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多尔衮算了算,自入关以来,军事上还算顺利,只是抢到的东西却远不及前几次。跟着他来的人,都颇有些不高兴,尤其是那些蒙古人,更是经常嚷嚷着抢到的东西太少,这趟入关太划不来。
多尔衮和阿济格、豪格商量了一番之后,便每日里派人来挑战。吴三桂自然是闭门不出,只让人在城头上喝他们对骂。多尔衮知道吴三桂这等人精,断不会因为被人骂两句就上当,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却做出要绕过平阳南下的样子,想要把吴三桂从城里面骗出来。可是吴三桂却是何等狡猾的家伙,他知道多尔衮根本就不敢真的把不管不顾的就把自己丢在后面直接南下。因为多尔衮他们虽然抢到的东西不算太多,但也不少,他不可能将这些东西和人一直带着行军,因为这不但会拖慢行军的速度,也会让大量的军队被用于看守任务,使得实际上能投入到战斗的力量减少。而且,随军的人口也会消耗更多的来之不易的粮食。所以,一直以来,清军入关掳掠的时候,都是一边劫掠,一边不断地将掳掠到的人口送出关外的。所以事实上他们在行动中也一直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保持着通往关外的道路的基本畅通。而此时如果绕过平阳,后路还能不能保持通畅就难说了。如果躲在平阳城里的是姜瓖那样的家伙,多尔衮倒是不用太担心,但是吴三桂和关宁军可不一样。虽然关宁军喜欢卖队友是出了名的,但老实说,在明军中,除了突然间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模范军之外,吴三桂手中的关宁军的确是最能打的了。而且吴三桂本人也属于很能打的将领,若是野战对抗多尔衮的主力,他未必能讨到好处,但如果只是打打清军的小部队,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再加上吴三桂又留下了一支部队把风陵渡守了起来,多尔衮也难以轻易突入河南,所以吴三桂根本不担心清军绕过自己,结果这一招自然也没能让吴三桂上当。最后多尔衮也只能在平阳城附近留下大约一万人的军队监视吴三桂,然后让其他军队尽可能的四处劫掠。
因为吴三桂的牵制,清军入关后劫掠的效率低了很多。最终这次入寇,清军只获得了八万多人口,这个数字和前几次入寇后每次数十万相比,少了很多。而晋商们又给多尔衮提供了一个消息:明军攻克襄阳,李自成生死不明。多尔衮感到再继续在平阳和吴三桂对峙下去,也不可能再有什么结果了,在这年的九月,便开始渐渐地向关外撤退。吴三桂则带着军队若即若离的跟着多尔衮,并一路不停地向朝廷报捷,宣称自己收复了哪些哪些城池。
……
“你就是牛金星?”郑森坐在堂上,望着跪在下面的一个满脸憨厚的矮个子问道。
“罪人就是牛金星。”牛金星回答道。
“按说呢,你打开了襄阳的城门,也算是立了功。”郑森冷笑道,“只是牛丞相,你是第一个从贼的举人吧?”
“世子,我……我也是被胁迫的呀……世子许过罪人将功赎罪的呀……”牛金星见郑森的口气不太好,只以为他要食言,吓得满头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你看看这样子,谁又能看得出,这也是祸乱一方的大盗呢?可见古人说,人不可貌相,诚不我欺!”郑森却不和牛金星说话,而是转过脸去和孔璋这样说道。
“世子说的是。”孔璋点了点头。
郑森这时候却又转过脸来道:“牛金星,我既然答应过保你全家不死,自然不会食言。不过你这名字却不能再用了,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牛金星一听,顿时满脸喜色,连连磕头泣道:“罪人原受皇明大恩,不幸落入贼手,世子击败逆贼,救出了罪人一家,又给罪人将功折罪的机会,救了罪人一家的性命,实在是罪人的再生父母。世子但有吩咐,罪人安敢不从?不知道世子有什么吩咐?”
郑森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不想多做杀戮。不过先帝毕竟是你们逼死的。所以你们不能再呆在大明境内了。我要将你们流放到天竺去,从此之后,你们也不能用原来的姓名,都给我改个名字,你可明白?”
牛金星又磕头道:“罪人明白,罪人明白!”
郑森又转过头去,对站在一旁的惠世扬拱手道:“老先生为了平定叛乱,不惜忍辱负重,深入虎穴,于那贼首周旋,行分化瓦解之事,终于为先帝报仇雪恨。将来青史所书,何以过之?不知老先生今后有些什么打算?”
惠世扬也还礼道:“当不得世子这样说,老臣深受皇恩,只恨无从报答。今日侥幸,能为朝廷除去巨寇,于愿足矣。况且老夫如今已经老了,还能有什么想法?不过是想要回乡,安度晚年罢了。”
第536章
撤退
2
在一切的军事行动中,撤退从来都是最为复杂,也最为危险的。撤退的时候,若是后面有敌军跟随,通常会有两种局面:
一种是敌军的行军能力不如我军,这种情况相对简单,只需要撒开飞毛腿跑路就是了,敌军要是敢追,那就拖着他们跑,把他们拖疲劳,然后再掉头杀个回马枪,说不定还能占到便宜呢。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某支军队在长达两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行军能力优势,不止一次的用这种手段,沉重的打击了追击的敌军。
第二种情况就是自己的行军能力比不上敌军,这就非常危险了。因为这意味着自己随时都可能在行军的状态下,遭到对手的攻击。行军状态下,军队的防御力是远远不及列阵状态的,所以很可能会在这样的状态下直接被打崩溃。一般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撤退,往往需要将部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先走一段,然后停下来布防,剩下的那一部分再徐徐后撤到前军布防之处,然后就这样两个战斗群像滚桶一样交替掩护,慢慢的退到安全位置。但这里依然有非常麻烦的问题,那就是停下来布防的那部分军队必须能在防御战中顶得住敌军的全面攻击,至少要能阻击到另一部分军队完成防御准备。如果在此之前,就被敌军的攻势打垮,那整个军队就会溃败得不可收拾。而很多时候,军队之所以要后撤,就是因为全军的战力比不过敌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用部分部队顶住敌军的攻击却也是非常艰难的。后世廖建楚将军的西进军团,就是在从黑山大虎山一线向沈阳滚桶式撤退的过程中,负责防御的部分部队被被林虎三元帅的追击部队迅速突破,而其他军队却还在行军状态,无法有效组织防御,结果二十万大军在不到两天时间内被不过三十万的追兵全歼,而敌方损失却几乎微不足道。
如果不考虑抢夺到的人口和物资,那多尔衮率领的清军的机动能力是要明显比吴三桂的关宁军强的,清军普遍都又双马,尤其是那些蒙古人,每个人普遍都有三匹马甚至更多。而关宁军虽然号称“关宁铁骑”,而且骑兵的比例在明军中也的确算是非常高的,但却还远远不是全体骑兵,更不要说一个人两匹甚至三匹马了。只是如今多尔衮他们还需要带上掠夺到的几万汉民,还有各种物资,自然就走不快了。好在多尔衮麾下的军队的战斗力还是要明显超过关宁军的,按说即使只以一部分军队拖后防御,也足以应对吴三桂的攻击了。
吴三桂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立刻追上去攻击多尔衮,而是带着部队一直保持着和多尔衮的主力大约半天的距离,只是不断地派出精锐的家丁部队去侦察和骚扰清军。
……
“吴将军,这边原本有一条小路,大约有二十里,可以直接翻过山去。比起大道,能节省五十多里路程。只是这几年没人走了,所以知道的人少了。”一个向导对吴国贵道。
“这路可能走的了马?”吴国贵问道。
“前些年,便是商队也从这里走,自然是走得了马的。这几年没人走,却不知道如何了。”那个向导回答道。这向导大约四十岁的样子,是却是杨文骢手下的一个都头。他是本地人,对于当地的地理确实很熟悉,便被杨文骢派来给吴军当向导。
“马都头,这些年,这路怎的没人走了?”吴国贵又问道。
“将军,这些年世道乱,这路偏僻,其中多有剪径的强人出没,中间还有一段,有大虫出没。过往的客商不是被强人害了,便是被大虫吃了去。官府又管不过来这等事情,只能不管。如此,这路还有谁人敢走?”
“有大虫?”吴国贵倒是来了兴趣,“不只是怎样的一只大虫。若是能打得到,倒也不白出来这一趟。”
那马都头却笑了,道:“将军如今带着铁骑两百,哪只大虫不怕死,还敢出来的?只是这路好几年没人走了,中间有一段过林子的地方,怕是要被荆棘挡住了。”
“砍开便是了。兄弟们,我们就从这里走,看看能不能绕到前面去砍几个鞑子人头回来!”吴国贵笑着喊道。
周围的骑兵们也都轰然响应。这些骑兵都是吴家的家丁,都是吴家花了大价钱养着的完全脱产士兵,在地位上类似于建胬的白甲兵,战斗力和士气也都是关宁军中最好的。
吴国贵对那马都头笑笑道:“还请都头引路。”
……
这条山路虽然几年没人走了,但是路却没有太坏,大多数的地方,士兵们牵着马,却还是能走的过去的,只有个别的地方,荆棘灌木长起来了,却需要用砍刀砍掉才能走,这样走了一阵,到了一处密林边。马都头却道:“诸位小心些,这里面是传说中有大虫出没的黄泥岭。”
吴国贵听了忙四处张望,又摸了摸挂在腰间的马刀和挂在马鞍上的弓箭,喝道:“都把招子放亮点,别被大虫叼去吃了!”
然而,就像马都头说的那样,一路过去,却并没有大虫出来。过了黄泥岭,有走了五六里,前面便是一处山梁。
马都头指着那处山梁道:“吴将军,翻过那道山梁,下面就是官道了。”
吴国贵点点头,正要说话,却听到那边隐隐的传来了人马走动的声音。吴国贵立刻将手指头立在嘴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便将马缰绳交给旁边的一个骑士,自己向着那道山梁跑去。
吴国贵爬上山梁,躲在一个大石头后面。露出半张脸来查看。却见下面的官道上,有百来个蒙古人,押着几百个百姓,正从官道上过来。这些百姓的脖子上都被绳子拴着,几十个人栓成一串。每个人都挑着一副担子,里面满满的都是东西。那些蒙古人骑着一匹吗,手里又牵着两匹马,那两匹马的马鞍上也都压满了各种口袋。
第537章
追击
那些蒙古人一边骑着马走,一边高声的谈笑着,完全没有戒备。显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会在这个位置上遭遇敌军。这也正常,因为他们并不是后卫的部队。
吴国贵久在边疆,经常和满清,以及归附了满清蒙古人交战。吴家的家丁中也有蒙古人,所以吴国贵也能听懂蒙语,甚至还能说上几句。说起来,因为蒙古人在关宁军和清军中都不少,以至于蒙语甚至于都变成这两个敌对势力之间的通用语了。顺着风,吴国贵隐隐约约的听到几句话,似乎是在说抢到的东西不够多,不如以前。大约是因为说起这些,让那几个蒙古人不满意了,便有一个蒙古人抽出鞭子,没头没脑的就朝着走在他旁边的一个老百姓抽过去……
这种事情吴国贵却是见多了,而且那个被打的也不是他的什么人,所以,老实说,他的心中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因为他注意到,那些蒙古人的马匹的状态都不算好,而且估摸一下距离,他觉得,他完全可以把这些蒙古人全都留下来。虽然蒙古人的人头不如建胬的值钱,但是,毕竟也是真鞑子人头,至少比从老乡那里借来的值钱。
吴国贵从山梁上下来,又拉着马都头上到他刚才的位置,然后压低嗓门对他说:“看到那边的那颗大枫树了吗?你在这里盯着,看到那些鞑子到了那枫树那里,你就朝我们挥手,知道吗?然后你就在这里看我们杀鞑子就是了。”
马都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主持过不少捕盗,还亲手抓到过几个拦路抢劫的强盗,开黑店卖人肉馒头的“好汉”。听到吴国贵的话,他也便压低了声音道:“将军放心,小人明白。”一边说,还一边从腰间轻轻的拔出了两把铁尺。
吴国贵点点头,便又下去,跑到骑兵们那边,开始了战前的准备。
那些蒙古人正在靠近,因为山梁的阻挡,他们看不到在山梁那边的关宁军,但是关宁军却已经做好了冲锋的准备。士兵们全都上了马(为了应付可能的战斗,一路上他们都是牵着马走的)穿好了铠甲,抽出了武器。
吴国贵向着马都头那边望了过去,却见马都头挥了挥手。
“加速,前进!”吴国贵轻轻地一夹马腹,胯下的战马就开始缓缓的向前跑去。
虽然是在顺风的方向上,重箭又隔着山梁,但是上百骑兵跑动的动静还是传入了带队的蒙古骑兵苏赫巴鲁的耳朵里。他也是战场上的老手了,如果是在多年前,他的部落还跟着林丹汗和后金作战的时候,听到这样的声音,他立刻就就会让士兵们做好迎战或是逃跑的准备。然而此时,跟着大清,他已经不太习惯主动逃跑了,再说带着这么多的东西,而且敌军应该还在上百里之外呢。所以,说不定是自己人呢。
所以苏赫巴鲁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而只是拉住马,朝着四面张望。也就在此时,吴国贵带着一百多骑兵一起越过了山梁,居高临下的朝着他们冲了过来。
“活见鬼!”苏赫巴鲁瞪大了眼睛,“是明军骑兵!”
关宁军的骑兵经过一小段的加速,在越过山梁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速度,如今是下坡,速度自然更快了。苏赫巴鲁只是瞟了一眼,就知道,转身逃肯定来不及了。敌军的速度比自己快得多,掉头跑的话,敌军一眨眼功夫就能追上自己,然后从背后轻而易举的一刀将自己劈下去。
“冲上去!打垮这些尼堪!”苏赫巴鲁大喊道,同时拔出弯刀,两脚一夹马肚子,就带头朝着那些关宁军冲了过去。
吴国贵朝着一个老家伙冲了过去,只要看看那个老家伙骑马的姿态,吴国贵就敢肯定,那是个打老了仗的。不过吴国贵自己也是打老了仗的,而且如今又占着速度上的优势,别说只是个蒙古老兵,就算是一个建胬白甲,在吴国贵看来,也就是个来送人头的。
他估摸着双方的速度,就在战马交错而过的时候,吴国贵挥动长刀,一刀就劈了过去。那个老家伙用手里的钢刀向外一磕,想要将吴国贵的刀磕到外面,但靠着战马冲过来的力量,吴国贵的这一刀那里就这样容易磕得开?苏赫巴鲁勉勉强强的用刀格挡住了这一刀,却不想他手中的马刀在和对手的马刀撞击之后,居然直截了当的断成了两截。当然,吴国贵的刀也缺了一个大口子。
不过吴国贵并不在乎这个,他也不回头,只是顺手就抛下了手里缺了口的马刀,然后又从马鞍上抽出一把马刀。向着前面的另一个蒙古骑兵冲了过去。
苏赫巴鲁的状态却要比吴国贵差了很多,刚才的那一家伙,震得他的半条胳臂都麻了。而且,马刀断了之后,敌人的刀还在他的胸前一划而过。要不是他马术好,在紧急关头,猛地向后一靠,躲过了这一刀的余势,刚才这一刀就能给他做个开胸手术。而不仅仅是像现在这样,在胸口只留下了一道浅浅的伤口。
苏赫巴鲁还没来得及把自己的备用马刀抽出来,又一个关宁军骑兵就冲了过来,同样是一刀劈了过来。这时候苏赫巴鲁两手空空,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他只来得及高喊一声,便觉得世界突然旋转了起来,然后眼前一黑……
这时候吴国贵也对上了另一个蒙古兵,这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显然,他以前肯定没上过战场,所以在紧张之下,他对于速度和距离的判断完全就是在瞎蒙。所以在一个根本就劈不到距离上,他却对着空气挥出了一刀。
这一刀自然不可能伤到吴国贵,相反,这一刀却因为挥出过早,导致自己空门大开。久经沙场的吴国贵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手中的马刀照头就劈了下来。那个蒙古人看着这一刀,绝望的大喊着,将自己的左臂举起来,想要牺牲左臂来格挡一下。然而。靠着战马的速度,吴国贵哪怕一点力量都不出,这一刀,却也不是一只胳膊能挡得住的了。果然,马刀就像切断一根麻杆一样轻松的将那个蒙古人高高举起的左臂劈成两段,然后余势不衰的抹了过去,一颗人头便凌空飞起。
马都头双手紧握着铁尺,躲在石头后面瞪大了眼睛看。只见刀光闪动只见,不断地有断臂残肢,乃至人头高高飞起,还有人惨呼着被劈下马来,然后被马蹄践踏,紧张地几乎喘不过气来。马都头干过不少捕盗的事情,也见过不少凶狠残暴的罪犯,甚至还亲手抓到过这样的人,他自以为便是上了战场,应该也不至于慌乱。但如今他却觉得口干舌燥,两只手上到都是汗水,弄得铁尺都有些打滑,快要拿不稳了。双腿也忍不住的抖了起来。几乎就站立不住了。
这一轮对冲中,早有准备的关宁军占了大便宜,他们砍翻了大概三十多个蒙古人,自己则只有五六个人落马,而且这些落马的人还都能自己站起来。而那些掉下马的蒙古人,却基本上都已经是死人了。
双方交错而过,吴国贵指挥着关宁军骑兵掉头准备再次对冲。但是蒙古人却已经没有和他们对冲的勇气了。这些蒙古人自以为是在安全的地方,所以他们一路上都是骑着马赶路的,他们的战马的体能状况明显的不如对手,而且他们身上大多都没有铠甲,最多也就一件皮甲,但是他们对面的关宁军,却都披着铁甲。还有武器,他们也大大的不如对手。他们手中的刀在和对手的刀的撞击中经常会折断,而对手的刀往往只是崩出一个大缺口罢了。甚至还有马上作战的技术,他们都比不过这些关宁军。要知道,这些蒙古人绝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脱产士兵,他们其实不过是武装牧民而已。他们的马术倒是不错,但用刀子的技巧却是远远比不上吴家的这些吃穿不愁,一天到晚都在琢磨着如何砍人的家丁的。
所以,这些蒙古人干脆也不回头整队,直接就向着远方逃跑。
吴国贵又留下十来个骑兵,照顾伤员,收拢刚才躲开了的百姓,以及被蒙古人丢下的驮马和无主的战马,自己则带着其他士兵追了上去。
这个时候,吴国贵他们一路上坚持自己步行,而不骑马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他们的马力明显的优于那些蒙古人,所以很快就追了上去,从背后有砍翻了好几十个蒙古人。剩下的一些蒙古人则四散而逃。
吴国贵不敢将骑兵分散开来追击敌军。因为他们对这一带的地形并不熟悉,若是分头追赶,就怕追迷路了,那才是真的麻烦。于是便停止了追击,慢慢的按照原路回来,顺便把那些被砍死的蒙古人的首级收拾起来。
第538章
追击
2
吴国贵对分头逃亡的蒙古兵并没有紧追不舍,这里毕竟还是敌军的控制区,他不能在这里待太久,也不能随便的将手中的力量分散。所以当那些蒙古人分头逃跑之后,他就立即收拢军队,转回去,带上那些老百姓,还有蒙古人丢下的马匹,已经那些死了的蒙古人的人头,从原路又撤了回去。
在南方的湖广,和吴国贵一样,营长张英也带着轻骑兵在追赶逃亡的顺军。李自成虽然在襄阳经营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战略上,大顺已经将襄阳视为是自己的的根基所在,若是丢失了襄阳,顺军就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根据地,就会重新成为流寇。
李自成知道自己的军队很难在野战中对抗这新出现的郑家军,但是他认为依托城池,他应该能和模范军形成相持。首先,经过一年多的经营,襄阳城中已经有了足以支持数万大军坚持大半年的粮食,若是节省一点,坚持一年也不是不可能。而另一边,为了能在守城战中击退郑家军,李自成又在襄阳附近进行了坚壁清野。而惠世扬和牛金星建议他强制迁走襄阳附近的居民,将他们送往南阳和商洛方向,这样一来,郑家军在襄阳附近就不可能就地得到补给。他们的补给就必须依赖于河流的水运,此外,惠世扬和牛金星还李自成献上了攻击汉口汉阳,并借此机会利用人造暗礁破坏汉江水运的计划。汉江水量不小,这样的做法未必能完全封锁汉江,但是肯定可以大大的降低汉江水运的效率。这样一来,郑家军就不得不通过陆路来运送很大一部分的补给。而牛金星则献上了布置骑兵,沿途骚扰的计策。李自成觉得依照这样的计划,他应该可以坚持到明军因为后勤压力而后撤。
这计划一直也进行得相当的顺利,直到郑家军抵达襄阳城下。郑家军在襄阳城下安置好了营垒,此后发起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但都是无功而返。这让李自成对于守住襄阳更加的自信了。然而,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城中突然发生了叛乱,有打开了城门,郑家军顺势杀入了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