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250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你们真的不怕我去告密吗?”
  芬娜盯着张海诺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摇摇头,“帝国海军元帅阁下,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研究,他对您已经是足够的信任了,因而您根本不需要通过揭发一群勇敢的抵抗者而获得他的认可,这对您的战功同样不会产生正面的影响。所以,我们相信您这样的聪明人不会去做那样无谓的事情,更何况,他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英明和伟大,对不对?”
  对于这个早先已经讨论过的问题,张海诺依然以沉默应对,但这种态度显然让对方看到了希望。沉默中,芬娜看似随意的用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睡袍,细小的动作,却让空气中暴露的白又多了一些。从张海诺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看到那浑圆修长的腿,还有那火红色的高跟鞋——尽管鞋子和睡袍不论款式还是颜色都不相配,却散发着一种格外诱人的气息。
  两个小时后,张海诺终于从芬娜口中得到了自己一直在揣摩的信息: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在某个特定的时候透露出德国元首的准确行踪,而且比那些呆在最高统帅部的人更加安全!
  一夜的思索,让张海诺终于做出了决定:那个人,已经不再是上帝派来拯救这个国家的使徒,他的种种行径,渐渐成了阻碍德国生存和发展的毒瘤。同时,他也很清楚自己可能会为这个决定付出怎样的代价……
第6章
意外相逢
  原本打算在奥舍斯莱本的乡间偷闲几日,可元首遇刺以及芬娜的造访都搅乱了这里的自然气息,无奈之余,张海诺只好期盼着真正和平的早日到来。假期还未结束,海军司令部派来的少校参谋官伯莱恩·斯佩驱车前来,告知其原定于在巴黎召开的海军高层会议改在基尔举行。
  张海诺并不清楚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之前为何会将这次会议的地点定在法国旧都而不是德国的某个地方,但他猜想这位一直雄心勃勃的元帅大概是想让众海军将领们好好享受一下征服者的快感,不过天不遂人愿,在元首专列遭到袭击、各地加强戒备的情况下,海军显然需要更多的考虑人员安全问题,相比于巴黎那座异国的大都会,位于德国北方的基尔显然更加可靠。
  由于会期仍未改变,张海诺得以在奥舍斯莱本多留几天,倒是芬娜因为还需要回柏林处理一些事务而提前离开了。少了方方面面的纠葛,张海诺好歹是平静的度过了剩余假期,也就在这时候,他突然有些理解元首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奔波于柏林、“鹰巢”与“狼穴”之间,这些地方各有特色,尤其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鹰巢”,不但空气清新,受外界打扰的程度亦小得多,而且随着独裁者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德国的地位,也不再有人对于元首长期远离首都而言语不敬了!
  按照之前的安排,张海诺离开庄园后乘车前往奥舍斯莱本火车站,海军专门协调准备了一列火车——海军元帅听起来尊贵,却远比不上元首那样的身份,所谓的专机并不是个人专用的,更不会打上空军几号的印记,至于戒备森严的海军专列,通常都是对外出休假或是公务的海军大众开放。乘火车的第一理由,便是最高统帅部考虑到近期形势的特殊性,要求三军的高级将领尽量避免乘坐飞机活动,因为相比于时不时发生点小故障的容克-52,火车的安全性确实要高出不少。
  和多年前相比,奥舍斯莱本火车站的结构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建筑物的外墙都刷上了新的油漆,使之看起来不像是已经拥有好几十年历史的旧车站,但它的规模依旧,两座站台一眼就能看到头。在这一时期,不论是英国空军还是苏联航空兵,都无力对德国本土进行频繁的轰炸,因而准备搭乘火车或是刚刚下车的人都显得不慌不忙,然而有战略眼光的人不难看出,随着美国的正式参战,德国的本土防空将很快遭遇新的挑战——美国人不仅拥有性能出众的中远程轰炸机,更具备极其可怕的工业实力!
  在德国人严谨性格的作用下,整个铁路系统在战争中前期仍然能够保持精确的运行时间。在荷枪实弹的海军士兵护送下,张海诺上了车,就外观和陈设而言,海军的专车和普通的列车相比只是档次稍高,从车头到车厢都涂上了海军灰。由于是专类,除去车头之外一共只有7节车厢,其中有2节是分开供军官和士兵使用的餐车,3节是座位车厢,还有2节是为那些等级稍高的军官们准备的卧铺车厢。
  上车之后,张海诺以及随行的副官被直接引到了卧铺车厢,一进包厢门,那几张熟悉的面孔着实让他许久未有的惊喜了一回。
  “嘿,罗德里克!西蒙!德雷克!怎么是你们!”
  坐在包厢里的不是别人,那个身材不高但无比健硕的海军中将便是大名鼎鼎的“疯子赫森”,上一场战争中德国最出色的王牌艇长,在与张海诺一同前往美洲发展之后,又于20年代末返回德国海军供职,并未德国潜艇的重新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他依然在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担任副司令,主要协助邓尼茨处理潜艇建造和艇员训练方面的事务。
  至于西蒙和德雷克,也都是张海诺二十多年的战友与伙伴,两人先后返回德国海军,其中西蒙在潜艇技术部门供职,如今是海军上校军衔,至于德雷克,依然在为自己从前的理想而奋斗,他不但成了一名出色的艇长,如今还指挥着一整支潜艇大队,在众人之中,也只有这位海军准将和张海诺一样战斗在最前沿!
  “怎么?就准海军元帅休假,不许我们这些小人物放松一下啊!”赫森故意调侃道,此人原本就特立独行,战后更是在生育方面一发而不可收拾,前后育有五子七女,最大的儿子今年正好二十岁,正在基尔海军学校潜心专研造舰技术,也算是紧随父辈的脚步了。
  张海诺赶紧摘下帽子并在伙伴们旁边坐了下来,“哪里啊!只是没想到会在这趟专车上碰到你们!怎么?近期都返乡休假去了?”
  “嘿嘿,您是刚刚赢得了一场大战的胜利,所以那么悠闲。我和西蒙刚刚从意大利考察回来,德雷克倒是回巴伐利亚看望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去了!”赫森笑着说。
  “哦?小家伙们最近怎么样?”张海诺很是好奇,不过他所谓的“小家伙”并不是德雷克的儿女,而是他的孙子孙女们,这位老大参军前就结了婚,1918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大女儿就已经4岁了,不消说,他也是众人中最先晋升爷爷级人物的,而他的儿女们也没有辜负家族的优良传统,据说现在就连德雷克自己都叫不出所有孙子外孙的名字了。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子承父业,德雷克的儿女中间只有3个在军队服役,其中2个是海军、1个是空军,在海军服役的中间,又有1个在潜艇部队供职,另一个则在轻舰队服役。
  “嗨,他们好着呢!整天在我周围转得我头晕,这群小家伙,可比英国佬的驱逐舰还厉害!”
  听德雷克这么一说,其他人都哄哄的笑了起来,对于这群早已过了壮年的军官们来说,生活中除了战争还是有许许多多温情成份的。
  笑过之后,谈话又回到了正题上,张海诺问赫森:“你们去意大利,是专门去考察潜艇的吗?”
  赫森答道:“是啊,不过不只是意大利制造的潜艇,最近他们还想方设法弄到了两艘法国潜艇!”
  “噢?怎么弄到的?”张海诺关心的显然不是潜艇本身,屯驻在法国南部港口以及北非港口的法国舰艇,很久以前就是盘算中的猎物,只是匆匆出手唯恐落下鸡飞蛋打的结果,只好布下了一个长线。
  “从亚历山大港拖来的!”
  “哦……”张海诺瞬间明白了,在法国投降之前,英法海军之间的配合还是较为紧密的尤其是在有着共同利益的地中海,联合行动更是颇为常见,因而时常会有一些法国海军舰艇停泊在英军控制的港口之中,待到法国投降时,就有不少这样的舰艇被英国人扣留。等到德意联军占领这些港口的时候,来不及撤走的舰艇就又转手为轴心国所俘获了。
  “虽说法国人的潜艇在航程和可操性方面没有太大的特色,但他们似乎花费了很多精力在大口径舰艇炮上!海诺,我之前也一直在和西蒙讨论,能不能建造一些‘海底巡洋舰’。据我们所知,法国海军战前就已经设计并建造出了装备203毫米口径炮的潜艇,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远洋运输潜艇方面的技术优势,建造出一种能够适应远洋航行要求并且能够远距离炮击岸上目标的潜艇,会不会出现一种新的、成功的潜艇战术?”
  西蒙紧接着插话说:“试想一下,美国派出大量的巡逻飞机和巡逻艇保卫着他们的领海,可突然有一天,他们靠近海岸的港口设施、舰艇驻泊地、机场等等在夜间遭到大口径火炮的轰击,这会造成怎样一种恐慌效应?诸位,在成本造价上,一艘远洋潜艇加上一到两门重巡洋舰级别的火炮,是远不如一艘巡洋舰昂贵的,可只要五到十艘这样的潜艇,就足以让远在大洋对岸的民众在战争期间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旦港口失去作用、船只无法出海,这将对一个国家的战时经济造成多大的破坏?”
  虽然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这种装备重炮的潜艇也就是所谓的“海底巡洋舰”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但张海诺突然想起了采用导弹和潜射导弹的攻击型潜艇,德国在火箭技术上本身就占有巨大优势,而且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德国海军在战争结束前也确实建造出了能够利用潜艇发射的火箭——只是和人们观念中的潜射导弹相比,那种火箭只是存放于一些特殊容器中并由潜艇拖曳行进,最终在靠近敌方海岸的地方进行外挂式发射。虽然达不到真正的潜艇潜射要求,却不失于一种符合历史潮流的发展思路。
  这里没有外人,张海诺低声说道:“从舰炮的原理来看,我们现有潜艇都无法充当稳定的射击平台,这点在我们战前的潜艇防空演练中就已经得到了证实。潜艇攻击的最大特点,就是隐蔽性和突然性,但也不是说潜艇就只能对付海上目标,我们目前装备的甲板炮能够对近岸物体构成威胁,而等到将来我们的火箭技术发展到足够先进的程度,完全可以装上潜艇进而使我们的潜艇成为真正的海底巡洋舰!”
第7章
海军未来
  寒冷的冬夜,一列开往北方的火车正沿着笔直的铁路线快速前行,在某节车厢的某个包厢内,四个穿着德国海军制服的中年人谈笑风生、毫无睡意,原本枯燥乏味的旅程,因为浓厚的友谊而充满了情趣。四个人军阶虽然有所不同,举止言行却没有任何的拘束,其实四人之间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共性——他们每个人的身家,都比得上这个国家顶级的富贾!
  “其实,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计划,还有另外一个考虑,那便是南美国家在战争中的立场!你们也知道,我们的造船厂一直在秘密为德国建造潜艇和轻巡洋舰以下级别的水面舰艇,但这样的活动不可能永远不为外人所知。至少在智利国内,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质疑政府订购的舰艇为何迟迟没有到货,如果继续以战争原因拖延的话,巴西政府那边就又说不过去了!”
  张海诺的解答,针对的是赫森关于德国舰队下一步动向的疑问。之前受到希特勒召见时,张海诺也就趁机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海军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已经让法国维希政府及其军队放松警惕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诱骗法军官兵拆去土伦港内舰艇上的炸药,再伺机夺取那些战斗力十分可观的舰艇,以此来补充德国海军在水面舰艇数量上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舰队的威慑力,进行一次穿越大西洋的远航,德国主力舰队的逼近对于美国政府将是一个巨大的心理震慑,同时,也能让那些摇摆不定的美洲国家作出取舍,至少不再短期内偏向于以英美为首的盟军阵营!
  在上一场战争时期,赫森就已经作为潜艇指挥官跟美国佬打过交道,虽说前前后后也击沉过5、6艘美国货轮,但也曾好几次受到美国驱逐舰的追击。王牌艇长固然厉害,却也无法摆脱兵器本身的限制,亦只能狼狈而逃。赫森对美国海军并不发怵,只是对美国舰队强大的实力感到担忧——自从大白舰队时代开始,美国海军就已经是一支不可忽略的海上力量,尽管珍珠港一役让美国人损失惨重,可他们依然拥有一批实力不俗的舰艇,尤其在轻型舰艇的数量上更是令人咋舌!
  “这么说,我们的舰队是以炫耀武力为主,并且会尽量避免和美国舰队接触?”赫森问说。
  张海诺不假思索的答道:“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情报,但我想美国海军现在应该正在向太平洋方向增兵,因而大西洋方面的实力会大幅减弱!就算我们真的在大西洋遭遇美国舰队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我猜想美国人会尽量避免和我们正面交手,毕竟他们的舰队再强大,也不足以同时和德国、日本两支海军作战。他们会想办法利用航空兵的优势对付我们,但我们不会轻易进入陆基飞机的作战半径,至少在白天不会!”
  “那会炮击美国的海岸吗?”赫森十分好奇。
  张海诺巧妙的回答说:“上一场战争时期就能够做到的事情,这一场战争并不一定要急着做,但如果有机会的话,就应该好好抓住!”
  赫森点点头,“虽然听起来既冒险又刺激,但是海诺,我们这里每一个人都相信你的实力与运气,也相信你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上帝会保佑我们赢得每一次胜利的!”德雷克一脸虔诚的说。
  “每一次?”张海诺笑着说:“那么上帝会很为难的,毕竟,从来没有哪支军队能够赢得所有的战役……但不管怎样,至少让我们赢得这非常关键的一次吧!”
  “那么就让我们为这终将到来的胜利……”西蒙从自己的公文包从拎出一个金属质地的方形水壶,拧开,朝每个人杯子里倒上一些,“干杯!”
  “你这家伙……”张海诺善意的笑了,从前的时候,这位嗜酒如命的军官就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藏酒,并且常常在不值班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
  “干杯!哈哈哈……”
  抵达基尔时,正是一个旭日初升的清晨。设施齐备的码头上却有些空荡,现如今,德国最好的舰艇都已前往法国港口,留在本土的不过是些驱逐舰级别的警戒舰只。其实自从成功的海峡冲刺行动之后,德国海军的战略重心其实已经转到了暴躁的大西洋上,而即便在“俾斯麦”号维修的半年时间里,那些被部署在大西洋海域的德国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部队依然活跃,一系列的积极行动让英国政府和军民始终处于一种半窒息的状态,加上地中海和北方的两次决定性海上战役,欧洲的海上局势终于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巨变。
  “诸位,在这里我要向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会议一开始,雷德尔便当着所有参会者的面大声宣布说:“四天之前,我和参谋长海耶将军一同受到元首的召见,我们的元首不但褒奖了海军近期获得的一系列胜利,还主动建议恢复庞大的‘Z计划’。我和参谋长都认为,在打败英国海军后确实到了大力发展德军水面舰艇的时候,而且元首也当面指示,已经停工的三艘H级战列舰应尽快恢复建造,并由海军重新拟定一份全新的造舰计划报他本人审批!”
  这个消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从雷德尔之口出来,便不存在可信度上的疑惑。将领们大都对此持欢迎态度,一些人甚至热泪盈眶,然而在冷静的思考之后,张海诺委婉的向雷德尔提出了自己在战略资源方面的忧虑——目前德国的战争机器已处于高负荷运转时期,绝大部分的人力物资都为东线所用。钢材和特种钢材都优先用来制造坦克、装甲车辆,工人都在加班加点为陆军和空军供应武器弹药,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放缓对东线的支持,否则德国根本无力应付两艘比俾斯麦级更加庞大的战舰同时开工建设,更不用提Z计划那样宏伟目标了。因此,眼下在海军方面最务实的想法,就是尽力修复已有战舰,继续建造性价比较为理想的新型攻击潜艇尤其是远洋潜艇,同时根据先前战斗中的经验总结摸索发展技术兵器,力争在技战术层面上继续领跑其他交战国。
  兴头上遭到“冷”处理,大部分人都不会感到愉快,但雷德尔终究是个内涵深厚、颇有修养的统帅级人物,他接纳了张海诺好意提出的警告,只是他个人依然相信元首对他作出的承诺:东线战事至多在1942年秋天之前结束,届时德国不仅要转过头来对付英国人,还要给屡屡插手欧洲事务并且与德国作对的美国佬一个沉痛的教训。
  “在彻底击败英国海军之后,德国海军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三年之内我们将成为大西洋的真正主宰者!”雷德尔显得信心饱满,但在张海诺看来,以希特勒个人独断专行的恶习,加上德国空军和陆军目前的战略布局,短期内击败苏俄军队并不是一件乐观的事情。
  “根据新任舰艇技术总监恩波茨博士的分析,‘提尔皮茨’号顶多需要6个星期时间就能修复,元首已经许诺,届时将亲临圣纳泽尔为海军官兵打起,而我们的主力舰队也将再一次拔锚远航。我们相信,一次逼近式的威胁行动,足以让美国政府重新考虑与我们之间的对立局面。正因如此,我们拟将新的作战方案命名为‘警号’!”
  时间上,张海诺先于雷德尔和海耶受到希特勒的接见,很显然元首在和雷德尔见面时已经打定主意要让他的舰队给美国佬一点颜色瞧瞧。这虽然是张海诺提出的建议,可雷德尔的“脚步”比他想象的还要快,是什么让一贯沉稳谨慎的海军总司令迈出如此步幅?
  张海诺很快从海军总参谋长赫尔穆特·海耶那张信心膨胀的脸孔上找到了答案。
  是的,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海军将领,精于推理、判断敏锐、大胆果敢,然而当从前的谦逊变成一种不甘人后的浮躁时,许多方面就悄然变了味道。
  基于先前失败的交流,张海诺放弃了口头劝服海耶的打算,他也清楚就在自己鏖战北方的时候,海耶以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以及部署在大西洋的潜艇部队实施了一次成功的诱歼行动,即以两艘战列舰引开了英美船队的主要护航舰艇,然后由事先埋伏好的潜艇以夜间突袭的方式重创运输船队,一夜之间葬身“狼口”的英美船只竟达到31艘,总吨位估计有10万吨,这也是张海诺在1940年4月率领主力舰队大胆出击苏格兰西北部海域并重创英国护航船队以来,德国海军在单次行动中击沉护航船只最多的一次。虽然战斗指挥官、“独臂将军”齐里格功不可没,但明眼人都知道,如此精密的布局在整个行动中的作用是居功至伟的!因为这次行动,海耶再次受到元首褒奖,若不是随后德国北方舰队又成功重创了英国本土舰队,这位年轻的海军上将极有可能成为这个冬天最耀眼的战争明星!
  持续一周的会议,最终高票通过了由海军总参谋部草拟的“警号”作战行动以及旨在让德国海军成为世界第一的“Z(1941-1946)”造舰计划,该计划虽然是以原来的Z计划为蓝本,但由于根据两年多来的一系列海战进行了相应调整,使之更加贴近现代化海战的要求,核心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数量都得到了大幅增加,相应的,快速破交战舰与潜艇受到削减。
  在这次会议上,另一个重要看点,就是由海军技术部门提出的“未来十年兵器规划”。拥有更强火力、更厚装甲的战列舰,航速更快、载机量更大的航空母舰,综合性能更为突出的大型驱逐舰,远洋化、静音化的新型潜艇。
第8章
新角色
  按照“提尔皮茨”号的维修进入,“警号”行动初步定于1942年2月14日开始,而这一天又正好是西方的情人节,因而很快被人们戏称为“情人节”行动。
  除了海诺·冯·分肯施泰因元帅,还有哪个人更适合率领德国舰队执行大胆冒险的“警号”行动?
  这是几乎每个海军官兵心里的真实声音,然而当作战方案最终出炉、元首亲自拍板之后,舰队指挥官的人选却让人们大为惊讶:海军上将冈瑟·吕特晏斯。这是一个对于大多数德国人而言还非常陌生的名字,而这位此前一直指挥着德国轻舰队的将领,在海军内部虽然被公认是最有才华的指挥官,但由于张海诺的存在,自战争爆发以来并没有多少指挥大舰队作战的机会。在挪威战役期间,他负责挪威南部海域的海军行动,表现中规中矩,当德国主力舰队穿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大西洋之后,他负责指挥留在德国本土的舰艇,并在北海构筑了防御性的海上西墙,1940-1941年间他指挥的舰艇在北海与英国舰只有过几次交手,德国海军一方并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在张海诺前往地中海区域指挥作战后,吕特晏斯重新成为波罗的海区域的德国海上指挥,并亲自指挥以“提尔皮茨”号为首的舰队炮击苏俄阵地——这,也是他唯一一次站在俾斯麦级战列舰的指挥岗位上。
  任命书来自德国海军司令部,但真正的指令确实从最高统帅部直接发出的,那里的解释十分简单:德国海军自成立以来还没有一位元帅级别的高级将领在战斗中阵亡过,而这种良好的传统应该被保留下来!
  与此同时,另一项任命则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海军参谋长赫尔穆特·海耶将亲自担任“警号”作战计划的总指挥,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则只是作为全盘统筹者。
  任命下达之后,人们关注的另外一个焦点是海军副司令冯·芬肯施泰因元帅,德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前任指挥官,此人任内以一系列辉煌的战果为德国海军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版图,但就在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在海平面的时候,他却成了这一任命中最大的“失意者”。来自内部的传言说,这位元帅之所以遭到弃用,并不是他能力不够出色或是人缘不够好,而是因为他率领舰队的每一次出战都令最高统帅部乃至整个国家提心吊胆,唯恐德国耗费多年重新打造的精锐舰队被强大的敌人打入海底,也许是运气使然,这位元帅赢得了每一场胜利,但代价也是相当高昂的,且不说那些沉没的舰只,德国两艘最好的战列舰先后遭到重创,长时间的维修虽然能够让它们重返海洋,但资深的海军专家都知道,再好的舰艇,也会因为沉重的创伤而伤及筋骨,因而不管如何修复也无法恢复到百分之百的战斗力,当年有着“不沉之舰”美誉的“塞德利茨”号之所以没能在日德兰海战后参加一场战斗,也正是受到了那次重创的困扰!
  “塞德利茨”号依然静静的躺在斯卡帕湾冰冷的海底,人们或许只能从海军部资料馆里的记录中再去搜寻事实的真相,然而这对于“警号”行动及相关的人事变动并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海军副司令冯·芬肯施泰因元帅平静的接受了新的任命——全权监督以及综合协调德国的新一轮造舰计划,尤其是尽快让代号为H、J、K的三艘战列舰恢复建造。
  三艘同级战列舰,在海军内部亦被称为H39、H40和H41,是比现役的俾斯麦级更为强大的水面舰艇,16英寸舰炮和柴油推进系统的应用,将使它们成为这个星球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攻击型水面舰艇。若不是战争的爆发,凭借德国在战前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实施它们的建造,但1939年入侵波兰的行动打乱了海军高层的设想,由于德国舰队与英国海军的巨大实力差距,就在战争爆发的第二个月,建造中的H39和H40宣布停工,部分钢材被拆走用以紧急建造潜艇。随着战争进程的深入,这艘命运坎坷的大型战舰曾两度复工——1940年法国投降,以及1941年欧海之战,都给了德国元首夺取海权的庞大野心,但不列颠空战的失利以及全面入侵苏联,又两次让H39和H40的建造计划搁浅,如此反反复复,以至于到了1941年底的时候,庞大的船台上依然只有最基本的龙骨和少得可怜的构架。
  至于H41这条同级战舰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它随着H39和H40的第一次复工而铺设龙骨,最初的建造颇为顺利,但随着H39与H40的二度下马而继续在船台上沉沦,在欧海之战结束后短暂而美好的两个月里,德国海军三条H级战列舰同时处于建造状态,这着实让海军官兵们美滋滋的憧憬了一下未来,可是这些战舰按照正常进度建造对钢材、人力以及资金的消耗都是巨大的,德国的进攻矛头一转向苏联,钢材补给首先中断,随后大批工人被抽调去其他船坞或是工厂,资金的划拨也随着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一同中止了。
  许多人已经对这样的反复感到厌烦,但在如今的德国,没有几个人敢于将自己对统治者的不满说出口,更不用说付诸行动了。
  一周之后,圣诞节来临了,随之降临欧洲北部区域的,还有一股强悍的冷空气。于是短暂的晴朗天气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工人们根本无法继续在露天船坞正常工作,得到负责人的批准,三艘庞大战舰的建造工程再度中断了——这一次,总算不是来自柏林的直接命令。
  “元帅,请恕我直言,如果您直接向元首面陈利害,他应该是会收回成命的。毕竟以大家的了解,实在想不出吕特晏斯将军有胜任那样一支舰队指挥职务的理由!”
  基尔市区的一处高级餐厅内,数名海军军官聚在一起,语气激愤的这位,年纪还不到五十岁,却已经是海军中将军衔。或许论大舰队作战经验的话,那位新任的主力舰队指挥官还不如他。
  “雷蒙,有些事情你看得太浅了,这趟浑水比你想象的要深!”在这个外观上并没有特殊之处的餐厅之内,张海诺之所以能够畅所欲言,只因为他作为这里的幕后老板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