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252

  代善站住了,向黄台吉拱手弯腰道:“皇上,我已经老糊涂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只是我也觉得,这样打下去,我们就算能撑得过今年,也难以撑过明年。至于该怎么做,皇上一向圣明,一定会有好办法的。我们只要一心听候皇上的旨意就是了。”
  黄台吉忍不住皱了皱眉毛,他知道代善显然是不愿意再这样打了,而且看他的样子,黄台吉怀疑他应该和两白旗已经有了一些默契。于是黄台吉道:“二哥,老十二,老十五。我们都是兄弟,这时候也已经是危急存亡的时候了,便是老汗当年萨尔浒的时候,也没有如今凶险。到了这时候,我们兄弟却都是在一条船上了。难道说我们在这里败了,那些尼堪还会放过哪一旗不成?如今大家心里有什么想法,还是坦诚的说出来才好。”
  多铎听了,又看了看黄台吉,见他的神情不像是装出来的,便道:“八哥,我寻思着,这样打不是个路子,我们用原来的打法打不过人家,学人家的,又没学到精华,对上人家,一样是个死。如今我们必须想办法抢出一些时间来。所以我觉得,八哥你这个皇帝还是先别当了,我们先跟对面求个招安。只要能缓出一些时间,我们总能找出办法的。”
  “对面怎么会同意我们招安?他们怎么会看不出这是缓兵之计?”黄台吉问道,“若是他们会上当,上次就上了。”
  “老八。”代善开口了,“上次我们的条件不够好,他们当然不会答应。这次我们摆出更低的身段,除了称臣,我们要拿出更多的让步来,比如交出我们手中的汉人,比如退出边墙。”
  “那怎么行?我们答应了这样的条件,大清就全完了。就算是缓兵之计,这一招又能缓多久呢?光靠空口的条件,没有实际的行动,他们是不可能相信的。”黄台吉说道。
  “那当然。”代善用悲凉的语调道:“但我们还可以送上人质,我们也真的归还汉人,也真的逐步后撤,我们去朝鲜。郑家功高盖主,下一步,要么是明朝皇帝族灭了他们,要么就是他们谋朝篡位。他们难道就不需要保存实力吗?他们就不需要一个外援吗?只要他们允许我们迁移到朝鲜去,就算是真的接受了招安,在如今的情况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老八,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如今,我们真的是打不过人家!”
  黄台吉想了想,又问道:“那么,谁能做使者?有让谁去做人质呢?
第580章
招安
  听到皇太极这样问,几个人都知道,黄台吉基本上认同了这样的想法。只是如何实施,如何做才能真正的骗出时间来,他还要和大家再商量一下。
  “这个……”做人质的人,一定要有很高的身份,但是身份很高贵的人,手里自然也有权力,这样的人一旦送去做人质,就会涉及到满清内部的权力平衡问题。就比如阿济格和多铎兄弟,身份倒是很高,但是若是将他们中的哪一个送出去做人质,只怕两白旗立刻就会炸了窝。同样,代表两红旗的代善也是一样,他们都是不可能被送去做人质的。至于黄台吉那边,如今带着正蓝旗的豪格也不适合做人质,虽然黄台吉一定要他去,估计也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但是这样做也肯定会有损于黄台吉对正蓝旗的控制。其实几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最好的人质人选,那就是黄台吉的另一个儿子福临(不是原来时空的那个),这个儿子最为受宠,很多人都猜想,黄台吉将来一定会把皇位留给这个孩子,但此时他却还没有长大,所以黄台吉并没有把交给他什么权力。所以,理论上,这个儿子是最为合适的人质人选。只是因为这个孩子最受宠爱,黄台吉肯定不愿意把他送出去,这时候谁开口说出他的名字,多半是要被黄台吉记恨的。所以几个人便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不开口说话。
  “二哥,你说说你的想法。”黄台吉又问道。
  “皇上,这件事还是皇上辰纲独断为是。”代善道,“如今是我建州生死存亡之时,还有谁能不为我建州效命不成?我的儿子孙子,皇上觉得哪一个可以,就可以让他去。”
  黄台吉摇了摇头,他知道代善只是说得漂亮而已。事实上,以代善现在还在的儿子孙子的身份地位,根本就不可能取信于人。如果真的弄到要派人质,那么毫无疑问,只能是他黄台吉的儿子去。
  “先不说这些吧,人家那边还不知道怎么想呢。”黄台吉道,“先悄悄派人去和那边联系一下,看看那边的反应再说吧。”
  说完这话,黄台吉又踱了几步,道:“不过你们说的退路问题,也确实要准备起来了。先让勒克德浑和硕塞带上些生女真去宽甸,为我们日后向朝鲜转移做个准备。嗯,对了,洪承畴好像和郑家原本是有来往的,让他也写一封信给郑世子,以表明我们的诚意。”
  ……
  “这怕是缓兵之计吧?”顾绛将那份书信轻轻的放在桌面道,“我军连战连胜,敌军胆气已寒,物力已尽,难以与我军抗衡,所以做出这等摇尾乞怜的假象出来,想要欺骗我们。世子千万不要上了他们的当……”
  郑森听了,点点头道:“建胬作乱数十年,辽东数百万汉人,尽遭屠戮,而且流寇之祸,究其根本,也是源于辽饷,源于建胬作乱。算起来建胬害死的汉人何止千万!做了这样的事情,如今想要认个错,服个输,就当啥事都没有了?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且我读《苏武传》,记得当初苏武斥卫律曰:‘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也正因为如此,苏武执节不屈,匈奴才不敢相害,天下万国也才对大汉畏威服德。便是不久前,西班牙国杀戮我华夏之民,家父命我等明伐其罪,败其军,夺其地,使其近百年之经营一旦灰飞。故而如今在南洋,还有谁敢欺辱我华夏之民?当地土人,也都仰慕华夏教化。如果今天我们轻易地就放过了建胬,这岂不是在昭告天下,趁我华夏之隙,背叛我华夏,荼毒我华夏,不需要受到惩罚?将来这天底下还有谁会把华夏的威严放在眼里?又如何能让夷人慕化?不过这事情也许倒是有些利用的价值。总不能让建胬白白的写了这些东西不是?”
  “你的意思是?”顾绛疑惑地道。
  “将这东西公之于众。”郑森冷冷的道,“分成两个版本,一个带上我们的批注,发给士兵们看,另一个就不要批注了,直接放在邸报上。”
  顾绛想了想,便笑道:“世子好算计呀。一边用这个东西来教化士兵,鼓舞士气;一边用邸报来做出一副真的要谈的样子来引蛇出洞。真是……”
  郑森听了,笑道:“只是这事情,却要委屈朝中的某些先生,暂时背背骂名了。嗯,先让他们将人质送过来,然后我们的使者再过去,一边做出谈的样子……”
  听到这里,站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孔璋却笑着插道:“却原来你是要效法李卫公破突厥的做法!嗯,只要天使一到敌军那里,敌军必然松懈,到时候趁机攻击,一定能大获全胜。只是这唐俭却不知道谁能做。”
  “唐俭自然有人能做,反正轮不到老兄你!”郑森听他话里的意思似乎有点跃跃欲试的味道,便这样说。然后他回过头来,却看到顾绛似乎也有点跃跃欲试的架势,便又补上一句:“宁人兄你也别想,你们都是大才,这等冒险的事情,却不能让你们去做。此外,我想建胬那边的一般士兵,怕是不知道他们求招安的条件是这样的吧?我们也正好可以拿这事情来造造谣。嗯,说什么呢?”
  “还用造谣?就按这上面的东西,不就意味着那些建胬拿到手的土地都要交出来了?直接就把这告诉那些建胬,就足以打击他们的士气了,哪里还需要造什么谣?”顾绛摇摇头道,“虽说‘兵者诡道’,但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才是最好的。打个比方说,我们就派人对着他们喊话,说这些事情,他们那边还敢对骂过来不成?若是不敢,那些建胬士兵自然知道我们说的是真的了。到那时候,他们的士气只怕就更加低落了。然后再来个唐俭来证实一下,敌军只怕就要散架了,世子再发起猛攻,一定能像当年李卫公那样击败敌军,俘获胬酋!”
第581章
招安(2)
  因为模范军的大炮的不停的轰击,黄台吉只能在堡垒的城墙根下露天的进行朝会。侍卫们清理出一片空地,控制住周围,又在靠着城墙的地方摆上一把交椅,旁边再撑上一柄黄罗伞,这便是黄台吉的御座了,其他的贝勒贝子们在靠近点的地方站着,然后是满洲的文武官员,再然后,就是那些汉臣了。他们排的很靠后,快要出了城墙的遮蔽范围了,所以每一次大炮声响起的时候,他们都忍不住的要缩一下他们的脖子,似乎恨不得能把脑袋缩进身躯里面去一样。
  此时的朝会上讨论的是郑家给出的初步的回复。
  “傅勒赫,你和大家说说,你这次出使明军的情况。”黄台吉轻声道。
  傅勒赫是阿济格的儿子,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此次为了表明诚意,便是由他出使到模范军中。听到黄台吉动问,他便走出来跪下磕头道:“禀告皇上,奴才这次出使明军,虽然没能见到安平王世子,但是安平王世子却让奴才传些话过来。”
  “你把他要你说的话说说给大家听听。”黄台吉道。
  “嗻,”傅勒赫应道,“奴才去了明军中,将皇上的圣谕告知他们,便被他们关进了一个帐篷里。过了半日,才有一个自称是安平王世子的参谋军官来到帐篷中,对奴才说了些话,这些话颇为狂悖,奴才不敢说。”
  黄台吉笑道:“明国之人,一向如此。这话是他说的,不是你说的,有什么不敢的?难道朕是无端迁怒他人的无道之君吗?你只管把他的原话说出来,一个字也不要改。”
  傅勒赫便又磕了个头道:“皇上圣明,那人说看皇上的书信……”
  黄台吉却皱起眉头来道:“让你说他的原话。难道那明军参谋会称朕为皇上?”
  傅勒赫便道:“皇上恕罪,那人说:‘看那逆酋的信,却也有两分招安的诚意,只是这逆酋在信中自称‘大清国皇帝’真是不知死活,这乃是对大明皇帝大大的不敬,仅仅这个称呼,他就该诛九族。这世间也没有什么狗屁的大清国,只有犯上作乱的建州卫。所以逆酋要是真的要想招安,想要保住性命,这称呼上就万万错不得。只能自称罪人,不能弄出什么大清国什么的来。’”
  这话音一落,周围的一些满清官员们便愤愤的议论了起来。尤其是那些汉臣,更是各个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纷纷大骂明国的那些尼堪不识抬举。倒是黄台吉安坐在御座上,似乎一点都不生气。
  其他的几个贝勒,比如代善,比如阿济格和多铎也都没什么反应,显然,这些话他们早就知道了,甚至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们也早就相互沟通过了。
  “那人还说,皇上如今派人送来这东西,多半是顶不住了,想要玩缓兵之计。只是到底是战是和,那得大明皇帝说的算。安平王世子接到的圣谕是要将……将我建州部犁庭扫穴,杀得一个不留。没有得到新的圣旨之前,他可不敢停下来。要是我们动作慢了,就算大明皇帝宽厚,愿意饶了我们,只怕他们就已经把我们杀光了。”傅勒赫接着道。
  “哼,大言不惭!”黄台吉冷笑道,“他还说了些什么?”
  傅勒赫赶忙道:“他说,若是我们真有诚意,便先将人质送过去,然后每天还给他们一千个汉人,他们就休兵一天。”
  “哼!”黄台吉又冷哼了一声,然后朝着众人道,“你们有什么想法?都给朕说说。”
  周围的大臣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有谁首先开口。这其实也正常,因为大家其实都知道,如今满清节节败退,实在是需要缓一缓,那边提出的条件虽然带着一些屈辱性,但其实也是符合满清如今的需要的。所以这个时候站出去反对,当然是没眼色的。但是这件事无论如何,总是一件屈辱的事情,站出来赞同,只怕也会让人觉得自己的立场有问题。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开口,先看看那些大人物怎么说。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代善首先开口了:“皇上,要说我军这个时候确实是需要时间重整防御,他们的条件,我觉得也不是不能考虑。算起来,在如今,用一千个汉人换一天的时间,其实也还合得来。只是这些汉人如今都是分属于各旗的包衣,都分到各家各户名下,如今要收回来,只怕不好处理呀。不过不管皇上做出什么决定,我两红旗一定不会拖皇上的后腿。”
  黄台吉点点头道:“二哥如此公忠体国,实在是大家的表率。朕也承诺,绝不会让大家吃亏。今日为我大清做出了贡献的,将来我大清必定十倍百倍的回报他们。”
  “还有人质的事情。”代善又道,“不知道皇上打算让哪个皇子……”
  “皇上。”黄台吉还没有开口,傅勒赫却抢先开口说道,“安平王世子要求人质必须由他指定,他要求让……”
  “他想让谁做人质?”黄台吉问道。
  “他们想让福临去做人质。”傅勒赫回答道,“那人还说,福临如今还小,一个人做人质也不方便,所以可以让他的额娘也过去照顾他。”
  这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将福临和海兰珠一起去做人质了。因为满清提出招安求和,本质上就是缓兵之计,所以送去做人质的,可以预见多半也不会有好下场。而这两个人,在情感上却是黄台吉最为看重的人。别看此时黄台吉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但是昨天晚上,他从傅勒赫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是摔了杯子的,并且还咬牙切齿的把多尔衮痛骂了一顿,在他看来,明军那边提出这个人选,多半是问了多尔衮的。
  不过在摔了杯子,骂了多尔衮之后,黄台吉还是平静了下来,并意识到,这个条件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黄台吉并不是清宫剧中的那种黄台吉,儿子和女人固然重要,但是和江山大业一比,孰轻孰重却也是很明显的。
第582章
招安(3)
  这天早晨,那两门攻城巨炮几天来第一次停止了射击。因为依据明清,不对,应该是大明军队和建州部打成临时协议,大明军队暂停了对清军的攻击,等待朝廷做出的最新的决定;同时建州部每天向大明军队交还一千名自大明掠走的百姓。
  此时已经是巳时,已经到了约定的,交还一千名百姓的时间了。郑森和几个参谋还有将领,外带一个建州部的使者都登上瞭望台,向着那边眺望。
  “时候差不多了,怎么还没来?世子,我们要不要开一炮,催促他们一下。”余新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斜着眼睛看着建州部的使者傅勒赫,却拱手向郑森这样说。
  “世子。”傅勒赫赶忙跪下道,“请再宽延片刻,我建州部肯定会守信用的。”
  郑森并不做声,只是往热气球的方向望了望。其实热气球那边早就给出了信号,他们早就看到了建州部的人在约束一群人,准备把他们带出来。
  又过了半刻钟的样子,瞭望台上的人便也看到一队清军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从棱堡那边过来了。他们行进到距离第三道外面五十步的铁丝网处停了下来。接着便有模范军的一队士兵迎上去,他们在铁丝网上开了一个小口子,然后开始按十个人一组的方式放进那些汉民。
  李三狗也在这批交还的汉民中。他是两年前建胬入寇被掠往关外的。他的一个哥哥死在了出关的路上,老婆也被人抢走了,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然后他被分到了正红旗,在一个庄子里给一个叫做达山的旗丁做包衣。去年冬天,差一点就被杀了吃肉。到了今年春天,又被调来造土墙什么的。
  这两天在包衣中一直有谣言,一会儿说是军粮不足,八旗的老爷们要杀了他们腌起来当干粮;一会儿又说在反攻的时候要赶着他们在前面走,好去顶明军的枪子;一会儿又有谣言说……。总之,基本上没什么好事情——这也自然,八旗的老爷们还能做出什么好事情?
  这天早上,八旗的老爷们真的把他们集中了起来,说是要送他们回大明去。这话包衣们自然是不信的,甚至有人忍不住的就猜测,这“送你们回大明去”,是不是就是“送你们回老家”的意思,李三狗也觉得自己的日子大概是要到头了。
  然而奇怪的是,李三狗,还有其他的那些包衣们都并没有冒出什么反抗的念头来。甚至就连逃跑的念头也没怎么冒出来。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他们如今都太瘦弱了,不要说反抗,甚至就连逃跑,也是力不能及的。另外,要反抗或者是逃跑,也需要一个能领头的人,但是这些包衣之中并没有能够服众的人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实施这样的行动,必须有强烈的求生欲。但是在经历了几年的折磨之后,包衣们普遍觉得,死了其实不见得是什么坏事,说不定比活着还要更好些。比如李三狗,就隐隐的对死亡产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期待。在听到了明天可能死的消息后,却反而几乎是有了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然而情况却比他想象的要好,他们真的被带了出来,向着明军那边过去了,而且八旗的老爷们也没有拿着刀枪逼着他们去冲明军的营垒,只是带着他们在那道铁丝栅栏前面停了下来。几个旗丁走了过来,带头的是个白甲。他们先从腰间拔出刀,高高的举起来让对面看,然后便将这些刀丢在地上,好让对面明白他们没有歹意。
  对面也过来了几个人,只是他们的打扮和李三狗印象中的明军却完全不一样。那几个士兵都拿着火枪,身上穿着一身灰绿色的短打衣服,(其实是布面甲)一个个都高高壮壮的,一举一动都干脆利落。
  “这大概是哪位将军的家丁吧?”李三狗这样想着。作为一个包衣,李三狗和其他包衣一样,对局势所知不多,他最多就知道这段时间以来,八旗兵好像没怎么打胜仗,但是对挫败八旗兵的对手,他们知道的却很少。
  看着几个模范军士兵在铁丝栅栏上拉开了一个小口子,那几个八旗兵赶忙让带着这些包衣们过来。只是那边却又不立刻将人收进去,只是五个五个的往里面放,放进去五个,便有人过来搜身,想来是防备有奸细带着武器混入其中,然后找机会作乱了。
  搜过了身,这五个人便被带着到了土墙后面,不多时然后便又是五个,这样过了一阵子,眼见着太阳到了顶,又渐渐地往南边去了,这才轮到了李三狗。李三狗和其他的几个包衣一起进了铁丝栅栏里面,然后像前面的人一样站定了,便照样有几个人来搜他们的身,李三狗却有点紧张了,因为他身上虽然并没有什么刀剑,但在他的破夹袄里面,却还藏着一小块面饼儿,那是几天前他到伙房里帮工,冒着危险偷出来的,藏在夹袄里面,一直都不舍得吃,只在饿极了的时候才掐一点粉出来舔一舔。
  果然,那个搜身的士兵很快就发现他的夹袄里面有个硬东西。那士兵二话不说便掏出匕首,在李三狗颇为珍爱的破夹袄上面又划出一个大口子,然后从里面摸出了那小半截的面饼。那个兵瞪着眼睛看了看那面饼,然后又把它放到鼻子前面闻了一下,然后蹙缩起鼻子和眉毛,那鼻子上面顿时就皱起了好几道纹路。
  “这都坏了,还留着干啥?我们这儿,便是狗,都不会吃这个。”那个兵一边说,一边就把这小块面饼往地上一丢。
  李三狗听不懂那个兵的一口的官话,他见那个兵把这小面饼抛在地上了,想要去捡起来,但看看那个兵手里的火枪,还有火枪上雪亮的刺刀,又有些怕,犹豫着又不敢去捡。正迟疑着,却见那个兵朝着那边招了招手。
  李三狗刚才一直在看他们搜身的情况,知道这一挥手,就有人来带着他们到土墙后面去,然后这饼可就真的捡不到了。他顿时便急了,看看那个士兵并没有望着他,便一低头,向前一冲,猛地一下扑到地上,双手从地上抓起那一小块面饼便往嘴里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2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