜艇的关键所在。
“试着确定三号目标……我们的U-A23的方位。”
操作声纳设备的士官长略微点头,片刻之后,他开口道:“只能判断出它在我们右侧,距离一万以上,声音比较微弱,应该也是在水下极速航行状态,也许距离二号目标比较近。”
不难想象,潜艇在潜航状态下螺旋桨所激起的水浪声远远小于水面上的船只,以往真正的噪音所在是电机噪音,而这也是德国海军在战争中后期研究的重心之一,哪怕还达不到数十年后那样的静音效果,对于常规的声纳设备已是朝前的存在了,若是关闭主电动雷达而只启用艇上专用的静音雷达,这样的大致判断恐怕都难以进行。
艇长往武器指挥官手里的白板黑线瞅了瞅,琢磨着同伴的方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海军的艇长们就已经意识到单艇作战的局限性,并最终由他们的杰出代表,卡尔·邓尼茨,将独狼战术演进成为几乎改变战争结局的海上狼群战术。在这种战术思路的影响下,到了二战期间,德国的艇长们愈发倾向于发挥群体力量,哪怕是最优秀的海上猎手也不例外。
“一号目标正在转向,长官!它的桨舵噪音突然增大!”声纳士官长一边调动设备上的旋钮,一边向自己的指挥官报告到。
武器指挥官立即判断道:“它应该是在向二号目标靠拢,我们要不要……”
络腮胡子艇长举起右手示意他不必多说,到潜望镜深度以潜望镜观察固然符合直观概念,却很可能由此失去了攻击的突然性。
安静的指挥舱内,气氛虽然变得肃穆紧张,却少有恐惧和不安的成分存在,这与战争后期德国潜艇部队被盟军海空联合绞杀方式折腾得难以为继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人们当然知道,战争明里结束了,敌人不再保持着战争时期的警惕性,这真是发动突然袭击的绝佳机会!
“一号目标,方位零九,估测距离七千;二号目标,方位二零,估测距离七千。长官!”
声纳士官长报出的数据并非递进式的增减,而是随着潜艇自身以及两个目标的调整而呈现出不规律的变化,络腮胡子艇长不再去看武器指挥官的白板,而是昂起头、闭着眼,在脑海中推演着海面上的状况。从潜望镜的观察瞄准到雷达声纳的方位推算,这是潜艇作战模式的一次重要跃进,适应的过程是艰难痛苦的,但唯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并且走在常人之前的,才可以屹立于时代的前列成为佼佼者。
经过了两口茶的功夫,艇长下令道:“前部鱼雷预计10分钟后发射,全员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英国轻巡洋舰上的警报铃声已经停息,这并不是说紧急状态就此解除,而是全体人员都到达了各自的值班岗位。在这期间,舰上的通讯舱室遵照舰长的指令向本土的海军指挥部发去了电报,报告了他们侦测到近距离雷达探测波并就此询问己方是否有飞机、舰艇在附近执行任务;雷达舱室密切关注着悄然出现又悄然消失的雷达波,并以本舰的雷达展开海空搜索;战斗部门指挥舰炮、鱼雷还有防空分部的舰员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临战状态,揭炮衣、调炮位、运弹药,可见和不可见之处皆是一阵忙乱。
除此之外,声纳部门——传统巡洋舰可有可无的配置,现代化巡洋舰设于中前部的防御性配属,亦极力监听着海面之下的状况。只是正如工程师们起初将声纳排除于大型战舰的考虑,舰艇自身的发动机和螺旋桨噪音过大,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常规声纳的判断精度,何况不远处还有一艘堪称噪音机器、燃料怪兽的巨型邮轮!
舰桥上,穿着洁白海军制服的军官们忧心忡忡地注视着海面,若只是虚惊一场倒也罢了,要真是碰上了意料之外的危机,能否安然度过就得看天意了……
“噢上帝啊……先生们快看左舷,那波浪有些反光的地方,好像是鱼雷……”
一名约莫三十上下的尉官面朝左舷,惊慌失措的声音显得有些尖利,听起来像是女人看到了老鼠。尽管不悦,旁边的几名军官还是齐刷刷地转头望去,有的还端起了望远镜。
“上帝……那是鱼雷还是海豚?噢我的天……鱼-雷-啊!”
这最后一声喊叫充斥着令人悚然的惊恐,此时在舰艇左舷海面上出现的水痕与以往鱼雷拖着的充满气泡的轨迹大不相同,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水下快速行进之物腾起的波痕,因而若隐若现、难以捉摸。伴随着急促的转向警报声响起,航速保持在二十多节的轻巡洋舰迅疾作出了转向的举动。舰艏划过波浪,在海面上留下了醒目的白色水痕,舰身随着急速转向而发生倾斜,桅杆上的圣乔治十字海军旗也在狂乱地摇曳着。很快的,左舷枪炮齐鸣,自战争结束以来英国海军舰艇虽然也会在大西洋上进行实弹演习,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忙乱。喷射出去的枪炮弹在原本平静的海面上激起大量的水花,可它们却没有如射击者所愿行程严密的拦截弹幕,转眼间,舰上的瞭望人员又在海面上发现了更多的鱼雷,他们惊慌失措地喊叫着,试图指引舰艇进行适当的规避、枪炮进行准确的拦截,然而那些飞驰而至的鱼雷留给他们的时间实在太少。
“要撞上啦!”有人万分惊恐地尖叫着,稍有经验之人都会往反方向跑,而不是在这个时候跳水逃生,也有极其勇敢或来不及跑开的,一边虔诚祈祷一边注视着那些比海豚还要敏捷的攻击武器。终于,第一条鱼雷擦着舰舷掠过,有胆大之人往水里看,漆黑的鱼雷就像是一条身躯笔直的怪鱼,靠前位置还写着白色的文字。
“是俄文!”有人惊愕地说道。
遂有人惊魂未定地问:“写着什么?”
那人转过头,以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同伴:“好像是共产主义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