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252

  郑森觉得,明军在松山败得太惨,这对于他的计划不利。因为如今郑家和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的争夺只怕很快就要进入摊牌的阶段了,在这个时候,通过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让我大明和我大清都消停一会儿,对郑森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
  当然郑森也明白,即使没有了被劫粮草的事情,即使打成了消耗战,我大明获胜的几率还是很低的。这一来是因为我大明特产各种拖后腿的,二来也是因为我大明没钱了。我大明虽然地盘比满清大得多,也富庶得多,但是我大明如今的组织度却是稀烂,远远不如满清,所以能集中起来的物力还真多半比不过建胬。而且我大明的各种漂没更是出了名的,若是洪承畴这里要用一两银子,我大明各级官员从税收开始,一路漂没下来,怕是一开始的税收要是没个十两银子,到洪承畴手上就还真的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到了。相形之下,满清匪帮至少在这个时候爱没有普遍的败坏,拼动员能力,洪承畴还真不一定能拼得过。
第251章
“荷兰”雇佣军
  塔山堡距离锦州已经不远了,如果以后世工农红军的行军速度,一天左右就可以抵达锦州附近的松山。不过下定决心“结硬寨,打呆仗”的洪承畴可不会走得这样快,他在塔山堡又呆了下来,开始整治用于“结硬寨,打呆仗”的各种装备。
  首先是各种木料,洪承畴不断的派人四出伐木,以作为搭建营垒的原料,又让木匠们大量制作拒马、大盾、长枪什么的,同时还下令让郑芝虎在笔架山建造营垒仓库,用以储备粮草。
  这些事情当然非常的耗费时间。要知道这可不是只需要四十八个小时就能建起一座立交桥的后世,工程什么的总是要花非常多的时间的。如果这当中还夹杂着小规模的战斗,自然就更是如此了。
  自从洪承畴带兵除了宁远,满清负责围困锦州的将领济尔哈朗就不断地派出侦骑打探明军的动静,如今明军大举伐木,济尔哈朗自然不会不知道。于是他便派出骑兵,不断袭击出来伐木的明军。洪承畴虽然不愿意和立刻就和满清决战,但是对于小规模的战斗却并不回避。他手中的军队的整体训练程度虽然远远不及八旗兵,但是要论少数精锐的战斗力,却并不比清军来的差。比如说曹变蛟的亲兵们都已经装备上了一水的“荷兰”铠甲和刀剑,虽然样式上和我大明军队常用的有些不同,但是论起质量,比起我大明工部弄出来的那些东西,真是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就比如说那身铠甲,又轻又坚固,一般的刀剑根本就砍不动它,至于弓箭,除非是用强弩近距离射击,否则就是那些白甲兵用步弓射出的重箭都无法击穿它们。而且“荷兰人”还很贴心的准备了弧形的面甲,这下连那些白甲兵重箭射脸都不用怕了。
  还有那些荷兰刀剑,样式虽然和大明的不一样,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刀刃上夹了钢的,不像我大明工部弄出的那些样子货,杀个牛都杀不死。
  靠着这样的东西,曹变蛟的亲兵们,就算是和建胬的白甲一对一的干,也没吃过亏。而对上一般的旗丁,还有什么蒙古八旗,那都是占着上风。
  除了曹变蛟,吴三桂的亲兵更是如此。在我大明的那些军头中,除了南安的郑家之外,最有钱的大概就是辽西将门的祖家将吴家将了。所以他的亲兵的装备还要更好一些,甚至还装备上了上等的“荷兰鸟铳”。虽然这“荷兰鸟铳”其实也不过是火绳枪而已,出于维持对我大明和我大清(清军在战斗中有很大的机会缴获到明军的鸟铳)的装备优势的考虑,郑家的冒牌“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向我大明提供燧发枪。但是这些鸟铳却是真材实料的打造出来的,不要说我大明工部的那些每次射击都不敢装足火药的货,就是曹变蛟他们买到荷兰鸟铳,只要拿过来和吴三桂的亲兵们手上的一比,那也是明显的差了一大截:曹变蛟他们的火铳实际上都是模范军还叫护厂队的时候就淘汰掉了的那批正版的荷兰火绳枪,枪管还是用熟铁板卷成的。但是吴三桂的亲兵们用的,可是在模范军用旧了的燧发枪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退(从燧发枪改成火绳枪)的上等货,那枪管是钻孔钻出来的,连条焊缝都看不到。几个月前,曹变蛟他们看到这样的鸟铳的时候,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靠着这样的装备,吴三桂的亲兵们对上哪怕稍微多一点的建胬白甲,都能略占上风,至于一般的旗丁什么的,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当然,无论是曹变蛟还是吴三桂,他们也只有手下的那些亲兵还算有点战斗力,但是他们手下其他的士兵的战斗力就完全是渣渣了。我大明这个时代,贪污军饷已经成了习惯,一来二去的,各个军头也只肯花钱养着完全属于自己的家丁,业只有家丁亲兵还有战斗力了。而此时基本的战斗方式就是家丁亲兵先冲前面,打垮了对手,其他的战兵再跟着上。而万一战败了,这些兵跑得慢一点还能掩护一下家丁和主将。
  所以无论是曹变蛟还是吴三桂手下,除了家丁以外的士兵,不管是战兵还是辅兵,都吃不饱饭,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装备更是一塌糊涂,战兵勉勉强强的还有些不成型的刀剑,到了辅兵那里,有时候连结实点的木棍都没有。相形之下,在八旗兵那边,所有的战兵都基本上能吃饱饭,有至少是合格的武器。所以真要大队人马的对砍,我大明多半要麻烦。
  但是此时的小规模的作战倒是让这个弱点隐藏起来了。所以虽然在冲突中,明军倒是不断地取得了一些胜利。当然,那些负责伐木的辅兵被满清杀了不少,抓走了不少,但是辅兵本来就是随便抓来的,算不得人,死了就死了,也没谁在乎。
  不断的小胜让军队的士气有了一定的上升,但同时也给洪承畴带来了更大的麻烦。这些天的胜利让张若麒变得更加的活跃了。在此之前,八旗兵的积威对张若麒还是有些影响的,但连续的胜利,让张若麒忍不住也产生了“八旗兵其实不过如此”的感觉。于是他自然就更起劲的催促其洪承畴来了。
  不过张若麒的催促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洪承畴继续着他的慢动作,而那些原本好像更倾向于他了的总兵们,在提到大规模进攻之后,却都突然的怂了。包括和陈新甲以及高起潜关系都不错的,据说勇冠三军的吴三桂都是一样,总之,在到达塔山堡之前,张若麒说洪承畴走得慢了,还能找到一些人赞同,如今说要马上进军,在军中却已经找不到支持者了。也许他只能想办法再去要一道圣旨了。
  ……
  一转眼就是六月了,郑芝虎在笔架山上的码头以及城寨仓库都已经建好了。大量的粮食、物资不断地被运到了岛上,装进了笔架山的仓库里。当然,依照着我大明的传统,所有走海路而来的粮食、物资、钱财都很自然的在海上漂没了两层。虽然在海运过程中,郑芝虎没有损失哪怕一条船。
  洪承畴依旧没有进军的意思,不过据说毫无办法的张若麒已经派人上书崇祯皇帝,讨要一份直接命令洪承畴进军的圣旨去了。不过如今圣旨还没到,所以洪承畴还可以继续呆在这一带进行最后的准备。
  洪承畴知道,张若麒肯定能拿到他所想要的那份圣旨。他很了解自己的这位皇上,知道他是个急性子,再加上陈新甲在一边帮腔,皇帝下这样一道圣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只是张若麒的信使要到京师还需要一段时间,就算到了京师,这样的决定也不是仓促之间能做出来的。等大家讨论完了,下了圣旨,然后再一路送过来,大概就要到七月份了。洪承畴也知道到了那个时候,他就没法再继续拖延了,就必须去和清军决一死战了。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他要抓紧时间,把准备工作做好。
  这天洪承畴到笔架山来视察工作了。
  洪承畴首先视察了负责笔架山的防御工作的“荷兰”雇佣军。
  “不是说都是荷兰兵吗?怎么我就看到了几个红夷,其他的看起来都是中国人呀?”看完了“荷兰”雇佣军的队形变换表演、射击表演之后,洪承畴很是疑惑的向郑芝龙问道。
  “回督师的话,这些人里面确实是只有几个人是正宗的荷兰人。其他的有的是日本人,有的是朝鲜人,还有的是南洋的华人。”早有准备的郑芝虎回答说,“雇佣他们比全部雇佣荷兰人便宜很多。”
  “可是这些人真的能打吗?”洪承畴身边的一个幕客有点不太放心的问道。
  “您看看这些兵的体格,那绝对是每天都能吃饱饭,还能吃到肉的人,才能有的。您再看看他们的胸甲和火枪,还有那些大炮,那都要花大价钱的。荷兰人养着他们,可没少花钱。如今还把这些大炮也交给他们。要是他们不能打,他们那里会把这么些好东西都给他们?”郑芝虎解释道,“其实,当年的静海大捷的荷兰军中,也是大半都是这些人。”
  “原来是这样,当年静海……”
  对于这些“荷兰兵”能不能打,洪承畴倒是并不怀疑,他也是打老了仗的人,自然能看出什么样的军队能打。在他看来,这些“荷兰”雇佣军中,真正上过战场的并不多,但是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对得上“训练有素,武备精良”这八个字。尤其是刚才的阵型变化表演,更是让洪承畴叹为观止。洪承畴知道,要完成这些复杂的阵型变化,需要相当高的组织度,而一支军队,如果组织有力,那就几乎不可能不会打仗。只是,他原本以为荷兰人本国太远,人数又少,断断是不会对大明构成威胁的,而如今看来,他们居然能把华人、日本人、朝鲜人训练得这样好,怕是弄得不好,也会成为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了。
第252章
呆仗
  总的来说,洪承畴觉得笔架山的防御还是做的不错的。涨潮的时候自然不消说,不要说建胬如今已经万全没有水军了,就算他们手上的水军最强的时候,也不是郑芝虎手里的水师的对手,更何况还有两条“荷兰”夹板船助战。而即使到了退潮的时候,路桥的宽度也非常有限,一次性能冲上来的人也不多,两条夹板船因为担心搁浅,不能靠太近,但是它们的炮弹还是能打到陆桥上面的,而且其他的吃水更浅的战船倒是能靠上去,那些船上的弗朗机炮也能起作用。当然,如果战事拖延到入冬,海水结冰之后,可能会有一些麻烦,不过现在距离冬天还早,而且到那时候,岛上的防御应该已经更加坚固了。
  又过了十多天,张若麒终于等到了他盼望已久的圣旨。于是洪承畴的十余万大军开始离开塔山堡,向着锦州前进。
  济尔哈朗攻击锦州的方式几乎是黄台吉围攻大凌河的翻版:四面挖长壕彻底切断锦州和其他地区的联系,然后一边在锦州附近种田(这是史实,清军不但抢了锦州城外明军屯田的庄子,还干脆就在明军开垦出来的田地里种上了田,也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锦州城内积蓄很多,清军要不是靠这一招,还真不一定耗得过祖大寿),一边慢慢的和城里的守军耗,同时等着明朝派援兵来。然后集中力量,在野战中消灭明朝的援兵,然后再靠着击败援军的威势威胁守军,迫使守军投降。
  只是这次明朝居然一口气派出了十多万的军队,这实在是大大的出乎了济尔哈朗此前的预料,于是他一边让军队扎好营垒做好迎战的准备,一边向黄台吉求救。
  在原本的历史上,黄台吉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据说消息传来的时候,他正在大流鼻血,于是用碗接着鼻血,一路赶到松山,据说鼻血流了好几碗。而此后在松山之战中,他最喜欢的老婆海兰珠死了,又让黄台吉大受打击,据说一度昏迷。然而在这个时空里,大概是因为海兰珠的那个短命鬼儿子居然没死,还顶替了后来大玉儿的儿子的名字。海兰珠自然也就没有因为丧子之痛而重病,连带着黄台吉的身体状况也比原本的历史上要好得多。虽然因为肥胖引起的高血压什么的依旧会时常让他目眩,但是相比历史上的时不时流鼻血昏迷什么的却要好得多。至少不至于给他处理政务带来太多的麻烦了。
  于是黄台吉也立刻下令进行了总动员,将国内剩余的丁壮几乎全征发出来了,打算和明军进行一次战略决战。
  到了七月初,洪承畴的大军终于到达了松山,再往前,就是包围着锦州的满清大军的军营了。
  此前洪承畴依据打探到的情报认定在锦州城外的清军有大约十万人左右,他觉得自己这里有十三万大军,再加上锦州城里的祖大寿手里也还有好几万人马,应该是能勉强解围的。却不知道此时锦州城外的八旗兵,加上蒙古人,再加上包衣汉奸什么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洪承畴在松山城外,花了好几天功夫,又建构了一套坚固的营寨。而他对面的清兵也没闲着,从洪承畴从宁远出发的时候起,他们就在挖壕沟了。这天一早,洪承畴将辅兵辎重留在大营中,和曹变蛟吴三桂以及张若麒一起带了些骑兵,前往探察清兵的营垒。
  清兵占据了靠近官道的几座山,他们将山上的树木几乎都砍光了,在山上建有营垒,放眼望去,这些营垒旌旗招展,壁垒森严,一看就很难攻打。再往官道上看去,只见锦州城外的官道上已经被挖出了好几道大大小小的壕沟。远远看去,这些壕沟里面最大的大概有一丈多宽,挖起来的土都堆在靠着锦州城的那边,堆成了一堵土墙,而在土墙上面,清军还架着大炮,炮口也是朝着这边的,显然,这些壕沟针对的并不是锦州城里面的祖大寿,而是针对前来解围的自己的。
  配合着这道大壕沟,官道上纵横交错的还挖了好些小的壕沟,这些小壕沟只有三四尺宽,士兵们应该可以轻松的跳过去。不过盾车什么的要过去就困难了。在这些小壕沟后面一点,还摆了一些拒马,据马上面还斜靠着一些超长的据马枪。这些据马枪比一般的长枪都要更长一些,需要将枪杆放在拒马上面才能使用。几个清兵站在拒马后面,见到明军的骑兵却并不惊慌,只在那里冷冷的望着他们。而在后面更远一些的地方,清兵还用木料搭起了一些好几丈高的瞭望台。再远一点的地方又有清军的几处营寨。
  “二位将军,你看这建胬的营垒如何?”洪承畴向曹变蛟和吴三桂问道。
  “不太好对付。”吴三桂摇了摇头道,“督师你看这道路上,建胬不但挖了着许多壕沟,还把路上挖的到处都是坑。这是防我们的盾车的。督师你看那道壕沟后面的土台上的大炮,若是地上没这些坑,我们推着盾车过去,鞑子那边也只有这些炮能打得动这些盾车,其他的什么弓弩标枪飞剑什么的都打不动。但是这些炮打得慢,半天才能开上几炮,又不能保证每一炮都打得准,所以我们让那些辅兵推着盾车,顶着炮击上去,几下子就能把前面的那些小壕沟填了。他们就只能靠士兵和我们硬打了。如今这路上都是坑,盾车推两步,就要停下来填坑,这样一来,上去得就慢了,然后鞑子就可以用那些大炮慢慢悠悠的打我们了。要是没有盾车掩护,直接让无甲的辅兵上去填那些坑,督师你看,那些小的壕沟距离这些坑不远,鞑子要是躲在里面,有没有人,有多少人我们全看不到,突然间杀出来,那些辅兵怕是都要完蛋。”
  “吴总兵说的是。”曹变蛟接口道,“督师,您看着些小的壕沟,纵横交错,就像是棋盘一样。建胬的人在这些壕沟里跑,哪里有多少人,怎样调动的我们全然看不到。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弄得不好,就容易被他们玩出前后夹击的花样来,确实不好打。督师你看,这附近的高处都被建胬占据了,他们从上面居高临下,那条壕沟里有人都看得见,您再看那些个高塔,怕也是用来施发号令的。”
  “那曹总兵觉得该如何对付这些壕沟?”洪承畴又问道。
  “这……”曹变蛟又看了看那些壕沟,然后道,“只能是一点点的填了,而且要一线平着填,只是这样做,那些壕沟里有没有建胬重兵也不知道,所以只能是每一处填的时候,都派出战兵掩护,只是……”
  “要这样打,却打到猴年马月去了?”一直不太做声的张若麒突然道。
  “是小将考虑不周。”曹变蛟赶紧道,他可不是洪承畴,张若麒是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心腹,得罪了他,很多时候会被穿小鞋的。
  “末将觉得,要对付这些壕沟,第一重要的是先拿下旁边的这两座山!”吴三桂插嘴道,“若是拿下了这两座山,居高临下,就能看清楚鞑子在壕沟里的动静,到时候,要打他们也就容易多了。要不然,多少人都不够填这些壕沟的……”
  几个人在满清的营寨前指指点点的,满清那边自然也不是看不到。
  “主子爷,有一群明军在山下看我们的阵势。都是骑兵,大概有三百来骑的样子。”一个清兵跪在地上向坐在军帐正中的多铎禀告道。
  多铎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嫡子,很的努尔哈赤喜爱。所以当初努尔哈赤留给他的兵力也最多。如今单以手下牛录而论,作为正白旗旗主的多铎是八旗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人物之一。
  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小规模作战中,满清吃了点亏,所以黄台吉将当时负责这些战斗的多尔衮调了回去,换了多铎的镶白旗过来。多铎这时候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黄台吉正要用他的锐气来对抗一下明朝最后的精锐。而且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他们是同父同母的,而且他们的生母也是被以黄台吉为首的四大贝勒逼死的)手里的力量也太强了,黄台吉也不能没有想法。
  为了分裂这三兄弟,黄台吉对阿济格打压更多,但对多铎却拉拢更多,再加上多铎手里实力强,所以多铎一向跋扈,目中无人,经常喜欢搞出些出格的事情来。如今听说有明军跑到了他的军营前,他顿时来了兴致,便站起身对手下的几个佐领道:“都跟我出去看看!”
  一行人出了军帐,从山上居高临下向下一看,正看到三百来个明朝骑兵在山下,其中的几个人还在朝着山上指指点点的。
  “主子爷,那个在中间的老一点的据说就是明军的主帅洪承畴。皇上也多次提到此人知兵,能打仗的。”一个军官在一边解说道。
  “看他们这身装备,这些人怕是明国那边的精锐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的样子货。”多铎道。既然前面有人提到黄台吉称赞过洪承畴,多铎就忍不住要贬低对手一下。
  “主子爷,是不是样子货,打一下不就知道了?”那个军官道。
  “好!哈宁阿,带上你的人,就带三百,去称量一下那些明军!”多铎下令道。
第253章
粮道
  吴三桂远远地望见那边山上清军的寨门打开了,便道:“督师,有鞑子出来了,我们要不要避一避?”
  洪承畴也抬头看了看,他看见一队满清骑兵正从山上下来,虽然看看人数并不比自己这边多,但他还是点点头道:“我们回去吧。”
  这也是很自然的做法,毕竟他们只是出来看看清军的营寨的,身边带的部队并不多,如果在那些鞑子的门口和那些鞑子陷入混战,被那些鞑子拖住了,怕到时候出来的就不仅仅是这么点人了。
  “督师和张大人先走,末将和吴总兵来断后。”曹变蛟也道。
  洪承畴点点头,他知道自己的马术不算好,还是早点走比较好。一个亲兵在旁边扶了一下,洪承畴就上了马。这时候,张若麒也上了马,相比洪承畴,他的马术就要更差一些了,洪承畴至少还可以自己控马行动,他却需要两个亲兵骑着马跟在一边,一个看着他,防止他从马上掉下去,另一个则帮他控制方向。
  满清骑兵也没有快速冲下来,双方还有一定距离,这个时候就放马狂奔,到时候被人家打个以逸待劳,反倒是要吃亏了,所以他们也只是由着马匹慢慢的小跑着逼近明军。
  “曹总兵,我们也可以慢慢退了。”吴三桂看了看正在逼近的清兵,对曹变蛟说。
  “好。”曹变蛟应了一声便翻身上马,顺手接过一个亲兵递过来的长枪,然后道:“你们先走,我老曹给你们压阵。”
  吴三桂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同样上了马,便向骑兵们发出了撤退的命令。于是明军骑兵开始向后撤退……
  ……
  撤退并不算一帆风顺,满清的骑兵还是追上了他们的尾巴,不过断后的曹变蛟的手艺很不错,并没有让清军占到什么大便宜。而且明军军营里也派出了军队来接应,所以最后大家还是很安全的撤了回来。
  第二天明军开始对清军的营寨发起了攻击。洪承畴知道清军控制的小山是战斗的关键,便将攻击重点放在这里。显然直接仰攻是非常不利的,清军居高临下,无论是射箭的威力射程还是白刃冲锋时候的冲击力都会有很大的加成。所以洪承畴采取了逐渐包围小山的方略,他用盾车掩护,让辅兵们挖掘一条环绕这座小山的壕沟,以便切断小山上的清军于官道后面的清军之间的联系。这种做法使得清军不得不主动的从山上和侧翼发起反击。双方鏖战了一天,明军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不过似乎也没有吃什么亏。
  当天晚上,多铎组织了一次夜袭,不过也没有太大成果。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2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