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250

  另外一边,英国皇家海军少校奈伦却在为船队中抛锚的一艘法国商船大为恼火。在港口的酒吧里,那些法国水手将自己的浪漫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在机械上似乎就不那么在行了。这不,驶离布宜诺斯艾利斯才5个多小时,6,550吨的冷藏船“让·雷尔”号动力系统就出现了故障,更让英国人愤怒的是,另外3艘法国商船竟在未获命令的情况下停船等候自己的伙伴,若不是考虑到有职责在身,奈伦少校真恨不得抛下这4艘碍眼的法国船——无一例外都是超过5,000吨的大家伙,统统抛在后头。
  可是,这些法国船偏偏又运载了7000吨冻牛肉、2000万个鸡蛋和大量的粮食,对于在西线和德军对峙的英法军队来说,这些都属于重要的补给品。
  奈伦少校这一等就是3个小时,就当他决定不顾法国人的婉拒派遣海军修理人员登上法国货轮的时候,那艘惹麻烦的法国船终于宣告修复,整个船队又以两条纵队——英国船和法国船各一条,在8节航速下缓慢向着巴西海域前行。
第5章
领海
  海面上曙光初现,“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上的水上侦察机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起飞了。为扩大侦察面积,张海诺一口气将舰上两架Ar-196-A1全部派了出去,进行半径100公里的扇形搜索。
  早餐时,张海诺是多么希望舰员跑进来报告说发现敌人船团,但天不遂人愿,他非常顺利的吃完了盘子里的面包和鸡蛋,还慢悠悠的喝了一杯咖啡。
  两个小时后,两架侦察机先后返航,它们远远的就用航灯发出莫尔斯信号:“未发现目标!”
  “那就一定是向北了!”张海诺重新回到海图旁,假如对方船队不是为了某些原因而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话,它们此行的目的地十有八九是巴西、美国、加拿大中的一处——英国人喜欢在美国和加拿大海域集结他们的护航船队,但鉴于从阿根廷前往北美又得增加上千海里的航程,所以巴西在三个选项中的可能性又相对最大。在整个巴西东海岸,值得作为船队集结地点的不外乎那么几个大型港口。
  现如今,张海诺是多么希望通过无线电让施奈德造船厂旗下的货轮和飞机到阿根廷北部海域去搜寻一番,但想到有可能暴露本舰位置和施奈德造船厂的真实身份,他还是忍住了——在这个游戏里,是没有无敌模式的,德国人迷信他们的恩尼格玛,但张海诺从不觉得它们有多可靠。
  转向和加速的命令一经下达,1.2万吨的袭击舰便加足马力新的目标地域驶去。这时海面上的风浪略有增加,被舰首劈开的浪花远远的向战舰两侧散去,水浪不时涌上甲板,在露天战位上的舰员们大都披上了雨披。
  舰桥内,经验丰富的航海官不厌其烦的又就着海图进行了一次演算:“以里约热内卢为目标点,以船队的航速乘以它们出港到现在的时间……将军,上校,如果全速行驶的话,我们仍有可能在午夜之前赶上它们!”
  “将军,我突然有了个主意!”朗斯多夫从航海官那里借来铅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和亚速尔群岛三地划了圈。
  “如果那支船队要去里约热内卢和它们的同伴会合,我们为什么不在里约热内卢至亚速尔群岛的航线上伏击?这样还可以将附近的潜艇召集过来,取得一个前所未有的战果!”
  看着朗斯多夫在海图上用有力的笔划所描绘出的线条,张海诺初一开始觉得这个想法很大胆,但是仔细想想便觉不妥。
  “如今那支船队要去那里还只是我们的猜测,就算它们真的走这条航线,也极有可能获得比一艘轻巡洋舰更多的护航力量。以我们的作战方式,军舰万万不能出现严重损伤,一旦如此,我们将无法返回德国!”
  朗斯多夫对此无可否认,他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叹道:“真希望面对面的和英国战舰来一场公平决斗啊!”
  这一句话,让张海诺揣摩到了这位舰长现在的心情——毫发无伤的俘获两艘货轮固然是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相比德国潜艇部队的战绩乃至德国陆空军真是微乎其微的,仅击沉英国航母“皇家方舟”号一役,就让那些海底猎手们声名大振,而陆空军在波兰战役的表现更是令整个世界感到惊诧!
  “这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公平!上校!我们和英国海军,本来就处于绝对的劣势,英国人愿意和我们以一舰换一舰甚至以两舰换一舰,这样当我们再无舰只可以出战时,他们手里仍有大半支舰队!这样的交易,聪明人是不会做的!”
  朗斯多夫一愣,半晌才回味过来,刚才眼中的黯淡,又被另一种失落所取代。
  “别灰心,我的舰长!”张海诺第一次改了对朗斯多夫的称呼,他走到他身旁,轻拍两下他的右上臂,“只要找到这条大鱼,我们就能享用一顿极为丰盛的餐宴。用不了多久,全德国的报纸都会我们的战绩而欢呼的!”
  朗斯多夫抬起头,认认真真的重新将张海诺打量一遍,诚恳的说道:“将军,我为自己之前对您的成见向您道歉!您是我所见过的将军当中最出色的一个!”
  张海诺善意的笑着说:“等你升到将军时,会比我更加出色的!”
  此时在靠近阿根廷东北部海岸线的海面上,8艘舰船正排成两列纵队向北偏东行驶。右边那条纵队,领头的是一位经历过一战的老兵——“格林维特”号,一艘舰体瘦而长的轻巡洋舰。虽说带着轻巡洋舰的头衔,但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艘舰体坚固的武装巡洋舰。论吨位,它比一艘舰队驱逐舰大不了多少,论火力,它的火炮实在比普通轻巡洋舰少太多:艏尾各1门45倍径的6英寸(152毫米)舰炮,舯部装有6门单装的12磅副炮(76毫米)和两具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门40倍径的2磅炮(40.5毫米)和5门65倍径的20毫米炮构成全舰的防空火力,此外两舷还布置有6具深水炸弹发射器,没人知道是谁提议让这艘原本在30年代初期就已退役的军舰进行改装然后送上1939年的战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战斗力在德国人的袖珍战列舰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在这艘轻巡洋舰后面,三艘排水量从2000到4000吨不等的英籍货轮蒸汽的排成一列,它们是“沃里克”、“野蛮”和“罗金汉”,船上满载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装运的货物,大都是准军用品,例如皮革、牛油和亚麻布,还有一些是供应士兵与战马的口粮——大麦、大豆等等。
  右侧纵队的四艘舰船桅杆上无一例外的悬挂着英国米字旗,左边四艘则全部是法国的三色旗,它们排水量要比右侧的同伴略大一些,从前往后依次是“公犬”、“维米拉”、“施坦利”、“马尔加”。“公犬”和“维米拉”是拥有制冷设备的冷藏船,负责将上好的阿根廷牛肉和鸡蛋运往法国,“施坦利”和“马尔加”是普通货轮,同样运送供应前线的粮草。就航速而言,四艘法国船稍快,英国方面除了领头的那艘轻巡洋舰之外,航速都不超过12节。
  自前一晚“公犬”号故障修复以来,四艘法国货轮表现中规中矩,这让奈伦少校免于和这些法国人较劲。相比于德国海军的黑色潜艇,他担心在漫长的航程中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的反而会是这些法国货轮。
  在奈伦少校的印象里,法兰西是个很奇怪的民族,他们的脑袋里既浪漫又傲慢:他们的法式浪漫似乎与生俱来,对女性格外绅士,追求罗曼蒂克几乎不逊意大利人;法国人傲慢,因为他们觉得“上帝创造万物,把世界上最好的自然条件给了法国”——法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从雨果到卢梭,从伏尔泰到笛卡尔,无数大作家、哲学家令他们引以为豪;法国有丰富的艺术典藏,卢浮宫内珍宝无数,遍布乡村、山岭的城堡都是古迹;同时,法国又是中世纪欧洲唯一实现过完整中央集权的国家,又是第一个推翻自己王权、建立共和国的国家,是法国人奠定了欧洲现代政治体制的精髓和基础,而随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出台的《人权宣言》则是之后不少国家民主革命的参考范本;维系200年的法兰西殖民帝国,拥有的疆土仅次于“日不落帝国”英国。
  由于英法两国的地缘和政治,奈伦少校自1934年以来和许多法国军官打过交道。在那些留有浓烈法兰西贵族遗风的军官们眼里,德国人过于刻板,比利时人呆头呆脑,美国人毫无历史底蕴,至于英国人,总是自以为是又没有饮食文化。唯有法国人,文化底蕴深厚,又有良好传统习惯,兼具心怀宽广的优良品质,这样的民族,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
  为了对抗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两个“世仇”10年代站在了一起,而当进入30年代后,德国大肆扩军、苏联日渐强盛之时,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再次联手,尽管如此,法国人尤其是法国海军的官兵们依然对拿破仑时代法国受挫于英国海军耿耿于怀,他们承认英国舰队的强大,却不甘担当配角,即便是在战争当前,他们仍喜欢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傲慢的法兰西!野蛮的日尔曼!如果没有这两个民族,世界该有多么美好啊!”奈伦少校自言自语着,一边眺望数海里之外的海岸线。9月的南美,时值春末夏初,这里的气候是宜人的,但作为一个传统的英国人,奈伦少校显然更加向往英格兰南部的秋景,他想起了自己家庄园里的丰收景象,想起了人们忙碌而快乐的背影,在那里,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非常友好,但至少是通情达理、易于沟通的。
  午饭之后,不当班的水手们三三两两的来到甲板上晒着太阳,隔着三四百米的距离,两边的水手不免要拿起扩音筒表现一番。一开始,双方尚显友好的询问对方午餐情况,当法国人发现自己的牛排煎鸡蛋比英国人的肉肠烤面包高出一个档次时,嘲笑便开始了。更有甚者,晃着装有半瓶葡萄酒的酒瓶子朝这边挥舞,嚷嚷着:“来吧,英国佬,这里有上好的法国葡萄酒!”
  英国人不甘示弱的拿出了他们的威士忌和肉肠,法国人则继续炫耀他们的果酱,渐渐的,各种俚语和不雅的语言上场了,双方精通彼此语言的水手便将对方之意愤愤然的转达给自己的同伴们,一来二往,谩骂升级为群体行为,但他们的指挥官至少不用为出现肢体冲突而担忧——没有人会为了这种事情游过几百米的大海到对方的船上讨回脸面,大不了,下次在某个港口的酒吧相遇时,再用酒瓶分个高下。
  船员们依然吵吵嚷嚷的消化肚中食物,瞭望哨上的水兵们也兴致勃勃的观看这场闹剧,直到一架浅绿色的水上飞机嗡嗡的从上空飞过时,人们才安静下来,但没有人感到恐慌。毕竟,这里是远离欧洲的南美大陆,在人们通常的想法中,德国飞机是不可能飞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因为他们既没有海外殖民地,也没有像英国那样强大的航母舰群。
  站在舰桥上的奈伦,仰头看着那浅绿色的带有两个硕大浮筒的单翼单发水上飞机,它的体积在同类中应该算是比较大的。此情此景,让素来谨慎的英国少校目光中流露出些许担心。
  “似乎是从阿根廷飞往巴西的客机!”舰桥上的另一名军官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据我所知,他们几年前就已经开通了这样的航线,大多数飞机属于一家名为雄鹰航空的巴西公司!欧洲的战事,应该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营运!”
  “别担心!”奈伦少校自我安慰到,“我只是好奇而已!”
  一个半小时后,当单引擎的G-2C降落在里约热内卢时,飞行员将一张纸条极其隐秘的交给了德国海军派驻在巴西首都的谍报员手里,很快的,有关英法船队方位、航向以及队形的情报通过加密电文发回德国国内,当它传到正在南美近海航行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时,舰员们正在享用当天的晚餐。
  “虽然来得有点迟,但有总比没有好!”张海诺抹抹嘴巴,抛下只吃了一小半的晚餐便同朗斯多夫一同赶回舰桥。
  “航向北偏东约10度,航速9至10节,距布宜诺斯艾利斯120海里!”朗斯多夫亲自“操刀”,圆规、尺和铅笔轮番上阵,不一会儿便将英国船队的航迹以及现在可能的位置标注在海图上,让他们又惊又喜的是,这艘袭击舰距离那里只有不到80海里!
  “三个小时路程?看来他们的速度比我们预期的要慢,也许是走了点弯路,也许是碰到了麻烦,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张海诺紧紧盯着海图上代表袭击者与被袭击者非常接近的两个圈,心里充满期待,又有那么一点儿临战的紧张感。
  “不过有一个问题,将军!”朗斯多夫忽然皱起了眉头,“他们正沿着阿根廷领海与公海交接线航行,一旦我们出击,他们随时可以躲进阿根廷领海,我们不能攻击一艘位于中立国领海内的船只,那是违反中立法的!”
  朗斯多夫的这点分析,让张海诺想起了历史上的“阿尔特马克”号事件——那艘关押着299名英国俘虏的德国补给船从大西洋返航时在挪威领海内遭到英国战舰的袭击,英国人成功解救了他们的战俘,这令德国人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因而向挪威政府施压,挪威人原本就包庇德国补给舰在先,又不愿意得罪英国人,最后只是就中立地位被侵犯一事向英国政府提出了绵软无力的抗议。这一事件成了促使德国攻占挪威的导火索,在“威悉演习”战役中,德国海军虽然损失了一批宝贵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却获得了牢固的北方。
  即便有没有“阿尔特马克号事件”,德国都将通过攻占挪威来获取出入大西洋的航道以及巩固自己的铁矿石供应线,但按照当时的中立法,交战一方是不允许在中立国水域执行作战任务,在政局复杂而微妙的南美,张海诺很清楚这是尤为需要避免的。
  这时候,各种各样的战术思路在张海诺的脑子里快速运转着,从近海切入?绕道正面截击?还是迷惑对方并在对方来得及做出反应之前发动攻击?不管采用哪种策略,似乎都很难达到重创甚至全歼对方的作战目的。
  “也许……我们可以试试从前海盗们惯用的另一策略!”
  看样子,朗斯多夫有点突发奇想,张海诺很感兴趣的看着他,“你是说……”
  朗斯多夫点点头,“发遇难信号,诱使对方前来!”
  “这样的战术有多大把握?”张海诺向来倾向于采用各种灵活战术,但他现在更关心这种海盗战术运用在目前情况下的可行性。
  “我们可以对军舰进行适当的伪装,至少让对方在远距离上无法辨认我们的真实身份,而我们却可以通过雷达确定它们的数量和方位!”朗斯多夫看了眼舷窗外,“在这样的夜晚,我认为成功的可能性至少有百分之九十!”
  张海诺扭过头去,夜幕即将降临,天空中灰蒙蒙的云层意味着这将是一个光线非常有限的夜晚,正所谓“月黑风高”……
第6章
大开杀戒
  “这天气真令人讨厌!”奈伦少校愤愤不已的嘀咕着,片刻之后,他朝自己的水兵喊道:“打开探照灯,仔细搜索海面!”
  不一会儿,位于这艘轻巡洋舰前舰桥上方的大功率探照灯被打开了,强烈的光柱顿时从黑暗中清扫出一条光明之路。这对搜索海面失事船只自然大有帮助,但当英国人原本就已掉入一个精心策划的陷阱时,这一举动便要了他们的命。
  被英法称为袖珍战列舰的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装甲舰第三艘,也是该级最强大的一艘——“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此时正隐藏在黑暗中,利用它先进的雷达测距仪测定目标距离和方位。当对方亮起探照灯时,舰上传统的蔡司光学测距仪也发挥出了作用。一经双重测量,司令塔上部的前桅火炮控制室里的射击指挥官凯尔弗便向前后主炮塔下达了射击前的预备命令:
  “距离9,254,方位277,主炮齐射准备!”
  作为这艘战舰的最高指挥官,张海诺随时可以下达主炮射击命令,但是他深知在这种距离上,若是不能很快将它击伤,那么只会将对方吓跑。一旦鱼儿都游进阿根廷领海,那么他们的目标就无法达到了。
  “上校,你的炮手在多远的距离上能够保证对这样的目标一击即中!”
  一旁的朗斯多夫放低望远镜,想了想,说道:“这样的距离上三次齐射至少一发命中,如果距离缩短一半,两次齐射就能保证命中!”
  张海诺依然用他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海面,他的目标此时就像是一颗星星那么飘忽,若没有雷达帮助,他真担心炮手们能否让炮弹落在距离目标500米之内。
  “3000米怎么样?”
  朗斯多夫点点头,“一炮即中的可能性很大,但在那样的距离上,对方的鱼雷对我们也是一个威胁!”
  “我们会给他们施放鱼雷的机会吗?”
  张海诺转过头看看前甲板,在之前的两个多小时里,舰员们用薄木板条给这艘战舰简单的“化了个妆”,两座显眼的主炮塔左右都竖起了一度木墙,木墙外侧整体涂着黑色油漆,舰员们又用白色的油漆在木墙上勾勒出类似于美国重巡洋舰炮塔的轮廓。这样的手段在白天骗不了人,但到了晚上可就不一样了。当距离足够远时,它的侧影很容易和一艘条约型的美国重巡洋舰混淆——历史上不论是朗斯多夫还是“舍尔海军上将”号的指挥官克拉克,就常用这样的变脸招术迷惑对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的竟然是英国人出版的《简史舰艇年鉴》。
  朗斯多夫点点头,为了确保万一,他对自己的副手说道:“降下我们的旗,换上美国旗!向对方发出灯光信号,我们是美国军舰‘旧金山’号,在附近巡航时收到船只失事信号,询问对方身份!”
  张海诺默许了这一指令,然后继续用他的望远镜观察对面那艘英国船。对方只来了一艘,这在他的意料之中,而那是英法船队中唯一一艘护航军舰的可能性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
  海面的另外一边,奈伦少校很快通过望远镜读出那艘隐于黑暗中的舰船所发出的信号。“旧金山”号属于美国新奥尔良重巡洋舰,排水量1万吨,装备三座三联装的203毫米主炮,舰身比德意志级短6米,舰宽少1.8米,采用和德意志级相似的桅式舰桥,两级战舰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炮塔,德意志级安装有三联装283毫米炮的主炮塔相对舰身而言硕大无比,而新奥尔良级三座主炮塔则要小上几号,但这个区别经简单伪装后在夜晚已经“不复存在”了。
  尽管在望远镜里对方只是一个模糊的黑色小点,但奈伦少校并没有起疑心——美国军舰时常到南美海域来执行巡航或者训练任务,这不足为奇,何况英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武官、那位白头发的海军上校告诉他,大西洋海域并没有德国水面舰艇活动。
  “发信号,我们是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格林维特’号,也是接到船只失事的无线电讯号赶来的,建议展开联合搜索!”
  奈伦的建议,很快得到对方的相应,一闪一闪的灯光讯号在国际明码传达对方的意见:“同意,请向我舰靠拢!”
  奈伦没有多想,指挥着他的巡洋舰以16节的巡航速度向对方驶去,浑然不知那个隐藏在假面背后的猎手随时可能张开血盆大口。
  每隔30秒左右,凯尔弗就根据测距仪报一次射击数据,这样的指令简短而公式化,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们的心情紧张起来。
  “距离3730,方位273!”
  就在这时,张海诺下令道:“拆去伪装,准备射击!”
  早已等候在甲板上的舰员们以最快的速度将竖立在两座主炮塔旁的木墙放倒,然后迅速跑到不会被主炮射击时发出的炮口火焰和冲击波震伤的地方,这一切都在30秒内完成。
  在这期间,英国人尚茫然无知。
  紧接着,张海诺下达了自参战以来的第一次主炮射击命令:“开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