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282

  “可是,宋恩子。王掌柜是我们的老街坊了,我们得卖给他一个面子,不能让王掌柜为难,你说是不是?”吴祥子却慢慢的坐了下来这样说。
  “可是不抓人,谁给我们钱?”宋恩子摇摇头说。
  “王掌柜既然不想我们每天在他这里拿人,那他肯定会替我们想办法,不会让我们吃亏的……王掌柜,你说是不是?”吴祥子突然转过头来对王利发说。
  “那……这个……您二位是打算……”
  “我看不如这样,每月初一,你把那点意思送到,我们自然……”宋恩子笑眯眯的说道。
  “那……那点意思究竟的有多少呢?”王利发问道。
  “王掌柜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王掌柜你这么聪明,总不会吧一点意思弄成个不好意思的是不是……”
  就在这时候,从那边突然传来了这样的一句话:“要我说,太后要废了皇上,也未见得是谣言,她早就想废了皇上了,只是外国人不许罢了,昨天听说为了这事,英国公使还特意去了一趟总理衙门呢。”
  “谁!谁在这里胡说八道!”原本已经坐下来了的宋恩子一下子就跳了起来,从袖子里就拉出了铁链子。
  “我说的,怎么着!”那边说话的人却也毫不示弱的站起身来,转过脸来望着吴祥子和宋恩子。
  “啊……这不是叶先生吗?叶先生今天怎么也有空到这里来了。”吴祥子却突然笑嘻嘻的和那人打起了招呼。
  “这位是?”茶客里面有人就小声的向旁边的人问道。
  虽然吴祥子摆出了一副笑脸,但是那位叶先生却是一点好脸色都没给他看:“吴先生好威风呀,是不是也要把我待会你们衙门去问一问,看是不是乱党呀?”
  “叶先生您可真会开玩笑……”吴祥子讪讪的说,显然是打算认怂了。
  这时候,突然从外面穿来了教堂礼拜的钟声,这位叶先生立刻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然后也不再理会吴祥子和宋恩子,向着王利发说:“王掌柜,茶钱我放在桌上了,我要去做礼拜了。”然后就大步的走出了茶馆。
  “张哥,这位真威风呀,这到底是谁呀?”
  “叶通译你也不知道?我告诉你呀,这位叶通译,在英国公使那边做翻译的,还信着洋教,背后有洋人撑腰,哪里是一般般的人得罪得起的?就他们这样的,真得罪了叶先生,在北京这块儿,叶先生至少有一百种办法让他们生不如死,而他们却拿叶先生一点办法都没有。别说他们,就是他们的上司,也没有和叶先生玩的实力呀,真要玩,那肯定是被叶先生玩到死的。”另一个人小声的解释说。
  “原来是个洋奴呀。”一边的另一张桌子上的一个穿着一身绸缎的八旗子弟模样的人说。
  “四哥,别乱说,小心惹祸。”坐在旁边的一个提着鸟笼的赶忙说,“咱不说这些事,还是来说说咱这鸟吧。”
  “唉,连句话都不能说,真是憋死人了……二爷呀,你看这世道,都是些什么人……我看呀,这大清国要完!”
  这话一出口,宋恩子立刻就跳了过来。
  “你说大清国要完?”
  “没有,我可是旗人,怎么会说大清国要完呢?大清国万万年呀!”那人赶紧否认。
  “旗人?旗人说大清国要完,你罪加一等!”
  “你抵赖不了的,这里的人都听到了!跟我们走一趟吧!”吴祥子也走了过来,“还有你,你,您,一起到衙门里去做个见证!”
  吴祥子宋恩子带着几个人出了门,走到门口,宋恩子突然又回头向着王利发喊道:“王掌柜,每月初一,别忘了……”
第572章
决心(四)
  “你是说这些谣言有可能就是那些洋人自己放出来的?”慈溪的声音不高,飘飘悠悠的,听不出是喜是怒。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奴才派出了不少的探子四处打探,很多人都亲眼看到洋人的通译在市井间散布谣言。”一个官员趴跪在下面,把头埋得低低的。他知道,慈禧太后对于刚出现的这个谣言非常的恼火,如果查出来的结果是哪个不长眼的大臣或者是该死的乱党,那慈禧倒还是有出出气的机会。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他知道,慈禧太后是没办法拿洋人出气的,甚至就是那些洋人的奴才也是轻易动不得的。这样一来太后只怕是更加的恼怒,一个不好,说不得就要拿自己出气了。
  台阶上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接着他就听到李莲英的声音:“圣母皇太后,您别和这些个家伙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得……”
  上面依旧是连续不断的咳嗽声,听那声音,太后似乎要把心肺都咳出来了。过了好一阵子,咳嗽声才渐渐地停息了下来,上面又传来李莲英的声音:“圣母皇太后,您喝口参汤润润,这是花旗国的人参,和咱们长白山的不一样,最是润肺了……”
  没有得到慈禧的指示,那个满清官员趴在下面也不太敢动,过了好一会儿,直到他觉得膝盖和腰椎都酸疼得厉害的时候,上面才传了慈禧的声音:“还不快滚!”
  ……
  这些天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停的冒出来,让慈禧的心情坏了很多。首先是那个乱党的那篇用心狠毒的文章,让太后老佛爷甚为恐惧;接着谣言出现后洋人和地方督抚们的举动更是让她怨愤。他们纷纷用各种方式警告她不要试图另立皇帝。而现在,她发现,这样谣言居然是从洋人那里放出来的!显然,这些洋人纯粹就是在看到那篇文章后,故意放出这样的谣言来试探她,同时也借着这个机会警告她,不要试图搞出什么花样来。
  “这些强盗,这些叛逆!”慈禧忍不住的在心里发狠,她知道这些人的用意。大清朝朝廷越是名不正言不顺,对这些家伙就越是有利。对于督抚们来说,朝廷越是弱势,就越依赖于他们的支持,他们的权力就会越大。至于革命起来了,到时候反正朝廷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的,无非是换身皮,他们还是地方上的老大,而且还没有谁能指责他们不忠。而对于洋人来说,一个分裂的中国,无论如何比一个统一的中国要好。因为他们可以挑起分裂的各方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内战,而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援助”的价值自然就上升了,而中国原有的各种东西的价格自然就下降了,换句话说就是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人就算是卖国,都卖不出价钱了。
  本来在慈禧看来,先给光绪立个储,然后再尊他为太上皇,让那个储君登基,这几乎是最能保证朝廷的合法性的办法了。然而,那些外国人居然主动的先把谣言造出来,然后毫不犹豫的把这条路堵上了。
  “这,这就是……这就是要大清朝完蛋呀!”慈禧咬紧了牙,但是她如今除了退让,别无选择。因为外国人有一半种办法让大清活不下去,而大清却拿外国人什么办法都没有。谣言的传播在朝廷内部带来了不小的混乱,为了平息它,已经七十多岁的慈禧不得不不断地接见官员,回复地方督抚们的奏折,安抚他们。为此她有时候一天就需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这样的劳作本身,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就是不合适的,再加上这些事情还都是些让慈禧处理起来感到郁闷和痛苦的事情,每处理一件都是对慈禧精神上的一次打击。这样的郁闷,加上春天里干燥的空气,再加上失眠——慈禧每天真正的睡眠时间甚至连三个小时都不能保证了。使得慈禧太后的身体状况开始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更要命的是,关键时刻,朝廷,或者说皇族内部还专门出猪队友。慈禧的疲态,那些被召见的王公们自然是注意到了,但是这些家伙们不说为老佛爷分忧,其中的不少家伙甚至还暗中欣喜,很多的王公们都觉得,慈禧独揽大权太久了,如果她真的死了,那原本被她控制着的大权就有可能落到自己手里了。而且,她们也觉得,自己绝对能比慈禧干得更好。比如说,如果是自己,就绝对不会允许那些汉人督抚如此的跋扈。
  激进一点的二逼们就想着,要是自己上了台,那肯定是首先一道圣旨,把那些跋扈的督抚什么的招进京城,然后一刀咔嚓掉,然后再派人去接收他们的军队和地盘,然后大清就中兴了,就万万年了。
  稳妥一点的二逼们则觉得,地方督抚们都是傻逼,只要给他们一个军机大臣的头衔,就能让他们乖乖的放下手里的权力,然后他们就可以派出那些满洲人到地方上去,不但担任地方主官,还担任各种新军中的一号指挥官,然后大清自然就又是万万年了,接着大家就都能继续吃铁杆庄稼了。
  结果从这群猪队友的嘴巴里,慈禧太后身体不行了,老是咳嗽,怕是活不久了之类的有鼻子有眼的谣言呼呼呼的又传出去了。虽然太后老佛爷下令严查,但是老实说,我大清的警察系统,尤其是北京的警察系统里面,充斥了大批的啥事都不会干的八旗子弟,看着人不少,但真正向吴祥子宋恩子那样老老实实跑业务抓人却没多少。再加上传谣言的那些往往有都是吴祥子宋恩子之流惹不起的家伙,所以在包括王利发的茶馆在内的各种茶馆之类的地方,各种谣言几乎是满天飞。虽然王利发掌柜也在茶馆里所有醒目的地方都贴上了“莫谈国事,自正衣冠”之类的玩意儿,但是这东西的效力,老实说,就和后世百度贴吧中的纳吧顶置的要求爱国,或者是大二吧顶置的禁止水贴的吧规一样,纯粹就是摆设而已。不过不是为了传谣,不是为了找点乐子,不是为了让无聊的生活有点谈资,那些八旗子弟们又为什么要从早到晚的泡在茶馆里面呢?说起来,那个时代的茶馆和后世的BBS甚至是贴吧什么的倒是有几分相似。而这种局面自然让慈禧太后越发的愤懑。
  ……
  1908年的夏天总算来了,天气一热,慈禧太后的原本就不好的身体越发的不好了。她如今已经消瘦得像一具骷髅了,即使是李莲英,也知道,慈禧的时间不多了。
  这天,慈禧又对着那些猪队友发了两次脾气,忙完了事情,用过了晚膳,就让李莲英扶着她在院子里走走。
  “圣母皇太后,您慢着点。”李莲英扶着慈禧,沿着回廊慢慢地走着。
  “李老公呀,你跟着哀家有好几十年了吧?”慈禧问道。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奴婢是从同治三年开始伺候圣母皇太后的,到现在四十四年了。”
  “四十四年了,这年月呀,真是像流水一样,才一眨眼功夫,就过了四十四年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李老公你还是个小孩子,哀家还叫你小李子来着。一转眼,你就老了,哀家也老了。”慈禧倒像是颇有感慨。
  “奴婢是老了,圣母皇太后可不老,还年轻,还有精神得很呢。”李莲英回答说。
  “呵呵,哀家也老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活过今年呢。”慈禧倒似乎不太在意。
  “圣母皇太后万寿无疆,能活一万年。”李莲英赶忙说。
  “哎,你也和哀家胡说这些,这天底下,什么时候有人能活一万年的?就是乌龟王八,也活不了那么久。李老公呀,你跟着哀家这些年辛苦你了。”
  “圣母皇太后,奴婢能服侍您,那是几辈子的福气,怎么敢当辛苦这两个字。”李莲英大惊,赶忙说。
  “辛不辛苦,哀家心里自然有数。”慈禧笑了,“李老公,哀家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这一点哀家自己也知道。你一直很聪明,从来不自作聪明的做那些恃宠而骄的事情。除了收点钱之外,从来不做什么犯忌讳的事情。”
  “圣母皇太后,奴婢……”李莲英赶紧跪了下来,“奴婢罪该万死,奴婢……”
  “李老公起来吧。”慈禧说,“又不是什么大事情。再说了,在你这个位置上,收钱才是合乎规矩的事情。哀家这点还是知道的。起来吧,哀家要是连这都要治罪的话,这皇宫里怕是都剩不下一个有脑袋的人了。起来吧……”
  “嗻。”李莲英赶紧站了起来。
  慈禧将手伸过去,让李莲英扶着,继续沿着回廊向前走。
  “李老公,哀家怕是时间不多了。你别又跪下,扶着哀家!听哀家说话!”
  “嗻!”
  “哀家想,哀家这一去,大清国还能撑多久,哀家的心里真是一点数都没有。李老公,一朝天子一朝臣,到那个时候……唉,李老公你最好找个靠得住的人,在天津的租界里卖套房子,再把值钱的东西放到天津租界的银行里面去。到时候也是个退路……只有哀家,是什么退路都没有了。”
第573章
决心(五)
  1908年6月间,新的谣言又出现了,说是圣母皇太后重病,说不准哪一天就要……而且这次的谣言格外的不同,因为官府居然没有派出人来抓放谣言的家伙。虽说,以前官府在抓造谣的时候,表现得犹如儿戏,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很有背景的造谣者,他们碰都不碰,却只是专门抓那些传谣言的。不过,好歹他们还在抓那些传谣言的。而这次,他们连传谣言的都不抓了,甚至就连说“大青果药丸”的都没人抓了,整个的警察系统似乎瘫痪都了。而且据说这些天,那些王爷们都不停的出门,有时候是相互串门,有时候是进宫。总之,所有人都觉察到事情似乎有点不太对劲了。
  “圣母皇太后,您醒过来了?庆亲王又在外面求见了。还有好几位王爷和军机大臣。”李莲英跪在床前,对躺在床上的慈禧禀告说,“可要奴婢让他们回去,等圣母皇太后大好了,再让他们来?”
  “大好?哀家还能有个什么大好!他们是不放心罢了!”慈禧的声音格外的凄厉。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后,慈禧又剧烈的喘息起来,显然,刚才一口气说这么多话,太耗费力气了。过了好一会儿,慈禧才缓过劲来,对李莲英说:“你让这些狗奴才都回去!……哀家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你告诉……告诉他们,……他们不用担心……另外……”
  “嗻!”
  ……
  “宝臣,我新买了一部天文望远镜,你要不要到我家去看看?”几个重臣走出了中南海,纷纷准备上自家的马车的时候,醇亲王载沣突然叫住了铁良,对他这样说。
  载沣喜好天文在皇族中也是出了名的,不过铁良知道,载沣这个时候邀请他去醇亲王府,绝不会是为了所谓的天文望远镜。这多半是要一起商量一下如今的局面和将来的对策。
  “肃亲王也会来的。”载沣走到铁良的身边,又小声的补上了一句。
  “好呀,正好去看看。”铁良回答说。
  于是铁良回过身,对自己的随从交代了一声,就上了载沣的马车。
  ……
  醇亲王府
  “各位,我今天把大家找到这里来,其实也是太后的意思。”载沣对聚集在他的府邸里的几个人说。
  “太后现在怎样了?”铁良赶紧问道。老实说,太后的健康对于他来说是太过重要了。两年前,慈禧太后在他和袁世凯的争端中,坚定的支持了他,弄的袁世凯最后只好回老家养病去了,如今原本在袁世凯控制下的北洋军,名义上都直接归他统领了。不过铁良也清楚,这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已,北洋军中,上至各镇的指挥官,下至下面的营连级别的指挥官,全是袁世凯的人,他们抱成一团,对铁良的命令阳奉阴违。铁良也努力的向这里面掺沙子,只是旗人中能做事的人太少,大部分人本来就不合格,硬掺进去后,也没起到什么好的作用,反而让军队对他越发的不满了。如果不是太后压着,怕是早就要闹出事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