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282

  “我听说,英国人在里面把家庭全部拆散了。男人和女人全分开了,孩子只要有妈妈就都跟着女人。女人们不能离开集中营,男人们也看不到她们,只是从运进集中营的物资来看,他们应该正被英国人安排着做纺织一类的事情。至于男人们,每天早晨他们会被从集中营里放出来,一部分人被派去挖矿,一部分人被派去就见更多的隔离墙,隔离沟什么的。因为他们的妻子和孩子都还在集中营当中,所以即使英国人对他们看管得并不严格,他们也不敢逃走……另外,英国人规定,任何人只要被发现与来历不明的人说话,他的妻子和孩子的口粮就会被减半。而英国人提供给集中营里的人的口粮本来就少得可怜,如果再减少一半,几乎肯定是要饿死人的。”
  “这帮该死的畜生!”有人狠狠地骂了起来。
  “卡尔松,集中营里面的情况如何?”瓦尔德内尔问道。
  “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们很难和里面的人取得联系。不过,我有个朋友,是个正宗的英国人。”说到这里,卡尔松四面看看,看到周围的人都投射来的怀疑的目光,于是辩解说:“这人虽然是个英国人,但是绝对是个好人。他现在是个开汽车的,据他说,现在在这座集中营里,每天都会有十多具甚至是几十具尸体被拖出去火化。其中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有男人,有女人,甚至也有孩子……”
  “王八蛋!”佩尔森再也无法忍受了,猛地抓起放在身边的一支步枪就站起身来。
  “你要干什么?”瓦尔德内尔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
  “队长!我的队长!你没听到卡尔松说的消息吗!你放开我,让我去和那些畜生拼了!”佩尔森猛烈地挣扎着。
  “佩尔森,你给我坐下来!”瓦尔德内尔怒吼道。靠着多次成功的战斗中积累起来的威望,他成功的镇住了佩尔森,让后者安静了下来。
  “佩尔森,你以为我听到这样的消息会不心痛?你以为我不想立刻杀出去,杀光那些畜生?我还想一口气杀到伦敦去,像吊死一条狗一样吊死维多利亚这个老巫婆!但是,佩尔森,你现在这样毫无准备的冲过去,你能打死几个英国杂碎?现在谁最希望我们这样做?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冷静。”
  佩尔森实际上一坐下来,就已经在理智上认同了瓦尔德内尔的看法了,只是在情感上,他还无法接受。他坐在那里,低着头,大声的喘息了一阵子,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看着瓦尔德内尔,问道:
  “队长,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呀!”
  这倒真是个问题,现在,英国人玩出这样的一手之后,游击队的处境也急剧的恶化了。以前,游击队在任何一个居民点都能轻松的得到除了武器弹药之外的各种补给,以及有关英军活动的各种情报。那个时候整个的战场几乎是对游击队单向透明的。每次英军一出门,游击队就能立刻得到消息,而现在,以前遍布郊野的农庄都被废弃了,农庄主都被关进了各处的集中营,农庄大多都被英国人放火烧掉了,农庄里的粮食被英国人运走了,运不走的,也被英国人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如今游击队已经没办法再从当地居民那里得到英国人的动态了,所以和英国人交战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更可怕的还是补给的匮乏。
  在以前,游击队从来没担心过吃饭的问题,但是现在,吃饭都成问题了。农场主没有了,他们的农庄被英国人摧毁了,游击队就没有了粮食的来源。现在游击队里的粮食甚至都需要定量供应了。美国人虽然还在支持他们,但是潜艇的那点运力,用来运点弹药都不太够用,用来用粮食,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我们现在非常困难。这大家都知道。”瓦尔德内尔说,“我们如今有一半的人每天执行的任务都是去钓鱼,捕猎,采集野果什么的了。这种局面也一定要打破。只是我们不能蛮干。你们想,我们现在就算把夏尔集中营给打开了,那些人又能到哪里去呢?回农庄?他们的农庄已经被烧毁了,房子被烧光了,财物被抢光了,就连水井,都被那些该死的英国佬填上了。他们怎么回去?而且就算他们回去了?过两天英国人不是照样可以在把他们抓回到集中营里面去吗?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干?别说他们中有多少老人、妇女、儿童。就算不考虑这些,我们有足够的东西给他们吃吗?”
  “可是,难道我们就什么都干不了吗?”佩尔森问道。
  “当然不是。我们要想办法,和外界联系,将集中营中的情况向世界公布。最好能够带上外国记者一起拿下集中营。将这里的一切都公诸于众。这也是目前我能想到的办法了。如果我们成功了,说不定就能迫使英国人结束集中营政策。即使不能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应该能够让类似的集中营中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变吧。”
  ……
  “您好,瓦尔德内尔队长。我是美联社记者比尔特。这是我的朋友,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马吕斯。以及英国的社会活动家埃米莉·霍布豪斯女士。我们对您提到的集中营中发生的可怕的人道主义灾难非常的关心。”美联社的记者比尔特对瓦尔德内尔这位传奇的游击队长说,“为此,我被派到这里来报道这件事情。您能对我们谈谈集中营中的情况吗?”
  “欢迎您们,我的朋友们。”瓦尔德内尔说,“我当然能和您们谈这些了,因为我知道,在那些集中营里发生了很多非常可怕的事情……”
  当瓦尔德内尔将他所了解到的情况都告诉了这几位来访者之后,埃米莉·霍布豪斯女士似乎有些难于相信,她说:“先生,您确定在集中营中真的发生了这样可怕的事情吗?这也太耸人听闻了吧?”
  “女士,就我所知,您向基钦纳将军申请过要到集中营中调查。您得到了怎样的回复呢?如果集中营中的事情,他们为什么不批准您进入集中营呢?”瓦尔德内尔回答说。
  “那么,瓦尔德内尔队长,您的手上现在有第一手的可靠地资料来证明这一点吗?”比尔特问道。
  “现在还没有,不过几个小时之后,你们就会看到。”瓦尔德内尔回答说。
  ……
  所谓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让大家看到。实际上就是说瓦尔德内尔的游击队将在几个小时之后向着夏尔集中营发起攻击。瓦尔德内尔打算通过这次攻击,一举拿下这座集中营,然后,集中营中的一切情况,自然也就大白于天下了。
  只是这需要进行强攻,而且如今到处都是铁丝网,隔离墙,隔离壕,就算得手,恐怕撤退的时候也会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到时候只怕损失会非常的严重。不过,瓦尔德内尔也明白。如果当下的这种局面不改变,那么游击战的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损失再大,现在他也必须放手一搏。因为现在游击队已经失去了人员和物资的补充,再不拼,继续拖延下去,游击队只会人越打越少,物资越用越少。就像后世里的东北抗联,他们的战斗意志何其顽强,如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又是何等的英勇坚定。然而,当鬼子开始大规模的集甲并屯之后,力量有限,无法打破这一局面的抗联也就一次次的战斗中慢慢的被消耗殆尽。到最后,即使是杨靖宇司令员,在牺牲殉国之前,连续数日也只能以树皮果腹。所以,这一战,必须要打,哪怕损失再惨重。
第503章
集中营(三)
  瓦尔德内尔打算向集中营发起攻击也不是完全没有成算的拼命。事实上,瓦尔德内尔手中真还是有攻下这座集中营的实力的。相比后世只有有限的轻武器的抗联,瓦尔德内尔手中的东西可就要高档的多了。
  美国人当年给布尔人提供了不少的有利于机动作战,尤其是游击战的武器,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些火炮。比如75毫米步兵炮,80毫米迫击炮,都有好几门。除此之外,在一处隐秘一些的地方,还藏着有两门76毫米口径的加农炮。虽说看起来这种火炮的口径和75毫米步兵炮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作为一种长身管的加农炮,这种火炮射程远,弹道低伸,射击精度高,用来直瞄射击碉堡之类的东西非常合适。加上最近为了这次行动,美国人又运来了一些专门用来攻击碉堡工事的炮弹。
  只是这种炮稍微重了一些,移动起来需要至少两匹马,以前的时候倒还可以这样移动,随着英国人到处设置铁丝网、隔离墙,隔离沟之后,这种火炮的移动就成了大问题,于是就被瓦尔德内尔藏在了一处山洞里,已经好一段时间没派上用场了。不过为了这一战,瓦尔德内尔还是想办法把它拖出来了。这肯定这两门大炮的最后一战了,即使一切顺利,在撤退的时候,也绝对没时间再把它们藏起来了。
  ……
  清晨,太阳才刚刚出来,希尔顿少校正睡得香,突然,房门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还伴随着焦急的呼喊:“少校,少校,快醒醒,有情况!”
  “怎么了?又有布尔人不老实了吗?”希尔顿少校并没有太在意,他只是认为可能又有些布尔人不老实,想逃跑什么的。
  “不是,少校,是……”外面的呼喊声突然被一声巨响打断了,而希尔顿少校也立刻就明白了,这不是有人逃跑,而是集中营找到了攻击,因为这个声音他很熟悉,那是炮弹爆炸的声音。
  希尔顿少校一脚把鹅绒被子踢到了一边,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胡乱的将军装穿在了身上,一边系皮带一边开了门。
  “活见鬼,怎么回事?”
  “少校,发现游击队出现在附近,人数可能有上千人。”那个士兵说。
  ……
  希尔顿少校来到前沿的时候,英国军队已经和游击队打起来了,而且已经失去了一条封锁沟了。建在那条封锁沟后面的几个碉堡也都已经冒出了浓浓的黑烟。布尔人的游击队正在利用迫击炮和步兵炮向着后面的几处碉堡射击,掩护自己的步兵冲锋。
  这个情景并没有让希尔顿少校感到害怕,集中营外围的工事相当的坚固,至少对于一支游击队来,绝对是如此(当然,后世的铁托的那种有装甲师的游击队例外。)。集中营有铁路直接和其他地区联通,援军很快就能到达,就算这些游击队破坏了铁路,援军最多一个上午也就能到达、事实上,在集中营被设置起来的时候,它的一个作用就是用来充当对付游击队的诱饵。所以,它的防御能力,要比外面看到的更强。
  游击队员们迅速的在第二道封锁沟前面架起了一段木板桥,并且将轻便的75毫米炮拖了过来,向着碉堡射击。而这个时候英军的炮火也已经反应过来了,集中营内的迫击炮也开始开火了,120毫米的炮弹不断地落了下来,不少的游击队员都被炸翻在地。
  游击队的放置在反斜面上的迫击炮也开始开火,向着英国人的前沿打出了不少的烟雾弹,以掩护步兵们的突击。75步兵炮也开始向着那些碉堡开火。75步兵炮的炮弹除非正中射击孔,否则是无法有效杀伤碉堡内的英国人的。但是这些射击也起到了干扰的作用,使得那些士兵也能够更容易的接近敌军的碉堡。
  佩尔森背着喷火器冲向一处碉堡,几枚烟雾弹产生得浓烟掩护了他,让他得以冲到距离一处碉堡不远的地方。佩尔森卧倒了下来,将喷火器架好,等着一阵风过,烟雾散开了一点,露出了碉堡的轮廓之后,他扳动扳机,一条火龙直喷了出去。
  “好了,又干掉了一个!”佩尔森露出了笑容。
  看到佩尔森干掉了一个碉堡,其他的战士们也都站起身来,继续冲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周围的几个小土包突然喷出了一串串的子弹。顿时就将十多个游击队员打倒在地。至于佩尔森,则更成为了英国人集中火力攻击的目标。好几发子弹同时击中了佩尔森和他背上的喷火器燃料箱,燃料箱轰的一声爆炸开啦,佩尔森顿时变成了一个火人,他倒在地上,滚动了一下,然后死了。
  突然出现的暗堡打得游击队员们措手不及,伤亡惨重,但是这个时候,游击队的大杀器——76毫米加农炮也被拉了上来。配合着美国人新提供的半穿甲铝热剂燃烧弹,这种火炮的每一次射击几乎都能让一个碉堡彻底完蛋。
  火焰喷射器和半穿甲燃烧弹完全出乎了英国人的想象,而且布尔人的游击队也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他们依旧在步步推进。
  ……
  就在瓦尔德内尔带着他的游击队在殊死战斗的饿时候,在地球的另一边,也有一大批的集中营正在兴建。这些集中营的位置在菲律宾,建造他们的人是美国人。
  就总的思路来说,美国在菲律宾的集中营和英国在布尔的也没太大区别,用的都是放干水抓鱼的思路。只不过在名称上有些区别。英国人的就叫集中营,而美国人取的名字就好听多了,叫做“文明学校”。是的,美国人恬不知耻的给集中营取了个名字,叫做“文明学校”。
  美国人宣称,“文明学校”的设立是为了提高菲律宾人的文明程度,为了尽快地让他们进入到文明社会。“我们认为,将任何一个人留在文明前的黑暗里都是不人道的。所以,我们决定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来帮助菲律宾人民迅速的进入文明社会。”
  既然是学校,那么自然就该有课程了,课程是什么呢?考虑到菲律宾人的文明程度,主要的课程有两样,第一当然是英语。因为就菲律宾人的那种野蛮人语言,怎么能叫语言呢,没有语言,怎么能文明呢?所以懂英语当然无比重要,就算不能说,至少也要能听懂几个单词吧。要不然,怎么为文明社会添砖加瓦呢?
  其次当然是工作能力的培训了。如果不掌握适应文明社会的工作技能,如何为将来的文明的菲律宾的建设添砖加瓦呢?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其他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甚至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呢。
  当然,坐在课堂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是不好的,我们要采取更好地,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所以在劳动中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这所学校里,每天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
  清早的时候,天还没亮,文明学校中的菲律宾人就被皮鞭,猛犬呀什么的叫起来了,嗯,一日之计在于晨,不抓紧时间,怎么能迅速的成为一个文明人呢?
  然后就是早餐,然后就是在劳动中学习了。男性的菲律宾人一般有这么几个学习的场所:矿山,工地,种植园。他们将一整天的在那里学习文明。比如说,在矿山里学习如何使用金属工具采矿;如何拉着先进的架设在窄轨上的矿车沿着狭窄的矿坑将矿石运送到地面上;如何判断矿井是否面临着塌方呀,透水呀什么的危险;如何加固可能发生塌方的矿井,以及在发生矿难的时候自救。这都是现代文明的智慧呀,而美国人就这样无私的教给了他们。当然,在矿业教学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遇上一些意料之外的教学事故,比如矿井塌方,瓦斯爆炸,透水什么乱七八糟的。但是没有付出哪里收获?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在学习文明的过程中死去了,相信就算做了鬼也是幸福的吧?
  除了矿井,还有还有工地也是个好课堂,在这里可以学习到现代的建筑技术,学习到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比如说,在铺设铁路的工地上学习的菲律宾学生们就能学会枕木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的包含着深奥的数学和物理学道理的知识。以及人被车辆撞了或者是压了是要死的这样的重要的生理学知识,这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升了他们的文明程度。
  至于种植园,也让菲律宾人学习到了不少的现代农业知识。
  出于对女性的尊重,这样的文明教育也不会不涉及到女性。菲律宾的女性们者被教导如何对某些农产品进行一些初级加工,以及一些现代化养殖业的相关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美国人教了菲律宾人这么多的宝贵的知识,居然还不收学费,甚至还无偿的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居住。这正是太伟大太善良了。
第504章
集中营(四)
  眼见着主阵地已经被突破了,希尔顿少校下达了撤退的命令。继续抵抗下去,交换比可能就没那么好看了,至少目前,他的部队还是打出了不错的交换比的,杀伤杀死了很多的游击队,面对着这样规模的攻势,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他手下的四百来人中真正的战斗人员不超过一百个,其他的全是些只会欺负平民的殖民地军队。做到这样子,已经很不错了。再说希尔顿少校也没觉得让游击队打进了集中营有什么了不起的。反正那些布尔人的农庄已经被烧毁了,他们出来了也没地方去。而且,如今只怕其他的英国军队也在赶来的途中,那些布尔人就算现在想要撤退,估计也要掉一身皮了。
  当然撤退也是有方法的,先让本土部队撤,让阿三部队留着,然后再让阿三撤。好在游击队也并没有追击,所以撤退进行的很顺利。然而,希尔顿少校在撤退的时候却犯下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他居然忘起了将集中营中的医疗资料带走或者销毁。
  打进了夏尔集中营之后,集中营内的情况让所有的游击队员都大吃了一惊。
  集中营里的人一个个的面黄肌瘦,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很多人就已经瘦到皮包骨头了。女人和孩子们的状态就更可怕了,依照英国人的标准,他们每天只给每个布尔男人0.75磅马铃薯,女人和孩子的还要更少。这样的一点食物,不要说撑饱肚子,甚至连维持生存都困难。而且集中营中的环境也极度的恶劣。集中营是临时搭建起来了,所谓的房子只不过是几块薄木板一围,然后再在上面盖上一块薄木板。后来又沿着薄木板堆了一层泥土,算是勉强的加强一点保温的能力。不是实际上,当游击队员们,还有那几位记者走进这些房间的时候,他们可是一点都没感觉到室内的温度和室外有什么不同。
  为了尽可能的维持室内的温度,房间里面几乎就没有开窗户。所以里面任何时候都黑得像晚上一样。这样的房子一般也不大,每间房子的平均面积不到二十个平方,但是英国人却往这么小的房子里平均塞进去了十七到二十个人。
  而且英国人也根本没有为住在这里的布尔人提供家具什么的,就连床铺都没有。所以虽然是大冬天,但是住在里面的布尔人依旧只能睡在铺了一点草的地面上。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被迫进行高强度的劳动,能够不得病的人的体质,依照DND标准,体质上的点数估计至少要到18-19点吧,或者,用希腊神话来比喻,那就是一个没有脚踵弱点的阿喀琉斯吧。
  显然,在集中营里没有这样的人,尤其是在女性中,更是没有体质能和阿喀琉斯相比的怪兽,虽然依据希腊神话,阿喀琉斯这头人形怪兽经常会穿上裙子,躲在一大堆女孩子中间冒充女孩子。
  所以很自然的,虽然现在还不是容易发生流行病的季节,但是集中营里面照样疾病流行。尤其是在女人和孩子当中。而英国人虽然在集中营里准备有一些个医生,但是这些医生更多的都是用来为英国人服务的。他们基本上不会给这些生了病的布尔人提供服务。而且药物的匮乏也是严重问题。在集中营的药房里,游击队员找到的药物少得可怜。
  这样的环境,必然带来的问题就是集中营中的高死亡率。依照游击队员们在集中营里找到的记录,最近的两个月里,集中营中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依照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布尔人的说法,这里每天都要死不少人,死了的人就堆在那边的一个院子里,等到数量够填满一节火车车厢了,就用火车拖走,至于拖到那里去了,布尔人自然是不知道的。
  “也许拖到城里的火葬场去烧掉了吧。”有人这样说。
  “那么那间房子在哪里,你们能带我去看看吗?”埃米莉·霍布豪斯女士问道。
  “好的,女士。”一个布尔人回答说,“您如果想看看的话可以跟我来,但是……您要控制住自己……”
  其他的几个记者都忙着给集中营里的布尔人拍照,向他们发问。只有比尔特找到了瓦尔德内尔,对他说:“瓦尔德内尔先生,我在英国人的医务室找到了英国人的一些统计资料,我想问一下,我能不能将它带走。瓦尔德内尔先生,这将成为我们揭露他们的罪行的最有力的证据。”
  “您找到了什么?”瓦尔德内尔很好奇的问道。
  “一本集中营中死亡人员的登记材料。记载了这段时间以来,集中营中的高的惊人的死亡率。”比尔特回答说。
  “可以让我也看看吗?”瓦尔德内尔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