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282

  要让摄影机移动起来还算简单,不过是发明相应的移动轨道就得了,但是要达到史高治要求的另一些效果,比如说镜头的拉近推远,人物的淡入淡出,这都需要一些更复杂的技术的支持,前者需要变焦距镜头,后者需要无级光圈,这都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当然,这些问题,在此之前就得到了解决。史高治将构想提出来,然后丢给大实验室,然后,大实验室就拿出了符合史高治要求的东西——除了块头稍微大了一点之外:为了保证变焦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失焦、忽然变明变暗、已经变焦镜头解析度下降等种种问题,大实验室的家伙们将一系列原本用在天文望远镜上面的技术用到了他们的新式摄影机上面,其结果自然是,史高治得到了一种解析度超高,性能在当时几乎逆天的,然而也大的像一台大号天文望远镜的摄影机。还好已经有使用方便的电动机了,要不然光移动这些摄影机都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当然,在研制的过程中,大实验室又获得了一系列的专利,这些专利肯定有能用上的时候。
  如果仅仅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那还罢了,无非就是史高治提出创意来,然后丢给大实验室的家伙们,让他们去伤脑筋罢了。但是后世的那些成功的电影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一系列的拍摄、剪辑技巧。这些东西,在这会儿也是一样的连个影子都没有。当然,对于这些,史高治所知也不多。但是他好歹也算是见过。所以为了让这部电影达到震撼性的效果,史高治也不得不经常性的往拍摄现场跑,去亲自指挥或者是和埃德蒙多等人讨论。这当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啊,葛莱史东。你是觉得这个买卖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吧?”史高治笑道。
  的确,仅仅是为了解决那些相关的技术问题,在大实验室里烧掉的钱,就已经不是靠这部电影能够赚得回来的了。要不是说服了布尔人流亡政府在这上面花钱,这部电影几乎注定是要亏本的了。
  “爸爸,的确是这样。”葛莱史东回答说。
  “的确,单单将目光放在这一部电影上,那绝对是亏本的。”史高治笑笑说,“即使将技术研究方面的投资全部不算也是如此。但是你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在未来,电影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尤其是当经济环境糟糕的时候。”
  来自后世的史高治当然知道,在后世,电影及其相关的市场有多大,有多么赚钱,那简直就是一种印钞机。而且,电影市场还有一个奇怪的特质,那就是当萧条到来后,各行各业都一片哀鸿的时候,电影市场却往往表现良好,这大约是因为时世越是艰难,人们就越需要电影的安慰吧。比如在原本的历史上,当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萧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大萧条到来的时候,美国的GDP在几年之内狂降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大部分的工厂都破产了,大部分的农庄都变成了荒地。但就在这样的萧条中,美国的电影行业却一枝独秀,发展迅猛,赚到了比此前多得多的钱,甚至于,他们都能给一个会跳舞的卷毛小女孩,开出接近百万美元的片酬了。即使放到现在,百万美元的片酬也不算低,(当然好莱坞的当红大明星肯定不止这么点)但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美元还是直接可以兑换成黄金的美元,这样的片酬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电影业的辉煌了。
  “是吗?”葛莱史东小声说。不过他并不怀疑自己的父亲的眼光,因为这么多年来,在大的方针上史高治就从来没有错过。
  “而且,葛莱史东,你还要想到,这部电影是趁着如今《安妮日记》的风头拍出来的。拍出它来,本身就是宣传计划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为它投下的每一分钱,本来就都是宣传计划中的一部分。只要能够拖慢英国人解决布尔战争的步伐,每多拖一天,都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而如果电影本身表现出色,那么新的市场也会被我们顺手打开。由此带来的收益简直就像……”史高治又想了想,然会回答说,“就像当年开发出了海洛因一样。”
  “只是英国人似乎下定了决心,不管不顾的在继续执行集中营政策。”葛莱史东说,“不过现在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政府已经有联合起来向英国政府提出要求向他们的集中营派出观察员的意思了。我们正在促成这件事情。我觉得一旦成功,英国人怎么着也会收敛一点。不过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因为英国人也发现了我们美国的举动,他们也在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爸爸,你的那部有声电影能够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吗?如果能那就太好了。”
  拍摄一部电影,需要的时间可长可短。比如当年香港导演王家卫花了两年时间,拍摄了电影《东邪西毒》,拍完后,或许是因为曲高和寡,结果亏了本。于是导演王晶又顺手用《东邪西毒》的原班人马花了不到两个星期拍了一部《东成西就》,然后就把《东邪西毒》亏掉的钱赚了回来,还又大赚了一把。考虑到这部电影其实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后期制作呀什么的,长度也非常有限,还不到两个小时。再加上现在的拍摄进度也还不错,所以史高治想了想之后,回答说:“一个月之内就应该可以完成拍摄,至于后续的事情我就交给你了。”
  “……”
第512章
电影的时代(一)
  为了拍摄出震人心魄的效果,史高治也算是很下了功夫,比如说,在拍摄战场场景的时候,甚至于大量的借用了俄亥俄州的国民警卫队以及联邦陆军。比如说开头的时候布尔人的骑兵冲击的场景,就动用了整整一个俄亥俄州国民警卫队的一整个骑兵团,而在拍摄英军围攻布尔人城市,炮击和平居民的场景中,联邦陆军更是直接把前不久在古巴大显神威的十多门8寸炮和数十门其他火炮拉了出来,打了一个震撼之极的齐射。(当然,国民警卫队反正也是要训练的,再加上国民警卫队的指挥官和黑水关系密切,所以动用他们,史高治倒是没有花费太多的钱。至于联邦陆军,史高治没有向他们要征兵广告的费用,就已经非常的厚道了。)
  除此之外,黑水的训练场,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武器试验场什么的,也都被借用来拍摄电影,很多的扮演英军或者是布尔人游击队战士的群众演员,也是黑水的人员临时客串的。为了获得最好的视觉效果,有些场景动用了多达8台以上摄像机,而有些场景,则反复拍摄了十多遍。
  再比如说,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对白什么的有了声音,环境什么的有了声音之外,还有了各种配乐。纽约爱乐乐团也被动用了起来,甚至于,就连史高治本人也跳了出来,提供了几首曲子。当然,都只是最简单的雏形。上辈子的时候,史高治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老实说,上辈子是工程师的史高治从求学到工作,空余的时间都是非常少的。系统的学音乐这样在花时间方面相当奢侈的事情,史高治当年真还没有这样的条件。至于这辈子,史高治的时间依旧很紧张,所以,他的音乐水平,甚至依旧是不足以让他把记忆中的一些乐曲变成哪怕最简单的乐谱的。不过这对于史高治来说并不是问题,反正只要他能哼出个调调来来就行,哪怕是不成片段的调调,也自然有专业人员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扩展和美化。
  所以这么一来,如果有另一位穿越者这个时候穿越过来了,进到剧院里,看上这样一场电影。他说不定立刻就能从那些熟悉的旋律中发现,这个时代还有另一位穿越者。
  总之,在史高治的指导下,在大量的资源的保证下,在剧组人员的细心配合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部电影终于最终完成了。
  ……
  在电影公映之前,葛莱史东就已经开动了他手下的宣传机器,展开了铺天盖地式的宣传,麦克唐纳财团直接控制的几家无线电台当然是在各种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中插播相关广告,并且利用黄金时段,搞了一个专门的访谈节目,将导演埃德蒙多以及演员们,甚至还有特斯拉都拖出来做了这么个节目。各种报纸杂志上更是起劲的宣传,搞得在北美,如果有谁居然不知道《安妮日记》这部即将推出的全新的有声电影,世界上第1部时长超过一小时的故事片,人类历史上第1部……那绝对是要被当成乡巴佬的了。当然这只限于北美大陆,在欧洲,麦克唐纳财团还没有控制着这样的媒体力量。不过葛莱史东还是花了不少钱,在除了英国之外的各大媒体上做了不少的广告。
  依照计划,电影的拷贝被制作了数十份,分别在北美和欧洲的十五座城市同时首映,这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同步首映了。而主要演员也分别被派到这些不同的城市,参加各地的首映。比如说扮演安妮的薇拉就提前坐上船到了巴黎,准备参加巴黎的首映式。
  首映的时间被安排在12月23日,也就是圣诞节前。
  ……
  时代广场,梦想大剧院的售票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梦想大剧院是一家有些年头的剧院了,十年前,这家剧院应为经营不善,一度濒于倒闭,但是后来剧院老板罗伯特从麦克唐纳创投银行获得了一笔贷款,最后终于支撑了下来,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如今这家剧院已经成了这里最高档最赚钱的剧院之一了。(当然,麦克唐纳创投的钱可不是那么好借的。据一些不负责任的传言,罗伯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今他在剧院中的持股比例已经不足两成了。)
  《安妮日记》在纽约的首映式就在这家剧院中进行,为了这次首映,剧院还提前进行了一些改装,耽误了好几天的演出。在历史上,时代广场这一代叫做百老汇,这里云集着的剧场什么的都是专门上演逼格满满的舞台剧的。电影什么的被认为逼格太低,根本就挤不进这里来。(当然这也很正常,因为舞台剧什么的票价天然就会比电影来得高。)所以史高治忍不住想,有了他插的这么一家伙,将来这里会不会反过来了,最后把好莱坞给搞没了呢?
  这个时候,从剧场里隐隐约约的传来了大炮的轰鸣声。剧场的隔音条件其实相当好,但是低沉的轰鸣声还是有着很强的穿透力,穿过了挂在门前的厚厚的羊毛门帘以及双层的玻璃门,隐隐约约的传了出来。
  “米利托,你听,这是炮声吧?我听说,这部电影在拍摄的时候,是真的动用了好几十门大炮的。”一个正在排队的姑娘对他身边的那个小伙子说。
  “是炮声。”那个小伙子回答说,他又侧过耳朵细细的听了听,“是‘麦克唐纳大铁锤’的声音!这声音真是……”
  “什么是‘麦克唐纳大铁锤’?”姑娘问道。
  “就是麦克唐纳八寸口径榴弹炮。”米利托回答说,“爱玛,你知道我在古巴上过战场,跟西班牙人战斗过。最后我们就是靠着‘麦克唐纳大铁锤’攻下西班牙人占领的高地,拿下决定性的胜利的。我对这种声音真是太熟悉了。真没想到,电影的声音效果会这么好,简直就像是真的一样。”
  “上次爱迪生先生的有声电影《歌手》有也去看过,不过那个声音,比收音机都差多了……”爱玛挽着米利托的胳膊说,“看来,广告上面也没有太吹牛呀。”
  ……
  如果说隐隐的透出来的一点炮声,对于在外面排队的人来说,只是引起好奇的谈资的话,对于现在正在里面观电影的人来说,他们的感受就要强烈得多了。
  电影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恢弘的大镜头:在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起伏的麦浪,镜头渐渐推进,一群正在农庄里辛勤工作的农夫出现在银幕上。听众们耳边也响起了悠扬的充满了乡村气息的音乐,以及鸟儿的啼叫声和风从树枝间吹过发出的呜呜声。
  “真美呀!”坐在前排的海蒂忍不住低声感叹说。
  “可不是吗?真想到那里去看看,太美了!”她的女伴凯蒂也低声的回应道。
  这时候,镜头一转,在一条小路上,出现了另一群人,镜头渐渐推近,观众们看清楚了那是来给农民们送午餐的。一个女子带着一个走路蹦蹦跳跳小女孩走在人群的最前面。
  “安妮,好好走路。”她的母亲略有点不高兴的说,“你已经是大女孩了,要注意举止,一举一动都要有淑女风范。要不然,下个月,我可不敢带你去茜拉姨妈家了。”
  女孩子立刻收敛了起来,努力的像一个淑女那样仪态万方的走着。这时候画外音响了起来:
  “从小妈妈就一直教我要做一个淑女,就像爸爸一直教杰克要做一位绅士一样。这也是整个德兰士瓦的风尚,是所有农场主的梦,只是我重来没有想到过,这场梦是如此短暂,一转眼,她就随风而逝了。”
  画外音很清晰,配着悠扬的乡村音乐,显得忧郁而深沉。
  这个时候,一个骑马的邮差从后面赶了上来,朝着安妮的母亲喊道:“布劳恩夫人,布劳恩先生在家吗?”
  “在家的,有什么新闻吗?”安妮抢在妈妈前面回答说。
  “啊,我们的小安妮长这么大了。”邮差从马上跳了下来,弯下腰来看着安妮,伸手在口袋里摸了摸,然后很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安妮,叔叔忘了在口袋里戴上一块糖果了,下次一定带给你……”然后他直起腰,对安妮的母亲说:“倒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布劳恩先生,约翰内斯堡发现了一个超级金矿,据说比世界上所有的其他金矿加起来都大。”
  “真的吗?”后面跟着的人纷纷围拢过来,叽叽喳喳的讨论了起来。不过这时候这些声音都渐渐的隐去了,镜头定格在安妮的母亲的脸上,她的脸上满是忧虑。画外音响起:
  “邮差叔叔带来的消息让大家都很兴奋,那一天只有妈妈一直闷闷不乐。我问她为什么,她总也不说,后来她告诉我,黄金虽然珍贵,但是它也很可能带来许多不好的事情……”
第513章
电影的时代(二)
  后面是一段轻松而愉快的情节,安妮的父亲在约翰内斯堡金矿投了资,收益相当的可观,家里甚至有了送安娜的哥哥杰克去欧洲留学的计划。然而阴影很快就降临了,通过安娜的眼睛,观众们看到家里的气氛古怪了起来,安娜的父亲和一些叔叔伯伯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激动地谈论着什么,有时候安妮偶尔也会听到“入侵”和“战争”这样的字眼。一天中午,正在睡午觉的安妮被一阵声音吵醒了,声音像是从楼下的房间里传出来了,安妮就顺着声音,下了楼梯,一直走到了小客厅的门外,小客厅的门只是虚掩着,安妮将眼睛从门缝中望了过去,看到父亲和哥哥正在那里争论着些什么。
  “总统已经发布了动员令,我符合这当中的条件!”哥哥少见的直接和父亲顶撞了起来。
  “我们家里有我就够了!你给我乖乖的滚到欧洲读书去!”父亲也瞪大了眼睛,大声吼道。
  “我不去!这个时候走,你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布劳恩家的杰克是个懦夫吗?你想让大家都说,你的儿子是个逃避责任的胆小鬼吗?”哥哥站了起来,他的声音比父亲的更高。
  镜头又从屋子里面转到了门的后面,安妮正满怀疑惑的从门缝里往里面看,突然一只手落在她的肩膀上。安妮抬起头来看到的是妈妈微笑的脸。
  “妈妈,爸爸和哥哥……”安妮小声说。
  “你睡醒了?”妈妈说,“他们在讨论一些男人们的事情,只是偷听别人说话可不是一位淑女该干的事情。我们到那边去吧。”
  “嗯。”安妮乖巧的点点头,牵着妈妈的手,跟着妈妈向着门前的院子里走去。这时候,院子里正开满了各色的花朵。
  “真会打仗吗?”安妮问。
  妈妈勉强的笑了笑,正要回答,就看到一个人骑着马跑了过来,这人控制着马在安妮的门前停了下来,不过他并没有下马,只是一边控制着兴奋的马匹,一边用右手举了举头上的帽子,向布劳恩夫人致意。
  “发生什么事情了?”妈妈问。
  “布劳恩夫人,战争,战争爆发了!”那个人大声回答说,“克鲁格总统已经向英国人宣战了!”
  这个时候,客厅的窗户一下子被推开了,安妮的爸爸,布劳恩先生伸出头来,大声喊道:“德班,你说什么?战争爆发了?”
  ……
  轻松愉快的情节就这样一闪而过了。这时候画外音又响了起来,这是安妮日记中的一段内容:
  “哥哥走了已经两个多月的,他给我们的最后一封信还是在一个月前,信里面说,他们打了很多胜仗,正要去攻打开普敦,只要打下开普敦,战争就胜利了。然而,在这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收到过他的信件了。前线的情况似乎不是很好,城里的医院里据说都挤满了从前线被送回来的伤员。据广播里说,医院里很缺乏床位和护理人员。所以准备将一些轻伤员送到乡下的那些愿意接受伤员的居民家中来调养。爸爸说,这是每一个布尔人的责任,因为他们是在为我们而战斗的。只是爸爸参加了铁路联防队,每天要沿着铁路去巡逻,所以照顾伤员的事情就要靠妈妈和我了。妈妈对这件事同样也很支持,她说,也许。也许哥哥也需要得到别人这样的帮助呢。爸爸说的那些我不是很懂,但我觉得妈妈说的很有道理……”
  银幕上的安妮家开始出现了变化,房间里,甚至过道里都住着不少的伤兵。妈妈和安妮穿着护士服在伤兵中穿行,伤兵们纷纷和她们打招呼。
  这时候画外音又一次响起:
  “战争的局面越来越不好了,这一点就连我都感觉到了。因为我们家里的伤员越来越多了,听说火车站那边每天都有整火车整火车的伤员被拉回来……”
  “布劳恩夫人!”突然有人敲门,妈妈走上去打开门,看到是一位军官。
  “瓦尔特中尉,有什么事情吗?”妈妈问。
  “英国人快要来了。我奉命将伤员们都带进城去。”瓦尔特中尉回答说。
  “英国人会到我们这里来吗?”妈妈问。
  “很难说,也许会也许不会。”瓦尔特中尉回答说,“不过我觉得这里总的来说会比城里安全,因为约翰内斯堡要变成战场了……”
  就在这话音中,瓦尔特中尉的脸开始渐渐地淡出,然后镜头一转,安妮的农庄里已经到处都是英国军队了。安妮他们原本居住的小楼被英军征用了,成了军营。而安妮一家也被赶到原来的工具屋里。牙白色的栅栏围着的小花园成了英国人的养马场。那些安妮最喜欢的花卉也都被拔除,被践踏得一塌糊涂。
  距离房子不远的嗮谷场更是被英国人当做了炮兵阵地,英国人在那里架起了大炮一开始对着布尔人的要塞区不断开炮,到了后来,因为看到炮击效果好行不明显,干脆就改成了对着城市居民区开炮。
  “瓦尔特中尉劝我们不要进城,一开始庄园被英国人占据,我们全家都被赶到工具房里面来了的时候,我还真有些埋怨他。我想住到城里的姨妈家,无论如何比在这里看着这些英国佬强。虽然他们依旧会占了我们的房子,把我的花园弄得一团糟。但是很快我就知道瓦尔特中尉是对的了,因为他们开始炮击城市了……”
  在画外音中,“麦克唐纳铁锤”的巨大的炮口开始缓缓的抬起。因为找不到英军的同样的产品,所以在电影中只能用美国货来替代了。其实这种做法在后代的战争片中也相当常见,就是一些所谓的“史诗”级别的大制作。比如说,在后世苏联人拍摄的《莫斯科战役》中,因为需要有数十辆德国坦克发起冲锋的场面,而一时又找不到那么多的还开得动的德国坦克,结果除了最前面的几辆坦克之外,后面一水的全是苏军六十年代服役的T-62坦克。如果希特勒看到了一定会感叹:“喵了个咪的,当年俺要是有T-62,这一战怎么可能输的了?”
  当然,美国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美国人拍摄《坦克大决战》,因为找不到足够多的虎王,于是就干脆拿美军当时装备的M-60坦克刷上铁十字冒充虎王。甚至因为找不到足够多的毛瑟步枪给电影里的德国人用,于是干脆就让他们人手一把M-14步枪。结果电影就变成了60年代的美军(德军)和40年代的美军的战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