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252

  除了台湾的事情,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郑芝龙需要和郑森商量一下,那就是郑森的终身大事。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结婚的时间比后世要早很多。在原本的历史上,在这一年,郑森就迎娶了担任过吏部侍郎的董飏先的女儿,也就是在金庸的《鹿鼎记》中被黑得一塌糊涂的董国太。
  在这个时空里,因为各种事情很多,所以这事情倒是耽误了,不然的话,依着时间,这时候也早就该到人家那里去提亲了。不过郑芝龙对于给自己的儿子找个儿媳妇的事情很是关心,所以如今趁着北方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郑森有了时间,赶紧叫他回来,和他商量一下。
  “不知道这次老爹又看上了什么人家?”郑森忍不住这样想着,“不过从原来的历史上看,老爹的眼光应该还是不差的。而且以武官的身份,能够给自己儿子娶到一位进士的女儿,想来老爹还真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虽然在《鹿鼎记》中,郑芝龙为郑森挑选的那位董国太(董酉姑)被黑得一塌糊涂,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董国太的表现其实非常不错。在原本的历史上,郑芝龙降清,郑森起兵抗清的时候,身边并没有多少财物,董酉姑变卖了自己的首饰来支持丈夫,而且亲自带着其他女眷纺织,以补贴军用。钱财的数量虽然有限,但是这种行为却值得称道。后来在顺治八年,清军总兵马得功袭击厦门,当时郑成功的主力并不在厦门,守将郑芝莞望风而逃,岛上乱成一团,人人都忙着逃命,其他人在逃亡的时候,都尽可能的携带财物,只有董酉姑在逃难之时,随身携带的却是郑森的母亲的灵位和郑成功军中的机密文件。
  在这个时代里,郑森并不期盼着能有一场什么基于自由恋爱的婚姻。因为这并不现实,在这个时代里,会让一般男人有机会见到,而且还有机会搭上话的女子,一般来说,不是极为底层的穷苦人家的杨喜儿,就是沦落风尘的了。前者肯定是文盲,而且因为营养不好,普遍颜值也不会太高。至于后者,倒是可以谈谈恋爱什么的,比如李香君就是,不过这样的女子,在这个时代里是当不了正妻的。而那些大小姐什么的,那可绝不是外姓男子随随便便能看得到的。郑森还记得上辈子读高中的时候,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那就是林黛玉的轿子到了贾府的门前面放下,轿夫们退下去,然后林黛玉并没有从轿子上下来,而是由贾府的小厮们抬起轿子,进到垂花门前,再等小厮们退走了,才有丫鬟婆子们上前来掀开轿帘,扶她下来。在整个过程中,外面的人,是绝对没机会看到她的。
  同样,在元朝,王实甫写《西厢记》的时候,还能安排男女主人公见个面什么的,到了我大明,汤显祖的杜丽娘,就只能自己做个春梦,然后就着春梦里梦见的男子生相思病。因为在我大明,即使是编故事,要编出大家闺秀偷偷地见到了一个外姓男子之类的东西来,也肯定会被合理党痛骂的。
  所以,综合起来看看,郑森居然觉得,原本的那位董酉姑其实也不错。她的父亲是进士出身,做过知府和礼部侍郎,所以想来她应该受过不错的教育。而且从历史上她的一些表现来看,性格也很是坚定。虽然个人能力未见得很突出,但是这个时代里,对于女子的个人能力的要求本来就不高。郑森上辈子并不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即使到了这个时代,郑森也一样觉得让女人们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待在家里,是对生产力的极大浪费。所以在郑森的计划里,女人干活,甚至是进工厂当女工都是有的。但是解放妇女什么的,却还远远不在他给自己制定的目标范围内。
  “多想也没有用,说不定到了安平,才发现,老爹看上的和历史上不太一样呢。”郑森笑了笑,站起身来,从船舱里走了出去,来到了“飞燕号”的甲板上。这时候海上正有些东南风,“飞燕号”迎着风,船头劈开海浪,正在高速航行。
  “如今到哪里了?”郑森问道。
  “少将军,刚刚过了长江口了。”船长郑海生回答说。
  郑森道抬起头向着远处张望。不过他并没有望见什么,这也是正常的,为了锻炼水手利用海图和六分仪远洋航行的能力,飞燕号并不是像一般的小帆船那样靠着海岸线航行的,即使是最近的陆地,距离“飞燕号”也有上百里,在这样的距离上,即使用望远镜也是看不到海岸的。
  “这次倒是很快呀。”郑森说。
第260章
大事
2
  郑森的船是在第三天的清晨到达安平的码头的,和几个月前相比,安平的码头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在郑芝龙刚刚接受招安,并在安平建造府邸的时候,整个安平镇有过一次大变化,尤其是安平的港口,更是如此,许多的海上贸易都要通过这里的港口,后来随着安平的棱堡的建造,大量的建材都要通过海上运来,安平的码头又得到了扩建,整个安平也一度非常繁忙。不过如今安平的码头却变得安静多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安平的棱堡和炮台都已经完工了,已经没有那些装满了各种建材的船只来这里停靠了。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如今安平作为贸易港口的地位下降了。
  其实不仅是安平,就连泉州港的地位都有所下降。这是因为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贸易被转到了台湾的那些港口,比如北港,比如在上次战争中,从西班牙人手里夺取的鸡笼港。甚至还有并没有完全被郑家控制的镇江。台湾的港口依托着整个台湾,有大量的糖、鲸油、樟脑、铁器以及各种武器出口,也有各种船只:捕鲸船、商船来来往往。而镇江,相比安平和泉州,它处在长江的入海口,景德镇的瓷器,江浙的丝绸和茶叶都可以利用长江水系,非常方便也非常便宜的被送到这里。相形之下,这些东西要被送到泉州,就要跋山涉水,运输的难度和成本都上升了很多。
  望着相比北港,已经显得有点萧条了的安平港,郑森突然意识到,安平已经不再是郑氏家族的利益的核心地区了,它也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郑氏家族的统治核心了。郑芝龙长时间待在这里,的确很容易就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自然就难免会产生一些猜忌的想法。
  “也许,其实倒不一定要把三叔弄回到台湾,其实,其实爹爹他如今在安平其实也没多少事情不是吗?要是可以的话,说服爹爹,让他到台湾去主持局面其实也不错呀。”郑森忍不住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郑森并不担心郑芝龙到了台湾,会架空了自己。台湾的经济模式,运转方式,发展方向都已经和传统的方式差别很大了。郑森相信,在这个时代里,其他人,哪怕再惊才绝艳,也很难在把控台湾的全新的经济模式的大局上超过自己了。
  船轻轻的靠上了码头。郑森从辽东返回之前就派出人员告知了郑芝龙自己要回来的情况,不过因为一路上航程非常的顺利,风力风向都非常的合适,以至于到达安平的时间要比预计的早了一天。不过在“飞燕号”靠近港口的时候,安平要塞的瞭望哨还是发现并且认出了这条船。所以,当船靠上码头的时候,还是有一队士兵在码头上等着他们了。
  见到郑森下了船,那一队士兵赶忙在一个军官的带领下迎了上来。郑森认得那个军官,那是个日本人,是郑芝龙的护卫,叫做藤原敬。这人原本是个浪人,后来加入了郑家的船队,因为忠诚勇敢,很得郑芝龙的信任。
  “少将军,您回来了。家主吩咐了,让我在这里等着您。”藤原敬走上前了,先是鞠了个躬,然后用一口流利的福建话这样对郑森说。
  “辛苦你了。”郑森回答道,“如今是什么时候了?”
  “少将军,已经是卯时了,家主应该已经起来了。”藤原敬恭恭敬敬的回答说。
  “我爹爹还是起得这样早呀。”郑森道。
  “家主大人还是和往常一样,每日早起,都会在家中演练武艺,从不松懈。”藤原敬回答道。
  两人说着话,后面就有士兵牵来了马车。郑森便上了车,而藤原敬则骑上马,跟在一旁。
  从码头到郑家的府邸并不算远,不过半刻种时间,马车就到了家门前。郑森从马车上下来,突然发现家里的大门似乎和以前不一样了。在以前,郑家的大门虽然也是三间的大门,上面涂的却只是绿油漆。如今这大门却被漆成了大红色,而且大门上的牌匾也从白底黑字变成了蓝底金字。
  郑森下了车,望着大门微微的皱了一下眉毛,不过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跟着几个亲兵从侧门里走了进去。
  郑森进了府邸,便直接去郑芝龙的院子给他请安。这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做儿子的只要在家里,每天清早就要起身,到父母的房间外面等着,等他们起来了,向他们请安。郑森又是读书人,自然要遵守这个礼节。
  等到郑森到了郑芝龙的院外的时候,早有人已经将他回来了的消息告诉了郑芝龙。所以如今院门敞开着,一个童仆等在门口,见郑森过来了,就忙说道:“少将军,老爷说,你若是过来了,就直接进去。”
  郑森点了点头,问道:“我爹爹演习武艺可结束了?”
  那童仆回答道:“还没有呢。”
  郑森便进了院子,穿过前庭,到了后面,却听到一阵木棍相互敲击的声音。郑森望过去,却见郑芝龙拿着木剑,正在和一个同样拿着木剑的亲卫打斗。
  郑森也不做声,只在一边站定了看。却见郑芝龙挥舞着木剑连连进攻,而那个亲卫则步步后退,眼看就顶不住了。郑芝龙却突然收了木剑叹道:“阿宏,你越来越缩手缩脚,和你练习,越来越没意思了。”
  “大帅武艺高强,小的本来就不是对手。”那个“阿宏”笑着为自己辩解道。
  郑芝龙笑着摇了摇头,却不再说话。郑森从站在一旁的仆人手里结果毛巾,递了上去。
  郑芝龙接过毛巾,对郑森笑笑道:“路上还顺利吧。”
  “还算顺利。”郑森笑着回答到。
  郑芝龙擦了把脸,却不将毛巾再递给郑森,而是直接抛给旁边的阿宏道:“你也擦一把。”然后又转过头来道:“昨日在船上,你可休息好了?若是不累,就先陪着你爹我吃早饭,然后还有些事情我也要和你谈谈。”
  郑森应了一声,便跟在郑志龙后面出了小演武场,先去吃了早饭,郑芝龙就带着郑森进了书房。
  “先说说你二叔那边的事情吧。”郑芝龙道。
  “爹爹如今的情况是这样的……”郑森一边说,一边拿出了辽东一代的海图,将它铺在郑芝龙的那张大书桌上面。
  “爹爹你看,这里就是笔架山。二叔的人马如今就驻扎在这里,守着大军的粮草。这是个半岛,三面都伸进海里,只有这么窄窄的一条和陆地连着,每天涨潮的时候,这些地方就会被海水淹没,只有在退潮的时候,这里才会露出海面。”
  郑芝龙盯着海图看了半天,才道:“这个位置倒是很坚固,摆上几门大炮,便很难攻上来。再加上左右两边还可以摆上战船,那就更是万无一失。只是我听说这里冬天会上冻?”
  “爹爹说得对。”郑森回答道,“辽海那边,天气严寒,到了冬天,能把人鼻子都冻掉。海上也会结冰上冻,冰层厚实的时候在上面跑马都不是问题。到那时候,建胬确实能踏冰而来。不过到海水上冻结冰还有些日子。这些日子里,二叔那边也不会闲着,我们也会把最近新铸造的大炮,还有舰队的一些淘汰的大炮都给他运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二叔建起一道足够坚固的防线了,而且,等到那时候,二叔手上好几十门大炮。还怕建胬打来了?而且北方容易结冰,对预防的一方也是有好处的。”
  “有什么好处?”郑芝龙道,“你二叔手下,大多是南方人,到了冬天,一个个冻得像死鱼,有个什么好的?去年冬天,你二叔在山东,带信回来就已经说是快被冻死了,手下的水手也一个个的冻得够呛。如今又向北了一大截,怕是到了冬天,不用建胬来打,自己就快冻死了。”
  郑森见郑芝龙虽然这样说,脸上却并没有什么担心的意思,知道他其实也就是说说罢了,并不是真的特别担心。事实上自从去年冬天郑芝虎叫过苦之后,不差钱的郑芝龙就给那些在北方的水手们都配上加厚又加厚的棉袍子。
  “爹爹,咱们的人是怕冷一点这不假。但是这满天下的,还有谁家的人能穿得比咱家更暖和的?”郑森笑道,“到了冬天,难道那些建胬就不冷了?他们还在野外呢。而且爹爹,您也知道,如果要在关键的地方建起夯土的棱堡,那可不是几个月就能搞好的,而如果只是用土堆出棱堡的样子,那就容易多了。当然,正常情况下,这样堆出来的棱堡没什么用,因为它不够结实,很容易就会垮掉。但是在北方冬天,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土会冻住,变得和石头一样硬。这一点,我们在济州岛上实验过得。如果建胬在冬天打过来,就会发现,笔架山上只要是能走人的地方,到处都是坚固的棱堡。所以,建胬绝对威胁不到二叔。”
  “嗯,”郑芝龙点了点头道,“你这样一说,我就放心了。这样一来,不管朝廷是胜是败,你二叔肯定出不了事了。那我们就来谈另一件大事了。那就是,嗯……阿森,你也不小了,你爹我也不年轻了……”
第261章
大事
3
  郑芝龙提到的这个“大事”,郑森知道,应该指的是自己的终身大事。这的确是一件大事,即使在后世,这也是人生中的大事,而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因为在这个时代,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情。
  “你如今也不小了,该考虑成个家了。”郑芝龙说,“最近,我也托别人打听这些事情。最后我觉得比较合适的有这么几家,你自己看看如何。”
  “这样的事情,父亲大人自己做主便是了,那里轮得到孩儿说话?”郑森赶忙道。
  这话倒不是矫情,在这个时代里,这才是婚姻的通例。在这个时代中,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人,也不是两夫妻的小家庭,而是家族。婚姻在这个时代里,更重要是实现家族的利益。所以这样的事情,当然应该是由家族的掌控者来决定了。
  “虽然论道理的确是这样。若是你弟弟他们,我还就真的直接定了。不过你和他们不一样,你是长子,自小的时候起就聪明能干,所以爹爹也希望能听听你的看法。”郑芝龙满面笑容的回答道。显然对于郑森前面的那个表示完全尊重郑芝龙的权力的表态,郑芝龙还是很满意的。
  “全听爹爹的安排。”郑森道。
  “好吧。”郑芝龙说,“我看上这么几家。第一个是洪先生提到的董家的小姐,她的年岁倒也正合适,而且是进士家里的女儿。要是再早几年,咱们家是万万攀不上这样的人家的。即使今天,如果不是因为阿森你考上了秀才,在学问上又很有些名气,怕是根本就没法去向人家提亲的,人家理都不会理你的。她的父亲做过礼部侍郎,不过如今似乎无意仕途。不过毕竟是考上过进士的人。”
  说到这里,郑芝龙略停了一下,又道:“若是从前,这样的人家,若是能攀得上,那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只是阿森,按你的说法,如今的天下又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了。进士什么的怕是比不得从前了。”
  “除了这一家,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样的。”郑森问道。
  “还有严家,他们家也是诗书礼乐之家,单说门第,怕是还有胜过董家。他们家里出过一位尚书和两个进士。不过这位小姐却是另一个支脉的,他的父亲却只是一位贡生,在家族中也不太受重视。”郑芝龙解释道,“还有就是王家,这个门第就更差一点,父亲也只是个举人。另外,还有几家,都是些将门的女子。”
  郑森想了想道:“不知爹爹是怎么想的?”
  “我觉得若是董家能成,那自然是董家最好。如果董家不成,那就再看其他人家吧。毕竟,进士的嫡女,教养肯定是好的,将来相夫教子肯定是不错的。总之,如今我们家,其实也不太需要依靠姻亲的力量了。所以门第什么的倒也罢了,你的妻子,一定要以德行好为主。”
  郑森听了,忍不住笑道:“这却是旁人很难知道的,只能打听一下她父亲的情况了。一般来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此事倒也不急,孩儿倒有一件大事想要和父亲商量一下。”
  “这怎么能不急呢?”郑芝龙道,“不过你有什么事情?”
  “爹爹,”郑森先朝着郑芝龙鞠了一躬道,“孩儿想要让爹爹住到台湾去。”
  这话顿时让郑芝龙大吃一惊,他瞪大了眼睛道:“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爹爹,孩儿这次回来的时候突然注意到,安平的码头似乎远远不如从前繁忙了。”郑森却先谈起了安平的变化。
  郑芝龙知道郑森后面肯定还有要说的,所以也没有打断他,只是听着他继续讲下去。
  郑森便继续道:“爹爹,我知道前一段时间,如今从安平港走的船只已经少了很多了。我家的生意,除了银子需要送到安平,其他的,越来越不需要走安平了。原先到安平的船,现在大多都在台湾了。这是因为台湾如今已经基本上开发出来了。以前我家的生意,主要来自转手的茶叶、瓷器、丝绸、布匹。如今随着台湾的开发,我家又多了糖、武器、药物、樟脑、鲸油什么的,这些也都出自台湾。加上台湾没有其他人多事,在那里贸易也相对方便。所以大量的贸易都跑到北港和鸡笼去了。而另一边,二叔和彩叔在镇江那边,买下了不少的土地,也修起了港口。爹爹,这瓷器出自江西,丝绸棉布都出自江浙,这些东西要到镇江,可以顺着长江东下,又省钱,又省力,极其方便。可若要到安平,就需要多换一趟海船,或是从仙霞关那边,一路翻山越岭的过来。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花的钱和时间都要大大的增加。这样一来,能到镇江交易的又有几个愿意到安平来交易呢?”
  郑芝龙点了点头,但依旧没有说话。
  “爹爹,我家的根基其实已经从福建移到了台湾了。爹爹是一家之主,自然应该坐镇台湾才好。如今我家的生意说得上是风生水起,台湾那边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爹爹坐镇那里,也能就近了解情况,要不只听人家说如何如何,听得再多,人家说得再详细,总还是比不上自己去看的。这就像一个从小做和尚的人,光听人家说红烧肉是什么味道,听得再多,也是不知道的。”
  郑芝龙听了笑道:“这个比方倒是有意思。老实说,总听你说台湾如今如何如何,但是台湾到底如何,我还真不太清楚。”
  郑森赶忙道:“正是这个道理。而且爹爹,如今台湾人多事多,我又年轻,很多事情都拿不定主意,也镇不住人。以前三叔在台湾的时候,大事他拿主意,孩儿只做些具体的小事,倒也方便。只是后来三叔到镇江去了,台湾就孩儿一个人撑着,各种事情又多,孩儿便是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更何况孩儿本来就很愚钝呢。孩儿一直都想再找个叔叔过来,把担子甩给他。二叔就不用想了,他如今忙着呢。四叔呢,济州岛也少不了人。于是孩儿就想,用什么办法能把三叔再弄回来。只是如今我家的生意大了,哪里都少不了人。镇江那边也是重要的据点,三叔怕也是很难离开。而且三叔和二叔一样,好歹是挂着朝廷的官衔,不好擅离职守。所以,我又想着是不是能把彩叔调到台湾来。只是彩叔毕竟不是我家嫡系,便是到了台湾,也扛不起三叔当年丢下的担子。而且松江那边也少不了他。真把他挖过来了,怕是三叔以后要抱怨我了。”
  郑芝龙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道:“所以你这臭小子就把主义打到你爹我头上来了?想要抓我的差事了?也亏你想得出来。”
  “爹爹,孩儿怎么敢抓您的差?只是孩儿想,安平这边其实也没多少事情了,爹爹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到台湾去转转,也算是散散心。而且,孩儿也可以借着机会多和爹爹学上两手。”郑森赶忙笑着说。
  “你呀!”郑芝龙道,“不过我就不是挂着朝廷的官衔,不能擅离职守的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2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