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大秦(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290

  战国时代因为大国兴起、商贸活跃,已经渐渐打破了春秋时‘十里内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小格局;不过毕竟还是要受到时代的限制,大部分人甚至是商人都对商品价格都不是太敏感,更缺乏一个能够直观反应并且影响商品价格的大市场。
  白栋以为,既然没有大市场,那就建立一个好了。
  如果是在后世,白栋绝不会跑去炒股炒期货,因为比他高明的人物真是太多了,不要说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大鳄,就是一个华夏股票市场中也有无数英雄奸雄,贸然入场的结果就是被人一口吞掉、连渣都不会剩下;不过在这个时代若说对‘大市场’的理解,他却绝对是天下第一,就连便宜师傅鬼谷子都不成。
  战国时代当然不可能出现后世的金融市场,但是这个时代也有真正的硬通货,第一就是盐、第二才是铜铁,黄金和白银更是要放在后面;其实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前,黄金和白银真的没有多么重要,华夏真正以白银为主要货币还要等到清朝,哪怕在明代用白银交易都还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白栋看重的是盐,这个时代的喜儿太多了,不是开玩笑啊,老秦就有不少白毛女和白毛男,这都是体内缺乏盐分所至,不要说是普通平民了,就连军队都很难得到足够的‘精盐’供应。海水晒出的苦盐是个什么东西?不吃会没有力气,吃多了会肚子疼。还会生出许多古怪的毛发病和皮肤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只好用醋混合了苦盐来吃。这种酸酸咸咸的味道十分古怪,正常人都不会喜欢,更别说为了携带方便使用的醋布了,用麻布吸收盐醋,晾干了带在身上,野外起炊的时候再把醋布放到釜中煮一煮?这样盐份是有了,可那种腐酸的味道是个正常人闻到都会吐,用这玩意儿做出的东西能吃?
  盐醋和醋布之所以会出现。原因就是缺少精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精盐其实比铜铁更重要,这关系的可不仅仅是军队战斗力,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健康程度。
  魏国出产的大量精盐使盐业市场具备了形成的基础,而白栋与徐公斥资建立的数十个盐贸据点就是雏形的‘盐业交易市场’,赵良和凤鸣学院的优秀学子们则成了交易市场的第一批领导者,他们现在每天都很繁忙,正在根据白栋的指引建立起一套严谨完善的交易规则,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自己手中的盐贸据点就是白栋理想中的‘支点’,假以时日。白子将会通过这个支点撬动整个华夏。
  “赵管事,赵国的几家盐商都到了。是现在就请他们进来麽?”
  “请他们去交易厅,开几坛我从老秦带来的白家好酒。客人来了,我们当然要用心招待。你告诉他们,本姑娘稍做洗浴后便会前去。”
  “诺。”
  听到纱帐内传出的哗哗水声,阵阵幽香扑面,来人不觉心中暗笑。果然如传说中的那样,赵姬姑娘是个极其爱美的女子,每日饭可以不吃,澡却是不可不洗的;只是不知这位天下有名的美人儿与咱家白左更除了师生关系外还有没有别的关系了?像她这样的绝色佳人,若非是咱家白左更,天下还有第二个男子有资格碰麽?
  这个盐贸据点果然很像一个据点,距离邯郸城不远,却是非常独特的庄园模样,坚固的棱子墙高约一丈,略低于卿大夫的家城标准,棱子墙上有女墙、下墙阶梯,内道宽有八尺,可以让两匹马并列而行……光是守卫据点的游侠儿就有五十人,另外还有以白家商社名义招募的死士。这些死士和游侠儿不同,他们所得到的待遇是游侠儿的数倍,却要一生为主家卖命,如有背叛,从此被天下士子鄙视,会生不如死。
  像是这样的盐贸据点白家商社建立了三十七家,徐家商社三十一家,共六十八家据点有多半位于燕、齐、卫、宋、鲁五国,其余则在南方的楚国、越国,就连西面的巴国、蜀国也有。若是在春秋时代,这就是典型的逾制,不过如今是华夏第一次商业大交流时代,有钱又能为国家带来好处的大商人是各国都欢迎的,更何况这些盐贸据点背后的老板还是天下闻名的白子和徐公?白栋并不担心魏国知道他是幕后老板之一,正如他对赵姬说得那样,他的计划从来都是摆在台面上的,就算有人知道,也很难阻止;何况真正的王牌还没有打出来,如今在魏婴看来这些盐贸据点的建立对魏国只有好处,并无一丝坏处。
  浴后的赵姬选了一套百折襦裙。先秦时代早有裙装,不过那种套筒一般的裙装是男人女人都穿,完全没有女子特有的味道;如今白家商社开始了多种经营模式,文华超市主打高精尖产品、文化挂帅,商社的生意则开始深入衣食住行,这种仿佛后世连衣裙的新式服装已经风靡了秦国和山东诸国,如今的上层贵族女子若是没有个五六七八套那都是没脸出去见人的。而且白家的这种新式裙装不违礼法,贵族可以穿得、普通平民只要有钱也可以购买,在秦国就叫拉动内需、对国外就叫赚取‘外汇’,白家现在就是各国商社的风向标,见到服装除了御寒保暖遮羞之外还是美化自身的重要手段,人们的想象力立时得到了极大解放,相信用不了多久,会有更多兼具功能和外观的衣裳出现,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白子正在用他自己的方法悄悄改变着这个世界。
  “赵管事……”
  淡绿色的百折襦裙、红唇如火、肤色细腻白皙、纤腰窄得让人担心随时会折断,这就是赵国第一大方,乱世中艳名四播的美人儿。
  赵姬面上永远带着动人的笑容,走进交易厅后,目波流动,照顾到了每一个人,厅中的商人们仿佛又见到了那个风靡赵国的美丽大方,忍不住暗中吞了口唾沫下去。
  可是没人敢多看这位美人一眼,盐贸据点的管事可是肩挑白、徐两大商社,这位赵管事背后更是站着秦国那位年轻的伟人,几家商社的管事人迅速站起,面上陪着笑,比面对赵国的国夫人更为恭敬。
  “好啦,大家不必拘束,请继续喝酒吃肉,品尝茶点,听小女子说说话就好了……”
  “不敢不敢,在赵管事面前,哪里还有我们的座位呢?”
  “有什么不敢的?”
  赵姬噗嗤一笑:“在咱们凤鸣书院可是没有这许多的臭规矩,咱们的白院长曾经说过,这规矩越多啊,人也就越是僵化,那就做不成什么事情。各位都是赵国最着名的商家,有些还是赵姬的老朋友呢,怎么?难道赵姬去秦国走了一遭,就会变成吃人的大老虎了?我可没有这么可怕罢?”
  “赵管事说得没错,咱家可是白家细瓷的代理商,可不就是一家人麽?不过这一家人也有个高低上下之分,赵管事是白子的学生,又是一人执掌赵国六家盐贸据点的大人物,咱们若是不知恭敬,那不是连乡间野人也不如麽……”
  “正是正是,赵巨兄说得有理,以赵管事的身份,就是受我等一礼也是应当的!”
  两个商家这一挑头,众人纷纷恭敬行礼,赵姬就是不想受也得受了。
  赵姬嘴上说着不要,其实却是极为享受,咯咯笑着在主位落座:“行啦,你们也不用绕什么圈子。这次邯郸六家商社齐来见我,敢是囤积魏国精盐囤得多了,如今才知后悔了不是?”
  “赵管事说得是,咱们都等着您救命呢!”
  听了赵姬的话,各家商社顿时纷纷叫苦。
  第三百一十八章
炒盐(下)
  赵姬目光闪动,强压着想要放声大笑的冲动。
  这帮商人终于知道白院长的厉害了麽?赚钱的机会虽好,可若是有人被冲昏了头脑,那一定是死得最惨的那个,眼前这些家伙就是!
  以往经营盐业的手法很简单,就是从齐燕等产盐国大量购买盐,然后利用各家商社掌握的交通资源运送至类似老秦这样的缺盐国家,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虽然也算暴利,可这一来一去,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占用大量的资金。
  白栋和徐公建起这六十八家盐贸据点后,就等于张开了一个‘盐业贸易网’,不仅搭建起庞大的水陆交通网络,为各路商家提供运输和代卖服务,而且本身也进行交易,允许各国盐商与据点直接交易,也支持各路盐商之间的买卖。盐贸据点就像一个第三方交易平台,虽然会收取一些‘手续费’,却充分保证了交易的公正、公平与公开。
  例如赵巨的商社从魏国购买了精盐,那他就可以选择通过盐贸据点的交通网络送去远在西南的巴蜀,到达巴蜀后,他们可以自行出售或者委托据点代卖,还可以干脆牺牲一些利润将盐卖于据点,甚至还可以与巴蜀当地的商家交易;所以在盐贸据点刚刚出现时,天下盐商也有‘狼来了’的感觉。或许这个时代还没有这样的时髦用语,反正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盐贸据点虽然什么都要钱,却是帮助他们解决了运输安全问题和最担心的资金周转问题;基本上只要从魏国买到精盐。转手就会有利润。盐业据点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他们的利润率。却也降低了经营风险和运输风险。安心赚钱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以往自己苦哈哈的千里运送,虽然利润极高,却是风险极大,万一遇到山贼盗匪乱军什么的,那就得血本无归!人家白子就不会担心这点,别说区区贼匪了,邓陵子如何?还不是说灭就灭?天下间敢招惹白子的盗匪只怕还没有生出来呢。
  事实上也是如此。盐贸据点兴建半年以来,还真就没有失过货,无论是自运货还是盐商们的委托运货,所过之处无不风平浪静;其实各国盐商还不知道,白栋选择的交通网络上,还是有不少强人盘踞的,只不过别家的货要抢,遇到了白家的车队,那多半是要请到山上开怀畅饮的,而且兄弟们喝多了以后还要放声高歌。以表浓情蜜意……自从抱上了白子的大腿,坐在山上就有份子钱收了。从此少走山路,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心情也开朗拉,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白栋都在打算是不是该开个镖局了,这种后世买路的手法淳朴的先秦人可不明白,他们只知道雇佣大量游侠与这些地头龙蛇开片猛打,到了他这里,一条条线上的山贼水匪都拿了好处,个个都成了朋友,这些刀头舔血的汉子可是感动坏了。好处其实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人家白子这样的大人物肯正眼看咱们、拿咱们当个人物,那些贵族老爷们成不?这就是交情!
  盐贸据点的种种好处很快就托起了一个无形的盐业大市场,于是在两个月前,盐商们惊喜地发现交易厅中出现了每日盐价。据点每天都会委派专人将当天的价格写在巨型黑板上,起初大家还想不通白子为何要做这样的傻事,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他们惊掉了下巴;从这一天起,他们不仅可以按照当日盐价销售自己手中的实盐,就算没有从魏国买到精盐,也可以直接购买盐贸据点的,买到后可以选择自行销售赚取较高利润,也可不提出实盐,直接委托据点进行再交易,做一种类似纸上的交易活动。
  这种类似后世股票的交易方式真的太新颖了,魏国精盐现在越来越是炙手可热,如果从魏国买到盐再到据点挂牌交易固然利润较高,却也比较辛苦,而且还未必买得到,而在据点左手买右手卖,看起来利润是低了一些,却是周转极快,而且盐价虽有波动,却一直在缓慢上升中,若是早早囤积一些,过个半月一月,那就是更大的利润!盐商们都疯了,原来赚钱还可以这样赚的麽?
  就像后世那个第一次打开股票市场的华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这种新颖的‘炒盐’活动,魏国精盐的价格也随之被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要放水淹人,首先就得蓄水,所以白栋是不介意在背后推动一把盐价的。当然他会保证每一笔交易的精盐都有实物对应,这是做生意的底线,也是推动魏国盐价不断升高的保证。
  魏国对此是喜闻乐见的,司情处的人得到这个消息后,魏婴几乎要笑歪了嘴巴。他都想请白栋和徐公喝酒了,这两位简直就是在帮他的大忙,反正现在能够大量出售精盐的就是魏国一个国家,你把价格炒得越高越好,到头来得到最大好处的还不是魏国麽?
  其实得到好处的还不仅仅是魏国,盐业市场的建立也让盐价第一次市场化和透明化,再加上白栋和徐公搭建起的运输和销售网络,近至赵韩、远去楚越巴蜀,一些非产盐国家从此得到了较为稳定的精盐供应。有了白栋搭建的大市场,他们也从此不用再看那些产盐国的脸色、被人多刮去几层油皮了。而一旦控制了这些‘消费国’,像是燕齐这样的产盐国和魏国这样的产盐兼二次深加工产出国也就渐渐被白栋和徐公控制;盐业大市场本来就不是完全为了打击魏国才建立的,这也是白栋和徐公要定下的‘市场模本’。
  即使在魏国的盐价崩盘后,大市场模式还是会继续下去;古人可不是傻瓜,一旦被他们看到了好东西。也会紧紧抓住不肯放手。而且魏婴和庞涓也没有这么傻。魏国就算要清算报复,也会寻找更大的利益,白栋和徐公建立的大市场可不能为他们带来开疆拓土的功勋,更没必要因此得罪天下商家。
  盐贸市场的建立,让天下商家对白栋更是心服口服,这位白子恐怕比他的老师鬼谷子更为厉害,也不知道他的脑袋是如何长的……从羡慕到崇拜,白栋无形中已经成为了天下商家的楷模和榜样。就像当年的范蠡和日后的巨商吕不韦一样,在这个列国林立的时代哪个国家与这样的巨商过不去,那才是脑抽了。
  拥有了盐业大市场,白栋就可以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来控制盐价,这帮初入‘股市’的商人根本就没有什么风险意识可言,两个月来顺风顺水,每个人都以为盐价应该不停地攀升下去,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从他们开始炒盐时起,几乎就没有赔过钱。现在每人手中都有了以万石为单位的魏国精盐,如果挂牌销售。最少都能赚到一倍的利润。
  期待古人能够科学认知商品供求关系是最可笑的事情,盐业市场的虚假繁荣既刺激了这些盐商,也刺激了齐燕这样的产盐大国,尤其是魏国。魏婴只知道精炼的盐越多,他能够赚到的钱也就越多,却根本不知在某人的暗中推动下,燕国和齐国囤积了十年的海盐都被他陆续买了来,这些海盐如果都变成魏国精盐卖出去,虽不能让天下市场饱和,早晚也会令盐价大跌。
  白栋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现在不只是齐国的库存空了,就连他与徐公联手兴建的盐场都快被魏国人买空了。在最近半个月内,魏国购入的海盐更是之前的两倍数量!同时魏国大肆兴建秘密盐业基地,魏国关市上倒有一半店铺改行做了盐商……好吧,白栋现在可以认定,庞涓师兄是个可以信任的小伙伴,他果然帮助自己坑出了魏国最后一笔国本金。
  魏婴啊,你不作死能死?所以死了也怨不到任何人。
  几乎就在一日之间,六十八个盐贸据点同时出现了大笔的卖单,天可怜见啊,就是一天的时间而已,魏国精盐的价格便硬生生折了三成!等候在魏国的各国盐商跑得比来时更快;在盐价高涨的时候,他们如果能够买到魏盐,就可以卖给盐贸据点,虽然辛苦些却是利润丰厚,可如今盐价暴跌,囤积在手上的‘盐牌’还不知道卖不卖得出去呢,谁还会傻乎乎地购买魏盐?哭都来不及啦……
  赵巨这些人更是哭都哭不出了。赵国距离魏国最近,他们这些盐商也是炒卖魏盐最凶猛的一批,如今突然盐价暴跌,他们就算不破产也会被家族清算,所以当听到赵姬到来的消息,便第一时间前来拜会。他们这些人倒没有多麽怨恨白子,这段时间盐价一直都在暴涨,他们出手套现的机会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白子更是通过各大据点的管事一再提醒他们——‘盐市有风险,入场需谨慎’,是他们自己不听,白白放过了套现谋利的机会,现在还能怨得谁来?他们现在只是抱着一线希望来求白子,希望可以减少一些损失。
  “早就对你们说过了,盐业市场有巨大的利润,也有巨大的风险,是你们自己贪心不肯离场,如今又怪得谁来?也怪那个魏婴为了赚钱而拼命生产精盐,这才造成市场饱和、盐价暴跌……”赵姬叹了口气,面上是无限的同情。
  “赵管事说得正是,都怪魏国,可坑死咱们了!”
  李巨等人大骂了魏婴后又回头来恳求:“不过赵管事既然肯见咱们,那就是白子一定会出手了?咱们就知道,白子是天下巨商,也是天下名士,又怎么会见死不救呢?赵管事,您就别吊大家的胃口了,白子究竟是什么意思,还请示下啊……”
  赵姬微笑着看了众人一眼:“你们这帮奸滑贪心之徒啊……要是我说,就不救!任凭你们去死!可谁让白子心软呢……”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上兵伐谋?
  凤鸣书院附近山林中的鸟雀算是遭了殃,从早晨开始,鹰啼声就没消停过,一只只金鹰、苍鹰、灰背隼排着班儿的赶到,简直就是老鹰开会,空中霸王来了,小鸟儿们还能说什么?就没有抗议的可能,拖家带口紧着逃吧,稍慢个一步半步,就会成为鹰口中的食物。
  其实肩负着送信任务的鹰隼们早就对普通鸟雀儿无爱了,这东西哪里比得上用清酒腌制过的牛羊肉?味道鲜美不说,吃了还挺兴奋,全身热乎乎的,飞行空中都不会感到寒冷,而且还不会影响目力,飞行在一两千米的高空,还是一眼就能看到地面上插着的红色旗帜;这只灰背隼发出一声兴奋的鹰唳,拢翅并足落了下来,被等候在这里的公子少官兴冲冲地地一把接住,先喂了一大块羊肉给它,然后迅速取出它脚部竹管中的飞信。
  “这是今天的第十八封飞书了,快送去‘揽波亭’,白院长可等着呢!”
  公子少官抖手扔出书信,立即有人接在手中,快步送往湖上凉亭。现如今训练飞鹰和传递飞书也是书院的杂学课程之一,而且还是必修课,每个学子都要掌握这手技能才能取得所需的学分;刚才挥着小红旗接引飞鹰的就是白荡,这小子学起这门课程是乐此不疲,恨不得自己养一只玩玩儿才过瘾呢,凑到公子少官面前低声道:“少官哥哥,你说今天这是怎么了?才半天时间啊,就有十八只飞鹰传信?我刚才看过鹰身上的标记了,最远的可是来自巴蜀。难道咱们在巴蜀也建立了鹰站?还有啊。白院长和那个叫孙宾的一大早就坐在亭子里喝茶吃点心看这些飞书。还有院长夫人坐陪,你说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闭嘴,不该问的就不要问,你是第一天做凤鸣书院的学子?”公子少官狠狠瞪了这小子一眼,很想给他屁股上来一脚,忽听空中又响起鹰唳声,比先前更是洪亮,不由吃了一惊:“好家伙。是只青背!这麽大的青背可是罕见啊,五千里以下的书程用这种鹰都该被打烂屁股狠狠惩罚,莫非是楚地来了飞书?快快接引!”
  四月的天气还远远不算温暖,坐在凉亭上喝茶是小资产阶级才会喜欢的调调儿。不过孙宾很享受这种感觉,湖面上不时泛起的清新水汽会让他回忆起在大山里的日子,白家茗茶也是先苦后甘,很像是恩师烹调的草药水。
  白栋和他一杯杯喝着茶,苦酒则坐在一旁念着送来的飞书,听到连远在西南的巴蜀盐价都跌到了五百钱一石,孙宾都有些坐不住。恩师说为兵者第一就是养气的功夫重要,他也算是养气多年的人。却硬是被如此低廉的盐价惊呆了。
  清溪什么都出产,几乎就可以自给自足,可偏偏就是不出盐,在清溪的时候,他也没少了下山买盐,那时买得还是齐国青盐,说是上品,可比这魏国精盐差了许多,就这样也要八百钱左右一石,无论是用秦国圆钱还是山东各国常用的布币刀币,都差不多是这价格。他学的是兵家,自然知道盐价和粮食价格如果出现巨大变化意味着什么,这可不是随便开玩笑的,盐价一动,无论上涨还是下跌,则多半会引动兵事!更何况这次去魏国见涓师兄,他也知道魏国几乎是全国总动员在生产精盐;魏国可不比远在西寒的老秦,魏国的经济一乱,周边的国家可就要遭殃了。
  孙宾深呼吸一口,放下茶杯,抬头望向了白栋;他想起了白栋和他的新赌约,却万万想不到白栋会从魏国的经济入手,更想不到这位白师弟竟有如此心机、如此手段,原来早就在暗中布局,算计上了魏国。他并不怀疑这些飞书的真实性,堂堂鬼谷弟子、秦国白子若是在这种事情上做伪,那还要脸不要了?
  “呵呵,看来师兄是得了恩师真传,也知道经济之于兵事的道理。”
  白栋轻笑着放下手中茶杯看了孙宾一眼:“师兄以为,盐价这一大跌,魏国会如何?对了,现在还只是开始,用不了几日,魏国精盐价格将会跌去八成,就连基础海盐也会跌去最少五成……”
  孙宾的脸抽搐了几下:“你是如何做到的?”
  “盐贸据点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交易市场,当盐商习惯了在其中交易后,它就可以影响盐价。虽然盐价最后还是要归于真实的供给关系,可是魏婴太疯狂了,他倾尽全国之力生产的精盐实在是太多,居然只用半年时间就消耗了燕齐囤积了五年的基础海盐,并将两国囤积了十年的海盐购买一空,如此疯狂的举动,盐价如何不跌?”
  “是该跌,但也不应跌得如此之快,从魏国到巴蜀千里迢迢,价值百钱的东西到了地头翻上两倍都是正常的,除非是有人早就囤积了大量精盐于巴蜀、楚地这种缺盐的国家,而且还要在交易市场中兴风作浪,才能如此快的打低盐价……”
  孙宾也就是在庞涓面前才会时不时的犯傻,其实智商极高;而且为兵之人就不可能不懂经济,白栋创建的大市场虽然新鲜,他要理解起来也不算什么难事。
  “孙师兄是兵家,想不到也通经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