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250

  风卷着雪扑面而来,身边的温度瞬时下降了至少二十度。北极圈的寒夜是可怕的,北大西洋暖流可以让这里的海水终年不冻,却无法为海面之上的空气加温。暴露在外的温度计,指向的是比零下二十度还低的刻度!
  暂时失去了动力的“提尔皮茨”号,在这沉寂的黑夜中就像是一座靠近海岸但又与岸相隔的小山,任凭风雪狂啸、海浪拍打依然纹丝不动。
  呼呼的风声取代了刺耳的枪炮声,细细听去,在这个狭小的世界里还有一种擦擦的声音存在。风雪之大,只几个小时就让这艘战舰的上层建筑和甲板堆积了厚厚的冰雪,而如果不及时铲除这些积雪,不仅舰炮无法正常使用,其他一些非直接战斗设备也会受到影响。
  张海诺在舰桥上站了一会儿,便听到黑暗中传来一个铿锵有力的男中音:“加油干啊,小伙子们!没有什么能够阻挠我们赢得胜利,德意志万岁!”
  紧接着,有很多音量不大但是很积极的声音和道:“嘿!胜利是我们水兵的专长,打得英国佬滚回伦敦去!”
  多么豪迈的语言,多么高昂的士气,张海诺胸中突然涌起了一股暖流,这种感觉短时间内甚至驱走了他身上的大部分严寒。在这看似不妙的处境之中,他的战士们并没有放弃希望,只有纯朴而顽强的人才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年轻,在这时候显现出了它的无敌之处!
  冰冷的水面下,一双散着寒光的眼睛正竭力搜寻着犹如浮动冰山般的德国战列舰,不,确切的说,它的底部已经和海底的泥沙处于亲密接触状态!
  “该死,距离太远,我没办法看清它的具体位置!”
  正让出潜望镜观察位置的军官,一口流利的俄语快得就像是在打机关枪。就外形外貌而言,他非常太符合人们对俄国人的印象,身材魁梧、臂圆膀粗、表情凶悍,就连腮帮子看上去也是肌肉饱满的。
  一旁年纪约莫在三十四、五的军官接了上去,和前者相比,他不论外形还是气质都显得文弱许多,白净的脸上干净得看不到半根胡须,再加上一副圆框眼镜,脱去军装简直就是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形象!
  由于潜艇本身的空间有限,所携带的物品尤其是淡水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人们很难像在陆地上一样照顾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长时间无法洗澡的情况下,邋遢、不修边幅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当情况逆转过来的时候,那通常只有两种情况:潜艇要么即将靠岸,要么刚刚出发!
  一双没有夜视能力的眼睛,再努力恐怕也没办法穿透海面上的黑暗搜寻到那艘灰白涂装的德国战列舰。以潜望镜为圆点转了三、四圈,“知识分子”终于放开了潜望镜两边的扶手,很是无奈的摇摇头,“什么也看不到!”
  之前那位结实而粗犷的军官做出一个从口袋里掏烟的动作,但土黄色的烟盒一角刚出现,他便有非常郁闷的把它塞了回去。潜艇上禁止吸烟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也是出于对全体舰员负责的需要。
  “声纳有什么发现?”在主动放弃了吸烟的打算之后,他又一脸不善的问坐在这个舱室角落里、戴着耳机认真倾听着什么的年轻艇员,而这位看上去顶多二十出头的声纳兵很快转过头来,一脸青涩的说道:
  “艇长同志,海面上只有小型舰艇低速移动发出的声音,很轻微,大约在北偏东30度,距离估计……600米到800米!”
  “那意味着它就在附近!”军官摸摸自己的下巴,就像是个强盗在想着如何对自己盯牢的猎物下手,却又担心吃不到猎物反被咬上一口,因而显得十分踌躇。
  “它们是在绕圈,还是折线运动?”
  “艇长同志,您也知道海面上的天气有多么糟糕,我实在不能确定……”声纳兵显得十分忐忑。
  “废物!”军官毫不客气的骂道,而这个时候,眼镜军官眉头一皱,最后却没有说话。
  声纳兵看了眼站在一旁默不吭声的眼镜军官,也就是他们的政委,然后用小得几乎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的声音说道:“抱歉……艇长同志,它们不止一艘,所以……”
  “管他呢!”艇长也不管是否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嚷嚷着说:“政委同志,大不了跟德国佬的驱逐舰干上一仗,就从这里狠狠给法西斯的超级战舰致命的一锤子吧!”
  戴着眼镜的政委似乎有些犹豫,他转过头又抓起潜望镜环视了足足720度,然后看了看手腕上的表,“我们还有8枚鱼雷,能从艇艏发动一次攻击,艇尾两次!”
  “是的,这次一口气全部射出去,然后回摩尔曼斯克装雷!”粗犷的军官斩钉截铁的应和说。
  眼镜政委盯着对方看了好一会儿,沉默……
  粗犷的艇长心领神会,大声命令道:“水柜排水,潜艇上浮!艇艏六枚鱼雷准备发射!电机待命!舰艉鱼雷也做好发射准备!一切听我命令!”
  艇员们纷纷行动起来,激进的军官带头穿上厚厚的防水雨披,只待潜艇呈半浮状态,他便迫不及待的爬上指挥塔。
  眼镜政委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但也穿好雨披跟了上去。
  在艇员们忐忑的等待中,舰内通讯话筒里传来了他们艇长的声音:“哈,我发现它了!同志们,1、2、3号鱼雷定深7米,4、5、6号鱼雷定深8米,电机启动,三分之一航速前进,5度角左转,直到艇艏对准北偏东25度位置!2分钟后发射鱼雷!”
  由于潜艇上浮的时间很短,在前方海域巡航的德国驱逐舰和鱼雷艇似乎并没有发现这阴险的来袭者。艇上每位官兵都显得群情振奋,而年轻的声纳兵也依然全神贯注于他面前的设备,突然间,一种奇怪的声音让他脸色产生了些变化。
  “我的上帝啊……鱼雷!鱼雷!”声纳兵从他的位置上蹦了起来,巨大的惊讶使得他语无伦次,延误了最宝贵的几秒之后,他终于让周围的人,包括身处指挥塔上部的两位指挥官,听清楚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有鱼雷正向我们袭来!”
第26章
另类王牌
  发生在海面上的第二次爆炸来得如此突然,根本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尽管一时间还无法确定事情的缘由,但在相隔不远的区域先后两次发生同一情况,“意外爆炸论”的立足点被大大削弱了。
  这一次,爆炸地点仍在“提尔皮茨”号的鱼雷防护网之外。冒着被潜伏着袭击的危险,一艘距离较近的德国鱼雷艇赶在爆炸物完全从海面上消失之前开了过去,而这次冒险也让他们收获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除了可以看出爆炸的是一艘中等体形的潜艇之外,他们还打捞起了几具尸体,根据其体形、衣装和随身物品,基本可以确认他们的苏联海军身份!
  一连串的爆炸,短短两分钟便彻底毁灭了一艘耗资不菲且颇具攻击性的苏军潜艇,在稍远一些的“提尔皮茨”号上,军官们依然对眼前的这一幕摸不着头脑: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
  在张海诺的印象里,潜艇击沉潜艇的事例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屡见不鲜:1914年到1918年,英法潜艇共击沉德国潜艇18艘,德国潜艇则击沉英法潜艇10艘;而在他所处的这场战争中,仅1939年9月至1941年底的这段时间里,德国潜艇部队就有7起击沉敌对方潜艇的可确认战例。不过,在声纳和鱼雷数据计算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这些潜艇击沉潜艇的事例中,被击沉的潜艇都是处于水面航行状态,而且96%系被对方潜艇用鱼雷击毁,仅有4%属于甲板炮对甲板炮的水面决斗。
  身处这遥远的北方,持续的暴风雪有阻止了空军活动,张海诺宁愿相信之前两次被击毁的潜艇都属于苏俄海军,而优雅的水下猎手,正是由一名德国王牌艇长所指挥的。
  当然,在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之前,所有的一切都还只是张海诺个人的猜测。午夜12点将近,德国海军司令部终于发来电报,“提尔皮茨”号全体官兵因为在之前战斗中的沉着冷静与英勇顽强而获得雷德尔元帅的特别嘉奖,而海军也将全力以赴援救这艘受困的战列舰,至于海军元帅冯·芬肯施泰因提出的作战建议,海军司令部经过研究讨论后得到通过,现正等待最高统帅部批准。
  对于困顿中的德军官兵而言,海军部的这份密电所带来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鼓舞。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指挥官提出了怎么的作战建议,更不知道这将会对这艘战舰乃至整个北方战局带来多大的影响。寒冷的海风整夜整夜的刮着,海面上的浮冰越来越多,好在有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这片海域并不会完全冻结起来。不过,舰员们不得不轮番在甲板上铲除冰雪——在战舰恢复航行能力之前,一旦敌对舰艇出现,能够用于自保的,也就只有这些被冻得冰冷的枪炮了!
  为了尽可能让“提尔皮茨”号恢复航行能力,入夜之后,舰上的损管人员也没有闲着,在经过了最初收效甚微的四处堵漏之后,他们决定区分主次、逐一解决,而位于战舰艏部的一号破损口成了官兵们奋战的首要目标。顾不上海水的寒冷,潜水员们持续工作,先是通过最原始的堵漏方式——木塞堵漏法,即利用木材由内而外将破口塞住,之后以数台水泵从灌满海水的舱室中抽水,待到海水抽干了,再利用焊接钢材的方式将破口堵牢。至于完整的大修,则必须在干船坞或者浮船坞中方能完成。
  就在海军司令部来电后两个小时,舰长林格很是兴奋的来到张海诺的住舱报告:
  “元帅,好消息!4号油舱的破口已经被堵上了,按照这个进度,20个小时之内我们就可能获得最基本的航行能力。完成堵漏工作后,只要不受近失弹冲击,返回德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这个消息,盖着毯子坐在沙发上看书的张海诺,脸上出奇的平静,他仰起头看着林格,在自己合作过的舰长中,他应该算是相当尽职而且颇有头脑的一个。
  “20个小时?噢,我还以为我们会在这里多呆一些时间!”
  听了这话,林格脸上的兴奋之色有所减弱,他想了想,有些自我矛盾的说道:“噢,也许……我是该考虑一下损管人员的轮休问题了。可是……万一苏军发动反击怎么办?我们现在的备弹量只有标准的百分之四十五,而且大都是准备用来对付敌舰的穿甲弹!”
  张海诺放下手里的书,“苏军绝不会轻易放弃摩尔曼斯克,但不管他们是否会从前线或者后方紧急抽调部队,我们的行动都会对整个俄国战局带来积极的因素。我相信,迪特尔上将的山地军现在已经按照计划向摩尔曼斯克攻击前进了,只要他们能拖住从摩尔曼斯克调走的几个苏军步兵师,我们的登陆部队被赶回滩头阵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站在战役高度看眼前的局势,我们或许不该只想到如何把提尔皮茨号安然撤回德国。北方女王计划不应就此夭折,我们还有机会赢得这场期待中的胜利!”
  “您是说……即便提尔皮茨号完成抢修,我们也可能继续在这里逗留!”林格脸上的表情写着不可思议,看起来完全不理解自己上司的想法。
  张海诺继续平静的说:“告诉我,冯·林格将军,你厌恶英国人以及他们的舰队吗?”
  林格没多想便答道:“不止是厌恶,我儿时的梦想,就是有一天亲手击败他们!”
  张海诺作出一个“请”的手势,示意林格在自己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
  “其实任何一个怀揣海权梦想的德国人,都渴望击败英国海军,但他们一直以来都远比我们强大!知道我们之前为什么能在两次大西洋海战中重创实力占有优势的英国舰队吗?”
  林格想了片刻,最后还是谦逊的摇摇头。
  张海诺的答案只有一个词:“战术!”
  “在既定的战略下,合理的战术安排是决定一场海战的关键因素!之前两次海战,我们拥有让英国舰队落入陷阱的诱因,拥有决死一战的决心,当然,再加上一定的运气因素,我们成了胜利者!”张海诺在说这些的时候,并不掩饰自己的豪迈之情,但接下来,他话锋一转:
  “然而,随着美国政府对英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德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东线,大西洋的形势已经较夏天时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我们的情报,最近三个月从美洲和亚洲运抵英国的物资,比5月份时有了很大的增长。出击大西洋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编队,因为美国护航舰只而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就连我们的潜艇部队,近期的损失也在不断增加!”
  林格微微点了点头,作为德国海军主力舰的指挥官,这些情报他也是有所接触的。
  张海诺继续道:“英国海军已经重新在本土集结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几个月来,它们一直对我们部署在大西洋海域的舰队虎视眈眈,英国空军的轰炸机也连续对布雷斯特和圣纳泽尔进行了空袭,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无不是希望重新夺回海上的战略主动权,让这场战争的悬念继续延续下去!历史已经证明,一味的静坐等待只会造成自己处处被动,我们无法逃避,一场海上决战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您是说……以北方舰队跟英国舰队来一场决战?”林格刚说出这句话,自己马上觉得有些不妥。俾斯麦级战列舰固然强大,但欧海之战的经过已经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敌战舰。若不是英国舰队指挥官在战术选择上的失误和一些幸运因素,“俾斯麦”号或许早已躺在满是淤泥的海底与鱼虾做伴了。
  一艘正常的“提尔皮茨”号尚不足以和多艘英国战列舰对抗,更不用说是在吃了5枚鱼雷而机动能力锐减、弹药亦不充足的情况下。
  张海诺两只手放在一起搓了搓,好让它们在这低温的环境中暖和一些,然后说道:“我赞同决战这个说法,但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战列舰对战列舰、大炮对大炮!提尔皮茨号目前的状态并不适合高强度的炮战,可它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天然诱饵!”
  “天然诱饵?”林格愣愣的看着张海诺,过了好一会儿,才吃惊的问:“难道用彼得·施特拉塞号、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构成一个伏击圈,抑或是充分利用驱逐舰、鱼雷艇在夜间的突袭能力?”
  “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张海诺不紧不慢的说道,“我们可以在海湾的隐蔽位置埋伏鱼雷艇,等到英国舰队靠近莫托夫斯基湾的时候发起突然袭击。不过,只要稍有海战常识的人,都会对这种地形有所防备,而我们的对手显然是海战素质非常高的!至于彼得·施特拉塞号,在暴风雪没有停止之前我们恐怕是指望不上它了!”
  “那么……”林格继续一脸摸不着头脑的表情。
  张海诺在脑海深处搜刮了一番,很有深意的说道:“东方有句俗语,叫做‘险中求胜’!有时候,一反常规思维反而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将军,你觉得潜艇能够成为一场海上决战的主角吗?”
  这个问题让林格考虑了好一会儿,自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潜艇部队已经击沉过多艘英国舰艇,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战列巡洋舰“声望”号和两艘大型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光辉”号,这些辉煌的战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两国争夺海权的大天平,因而也没有人再怀疑潜艇所能对主力舰构成的威胁。然而潜艇这种兵器就如同古代的刺客,人们可以为了一个目标而派出多名刺客,却从未让成群的刺客列阵走上战场,潜艇作战似乎也适用相同的原理。
第27章
寒夜惊雷
  经过了前后两次爆炸之后,张海诺本以为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可以享受一下难得的安宁,但当时针指向凌晨3点23分的时候,海面上再次传来爆炸声。
  一声巨响,紧接着接连几次声势稍弱的连锁爆炸,间或又有一声很大的轰响,偶尔再是些噼里啪啦的余响,这“变奏曲”的旋律与长短和先前两次不尽相同,但细心人还是能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
  “难道又是一艘俄国潜艇?”
  匆匆来到舰桥的林格,对眼前的景象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但那原本漆黑一片的海面因为漂浮的燃烧物而被映亮了,远远望去,就像是漫天风雪中的一小簇火苗,随时都可能被狂风大浪熄灭似的。
  “恐怕是的!”
  一旁端着望远镜的张海诺嘴角正挂着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得意之色,因为处于作战海域的潜艇并不一定会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方位,海军司令部暂时还不能确定目前是否有德国潜艇在莫托夫斯基湾活动,但想来似乎也不会有其他的情况了。
  林格刚刚从另一名军官那里接过望远镜,站在张海诺右手边的少校参谋官说道:“看!‘海鸥’已经过去了,但愿这次能找到一两个幸存者!”
  此时在忽明忽暗的海面上,确有一个低矮的舰影正快速向着这附近唯一的光源移动,那便是少校口中所谓的“海鸥”——一艘魏玛时代建造的大型鱼雷艇,亦被人们称为1923年级鱼雷艇。这种水面战斗舰艇满载排水量能够达到1300吨,装备3座105毫米舰炮和2座三联装500毫米鱼雷发射管,具备33节的最高航速和1800海里的续航力,就作战能力而言,它们几乎就是简化版的驱逐舰。战争爆发时,德国海军拥有两个级别共11艘这样的大型鱼雷艇(1924年级鱼雷艇“虎”号在距离战争爆发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与本方驱逐舰相撞沉没,否则应该是2个级别各6艘)。在1939至1941年间,德国海军又建成了12艘1935年级鱼雷艇以及部分1937年级鱼雷艇,而1939年级和1940年级也陆续开工建造。
  在德国海军的蓝图中,这些造价更低、工期更短的大型鱼雷艇,将以雷击作战为主、兼顾水面护航。然而在战争期间,德国海军并没有像上一次战争那样在北海区域同英军展开激烈对抗,而是将作战重心放在了远洋破交战上。量身打造的作战模式,让德国潜艇部队再一次大放异彩,而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亦通过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作战行动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些作战行动中,由于舰队的机动距离通常较远,德国海军轻型舰艇的续航力又普遍不足,便只能通过“中途接力”的方式提供有限的护航。大型鱼雷艇虽然参与了海军的大部分行动,但真正发挥的作用并不大,而且在北海之外的区域,它们适航性能不足的弱点也明显暴露出来。
  远洋破交战的丰厚收获与空军的强势崛起,使得德国海军对于水面雷击这种传统作战模式的需求大为降低了,自法国陷落以来,德军从水面发动的鱼雷攻击大部分集中在英吉利海峡一带,而且多为S艇在夜间编队突击英国的船队或舰只,这就导致了大型鱼雷艇以及后来的所谓“舰队鱼雷艇”处于一种尴尬的夹缝之中。结果为了弥补Z级驱逐舰数量上的不足,到1941年时,德国海军陆续对手中的大型鱼雷艇进行了改装和防空强化,使之更适合为主力舰艇或运输船队保驾护航的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