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250

  尽管He-115只能以一挺孱弱的7.92毫米作为掩护,他们还是在危难关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敏捷,只几分钟的时间,飞行员们便通过狭窄的机身舱门把四名幸存者塞进飞机。在这过程中He-115的发动机未敢停转,待最后一名飞行员跌进机舱之后,驾驶员赶忙加大马力,水上飞机开始在海面上加速滑行,要知道此时任何一架飓风或者喷火都能轻易让它永远留在海面上,而在它重新飞入空中之前也确实有一架英国战斗机试图这么做,但机枪手顽强的迫使它重新寻找进攻时机。
  趁着这个空当,He-115升入空中并很快混入其他德国轰炸机之中。此时自卫火力稍强的Ju-88和部分He-115主动承担起了战斗机的职责——尽力掩护其他完成投弹的轰炸机撤离,它们和英国战斗机之间的搏斗是悲壮的,英国人很容易从背后和下部攻击它们的薄弱位置,但它们的机枪却很难击落快速灵活的英国战斗机。德国轰炸机边退边战,英国战斗机紧随不舍,战斗就这样持续着,直到一部分英国战斗机因油料耗尽而放弃追逐,而另一部分被姗姗来迟的德国战斗机牵制,残余的德国轰炸机才得以逃离这不幸的战场。
  ※※※
  1940年5月27日下午6时20分,德国奥柏萨尔斯堡。
  初夏时节,昼长夜短的趋势愈发明显。站在山崖城堡的海军办公室内,张海诺凭窗而立,但看晚霞的心情却随着前线传来的战报而悄然发生着变化。英国皇家空军目前真正的战斗力有多大,他通过对历史的了解结合德国情报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应该说有着比一般人更加深刻的认识。英国人已经批量装备了对战局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陆基警戒雷达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这让他们在进行本土防空的时候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情报已然送到德国最高统帅部核心指挥人员的办公桌上,可张海诺失望的发现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如今德国军方使用的雷达在技术上并不逊色于英军装备,但除了德国海军能够较为充分的利用雷达创造战果之外,不论德国空军还是陆军都没有在西线战役爆发时将这一设备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在德国军队内部,目前认为BF-109“无敌”的心态普遍存在于军队高层,这种迷信将严重影响到未来战局的发展,而作为德国空军目前唯一的主力重型战斗机,BF-110仍被寄予厚望,但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种失败的设计。面对这种情形,张海诺不得不“处心积虑”的思考如何让最高统帅部的当权者们提早认识到这几点情况,此次海军航空部队在白天进行空中布雷虽然损失惨重,却揭露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问题。
  “冯·芬肯施泰因将军,海军总司令请您一同前去面见元首!”
  副官的报告将张海诺从思绪中来回到现实,他整整衣领,“噢!好的!这就去!”
  “山崖城堡”的核心区域并不大,张海诺很快便在大门处碰到了海军的几位要员——雷德尔和海耶,海军副司令古泽将军已经在这天早些时候返回柏林,赫森和邓尼茨则因为繁忙的军务而长期驻守海军潜艇司令部。
  此时此刻,海军总司令一贯严峻的脸上神情更加的沉重了,但和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前因为海军建设经费短缺、国际形势不利等一系列问题而带来的沉重所不同的是,如今更有一种重担在肩的感触。在等到张海诺之后,他只是略略点了点头,然后带头走进统帅部大门,头既不昂起也不低垂——目光平视、步履沉稳的向前走去。
  年龄和张海诺相仿的海军参谋长海耶,长久以来一直是张海诺的支持者,他有着不逊于雷德尔的战略眼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聪明而勤奋,对某些问题执着的追求使得他常常和一些海军老将发生争论,但这并不妨碍海军高层对他的信任和喜爱。在张海诺“横空出世”以前,他一直都被认为是海军最有天赋的新生代军官,只是因为参谋工作性质不同的缘故,他始终不像雷德尔、邓尼茨或者吕特晏斯那样在国内外具备很高的知名度。
  作为布雷行动的主要策划者,海耶今天的心情看来也是糟糕到了极点。在张海诺看来,如果德国空军确实可以保证敦刻尔克附近海域甚至整个多弗尔海峡上空的制空权,这样的布雷计划已经是目前状况下最好的选择。只要白天布雷成功,英法船只在天黑之前恐怕很难再进出敦刻尔克港,而一旦进入夜晚,德国海军航空部队将再一次全力出动,如此往复将让英法盟军难以在德军突破敦刻尔克防线之前撤走大批兵员。然而这位德国海军参谋长看来是过于信任空军关于制空权的保证,事实上,德国元首也正犯着相同的错误——就实力而言,德国空军只有凭借更胜一筹的战术配置才有机会打败除法国空军之外的任何一个强敌,由于生产效率上的差距,越往后德国空军面临的困难将越大!
  紧随着前面这两位或多或少带有自责心态的海军将领,张海诺又一次进到了最高统帅部的核心作战指挥室,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正和他的陆军以及空军将领们对着地图讨论前线战局。随着海军三人组的到来,讨论停止了,他们用各自截然不同的表情作为迎接——希特勒的那双深邃且充满号召力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带有怨愤的失望,仿佛在说:看,我早就讲过不用海军操心敦刻尔克的事务,你们就是不信!布劳希奇和约德尔的目光显得很平静,看来他们在这件事情上不打算支持任何一方,但至少不会是幸灾乐祸。空军的几位将领,尤其是空军总司令施佩勒,表情中虽然有无奈和遗憾的成分,自责却基本上不存在——德国空军在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战场上也损失了不少轰炸机和运输机,但主要以性能相对落后的容克52和单独出击的斯图卡居多,像今天这样有大批战斗机护航的失利却不多见。当然,在下午爆发的空战中,空军的损失也不小,BF-109被击落了5架,BF-110更是损失了一多半,空军作出了“英国战斗机的突然出现以及它们数量占优”的解释,对此张海诺嗤之以鼻,他觉得在数十万英法联军生死存亡的关头,英国皇家空军强力出击的策略更应该引起德国统帅部的重视。
  就在气氛稍稍有些尴尬的时候,第一流的政治家、公认的“表演天才”阿道夫·希特勒令人吃惊的用赞赏的语气说道:“海军飞行员在下午的战斗中所表现出的战斗意志和顽强精神值得表扬,尤其是危难中拯救同伴的行为更加的难能可贵,我决定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同时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意识品质,他们将和陆军、空军战斗英雄一道成为德国的骄傲!”
  在德国海军界摸爬滚打多年的雷德尔显然已经熟悉了德国元首的这种“宽容大度”,他礼貌的回敬道:“为德国以及元首效力是海军的职责!”
  希特勒假装对雷德尔将他放在德国之后毫不介意,但他自上台以来从未放弃在海军培植亲信并试图像掌控空军一样完全掌控陆军和海军。他接着说道:“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军航空部队确实不适合在白天布雷,我决定所有的布雷行动均改在夜间进行!还有,空军将最大限度的加强对敦刻尔克及周边的轰炸,我希望海军航空部队也能尽力配合,为了更好的达到作战效果,参加轰炸的这部分海军飞机最好还是归由一个统一的指挥部管理!”
  这话虽然带有商量的口吻,但言下之意却再明显不过了。
  雷德尔好心提醒道:“我的元首,海军航空部队也需要尽可能多的飞机来完成布雷任务!”
  希特勒不为所动的说:“从今天的情况来看,布雷的规模可以适当缩减!”
  这话从德国元首口中说出来,雷德尔知道自己很难改变,海耶在这里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张海诺义不容辞的站出来说道:“尊敬的元首,请原谅我的冒昧,您和空军似乎忽略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噢?”希特勒意外但并不生气的看着他,空军将领们一时间也是摸不着头脑。
  张海诺用尽可能清晰的吐辞中气十足的说道:“第一,当我们的炸弹落在松软的海滩上时,威力将大大减弱,而敦刻尔克港口到处是这样的海滩;第二,如今的局势迫使英国皇家空军必须全力掩护军队撤退,他们的战斗机必然对我们的轰炸机造成巨大的威胁,我们的战斗机部队虽然强大,却不得不分批出动掩护轰炸机,一旦在敦刻尔克上空出现敌机数量偶然占优的局面,我们的轰炸机难免会遭到像今天这样的损失;第三,在我们轰炸的间隙或者天气不允许轰炸机出动的情况下,英国船只仍可以冒险进出港口,唯有水雷和重炮能够全天候阻止英国人行动!”
第15章
重炮声威
  “在列车炮运抵前线之前,唯有轰炸机才能够攻击进出敦刻尔克的船只!”
  当这话从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口中说出来时,人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于德国陆军的无奈。在敦刻尔克外围,英法联军的抵抗异常强烈,德国军队不惜代价的进攻却只能换取少得可怜的进展,战线的推进速度简直能以“龟速”来形容,直到现在,德国士兵们手里的火炮——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弹炮,因为射程有限的缘故仍不能威胁到敦刻尔克港口。阿道夫·希特勒已经批准陆军紧急动用作为“秘密武器”的列车炮,但在铁路线修复之前,这些笨重的大家伙根本不可能从德国运抵敦刻尔克前线。
  站在海军将领的角度,张海诺也曾考虑过将“沙恩霍斯特”号先前拆卸下来的9门280毫米舰炮运抵前线进行远程炮击,但它们同样面临着运输问题,而且火炮在射击时的稳定性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妥善解决,更何况陆军相同口径的列车炮多达十数门,并不独缺这9门舰炮。
  施佩勒显然不像戈林那样狂妄和自负,他接过话来说道:“德国空军无畏于任何挑战,只要天气允许,我们的飞机就会出现在敦刻尔克上空!”
  “天气?天气不应该成为影响我们作战的因素,坏天气也得继续作战,”希特勒喃喃自语道:“我们要彻底击败法国人,让他们在失去所有希望的情况下坐下来同我们和谈,我们会让他们交还多年来从德国人民手中抢走的东西!至于英国,英国,得将他们通过上一场战争夺走的殖民地归还我们,并保证永远不再同德国为敌!”
  将领们显然对这种政治战略不太感兴趣,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歼灭当前之敌,一个不漏的全部歼灭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善意的看着雷德尔说道:“海军的舰只也许能够趁夜驶近敦刻尔克并炮击那里,可以预见的是,那些炮弹将沉重打击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士气,并极大的阻碍他们通过海上撤退!”
  希特勒抬头看着雷德尔,似乎也像从海军总司令那里得到积极的回应——毕竟,他和他的陆军将领都不具备专业的海军知识,对于海战的战略眼光也显得较为短浅,否则也不会在开始时忽略英法军队能够从海上撤退这一可能。
  雷德尔坦然说道:“这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但我需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这样的行动极有可能让德国海军的主力舰只陷入绝境——我们面对的敌人是以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为首的英国本土舰队!”
  “胡德”号是何许角色,这里的陆空军将领就算没有深入研究过也至少是久闻其大名,那是英国海军自一战结束以来强大海权的象征之一,4.3万吨的巨舰竟拥有32节的航速以及8门15英寸重炮的强悍火力,在俾斯麦级服役之前,德国海军任何一艘战舰都无法与之匹敌。
  听了雷德尔的意见,希特勒又失望的将目光移回到他所热衷的作战地图上,然而在敦刻尔克这样一个面积有限的地域内,数十万英、法、比军队构成了一道几乎密不透风的防线,想找出对方的破绽实在有些勉强。
  到了晚上8点,德国元首终于同意海军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夜间布雷,但仅仅过了两个小时,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从前方传来:前往敦刻尔克外围进行布雷的海军航空部队遭到英国水面舰艇猛烈的防空炮火,英国战斗机部队也在月色下出动拦截,虽然海军只损失了10架轰炸机,但这次布雷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轰炸机为了躲避敌人攻击匆匆抛下水雷,只有一小部分水雷投在了计划区域。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希特勒果然大发雷霆,白昼和夜间布雷的失利让他对原本就持保留意见的空中布雷战术大加指责,甚至要求海军将大部分陆基轰炸机的指挥权移交给空军,而只保留近海巡逻警戒用的部分飞机。不过他还不至于昏庸到强令海军舰队出击,一个小时后,比利时国王宣布接受德国开出的条件以投降的方式推出战争,撤退至法国北部的比利时军队将立即脱离英法联军撤回国内。敦刻尔克外围看似密不透风的防线刹那间出现了一个破洞,对此德国元首欣喜若狂,他一面对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的“英明”大加赞赏,一面下令德军地面部队迅速向比利时军队撤退后留下的缺口发动猛攻。统帅部的作战指挥室内一下子又充满了乐观积极的气氛,希特勒也全身心的忙碌起来,德国海军显然被他忘到了脑后。在三位海军将领告辞之时,他甚至没有像往常那样给予勉励的语言。
  比利时一如历史那样迅速投降,张海诺却不认为英法联军的防线会就此崩溃,毕竟联军司令部采取的是层层设防、坚决死守的策略,加上地形对装甲部队的行动极为不利,德军恐怕很难在几天之内攻陷敦刻尔克,而如果德国海军无法继续强化海上的雷场,英国人很有可能再一次成功进行海上大撤退——如同1916年的加里波利撤退行动一样。
  和雷德尔、海耶告别之后,张海诺在回住处的陆上恰巧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高大魁梧的身躯此刻却显得有些没落。一想到历史上那次充满争议的事件,张海诺便主动走了过去。
  “好久不见,副元首阁下!很高兴在这里见到您!”
  来者正是国社党的副元首兼德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鲁道夫·赫斯,他停住脚步,那双充满忧郁之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友善,“冯·芬肯施泰因将军,好久不见!”
  虽是老友,但这样客套的称呼无形之间拉大了两者的距离,张海诺对此也很是无奈,不过现在并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见赫斯亲自带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张海诺猜想他应该是为重要事情而来,便试探性的问道:“阁下从柏林来?不知首都民众对于近期战局的看法如何?”
  赫斯看来无暇闲谈,“是的,我想民众都很兴奋吧!抱歉,我急着面见元首,有时间再聊!”
  张海诺也不便多说什么,侧过身看着赫斯大步流星的走进统帅部。众所皆知,在战争爆发前赫斯在大多数场合都扮演着重要觉得,但随着战争的爆发,希特勒身边整天围绕着的成了统帅部的将领们,而这位为国社党崛起贡献巨大的人物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不少人认为赫斯是为了重新获得认可而冒险飞英谈判的,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希特勒和赫斯共同商量的结果,此外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观点,但真正的答案早已随着当事人的离世而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融入这段历史之后,张海诺自然有了揭开谜底的机会,但他现在更加关心的显然是这场战争以及这个国家的命运,那也关系到他自己的命运。
  27日这一晚,由于成功遏制了德国海军空布水雷的行动,英国海军成功从敦刻尔克撤出了6200多名英军士兵,加上白天撤退的1700人,发电机行动的前36个小时撤退总人数达到8000人,但这仍远远低于英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期望。为了尽可能挽救被困英国远征军部队的命运,英国政府发出呼吁,号召平民提供任何可用的船只参加撤退行动,短短一天之内,一支罕见的奇怪船队出现在英格兰东南部的海峡中,水手、渔民和船主驾驶着各式各样的船只——驳船、货轮、汽艇、渔船甚至花花绿绿的游艇和内河船只驶向敦刻尔克,缺乏护航舰船、时刻面临着德国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但这些平民表现出来的顽强品质甚至不逊于军人。
  28日,天气突变,敦刻尔克上空阴云弥补,恶劣的气候阻碍了德国空军的出动,英国海军则从德军的水雷封锁线中开辟出更多的航道,并安排专门的小艇在航道中负责指引,随着越来越多民船的加入,从敦刻尔克港撤退英军士兵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吃水深的小船甚至可以直接从海滩撤离人员。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英国士兵从敦刻尔克登船撤走,德军最高统帅部里整天都可以听到阿道夫·希特勒标志性的吼叫声,元首的愤怒首先指向空军,迫于无奈,施佩勒只好派出一个大队的轰炸机在战斗机护送下强行出击,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颗炸弹落在敦刻尔克港口,德国空军反倒在机群返航降落时因为事故损失了两架Ju-87,轰炸行动难以为继。接下来,陆军的进展缓慢也遭到德国元首的强烈抨击,他甚至指责国防军缺乏进取心和牺牲精神,远不如德皇时期的那支德国陆军,在如此尖酸刻薄的言语面前,就连一贯容忍的布劳希奇也以辞职作为回应,但希特勒没有接受他的辞职,而是在大骂一通后责令陆军尽快推进到中程火炮能够威胁敦刻尔克港的战线上。
  到这天晚些时候,德军最大射程达到24公里的150毫米加农炮开始从新的阵地炮击敦刻尔克,随着重磅炮弹开始落在敦刻尔克的城区和码头,撤退至敦刻尔克的联军顿时陷入恐慌之中,士兵们争先恐后的涌向海滩,为了登上撤退船只,一些地方出现了摩擦,但英国人仍不允许法军士兵上他们的船。在撤退的头两天时间里,法国军队仅通过少量法国运输船和驱逐舰撤走了区区两千人,这引起了法军高层的强烈不满。经过紧急协商,英军同意每天拨出4艘运输船撤退法军,但这对于10余万法军士兵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陆军重炮开始发威,德国海军临时组织的第12潜艇群也驶抵达敦刻尔克附近海域,从而使活动在英吉利海峡的德国潜艇增加到了22艘,他们面对的是数以百计毫无武装的英国船只,但装备有反潜武器的数十艘英军驱逐舰和轻型猎潜舰阻止了血腥杀戮的发生,德国潜艇仍必须小心翼翼的活动。这些潜艇中仅有6艘是专门的布雷潜艇,但它们趁夜布设的水雷却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两天之内连续击沉英军驱逐舰2艘、运输船4艘,其他潜艇也利用鱼雷击沉击伤多艘英国舰船,一艘试图炮击德国陆军阵地的英国巡洋舰在连续被两枚鱼雷命中后也宣告沉没。
  第二天云开雾散,德国空军的庞大机群迫不及待的压向敦刻尔克,一场西线战役爆发以来仅次于马斯河之战的空战就此爆发,白热化的战斗甚至让双方飞行员都感到深深的震撼。在飞行了几乎相同的距离之后,双方主力战斗机的表现旗鼓相当,英军损失了14架飓风和5架喷火,德国人则损失了9架BF-109和17架各型轰炸机,英法军队的地面防空炮火也有所斩获,他们击落了6架德国轰炸机,并迫使德军水平轰炸机在较高的空域投弹,尽管如此,德国空军仍对港内的船只造成了不小的破坏,正在进出港口和装运人员的12艘英国舰船被击沉,已经登船的400多名英军士兵因此而丧命,部分沉船还阻碍了后续船只的进出,撤退行动再一次陷入低潮。
  到了29日晚间,2门最新型的K5(E)型列车炮运抵德军阵地,这种280毫米口径的远程火炮相比于旧的“布鲁诺系列”列车炮,运输和弹药装填都更为简便,而且射程超过50公里,使得它们可以从更远更隐蔽的战地上发射炮弹,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列车炮的射速可以达到每小时8发,它既可以停在铁道上发射,也可以固定在专门的铁道转盘上使用。同一天抵达德军前线阵地的还有2门210毫米的“永远的布鲁诺”、1门280毫米口径的“重布鲁诺”和1门相同口径的“长布鲁诺”型列车炮。这些原本用来对付法军马奇诺防线的重炮如今在敦刻尔克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除了陆军司令部的果断决策之外,这还得益于比利时人的“慷慨”和德军攻城部队的努力,若是没有一条畅通的铁路线,这些数百吨重的大家伙根本无法运抵前线!
第16章
迷雾
  “装填……”
  穿着灰色军服、身材健硕的陆军中士最后一个音节拖得如此之长,声音又是如此的洪亮,这里的许多炮手私下里都觉得国防军应该将他送去音乐学院深造,也许又一个杰出的男高音就此出现也未可知。
  尽管5月底清晨法国北部海岸的气温有些偏低,但来自德国的炮手们却依然干得热火朝天,在军官们的指挥下,他们正给自己的K18重型加农炮装填弹药。在西线战役开始时,这种150毫米口径的重炮是国防军部队所装备的射程最远的火炮——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将炮弹打到24公里以外的地方。这种火炮自1933年开始研制,1938年投入量产,其较远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足够完成对步兵的远程火力支援。
  待炮手们完成装填之后,大嗓门中士转身看着十数米外的炮兵指挥所,那里有电话通往外界,一名手持小旗的信号兵正站在指挥所上,一旦发射命令传来,他便会通过手里的小旗将讯息传达给各个炮位。
  这里原本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装甲师战斗过的地方,不过如今这支装甲部队已经调往南线,接替他们的是隶属于A集团军群第12集团军的第11步兵军。在英法军队的顽强阻击下,德国步兵们向敦克尔克推进的速度实在不敢恭维,此前这支炮兵部队所执行的也多是支援进攻的任务,直到昨天下午,他们才转移到这块距离敦克尔克港仅有20公里的新阵地上。整整一夜,他们向敦克尔克倾泻了成吨的炮弹,虽然无法通过肉眼确定战果,但炮手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炮弹给英法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损失。
  不多时,炮兵指挥所那里终于有了动静,中士瞅见一名军官探出头对信号兵说着什么,片刻之后,信号兵举起手中的小绿旗。尽管自早晨开始弥漫的雾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视线,可中士依然自信的吼道:
  “开火!”
  震耳欲聋的炮声顷刻间回荡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
  这块简易的、覆盖有伪装网的炮兵阵地共部署有6门K18重型加农炮,它们炮击时的声势自然无法和拥有成百上千门火炮的炮群相提并论,但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向着人员密集且没有坚固工事的港口射击却是一件既轻松又惬意的工作。只是由于大雾的关系,空军无法出动,位于战线最前沿的步兵也无法通过目测进行校射,炮手们利用的还是昨天的射击数据,而英法士兵极有可能在新的海滩区域开辟临时登船点,所以这样的炮击难免有些盲目,但眼下看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中士认真看着炮手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将空炮弹壳退出炮膛,紧接着又是一声长长的口令:
  “装填……”
  就在这时,大雾弥漫的田野中忽然传来一种嗡嗡声,很轻微,像是一群蜜蜂在低空飞行,又像是有一支装甲纵队从很远的地方路过。若不是大炮开火间隙的沉寂,人们或许不会察觉。炮手们一个个停下手里的活儿好奇的四处张望,但视线所及之处无不是白色的雾气。
  炮兵指挥所内的德国军官显然也听到了这种声音,如果是一周之前,他们会很担心自己的阵地遭到英法军队的进攻,因为当时整个战线还有些乱糟糟的,但如今的情形已经不一样了,在这处炮兵阵地和敦刻尔克之间,整师整师的德国步兵正如浪涛般的紧密战线向敌人压去,那些从比利时撤下来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可能从德军层层阵地突围而出。
  尽管暂时还弄不清楚这种声音的来源,德军指挥官仍按照上级指示下令开火,炮管高傲扬起的重炮再度发出怒吼,隆隆的炮声一直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装填……”
  中士一如既往的高声提示自己的炮手往炮膛里装填炮弹,可是随着炮声平息下来,那种令人不爽的嗡嗡声重新萦绕在耳边,而且音量似乎还有所增加,正当炮手们循着声音朝田野中望去的时候,一个黑影从高过树林的高度破屋而出,当它飞过这片炮兵阵地时,人们才意识到先前那种嗡嗡声正是从它上面发出的。不过和炮兵们所熟悉的梅塞施密特、容克斯、亨克尔或者费舍勒公司的“白鹳”联络/观察/救护机所不同,这个不速之客有着非常奇特的外观:它的机身就像是一条头大尾小的船,宽大的双层机翼整个凌驾于船身之上,唯一一台大型发动机位于双翼之间的正中位置。尽管相对速度不是很快,但这架飞机还是很快从阵地上空略过并重新钻入雾中,迟钝的人还在揣测着,眼尖的却已经叫喊起来:那是英国飞机!
  如果这里有德国海军人员,那么他应该会很容易辨认出来者的身份——这是英国海军的海象式水上飞机,它可以通过轨道弹射起飞,并被广泛装备于英国海军的各种大型战舰,英国人通常用它执行海上侦察和搜救工作,在必要时也可以为本方战舰提供火力校正。
  相对迟钝的人依然在思考英国飞机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一区域,大雾中飞行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以如此接近地面的高度,一颗大树就可能让它折翼。不多时,海面方向传来了另一种奇怪的声音,在还没有喷气式飞机的年代,人们很容易将它和雷声或者船只的汽笛声联系起来,但两者之间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电光火石之间,中士大喊道:“炮击!注意隐蔽!”
  中士的话音刚落才几秒,巨大的爆炸便发生在远处的田野中,它是如此的猛烈,以至于整个大地都在微微颤抖着,在接下来的数秒时间内,相同级别的爆炸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大地的震动让人联想起近在咫尺的火山爆发,黑色的烟柱即便在雾中也是那样的明显,一些土块被轻易的抛到数百米的空中,许久之后才如冰雹般砸下来。“雷神之怒”来得突然结束得也快,但炮兵阵地上的德军炮手们仍处于深深的震撼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没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所幸的是,先前的爆炸无一例外的发生在上千米开外的地方,若有哪怕是一次直接降临这片阵地,后果将是极其可怕的。
  “是大口径舰炮,我的上帝!”
  一名看上去有四十好几的炮兵少校面朝大海方向神情恍然的喃喃自语着,他这样年龄的军人许多都参加过上一场战争,那时候同样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国舰队有时也会对德军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阵地进行炮击,强大舰炮的威力在德军官兵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也许是西线胜利已经近在咫尺的关系,德军上下自信心和士气都高涨到了极点,而此时一通炮火砸落下来,无异于一盆冰冷刺骨的水浇在头上。
  沉寂的炮兵阵地上,炮手们一个个都愣愣的不知所措,这些年轻的面孔在波兰或者比利时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阵势——强大的德国空军统治者陆地和陆地边缘的大片海域,他们能够轻而易举的赶走任何试图靠近海岸的英法舰船,但今天显然是个例外。
  仅过了一分多钟,那种仿佛彻底从人们耳边消失了的声音再一次响起,而且比刚才更加的尖锐,德军炮兵阵地上仍有人呆若木鸡,但更多的人则在第一时间缩进为重炮挖置的掩体内。虽然它们只有一米多深,至少要比直接暴露在地面好上许多——这是对于常规炮火而言,但当炮弹的威力足够大时,近距离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足以对人体产生致命的伤害:耳膜震裂、内脏受损甚至直接暴毙……
  5月30日这一天,法国北部位于加莱和敦克尔克之间多处德军阵地遭到来自海面的炮火侵袭,好在大雾极大的影响了敌方炮火的准确度,仅有一处德军炮兵阵地遭到直接打击,但正从这一区域进攻敦克尔克外围方向的德军步兵也受到了炮火的阻碍,此外还有一支沿着海岸公路前进的德军运输车队被击伤击毁了一些车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