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282

  “用洋人打仗,这样行吗?”
  “这有什么不行的。说实话,世界上的那些战争中,很少有完全没有雇佣兵参与的。就像当年满清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的那个常胜军,不就是外国雇佣兵?当然,如今时代进步了,他们在战争中也不叫雇佣兵,而是叫做志愿军了。比如说吧,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就可以叫古巴人民志愿军。其实呢,这些志愿军经常是今天在帮阿拉伯酋长打土耳其人,明天就在帮土耳其人镇压那些阿拉伯酋长。甚至还有人在两边都得到了爵位呢。而现在的情况更简单,对外宣传的时候完全可以宣称他们是古巴革命志士,在为在全世界实现民主而战斗。甚至,如果你需要,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在古巴那边以‘国际民主促进会’或者什么别的名义发出一份支持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并愿意为之战斗的声明。当然,这份声明也是要钱的。”
  “这些雇佣兵有大炮吗?他们有多少人?有哪些武器?最快什么时候能到?”
  “有的,古巴的法律规定的比较宽容,允许民间持有大炮。所以他们的手里有大炮。不过菲律宾的那些家伙手里有没有,有多少我就不是很清楚了。至于价格,这个要和他们联系上了才能谈。不过,如今的‘保护伞’雇佣军中,古巴出身的士兵多了,他们的工资比美国人低,所以价格自然也要低一些。另外价格的高地还要考虑对手是谁。一般来说价格根据敌人的不同会分为四个大的档次,就是一等强国,二等强国,三等国家,以及未开化部落。英国法国德国属于第一等,俄国意大利奥匈属于第二等,土耳其算第三等,阿拉伯和菲律宾土著算第四等。我想满清的新军,大概应该要比土耳其军队还弱一点吧,讲讲价看看能不能算成三等弱或者四等强。这样应该也不会太贵。当然,最终的结果还要看他们的报价。至于时间,如果现在立刻联系他们开始谈,一般来说,从谈好价格,签订合同之后,他们立刻从菲律宾出发,半个月大概就能到安庆了。”陈平说。
  “谢谢您,陈先生。不过这件事情,我还需要和同志们商量一下。”陶成章回答说。
第578章
革命(五)
  在杭州和安庆的起义中,光复会缴获了满清的一些库银,这使得他们目前的支付能力有了不小的提高。不过,无论是购买武器,还是雇佣人员,都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在任何时代,打仗总是非常花钱的事情。刚刚缴获这些库银的时候,陶成章和秋瑾还很天真的觉得可以这些钱能让他们支持很长一段时间不用向民间收税呢,结果,等到陶成章拿到美国人的报价单一看,才发现,如果按照这份报价单,按照徐锡麟和已经赶到安庆的秋瑾提出的要求,这些库银全花进去都不够用。而光复会当年在宣传革命的时候,他们的宣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宣称革命之后不收税。
  宣传革命之后不收税,这种招数其实并不是光复会首创的,一般来说,只要当一个朝代到了遍地都是造反的家伙的时候,往往就会陷入一个古怪的恶性循环,那就是:
  要镇压造反,就要打仗,要打仗就要钱,要钱就要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就会让还没有造反的人的负担进一步增加。而之所以遍地都是造反的,很大程度上不就是因为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不好过了吗?即使那些没造反的,生活状况往往也已经窘迫极了,不过勉强支撑而已。一旦增加税收,哪怕只是一点点,就会让他们的生活完全无法维持,于是他们自然就会加入到造反的一方去。然后朝廷控制的能收税的区域就进一步的减少,要镇压的暴民却更多了,这就需要更多的钱,于是更重的税收就落到更少的地方。然后……这个时候,造反的一方中如果有人喊出“均田免粮”这类的不收税的口号,那自然是“万民归心”了。
  比如明朝末年的时候,不但是李闯搞出了“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就连我大清,都搞出了所谓的“永不加赋”这样的玩意儿。当然,我大清一向是说话算数的,说不加税,就不加税。只不过我大清在税收之外,又发明了一种叫做“捐”的东西。
  自从1840年之后,随着一次次的对外战争的失败,对外的赔款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海关的失控,各种外国商品的输入也使得中国的经济状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外国商品的打击下,国内的各种手工业呀什么的纷纷破产,再加上为了击退外国鸦片,国内大规模种植鸦片,再加上……反正就是我大清的财政状况越来越窘迫,可是开支却越来越多。于是虽然我大清特别的讲信用,说“永不加赋”,那就“永不加赋”,不过“捐”什么的不算赋税,加这个就不算说话不算话了,于是……恶性循环的苗头就冒出来了。
  可是另一方面,革命者这边也有恶性竞争。首先是孙文,搞出了一个政府不收税的理念,说是只要土地国有,然后国家不收税,只收土地租金,就足以承担一切的政府开支,并提供所有的政府服务了。他保证,除了地租之外,其它的任何玩意儿都不收。当然,先不说孙先生的经济学水平如何,反正这一套,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喊得很响,但是在后来他控制住广东之后,可是从来没实行过,就像他的那个十万英里铁路计划一样。而他的后来者常凯申,即使转进到了台湾,在美国的资助下完成了“土改”,搞出了土地国有,也还是没能实现孙先生只收地租不收税的宏愿。而自称是孙先生的继承者的土鳖,搞出了著名的“土地财政”,但是还是没做到不收税。估计当年孙先生说这个,也就是出于宣传考虑罢了。
  有了孙先生的榜样,光复会自然也得有所表示。尤其是在他们和同盟会分道扬镳之后,他们自然要有自己的说法好吸引支持了。孙先生的政府不收税计划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了,而光复会一向是反对土地国有的,(在同盟会那边,驱逐鞑胬叫做民族,建立民国叫做民权,平均地权叫做民生,合起来就叫做“三民主义”,而光复会只要求驱逐鞑胬,对于民国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专治也许更好,至于平均地权,他们更是明确反对,以至于被戏称为“一民主义者”)自然不会搞地租代税的那一套,但是他们此前和同盟会没分家的时候,也是承诺不收税的,这种宣传手段调门一高了,就很难降低下来,结果就变成了土地固然是不能国有,但是税收也是不能收的。当然,这绝对是没有任何可行性的,光复会的高层人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这一段时间忙于起义准备,这个问题也就没人去管了。说到宣传,光复会在这个方面确实很不怎么样。
  如今如果突然要收税,先不说失信于天下的问题,而且,光复会也根本就没有收税的能力。光复会没有那么多的人手,能控制地方,把税收上来,而原本的满清的那套体系,如果让他们去收税,先不说他们会不会中饱私囊,最后交上来的能不能保证有总量的十分之一的问题,就目前来说,这套系统在革命中瘫痪掉了,重新把它建立起来也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事情。
  于是在和徐锡麟秋瑾商量过后,最后,陶成章决定先向美国人聘请一只小部队,并预定一批火炮和弹药。他们还附加了一个条件,如果军火运到的时候,局势变化了,他们已经不需要这些军火了,那太平洋行可以帮他们将这些军火代销出去。当然运费呀折旧费呀还是要由光复会出的。
  ……
  随着秋瑾带着光复会的精英抵达安庆,安庆的状况有了一些好转。老实说,光复会的那些精英会员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这些时间长度只有不到三个月的训练放在西方国家,只能算是过家家,任何一个列强国家,都没有把只训练了不到三个月的人物当基层军官用的道理。要知道,三个月的时间,学个军事作图都不够用。
  不过在中国,情况就不同了。中国精通现代军事的人才不多,偶尔有一两个在国外受过系统的军事院校教育的,立刻就被用作中高级军官,而这些人自持身份,也不会认真教导下层军官军事理论,再加上下层军官文盲颇多,就算教,也不一定会,所以,满清新军中底层军官的素质普遍非常低。表现在战场上,就是部队底层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军队一旦受挫就容易崩盘。也正因为如此,在原本的历史上,后来孙先生抱上了苏联的大腿之后,拿着金卢布办起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老实说,相比西点或者伏龙芝,学制只有三个月到一年的黄埔军校,最多也就算个速成班,出来的毕业生,放到列强国家,直接当班排长多半都不合格。但是在苏联顾问的指挥下,靠着这支学生军,KMT把北洋军阀打得屁滚尿流,这里面,基层军官素质更高,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光复会的那些经过黑水培训的会员,论及素质,恐怕还是要比黄埔速成班的要差一点,但是相比湖北新军大部分的底层军官,他们就要强了不少。所以,以这帮人为班底的队伍一抵达安庆,前来进攻安庆的湖北新军立刻就发现情况不太对劲了。
  在此之前,安徽的新军是什么水平,湖北新军心里其实是有数的。安徽新军刚组建没多久,虽然买了些洋枪以及国产枪,还买了几门炮,但是训练还没多久,在湖北新军看来,他们根本就没来得及形成战斗力,只不过是拿着洋枪的旧式军队罢了,根本当不得新军二字。前面的他们和湖北新军的炮舰的炮战也最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一般来说,陆炮对战舰炮,是天然的有优势的。因为在陆地上,大地是稳定不动的,这使得陆炮的射击更为准确,而舰炮在水面上,平台会摇晃,这会让炮击的精度下降不少。虽然军舰会移动这增加了对方射击的难度,但是只要玩过射击类的游戏都知道,静对动的射击难度,从来就比动对静高得多。另外,在陆地上只要稍微准备一下,就地上刨个坑,把大炮推进去,就是一个不错的工事。在和舰炮的对射中,舰炮必须直接命中才能有效的杀伤它,但是陆炮只需要命中军舰就够了,而这个目标比炮位可大多了。如果遇到陆炮那边训练有素,地形又有利,陆炮更是可以躲到反斜面后面,然后依靠观察哨给出的目标参数射击,而军舰在挨打的时候,甚至都看不到射击者躲在哪里。
  不过这些东西,对于安徽新军来说,实在是太过高大上了,他们根本就没有依据观察哨给出的参数射击的能力,也不会构建大炮用的掩体工事,所以只能把大炮推到江边,和湖北新军的炮舰直接对射,结果因为缺乏训练,打得又慢又不准,结果被湖北新军的炮舰炸了个稀烂。白白的浪费了那些大炮。
  不过等到湖北新军的陆军到达安庆附近的时候,他们立刻就感觉到了安徽新军似乎也没那么不堪了,因为他们居然敢于离开了城墙,在城外设下阵地。而且那个阵地,看起来好像还相当的正规。
第579章
革命(六)
  由于史高治的影响,壕堑战在列强国家那里已经是老花样了,但是在中国,却绝对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构成壕堑战的好几样重要东西,在中国还非常的缺乏,比如说铁丝网和地雷什么的。因为缺乏钢铁,所以像欧洲人那样一口气布置上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铁丝网那是想都不用想了。甚至于,徐锡麟他们在新军的军火库里根本就没找到哪怕一米长的铁丝网。所以设置铁丝网什么的就想都不用想了。
  其实,在建设新军,向外国订购武器什么的东西的时候,也有懂行的军官向恩铭提出过要订购铁丝网的。只是,在恩铭看来,枪炮什么的至少拖出来,威风凛凛的,能吓住不少的乱党,至于铁丝网,这东西不懂行的看到了和没看到也没啥区别,一点威慑力都没有。在资金这样有限的情况下,买那东西不是浪费钱吗?总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于是安徽新军的军火库里,就没有铁丝网这玩意儿。
  出于同样的道理,地雷什么的,自然也没有采购。还有至关重要的手榴弹,也没有采购。嗯,据说没有采购这个还有一个考虑是担心这东西会被看军火库的人偷出去卖给革命党。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适合革命党拿着搞刺杀了。
  所以,壕堑战中的好几种利器就都没有了。不过,补救的措施还是有的。铁丝网不够,就用拒马好了,当然,全用拒马,成本不知道要比铁丝网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只能是在关键的位置放置拒马,其他的地方嘛,只能因陋就简的用绑着藤条或是竹子编成的绳索的木桩子来冒充一下了。
  除此之外,就是老老实实的挖战壕了。挖战壕这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非常能体现出一支军队的水平和战斗力。在近代以来的战争史上,基本上可以说,战壕挖得好的军队,没有打仗不行的。因为挖战壕是一件相当的枯燥而又令人疲惫的事情,军队的组织度如果不够高,在挖战壕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偷懒之类的现象,于是战壕挖出来,就总是不那么符合标准了。
  本来依照着安徽新军的水平,他们所想到的防御战思路居然还是上城墙防守。在他们看来,现代战争方式和古时候并没有区别,只是将弓箭换成了步枪,将抛石机换成了大炮而已。在原本的历史上,这种落后的做法甚至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KMT的军队还玩出过把坦克开到城墙上当火力点用,结果被击败的时候跑都没地方跑,就顺便送给TG了。当然,这也不一定是笨或者无知,也可能是通共,毕竟上至军事物流学专家常凯申,下到普通士兵,正所谓天下何人不通共。
  但事实上,城墙上缺乏遮蔽,人员集中,一旦遭到炮击,必定损失惨重。而湖北新军手里不但有一般的火炮,甚至还有江面上的炮舰的支援,靠着城墙据守,那简直就是找死了。所以,接受过美国人的初级培训的光复会人也知道,不能这么做,在他们的努力下,安徽新军总算是出了城,在城外的狮子山一代依照要求挖起了战壕。
  挖战壕没太多的技术,但是还是有不少的讲究的。首先就是战壕绝对不能是一条直线。战壕必须是锯齿形的,而且需要是大锯齿带小锯齿。大的锯齿用来构成交叉火力,小的锯齿用来防御落入战壕的炮弹,以确保不至于出现一发炮弹或者一枚手榴弹炸翻一大排人的情况。所以挖战壕的时候,每挖几米就要转个方向,形成一个可以挡住弹片的拐角。而每挖一白多米,就需要进行一次大的转向,以使得战壕的两段之间有一个夹角,可以形成交叉火力。
  另外,战壕的挖掘深度,战壕前方的掩体堆土的厚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完全按照要求来做工程量并不小,在没有经历过战斗之前,那些挖战壕的士兵,以及光复会用库银临时雇佣来的劳动力在挖战壕的时候,都免不了想要偷懒,不是挖的深度不够,就是尽量的减少转折,好减少劳动量。甚至在战壕挖了两天之后,就连一些光复会员都多多少少的玩起了偷懒的打算。
  不过等到战斗正式开始后,这种非常费力的战壕立刻就显示出了它的作用和威力。
  湖北新军抵达狮子山附近后并没有立刻对革命军的阵地发起进攻,而是先安好了营寨,据守了起来,此后双方都进行了一些试探性的进攻,直到第四天,湖北新军的炮兵跟上来了之后,他们才对革命军的阵地发起了第一次像模像样的进攻。
  湖北新军的进攻流程相当规范化,先是十来门炮一字摆开,对着革命军阵地上的一些目标进行炮击。
  在战场上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叫做“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这种说法,的确是很有道理的,在遭到炮击的时候,新兵特别容易惊慌失措,做出错误的举动,结果被火炮杀伤。依照美国人的统计,在阵地战中,很多新兵都会在遭到炮击的时候,出现行为障碍,做出跳出战壕向后面逃跑之类的作死的事情。而且在遭到突然的炮击的时候,他们也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导致巨大的伤亡。
  这一点在湖北新军的这次攻击中也体现出来了。虽然湖北新军的炮击根本算不上多猛烈,地面上总共不过十来门大炮,再加上两条炮舰上的四门炮,其实火力密度相当有限,再加上湖北新军的火炮口径也比较小,(当然这个比较小是和列强国家相比的)只有75毫米口径而已,炮弹的威力自然也有限。再加上炮弹有限,所以也不可能像西方列强之间的战斗那样,一口气来他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所以,如果战壕挖的够好,再准备点防炮洞什么的,再考虑到湖北新军的训练水平绝对玩不出什么弹幕徐进的花头,这样的炮击其实更多的只是吓唬吓唬人罢了。
  但是湖北新军的水平不高,大部分人员来自安徽新军的革命军的那些家伙的水平其实更低,就算是经黑水训练过的光复会人员,由于训练经费方面的问题,他们也没有受过多少被炮击的训练,最多不过是蹲在防炮洞里,听了听外面预设好的炸点的爆炸而已。和真正的炮击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当湖北新军的炮击开始后,革命军中的慌乱立刻就产生了,尤其是当一发炮弹落进了战壕,炸死了两个士兵之后,旁边的一些士兵一下子就失控了,好几个士兵狂叫着,抛掉手里的枪,跳出战壕往回就跑,然后被炮弹炸翻,或者被第二套战壕里的枪手打翻在地。
  秋瑾就蹲在这段战壕中,在她身边,也有一个士兵站起身来想要跳出战壕。就在他往外一跳的时候,秋瑾伸出一只手,拉了他一下,他立刻就失去平衡摔倒在了地上。
  “你想死吗!想死我成全你!”秋瑾怒吼着,将手里的麦克唐纳自动手枪顶在那个吓傻了的家伙的头上。冷冰冰黑洞洞的枪口让那个士兵一下子清醒了不少。在战前,光复会的那些受过初级训练的班排长们就不止一次的告诫过士兵们,炮击的时候,乱跑就是找死。
  如果湖北新军的炮击能够再持续一阵子,说不定就会有更多的新兵蛋子要出状况,然而,即使是湖北新军,背靠着汉阳兵工厂,炮弹对他们来说,依然是非常昂贵的东西,所以,他们的炮火停了下来,紧接着,步兵的进攻开始了……
  ……
  “陶先生,陶先生,徐先生和秋先生从安庆发回来了电报,他们打退了湖北新军的进攻……”范爱农将一份电报交给陶成章,一边这样说。
  陶成章接过电文看了起来。依照电文中的描述,革命军成功的打退了湖北新军的第一次进攻,但是弹药的消耗却非常大,安庆库存的弹药恐怕经不起多长时间的消耗了,所以他们希望陶成章能够尽快的帮他们弄一些弹药补给过去。
  “怎么弹药会用得这样快?”陶成章吃了一惊,因为一句他们此前和美国顾问的推算,安庆的弹药还是能支撑相当的时间的。不过现在看来,前线的情况似乎超出了美国顾问的预想。
  “用了这么多的弹药,那一定是因为战斗得格外激烈吧?”陶成章这样想着。
  然而,如果按照列强标准来看,这一战根本算不上激烈。弹药消耗多很大程度是因为那些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们过分紧张,胡乱开火。在这次战斗中,革命军伤亡的人员只有不到两百人,其中战死的不到六十。而湖北新军的伤亡也只有四百来人,不过他们战死的更多,多达一百五十人左右,这是因为这片阵地上虽然没有铁丝网,但是战壕的交叉火力依旧是非常有威胁的,虽然大部分的革命军士兵是在乱放枪,但是那些多少受过点训练的光复会员们还是在认认真真的射击的。
  这样的伤亡,如果放在列强国家的战斗中,甚至放在俄国和土耳其这样的二流国家和三流国家的战斗中,都是不值一提的,但是,我大清的军队的组织度还不足以让他们顶住这样的伤亡继续战斗,于是湖北新军撤了下去,并且在此后的三天里都没有再发起大规模的攻击。
第580章
革命(七)
  湖北新军的战斗意志并不算坚定,加上在第一次攻击之后据说张之洞突然病了,于是在之后的一连几天都没有重新发起攻击,只是用炮舰和地面炮火时不时的袭扰一下。这样的袭扰虽然很讨厌,但也有好的作用,那就是时间长了,就连一般的新兵也渐渐的适应了很多,不至于一听到炮弹爆炸的声音,就吓得到处乱窜了。
  几天之后,也许是张之洞的病好了还是怎么着,湖北新军又一次发起了进攻。他们的这一次进攻组织得比上一次强很多。炮击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士兵们的战斗意志也显得更为坚定。后来据一些人的回忆,在这次进攻前,湖北新军开出了相当高的赏格。
  由于缺乏铁丝网和地雷的阻挡,再加上有火炮助阵,再加上革命军也没有多少机枪,所以湖北新军很快就突入了革命军的战壕,关键时刻,光复会的骨干人员还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在湖北新军觉得自己很快就能拿下阵地的时候,在秋瑾的带领下,光复会的敢死队发起了一次刺刀突击。
  从某种意义上讲,刺刀突击是最能体现一支军队的战斗意志的了。白刃格斗给人在心理上带来的压力远远大于步枪的对射。在此前中国人和洋人的历次战争中,无论是远一些的一次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还是近一些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之战。满清的军队在和外国军队的对射中往往还能支撑一阵子,而在刺刀突击面前,几乎没有不立刻迅速崩溃的。
  湖北新军是要比一般的清军要强不少,但是从本质上讲,他们依旧是一支不知道为什么而战斗的军队。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真正的对我大清忠心耿耿的军队了,他们之所以来和革命军打仗,完全只是因为上面的命令而已,并不是他们自己觉得应该这样做。这样的军队,即使训练有素,但在刺刀见红的战斗中,也不会有多少坚持战斗的勇气。更何况在训练上他们也并不比秋瑾带着的敢死队强,甚至单就刺杀技术而言,他们还要差上很多。
  对比那个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的军事思想,你往往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在远程火力上明显更有优势的西方列强,比中国对肉搏作战要重视得多。一直信奉“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的老毛子就不用说了,包括英军法军等一线列强,对于刺刀战也一向极为重视。就连美国,也有针对刺刀对抗技巧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各种技术战术探讨的书籍汗牛充栋。士兵们也都接受了相当系统的刺刀战训练。相反,火力更弱的中国军队却往往寄希望于靠不接触的射击击败敌人,不但缺乏对于刺刀战的研究,也几乎没有进行刺刀战的训练。所以一旦和列强军队进行肉搏作战,即使在士气高昂的情况下,打出来的交换比也往往让人非常伤心。这个习惯甚至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直到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除了第18集团军,新编第四军之外,基本上都缺乏系统的刺刀战训练,即使是最精于肉搏的西北军大刀队,在和日军的刺刀对抗中,也是处于明显的下风的。
  但是光复会的敢死队却是个例外,虽然他们的人数不过几十人,但他们都在黑水那里接受过系统的刺刀战训练,进行过多次模拟的刺刀对抗练习,虽然还无法和黑水的那些老兵相比,但是无论是个人技巧还是团队配合,都不是毫无训练,完全靠个人的临场发挥的湖北新军的士兵强得多。结果在刺刀对抗中,以光复会敢死队为箭头的革命军迅速的击溃了冲上来的湖北新军,稳定住了局面。
  ……
  “竞雄受伤了?”拿到电报的陶成章吃了一惊。电报的篇幅有限,没法说的仔细,但陶成章知道秋瑾的要强的性子,若是一点点轻伤,怕是根本就不会在电文中提到此事。一直以来,光复会在军事方面,主要的负责人就是秋瑾和徐锡麟,如今秋瑾要是伤得很重,安庆的战斗就可能会有很多的麻烦了。
  “保护伞的人到哪里了?”陶成章问道,依据他们和保护伞公司签订的合同,保护伞公司的一个75步兵炮小队和大约一个连的步兵首先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安庆。
  “湖北新军的舰炮封锁了很长一段的江面,所以他们昨天在枞阳上了岸,然后再换船从菜子湖白兔湖过去。算算时间,大概明后天差不多就能到了吧。”范爱农回答说。
  “这次竞雄他们击退了湖北新军,应该能再支持一段时间。然后等保护伞的先遣队到了,应该就能稳定住局面了。”陶成章这样想着。
  ……
  “湖北新军进攻失利?”袁世凯的脸上露出了一些诧异的神色。虽然现在他不直接管着北洋了,但是对于如今的局面他还是非常的关心的。在他原本的预料中,湖北新军虽然不足以改变整个的局面,但是拿下安庆还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湖北新军的水平,以及安徽新军的水平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不过这对于袁世凯并不是坏事情,袁世凯知道,湖北新军打得越差,北洋军就越是重要,而且湖北新军和革命军的损失越大,北洋的相对实力也就越强。在如今的乱局中,谁手中的实力越强,谁就能分到更大的一份。
  “张香帅年纪大了,也活不了几年了,他怕是更多的在考虑后世的名声了。只是我却不能和他这样。我要和他这样,怕是闹出来的乱子会更大。”袁世凯这样想着。
  所谓的更大的乱子其实也简单,那就是北洋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了。如今这个利益集团都服从他,不仅仅是因为北洋军是他从小站带出来的,更是因为他能维护这个团体的利益。如果他打算为了所谓的名声,去牺牲北洋集团的利益,那恐怕直接的后果就是北洋的分裂。而如果中国最强的军事集团一下子分裂了,那中国就会立刻进入到五代十国一样的混战中,在列强环绕的环境下,中国弄成这样,在袁世凯看来,那简直就是不可收拾。所以,他是不能像张之洞那样做的。
  “告诉芝泉,不要着急,不要着急。要镇之以静。”袁世凯对等在一旁的副官说。
  ……
  “我就说汉人不可靠!”载沣愤怒的吼道,“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号称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却顿兵于安庆城下,不得寸进,他到底是在干什么!难道他也想……还有北洋,铁良是干什么吃的?居然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北洋六镇,花了朝廷那么多的银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居然都不听调度了?他们是想要造反了吗?还有那个奕劻,真不知道袁世凯给了他多少银子,他居然上书,说什么如今的局面,必须启用袁世凯带兵,他难道不知道,如今再让袁世凯拿回兵权,那我们大清就真的马上就要完了。就连张之洞这样的汉人,都知道,断不可让袁世凯再掌管北洋,他居然还再为袁世凯说话,真是大清的好臣子呀!还有那些外国人,居然也一个个的要我重新启用袁世凯,他们的用心……”
  不过即使再愤怒,载沣也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办法。北洋六镇中的第一镇全是旗人,按说他们是听话的,愿意为大清效力的。但是,一听到要去打乱党,这些旗人居然也磨磨蹭蹭的打起了退堂鼓。用铁良的说法就是,第一镇乃是大清国本,不可轻动。但是载沣知道,铁良的意思实际上是在说,第一镇根本就没有战斗力,不上战场的话,倒还能吓唬吓唬人,真要上了战场,怕是就像黔之驴那样,要被吃个精光。
  “哎,大青果药丸呀!”大清摄政王载沣也忍不住在心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
  “日本人有什么异动吗?”葛莱史东向自己的军事秘书莱蒙德问道。
  “日本人在和奉天的一些人接触……”莱蒙德回答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