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250

  “加入党卫队,拯救德国!”鼓动者不厌其烦的吼叫着。
  在慕尼黑的火车站,大量党卫队士兵以及穿着没有军衔的陆军制服的预备队士兵正等待登车,他们有的装备着德军制式的毛瑟98K步枪和MP38/40冲锋枪,有的拿着诸如毛瑟1888甚至双筒猎枪之类的老式枪械,尽管装备参差不齐,但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士气高涨,但凡有人喊起“拯救德意志”之类的口号,周围的人都会高声呼应,而且站台上也用临时制作的牌子写着硕大的字眼:
  “通往柏林,通往胜利!”
  在慕尼黑的国社党部大楼里,一个戴着眼镜、留着阿道夫·希特勒式小胡子的中年男子,正会同十数名党卫队高级军官对着大幅德国地图商议着。
  “巴伐利亚所有的城市已经不再听从柏林政府的号令,绝大部分驻军也已经接受我们的临时指挥,随时供我们调动的部队已经超过20万人,不过……他们中能够真正上战场的不超过8万人,许多人甚至没有像样的武器!”一个党卫队的地区总队长——相当于党卫军中将,客观而冷静的分析了德国南方的形势。
  “动用南方各兵工厂仓库里的武器,还有那些刚刚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也都拿给士兵们,我们不能让元首的追随者们刺手空拳和敌人对抗!”眼镜男以果决的口气做出了指示,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说道:“这并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我们的士兵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这并不重要,我们要的不是内战,而是从气势上、从精神上压垮对手!在看清真相之后,德国的七千万人民都会起来支持我们的!”
  在这个世界上,马屁精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眼镜男话音刚落,便有一名党卫队旅队长赞叹道:“说得太好了!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SS二级上将阁下,在您的领导下,我们很快就能像1933年那样取得最伟大的胜利了!”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附和着。
  眼镜男却不为所动,他目光投向德国的西面,同时问说:“我们在多特蒙德和科隆集结了多少部队?”
  站在他左手边的第二位军官很快答道:“在科隆,已经有超过6000名党卫队的正规士兵和2万名武装人员集结起来,警察和驻军已经宣布脱离柏林叛乱政府的指挥;在多特蒙德,我们可以调用的人员已经达到5万人,通往柏林的铁路线大部分能够得到保证!只要再给我们一天的时间,武装人员的数字可以扩大两倍!”
  “我们不是去打仗,时间比人数更加关键!”眼镜男语速很快的说,“通知所有部队立即登车出发,如果无法直达柏林的话,想办法在距离首都最近的地方下车然后步行前进,我们一定要在明天之前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思维斯上校,汉堡的情况怎么样?”
  左手边第三位军官面色有些为难,他答道:“呃……尊敬的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SS二级上将,在北方的几座主要港口城市,我们的集结遭到了海军的阻挠——他们出动水兵队控制了码头、火车站等重要枢纽,并且……以领袖的名义解散了我们的集会!”
  眼镜男并没有生气,而是斩钉截铁的说:“领袖生死未明,现在党卫队应该接受总部的直接指挥!”
  “是!是!”那名军官连连点头,唯恐自己的言行招来不测。
  “海军,哼!我看他们已经决定跟柏林叛乱政府同流合污了,还有空军和陆军,在这样的形势下,任何的中立行为都该被看作是向叛乱者妥协,等到我们重新控制了局势,一定要好好调查所有的高级将领,但凡有确切证据与叛乱者有瓜葛的……哼哼!”眼镜男冷冰冰的说道,在这里,他无需担心任何人将这些话泄露出去,在党卫队高层,没有人不知道他的铁腕手段,以至于许多人害怕他远甚过领袖。
  片刻的沉默之后,眼镜男右手边的一位党卫军中将面露忧虑的说道:“据说驻扎在波兰的几个陆军步兵师已经开始向柏林方向移动了,但我们并不确定他们准备支持我们还是叛乱政权!我已经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帝国师的部队指挥官,他们虽然有装备虎式坦克的重型坦克营,但人数实在太少了,我提议让我们在德累斯顿集结的部队提前出发,他们虽然也多是预备役士兵,但总好过让我们的精锐孤军作战!”
  “可以!”眼镜男看着地图点点头,“只要援军一到,帝国师第2团的部队就继续向柏林市中心前进,只要守备部队不开火,我们就有机会和平的解决事件,而我们大家都将成为让德国免于内战的功臣!”
  军官们有些已经是喜形于色了,但另外一些则并不对现在的局面感到十分乐观,在元首已经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以党卫队一方力量就能跟国防军对抗吗?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谁也不敢给这个问题下结论。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德军中央集群指挥部里,身着厚实冬装的陆军将领们也在进行一场攸关国家命运的会谈。
  “虽然这条战线看起来趋于稳固,但我知道俄国人正在酝酿一场更大的反击,前线各部队必须就地固守,任何撤退或是向后方的大规模调动,都有可能影响军官和士兵们的情绪。诸位,试想一下,万一俄国人趁着这个机会给了我们沉重打击,那么不论今后谁来执掌德国的政权,与俄国之间是继续战争还是谋求和平,我们都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所以,我的观点是绝不从前线抽调一兵一卒,甚至——想办法从后方再增调一批部队来,哪怕是几个步兵师也好!”
  说话的这位,正是德军中央集群的指挥官费多尔·冯·博克元帅,也是如今德国诸兵种中麾下部队规模和人数均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对于德国局势的影响自然是无人能及的,但这位陆军从一开始似乎就不打算插手国内的政治事务。事实上,自从情人节以来,俄军就已经在莫斯科周边地区进行过多次小的进攻行动,而前线德军各部则严守博克元帅在2月15日凌晨发出的命令:固守阵地,没有集群指挥部的命令,不得擅自调动或是采取进攻行动!
  这道命令,后来被普遍看作是挽救东线数百万德军官兵的一个重要决定,因为在失去元首和最高统帅部之后,集群指挥部对于稳定战局无疑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我同意!现在非但不能从前线调兵,而且要想方设法保持物资和后备部队的供应!”刚刚从南线赶来的隆德施泰特元帅和博克元帅一样,在如今的形势下有影响全局的能力,虽然南方集群在规模和装备等方面均逊色于中央集群,但在他们的正面仍有大量的苏军部队存在,一个“不小心”,亦有可能让德军的整个战线陷入崩溃!
  “我知道,我当然都知道,可是国内的局势我刚刚也说过了,党卫队企图重新控制政权,难道刚刚恢复了自由的德国,又要重新落入黑暗的独裁统治吗?”柏林新政权的临时总统路德维希·贝克急切的说着,在他来到东线之后,将领们仿佛和雷德尔商量好了一般,依然称呼他为“陆军上将”。
  “国内的预备军或许能够帮你的忙,但我们……眼下的职责是确保战线的稳定,确保这几百万德军将士最后能够平安回到德国!将军,俄国人的实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他们并不像广播中宣传的那样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实际上,我们正在角力的关键时刻,谁先松下气来,谁就可能招致彻底的失败!”冯·博克元帅摇摇头,尽管自己也曾在贝克麾下任过职,但这并不足以让他作出违反自己判断的事情。
  贝克失望的转过头,求助的看着中央集群的空军指挥官凯塞林元帅,“阿尔贝特,也许你的空降兵能够解柏林之围?”
  空军元帅沉沉的说道:“将军,我不知道您对目前的东线局势是否有足够的了解,我们的运输机数量严重不足,恶劣的天气也影响了它们的正常使用,就算冯·博克元帅准许我调用这些负责运送重要物资的飞机以及列入战略预备队的伞兵,短期之内也是无法运往柏林的!而且,我很担心前线部队调回柏林后会因为局势而迷失方向——他们不知道究竟该支持那一方,说实话,我个人也很迷惑!”
第27章
日耳曼的孤傲
  埃及,开罗。
  即便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严寒天气时,这远在地中海彼岸的异域之地也依然是暖风阵阵的,和煦的阳光下,人们惬意的享受着一年之中最愉快的季节,这里虽然远离欧洲主战场,却并不是信息闭塞的,德国发生内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埃及,这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隆美尔麾下隶属于德国非洲军团的十万德军官兵。除了人心躁动之外,他们还得小心提防那些对他们虎视眈眈的眼睛。
  城东一处并不起眼的四层楼建筑,曾经是一座当地有名的旅馆兼赌场,在德意军队进城之前,英国老板便卷着他的家当逃走了,这里随后被德意占领军征用,现在已经成为德国非洲军团的指挥部。
  “元帅,这是吉奥文将军命人送来的文件,他的副官还在休息室等着,说如果您有什么回复的话,可以让他带回去!”
  当德国陆军上尉迪尔·施泰因走进这间位于三楼且朝北的办公室时,他的上司、在交战双方都威名在外的“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元帅正穿着一身崭新的元帅军服坐在办公桌后面,整个人脸朝窗户,那里正好可以看见浩瀚的地中海。
  “让他先回去吧!如果有什么要回复的,我会再和吉奥文将军电话联系的!”
  办公桌后面传来的那个声音憔悴而深沉,施泰因上尉甚至有些担心自己的上司是不是出现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他的印象里,三个月前因为攻占开罗并夺得对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而被德国元首晋升为陆军元帅的隆美尔,一向乐观而坚毅,说话的时候也总是中气十足,从来没有这样沧桑过。
  “是的,元帅!您还有什么吩咐吗?”上尉特意最后问了一句,但他只看到背对自己而坐的人摆了摆右手,便只好轻轻的退了出去。
  回到位于二楼的休息室时,坐在那里等候的意大利军官站起来用德语问说:“情况怎么样?”
  上尉摇摇头,“先回去吧!元帅说他有需要的话,会直接和吉奥文将军联系的!”
  “好吧!那我就回去复命了!”意大利军官戴起自己的军帽,虽然这两个国家在上一场战争中曾经兵戎相见,但由于两位元首共同的信仰以及战前所组成的钢铁联盟,加上双方在语言文化方面本来就有不少共通点,官兵们在一起合作便不那么的生硬。只不过意大利人总是觉得德国人太过古板和骄傲,而德国人也很不喜欢意大利人的散漫和胆怯,结果双方在北非并肩作战的一年时间里,没有几次协同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
  “再见!”施泰因上尉平静的说。
  “再见!”意大利军官正要走出门,突然又停住脚步并转身说道:“上尉,你是个很好的人。如果你要回德国去的话,请提前告诉我,我想送你一件有纪念意义的礼物!”
  “是吗?”施泰因上尉有些惊奇,在他的印象里,双方平日也只是正常的公务往来,因而答道:“谢谢您的好意,但……到时候再说吧!”
  意大利军官善意的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我们真的要回国了吗?”施泰因上尉喃喃的自己问自己,来这炎热干燥的非洲已经有整整一年时间了,他当然很怀念自己的家人,但是一年来有许多的伙伴朋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洒下鲜血,很多人将永远的留在这里。今天能够站在开罗,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成就了,一下子说离开就要离开,人们心里难免会有种失落感。
  突然间,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将刚刚陷入思绪中的施泰因上尉吓了一跳,他的第一反应便是冲向三楼的元帅办公室,当敌机前来轰炸的时候,那里绝不是一个安全的位置!
  攻陷埃及无疑是德军统帅部在1941年底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溃逃到约旦和叙利亚地区的英军士气低落、装备缺乏,看起来已经不堪一击的,但就在新年刚过的时候,德国元首突然决定放弃对西亚的进攻,转而将部署在北非的航空部队调往东线,非洲军团的一些重型坦克营和装备反坦克利器——88毫米高射炮的防空炮营也随之调往俄国前线,德意联军在非洲方面就地转入守势,最东段的防线就设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不到50公里处!
  这一变故距今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而意大利空军在北非的力量根本无力支撑起这里的空中战线,英国人虽然失去了整个地中海和曾经繁忙的航线,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远绕过好望角或是跨越太平洋从本土和美洲调集部队、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喷涂着英国皇家空军徽标的轰炸机每隔几天就会光临这里,近几个星期以来,一些以白色五星与蓝色飞翼为标识的飞机也频频出现——人们很快得知,这是来自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空军部队。随着美国的参战,大量美式装备和美国士兵都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战区,也许用不了多久,人们就能在苏伊士运河对岸看到美国佬的坦克了!
  上尉刚刚上楼,却差点和从房间里出来的隆美尔撞了个满怀。尽管沮丧,陆军元帅显然不是那种完全受情绪影响的人,“快,去防空洞!”
  两人一同冲下了楼,跟着军官们一起进了街口拐角处的一个防空工事,这本来就是英国人为了躲避德意空军的轰炸而挖掘的,占领者几乎无需改进就成了一个不错的掩体。只是角色对换之后,如今藏身其中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未免要感到悲哀或是讽刺了!
  军队中严格的等级之分,在这空间有限的防空洞里仍能得到体现,军官们自觉的将最好的位置让给隆美尔和他的副官,至于剩下的人,德国军官们聚拢在左边,意大利人聚拢在右边,剩下的空间则让给那些平民避难者。
  防空洞外,隆隆的炮声不绝于耳,那是地面防空炮以及游弋在附近水面上的军舰在激烈的开火。英国海军已经被迫撤出了他们曾经无比熟悉的地中海域,甚至连红海中都很难再见到圣乔治十字旗的踪影。不过由于直布罗陀要塞依然处于英军的控制之下,轴心国船只仍无法自由进出直布罗陀海峡,除了从土耳其人手中收回的“戈本大叔”和一些通过陆路运到地中海的小型鱼雷艇,德国海军在地中海便只有为数不多冒险绕过南非而来的舰船,如今活动在开罗附近海域的,多是意大利人的舰艇和船只!
  不多时,截然不同于高射炮开火的炸弹爆炸声开始传来,地面也随之微微颤抖起来。对于德意军队和留在开罗的居民而言,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盟军轰炸机还只是重点攻击埃及境内的一些军事目标,很少有炸弹落在非军事区域,因而这防空洞被炸中的几率非常小。不过平日里趾高气昂的德国和意大利军官们,在这样的环境里都是一个个板着脸孔,即便交谈,也是用非常低落的声音。
  也许是不愿意在公众面前依然保持那种沉闷而沮丧的状态,隆美尔主动发问说:“吉奥文将军的副官已经回去了吧!”
  “是的,十分钟前就走了!”上尉说罢,还特意向意大利军官们那边看了几眼,并没有发现他想要找的人。
  “这些意大利人!”隆美尔嘟囔出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显得颇为不满,也许这个时候,他正想着自己来到北非之初,几十万意大利人竟然被几万英军打得抱头鼠窜,若不是自己带着非洲军团前来支援,这些意大利人大概早就被赶回欧洲去了,看到苏伊士运河简直就是做梦!
  上尉有些犹豫,却又很想知道答案的问:“元帅,我们真的会像意大利人所说的那样……撤回本土去吗?”
  隆美尔眼含失落的看着他,“你想回家了?”
  “我想回家,但不是以这样的方式!”上尉非常坚定的说道:“我希望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了再回家!”
  隆美尔缓缓的仰起头,尽管这个姿势他看不到辽阔无界的天空,但压抑的情绪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舒缓。良久,他重新看着自己的副官,伸出右手,搭在这个年轻的德国军官肩上。
  “我也想回家,但不是现在!等到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一起凯旋而归!”
  “是的,元帅!”上尉高兴的说,“让英国人、美国人还有俄国人都见鬼去吧!”
  “嗯,也许还有……”隆美尔有意瞟了一眼那些站在靠近通风处的意大利军官。
  “是的,元帅!”上尉笑了笑,“让他们也见鬼去吧!”
  数日之后,意军非洲集团军的副总指挥官、埃及驻军司令马卡·吉奥文将军获邀参加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举办的私人宴会,当这位意大利陆军中将以为自己的盟友确实因为国内政局动荡的缘故要返回德国,因而美滋滋的想着德国非洲军团那些令人羡慕的装备时,却被告知德国在北非的驻军近期并不会撤离,在国内政局稳定下来之前,这十万名官兵将由隆美尔元帅全权调度指挥——并且将以固守现有区域尤其是苏伊士运河为主要任务,而德军官兵也已经做好了击退任何入侵者的准备!
第28章
驰援柏林
  此行前去柏林!
  当列车行进到德法边境靠德国一侧的小站卡尔斯鲁厄时,陆军第15步兵师的士兵们终于从自己的军官那里得到了这个让他们无比振奋的消息。是的,自从法国战役结束以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再去过帝国的宏伟首都。尽管每年都会获准休假一段时间,官兵们若不是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便会借机游览法国最著名的风景胜地——有着艺术之都称号的巴黎,亦或是阳光下的美丽沙滩,柏林固然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地,但它终究位于德国的东北角,何况元首本人大多数时间并不呆在柏林!
  长长的军列最终在站台旁停了下来,不过让国防军士兵们感到意外的是,火车站的后勤人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非常积极而迅速的送来食物以及供应淡水的水龙头,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些冷漠的、穿着党卫队制服的家伙。很快,消息从军官车厢传来:由于线路故障,火车暂时无法继续前行!
  在机敏的军官下去打探回情报之前,官兵们还一直等待着铁路“恢复通车”,他们哪里知道,前方的线路正被用来全力运送党卫队及其支持者,而且命令早已从慕尼黑下达:直到禁令解除为止,各车站务必阻止运送陆军的列车在国内随意开行。
  识破了诡计,曾在横扫波兰和法国的战役中表现的陆军第15步兵师官兵们义愤填膺,可却在党卫队的万般阻挠下寸步难进——就算他们通过暴力手段占领这一车站,也不可能攻占受到党卫军控制的铁路车站和铁路线,而且在没有得到统帅部或是陆军司令部的命令之前,向自己人开火的行为是被绝对禁止的。
  短短两天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军列因为同样的原因被迟滞在德法边境一带,这其中有些部队是临时调回国内的,有一些则是在经过训练、整备后按照原定计划驰援东线的——但狂热的党卫队成员可不管这么多,在几个车站,他们甚至和试图强行通过的陆军士兵动了手,拳脚之间双方各有损伤,但好在双方的指挥官都较为理智,因而没有继续恶化并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与此同时,聚集在柏林周边的党卫队士兵以及受党卫队控制的武装人员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并且迅速超过了由斯登将军统领的首都警备部队,尽管这些国防军士兵及编入临时作战序列的预备人员早已利用各种工具在柏林周边构筑了多道警戒线,在城郊与市区的结合部,他们甚至还修筑了街垒并配备了大量的铁丝网和机枪,但一场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并没有爆发。以18辆虎式坦克、40余辆IV型坦克、III型坦克以及包括突击炮在内的上百辆各式装甲车为若干先导,数量庞大的党卫队及其支持者们缓慢而有计划的向着市中心挺进。到了2月18日傍晚的时候,他们距离位于柏林中心城区的总理府所在地仅有不到10公里的行程——站在高处甚至就能够看到总理府的白色大圆顶。若不是柏林北部地区还控制在忠于临时政权的陆军士兵手中,在阿道夫·希特勒遭到刺杀后的第一位临时总统路德维希·贝克,恐怕都无法乘坐飞机从东线直接返回柏林。
  可是,贝克的归来就能立即稳定军心吗?
  答案并没有如一些人期望的那样,狂热的党卫队不仅运来了大量的武装人员,还祭出了他们最擅长的攻心作战,他们如同苏军政委一样在卡车上架上了大号的喇叭,不断广播着他们在慕尼黑、在法兰克福、在科隆以及许许多多德国城镇同时广播着的内容:篡权者谋杀了元首,占据了德国的首都,而且还妄图夺取军队控制权乃至整个国家……
  陆军士兵们动摇了,主动让出通道已经不足为奇了,甚至有不少人掉转枪口跟随党卫队人群涌向柏林市中心,这一幕,竟和19年前的啤酒馆事变那样的相似,只不过如今武装游行的地点放在了柏林,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完全调了个方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