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50

  “林克先生和勒斯诺先生真是好眼光啊!在造船这一行,军用舰艇的利润的确是最高的!不过,请恕在下直言,军用舰艇对技术的要求远比一般的民用轮船高,所以没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的话,贸然涉足这一行可得担上一定的风险哟!”
  “那是当然的!”张海诺应和到,他虽然不是专家,但也晓得军用舰艇和民用船只在建造上有很大的区别。一艘普通货轮的锅炉,可以从各个造船厂定购,也可以从船用锅炉的生产厂商那里购买,德国货、英国货、美国货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军用舰艇上的设备,却是在设计之初就确定好的,虽然在实际建造过程当中也可能用相近规格的设备替代,但在这方面必须相当的谨慎,弄不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舰艇性能。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舰炮,如果事先没有预留改造空间的话,想要在船体建成之后再改用其他规格的舰炮,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任何一个国家的工程师都不会做出这样冒险的举动。
  “所以我们只打算建造海防炮舰、鱼雷艇、布雷舰和巡逻舰一类的小型舰艇!事实上,南美各国的财力有限,他们的海军也只能以轻型舰艇为主,大规模交战不行,但是打击走私、围剿海盗就足够了!目前巴西海军500吨以下的舰船都是从本国船厂订购,驱逐舰以上则是从英美订购,我们所考虑的,就是这500吨以下的订单。即使每年能够拿到五、六笔这样的订单,还是可以有效改善船厂的收益。塞肯道夫先生,您说呢?”
  “呃,嗯,是啊!”
  塞肯道夫显然还在考虑一些东西,所以回答起来有些心不在焉。
  张海诺见状,又试探性的说道:“只可惜巴西海军现在一年都难得拨出两艘驱逐舰的预算,不然我倒是可以替塞肯道夫先生介绍几笔大订单!”
  塞肯道夫的眼神显然有些暗自失落,“嗯,是有些可惜!我们造船在战争期间建造了大批品质优秀的舰艇,这在海军界是有目共睹的,可如今凡尔赛条约也签订了,机器设备也要被拆走了。我们今后恐怕是没有什么机会建造大型舰艇了!”
  “塞肯道夫先生这话有些过于悲观了,只要保留下来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等到德国摆脱凡尔赛条约束缚的时候,重新购买设备和建造军用舰艇还会是难事吗?”
  张海诺心里盘算着,建造大型军舰虽然很诱人,但施奈德造船厂还没有那样的实力和底气。一战期间,建造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成本折算美元得要上千万,且不说施奈德造船厂能否拿出这么多资金来,建造这样一艘战列舰无疑会引起英美等国的强烈关注,这又和张海诺的初衷相违背了。
  考虑到船厂的持续性发展,在张海诺的计划中,船厂的技术研究将尽可能的和经济挂上钩:不仅是货轮、轻型舰艇可以卖,性能较为逊色的潜艇同样可以出售给南美诸国——市场摆在那里,就算自己不卖,英美的造船厂也照样会将二流甚至三流的潜艇出售给他们,虽然南美各国对潜艇的总需求可能还达不到两位数,但作为政治投资来说影响力却不可小视。
  “塞肯道夫先生也不用太悲观,等我们的船厂在巴西的影响力扩大之后,必然会和上层官员搞好关系。一旦巴西政府有大型舰艇的订购计划,我们定会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争取!”
  张海诺刻意在“合作伙伴”这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不过按照历史的发展来看,巴西在一战前刚刚向英国订购了米拉斯·吉拉斯级和里约热内卢级战列舰,虽然被誉为“多炮塔神殿”的里约热内卢级因为巴西国内财政危机而被迫放弃,但米拉斯·吉拉斯级的两艘战列舰——米拉斯·吉拉斯号和圣保罗号却一直服役到了50年代,在此期间巴西只建造了少量驱逐舰,二战前后还向美国租借了一批驱逐舰,所以,塞肯道夫是基本上没有机会从巴西政府那里接到大订单了。
  可是,这个对造船订单无限渴望的造船厂经营者兼大股东哪里知道未来的局势发展,考虑再三之后,他最终允诺道:
  “我们完全可以在合作协议中约定有关轻型军用舰艇设备的转让事项,包括鱼雷艇、布雷舰、海防炮舰和巡逻舰!”
  虽然这其中并没有张海诺最渴望的潜艇,但他很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从谨慎的角度考虑,目前他们的要务是先和这家德国造船厂建立起合作关系。至于潜艇,只要和威塞尔造船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后再找机会并不难。
  在达成初步意向之后,塞肯道夫热情的为张海诺和赫森举办了一个内部晚宴,参与者尽是这家造船厂的高层管理人员。显然,这样一笔总额有可能超过100万美元的大交易让每个人都对这两位“奥地利富商”恭敬有佳,并将其视为造船厂本年度最受欢迎人物。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双方开始就合作的具体细节进行协商。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塞肯道夫大方的派出一个五人专家团队专程陪同他们参观造了船厂的设计室、零部件生产流水线以及造船区,并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各种船只的建造过程。在张海诺眼里,这家德国大型造船厂虽然没有做到标准化,但从它齐全的造船设施来看,年造船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
  相比之下,施奈德造船厂在这方面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唯一的优势,就是巴西目前的工业用土地价格相对便宜,这次萨尔瓦多市政府批下来的土地面积就有80公顷,而且海德伍特向张海诺保证,只要船厂的规模继续扩大,船厂附近的空地将优先提供给他们。
  “马丁博士,可以问您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么?”
  刚刚参观完威塞尔造船厂历史最悠久的1号干船坞,张海诺有意让全程陪同他们参观船厂的专家团成员马丁·齐尔格博士跟自己走得稍微靠后,而赫森则与船厂派来的另外几位陪同参观人员走在前面。
  “当然!”
  年纪刚到五十、头发就只剩廖廖几根的造船专家马丁·齐尔格显然应了“聪明绝顶”这个成语。
  之前张海诺已经从另外几个随行专家那里旁敲侧击的了解到,马丁是威塞尔造船厂在战前从汉堡一家造船厂挖来的,是舰船动力系统的专家,在柴油机方面颇有研究,战争中德国海军从威塞尔订购的几批雷击舰和潜艇他都参与了设计和施工。随着战争的结束,德国海军取消了之前全部订单,马丁便重新转回民用船只设计部门。
  一听到是柴油机方面的人才,张海诺当时眼睛就绿了,让这样的专家埋没在民用轮船部门,简直就是一种罪过。于是,他开始盘算着怎么才能将这位博士挖走。
  “许多人都认为大型舰船是燃煤和重油锅炉的天下,柴油机只适合在小型舰艇上使用,如鱼雷快艇和潜艇,您也这么看吗?”
  马丁显然没有想到张海诺所谓的“私人问题”会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课题,这一点他几乎不用思考就能说出一大堆专业上的东西,不过考虑到眼前这位只是个有意和威塞尔合作的商人,他从简说道: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柴油机的体积过大,且在高功率航行时会产生剧烈震动,从而影响到火炮精度。其实我们在战争中曾试着在两艘新造的战列舰上使用柴油机动力,但这些尝试后来都失败了。不过,柴油机在油耗率方面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搭载同样重量的燃料,使用柴油机的船只续航力要远远超过使用重油和煤炭的船只!”
  看到马丁博士一副认真的表情,张海诺决定进一步让他放松警惕。
  “这两者不可以互补吗?博士,我的意思是在一艘需要进行远洋作战的军舰上,可不可以既装重油锅炉又装柴油机,这样巡航时只使用柴油机,作战时使用重油锅炉,就能既保证续航力又能提供一定的最高航速!”
  马丁想了想,“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将大功率柴油机的体积减小到一定的程度,以现今的柴油机技术还达不到!也许10年后技术就能进步到那种承担,但也许30年都不够!”
  “那么马丁博士今后准备投身于这方面的研究吗?”
  马丁一愣,紧接着一脸无奈的摇摇头,“先生也看到了,目前船厂新建的货轮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燃煤锅炉,因为它们比重油锅炉和柴油机都要便宜!战争中为了配合雷击舰和鱼雷艇的建造,船厂组织了一个柴油机研发部门,可是战争一结束,所有人都被调回原来的岗位了!再说,用不了多久这里的机器就要被英国人拆走,造船厂也就变成一具空壳了!”
  “真是可惜啊!”
  张海诺一起摇摇头,可若不是这种情况,他要想从造船厂挖走这方面的人才,余地恐怕就很小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张海诺时不时的找马丁聊上一聊,内容大都是和柴油机方面的发展有关的。张海诺虽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对未来舰艇动力系统的发展还是有所了解的,凭这些就足以勾起马丁这样一个柴油机专家的胃口。到了最后,他悄悄告诉马丁,自己在巴西投建的船厂不仅要建立专门的柴油机研究部门,还准备积极从德国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
  马丁嘴上没有说什么,而张海诺也没有立即向他发出邀请,而是用平常聊天的口吻告诉巴西政局稳定、消费水平低,切经济和工业都在快速发展,如今前往巴西的德国移民也越来越多。在说出施奈德船厂已经从巴西政府那里拿到了若干永久居留身份的名额、像马丁这样的专家全家过去都能很快办妥移民手续之后,张海诺欣喜的发现马丁已经开始动摇了!
  赶在协约国派来的监督专员抵达之前,张海诺他们和威塞尔造船厂的总体合作协议终于在各个方面达成了一致,眼看上百万美元的大项目即将到手,塞肯道夫他们自然不会拒绝张海诺的小小附加条件——让马丁博士以“技术专家”的身份长期留在施奈德船厂工作。
  两周之后,英法等国派来了查封工厂设备、负责拆迁和拍卖的监督专员,在清查了工厂的机器设备之后,他们随即公布了拆除和拍卖计划:包括威塞尔造船厂在内的十余家德国造船厂、以克虏伯为代表的德国军火工厂的设备,都将进行拆除,拍卖面向所有的外国公司,并采用现拆现卖的方式进行。
  在公众眼里,英法这样的暴行简直无耻到了极点,他们就像是一伙强盗,不但冲进别人家里拆东西,拆了还肆无忌惮的当场进行拍卖,普天之下这样荒谬的事情大概也只有英国人和法国人能做得出来!
  张海诺虽然对协约国也是心存鄙夷的,但这无疑给了施奈德造船厂一个扩充实力的好机会。不仅是造船设备,张海诺还让赫森前往蒂森工业区看看有没有机会买到克虏伯军火的生产线,可惜的是,协约国在军火制造设备这方面还是较为谨慎的,他们宁可将这些设备当作废铁出卖,也不愿意将包括关键设备在内的机器成套卖给一个陌生的巴西造船厂。
  最终,在塞肯道夫和造船厂内部人员的帮助下,张海诺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了威塞尔超过三分之一的机器设备,另外一些则被来自荷兰、丹麦和挪威的造船厂买走。
  至于不莱梅威塞尔造船厂,在遭遇这次重创后并没有就此沉沦,和约监督委员会的人员撤离之后,他们对造船厂进行了重组,不久之后便通过动用储备资金和贷款买来了新的设备,以巴西施奈德造船厂3艘远洋货轮和3艘油轮的订单为契机,他们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造船能力,从20年代中末期开始又陆续恢复了各型军用舰艇的建造。
  无独有偶,和威塞尔遭遇相似境况的克虏伯也在暂时的沉寂之后设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厂,买下新煤矿,产品主要销往苏联。后来,在德国参谋部的要求下,克虏伯家族秘密参加了德国的重新武装,1926年制造出了第一批装甲车,两年后恢复了大炮生产。
第51章
拯救埃德文
  从不莱梅威塞尔造船厂顺利带回合作协议,并买下大批船厂设备之后,张海诺他们开始筹措运输这些设备机器用的货轮,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人口”——艇员及其家属共计163人,赫森他们在不莱梅雇佣了3名造船工程师、9名技师和42名熟练的造船工人,这些人都愿意到巴西去定居;张海诺聘请来的3名潜艇专家中只有克莱斯特孤身一人,另外两个都带了助手和家人,这里又是19人;威塞尔造船厂提供的46名技术和辅助人员将在一周后做好出发准备。
  这样一来,要乘船前往巴西的总人数已经接近300人。
  快速号只是一艘远洋货轮,如果将货舱全部改造成住舱的话,倒也可以装载两三百号人前往巴西,但这样一来船上的居住条件就非常差了。考虑到这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张海诺最终同荷兰的皇家船运公司签订一份大额运输协议,租用包括5500吨级的邮轮“斯特罗根”号、7500吨级的远洋货轮“王冠”号在内的7艘轮船,以尽快将这里的人员和设备运回巴西。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日历已经翻到了1919年的11月,这距离张海诺他们初抵不莱梅港已经过去了7个星期时间,绝大多数艇员都已带着他们的家人归队,但是在清点人员之后,大家发现唯独缺了埃德文和罗德两人。
  再三确定之后,张海诺从艇员们那里得知埃德文和罗德确实在9月中旬离开快速号之后就没有再回来过——考虑到大家在将家人接往巴西之前还需要处理诸如房屋、地产、大件家具等等,而且有些人住在比较偏僻的乡村,所以张海诺只要求艇员们在4周之内归队即可,而前段时间他又恰好忙着按照雷德尔提供的那份名单各处奔走,赫森和艇员们也为招工事宜和安顿家属忙得焦头烂额,竟没有人提起埃德文和罗德的事情。
  平时素来沉稳的张海诺,这次终于发火了,因为他看到了一种很不好的苗头在团队中滋生,那就是松懈!
  “大家都听好了,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平时,忽略你们身边潜在的威胁都是致命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放松警惕!在这件事情上,我首先作出自我批评——最近我忙于和威塞尔签署合作协议、聘用专家,对我们团队内部的事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才导致埃德文和罗德逾期未归至今才引起注意这样的人为失误!”
  平日里心平气和的人,爆发起来才是最可怕的。艇员们从一开始就将百分之两百的精神放在张海诺那里,当这位指挥官首先提出自我批评的时候,他们反而比自己受到批评还要难受,尤其是西蒙和另外几个专门负责清点人数的艇员,这个时候都难过极了。
  “还有大家,都应该从自己的角度总结和反省一下,以我们目前的境况,松懈带来的只会是灾难!一旦我们所保守的这个秘密被外人尤其是英法所知,那么不论U-148还是我们的团队就全毁了,也许连那份宝藏也不例外!所以,我希望大家多为团队着想,同时这也是为你们和你们家人的未来考虑,加强警惕,即便是回到了巴西,也不要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说罢,张海诺转过头看看赫森,这位经验和资历都比自己老到许多的王牌艇长,以一种肯定和勉励的目光看着自己,并且微微点了点头。
  埃德文这小子,张海诺是再熟悉不过了,若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他绝不会在离队7周之后仍未返回,罗德是U-21艇尾鱼雷舱的鱼雷长,在张海诺的印象里一直是个憨厚的老实人。因此,他接着说道:
  “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最忠实的战斗伙伴,不分等级和职位,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希望大家明白,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这个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现在,我宣布组织两支搜索队,一组前往埃德文的老家德属西里西亚的格尔利茨,一组前往原德属波美拉尼亚的但泽市,也就是罗德家的所在地,务必弄清楚他们不归队的原因,如果他们确实遇到了麻烦,应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第一组由我亲自带队,第二组由西蒙带队,赫森上尉留在不莱梅负责全局!大家各司其职,留在不莱梅的人听从赫森上尉的指挥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等两队人马一返回,船队就启程前往巴西!”
  对于这个分配,大家都没有异议,在挑选两组搜索队成员时,几乎每个艇员都表现得很积极,但是考虑到这次行动的性质,张海诺决定两组人员都不超过4人。张海诺亲自率队的这组一共有3名成员:他在U-148时的勤务兵沃纳·斯塔尔德,U-148的第一猛男布拉茨,最后就是他自己。三个人从不莱梅登上了东进的列车,28个小时之后,他们带着急切的心情踏上了西里西亚的土地。
  普属西里西亚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版图中位于东南部,正好和不莱梅等西北部港口处于对角线位置;至于但泽市,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城市随着一战结束而被划为国际共管的自由市,经济由波兰控制,若干年后成了德国入侵波兰的理由之一,它位于德意志帝国版图的东北部,也是距离不莱梅相对较远的地方。
  张海诺的记录簿上,有每个艇员的详细家庭住址,这是在他们还在爱琴海打捞沉船时就已记录下来的。埃德文留下的地址,是格尔利茨以南的沃夫根镇31号。
  “请问,埃德文·施巴尔先生住在这里吗?”
  敲开门之后,张海诺客气的问前来开门的这位女子。从外表来看,她年纪也就二十六、七岁,长着一张白皙的瓜子脸,鼻子很高,至于那双眼睛,则和埃德文的一模一样,两人整体容貌的相似度接近六成。
  在少妇的身后,还藏着一张怯生生但是非常可爱的小脸蛋。
  就张海诺所知的情况,埃德文的父母一共生了7个小孩,但活下来的就只有他和两个姐姐。如无意外,眼前这位应该就是他的一个姐姐,至于这个有些怕生的小朋友么,应该就是埃德文的小侄女了。
  “是的,你们是……”
  年轻的少妇非常警惕的看着张海诺和他身后的两人,目光从大块头身上扫过的时候,眼里显现出一种不安的神色。
  张海诺言简意赅的说道:“我们是埃德文在帝国海军部队服役时的战友,我们之前约好要在不莱梅碰头的,可是他没有来,所以我们就按照他给我们的地址过来看看!”
  年轻少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她连忙侧身往旁边一让,“三位请进来说话!”
  这栋房子是德国东部典型的民房,即底楼加上一个半层的尖顶阁楼,这样的房子一般还有一个地窖。它们要么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好一些的则是木石结构,里面通常是木质地板和墙壁。
  这房间里的家具很简单,而且有些清冷,三人的皮鞋踩在木地板上咯噔咯噔的响着,更显得这屋子空荡荡。
  关上门之后,年轻少妇牵着她的女儿紧紧跟了上来,十分焦急的说道:
  “埃德文被关进监狱了!”
  “啊?”张海诺猛的一回头,差点吓了身后的少妇一大跳,他连忙问:
  “什么时候的事情?他为什么会被关进监狱?”
  “埃德文是9月15日回来的,还说要把我们全家接到巴西去!刚回来没几天,他就因为凯瑟琳的事情和警察局长的儿子动了手,结果就被他们抓了起来,第三天法院就作出宣判,判他在沃尔夫根监狱服刑一年!”
  少妇双手紧握在自己的小腹前,那个可爱的小姑娘依偎在母亲身旁,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有些怯意的看着这三个陌生人。
  “一年?”
  这大大出乎张海诺的预料,难道埃德文失手将那个家伙打废了?不过,既然只是一年的监禁,他相信就完全有办法缩短这个监禁期——当初老希在啤酒馆暴动后被判入狱5年,但还不到9个月就获得了假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