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252

  “老奴刚开始叛乱的时候,才多点人马。而且其他的女真部落,和他也不太对付。老奴能弄出一个八旗来,一方面是老奴真的能打,把其他部落打趴下了——这一点对我们也不是很难,另一方面,是老奴用特权来诱惑其他的那些女真人,比如叶赫部,本来和建胬乃是世仇,萨尔浒一战中,还与我军合力攻击建胬。然而靠着这两手,老奴还是把叶赫部编入了八旗,而且从后来建胬和我大明军队的交战来看,原本叶赫部的那些人,在和我们打的时候,和原本的建州部的人几乎毫无区别。”郑森继续说道,“后来到了黄台吉,他又搞出了一个汉八旗,同样是利用特权来吸引汉奸,而且这帮子汉奸也还都比较能打。至少,比起以前当我大明的兵的时候,能打得多。同样都是汉人,模范军的,甚至是汉八旗的都要比我大明边军的能打,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我大明当兵没什么指望。”郑渡回答说,“拿不到军饷,被人看不起,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武器什么的也一塌糊涂,打赢了也拿不到什么好处,打输了,只要能跑回来,也没啥处罚。先不说技术和训练的问题,单就这些,谁还有心思认真打仗?而在建胬那里,至少还有的吃,而且要是打仗,打赢了有赏,若是立了功,还能当官、抬旗,打输了,或是逃跑,又有严厉的军法处罚,他们打起仗来,自然更认真一些。至于我们模范军,那更是不同,除了有上面的那些赏罚之类的东西,当兵有前途之外,我们的低级军官还知道华夷之别,能识字,那自然更是不同。”
  郑森点点头道:“其实那些土人也一样。他们通常也是没前途的,我们给他们一个前途,就能把他们拉到我们这边来。不过我们不能让他们往上爬得太容易,免得他们不知道珍惜;也不能让他们往上爬太难,免得他们完全失去了指望。化夷为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如今已经搭起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但是在将来调整标准什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当中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我不可能长时间待在吕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就要离开吕宋了,不过到时候彩叔会过来,暂时负责这边的民事。到时候你跟着他,多学一点。至于军事上的事情,海上短时间不会有事,陆上嘛,更翻不出大乱子。你如今也有十六了,所以我也就大着胆子把这一块交给你了。我走之后,一般的事情你就和黄昭以及冯信商量就行了。黄昭这人有些鬼点子,但是不够细致,又有点喜欢弄险。冯信正好相反,一板一眼,实实在在的。你遇到事情,多参考一下他们的意见。总的来说,以持重为主,围住西班牙人就够了。你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是继续修建我们自己的要塞,并存备好物资,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同时,加强对民团的训练,尤其是防御战技术的训练,说不得到明年或者后年,我就要将吕宋岛上的模范军主力调回到国内作战,当然不是全走。另外,舰队的主力也不会走。到时候,民团至少在防御战中要能顶得住。再就是尽可能的利用预备华人来压制当地土人,在模范军主力调走后。防备当地土著的反扑。”
  听到郑森说道要将陆上的军事事务暂时交给自己,知道这是对自己的考验。如果表现不错,继续发展下去,将来就不愁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且,虽说分封有他一份,但是他表现出的能力越强,在分封中,自然也能获得更多的好处。而后面郑森提到的模范军主力要调走的消息却又让他吃了一惊。
  “大哥你要离开?还有模范军主力也要走?有什么急事吗?”郑渡问道。
  “我回台湾,去看看海军的准备,毕竟至少目前,海军才是我们和西班牙这一战的关键。至于模范军,主要是要准备国内的变故。”郑森回答道。
  “大哥,你觉得西班牙人还会派舰队过来?”郑渡问道。对于模范军陆军的主力被调走他倒不是特别担心,因为长壕工事的不断完善,防御的难度也越来越小。如今继续将这么多精锐的部队丢在这里,也的确是一种浪费。再说,舰队主力还在这边,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那当然,这么大的一个岛屿,每年能带给西班牙人这么多的收入,哪里是说不要就能不要的。”郑森回答道。他一边这么说,一边想着:“如果英国的历史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怕这时候,西班牙人已经在组织他们的远征舰队了。”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大变,今年的八月,算阴历应该是七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就该发出讨伐议会的命令了。接着自然就是轰轰烈烈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了,这场革命带来的战争将持续到1648年。这场战争虽然并不涉及到海战,英国海军并没有参与战争,这也是后来英国海军的前面还能加上皇家两个字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国内打成一团的情况下,显然,海军也没有办法再对外有什么大的行动。所以至少在几年之内,西班牙不用太担心英国海军找他们的麻烦,而这段时间,也足以完成一次对远东的远征了。这样一来,西班牙海军的手脚就放开了不少,说不得,他们就能从本土调来一支真正足够强大的舰队。如果西班牙舰队真的能倾巢而出,那郑家的舰队的实力还真是比不过他们。不过郑森知道,西班牙不可能倾巢而出,因为舰队不可能长时间飘在海上,他们必须有港口的支持,才能保证战斗力。而西班牙人在整个亚洲,也就吕宋岛这么一块殖民地。而在这块殖民地,除了马尼拉港之外,其他的港口大多先后陷落了。有些落到了郑家的手里,有些落到了荷兰人的手里。而且这些港口的规模大部分都很有限,也无法为一支庞大的舰队提供足够的补给和维护。而距离吕宋最近的西班牙殖民地,则是远在中北美的墨西哥。因为距离太远,也很难起到什么作用。
  唯一能支持较大舰队作战,同时如今还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的港口就只有马尼拉了。马尼拉的要塞炮台很好的保护了这座港口。直到今天,这座港口的一些设施还比较完好。不过港口的航道却遭到了不小的破坏。这几个月以来,郑家的船只在火炮射程外,不断地向着航道倾倒岩石,虽然因为这个时代,无论是采石还是运载能力都有限,没办法玩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几个月的努力下来,虽然没能彻底的堵死航道,但是大型的战舰要想进入马尼拉港,肯定会非常的困难。
  “不早不迟,偏偏这时候。这些西班牙人倒真是会挑时候。”郑渡道。
  “西班牙人会不会来还不知道,不过事先的准备我们还是要做好的。”郑森最后这样道。
第361章
海尾港
  在将马尼拉的事情大致的交给弟弟之后,郑森就上了船。老实说,对于郑渡此时的能力,郑森并不太放心,不过,在吕宋那边他给他留下了一整套参谋班子,而且西班牙舰队的到来还有相当的时间,所以,即使郑渡发发晕,也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郑森估计,如果这一次他能顺利的击退西班牙人的远征舰队,对吕宋的控制大概就能稳定下来了。
  在郑森的计划中,吕宋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未来,吕宋将成为郑氏集团很多最重要的物资的产地。不过现在,这郑氏集团的重心显然要放到国内了。
  “飞燕号”并没有直接航向台湾,而是先打了个转,去了琼州。琼州的钢铁对郑家的意义不管怎么估计都不为过。而琼州的钢铁生产却相当的依赖于来自越南的煤炭。这些煤炭的运输都依赖于北部湾的海运。这条运输线将来也许会受到西班牙远征舰队的袭击。而这条运输线上的运煤船由于极力追求大运载量,速度甚至还不如传统的福船,一旦遭到西班牙舰队的袭击,几乎不可能依靠自己逃脱。而郑家的舰队也显然不可能被绑在这条航线旁边。因为那就意味着整个舰队都失去了战略机动性。但是西班牙人的舰队一样存在自己的弱点,他们在亚洲除了马尼拉之外,就缺乏其他可用的基地。这使得他们很难长时间的在北部湾保持存在,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舰队的行踪非常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在西班牙人对这条航线发起袭击之前,郑家是有非常大的机会得到预警,并让他们的运输船躲进港口的,以躲过西班牙人可能的袭击的。
  只是西班牙人也可能直接攻击港口,所以这段时间里,郑家一直都在加强海尾港的防御。郑森此时到琼州来,首先就是来视察这海尾港的防御的。
  海尾港原本是个小渔村,不过水文条件其实还不错,能够建港口,加上距离石碌铁矿比较近,就入了郑家的眼。
  这个小渔村叫做苟家庄,庄主叫做苟循义,原本也是在海上讨生活的,做那等没有本钱的买卖的好汉。后来在海上发了点财,便上了岸,买了田地,做起了财主。背地里依旧和海上的好汉们有往来,帮着这些好汉们买点东西,卖点东西啥的,又收容了一些杀人亡命之徒,横行乡里。琼州自古天高皇帝远,官面上的人又都得了苟循义的银子,对苟大户的各种行为自然是视若无睹,于是苟大户很快就将这一带的田地都弄到了手里,成了整个县里最大的地主之一,而且绝对是最有钱的一个。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家还没有出过哪怕是一个童生,所以,归根到底,在县令的眼里,他也只是个土财主而已。
  不过作为一个在海上混过生活,直到今天依旧和一些在海上混生活的人有联系的“土财主”,郑家是怎样的一股势力,他可比当地的地方官清楚得多。所以,当郑家的人向他提出他们对这块地有兴趣的时候,苟循义根本就不敢有什么抗拒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要是他敢说半个“不”字,只怕过不了几天,就会发生海盗或者是倭寇什么的上岸劫掠,而苟家庄自然是被攻破了,庄主全家也自然是死得一个不剩。再然后,那块地自然有办法落到郑家的手上。
  只是郑家出的价钱实在是……在苟循义看来可以说比他利用那些亡命之徒从人家手上强买强卖还要黑,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打算出哪怕一个最烂的崇祯通宝(因为财政问题,崇祯通宝大量掺铅,含铜量很低,在很多地方甚至被拒用)。郑家派来的,一个叫郑赐的小年轻,这样对苟循义说:
  “苟庄主,你可能误会了我们的意思了,我们并没有打算出钱购买您的土地的打算。我们只是希望能和苟庄主你合作开发。苟庄主你也是在海上讨过生活的人,自然会看港口。你们苟家庄这片海湾,能停大船,如今只做一个渔港,每天出去打几斤鱼什么的,这简直就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实在是有点可惜。所以,不如把这一片的土地都拿出来,入个股,和我们共同经营,到时候一起吃肉分银子,岂不美哉?”
  “美不美哉”什么的,苟庄主没太听明白,但是郑家想要他的地,而且不想出钱这个意思他还是听明白了的。如果是其他人,尤其是其他的大概也就二十多的样子的小娃娃(出身自模范军的流民孩子们因为在进入模范军系统之后,营养都跟得上,所以比起同龄人普遍显得更高大,发育得也更好,因此其他人很容易将他们的年龄看得更大),敢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他就一定要把这家伙用破鱼网缠起来,然后丢到海里去,让他知道老苟家不是好惹的。然而,这人却是郑家的人,而且肯定不是假冒的,因为停在海外的那几条挂着郑家的旗帜的战船(其实是已经转行做商船了的老战船)可假不了,在这边的海面上,可没有谁敢乱挂郑家的旗帜。
  把郑家的人用渔网缠起来丢到海里去,苟循义可没这个胆子,那是要死一户籍本的好不好。所以,在想了又想,忍了又忍之后,苟庄主还是怂了:“先生,这,入那个股到底怎么算呢?”
  “啊,苟庄主你们提供土地,我们建码头,建造各种东西。”郑赐道,“等码头造好了,自然就有船来,然后就有人上岸,这上岸的人,要吃饭,要住,要……总之就是要花钱。到时候,苟庄主只要在港口这里开几个铺子,就大大的赚钱了不是?这里面可是大有好处。嗯,苟庄主你也是老在海上跑的了,肯定知道,依着规矩,在码头附近的店铺,都要给我们交一笔钱,一来是地皮钱,二来,自古这码头都是容易出乱子的地方,这钱也是维护治安所用。这地皮,原本就是苟庄主的,自然是不能问苟庄主另外再要,此外这治安费用,也可以减免一些。这样一来,苟庄主赚到的不会比自己雇人打渔种田什么的少多少。”
  说到这里,郑赐又看了苟循义一眼,见他便是眉毛都没有动一下,心里却也暗自佩服,便又笑道:“苟庄主这些年来这份家业是如何来的,你我都知道一些。苟庄主这些年发家很快,但是得罪的人怕也不少。如今苟庄主运道正旺,自然是不担心,但是有朝一日运道转过来了,却也是个麻烦不是?苟庄主也是江湖上的人,自然知道江湖凶险。若是能找到一条大船上上去,就算要交一点船费,也比自家坐一个小舢板来的安全不是?”
  “哪有你们这样做买卖的,你们这不是明抢吗?你们也……”苟循义还没有开口,他的侄儿苟成绚就忍不住开口呵斥道。
  “住嘴!在这里哪里有你说话的份儿!”苟循义赶忙大喝道。苟成绚却不是很服气,还想要再说什么,苟循义便铁青着脸上前一步又喝道:“还不给我滚出去!”
  苟成绚见叔父变了脸色,知道不能再说了,便朝着苟循义躬了一下身子便甩帘子出去了,临出门还重重的哼了一声。
  然而,这事情的结果却也不是苟成绚甩帘子能改变的。苟循义虽然对郑家也颇有不满,但是在衡量了双方的强弱之后,却还是答应了下来。不过事实上苟庄主并没有吃什么亏,在打成了这个协议之后,有了郑家这张虎皮,苟庄主干起欺压良善之类的事情自然越是顺利,到如今,他手里的田产事实上还增加了不少。这倒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郑家对于这个结果其实也很满意,这样节省了不少钱,如今要为打仗做准备了,郑家的钱虽然多,但花钱的地方一样多,所以,能节省自然是节省点好。
  在对西班牙人开战之后,海尾港的防御也开始迅速的加强。在海战和陆战中,从西班牙人那里缴获的一些大炮被运到这里,用于装备这里新建的炮台。这些火炮在技术上已经落后了,不过,考虑到岸炮对舰炮的天然优势,用它们来保护港口还是可以的。
  “少将军,您看,我们的炮台分别在这三个位置上,任何进出港口的船只就都必须在我们的射程内经过。而且能形成交叉火力。等炮台完全建好之后,整整二十四门大炮,就是让舰队的家伙们来,也只有干瞪眼的,西班牙人就更不成了。所以您可以完全放心,我们的港口万无一失。”在正在兴建的一处炮台附近,出身于护厂队学校的工程师黄成正拿着图纸,向郑森讲解。
  “敌军如果从这里用小艇登陆,炮台有相应的防御预案吗?”郑森问道。郑森知道,很多时候,炮台都是被从射程外登陆的敌军攻克的。
  “炮台上的大炮都能移动,必要时也能转向其他方向。”黄成回答道,“不过炮台毕竟是主要用来对付海上目标的,所以三座炮台之间并不能形成相互掩护。少将军您说的情况主要还是要看模范军陆军的了。”黄成回答道。
第362章
水泥
  事实上,对于西班牙人从陆路发起攻击的可能,郑森并不是特别的担心。因为西班牙舰队受制于一路上缺乏可靠地补给点,补给上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能够携带的陆战人员的数量一定相当有限。而且,在没有港口的海滩上,靠小舢板,最多也只能运送一些只装备着火枪的轻步兵登陆。这样的军队,在面对着有防御工事,有各种火炮支持模范军的时候,又能有多强的战斗力呢?所以对于黄成提到的这三组炮台在陆地方向上无法相互支援的事情,郑森也没有太在意,只是点了点头。事实上,十全十美的防御工事从来都是不存在的。而且,防御工事,至少是郑家的防御工事,存在的意义从来都是进攻性的。
  后世的马汉,在他的《海权论》中,对于防御工事的作用,有过精彩的论述。马汉认为,在海战中,防御炮台存的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解放了舰队,使得舰队可以从保护港口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并投入到进攻性的行动中。郑森认为这一观点可以推广到一切的防御性设施。任何防御性设施,最大的功用就是从防御中解放出更多的部队,并将之用于进攻性的作战。如果在防御工事后面没有一支可以用于攻击作战的,能够在海上,或是陆上的野战中击败敌人的军队,防御工事再完善,再坚固,意义也是有限的。这就是我大明在辽东不断失败的重要原因。从孙承宗开始,我大明的官员们对于和建胬“野地浪战”充满了恐惧,于是总幻想着能够靠“城堡推进”,慢慢修城堡,一路修到沈阳去。结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次好不容易修起一座城堡,就被建胬来个围点打援,然后,城堡就白修了,屯在里面的物资也都送给了建胬。
  但模范军不同,模范军可不是关宁军那样缺乏野战能力的军队,它的组织形式吸收了后世军队的很多影响,无论是武器还是组织形式,可以说都是领先于时代的。而且这种领先,不仅仅是相对我大明军队,甚至是建胬军队的领先,也是相对于欧洲,相对于古二爷的领先。因而,在郑森看来,西班牙人登陆作战的威胁其实很有限。
  “工期还来得及吧?”郑森又问道。
  “少将军,来得及的。”黄成回答道,“只要那边的水泥能供应的上,最多六个月,这三处炮台就都能建好。”
  在后世的建筑技术中,水泥的生产和使用可是大杀器级别的。而且水泥生产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拦路虎,基本上只要能烧石灰,就能烧水泥。早在罗马时代,罗马人就已经会使用由火山灰和石灰石一起煅烧而成的原始火山灰水泥了。当然,真正现代的水泥要比这更复杂,性能也好得多。不过郑森原本也不打算复制出完全现代水平的水泥,只要比一般的石灰泥浆强就行了。
  郑森隐约记得,后世的水泥,往往是用石灰石、黏土、炉渣之类的东西磨碎,搅拌均匀,然后高温烧结,然后再磨碎而得到的。如今郑家在琼州建起了高炉炼铁,炉渣之类的副产品自然是不少的。至于石灰石和黏土,更是到处都有的便宜玩意儿。所以郑森就让人在这里试着烧制水泥。
  因为并不清楚水泥中各种成分的比例,郑森只能让那些工人们自己乱试。最终倒是弄出了一种还算不错的水泥,不过因为生产过程中需要粉碎岩石,而郑森可没有电动球磨什么的,只能有限的使用水力,所以水泥的生产效率一直不太高。
  “那边水泥的产量怕是不太够吧?”郑森问道。他也知道水泥生产中遇到的动力方面的问题必然会限制它的产能。
  “要是到处都用这东西,那当然不够。”黄成回答道,“不过我们这里也只在朝着大海的那一面用水泥,所以还是够用的。这座炮台对着大海的一面差不多已经建好了,少将军要不要去看看?”
  郑森点了点头道:“我们过去看看。”
  一行人便走到了炮台靠海的一面的战斗室旁边。这座炮台是三座炮台中最大的一座主炮台,炮台本身建造在一处本身有两丈多高的一片高岸上,又用夯土筑起了三丈多高的基座,基座的外层则用大条石砌成,条石之间则用为了避免基座在敌方的炮击中崩塌,基座本身的坡度并不大。郑森从上面俯视了一下下面,觉得如果一个人空着手,再加上助跑一段的话,应该可以直接冲得上去。不过真到了战斗的时候,炮台上会有守卫队,在守卫队的排枪下,以及小炮的攻击下,要想冲上来,那就难如登天了。
  战斗室就建在这基座上。这座炮台将安装八门用于对海的大炮,其中包括四门二十四磅炮和四门十二磅炮,因而,在靠海的那面,便有八间战斗室。这战斗室说是室,但其实并不是有四面墙的完整的房子。战斗室只有三面墙,朝着大海的正面的墙体上开有一个长条形的射击口,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的海湾,也可以看出正面墙体的厚度。
  “正面护墙有三尺厚,都用熟铁为骨,用水泥加上碎石筑成,坚固无比,便是海军的18磅长炮,也打不动分毫。”黄成在一边解释道,“如此,海上的敌军炮船如果想要和炮台对射,除非他们的炮弹能正好从射击口中打进来,否则便伤不了炮台分毫。”
  “侧面的分隔墙呢?怎么也这样厚?”郑森看了看侧面的分隔墙发现这些墙壁也有差不多两尺厚,便问道。
  “少将军,这侧面的墙壁是夹板夯土而成的,只起到隔离防火,免得哪个战斗室中的火药被点燃了,影响到其他的大炮的作用。”黄成回答说,“另外还要撑起顶板。顶板就薄了,只是一层原木,然后在上面又做了一层防雨的屋顶。至于后面,像这样完全空着,一来,进出方便,二来也里面也更亮堂一些。”黄成又解释道。
  郑森走到射击口边,用手摸了摸正面墙壁的混凝土。这混凝土硬硬的,还微微的有点发凉。他满意的点点头道:“做的不错。你们这里做好了,我们才能放心的对付西班牙人。”
  郑森等人在炮台上又察看了一会儿,然后便下了炮台,上了停在旁边的两辆四轮马车,然后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下,向着码头的方向驶去。回到码头,他们吃顿中饭,然后就要去铁厂看看。
  从码头到铁厂有两条新修的轨道,这些轨道都是用包铁的硬木制成的,轨道上面还抹上了一层油脂。装满了煤炭的重载马车每四辆被连成一组,然后由六匹马拉着,沿着轨道缓缓地前行,一路上,总有不少的煤渣、小煤块从车辆上掉出来。每当一列马车跑过,就有一些当地人的孩子拿着柳条筐子、畚箕、扫帚冲到轨道上,将这些煤块捡起来,煤渣扫起来,然后拿回家去当柴火烧。
  郑森等人的马车却并不从这条轨道上走,而是顺着轨道旁边的一条铺着矿渣的路走。大约走了半个时辰,便远远地看到了铁厂的黑烟滚滚的烟囱。
  “若是在后世,单凭这个烟囱,环保局就能关了这个厂子吧。不过在那个时代,满世界的怕也找不出像这样落后的工厂了。”望着那烟囱,郑森忍不住就这样想道。
  随着马车距离工厂越来越近,空气也开始变得浑浊了起来,其中更是充满了一种刺鼻的气味。
  “少将军,口罩。”刘德将一个口罩递给了郑森,看来他早有准备。郑森将口罩戴了起来,这口罩中有一层用椰子壳烧出的活性炭的夹层,虽然很薄,但据说效果比得上五层普通的口罩。
  马车又走了一段,便停了下来。几个人下了车,抬起头来就看到前面的那个大烟囱。
  “那里是?”郑森问道。
  “少将军,那是炼焦炉的烟囱,炼焦炉就在那边。”陪在旁边的一个人回答道。
  一般来说,煤炭中总是会有一些含硫杂质的。如果直接用煤炭来炼铁,这些杂质就会进入铁水中,导致铁水中的含硫量过高,最终导致炼出来的钢铁性能下降。所以如果要保证钢铁的质量,就必须在冶炼中减少含硫杂质的混入。在古时候,人们虽然不明白这个道理。却也在实验中发现了这个现象,所以古时候通常的方法就是使用木炭而不是使用煤炭。
  只是对于大规模的钢铁冶炼来说,使用木炭,甚至是使用煤炭之外的任何燃料,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木炭需要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而世界上的那些森林根本就不够用的。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将煤炭通过炼焦流程,变成焦炭。使用焦炭而不是直接使用煤炭来冶铁,是冶金史上的一大步。但是其实制造焦炭并不是特别困难。要得到焦炭,只需要将合适的炼焦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1000度左右,这些炼焦煤就能通过热分解和结焦反应,产生出焦炭、焦炉煤气和煤焦油等一系列的产物。而煤炭中的那些硫中的绝大部分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变成二氧化硫。在后世,这些二氧化硫会被回收,以减少污染,而在此时,郑森却没有这样的技术,只能直接排放掉,而这些二氧化硫,也就是工厂中的刺鼻气味的来源之一了。
第363章
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
1
  郑森在琼州转了一圈,先后视察了港口、炮台、工厂、铁矿。在这一过程中他越来越发现动力系统已经成了整个工业体系的瓶颈。比如矿石的开采、粉碎和运输,都严重的依赖于水力、畜力甚至是人力,这不仅使得整个生产效率始终偏低,也让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也让郑森对蒸汽机越来越充满了渴望。
  然而,虽然郑森拿出了蒸汽机的基本原理,(这东西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画出了草图。但是原理简单并不等于实现起来就简单,一系列的技术上的难题难住了郑森手下的那些欧洲的或者是自己培养的工匠,哪怕郑森给出了非常高的悬赏,但如今他的蒸汽机的水平还是停留在只能用于从水井中抽水的水平上,至于更实用的高压蒸汽机,却一直没有太多的进展,反而还发生了好几起爆炸事故,导致了不小的伤亡。郑森估计,即使一直保持相应的研究投入,没有个五六年,恐怕别想有能装上轮船或是列车的蒸汽机。
  “等个五六年,怕是黄花菜都要凉了。至少,和建胬,以及西班牙人在亚洲的斗争中是指望不上这东西了。”想到急剧变化的局势,郑森忍不住这样感叹着。
  不过,即便马上面临着大战,即便郑森还是忍住了减少蒸汽机的开发经费,以便将更多的钱投入到军事方面的冲动。
  离开海南岛,郑森没有再在路上耽搁,而是直接回了安海。
  在安海,郑森也不过呆了数日,便告别了妻子,和郑芝龙一起动身前往台湾。因为在台湾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由他来处理。而在这一些列的事情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扩军了。而要扩军,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开会确定人事安排。
  “今后的两年,将是至关重要的两年。两年之后,我们将有很大的可能要同时面临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的成败将决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为此,今后的两年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力量发展起来,凝聚起来,达到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目标。”在北港的会议室中,郑森正在以模范军参谋长的身份正在发言。
  这次会议的参与者包括内政部门的官员和模范军的一些军官,在内政部门中有些人是郑芝龙手下的老人,尤其是销售部门的,但更多的则是年轻人,尤其是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几乎全都是从从前的护厂队学校出来的年轻人;而在模范军中,护厂队学校,以及后来的模范军学校中出来的年轻人更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2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