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282

  “那么列宁同志,您觉得现在推翻沙皇,时机成熟了吗?”德娜继续追问道。
  “那么德娜同志,你怎么看?”列宁没有回答,反而问起了德娜的看法。
  “我认为,推翻沙皇的时机还不成熟。”德娜却没有推辞,而是直接的讲起了自己的观点,“列宁同志,上次您告诉过我们,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国内的人数还很有限,和工人的联系也还有限。缺乏足够多的有经验的基层,是目前的布尔什维克的最大弱点,这使得你们很难真正有效的将工人们组织起来。列宁同志,你也很清楚,有组织的力量和没有组织的力量之间的差别。别看如今到处都有起义,但是他们之间几乎无法形成配合。而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也有限,无法将他们组织起来。但是沙皇那边的组织确是不成问题的。所以现在的局面下,沙皇完全可以做到将各地的革命各个击破。布尔什维克如果想要在此时推翻沙皇,恐怕会遇到很大困难,遭到巨大的损失,还很难成功。”
  “那么德娜同志,你觉得我们最该干什么呢?”列宁问道。
  “借着这个机会,教育人民,整顿并且壮大组织。”德娜回答说,“在沙滩上是盖不起高楼的。只有有了拥有坚强的战斗力的组织,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所以,这次革命,我觉得列宁同志您更多的应该把它视为是一次革命的演习,通过它找出当的弱点,并加以改善。为下一次真正的革命做好准备。”
第541章
反垄断针对谁?(一)
  火车喷出一股白色的蒸汽,然后发出一声长长的鸣叫。列车员将车门关了起来,列车就缓缓的开始移动了。德娜和李卜克内西站在站台上,看着列车渐渐地远去,然后转过身向着站台外面走去。
  “德娜,你怎么看列宁同志这个人?”李卜克内西问道。
  “我和他打得交道少,但是我觉得作为革命者,列宁同志很不错。”德娜用手抚了抚前额上的头发,想了想这样说,“列宁同志的理论,我们都读过,理论上的水平相当好。不过这次他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倒不是他的理论水平,而是他的行动能力。你看,俄国的社会民主党和我们的一样,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派系太多,思想太乱,以至于行动能力不足。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的党的行动能力就像是过去的波兰。”
  老实说,德娜的这个比喻是相当的刻薄的。所谓的“过去的波兰”,李卜克内西知道,德娜说的是波兰的一票否决制度。曾几何时,波兰也是欧洲大陆上一等一的强国,当年的大波兰横扫中东欧,无论是东边的俄罗斯,还是西边的德意志,都曾有过在大波波的铁蹄下瑟瑟发抖的历史。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候,波兰联合王国为了保障领主们的权利不至于受到王权的压制,制定了一项奇葩的法令,这项法令规定,国内的贵族领主,对国家大事都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结果自从有了这条奇葩的法令之后,大波波就一天不如一天,很快就从平独镇露大波波,变成了欧洲擦脚布。原因很简单,因为波兰政府完全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行动了。因为任何政策,总是会涉及到利益的变动,而一旦涉及到利益的变动,就总会有人反对,而这些反对者手中偏偏还有一票否决权。于是大波波的政府就完全成了摆设。最后终于落到了被瓜分亡国的地步。
  按说有了大波波的这个教训,以后的人自然要哀之而鉴之了。然而,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我们能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我们从那当中什么都学不到。因为当实打实的利益放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大家做出的选择其实和古人也不会有太大区别。比如说,在后世,欧盟建立起来之后,GDP总量甚至都超过了美国,很多人一度以为,有一个世界权力核心就要出现了,然而,欧盟的成立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他采取了和当年的大波波一样的所有成员国一票否决制。所以要干扰欧盟做决定简直太容易了,只要收买其中的一个国家,让他投反对票就足够让欧盟做不出任何关键的有效的决定了。这样的欧盟又怎么可能成为世界力量的核心呢?
  “毕竟是自己的同志,再说我们之所以要革命,难道不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吗?那当然要允许大家有不同的见解呀。”李卜克内西摇了摇头说,“列宁同志的一些做法,事实上就把党分裂掉了。你不觉得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都已经完全像是两个党派了吗?”
  “但是俄国革命者的行动能力反而提高了,不是吗?”德娜毫不退让的说,“要我说,我们早就应该像列宁同志那样,把真正愿意走革命道路,而不是幻想改良的同志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真正的,有战斗力的团体……”
  ……
  就在德娜和李卜克内西讨论党的建设的问题的时候,在美国一个巨大的风暴也正在酝酿之中。
  “爸爸,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在准备推动一项叫做‘反垄断法’的法案。”葛莱史东对史高治说,“他怎么这么大的胆子!”
  “哦,你说的这件事情呀。”史高治笑了,“这是一件好事情呀。而且,罗斯福先生和我事先也讨论过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呀。”
  “爸爸?您是什么意思?”葛莱史东呆住了,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了。
  “这都不明白?回去好好想想,这个法案能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而如果将来出现了一个像我这样的人,这个法案对他又有什么影响?”史高治似乎有点不高兴。
  葛莱史东立刻明白自己说了傻话了,于是他惴惴不安的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拿出他通过手里控制的情报机构得到的反垄断法草案细细的读了起来。
  这个时候,办公室的门悄悄地打开了,葛莱史东抬起头来,看到自己的母亲走了进来。
  “孩子,听说你在你爸爸那里说傻话了?”多萝西娅问道。
  “妈妈,罗斯福总统要通过反垄断法,这会对我们的生意产生很大的影响的,但是爸爸却说这是一件好事情。他让我好好想想,为什么他会支持罗斯福总统的做法。”葛莱史东回答说。
  “让我看看这些条文。”多萝西娅在儿子身边坐下来说。
  “依照这些条文,麦克唐纳的一些企业将被拆分掉。而且,我们再也不能像一起那样,通过自己的铁路优先运输自己的原料和产品来增强竞争力了。”葛莱史东说,“在铁路运输,在原料和产品选购方面,在银行贷款方面,我们都不得采用对自己旗下的企业采取优先手段的做法了。”葛莱史东在一边解释说。
  “你爸爸给你了什么提示吗?”条文内容太多了,所以多萝西娅决定先不看了。
  “爸爸说回去好好想想,这个法案能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而如果将来出现了一个像我这样的人,这个法案对他又有什么影响?”葛莱史东回答说。
  “那你就按这个来推断一下吧。”多萝西娅说。
  “拆分过后,这些企业的控股权依旧在我们手中。”葛莱史东说,“毕竟我们这是合法财产,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所以直接的经济损失应该不会太大。而且……拆分之后,社会资金肯定会不断地进入到被拆开的企业里去,这一方面会降低我们的股权比例,但是我们是大股东的地位并不会受影响。而且由于其他的股东的股份过于分散,事实上他们很难形成合力,所以行政权力也肯定能被我们控制住。这样一来就等于我们相比原来,可以控制更多的资金了。”
第542章
反垄断针对谁?(二)
  “应该就是这样了。在目前的状况下,拆分虽然会在运作上给我们带来一点不便,但是并不会破坏我们事实上对市场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对市场的控制还变得更灵活了。”葛莱史东说,“而且,如果出现了新的技术创新,有了新的市场,也有了在这个方面有技术优势的新的竞争者出现,有这个法案在,他就无法将整个的新市场垄断,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市场扩张。他就必须接受麦克唐纳,或者其他人的善意的帮助。这的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妈妈,你说,我说的有道理吗?”
  “还算不错。”多萝西娅满意的点点头,“你再去见见你爸爸,和他再谈谈吧。”
  “好的,妈妈。”葛莱史东点点头说。
  ……
  “孩子,除了你说的这些,我和麦克唐纳都支持这一法案的原因还有一点。”摩根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知道,相比我,麦克唐纳的名声要好不少。因为他比我虚伪多了。但是这些年来,虽然他一直在玩一些小仁小义的东西来给自己涂脂抹粉,但是在维持好名声方面,他依旧是有一个大弱点的。那就是,他旗下的企业中直接雇佣大量工人的生产型的企业很多。很多年前,他的经营范围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时候,他的那些企业因为技术上的优势,有则非常高的利润率,这使得他可以提高工人的工资,同时到处宣传八小时工作制什么的,将这作为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段。但是随着他的规模的扩大,他的收益当然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总的利润率却是下降了的。而且像样一点的竞争者也都被打压下去了,他已经不需要,也不可能再维持高工资了。所以这些年来,麦克唐纳虽然没有直接大幅度的减少工资但却通过各种提高生产效率却不增加工资的方式来降低工资和利润的比值了。甚至于很多时候还会借着经济危机降低工资什么的。
  麦克唐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那就是没有背弃自己利益的阶级。工人也一样。时间一长了,虽然麦克唐纳依旧在不断的贩卖他的那些什么玩意儿来着?”摩根突然问道。
  “是心灵鸡汤。”小摩根在一旁回答说。
  “对的,就是这个玩意儿。你知道吗,又一次史高治和我说笑话,他说,有个记者去采访一位大富翁,问他:‘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钱吗?’富翁回答说:‘我的座右铭一向是收入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贡献了多少。’记者吃了一惊,就问道:‘那么先生您是照着这个做才发了财的吗?’富翁回答说:‘不,我是在让我的员工都相信了之后才发了财的。’史高治其实一直都在用类似的方式来糊弄他的员工,给他们洗脑。但是没有背弃自己利益的阶级。这些方式不能说没用,但是效果确是有极限的,而且这种招数用多了自然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识破。所以虽然史高治装好人的伎俩非常纯熟,但也越来越装不下去了。而你知道,披着一身羔羊皮,对于史高治来说有多重要,靠着这个,他不知道赚了多少。所以史高治可是不得丢掉那身羔羊皮。靠着这种招数,他就可以进一步躲到幕后,甚至一旦躲到了后面,他实际上控制的那些企业就可以立刻翻脸,不用再考虑什么麦克唐纳的名声了,怎么赚钱怎么来了。反正那些企业名义上已经不是史高治控制的了。这家伙真是个精致的伪君子,令人钦佩。”
  的确,就像摩根说的那样,虽然史高治假仁假义的到处装慈善家,到处放各种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的心灵鸡汤,但是这些东西都不可能永远骗倒别人,哪怕大部分的媒体都站在他的一边也没用。
  这就像是在后世的明珠城市中的那位超人大富豪。虽然也“乐散好施”,虽然也经常放出诸如“能赚十块钱只赚五块钱”之类的心灵鸡汤。并且靠着这些招数,一度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偶像,成为了城市英雄。但是虽然他这样的善于包装自己,虽然这座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给他唱赞歌,并且帮着他忽悠那些傻乎乎的老百姓说都是外来的游客害了他们。但是钱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是骗不了人的。在整座明珠城的经济越来越不景气,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扁的时候,他的财富就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是骗不了人的。于是,哪怕是那些傻乎乎的屁民也渐渐觉得这位超人不是什么好东西,明珠城沦落到今天,很大程度上都是拜他所赐了。当然这个时候,他已经赚得够多了,完全可以把钱打个包,跑到其他能赚钱的地方去了。
  然而史高治却是不能离开美国的,在可以预料的时间里,对于资本家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美国更有潜力,更有钱途。所以为了不沦为全民公敌,彻底的隐退到幕后,成为一位彻彻底底的慈善家。
  在历史上,洛克菲勒当年,因为经常玩出用装甲车架着机关枪扫射罢工工人的壮举,以至于他的名声一度坏得超过撒旦。但是自从标准石油被拆分之后,他的个人资产不但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而且他也得以金盆洗手,专注于当“慈善家”,终于成了一位高尚的、纯粹的、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把他当做道德上的榜样。虽然标准拆分之后拆分出来的那些石油公司也没少干过镇压工人,到处挑起战争之类的好事情。但这毕竟不再是洛克菲勒直接指挥的,因而“流这人的血”,自然而然的就“不是我的罪过”了。
  “而且,上次麦金莱总统死后,也有不少人在背地里说,麦金莱总统的死,是因为他得罪了华尔街。虽然没有任何媒体会支持这种毫无根据的流言。但是爸爸你也知道,人们天生的就喜欢相信谣言,尤其是那些听起来似乎有板有眼的谣言。所以如果这次,罗斯福总统能够顺利的将看起来这样打击大财团的法案推行下去,却毫发无损,这样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甚至不但这个谣言不攻自破了,以前更多的谣言,比如那些社会主义分子宣传的,美国政府不过是华尔街的大资本的代言人的谣言自然就没人相信了。”小摩根点点头说。
  “嗯,说的不错,儿子!”摩根很高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对这些事情的理解还没你深刻呢。真不错!当年我要是有你现在的领悟,也许现在我们的资产就不会比史高治少多少了。”
  ……
  当罗斯福总统公开了他的那份要提交给参众两院审议的“反垄断法案”的草案的时候,整个的美国社会几乎都惊呆了。接着各种报纸,立刻围绕着这件事情展开了大讨论。
  左翼的报纸几乎一致的在为罗斯福总统叫好,称赞他能顶住华尔街大资本的压力,维护大多数美国人民的利益;而右翼的报纸则把重点放在了讨论罗斯福的做法是不是违背了经济自由的原则。
  就连史高治也站了出来。他首先大表委屈,宣称自己的垄断地位都是通过不但合法,也合情合理的方式得到的,他从来没有对美国经济的发展造成过危害。但是史高治也表示,他能理解大家的担心。
  “我知道,如今我手中的经济力量的确足以让我利用它来破坏自由竞争了。这是事实,虽然我自问从来没有这样使用这一力量。但这种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就像伟大的解放者圣马丁将军所说的那样,一位战功过于显赫的佩剑的将军在政坛上的存在,不论他的立场如何主张如何,他本身就会成为民主的威胁。所以圣马丁将军愿意隐退。我也一样,如果国会的投票说明我在经济界的存在让大家担心,让自由市场遭到了威胁,我也愿意效法先贤。而且,老实说,相对于做生意,另外的一些东西更让我喜爱。”
  史高治开明的态度自然得到了一致的称赞,虽然也有声音说史高治是装样子而已,但是大多数的媒体还是表现得很理性很和平的。那些过于偏激的言论在这样的对比下,自然就没有多少的说服力了。
  摩根自然也不会让史高治一个人孤零零的装逼,他也站出来表态说,虽然他并不喜欢这个法案,但是美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尊重美国人民的意愿是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的基础。所以如果美国人民决定支持这个法案,他当然也会遵守。虽然他认为这个法案傻透了。
  有记者也向史高治和摩根问了同样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个法案通过了,你们会将自己的财富从美国转移出去吗?”
  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史高治还是摩根都做出了坚定地回答:“阿妹你看是我的祖国,任何时候,我都绝不会离开她,背叛她。”
第543章
刺客
  既然《反垄断法案》只是在表面上限制了垄断,实质上只不过将它变的更为隐蔽好高效,所以真正的垄断者自然不会真的反对它,当然,这个法案还是会损害一些不那么大的垄断者的利益的。比如,那么地方性的垄断者。
  当年西进运动的时候,一些人通过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手段,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靠着当时的西部还是天高皇帝远的格局,通过控制支线铁路,然后利用这些支线铁路向其他的领域扩张,比如农业,比如矿业,于是在一些地区也形成了地区性的垄断。
  这类的垄断,为了和影响力日益渗透过来的东部大资本抗衡,所以在垄断的组织方式上反而比更明显的垄断化,比如,他们的铁路公司对于组织内的企业给与特殊的优惠价格,而对其他企业则收取更高的,符合市场要求的价格。靠着类似这样的手段,在美国西部的某些区域,他们还得以顽强的抵抗着东部大资本的渗透。然而根据新的《反垄断法案》,这种搞法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行为,必须加以制止了。而且,依据新法案的原则,这些包括了运输、金融、农业、矿山等等等等行业,却统一进行经济核算的企业自然是要加以拆分的了。所以,《反垄断法案》如果得以通过,那对于他们倒真是末日降临了。
  要阻止法案的通过,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合法的途径,那就是通过游说,影响两院的议员,让他们投下反对票,只要反对的票数比支持的多,自然就能法案无法通过。然而,这些地方性的垄断者的政治影响力也仅仅只限于地方而已。如果这是一个市议会要通过的决议,那他们到是可以很容易的否决掉它,因为在市一级的议会上,他们可是有着绝对的控制力的,甚至在州一级他们也有不小的控制力,但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因为财力的限制,他们的影响力就要小得多了。甚至于一些原本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良好关系的众议员和参议员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也要站到他们的对立面上去了。
  其实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能坐到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位置上的家伙,哪个不是人精?他们自然知道如今在这个法案上的力量对比,正常情况下,得到了东部大资本的支持的这条法案的通过几乎是毫无问题的。而这条法案一旦通过,他们以前的那些金主,日后的经济状况恐怕会相当的不乐观。未必还能继续给自己足够的支持。所以除了和那些地方力量的纠缠太紧了的之外,其他的就都多多少少的起了一些其他的心思。在这样的局面下,想要靠着合法的方式否决掉这个法案,可没这么容易,甚至可以说,一点希望都没有。
  至于另一条途径,也就是非法的途径。这条途径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找个人一枪把罗斯福总统干掉就行了。这种事情,东部的那些家伙可没少干过。所以倒也真有些人试图派出杀手去干着试试。比如说,狙击手西斯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个任务。
  西斯在军队里干过,在和西班牙人作战的时候,他成功的狙杀过五十多个西班牙傻帽,其中还有好几个喜欢穿着盛装炫耀的傻逼军官。因此他还获得过好几枚枚勋章。
  只是西斯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赌博,结果就欠下了一大堆的赌债。不过这些赌债不是大问题,西斯有的是解决的办法。因为他能帮人家解决麻烦。世界上总有些事情是他的顾客不愿意再提起的,有些人是他的顾客不愿意再见到的,而西斯最擅长的就是让这样的事能被他的顾客永远忘掉,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再出现在他的顾客面前。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西斯很是替顾客们解决了不少这样的麻烦,也为自己在黑暗世界里取得了不错的名声。
  几天之前,一位老顾客找到了西斯,向他表示,有个人对不起他的老板,他的老板想让这个人再也不会来麻烦他了,所以想要拜托西斯去劝说一下那个人,让他不要再来麻烦自己的老板了。
  当时西斯还只以为是一般的业务,于是不太在意的问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有照片吗?有他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吗?如果有,只要你们愿意出一份合理的劳务费,这就不是问题。”
  其实杀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对于西斯这样的老手也是如此。杀人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如果不是难度高风险大,那些向他下单的顾客,为什么不自己干呢?他们做不到或者是不敢,这本身就说明了这事情的难度和风险。只是为了生活,西斯必须冒险。
  “有的,这个人的照片我想我不用给你,因为你认得他。”那个人回答说,“他就是罗斯福总统。”
  “什么?你们需要我行刺总统?”西斯吃了一惊。
  “怎么,你怕了?还是你觉得你没本事做到?”那个人翘起二郎腿说,“西斯,我们都知道,你的开销很大。杀人毕竟是个高风险的事情,老是做的话总会有出事的时候。你就没有想过做一个大的买卖,一次性的把下半辈子能够花的钱全部挣到,然后找个好地方,快快活活的过日子吗?”
  “考尔,你说我现在还能拒绝吗?”西斯苦笑道。
  西斯不是傻瓜,他当然知道,既然人家找上门来,而且一开口就说出了这样的让人惊悚的要求,那就绝对不会允许他拒绝。这些年来,仅仅通过考尔先生牵线,西斯就干了不下十趟买卖。自己有太多的把柄在人家手里了,而且自己的情况对方也太清楚了。虽然西斯相信,如果现在翻脸动手,只要零点五秒,他就能让考尔完蛋,但是之后呢?他对于自己能不能逃脱并没有太强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西斯并不是孤身一人的,他也有家人,他有妻子,有孩子。西斯敢肯定,在考尔来找自己的时候,他的家人也一定被监视起来了。干掉考尔,然后带着家人逃出去,这个可能几乎就不存在。
  “你说呢?”考尔笑了笑说,“西斯,我们还是不要提那些伤感情的事情了。不如来谈一些能让人愉快的事情吧。比如说,我们都最喜欢的钱。”
  就这样,西斯接下这个他这辈子价钱最大,风险也最高的买卖。然后告诉妻子,自己要去东部谈一笔买卖,也许要好几个月才能回来,然后就提起他的箱子出了门。
  在火车站,西斯提着箱子坐在长凳上等车,这个时候,一个人也提着一个大得多的箱子坐到了西斯的身边,西斯朝着他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西斯要等的火车来了,西斯就提起那个人带来的箱子,上了车。那个箱子要比西斯原来的箱子大得多也重得多,因为在那里面有一支特制的最新式的麦克唐纳狙击步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