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82

  “那太好了。”史高治说,“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先把程序跑完,我们还是先到工厂里面去看看吧。”
第050章
当代墨子史高治
  对工厂的考察很快就结束了,托马斯·杰克逊对于史高治能够在自己的企业里推行八小时工作制非常欣赏,不住口的夸史高治是“有良心的资本家”。他真的相信有所谓的“有良心的资本家”?弄得史高治一时间都有些恍惚:这家伙该不是让丁石头的养猪网给洗脑了吧?
  “南方的奴隶制固然是不人道的,甚至是野蛮的,不过北方大多数工厂里对待工人的方式也是极其邪恶而野蛮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史高治你能推行八小时工作制,真是太好了。如果全美国的老板都能像你,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很多。”杰克逊由衷的称赞说。
  “见鬼!这家伙夸得我的脸皮都要红了。只是,我的脸皮怎么就这么点厚度?这怎么够用呢?什么,全美国的老板都像我,嗯,那南方人可就真的都要上天堂了。”一边胡思乱想,史高治一边说:“少校,您还有什么要看的吗?如果没有,我们就回会客室里面去谈谈吧。”
  “好的,好的。我对你的所谓新的作战方式很有兴趣,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
  “麦克唐纳1857型步枪的射速至少是前膛枪的5倍,在有经验的射手手里,它的射击速度几乎都要赶上弓箭了。加上在400米距离上都能相对精准的对目标进行攻击。这样一来攻击效率就大大的提高了。在滑膛枪时代,由于步枪精度低,射速慢,士兵们必须排成密集的队形,才能保证火力的密度。即使这样,距离稍微远一点,比如有个60米的距离,子弹打到人的几率就已经不高了。所以在那个时候,谁在更远的距离上首先开枪了,往往只会让自己吃亏,因为人家可以趁着他装子弹的时间,逼近到更近的距离开枪,以换取更高的命中率。英国人更为极端,他们甚至愿意一枪不发的顶着人家的子弹走上前去,一直走到几乎能用枪口顶住人家的胸口,再猛开一枪,然后趁着高命中率的射击给对手队形带来的混乱,直接发起刺刀冲锋。而且靠着这种看起来近乎蛮勇的方式,英国人获得了一次次辉煌的胜利。所以在那个排队枪毙的时代,不首先开枪,可不是什么绅士风度,而是技术条件限制下,最为明智的选择。”说到这里,史高治不禁想起了后世的一个据说特别牛的历史教师,竟然用这样的事情来证明欧洲人是多么的文明,中国的那些所谓的文化人的不愿意认真调查研究,只靠拍拍脑袋,陷入沉思就得出所谓的结论的做法真是能让人笑掉大牙。
  “‘排队枪毙’?这个形容倒是很形象。你对英国人的描述不错。其实只要士兵够勇敢,军队的组织度够高,在那种技术条件下,英国人的作战方式的确是最有效的。”刚刚在加拿大瞻仰了亚伯拉罕平原战役(英军在这一战中击败法军,夺取了魁北克)遗址和英军指挥官詹姆士·沃尔夫将军的纪念碑的杰克逊对史高治前面对历史的描述表示了赞同。
  “但是如果在现在,面对着一支装备着类似麦克唐纳1857步枪的军队,谁还想要玩排队枪毙,那就简直是找死。在齐射的条件下,在600米的距离上,麦克唐纳1857对于队列之类的目标就已经有着相当好的命中率了,而到了400米距离上之后,在训练有素的射手手里,他的命中精度已经超过当年英国人的20米齐射了。再加上它的射速又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发起多次的攻击。所以即使对手的组织度高到无穷大,他们也不可能列队走到近前来了。所以,传统的进攻方密集列队攻击的方式在面对着装备麦克唐纳1857步枪的军队的时候已经无效了。”史高治继续讲道,“那么如果进攻方也是用麦克唐纳1857式步枪,战场上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史高治略停了一下,看了一眼杰克逊,他看到杰克逊正皱着眉毛,在那里思考。
  “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敢让士兵们用密集队列的方式发起攻击。因为防御方肯定会采用更为稀疏的阵型——新式步枪的高射速和在远距离上的高精度已经让他们不需要密集阵型就能保证火力密度了。如果我还是密集队列,那么防御方的散兵就能在600米外就对我们进行有效射击——我们的目标太大了。而我们至少要到400米距离上才能对那些散兵构成威胁。在保持队形的前提下,两百米的距离要走差不多两分钟,这都够对手向我进行十次以上的有效射击了……我只能采用更松散的队形来发动进攻。”杰克逊低声的说。
  “您还忽略了麦克唐纳1857的另一个特点。”史高治说,“它是后装步枪,它对于装弹姿势没有特别的要求。”
  前装步枪的子弹是从枪口装进去,然后用通条压实的。射手只有站立或者半跪的姿态下,才能尽可能快的给步枪装子弹。但后装式的步枪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射手哪怕是趴在地上,都能毫无障碍的快速的给他们的步枪装填子弹。
  “对对对!”杰克逊大声的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这意味着防御方可以一直躲在掩护物后面射击,或者干脆趴在地上射击,这样进攻方要想击中他,难度就会高得多。而进攻方总不能永远趴在地上呀。”
  “这还只是遭遇战中的情况,如果是攻击一处由装备着新式的后装步枪的部队守卫的预设阵地,那才是真正的噩梦。”史高治说。
  “具体的讲讲你的想法。”杰克逊急切的说。
  “嗯,如果是我在安排这个阵地。我首先会让士兵们在地面上挖掘很多道横向的壕沟。壕沟的深度刚好到士兵们的肩部。这样,士兵们开枪的时候,就只会露出头部而已。即使攻击方使用的也是新式的后装步枪,要想有效的攻击这样小的目标,他们也要逼近到百米之内,否则,不要说攻击目标,即使是要发现目标都会很困难。而防御者在不发起攻击的时候,可以完全的将自己隐蔽到战壕里,什么都不露出来。进攻方根本就无法攻击到他们,除非攻击方能顶着子弹一直冲进壕沟里。而且壕沟的存在也会使得进攻方的炮兵几乎没有用武之地。除了臼炮,没有什么炮弹能达到壕沟里去。而臼炮往往太沉,很难移动。同时他也很难真正对壕沟里的对手造成多大的杀伤。”
  托马斯·杰克逊出身于炮兵部队,听到史高治的关于炮兵的攻击效果被大大降低了的说法,他本能的有些不太服气,很想要加以反驳,但细细的想了想,他又不得不承认,炮兵对这种玩意儿还真没有什么太高的攻击办法。
  “但是,我的炮兵可就不一样了。攻击方可是没有战壕隐蔽的。甚至为了保证炮兵发挥威力。我还会事先把所有可能阻挡射界的玩意,比如大树呀,房屋呀全都清除掉。让进攻方找不到可以利用的隐蔽物。我还可以对地面上各个位置进行试射,以确保即使在很远的距离上,我的炮兵仍然能打出较高的命中率。嗯,这么一来,防御方相对进攻方的优势就更为明显了。”史高治接着讲述在他的防御方案中,防御方所能获得的优势。
  “这样一来,要想攻下一处战壕,就必须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呀。”托马斯·杰克逊自言自语的小声说。
  “就算你攻入了第一道壕沟又有什么用呢?”史高治说,“我们在后面还有会好几道壕沟。这些横向的壕沟之间会用纵向的壕沟相连接,这样我的部队在撤向第二道壕沟的时候也根本就不用暴露在你的火力的射击下。但是你是无法通过这些纵向的壕沟向我发起攻击的。”
  “这是自然的。在这样的纵向的壕沟里,攻击部队只能排成一个长长地纵队。防御方只需要在壕沟尽头处安排下一门小炮和几只步枪,就足以封锁这样的一道壕沟了。所以要向第二道壕沟发起攻击,还是只能从地面上进攻。”托马斯·杰克逊也立刻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另外,作为攻击方,你们的行动全在地面上,我全都看得见,而你们对于我的阵地上的那些纵横的战壕的布局也很难完全弄清楚,当你攻入了第一段战壕之后,在发起对第二道战壕的攻击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遭到防御方通过其他你还没有注意到的纵向壕沟绕到你身后发起的攻击。”史高治又扔出了一个让攻击方头疼的反击方法。
  “这,这真是攻击方的噩梦!”托马斯·杰克逊认真的想了很久之后这样说。“如果要硬攻下这样的阵地,恐怕流出来的血会把这一大片地区全都染成红色。也许今后最好的进攻作战方式是通过各种方法,迫使敌人离开预设阵地和你进行运动战吧。但这可不容易。有些时候甚至是根本就不可能。史高治先生,你可真是个天才!如果你真的是一位军事指挥官,也许能能获得和拿破仑皇帝,或者是汉尼拔将军一样的成就呢。嗯,您的这套防御方案也许还有要完善的地方,但总体上,它相当的出色!面对这样的防御,进攻方进攻的难度太大了,用你的话说,就是攻击作战的市盈率都快成负数了。这会让任何试图发起入侵性行动的家伙得不偿失的。嗯,也许您真的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墨子,通过这样的办法成功的减少战争呢。”
  “这个家伙该不是真的把我当成了墨子那样的和平主义者了吧?他要是知道,我和他谈这些,向他泄露了这么多的后世的战壕作战的招数,只是为了让战争的时间变得更长,消耗变得更大,从而让我能赚到更多的钱的话,他一定会直接扑过来掐死我的吧?”史高治一边看着正在诚恳的望着他的托马斯·杰克逊,一边这样想着。
第051章
志存高远
  对于史高治而言极为重要的1857年就这样过去了。就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不过一个月之后,史高治就在纽约港送走了自己的大哥卡罗尔。在史高治发财之后,卡罗尔想要继续经营父亲的那家小小的皮鞋铺子显然是不现实的了。史高治的经营面铺得很开,扩张的很快,他需要帮手,需要极其可靠的帮手。
  老实说,在史高治看来,大哥卡罗尔并不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不要说和洛克菲勒比,或者和那个心思其实并不全在经营上的加德纳比,就是和克拉克比,他都相差很远。毕竟克拉克虽然只有中人之资,但是至少有着丰富的经验。
  不过相比这些人,大哥卡罗尔却有着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可靠。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某些时候,可靠,甚至比能力更为重要。
  就在那个奇怪的“意大利人”拜访过自己,并且签下了一个大合同之后,史高治才发现,现在的欧洲好像也不是特别的太平。如果历史没有太多的变化的话,到1959年,为了意大利的统一和独立,撒丁王国和法国就要联合起来和奥地利展开一场战争。史高治觉得那个罗伯特·费拉里那个打着意大利旗号的南方佬倒是给自己提了个醒,在南北战争开始前,先到意大利刷个副本也不错。
  于是史高治立刻到纽约和上次打猎时认识的约书亚·罗斯柴尔德取得了联系。他知道,撒丁王国在为战争进行融资的时候,罗斯柴尔德家族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他直接向约书亚提问,他是否了解撒丁王国和奥地利备战的情况,以及他们是否可能向美国采购枪支。而约书亚在听到了他的提问后,立刻笑了起来。
  “史高治,你真是有一个好的嗅觉。不错,撒丁王国正在准备和奥地利的战争。嗯,知道这个并不难,上次,嗯,我是说1849年的那个和平,谁都知道只是一个中场休息而已。但是这个中场休息有多长,这可没人知道——至少,一般的人都不知道。而你在这个时间突然想要打听意大利的事情,看来你并不在一般人之列。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时间点的,我也不想打听这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贸然的去打听这些会让朋友变成对头的。首先,我们还是一起讨论一下你希望自己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些什么,以及你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帮助,然后,我们再来认真商量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合作。”
  “我所希望的当然是能获得更多的订单。上次撒丁王国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双方动用了十余万的部队,这里面,哪怕只有一方使用我的步枪,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步枪是我的公司生产的,我也能赚到一大笔钱了。”史高治说,“跟何况,我想经过了上次战争之后,说不定这次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呢。”
  “你好像还说少了点。”约书亚补充说,“你还想借着这一战打出你的步枪的名声。在美国,即使你的步枪很好,出于成本考虑,美国军队暂时也很难装备你的步枪。但是欧洲国家和基本上没有外来威胁的美国不一样,他们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相互之间矛盾尖锐。英国和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等等等,他们出钱买一款价钱相对较贵的步枪的可能性会更高。我想,这个市场才是您真正关注的吧。”
  “这属于更长远的规划了。”史高治回答说。
  “但是,那些强国,多半不会容忍自己的枪支完全依赖于进口。他们一定会要求专利授权和技术转移的。对此,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约书亚带着考校的眼光望着史高治。
  “这种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史高治说,“况且,我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的,再说了,即便我不肯授权,那些国家就真的不会仿制吗?比如说,如果英国人仿制了麦克唐纳1857,难道我还能指望美国海军能够去给我讨回公道?联邦政府也许啃都不会啃一声。只要他们愿意为了每支步枪给我一点专利费,另外,不得向其他国家回任何组织和个人转让相关的技术,以及在未得到我的授权的情况下,不得在国际市场和民用市场上出售这些枪支。当然,关于最后的一点,也不是不可以讨论。”
  在这个时代,栓动后装步枪绝对是大杀器,一旦在战争中证实了它的效果,恐怕满世界到处都会出现它的山寨品。那些大国在这种事情可不会在乎什么知识产权之类的玩意儿。别说那个时代的那些大国,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沈霍伊跑到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去看了几眼,回来就怀了孕,然后就生出一大堆的歼11B,歼16什么的。俄国人也不就只能嘴巴上抗议几声,一点办法也没有,甚至连不让你继续看都办不到。在这个时代,那些大国只会更肆无忌惮。所以史高治觉得还不如干脆直接出售专利权呢。
  “嗯,你很不错。”约书亚说,“你没有被钱冲昏头脑,知道自己力量的极限,知道进退,这可不容易。”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撒丁王国和法国都和我们家族有经济上的往来,撒丁王国的确是在为战争作经济上的准备。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些融资方面的服务。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向他们推荐你的这款步枪,相信做成这笔买卖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是,我这么做也是有条件的。”约书亚说。
  “这我明白,您的条件是?”史高治问道。
  “麦克唐纳步枪在整个欧洲的代理权。”约书亚盯着史高治的眼睛说。
  史高治考虑了一下,问道:“你需要几年的代理权?另外涉及的型号有哪些?”
  从这个回答里,约书亚明白,史高治认为他的要价高了一点。不过这也没什么,谈生意本来就是在讨价还价中来完成了。
  “史高治,其实贵公司的产品交给我们来代理绝不会让你吃亏。我们在融资方面的优势会使得欧洲有更多的国家愿意购入你们的产品和专利的。这比起你们自己干,打开市场的速度,以及最后的收益都会高不少。比如说,我现在就有把握在今年之内,在欧洲销售出五万支以上的步枪,明年、后年都可以在前一年的基础上让这个数字翻一倍。即使在这个过程中钱会被我们再赚上一份,但我能肯定,交给我们代理你能赚到的比你自己干,或者找别人代理要赚得更多。”约书亚很诚恳的说。
  史高治知道,约书亚说的并不错,但是,任何时候,将销售的渠道完全交给别人,都是非常危险的。这等于将自己的命脉交到了别人的手中,使得自己必须依赖于别人才能生存。而这几乎就意味着对方可以对你为所欲为。这样的条件是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
  “约书亚先生,您刚才提到过,一些强国不会容忍自己的主要武器完全依赖于进口,而他们之所以不能容忍这一点,并不是因为价格问题,对吧?我想,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也会有类似的坚持。”史高治斟酌了一下语言,这样回答说。
  约书亚望着史高治,缓缓地说:“您要知道,这会让您的步伐缓慢很多的。”
  “但也会稳健很多。而且,一味求快往往只会半途夭折,只看到眼前小的利益就无法成就大事。”史高治回答说。
  约书亚突然笑了:“史高治,真没想到,你的阅读竟然这样的广泛,就连中国人的名言你也会!一个国家不肯让自己的主要武器完全来自进口石油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这是一个有着伟大的志向的国家;一个公司不能再销售渠道上完全依赖于一个生意伙伴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公司的领导者志存高远。我承认,我在刚才的谈判中,我是有些不太好的想法。当然,这也只是对于那些有志向的企业家来说是不好的想法。很多生意人……,啊,我们不提这些过去的东西了。我们现在,仅就撒丁王国的这一笔生意来谈谈吧——嗯,我们家族是支持法国的,而法国现在是支持撒丁的。而且撒丁也是一个可以接受步枪完全进口的国家——史高治你也不会考虑先卖步枪给奥地利吧?”
  “至少目前不会,只有经历了失败的处于弱势而又渴望复仇的一方才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史高治说。
  “法国人也希望能推销步枪给撒丁人,他们的步枪企业和我们也有联系。所以如果要我支持你,你必须拿出一些诚意。”
  “我可以以最惠条件向你所指定的一家企业转让相关的专利使用权。但它们的使用了我的专利的武器仅限于内销,不得进入国际市场……”
  ……
  两天后,双方达成了协议。罗斯柴尔德取得了在十年内向撒丁王国出售麦克唐纳步枪的独家代理权(这个代理权的范围后来扩大到了整个意大利)。同时,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还将派出一批工作人员去意大利负责武器的各种售后工作。当然,这些被派出的人员还有两个重要的任务:1,在欧洲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据点,并努力和欧洲的潜在顾客们建立联系;2,向意大利人推销黑水的各种服务。
第052章
撒丁王国的美国客人
  1858年2月,北美大陆的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冬天依旧在统治着这个区域,但是在亚平宁半岛上,却已经是一片春光融融了。地中海的暖风微微的吹动着帆船白色的船帆。那船帆被阳光照得像是透明的白色的羽翼。经过了三个多星期的航行之后,这条叫做“剑鱼”号的飞剪帆船抵达了撒丁王国最重要的港口——热那亚。
  这条不大的飞剪船载着500支麦克唐纳1857式步枪和十多名乘客,以及一些其他的货物。她优雅的在属于撒丁王国海军的一个泊位上停靠了下来。然后,在海上呆了二十多天的乘客就纷纷的下了船。
  “上尉,”刚刚走下跳板的卡罗尔一边用脚使劲的在地上跺了两脚,一边对罗布森说,“总算登上陆地了,我从来没想到过,再次用我的双脚踏上地面,会让我这么舒服。都快一个月了,看到的除了大海,还是大海……”
  “现在已经快了很多了,我听说在没有飞剪船,我们还在用盖伦船,嗯,也就是‘五月花’号那样的船只的时候,横穿大西洋要整整两个月呢,然后再进入地中海到这里,恐怕又要一个月。卡罗尔先生,您应该感到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有高速的飞剪船的时代。”罗布森回答说。在海上的三个多星期里,他和卡罗尔渐渐地熟悉了起来。他知道,卡罗尔是老板史高治的大哥,是史高治最信任的人之一。也许,以后公司在欧洲的很多生意都要交给他来负责了。许多人骤然得到这样的地位,往往会有点得意忘形,变得傲慢而难以接近。但是卡罗尔却并不这样,事实上卡罗尔一直都是个温和的人,一点架子也没有倒是很好打交道。而且,相比有些高深莫测的史高治,淳朴的卡罗尔倒是更让人感到亲切。
  而对于卡罗尔来说,见多识广的罗布森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人物。像自己这样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更需要向他学习。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在欧洲获得成功,像弟弟说的那样,和他一起开创一个大场面。
  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军官带着一队士兵迎上前来,他向卡罗尔等人自我介绍说自己是撒丁王国陆军的一位少校,叫做内维尔。
  “你好,我是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代表卡罗尔,这位是我们的战术技术顾问罗布森。”卡罗尔这样向内维尔少校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同伴。
  “欢迎你们。”内维尔少校说,他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卡罗尔和罗布森一番,又看了看陆陆续续下传来的其他人。
  “罗布森先生在部队里干过?嗯,您是骑兵出身吧?”内维尔突然问,“你的下属们看起来来源很杂,不过好像都上过战场。”
  “以前在美国陆军干过。”罗布森回答说,“至于我的下属们,如果和野蛮的印第安人的战斗能算上战场的话,他们的确上过战场。”
  “我们的战士都在军营里等着欢迎各位,请大家上马车吧。”内维尔说。然后他转身去吩咐那些跟来的士兵:“把船上的货物卸下来,装上车,运回去。”
  卡罗尔和罗布森一起上了一辆马车,刚刚做好,卡罗尔就问道:“上尉,那个内维尔少校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您当过骑兵?”不懂就问,这是卡罗尔的一大优点。
  “啊,这没什么特别的,当过骑兵的人,由于长时间骑马,腿的形态,走路的姿态和正常的人会有一点区别,而且由于骑兵经常有进行到刀术训练,所以右手的虎口上也都会有特别的老茧。这些结合起来,我也能一眼就看出谁当过骑兵。”罗布森解释说,“至于说能看出对方上没上过战场,这个不太好解释,就像是一只重来没见过老虎的棕熊,在突然遇到了一只老虎后,也能立刻明白,这家伙是个食肉动物一样。”
  “前一个原因,我能听懂,但是后一个没听明白。”卡罗尔实话实说。
  “没听明白是好事情。”罗布森说。
  “这一句,我倒是能听懂。”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