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250

  考虑到双方成本上超过百分之十的差价以及施奈德造船厂在智利投资分船厂的允诺,智利政府最终选择了施奈德造船厂作为他们的新型潜艇供应商,订单是以“1+2”的形式下发的,即施奈德造船厂先建造第一艘,如果它最终验收合格,智利政府将再订购两艘,以达成“在1929年以前拥有3艘比阿根廷海军更加强大的新型潜艇”的战略目标。
  抢下智利海军的订单之后,张海诺和他的专家们来不及庆祝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经过商议和准备,施奈德造船厂很快作出了在智利投资建造两家新造船厂的决定——一个用来专门建造民用货轮,另一个筹建之初即设定成专门为军方建造和维修舰艇的军用船厂,智利海军现役的霍兰型潜艇就将在这里进行维修。投建两家造船厂的资金主要由全美咖啡筹集,张海诺等人还从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投资中抽出部分资金,总计60万美元作为第一期投资。
  为了赶在智利政府的期限内完成第一艘大型潜艇的建造工作,张海诺充分调动了造船厂的备用力量,并从在建的UB-902工作组抽调了一批人手,方案既已确定,所需钢件的加急订单一周之内就送到了位于里约热内卢的皇家制铁厂。
  由于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施奈德造船厂在制铁厂本来就持有四分之一的股份,皇家制铁厂在将其他订单暂缓的情况下集中力量铸造这批钢件,工人们连续加班加点,第一艘潜艇的龙骨在10月9日铺设,第二、第三艘潜艇的龙骨则在一个月之后铺设。施奈德造船厂这次从皇家制铁厂订购了足以建造6艘该级潜艇的钢件,只是由于人手闲置才没有一起开工,但可以预见的,巴西海军必然会在智利人拥有三艘大型潜艇后作出反应——由于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三强在海军竞赛过程中并未交恶,况且巴西的直接竞争对手是阿根廷而非智利,巴西政府显然不会冒外交风险强行要求施奈德造船厂停止向智利政府供货,结果只能是自己增购相通级别甚至更加强大的潜艇应对“挑战”。
第14章
重返德国海军
  凡尔塞和约禁止德国海军拥有潜艇,但是德国军方很清楚这种武器的价值。一战中德国海军就是凭借着这种在当时还原始和简陋的水下杀手,创造了惊人的战绩。
  一战后,整个德国海军几乎被协约国瓜分殆尽,不过德国作为世界潜艇的研发中心仍不可动摇——美、英、法、意、日均对作为战争赔偿而获得的德国潜艇加以研究,其他国家如苏联、阿根廷等国也通过购买德国潜艇图纸和雇佣德国潜艇专家来引进相关技术。
  在这期间,德国的汉堡伏尔甘船厂、基尔日尔曼尼亚船厂都曾秘密向日本出售图纸,阿根廷也从1921年起邀请克虏伯专家参与组建潜艇部队,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土尔其等国也提出过向德国购买潜艇或潜艇图纸。
  德国军方一方面为了获得资金,另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在潜艇工程上的领先地位,积极地满足这些国家的要求。同时,为了使这些潜艇交易看起来更加合法——因为按照《凡尔塞和约》第191条之规定:“禁止德国参与任何潜艇的制造和从外界获得潜艇,即使是出于商业用途”,德国军方于1922年7月迂回荷兰海牙成立了“船舶建造工程局”,开始专业为这些国家设计和制造潜艇。
  这家所谓的工程局潜艇在伏尔甘、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和不来梅的威塞尔船厂拥有潜艇船台,一开始它试图通过商业运营的方式来进行运作,但是从1925年起以海军司令部高级幕僚沃尔特·罗曼为首的一个参谋集团为了能在不破坏条约的前提下研制潜艇以及相关技术,成立了一个专门为海军而设立的“技术咨询和供应有限公司”,对该企业进行大规模援助,根本目的在于为德国海军进行新一代潜艇的研发和技术储备。
  不仅仅如此,德国人还在基尔秘密建立了潜艇学校,利用那些为土耳其、芬兰等国建造的潜艇进行试航和调试的机会,用以培训自己的学员。其意图在明显不过了——用不了多久,德国海军就要重建自己的潜艇部队。
  这种背着条约监督委员会也同样背着国会的勾当没有能延续多久,到了1928年早些时候,风声传到了德国国内那些反对扩军的人士那里,于是国会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组。事实不久就被查明,于是相关人物不得不引咎辞职,这也是八年里德国海军内部的第二次“大清洗”,沃尔特·罗曼上校和海军总司令阿道夫·曾克尔以及一大批相关人员被撤换,在海军内部拥有颇高声望的埃里希·雷德尔走马上任。
  事件很快就被平息,并且在雷德尔的努力下,官员们消除了对“罗曼计划”的不满,并承认了该计划的重要性。更加重要的是政府为此专门通过了一项秘密拨款法案,利用一些比较隐秘的渠道相关计划提供资金。用雷德尔自己的话说,这是“争取了某种程度的合法性”。
  ※※※
  作为德国海军新任的美洲区情报科长官,康拉德·帕齐希再次来到巴西并给张海诺带来了两个好消息:其一是雷德尔升任海军总司令,德国海军大小事务今后将由其总揽;其二和潜艇有关,在得知施奈德造船厂正在为智利建造大型潜艇之后,雷德尔从“船舶建造工程局”秘密抽调了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前来支援。
  好消息其实不止这两个,作为雷德尔的忠实下属,帕齐希接管德国海军在美洲的谍报网正是张海诺一直以来所期待的——施奈德造船厂需要相关情报来打击对手、获取订单,更需要一个可靠的情报网来保护自己。
  在大战期间,德国在美洲的情报网最多拥有过120多名情报官和工作人员,他们利用外交官或者商人身份进行掩饰在美洲各国尤其是美国从事情报工作。然而随着德国战败和海军规模锐减,如今这个谍报网只剩下不到30名情报人员,帕齐希的任务就是将他们整合起来重建美洲情报系统。张海诺先前准备的那批渗透人员将在帕齐希的领导下负责重建德国海军在巴西的情报网,这是雷德尔和帕齐希的共同意见。
  在和帕齐希进行一番商议之后,张海诺接受了这个改造方案,只要雷德尔依然在海军总司令的位置上,他就能够源源不断的通过这个情报网获取有益的商业和军事情报,这也是他本人的初衷。
  不久之后,雷德尔派来的专家组抵达巴西,考虑到人员可靠性和流动性,张海诺起初打算有限制的让他们和自己的核心技术人员进行接触,但他很快发现这个办法行不通,因为这些德国潜艇专家许多之前就认识,例如施奈德造船厂的首席潜艇工程师克莱斯特博士就和援助专家组的技术总监布兰登一起共事过,弗斯特在专家组里找到了自己的“同门师兄”,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为此,张海诺只好想出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可能长久的将这些支援专家和技术人员留在造船厂——在雷德尔的支持下,他没费多少力气就把这些人的家眷从德国接来并办妥移民事宜。
  历时10个月的建造,施奈德造船厂为智利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潜艇终于完工,它在造船厂内部的编号为ZN-01,该艇水上排水量1645吨、水下2010吨,全长90.5米,宽9.3米,艇身高4.86米,双推进轴,在试航中水面最高航速达到16.6节,水下最高航速8.3节,设计最大下潜深度50米,试航中顺利下潜至这一深度;该艇在8节巡航速度下续航力理论上可以达到8500海里,共装备6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备用鱼雷16枚,全部采用德国G7型鱼雷;按照智利军方的要求,潜艇前后甲板各安装120毫米短管甲板炮一门。
  最后,全艇满编人员54名。
  在ZN-01完工之后,智利海军随即派出专门的测评团参加该潜艇的海试,结果除了轮机还需要进行适度调整之外,潜艇各方面的性能都符合甚至超过预期标准。因为该级潜艇采用的是德式工艺,而智利海军之前使用的是美制霍兰级潜艇,张海诺成功说服智利军方聘请他的“前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人员”为智利海军培训艇员,而智利海军在派出人员接收潜艇的同时,也正式向施奈德造船厂下达了另外2艘同级潜艇的订单。
  这两艘潜艇实际上已经完工了百分之七十,预计年底之前均可入役。
  短短两年之内完成了从500吨级到2000吨级的跨越,施奈德造船厂在潜艇建造上的实力让造船厂上下人人都感到欣喜。张海诺深知这种潜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元勋潜艇U-148号,正是它的存在让克莱斯特等技术专家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恰好这次智利海军订购的又是级别相近的潜艇,因此完工的ZN-01除了体型比U-148略小之外,各方面的设计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施奈德造船厂在潜艇建造工艺上的成就还远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尝试建造各级潜艇、开发武器装备和无线电设备、水听设备依然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在得到智利海军的正式订单之后,张海诺随即调拨人手加快ZN级潜艇后续两艘即ZN-02和ZN-03的建造工作,同时由于该级潜艇性能达到预想水平,他很快下令开工建造第4和第5艘。
  正如张海诺预料的那样,在得知施奈德造船厂建造的新潜艇已经通过智利海军验收之后,巴西海军高层亲临萨尔瓦多考察,不过这一次是巴西海军部长斯切米特将军亲自带队,科拜并没有现身,他猜想这个亲英的海军次长现在一定郁闷极了。
  因为之前有过良好的合作,经过一番谈判之后,施奈德造船厂接受了巴西海军紧急订购一艘ZN潜艇的要求,全部120万美元费用先期支付三分之一,完工后两年之内偿付剩余三分之二,允许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费用以物资形式支付——巴西除了咖啡豆和橡胶资源之外,铝矾土和锰、铬、镍矿储量也很丰富。尽管外国公司控制着这个国家大部分的矿藏,但政府手里仍有一部分矿藏所有权,而且因为1921年经济危机的关系,巴西政府还在国内建立起了旨在保障咖啡豆价格的体系,即在咖啡豆市场价格过低时,政府以通过高价收购咖啡豆来提高市场价格,如此几年下来,政府的仓库里已经储存了大量的咖啡豆!
  趁着前往圣地亚哥参加智利海军新潜艇正式入役仪式的机会,张海诺代表施奈德造船厂和智利政府签署了有关偿付潜艇建造费用的具体支付协议——该级潜艇单价120万美元,除去在潜艇的建造过程中已经支付的20万美元订金,智利政府尚需支付340万美元。根据事先的约定,这340万美元中将有100万是以现金形式支付,另外240万则以实物形式抵偿,两项均需在6年之内完全支付。
  早在1869年,智利就成为世界上产铜最多的国家。1915年,着名的巨型露天铜矿丘基卡马塔进入开采阶段,智利的铜矿石产量进一步增加。然而和巴西一样,这个国家多数矿藏所有权都掌握在外国资本家手里,国营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此在智利政府与施奈德造船厂签署的支付协议中,政府每年只能提供占全国出口总额不到百分之五的铜矿石、铁矿石和煤,不足部分则由硝石填补——随着人造硝石技术的发展,天然硝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大幅度下降。
  即便只是全国出口总量的百分之五,换算下来每年仍有超过40万吨!随着这份协议的签署,运送矿石任务落在了施奈德造船厂旗下的远洋船队肩上,而到1928年中期,张海诺的A计划已经拥有5艘万吨级货轮、4艘5000至8000吨级的中型货轮和16艘小型货轮,总登记吨位接近10万吨,此外还有两艘全新的1.5万吨级远洋货轮正在施奈德造船厂的船台上加紧建造。
  在张海诺的计划中,智利政府提供的矿石里,铁矿石和煤将直接从智利运到里约热内卢供皇家制铁厂用以抵减施奈德造船厂订购钢材的一部分款项,硝石和铜矿石则运回德国,硝石可折价出售,铜矿石则可以由德国冶金企业进行精炼后以精铜的形式出售或转为物资储备,船只返程时则从德国运回南美国家相对缺乏的化工和机械产品。
  在圣地亚哥,张海诺和帕齐希成了智利海军要员们的贵宾,并频频参加上流人士举办的各种聚会,甚至受邀参了观智利海军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战舰——“拉托雷海军上将”号。得知智利海军准备在1929年将这艘无畏战列舰送往英国造船厂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装,张海诺觉得施奈德造船厂也有必要建造一座更大的、可以容纳大型战列舰进行维修的巨型干船坞,因为南美三强总计6艘战列舰的修理和维护就是一笔很大的生意。
  一旦获准替这几个国家维修大型战舰,造船厂的专家们还可以通过为这些战舰检修获得英美战列舰的第一手宝贵资料——自从大战结束以来,德国的战列舰技术就处于停滞状态,二战时期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级和俾斯麦级,尽管在装甲、焊接以及电子设备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但整体设计思路却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最后几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它们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脚步!
  回到施奈德造船厂之后,张海诺旋即召集有关人员商讨建造巨型干船坞事宜,这一次他们将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一群人,有了德国海军部的秘密支持,就算不能立即获得大量资金援助,也可以在人员、技术和政策方面得到支持。
  造船厂内部讨论通过之后,张海诺让专家们赶制出一份详细的船坞建造方案,并亲自拟定了一份旨在“时机成熟时替德国海军建造大型军舰”的计划,然后带着这两份重要文件搭乘德国北方航运公司年前投入运营的快速邮轮“新美洲”号返回德国。
  ※※※
  虽然两人基本上每年都有见面的机会,但这一次站在雷德尔面前,张海诺忽然觉得这位相识多年的朋友成熟了许多。穿着海军上将制服的他,不论外形还是气质都和张海诺很久以前看过的那些历史照片相吻合。看到这海军参谋部里井井有条的一切,他更是深切的体会到,属于雷德尔的海军时代已经正式开始了!
  “和建造潜艇不一样,若在巴西替德国海军秘密建造大型战舰的话,我想会有这么一些麻烦:第一,买家身份,德国显然不能公开购买大型战舰,这是《凡尔赛和约》所限定的,那么必然涉及到外国政府,我想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既买得起大型战舰又能诚心和德国合作;第二,海军没有多余的经费,建造德意志级战舰已经占用了海军大部分的预算,何况将政府的财政预算用来从一家巴西造船厂订购大型军舰,本国造船业人士得知后一定会提出强烈抗议;最后,德国海军的荣誉感注定军官和水兵们心理上都不愿接受一艘外购的主力舰,这一点将极有可能影响到全舰的战时状态!”
  在看过张海诺带回来的有关在施奈德造船厂建立大型军用船坞的方案之后,雷德尔虽然赞同他利用替南美国家维修大型战舰的机会获取英美造舰技术的建议,但还是明确告诉他,“德国海军即使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也难以从施奈德造船厂订购大型军舰”!
  张海诺最初虽然感到诧异,但是在仔细揣摩过雷德尔提出的这几点看法之后,他不得不承认,也许是因为成功建造新型潜艇让自己自信心过于充足的关系,有关巨型船坞和未来替德国海军建造大型舰艇的方案不仅制定仓促而且没有将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所以纸面上看起来很不错的方案确如雷德尔评价的那样“缺乏可行性”。他反复思考之后说道:
  “我明白了,施奈德造船厂所能够为德国海军做的贡献,就是利用它的巴西身份替德国海军研发技术和进行相关试验,而大规模的生产仍应该留给德国本土造船厂!”
  “对!海军的重建必须以本国造船业的复苏为前提,这也就是海军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的扶持本国造船厂的原因了!噢,对了,海诺,你上次托帕齐希带回来的舰载机试验总结我仔细读过了,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只可惜德国海军目前还不能再国内进行这样的试验,所以我打算将海军航空兵的一些秘密试验转移到巴西去进行!我这里有一份机密资料,你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雷德尔让他的助手从机密档案室取来一份文件,让张海诺坐在他书桌对面的沙发上阅读,而他则在书桌后面坐下来继续批阅文件,看来他觉得张海诺需要很多时间来完整阅读这份报告。事实上,张海诺对这份文件的内容早已知晓,它便是有名的“皮萨切克湾轰炸试验”——1921年7月21日,在美国西海岸的皮萨切克湾,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八架“马丁MB-2”双翼轰炸机使用123千克的航空炸弹将德国战列舰“奥斯特弗里斯兰”号和另外两艘轻型德国驱逐舰炸沉,它的意义在于成功说服了美国军方内部反对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官员,为美国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合上这份文件,张海诺长吁了一口气,以德国的战略和资源情况,水面战斗舰艇、航空母舰和潜艇三部分孰轻孰重是他一直以来都在考虑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除非局势出现很大的改观,否则德国在海军上的投入很难大幅超过历史——德国的地缘政治决定了它依然以陆上为主:若没有强大的陆军和空军,德国便无从获得历史上的闪击胜利,陆上的敌人不解决,德国的海权便无从谈起!
  “埃里希,我想重新返回德国海军服役!”
  尽管坐在自己对面的是一位德国海军上将,但张海诺依然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就是两人的独特关系。
  “什么?”雷德尔抬起头,似乎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
  “将军,德国海军退役军官海诺·冯·芬肯施泰因请求重新返回德国海军服役!”张海诺抬头挺胸中气十足的说到,紧接着,他朝雷德尔眨了一下有眼,“将军,我认为您需要一名敢于向蓝天和深海挑战的海军上尉!”
  片刻之后,雷德尔起身用同样的口气说道:“海诺·冯·芬肯施泰因先生,你确定要重新加入德国海军并为之奉献自己的所有,永远忠于它,甚至愿意为它献出自己的生命吗?”
  “荣誉所至!”
  离开海军已有10年,张海诺对于海军的礼节已经有些陌生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非常乐意重新将自己的右手举至与眉齐平的位置。
  “那么你的手下呢?冯·芬肯施泰因上尉!”雷德尔问道:“他们也将重新加入德国海军吗?”
  张海诺没有丝毫的犹豫,“他们永远都是海军最忠诚的战士,随时听从德国海军的召唤!”
第15章
老友
  再次穿上德国海军的制服,尽管级别比好友雷德尔足足低了七个等级,但张海诺一点儿也没有自卑感,也没有感到哪怕半点不平衡,因为他的海军之路还很长。
  “夫人,冒昧打扰了!”
  张海诺礼貌的向雷德尔夫人致礼问候,也许他是雷德尔上任以来登门拜访者之中级别最低的,但美丽大方的雷德尔夫人却没有丝毫的介意,她优雅的微笑远比张海诺在雷德尔书桌上看到的照片迷人。
  在亲自为两人煮好咖啡并端上桌之后,雷德尔夫人将这间书房留给了张海诺和雷德尔。
  书房外面的阳台上洒满秋日的阳光,阳台正对着柏林的护城河,河面波光粼粼,河两侧栽种着成排的树木,景致格外宜人。这套由海军部提供的豪华公寓,就位于护城河北岸的提尔皮茨沿河大街上,相隔不远就是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所在地,也是自威廉二世即位以来历届国防部的所在地。在这条街上不仅有诸如谍报局之类的机关,还住着许多军界要人——当然,他们并不都像雷德尔这样举家住在这柏林城内,有钱人总喜欢在湖光山色之间拥有一栋精致的小别墅,或住在地势险峻的山间城堡里,也许只有工作狂人才会高兴住在这样公式化的套间里,每天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公务上面。
  埃里希·雷德尔恰恰属于那种充满工作热情的人,虽然刚刚上任,但他心里早有重建德国海军的雄心壮志。通过积极的工作交流,他很快熟悉了自己的新下属们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带动整个海军指挥团队;同时作为海军总司令,他又是海军同陆军、国防部以及政府交流的窗口,和陆军同僚、政府高层领打好关系也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雷德尔的掌管下,海军部门的效率似乎出奇的高,就在重新入役后的第3天,对张海诺的第一份委任命令就下来了,他的新职务是“德国海军总参谋部特别项目部负责人”。
  所谓的特别项目部,无外乎是用来遮掩真正意图的烟幕,雷德尔交给张海诺的任务,是以施奈德造船厂为基础替德国海军训练潜艇官兵和海军航空兵,虽然目前德国海军还没有正式重建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但一下子掌管未来的潜艇部队和海航部队,张海诺忽然感觉自己这个海军上尉的权力实在有些大得吓人!
  接到委任命令之后,张海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和自己的老熟人、如今的顶头上司雷德尔就今后工作的开展进行一番深入交流,这有助于他把握好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免走上巨型船坞那样的歧路——如今在施奈德造船厂,大家对自己有些过于信任,以致于在一些问题上人们往往不去朝相反的方向考虑,但张海诺不是上帝,也许连成熟的战略家也还算不上,他仍需要一个航向标来纠正自己的方向。
  在张海诺眼里,雷德尔依然是从前那个平易近人的雷德尔,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上将军衔和海军总司令职务而显得盛气凌人,在处理完手头的事务之后,他邀请张海诺到自己的新居去坐一坐。虽说国防部和公寓隔得不远,但张海诺还是体验了一把海军总司令的待遇:海军部特别订购的梅赛德斯、拉风的海军徽标以及荷枪实弹的卫兵。
  如今的局势远较大战刚刚结束是稳定,但民间的流血冲突仍是有发生,但德国海军很少卷入到政治斗争之中,雷德尔的行事风格更是如此,在他的努力下,海军始终保持着自己政治方面的纯洁性——如果今天张海诺是以一个纳粹党徒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受到的待遇恐怕是不一样的!
  “很遗憾,下一年度海军部只能拨出16万帝国马克作为特别项目组的活动经费,剩下的得你自己想办法了!我的老朋友!”在仅靠阳台宽大而舒适的藤椅上,依然穿着严谨军服的雷德尔只在姿态上稍稍放松一些,左手端着咖啡托盘,右手捏着咖啡杯的杯耳,以随和的交流心态说话。
  张海诺同样端着咖啡杯,但喝惯了巴西的优质咖啡,反而对德国的这种苦涩的黑咖啡有些不习惯了。
  “海军目前的情况我也了解,资金上您不用担心!施奈德造船厂和全美咖啡目前的营运状况良好,利润正在稳步增长,秘密组建航空队不成问题,至于潜艇部队,我的计划是每年增加一到两艘新型潜艇,重点放在扩大施奈德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上!”
  虽然U-21和U-148的出逃雷德尔最初并不知晓,但张海诺从一开始就把他列入自己的计划当中,甚至可以说他的存在是这个计划得以最终实施的关键所在——从1919年提供专家名单再到后来提供技术和情报支持,他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雷德尔没有就这两家近期风头正盛的美洲企业发表看法,也许他关心的从来就只是德国海军能够从这个计划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两家企业的经济利润对个人而言是非常可观的,但对于改变一个国家实力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他说道:
  “海军部目前正在秘密扩大规模,我们已经向一部分预备役人员下发了冬季集结训练通知,你需要的人员可以从这部分人里挑选,他们中不乏精英,而且成份比较简单,泄密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如果你需要的话,现役部队中的军官我也可以推荐一些!”
  张海诺原本就是这样盘算的,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另一个人,未来的“海狼王”卡尔·邓尼茨。
  提到邓尼茨,雷德尔的反应很积极:“噢,你说邓尼茨少校啊!认识,5年前我担任海军教育督察并对海军参谋部的参谋官开办训练课程的时候,他就是这个培训班中的一员!在我印象里,他是个对学习充满热情的人,彬彬有礼,领悟能力出众,工作上也很精明干练!怎么,你对他很熟悉?”
  张海诺解释道:“噢不,我只是从别人那里听说过有关他的事情!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和他谈谈有关潜艇部队建设方面的事情,据说他在这方面颇有研究!”
  “原来如此!”雷德尔想了想,“他刚刚被任命为第4鱼雷艇小队指挥官,那个小队编有4艘新型鱼雷艇,目前正在波罗的海训练!如果你不着急的话,六个星期之后的冬季演练就能见到他了!”
  “那太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