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250

  下士摇摇头,继续盯着那个移动的目标。科室,一艘轻型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在体形上并不都是差别巨大,以英国海军的部族级驱逐舰和谷物女神级轻巡洋舰为例,后者仅仅比前者长了六分之一,宽度多出2米,桅杆也许会高处不少,但也没有绝对的标准,而且这些在夜里都是肉眼难以判别的!
  就在德国水兵们犯难的时候,他们突然又有了新的发现:在那艘军舰之后不到五十米,又出现了另一艘船,一艘外形和大小几乎相同的战舰!
  “两艘英国巡洋舰?”下士的第一反应,就是英国人不至于将仅有的两艘巡洋舰都冒险派进峡湾之中,而且之前的战斗他也目睹了,那两艘英国巡洋舰一大一小,大的那艘个头远不止于此!
  “糟糕,英国人有了新的增援舰艇!”下士这时候也顾不上和同伴们解释了,他小心翼翼的往后爬,很快进入了安置电台的雪坑内。作为一名受过专门训练的海军士官,他能够胜任一般的电台通讯员岗位,而这也是他被选入观察小组的重要原因。尽管处于低温环境之中,手指有些不听使唤了,但他还是非常认真的将整条消息发送了出去——至于英国舰艇上的无线电监测人员是否会截收到这条没有经过加密的电报,那就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第49章
搏战北角(5)
  深黑之中,一根火柴的光都会让人感到刺眼,何况是一颗瞬间迸发出炽烈光焰的照明弹?
  在银白色光芒的照耀下,黑暗的幕布迅速褪去,险峻的峭壁与宽阔深远的峡湾——鬼斧神工创造的自然界奇迹,瞬时又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寒风中,潜藏在峡湾分支中的德军官兵们无心赞叹造物者的伟大,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猎物:两艘深色迷彩涂装的舰艇,正一前一后缓慢行驶在前方。通过一系列训练和演戏,德国海军轻舰队的官兵们早已将可能遭遇的对手摸样深深阴刻在头脑中,即便是复杂的战斗条件下也不会弄错——此时此刻,远处迎风招展的米字旗也已说明了一切!
  在发射照明弹之前,两艘悬挂德国海军战旗的舰艇就已经开始加速,等到对手反应过来的时候,身躯稍小的鱼雷艇已经凭借其出色的静止加速能力冲在了前头,艇艏扬起的浪花与艇舷显眼的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令每一个受攻击者感到胆寒!
  陌生的环境中,后进入峡湾的舰艇同样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照明弹还没有熄灭,舰上的火炮就已经迅速作出了反应,隆隆炮声彻底打破了峡湾中的平静,也将峭壁上的积雪震下来不少,冬季不可能出现的流萤,带着一种暗红色的光耀出现了,并且飞快的在峡湾中穿梭。
  突击者亦在开火,只是运动中的炮火远不如对方那么准确。突然间,两颗流弹从南面依然笼罩在黑暗中地方窜了出来,在两艘慢速行驶的英国战舰近处爆炸——白色的水柱,在照明弹的余辉下那样像晨曦中冒头的芦笋,突然,而又充满了生命力!
  防御者进行抵抗的节奏受到了干扰,虽然这只是几十秒钟的事情,但有时候近战的结构,也就是在转瞬之间被决定的。东西不足10公里宽的峡湾,对于不断增速鱼雷艇正是百米赛跑的理想场地,在对方的炮弹能够对它造成足够的威胁之间,只见艇舷的鱼雷发射管突然冒出一股白气,两条“鱼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窜出去,瞬间便消失在黑色的海水之中。
  攻击并没有就此结束,鱼雷艇稍稍转向,以相同的姿态发射了另外两枚鱼雷——前后相隔不过数秒,两组鱼雷以几乎相同的原点划出了两条小夹角的直线。
  放眼整个战场,四条鱼雷的出现只算是细微的变化,但它对于战局的影响却远比本身的体积大得多。这时,又几枚照明弹冉冉升起,数量比前一批多了许多,但人们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德国制造,哪些是由英国兵工厂生产的。峡湾中,遭到攻击一方正努力加速同时试图通过改变方向来规避致命的攻击,而它们凶猛的火力正一分为二——主炮继续对付远处的袭击舰只,小口径的枪炮则已经开始向近处转移。也就在这个时候,从黑暗中射出的第二批炮弹到了。
  区区两发炮弹,口径并不超出对手多少,中等距离上也不至于划出多么美妙的弧线——低平的弹道将炮弹准确的送到了预定区域,又两棵芦笋在茁壮成长,这一次,它们是那样靠近移动的目标,开始有鲜血为这惊人的生命力绽放了。
  鱼雷艇开始掉头转向,艇上大大小小的枪炮数量虽然不多,却无一例外的向着不远处的目标拼命开火,也就在这个时候,启动稍慢的驱逐舰赶了上来。在日德兰式的大海战中,数量众多的驱逐舰也只是配角,但在这条峡湾中,彼时彼刻,驱逐舰却成了最具威力的舰种。
  在这艘1936年型驱逐舰上,2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中仍有多达6枚大威力的533毫米口径鱼雷,但或许是对手并不如预想中强大的关系,它在完成冲击后只发射了其中4枚——可即便如此,对级别与自己相当的敌舰已经足够致命了!
  这一场简单而经典的海上伏击战,持续的时间甚至比发生在陆上、由相同人员和相同战术构成的战斗还要短。在接二连三的巨大爆炸中,两艘英国驱逐舰迅速沉入海底,逃生者不过十之一二,反观伏击的德军舰队一方,阵亡和受伤者区区二十余人!
  ※※※
  “元帅,好消息!好消息啊!元帅!”
  夜已深,但在“提尔皮茨”号雄武的舰桥内,轮值的军官们仍然保持着十足的精气神。从舱门口快步走来,并且毫无顾忌的大声说话的,正是舰队参谋长梅克上校。
  “莫不是我军已经攻下莫斯科了?”张海诺半开玩笑的说道,尽管他在内心底知道这种情况是难以出现的,可仍然有那么几许期待。
  “噢,不,我们今天还没有收到来自最高统帅部的电报,这是从驱逐舰‘笛特尔-罗德尔’号发来的密电,它和T-11刚刚在拉克塞峡湾击沉了两艘英国驱逐舰,俘获英国第7驱逐舰分队副指挥官乔治·巴恩尼克少校及下属舰员百余人!”
  “漂亮!太漂亮了!”张海诺情不自禁的赞叹道,作为帝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作为一个充满抱负的军人,他不仅为自己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而骄傲,更会为同僚们的出色表现而感到振奋——如果官兵都如虎豹,何愁战争不能取胜?
  梅克上校也是喜色满面,“我就说嘛,霍尔特夫少校是个不可多得的年轻指挥官,他思维敏捷、胆大心细,只要英国舰队胆敢冒险进入峡湾,就一定会遭到重创的!”
  “嗯!”兴奋之余,张海诺让自己的思维回到了平和状态,从而更为客观的去分析整个战场形势,他揣摩着说道:“既然已经确定进入峡湾的是两艘英国驱逐舰,这也就意味着又有一支英国舰队出现在了北角附近,而我们将要面对的极有可能是包括先前两艘巡洋舰在内的更多英国舰艇!”
  “难道英国主力舰队这么快就到了?”梅克上校也收起了笑容。
  “未必,但我们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张海诺想了想,就算“提尔皮茨”号以半艘战列舰的战斗力计算,眼下开赴北角海域的德国北方舰队依然拥有与英国海军任何一支分舰队抗衡的实力: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的优秀性能早已得到了实战和历史的验证,德意志级的设计初衷虽然是远洋袭击舰,但作为巡洋舰来使用亦能够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再加上4艘如狼似虎并且得到了燃料补充的Z级驱逐舰和4艘大型鱼雷艇,这些都符合张海诺多变战术的基本要求——精干!
  两人正聊着,舰内通讯电话的铃声响起,一名值班军官拿起听筒,只两句话的功夫,他便神色严峻的转向张海诺和梅克上校,“元帅,参谋长,雷达室报告说在舰队前方发现两艘不明身份的舰艇,距离约16海里,估计两艘均为中小体形的舰艇!”
  “我们距离北角还有多远?”张海诺问。
  “按照正常推算,应该还有两个小时航程!”
  舰队正在以22节的中高航速行驶,而这一点梅克上校无须在指挥室内多做说明。
  “英国人的前哨舰!”张海诺迅即作出判断,然后命令道:“舰队全体加速至25节,各舰做好战斗准备!”
  末了,他又对副官说:“去告诉林格将军,我实在不忍心打搅他的好梦,但一场重头戏马上就要开演了!”
  5分钟后,冯·林格一边扣着军服上的纽扣出现在张海诺面前,“元帅,什么情况?”
  “两艘英国前哨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坚决予以消灭!”林格毫不犹豫的回答说。
  这样的果决,让张海诺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我的想法是,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加速至30节,从北面高速迂回,驱逐舰分队加速至35节,从南面高速迂回!待旗舰发出进攻号令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首先从北面开始炮击,旗舰和舍尔海军上将号也将紧随其后开火,对方这个时候必然会出现犹豫,而驱逐舰分队要趁着这个机会迫近敌前哨舰艇并使用鱼雷,但要注意根据敌方实力决定鱼雷的消耗数量,真正的战斗还在后面!”
  就着一张没有任何标记的白纸,张海诺随后几笔就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战术意图简单画了出来。
  “我没有意见!”参谋长梅克上校只作了短暂的思考便作出了决定。
  林格转头看了看北方的海图,紧接着也说道:“我也没有意见!”
  “那好!”张海诺让梅克去传达命令,然后看着林格,有些突然的说:“如果我们的判断出现问题,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主力已经抵达北角,你觉得我们应该死战到底,还是伺机撤退?”
  “当然是撤退!”林格的回答依然果决。
  张海诺这时候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兴致:“如果让你选,该往哪个方向撤?是撤往北极或是莫托夫斯基湾,还是像我们的船队一样进入拉克塞峡湾?亦或是冒险穿过英国舰队的阵线返回本土?”
  “元帅!”林格眨巴眨巴眼睛,“在这个问题上,您不是已经做好部署了吗?”
  张海诺一愣,紧接着笑了起来。
第50章
搏战北角(6)
  时针指向午夜12点15分,海面上的喧嚣暂告一段落,这场战斗持续时间之短、收尾之快,不仅大大超出了英国指挥官们的估计,就连展开进攻的德国人也感到意外——战斗伊始,德国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便以猛烈而精准的炮火连续命中英军的两艘前哨舰并使其起火燃烧,而在火光的指引下,随后加入战斗的德国驱逐舰分队勇敢的冲到了1600米的距离才发射鱼雷,这时两艘英国前哨舰已经避无可避了。在接二连三的巨大爆炸声中,英国人在这个晚上又损失了两艘舰艇,而四艘战舰的吨位加起来已经超过1.2万吨,阵亡和被俘人员多达千人,可两场战斗合计之下竟还不到半个小时!
  德意志之傲,不列颠之辱。
  12点25分,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驶过两艘英国前哨舰的沉没地,同一时间,由战列舰“君权”号和“皇家橡树”号组成的战斗分队也从北角附近海域全速向东行驶,其阵容中不仅有从谢德兰群岛护航而来的十余艘轻型舰艇,还包括先期抵达这一海域的重巡洋舰“康沃尔”号——该舰属于英国海军的“郡级重巡洋舰第一批”即肯特级,由于其装甲薄弱所以又被私下蔑称为“白象”、“白色的坟墓”和“薄皮”。万幸的是在二战爆发前该级舰进行了彻底的现代化改装,加装了附加装甲并提升了防空能力,综合战斗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12点44分,两支相向而行并且装备雷达的舰队几乎在同一时间探测到对方的方位,而双方的指挥官也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与作战思路进行了部署——但在这个情报传递相对滞后的年代,指挥官们极少有机会掌握到对方的完整信心,在很多方面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运气。事实上,这两支舰队实力是如此接近,以至于后来有一些学者笑称这是上帝摆了一副旗鼓相当的棋,以考验双方指挥官以及官兵的战斗能力。在吨位方面,代号为B的英国分舰队96410吨,德国北方舰队95800吨;在火力方面,英国舰队拥有15英寸舰炮16门、8英寸炮8门、6英寸炮14门、4.7英寸炮62门以及数量庞大的小口径防空炮,以正常射速计算每分钟可以打出35吨炮弹,德国舰队拥有15英寸炮8门、11英寸炮6门、8英寸炮9门、5英寸炮20门,每分钟能够打出炮弹31吨;在人员方面,德国人终于稍稍占得上风,他们总共有6790名官兵参战,而皇家海军一方参战人员为5382人。
  尽管这支英国分舰队的实力并未处于下风,但直到多年后,军事学者们对于这场发生在北角附近海域的海战存在诸多疑问。在这其中,英军指挥官比利·迪克逊少将缘何抛开A、B两支分舰队合击一处的原定作战方案,在尚未得到自己的直属上司——新任本土舰队指挥官布鲁斯·弗雷泽中将回复的情况下,擅自率领所属舰只出击并与德国舰队正面交火。有人说,迪克逊将军过高的估计了本方舰艇的实力,也有人说,这位英国分舰队指挥官一直以为“提尔皮茨”号仍被困在摩尔曼斯克,而前来与自己交战的不过是重巡洋舰级别的德国战舰,还有人说,迪克逊将军就是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人,让他在尚未和敌人交手之前撤退,还不如直接撤销他的职务。
  历史给人们留下了诸多谜题,有些是可以找到答案的,有些只能通过搜寻蛛丝马迹来解开,还有一些,永远都只是一个谜……
  时间回到1941年11月,凌晨1时07分。
  “传我命令,全舰队击中火力攻击敌方位于最前列的战舰!”
  “提尔皮茨”号的舰桥指挥室里,气氛正随着战斗的展开而变得热烈起来。有幸参加过欧海之战的军官,则会发现指挥官的这道命令与那次海战的关键部署如出一辙。
  参谋长梅克上校不折不扣的将这道命令执行下去,而舰长冯·林格少将这时候显然更加关心这艘战舰本身炮击准度、弹药存量、人员调配以及最为关键的——舰体情况。
  “你,从防空炮位的预备人员中抽调50人前往损管部门报到!你,给我接损管部门……喂,汉克上尉,是我,A级舱室的情况怎么样?噢,很好,继续保持警惕,我调了50个预备人员给你,充分利用好这支新生力量,一定要给我确保战舰的安全——至少在战斗结束之前!”
  该吩咐的吩咐,该叮嘱的叮嘱,射击指挥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一次射击报告来,而在又一阵撼天动地的炮击过后,电话适时的响了。
  “噢?什么?打中了?太好了!太好了!”
  林格的语气是如此振奋,结果几乎指挥室里的每个人都在朝前方眺望。黑漆漆的海面不断被炮火点亮,然而即便是借助普通的双倍望远镜,也很难看清楚数海里之外发生了些什么。
  挂下电话之后,林格转过身来,正式向自己的上司报告说:“元帅,我方舰队的炮火刚刚命中了敌方最前面一艘舰艇,该舰已经起火,请求下一步指示!”
  张海诺站在他的位置上显得无比沉稳:“保持目前战术,直到把它打沉位置!”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擒贼先擒王,舰队炮战就应该以敌方的旗舰作为第一目标,而在欧海之战中,与德国舰队对战的英国人也忠实的履行了这一战术思想——可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德国的“俾斯麦”号以惊人的生存能力抗击了几乎整个英国舰队长时间的攻击,而在这期间,其他德国战舰在基本不受影响的状况下发挥出了射击速度和精度的优势,接连以较小口径的舰炮重挫英国主力舰,最终赢得了那场海战的胜利。
  张海诺独特的战术也算不上其首创,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海战的规模、次数和影响虽然不及陆战,却依然是战术天才们展现自我的一个大舞台。早在古希腊时期,“击其首而乱其阵”的战法就已经有迹可循,而在风帆战列舰时代,击乱敌方舰队的阵型也是取胜的关键之一,而随着舰炮射程的不断提高,指挥官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他们仍不能忽略一个道理,那便是物极必反——在枪炮武器和造舰技术提升到一个很高水平的时候,另一种兵器却在悄然取代战列舰,若不是天气缘故的影响,这场发生在北角的海战就未必是如今的局面了!
  在火控雷达的指引下,德国舰队的炮火保持着惊人的准度,在接下来第二轮齐射,“提尔皮茨”号15英寸主炮所发射的穿甲弹直接命中目标。在世界各国现役战列舰中,德国俾斯麦级的主炮口径随不是最大,但得益于这个国家一贯领先的火炮技术,其穿甲弹的实际效能令人赞叹。
  刹那间,黑色的舰影幻化成为一团巨大的火球,几乎整个夜幕都被这惊人的大爆炸映亮,德国人迅速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局,而借着这耀眼的光芒,他们更看清了整个英国舰队的容貌——这也是目前雷达技术不足以分辨的!
  于是,张海诺和他的军官们欣喜的发现,居于中弹战舰之后的,是两艘建造于上一场战争时期的复仇级战列舰。由于其设计思路和更早开工伊丽莎白女王级颇为相似,只是在动力装置上有所改进,而战舰尺寸、吨位和装甲等技术指标均只是略低于伊丽莎白女王级,因而常常被看作是伊丽莎白女王级的缩小版本。不过尽管保留了伊丽莎白女王级的主要火力——8门15英寸的MK-I型42倍径主炮,但这种战舰各方面的指标,包括23节的最高航速、51-330毫米厚度的装甲以及陈旧的隔舱设计,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夜战的场面看似混乱,但训练有序的舰员们都在严格遵照旗舰的命令行动。击沉第一个目标之后,“提尔皮茨”号的信号灯在闪烁中传递出了重要的命令:集中火力攻击第二目标!
  如今排在英国舰队最前列的,变成了悬挂海军少将旗的分舰队旗舰“君权”号。当年波澜壮阔的日德兰大海战爆发之时,“君权”号刚刚完工,那时意气风发的新锐战舰,经过了25年又6个月的风风雨雨之后,是老骥伏枥还是老态龙钟,战斗是最好的标准!
  经过最初的战斗,英国指挥官也意识到了自己对面的德国舰群中,有一艘是性能甚过于任何一艘现役英国战舰的俾斯麦级,但他们并没有就此退却,而是稍稍调整了他们的战斗斜纵队,以保证各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火力并集中攻击德国舰队中威胁最大的战舰,同时派出己方的驱逐舰分队从两翼迂回进行鱼雷攻击——在欧海之战结束后,英国海军内部并非没有进行战斗总结,但人们普遍认为托维的致命失误在于过早消耗了本方的舰载航空兵力,从而使得主力战列舰在后期作战时因为德国舰载机的攻击而陷入被动,至于炮战中的战术选择,人们除了更加肯定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强大防御力之外,却没有再纯粹的队列上作深入的讨论。
  接下来的战斗进程,几乎和欧海之战的高潮部分如出一辙,尽管“提尔皮茨”号因为先前遭到俄国潜艇的雷击而元气受损,但它依然顽强的承受住了英国舰队的炮火考验,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也再一次证明,一艘高射速的重巡洋舰是对抗驱逐舰雷击战术的上佳选择!
第51章
转角命运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